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一、我注重发挥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我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注重在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百分数数据让学生认识理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我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数学中还有很多,我实时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而服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1、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新一轮课改以来,国家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呼吁重视德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小学语文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对学生的评判,不再是单纯的看成绩,而更多的是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在语文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一方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

3、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成长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阶段,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不仅在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更在于后天培养。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

4、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涵。语文,是一种社科类的课程。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对于渗透德育有着先天优势。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于做好小学德育起着关键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1、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2、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3、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成绩。这样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时或一阵子,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的文化知识,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活动的准绳,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党的十以来,依法治国被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知法、懂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一的教学是单调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时,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识。目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个别教师猥亵、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个别教师侮辱学生、学生冒雨做操而领导伞下观看,等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这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基础。中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心理上处于叛逆时期,对教师及家长的说服教育有着逆反心理,而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赞扬美好品德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或坚定的信念;议论文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话题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到课堂中,受到启发和引导,会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五、要长期坚持,精心设计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有效途径

1引言

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实行德育教学,除在去专门的德育课程之外,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是学生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中穿插德育知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直接关乎着小学生今后的人生走向和价值观取向。由此观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必要性。

2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2.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共同体中的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更要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任何时候,任何阶段,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都是学校的德育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门在为国家培养专门的高素质知识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青少年思想素质水平的培养,使其成为知识与素质并存的全面发展人才,并有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精神追求。

2.2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与团结协作是我国自古以来绵延传承的道德精神,加之我国现今的基本国情,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导致其协作意识薄弱,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因而,强化独生子女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变独生子女的自我主义的错误观念,提升班级凝聚力,改变现阶段的教育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2.3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无论是在人际交往、社会来往、企业合作、国家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交往中所公认的重要道德品质之一。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诚实守信道德品质的支撑,没有城市守信精神品质的支撑,很难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发挥的作用不亚于爱国主义精神,其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是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的需要。教育部的关于规划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的意见中表明,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开展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以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有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教育部提出的六个方面的德育教育,从宏观上为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而具体的实施方法与操作路径还需要小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发挥。此外,在小学的教材中,也从不同的角度与德育教育进行了相关涉及。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达到对小学生的目标德育教育,本身也是小学德育的一种手段。

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不够突出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很多小学中并没有被清晰的认识到,其在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不够。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培养上,因而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只有不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 德育渗透,才能有效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作用。

4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4.1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不仅受到社会、学校、教师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在面对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具体情况来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处理,使德育渗透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构建的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将学校教育与德育渗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学校德育教学的发展。

4.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场所,依据教材中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例如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合作意识等,把德育渗透于教学重点相结合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1)情感熏陶法。教师讲授课文时应该有和课文相对应的相关情感介绍资料,用多种方式制造课文中应体现的氛围,烘托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更真实、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印象也更深刻。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课文情境进行真实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2)分析理解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将语文教学从属于德育教育,也不能离开语文训练而空谈德育。语文教学一般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并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因此深层思想与字词表达也是有很大的相关性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字词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基础教学有机结合。

5总结

小学是学生基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基本思想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语文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最基础的课程,结合课程本身特点来实行德育渗透具有很多便利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需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并创新德育渗透的形式,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D-0018-01

“课标”强调教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灵活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课标”的这一基本理念决定了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能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尝试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德育巧妙渗透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是死板、单调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道德价值观念,有时不仅获取不了预期效果,还很可能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他们产生语文学习“啰啰嗦嗦”、“枯燥无味”的错觉,这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将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渗透道德教育时,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创设与其相符的教学情景,以此情景作为诱发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有效载体,相信,如此可确保良好德育教育效果的轻松获得。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时,一开始笔者尝试利用“母亲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们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对我们深厚的爱”这一言论导入新课;可是,纵观学生脸上漫无表情的状态,笔者猜想他们平时肯定经常被动聆听上述说教性质的“母爱教育”,因此变得有些麻木。想到此,笔者决定转换一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母亲》的钢琴曲,在缓缓流淌的乐曲中深情朗诵了歌曲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伴随着笔者抑扬顿挫的朗诵以及静静流淌在教室的曲调,学生们慢慢陷入了沉思的世界,有些女学生甚至眼里含着盈盈泪花。笔者知道,这一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回了与各自母亲亲密互动的美好时光,使他们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意。如此,既轻松实现了母爱教育的巧妙渗透,同时,这一课堂导入方式又使学生在教材文本学习前对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与大致了解,从而为其有感情地学习课文、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情景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巧妙渗透

通过分析教学实践发现,在特定教学情境的熏陶下,学生有时会在强烈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树立积极、科学的价值观念;可是,随着教学情景的结束,学生们很容易将课堂上习得的某些价值观念抛之脑后,现实生活中我行我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实现情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巧妙结合,即:在结束语文教学任务或者活动后,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正确价值观念灵活运用,进而实现以科学价值观念正确指导现实生活的德育渗透目的。同样以《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为例,学生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真挚无私的爱,同样推己及人联想到了母亲生活之中对自己的无私奉献与关爱,自己应当在日后的生活中关怀与呵护母亲。可是,等到这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们又回到了琐碎的现实生活,难免与朝夕相处的母亲产生一些细小的摩擦,这就需要在必要的时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点拨与引导。有一次在浏览学生的作文时,笔者发现班上某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因为一些小事又与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本想狠狠关上房间的门,以此向妈妈宣告我内心强烈的不满,可是,突然回想起之前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又联想起了妈妈平时对我事无巨细的照顾与呵护,我决定还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想象一下,假如我是妈妈,我会怎么做阅读之后,笔者在学生的日记中批示:“有人说‘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一种爱’,相信你的妈妈不管做了什么,都是以爱你为出发点的。看到你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分析一件事,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同时,老师也极为肯定你良好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因为你能将在语文课堂上的所学所得灵活运用在指导日常生活之中,望再接再厉!”如此,就将之前在课堂上创设的德育情景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了极为紧密的结合,有利于良好德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与高尚道德情操的树立,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一举多得。初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初中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如此,方能在促进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素养稳步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使学生实现德与智的平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