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家访总结

高校家访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家访总结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家访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荣霏.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2篇

    一、高校家访工作的原则和目的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最佳载体,在家访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将计划性原则、重复性原则、批评表扬兼顾原则、民主原则相结合,力求充分发挥家访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辅导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访或函访等形式的家访工作,有利于实地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学生家长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如实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双方在学生的培养上形成合力;有利于拉近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距离,增进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使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针对性更强,定位更准确,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学习目的更明确;有利于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反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计划性的做好学生培养工作,同时根据家访掌握的情况,深入分析、总结学生成长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家长反映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家访在增进和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到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互助互补、彼此促进。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又各有自己的特性,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切实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方式,才能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步调,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家访也是开展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家访也是重塑教育形象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密切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家访也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只有参与家访工作的辅导员把工作做扎实,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高校家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访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家庭是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因家访而更加精彩,通过家访活动,作为辅导员深切的体会到,只要心中有爱与责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老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比言辞犀利的教育、训斥更能让学生信服。家访,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就等同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零距离接触。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养学生,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生活作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处世之道和文化氛围等影响着家庭的所有成员,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与学生的血缘亲子关系等决定了家长在教育学生中的特殊作用,怎样走进各个学生家庭,家访就有着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家访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增进师生情感,解决许多在学校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家长找到一种对老师、对学校的安全感。

    2、家访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家访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要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让家访不再是家长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辅导员,而是主动的与来访的辅导员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学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要先“教育”家长,通过家访工作,辅导员要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随着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家访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应进一步发展延伸,让家访与更多的主题教育相结合。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要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去体会到感恩的真谛,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自然、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其次,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做起,沟通的欠缺会使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减少,从而造成个人思考问题的狭隘,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培养中注意赏识教育,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随后,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能力教育,大学生就业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以及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培养,在工作中辅导员应该通过和企业联合进行创业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加强大学生的学涯规划,针对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都是踌躇满志,可是大学入学阶段的不适应导致学业的下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课程无法继续的问题,大学生学业规划要从入学开始,从定心、定向、定位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定心,即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定向,即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做好和实现学业规划的关键;定位,即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定位要准确适度,既不可悲观也不能高估,这是最终要实现的学业规划目标。此外,作为开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还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及建立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机制,贫困生的定性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家访是界定贫困生家庭情况的最好途径,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贫困毕业生尤其是特困毕业生更多就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实施就业重点推荐和帮扶机制,力争使贫困毕业生毕业当年基本实现就业。

    3、家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赋予了新的含义家访是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良好渠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共同支撑着一个教育的平面。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坐在一起,促膝而谈,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换意见,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通过家访,及时掌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了社会各层面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意见,并将之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或个人,发现并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推动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3篇

在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个平时表现十分优秀的女班长在考试中作弊。事情发生后,我并没有简单地责备学生或直接对她进行诚信教育,而是通过平等、友好地谈话做更进一步地了解。通过数次真诚地沟通,结合翻阅该生的背景资料和询问其同宿舍同学,得知这个学生家境极其困难,作弊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从而争取奖学金。面对这一情况,在与系领导汇报后,系里决定安排一次家访。通过家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该生的真实处境以及因此而引发的心理波动,从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的思想工作,站在该学生的立场,表示了对其在艰苦环境下的刻苦求学精神的认可,但同时更强调,不管经济如何困苦,都应该将诚信放在首位,不能为了缓解贫困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诚信等一系列优秀品质才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最后,老师还向学生和家长传达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困难生的一系列帮扶政策。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学生和家长倍受感动,该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作弊行为的错误,这种深入扎实的学生工作最终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不止步于学生思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步骤,它的成败,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正因如此,该工作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止步于表象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深层次和潜在的问题。我根据浅陋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五个步骤,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步,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克服思想工作可有可无的认识,充分认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定思想工作可以做好的信念,在观念上夯实思想工作的基础。

第二步,多方位、多角度了解隐藏在表象之后的深层次原因。要达到该目标,需要辅导员熟知并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人具体情况,例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平时在校表现情况等等。在处理问题时基于平等的前提下,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态度来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其周围的人对其进行多方位了解,从而逐步探究事情的真实原因。要做好这一点,很考验辅导员平时在学生中建立的师生基础。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止一般化的模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上文作弊事件中所述,校方发现学生作弊后,通过了解该学生家境贫困后,安排了一次家访工作,让该生在受到学校惩处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学校对其的关爱,从而更容易认清自己所犯错误,也更能发自心底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有效避免简单直接地教育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或拒绝接受处罚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思想理论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步,联系实际,结合政策,进行理论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理论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了第二步的工作基础,后续的思想理论教育就能顺利开展。如上述例子所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对学生和家长适时宣传了目前对待困难生的良好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全学校、全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在学生思想工作方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兰州市三本院校 篮球运动 现状 对策

1.前言

高校篮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最喜欢参与的运动项目之一。高校篮球运动的爱好者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了篮球运动的良好氛围,但是,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阻挠,高校体育课程虽然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篮球运动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如何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如何将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和篮球文化的内涵结合到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篮球运动在三本院校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兰州市三本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兰州市5所三本院校的篮球教师及篮球选项班的部分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利用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有关篮球课程设置、改革、教学、队伍建设、课余篮球运动等方面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文献,结合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2.2.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研究的目的设计问卷,对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5所三本院校的学生和教练(100份,当面回收)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3.6%。样本基本能反映兰州市三本院校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

2.2.3专家访谈法。

访谈相关的专家、学者、篮球课专任教师(采取当面访谈的方式)和学校体育部门主管领导,并做好记录进行总结。

2.2.4逻辑分析法。

对了解到的问题作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总结兰州市三本院校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结果与分析

3.1兰州市三本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3.1.1兰州市三本院校篮球课的设置情况。

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到,兰州市5所三本院校都采用一年级普修,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上课;二年级选修,实行专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由老师集中授课;部分院校还在三年级开设篮球选修课。各院校采用选修课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因为,一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二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选修课已是兰州市三本院校篮球课的主要教学形式。

3.1.2篮球课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把体育教学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流程和形态结构组织起来的,并通过一定的形式相互间发生联系的形态结构特征就是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2002.4:193)。就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每种教学形式其性质和功能各有不同。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兰州市三本院校篮球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校与校间、教师个人间采用的形式各有不同。

3.1.3篮球教材使用情况。

兰州市5所三本院校都采用全国高校通用的大学体育课篮球教材《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但学生对教材的使用与阅读不够,是因为,一是教材与学校实际之间存在差距;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注重运动技能,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三是教材过于专业,与学生实际运动能力不符合。

3.1.4篮球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远离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是篮球比赛和篮球游戏,对基本技术、技战术、规则和裁判法兴趣不高,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甚少,老师在选择内容时主要以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5所院校的教师基本都采用一样的模式:讲解、示范、分解动作、学生练习、巩固练习、比赛运用。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但过于笼统,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篮球运动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容易使篮球技能较好的学生产生厌倦感。

3.1.5篮球课的考核与评价。

篮球课的考核与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的判断,通过考核结果与分析,找出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兰州市5所三本院校对篮球课的考核内容虽然不同,但在同一所学校,不同教学班、不同年级之间的考核却完全相同。这种考核只注重考核的内容、顾及考核的全面和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情况,容易使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受挫。

3.2兰州市三本院校篮球师资状况分析

在兰州市民办院校中,大学体育课多以外聘教师代课为主,固定师资较少,篮球教师基本都是男性,而且没有体育专业,所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较慢。由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增加与相对教师的减少,造成教师工作量增加,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外,从兰州市三本院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看,教师的年龄较小,平均年龄36.2岁。也就是说,这样一支队伍年龄结构不太合理,虽然年轻富有活力,但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不足。

高校家访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常州 普通高校 体育师资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对象

以常州市普通高校(包括4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大专院校)体育教师队伍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师资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按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由作者设计问卷,征求专家意见定稿,并进行了效度检验,效度为0.78,说明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符合统计学要求。

2.3 专家访谈法

访问部分高校领导和体育部主任,了解与研究有关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并征求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和EXCEL将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获得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5 逻辑归纳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数理统计结果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进行逻辑归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的界定

常州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的界定:体育师资指高校正式教师及高校用于教学和训练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高校正式教师是指常州市普通高校在编的、具有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外聘教师及不在编的不具有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不包括在内),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相关工作的教师,主要职责包括体育训练与教学、竞赛裁判、科研等。

常州市普通高校的界定是指常州市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大专院校

3.2 常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3.2.1 教师数量,师生比例以及性别、年龄结构

在调查的9所高校中,体育教师共计224名,其中男教师184,占总人数的82.14%。女教师40人,比例为17.86%。很明显能看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这样既会影响到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生男女招生比例的失调,同时也会使得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的流失,特别是女体育教师的流失。

9所高校体育教师224人,在校学生约108840人,常州市普通高校都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公共体育必修课,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学校面对全校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或叫课外活动课。调查统计可以知道任课老师与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为1:243。《全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标准》同时也规定了普通高校120-150名学生应配备一名体育教师,可以看出常州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编,特别是常州大学城的几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大约在10人左右,却承担着万人学生的体育课任务,工作繁重可想而知。造成体育教师缺编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以下几点:(1)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除了部分学校有体育学院和体育系的除外)。在现在体育不受重视的大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同时也造成体育教师的地位相对其他专业老师不是那么高。(2)学校为节省财政支出。很多学校宁愿请代课教师也不愿正式引进教师,一些学校代课老师甚至多于在编教师的人数。

通过调查统计9所高校224名体育教师,其中最多的是居于30~40岁,共计106人,占总人数的47.32%(如图1),几乎快达到总人数的一半了。最少的为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分别为28人和31人。可以看出常州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队伍。

3.2.2 教师学历,职称以及学缘结构

在调查中,常州市普通高校为博士学历仅有1个,拥有硕士学历的有77名,占总数的34.37%。最多的本科学历,为146,比例为65.19%。可以看出总体体育教师高学历较少,本科学历教师为主力军。

从表1可以看出讲师的比例最高,为40.18%,其次为副教授30.8%。说明常州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比例较高,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化。但是从具体的来看,在调查9所学校中,常州工学院的副教授比例最高,为71.4%,约3/2的人都是副教授。其次是江苏理工学院,41.18%。最低的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副教授比例为22.22%。由于各个高校的评定副教授机制和标准不一样,因而,具体的比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结合年龄来看,大多数副教授,都是比较年长的教师,几乎都在45岁以上,并任教20年以上。不难看出常州高校职称评定和其他多高校一样也是熬资历的过程。

在调查的224人中,有92人,超过总数1/3的人都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比例高达41.08%,其次就是上海体育学院,占总人数的14.29%,毕业于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比例分别为12.5%和6.25%。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老师在常州体育师资队伍中的只有7人,其中7人中最近5年引进的就有4人。其他还有22.77%来自其他院校,包括东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扬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可以看出常州市高校体育教师学缘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毕业于本省内的高校或距离江苏省很近的上海体育学院。这样不利于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的相互渗透与竞争,不利于活跃学术气氛,不利于体育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创新。

3.3 常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情况

3.3.1 教学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一学期授课班级的数目多于8个的为最多,高达70.54%,以一学期约上16周体育课可以推算出约3/2的体育教师年工作量都超过384课时。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教师的年工作量应在260~288个课时,可以看出大多数常州体育教师远远超出了规定的工作量。

表2显示了常州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周工作量统计的结果,不难看出每周16~26课时最多。在调查中发现河海大学,常州工学院的教师的周工作量相对较轻,还有就是高职称的教师每周的工作量相对来说较轻。但是总体来说常州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相当繁重,特别是几个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从上午第一节课上到下午第八节课。分析其原因:一是,师生比例失调严重;二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这样大的工作量,使得教师就像上课的机器,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在调查中发现,常州高校中开设的体育课程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比如:篮、足、排球,田径项目的老师最多,其次就是武术。为了传承中国体育文化精神,很多学校把24式太极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上。再其次就是乒、羽、网。个别几个学校开设了比较新型的项目,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开设了:毽球、手球、形体健身操,常州大学开设了:定向越野、攀岩等项目。

3.3.2 科研情况

从统计中(表3)可以看出常州普通高校教师每年发体育类核心期刊的人均每年0.07篇,一般期刊也只有人均每年0.07篇。这么少的原因,可以总结以下几点:教师对科研不重视。在问卷中发现很多教师觉得科研无所谓;很多教师都是本科毕业,很多科研方法都没接触,更何况要去应用这些方法,所以提升学历和增加进修的机会迫在眉梢。

在调查课题问题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没接触过课题,最多也就是校级的课题,而省级及以上的比较少。原因可以归结以下两点:一是体育教师对科研不重视。二是学校和学校领导对体育科研的不重视,使得体育类的课题相对较少,也相对难申请到。

4 结论

(1)常州市普通高校男女体育教师严重失调,师生比例失调,缺编严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2)常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总体学历偏低,职称结构较合理,学缘结构比较单一。(3)常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开设课程以传统项目为主,对科研不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莉.论面向21世纪的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78.

[2] 刘景裕,王元华,樊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

[3] ,王欢,王天佩等.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体育学刊,2002.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