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乡文化建议书

家乡文化建议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乡文化建议书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第1篇

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到闽粤赣三地交界区,并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客家先民在长期迁徙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新环境,他们不得不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作为外来文化的中原文化与闽粤赣地区原有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在保持了相对的文化独立性同时又体现了不同背景下文化相互交融影响的特点。客家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口迁移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从而解构人口迁移对民间艺术发展的影响。客家女子传统服饰是客家传统民间艺术中最为直观与形象的表现,是研究客家民间艺术的有效切入点。

一、客家女子的传统服饰概况

最有代表性的客家女子服饰便是大襟衫和大裆裤。大襟衫整体式样较为宽松,直线剪裁,浅领、右衽,衣襟两侧底端开叉,色调以蓝、黑为主。大裆裤腰高裆低,裤腿宽松,裤腰部分多用布带扎紧,冬天可以加上棉衬里御寒。客家女子常戴凉帽,凉帽以篾片、麦秆等材料编成,呈圆环状,外围缀以15厘米左右的蓝色或黑色的布帘。客家女子平时以赤足、草鞋为主,只有走亲访友时才会穿绣花鞋,其造型与中原基本相同。客家女子佩饰多为银质,佩饰重体量不尚小巧,以中间细两头粗的银簪造型最为常见。

从以上对客家女子传统服饰的描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子――凉帽保留了中原传统的帷帽①形式,大襟衫和大裆裤分别保留了中原传统的宽松的右衽上衣和有裆裤装,又可以看到浓厚的当地特色――尚蓝的服饰色彩习惯和缠足习俗的废除。这种特殊的服饰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在人口迁移的推动下形成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播,更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合。

二、人口迁移下的客家民间艺术文化传播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文化形态都有各自相对应的文化地理空间,每个文化地理空间里都有着该文化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集从。“服饰文化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集从,而不同的气候条件、历史沿革、信仰心理、风俗习惯又使这一文化集从当中的文化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②客家女子传统服饰与中原女子传统服饰、当地少数民族女子服饰都属于同一文化集从中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服饰样式。在一定时期内,这种不同文化特点的服饰样式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鲜明的地域性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地域性特征又是动态发展着的,其中以文化的迁移、扩散为最主要方式。在文化领域,我们可以把客家人的迁徙看作是文化的迁徙,客家先民将中原传统文化带入了闽粤赣三地交界区,打破了由当地土著文化所建构起的地域文化,由于中原传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在文化情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民间信仰、自然环境、经济地位、政治保障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历史上,两种文化之间一度产生过激烈的碰撞,并对社会产生过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不管它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碰撞,它们毕竟共存了下来,两种文化在互相接触中都找到了对方文化中值得本族群认同的部分,并以此为起点借鉴吸收了对方的一部分文化元素,并由此形成相对固定的,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文化。这两种文化都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原文化或土著文化了,它们是以本元文化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客家女子的大襟衫、凉帽等都是在保持了中原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吸纳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并同时融入了客家人对环境的适应性改进而成。

三、人口迁移下的客家民间艺术文化融合

罗伯特?莱顿在《艺术人类学》一书中指出:“艺术的地理分布方式肯能反映了不同传统下知识控制的不同方式……我们将尽量不把艺术品所传达的理念和价值,减低为对社会互动性被动的反应,而是评估其作为能动者对社会关系形式的意识形态的影响。”③客家女子服饰文化作为当地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清晰地反映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社会群体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以直观地理解成中原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客家先民将中原传统文化带入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文化群体中,中原文化强大的适应性与先进性同化了当地土著居民,从中原来的客家先民与一部分当地居民融合,共同形成了客家文化的源泉。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基本正确,但表述并不见得多考究。从对客家女子传统服饰的分析来看,尽管中原传统文化在当地众多文化中占有优势地位,但我们似乎不应该用“谁同化谁”或“谁压倒谁”的说法,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注重一种互相的适应性影响,在面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空间、社会状况等方面的改变后,双方都对自己原来的生活状态进行调整,并最终派生出独特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这种文化上的融合与适应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更偏向于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双向互动也不单单指中原传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互动,也包括民族间的互动、地域间的互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间的互动。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在哪个历史时期,生存问题永远是人们需要考虑的最基本问题,“造物是伴随着从功利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化过程,依随着两者并存的关系不断发展的”④。对我们主要讨论的客家先民来说,在两种文化相互影响过程中,最终起到主导作用的就是如何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问题。现实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客家先民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与发展方向,简单说来就是客家先民们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四、结语

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我们所说的中原传统文化、客家传统文化、畲瑶少数民族文化或者福佬文化,他们无一不是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很多学者在提到客家传统文化时,喜欢用“一体多元”来对其文化形态进行阐述,通过对客家女子传统服饰的对比分析后,笔者更倾向于“二元性”的说法,即客家文化一方面保持了中原传统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人口迁移打破了中原传统文化相对稳定的地域性人口分布,将中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带入闽粤赣三地交界区,两种文化经过长期的交融最终形成了客家文化这种新的文化类型。而同样是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福建福佬文化却与客家文化有着明显差异,福佬文化的民间艺术形式保留了更多的中原性,更加接近于中原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同化,是中原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口迁移是作为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出现的,人口迁移本身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民间艺术的传播、扩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真正决定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却是迁入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现实的生活要求衍生出了相对的民间艺术文化,同时,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形式也无时无刻不在服务着现实生活,向外界传达着当地人民特有的精神状态与思想追求。

注释:

①帷帽是传统中原女子所戴的帽子,由藤或毡所做,四周围以丝帛做成的帽帘而成,帽帘长度一般垂落到颈部,也有的垂落至脚部以笼罩全身。

②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6.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第2篇

新课程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问题解决式探究则是语文学科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讨论),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如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结合实际大胆开展开放式作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议、访等方式了解家乡(旧城)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习作,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渗透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哪些旅游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览过天星森林公园(位于旧城天蓬,国家级森林公园)吗?请你谈谈旅游后的感受。

【学生的家就在旧城,提起旧城,又有谁会不熟悉呢?这样立足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现实问题,有利于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畅谈见闻,引出问题

教师:

1. 你对我们自己的家乡――旧城了解吗?

2. 看图片,说说近年来旧城的变化情况。

生1:旧城森林覆盖面广(森林覆盖率46.7%),但水土流失严重。

生2:听长辈们说,旧城曾经有著名的风景点。包括“龙凤(寺)对犀牛(山)”、“磨盘(山)对张口(石)”、“鸡心(山)对(山)”、“鱼跳龙溏头”。可见旧城风景名胜众多,但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而缺乏保护,因此好的旅游点不多。

生3:旧城旅游特产开发不够……

【通过看图及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与能力】

三、讨论交流,引发思考

你认为保持好旧城的水土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搞好旧城的森林资源旅游性开发?(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后加以讨论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探究消息,为解决问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四、制订计划,实践探究

教师:你们认为要开发旧城旅游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解决啊?

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制定计划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践(安排一周的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分解,考虑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信息,以获得帮助,并围绕问题制定一份可行的探究计划。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教师可提醒学生调整方式,或提供信息来源的渠道。如果学生对旧城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询问家长,造成信息来源单一,内容大同小异,语言过于成人化,并不能引发学生兴趣。针对学生认识的粗浅,教师可建议他们与政府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采访一些老年人,了解旧城的民风民俗、神话传说。这样便可使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究学习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五、分析解决,习作成文

学生完成实践探究后,小组交流并汇报探究的信息和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评价信息来源可靠性,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完成问题研究的成果。如一份研究报告、一份建议书、一封信等。

【本节课的重点除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外,还在于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学生完成探究实践之后,还应指导学生以书面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把探究的过程与结论恰当地叙述出来】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第3篇

一、人文化

语文作业应有利于学生人性的张扬,个性的张扬。(1)个性独自。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2)奇思妙想。发现生活中、学习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引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欲,让他们天马行空,尽情地异想天开,去发明智能灯、变色空调衣、全息窗、未来的文具盒、神奇的网络课本、神奇组合眼镜、旋转房屋……

二、实用化

为学生的未来考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我常常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交际环境,领着孩子们去作实战演习,使他们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1)练写应用文。丁香花开了,教师节到了,给过去的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身体不适,写张请假条;要加入文学社,写个申请书;校园的文化气息不浓,给校长写一则建议书……(2)口语交际表达。到老师家去拜年,送去祝福;在家里热情地招待客人;到邻居家去借东西;和工厂联系参观事宜;走进“未来人才市场”,自我推销;当小记者去采访,聚焦热点;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做广告。(3)快速阅读。向孩子们推荐他们喜闻乐见的少儿名著和优秀报刊,定期举办“新读物会”。新读物到手后,让学生在规定的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及精华,形成自己的读书报告,然后,在新读物会上推荐介绍这本读物,并作简评。

三、合作化

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1)当故事大王。要求学生在家里,在社区里当故事大王,举办故事会。把像《穷人》、《景阳冈》、《赤壁之战》、《两个朋友》这些戏剧性强、情节生动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讲给邻居听,讲给社区里的人听。同时请听众各抒己见,畅谈听后的感想。(2)办剧团。发现家庭、社区的演出人才,筹建一个微型剧团,排演一些课本剧。(3)办家庭报。主要介绍家人和家里的情况,涉及到每个人的情况主要由自己写,家里总的情况由大家合作写。还可以把齐心协力制作的家谱刊登在家庭报上。

四、民族化

语文作业是母语学习的一部分,理应具有民族特色。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作业设计要设法留住我们民族的根。(1)配民乐、练朗诵。例如,学习了(暮江吟),学生回家后找一首和诗的意境相谐和的古筝曲或琵琶曲,配乐朗诵。请家长提意见,从录音中选取效果最好的一次,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交流。(2)赏四季,写诗歌。我常常指导学生写诗:春风习习,垂柳丝丝,孩子们去寻找;蛙声阵阵,虫声悠悠,大雨哗哗,孩子们去聆听(夏天的歌);秋风飒飒,硕果累累,孩子们在心灵里绘就;雪花飘飘,孩子们催促。

五、时代化

我们的语文作业也要时髦些,密切关注时代风,尽量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与时代同行,不能总慢三拍。(1)跟踪时尚流行风。关注流行歌曲,流行影视,流行服装,流行饮食,流行首饰等。根据学生的最新审美情趣去设计作业,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唱一首最流行的校园歌曲,并向同学们介绍。(2)信息搜寻大练兵。如教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至少运用三种不同来源的资料,就“'马踏飞燕'是最佳的中国旅游标志吗?”这个问题写一份报告。要完成这份研究性作业,学生就要上网查询、泡在图书馆里快速检索、阅读书刊报纸,从而锻炼学生广泛快速搜寻信息、科学地创造性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开放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而,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必须走向开放:一是作业涉及面的开放;可以涉及纯文本,也应涉及自然文本、社会文本和信息文本。既可横亘古今,又可绵延中外。二是作业来源的开放;老师、学生、家长都可参与出题。

七、探究化

语文作业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构建。学习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第4篇

一、主题式整合

现行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为单元主题式,各年级同一单元主题下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统整与主题式综合学习。

一是开展教材内容主题式综合学习。教师可把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变序或增删,将一个单元的不同内容由一个主题统领,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遵纪守法”教学中,教师对《护佑生命安康》、《筑起防火墙》两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以“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为活动主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首先让学生调研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然后分小组讨论,提出预防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有效对策,最后给有关部门、学校、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清是非”教学中,教师对《面对诱惑,学会说“不”》、《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两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以“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研”为活动主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首先调查班级学生上网的时间、地点、内容、对学习的影响等,然后小组讨论未成年人上网的利与弊,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就网络化学习问题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是开展拓展性主题实践活动。在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开展合理的拓展性主题实践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培养其自主探索精神,促进其品德发展。譬如,在教完“孝敬父母长辈”后,我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搜一搜: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以父母的恩情为内容的歌曲、视频和诗文并进行交流、展示。(2)做调查:父母一天的劳作。(3)听一听:父母的心里话。(4)去实践:学当一天父母。完成如下事情:①买菜;②做饭;③刷锅洗碗;④洗衣服;⑤拖地;⑥交水电费。(5)想一想:当父母的到底累不累?(6)换位想:假设自己当父母,应该给子女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些什么?又如何能保证做到?(7)演一演: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设计策划剧本,组织编排片段表演、小品表演,通过片断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几个场景。(8)说一说:父母是否需要尊敬。(9)写一写:制订“爱心回报”计划书或建议书,或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0)学沟通:收集有关与人(特别是与父母、长辈)交流、打交道的技巧、资料,设计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

二、开放式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开放性,因此,可运用开放式整合,将各项实践活动进行统整,从而拓展思想品德教学途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空间的开放。要无限延展思想品德教学的空间,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采访、搜集资料、社区服务等活动。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保护环境”时,教师通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垃圾与生活”的系列主题活动(见下图),有效地实现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资源的开放。教科书不是教学的全部,不应也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因素,都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

1.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人人都是学生的指导教师的理念,要充分运用身边的人力资源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七年级《关爱你我生命健康》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火场自救知识和本领,教师邀请身为消防员的学生家长,给学生讲座、指导、示范,并在课堂开展模拟演练活动。

2.思想品德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德育处、团委、学科教研组等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开展的相关活动,培养、巩固和强化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是以学会休闲、培养高雅情趣为教育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以下两个活动:(1)校园读书节。结合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开展“旧书交易活动”、“相约好书”、“漂书”等活动,让学生读经典,美言行,以文化人;(2)校园艺术节。举办文艺演出,开展“小歌手”“小乐手”等评比活动,让同学们亮歌喉,展才艺,培养高雅情趣,过健康的生活。又如在思想品德《众人划桨开大船》、《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学会合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体育节,在运动会、团体操、体育游戏等团体赛活动的排练和比赛中,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福利院、特色景区等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让它们为思想品德教学服务。例如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育主题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家乡的传统艺术、传统节目、民间工艺、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等为教学资源,领着学生走进家乡,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思想品德课堂除了可运用探究、体验等活动方式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或动手制作,实现做中学、做中知。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保护环境》时,为了方便人们生活,减少环境污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创造设计、动手制作新型垃圾桶”的活动。各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合理分工,或观察拍摄,或设计问卷,或出金点子,或准备材料,或动手制作,让每个学生施展各自的长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在今后重视分工合作,找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位置,增强成长自信。此外,还可运用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活动的主动权。例如,某教师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成长不烦恼》、《多彩的情绪》、《与快乐相伴》三课教学中,开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交互学习,提供自主学习要求和教学专题网站,将思想品德、生物、心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机整合,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成果式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珍视学生生活的价值。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将学生在这两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常见的成果表达方式有调查报告、小论文、多媒体课件、表演、展览、网页(校园网)等。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我就安排A小组同学展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他们小组成员各展所长:有《垃圾与生活》的网页课件,设有“垃圾的来源与种类”、“垃圾的危害”、“变废为宝”等专题;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演讲活动;有“我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有“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回收处理”的电子板报;有“做环保卫士,创绿色学校”的行动宣言;有“精彩环保用语大荟萃”的小展板;也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方案交流;还有“我市环保产业荣誉册和启示录”等精彩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脸上始终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内心充满着责任感。

四、评价式整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可见二者在课程评价的实施上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将二者的课程评价相整合,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我实施评价的基本做法是:先让学生研究小组自评,不但要他们写出评定的成绩等第,还要他们写出评定的理由和每个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然后开展组际互评,让学生相互之间来评价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与价值所在;最后由教师在综合前两方面评价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地给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小组成员的研究贡献写出评价结论与成绩等第。

家乡文化建议书范文第5篇

民间团体,传播文化的“使者”

“北京奥运会”过去不久,所有上虞人在铭记何振梁这个名字时,也同样不会忘记一个民间组织――上虞市乡贤研究会,是这一民间团体将申奥功臣何振梁的祖籍确定在上虞。

2001年,当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之时,上虞乡贤会却敏锐地发现,何振梁的祖籍似乎是在上虞。“经调查,我们发现他的祖籍确实是在上虞,但何振梁的出生地却是在上海,后在无锡长大。这时我们就觉得需要赶紧做些事,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上虞人。”会长陈秋强回忆起7年前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随后,乡贤会很快就在上虞、绍兴及浙江省级媒体上大做文章――《为乡贤何振梁喝彩》。当这些报道寄到何振梁手中时,他非常高兴,数次携夫人前往上虞寻根。

这个成立于2001年的民间社团组织,是国内首家以“挖掘历史、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民间研究机构。教师、文化爱好者、商人……7年的时间里聚集起的这200多号人的研究会里,有着各式各样身份的会员,但他们却都有着同样一个爱好,就是对上虞乡贤文化的孜孜追求,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心愿,就是让这一脉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并且发扬光大。2004年,研究会专门编撰了《虞籍名士通讯录》,收录虞籍成功人士1500余名,并开展“走近虞籍乡贤”的大型采访活动,架起上虞和乡贤的一座桥梁;同年,上虞市祝家庄唯一的依附点――祝氏祖堂濒临倒毁,乡贤会提出要赶快开展抢救性修复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乡贤会向企业集资10万元,花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这项工程的修复;2006年,乡贤研究会承办了城市档案中心的“上虞乡贤名人展厅”,生动展示有代表性的200余位乡贤的风采,使乡贤文化成为推介上虞的一个窗口,向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基地……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乡贤研究会已成为上虞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说到民间“文化使者”,不能不提到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徐景荣,上虞市政协委员、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东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这个已拥有多种头衔的学者,最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会长。

2008年5月18日,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在上虞成立。这是上虞、新昌两地民间第一次统一到“浙东唐诗之路”的旗帜下,表达联合申遗的意愿与决心。这个为唐诗之路的研究和申遗奔走呼喊多年的老人,得到一致公认被推选为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会长。

“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是徐景荣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让他一直津津乐道的是,6月份举办的首届“东山杯”国际诗书画邀请展。这次邀请展没花一分钱,仅两个月时间,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书画作品400余幅,诗词300多首,其中年龄最大的作者已93岁,最年轻的才17岁。“这就是上虞东山文化的魅力所在!”徐景荣兴奋地告诉笔者,“通过发挥协会的优势,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我们要尽协会最大的努力把上虞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年,协会还创设了“虞舜文化讲坛”,邀请省内外、国内外知名学者文人来“虞舜文化讲坛”交流讲学,以扩大文化交流,提升上虞文化知名度,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像这样的民间团体在上虞为数不少。有着10年发展历程的上虞市木兰拳协会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快速发展,至今已有会员近千名。协会促进了全市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扩大了上虞在外的知名度,为全市创建“文化强市”“体育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阳光合唱团、一笑艺术团、国华艺术团、戏迷联谊会、东华剧社、文光越剧团、轻舞飞扬舞蹈队……这些完全由民间自发走到一起的团体组织,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传达着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执著和追求。

金钱背后,闪光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在上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今天上虞经济建设团队中的佼佼者,又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着文化建设与文化事业。华通控股集团公司的老总王苗通,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代表。

由于山区文化设施落后,陈溪乡的村民们每天除了上山干活就是看电视,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业余生活单调乏味。为全力改善山区文化设施,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王苗通一举出资700余万元建设陈溪乡影剧院。2004年5月,这座占地10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378平方米的现代化剧院正式落成,投资规模和装备水平不仅在上虞乃至全省乡镇影剧院中也堪称一流。影剧院建成至今,已组织各类大型剧团演出5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之后,王苗通又捐出了原留在陈溪的6间厂房作为老年活动中心,各项设备得到了添置,功能齐备。老人们的心也活了起来,舞龙舞狮、腰鼓、吹敲、铜管乐队等,一个个搞得热热闹闹,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去处。

2007年7月27日,上虞市汤浦镇的浙江佳鑫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慷慨解囊,出资500万元成立“浙江佳鑫文化发展基金”,每年他拿出基金中的10万元收益,专项用于汤浦镇文化事业建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汤浦人,林平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一个企业家不但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也要为发展家乡的文化事业出力,谋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文化基金的设立,表现了他的爱乡之情和对文化的独到见解。上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均寅高度评价了这一基金的诞生,说,此举开了建立上虞市文化发展基金的先河,必将为全市“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果然,从此以后,上虞“文化基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营企业纷纷解囊建立乡镇文化基金,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建设,造福地方百姓。崧厦金鼎伞业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在崧厦镇建立金鼎文化发展基金;绍兴吉尼斯电器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在驿亭镇建立吉尼斯文化教育基金;投资500万元的沥海镇文化中心、投资600万元的丰惠镇文化中心都由上虞民营企业出资建设……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赞助各种文化活动蔚然成风。

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举摘得“混声合唱”组别银奖殊荣的,居然是一支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草根团队――“上虞阳光合唱团”,他们出色的演出赢得了评委和在座参赛选手的高度评价。这个草根合唱团的创始人经录五说:“5年中,我们遇到的风风雨雨不算少,但是我们总能够在风雨之后,看到阳光正在冲着我们微笑!因为在我们背后‘浙江阳光集团’和‘阳光学校’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们,让我们这些热爱音乐的人能走到一起追逐梦想!”

互联网上,有一群文化寻根者

打开上虞论坛(0575BBS)的“乡土上虞”版块,一封关于《让我们共同参与重建上虞大舜庙》的倡议书被醒目置顶,这是一个名为“刚哥”的网友在网上呼吁大家一起为大舜庙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在曹娥江论坛的“乡土上虞”版块中,《梦开始的地方――戏台》《明史记载“土木堡殉难”的上虞名贤》《再现茬戏》《越窑青瓷专题》等一封封热心网友发起的帖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挖掘上虞的乡土文化,叙说淳朴的民俗风情;在上虞城市论坛的“东山文学”版中,同样也集聚着一批文学爱好者,他们用各种体裁的原创文学作品,挥洒心情,张扬文化……新一代传人正在继承先祖文风,用穿越时空的网络寻根问祖,挖掘、传播地方文化。

杜又常,网名“姜山”,就是其中一个痴迷的寻根者。现年57岁的他自己经营着一家豆制品加工厂,业余时间一直是网络论坛里的热衷者,担任着曹娥江论坛的网络版主。但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会是上虞罕见第四纪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遗迹的首位发现者,他花了整整29年求证了这个地质谜。“那天一爬上覆卮山,我就忐忑不安等待着答案,当有‘中国冰臼之父’之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指着一处石坡面称,‘没错!这是冰川遗迹中的冰溜面’时,那一刻,我觉得有一下子被释放了的感觉!”杜又常回忆起一年前的考察,专家解开的地质谜团最终与他所求证、判定的相同时,又一次兴奋异常。

徐樟明,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网络人物。取名“OKXZM”的他是“乡土文化”版的版主,现任上虞市上浦镇东山村村长助理。年龄三十出头的他爱好文史考古,在一次村民巡山走访中,他偶然发现了一块晋代的“棋墅”石碑,石碑宽52厘米,高106厘米,厚达12厘米,正面阴刻有楷书字体“棋墅”两字。这一发现填补了东山地方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使徐樟明兴奋不已。不久前,徐樟明与其他两位爱好者去踏访一处古窑遗址时,还意外发现两个带铭文“羊角足”的三国时期烧瓷窑具。这一发现得到浙江省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历史系专家的肯定。如今,他正在“村官”的岗位上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他为村里筹建网站,草拟了包括6个项目的《东山文化开发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