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拓展;课堂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230-02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高校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素质拓展活动也就当然地成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虽然不能代替课堂专业知识教育,却能对课堂专业知识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联系社会实践的桥梁和纽带。然而,要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素质拓展的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切实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还需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和素质拓展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包括专题演讲、创新计划、社团活动、开展学术沙龙等)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进而促进就业,为国家输送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素质拓展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自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以后,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然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虽然推行了多年,但到目前为止,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的范围还较小,实施效果还不很理想。其中,不能科学地处理大学生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问题是素质拓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课堂学习是进一步的拓展活动的基础,没有专业理论知识的铺垫,就而一味地强调实践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来自教师的灌输,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决定了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量,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即使采用案例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有一定的增进,也要受到教师的操控,不能真正启动发现式或体验式学习。而素质拓展活动则不然,它可以全方位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体验发现的乐趣,并从中学习到知识。

素质拓展活动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素质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素质拓展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与拓展课堂的学习,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素质拓展活动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当素质拓展活动需要利用课堂教育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其完成时,学生就会主动而充分的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无疑会强化、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素质拓展活动大多不会只要求运用单一课程的知识,因此有助于学生融通所学,打各门专业课程的限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素质拓展活动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新渠道

素质拓展活动会促使学生将已经巩固和融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检验和完善,从而收获新知。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调研实践、实战模拟、学术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方能日臻完善与成熟,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素质拓展活动对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实现了知行合一,其缩短了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追逐学术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拓展活动是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

素质拓展活动可以局部替代课堂教学,使原本偏重于说教性的课堂教学的知识通过素质拓展活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其优势在于利用素质拓展活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使课程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并由于是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尤其在科技创新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这种研究能够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正是在这种指导下,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通过素质拓展活动中的有效方式再现、运用、消化课堂知识,从而对课堂教学计划内的知识进行巩固。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江苏科技大学展开调查走访,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与分析,得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时间、精力分配上的冲突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课业压力之下,不可能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素质拓展活动。有27.27%的学生很少参加或不愿意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原因是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学生们是愿意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但不愿意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所以,他们基本上是希望能够把素质拓展活动当做一门课程来安排。

(二)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对于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主要原因,有98.2%的同学选择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这一选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需要加强培养的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明确的。但学习仅凭热情和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学校层面加以正确的支持好引导。调查显示,有67.9%的同学比较希望素质拓展活动取得的成绩能算到综合成绩中去,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如今,高校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市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素质拓展活动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即使有些高校对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有一定的考核,也往往因为缺少客观记录和考察手段,导致部分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倾向于形式主义,而忽略了素质拓展活动的实际功能。

(三)学校层面制度和资源支持及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师资方面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素质拓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一定意义上讲更需要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拓展活动大部分是由学工部门组织开展的,专业教师只是受邀参与,并不与工作量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也是靠热情在支持,不能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另外,还缺乏配套的经费支持、各种专用的硬件设施和相关的制度保障等。从调查结果中也能看出,制度性制约和资源配置的缺失使活动开展受到限制,不足以调动更多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三、建议和措施

(一)要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着眼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目标要求,真正将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来建设。这就要求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在素质拓展的活动安排上要有计划性,要规范化,制定完善的素质拓展活动保障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全面负责指导并开展全校性的素质拓展活动。整合教务、学工、团委、学生社团和专业院系的资源,明确分工,从教学体制的完善、教学计划的修订、师资的配备、学生参与的指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加以改进,既发挥好素质拓展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又充分发挥素质拓展活动的独特功能。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申请、开展、管理,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档案管理,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保障和监督。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计划性,有关活动要提前通知,避免时间冲突。增强规范性,严格活动过程管理,注意活动细节控制,保证活动安全。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设置拓展内容

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实施素质拓展活动的基础,只有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实现拓展活动的目的。所以,要完善高校的各种教学体制,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来确保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结合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设置拓展训练的内容,才能达到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着力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指导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专业的指导教师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从拓展活动的选题、内容的布置、过程的实施和结果的评定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时选拔和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也历来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对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工作量,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与职称评定和科研业绩直接挂钩,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四)将素质拓展活动与学生综合测评衔接起来

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将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一;与学分相衔接,开设独立的公选课程,增加相应学分;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拓展活动的监控指标体系,对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考核;设立针对学生的专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郭晓,张宾.大学生素质拓展在高职院校推广的可行性[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2).

[2] 蒿鹏.论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8(2).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260-02

自、教育部、全国学联出台《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到现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立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推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构建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知识能力教育、培训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依托体系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素质拓展的历史

拓展含义的来源是西方的一种培训方式,它起源于二战期间。最早来自于1942年KurtHahn先生发起成立的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在这里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并通过心理挑战项目提高年轻海员的心理素质。二战后,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结合这个源头,素质拓展有很强的自我挖掘、自我挑战、全面发展的含义。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在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健康心理素质、进取精神和全队精神方面创意独特,收效明显,对个人发展及社会公共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体系构建可分为四个环节,即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职业设计、素质训练、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开展。

(一)职业设计

职业设计本质上是一个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将来应该干什么”,即为大学生个性化地设定职业目标和选取职业领域范围。

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在社会中寻找和争取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职业,才能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人就其位,人尽其才”也是现代人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但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的定位不清楚,目标不明确。为此,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在社会分工谱线中实现合理定位,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设计环节主要内容有: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素质分析、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实践和调整。

(二)素质训练体系

素质训练体系的功能是为大学生能力的实现和素质的获取,提供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构筑良好的工作平台。素质训练体系将实现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获取的过程性管理,是素质拓展计划的中心环节。具体有三方面组成:

1.构建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它在整个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素质项目训练体系的构建主要注重三个方面:(1)素质训练项目的设计。素质训练项目要多样化,具有选择性,因为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能力素质培养的需求也必然多样化;(2)制定素质训练项目规划。素质训练中心在每个学期初都要在充分调查广大同学的需求和反馈意见后,对素质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制定本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3)建立合理的素质项目训练体系,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可以将素质训练项目实施模块化管理。

2.建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在素质训练项目的开发、设计、组织和开展上,资源整合是另外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围绕素质教育,学校有很多部门都在开展工作,他们有很多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其目的也都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其实,大量、丰富的大学生素质训练,仅仅依靠共青团组织,无论是在力量、组织还是资源上,都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基于共同的育人目标,高校团组织一定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学校相关部门的各项资源,以及校际和社会资源。因此,大学生素质拓展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是素质训练的一个关键点。

3.素质训练项目记录和反馈机制。通过素质训练项目,同学们得到的是一份类似于教学课程表的一学期的《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和一沓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其中《学期素质训练项目计划表》为大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了指导的参考;而素质拓展原始凭证则为大学生参加素质训练项目提供原始证明。中心还将及时了解大学生在素质训练中的建议和效果,建立反馈机制。

(三)认证体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就是在大学生参与各项素质训练后,对其训练构成和获得的结果进行评价。科学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量化进行评价,也可以描述进行评价。素质拓展的效果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为此,采取的是一种以过程为主的方式,注重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过程记录,目的是为社会认同大学生素质训练过程而提供凭证的参考。

(四)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社会评判,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成效的社会显现,可以分为神会宣传、政策认同和市场认同三个方面。社会宣传是社会认同的基础,其目的是让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涵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价值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政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保障,主要是指要使政府的人事部门、劳动就业部门、教育部门,对推进该项活动全面认同并通力合作。市场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最终目标,也是高校素质拓展计划成效的社会评判标准。

三、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依托体系

(一)素质教育的阵地建设

加强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是培养素质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加强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课外培训阵地地建设、强化其社会服务功能,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完善服务手段,寻求新载体的重要方面。

1.建设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在校园内创建文化活动阵地,既能营造校园的良好氛围,又能防止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三室两厅”等人员混杂的社会娱乐场所,使大学生的安全得到保护,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加强集音乐艺术、舞蹈欣赏、健身健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阵地建设,促进学生人文、艺术等素质的提高。

2.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吸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创建人才的凸现提供舞台。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中心、大学生软件开发研制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3.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增长见识,磨炼意志、锻炼成才、服务社会提供了难得机会,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创建基地有助于建立规范化、长期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提高社会实践的育人效益和服务效益。鞭策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依托体系

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将校园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引向社会,加大校园文化活动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推进校园文化与知名企业文化的融合,寻求社会对学生活动和各类课外培训的支持。取之于社会,服务于学生,调动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健全大学生勤工助学机制,以规范性操作,网络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增长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扶持、引导,转变观念,开放社会服务信息,建立大学生人才网,畅通勤工助学渠道,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构建学生素质拓展的激励评价体系

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客观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拓展的主要途径和主要业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宣传素质拓展的工作理念、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促进观念认同。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相关文件和配套改策,给予政策认同。在大学生毕业和就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推动就业市场认同,强化社会认同感。完善的激励体系是强化师教育人意识和学生成才意识的必要手段。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项基金,着力构建从个人到组织,从单项到综合的一套激励措施,把工作实绩载入年度考核,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正常、有序、有效地推进。

参考文献:

[1]杨加强.普通高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素质拓展 应用型本科 大学生

素质拓展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的一项重点工作,很多高校在新生中开展了素质拓展教育,作为服务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欢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实践项目中往往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需要团队成员有坚韧的个人意志品质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1素质拓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一般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缺少高中家长式管理后,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对学习的懈怠,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学生甚至开始怀疑自身能力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学生要走出阴影,最关键的力量还是源自他们的内心。素质拓展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克服与人沟通障碍,打开心扉,使其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如果大学生在校园期间,无法很好的与人沟通,进入社会以后,适应能力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自身的职业前景。进入社会以后,学生面对的压力会增加,不论从压力的性质还是压力的程度来说。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抗压心理是解决这些压力的根本途径。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可以调节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会释放自我,让他们明白,今天再大的事情相对于明天来说也是小事,从而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心理抗压能力。

2素质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意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很多公司在新职员的培训中也加入了素质拓展教育。然而,当今互联网的盛行,客观上减少了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机会,尤其是自制力不足的学生,甚至会迷恋上网络游戏,沉醉于虚拟世界。这种现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中更加普遍,这时候家长,老师的介入往往效果甚微。其实,本质上虚拟世界也需要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只不过现实生活中缺少了类似场景,弱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素质拓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灵活的开展例如毕业墙,背摔,无敌风火轮等一系列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拓展可以很好的把学生从独立的个体中解放出来,创造优良的团队活动环境,使得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团体意识。有的内向型大学生可能会排斥与人交流,这些学生内向型心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走向极端,靠他们自身很难有良好的心态去走出困境。通过强迫他们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可以人为的创造交流环境,潜移默化,让他们知道身处集体的快乐。

3素质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拓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体,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拓展活动中创新活动方式。比如,定向越野活动对环境,器械设备的依赖较少,在高校中开展较多。如果可以将定向越野活动拓展到校园之外,使得大学生能走出象牙塔,更好的感受大自然。人类社会起源于大自然,内心会存在一股回到大自然的力量。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更容易释放人的心性,发挥自我内心的潜力。诸如定向越野之类的项目,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的同时,更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需要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候有独立冷静的判断,也需要队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上述经常性拓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生主体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不拘泥于项目本身,而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精神为出发点。

与工程需要创新一样,在拓展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也很重要。在拓展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多种困难,如何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环境判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定向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指南针或罗盘定向;手表定向;太阳升落法;树木法等。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拓展需要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于实践,结合自身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在这些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方法。

4素质拓展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有很多弊端,比如过分强调学生的运动基础,学生的兴趣分化,体育器械、场地的限制等。而素质拓展活动则没有这些问题,很多拓展活动不需要学生的运动基础,只是采用大家聚在一起参加一些游戏活动,没有过高的体育器械和场地的限制,因此,学生不会有心理排斥,在活动中享受真正的自由快乐。素质拓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可以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锻炼学生,更加丰富了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素质拓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优秀方式,创新性的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素质拓展中锻炼身体,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增术,任建红.浅谈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4篇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使隐性教育显性化。其宣言是:激发自尊、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放眼世界。

在国外,拓展训练最初以outward bound的管理培训出现于英国。1974年,拓展训练由皮赫(J?pieh)引入学校教育领域。L.David Weller指出,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其职业指导中心要对即将工作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1]Charles F. Bonser指出,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根据个人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2]Pace,C.R.指出,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可以不分专业,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两年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状况划分专业领域。[3]

在国内,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4]路宝利,张海燕,于海印指出,要构建以组织保障为前提,以阵地与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学分管理机制为关键,以配套建设为保障的素质拓展规划体系。[5]薛阿明指出,整合资源,协调团组织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重组和利用。[6]

本文将通过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的调查研究,基于实现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的目标,增强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目的,最终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1 武汉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参与情况

笔者对湖北省高校人才聚集的武汉市展开了调查。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六所高校进行了问卷传播发放。调查问卷主要采取学生问卷的形式。共传播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问卷323份,回收率为94.72%。调查情况见表1所示。

从调查对象的年级来看,处在大二、大三及研究生阶段的大学生占68.40%,其原因有三:一是大一新生侧重于专业,对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规划没有一定的认知;二是大二、大三及研究生阶段发现需要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明确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后,会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三是大四的学生,由于临近毕业,忙于找工作,更多的是直接投入社会,通过社会这个平台来锻炼自己。

从所学的专业来看,理工、经管、教育类举行素质拓展的人居多,占75.06%。一是这三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二是都突出了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都能突出行动力,保证所在团队的工作绩效。

1.2 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了解程度

对高校而言,素质拓展有利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和塑造,让在校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在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了解程度上,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有38.39%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有34.05%的大学生仅初步了解。两项数据表明,武汉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较高,持肯定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但仍然有27.55%的大学生未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这也说明,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有71.50%的学生对心理素质拓展有一定的认知,其中39%的学生很了解,54.17%的学生了解甚少。总的来说,有28.48%对心理素质拓展认知处在基本了解水平之下。这表明高校对心理素质拓展的宣传与动员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没有把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第二课堂进行合理的衔接,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素质与能力的关系,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素质教育优点所在。

1.3 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中社团组织要求

高校团组织是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核心力量。第一课堂教学主要以课程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对素质的评估更为复杂。对武汉高校大学生对素质拓展中社会组织要求的调查,可见表3所示。

从表3中可知,有34.67%的学生认为社团成员要提高责任意识,24.76%的认为应该要提高协作精神,18.88%的认为要提高服务精神,另外21.66%的认为要提高自我激励和反馈意识综合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要求高;大学生自身对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并希望从学校开展的“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项目中,让其素质拓展与自身的职业技能挂钩,从而为以后踏入社会增加自身的职业含金量,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对于团体培训,大学生希望其人数与时长限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85.13%的学生希望培训人数处在15~25人之间,70.88%的学生希望培训时长处在2~2.5 h。

2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素质拓展”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国家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无疑有利于培养武汉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通过构建完善的高校协调联动组织体系,提高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知

虽然武汉高校大学生对素质拓展的了解程度还很高,达到了72.34%,兴趣也很浓厚,但仍有34.05%的大学生只是初步了解,有27.55%的大学生未真正的投入其中。这无疑是高校素质拓展部门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门内部所承担的职责明细不够清楚,使得素质拓展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因此,各高校要根据其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和突破。对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体系加以完善和改进,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整合协调校内外的相关教育资源,引进和借鉴校内外有利于本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制定完善的素质拓展工作规章制度。

2.2 建立相匹配的大学生职业定位和职业技能,尽量消除素质与技能的不对等关系

高校素质拓展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大一学生占17.33%,大二、大三学生分别占20.43%、24.76%,大四学生占14.24%。一方面,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素质与技能的关系认知淡薄。另一方面,某些学校未选择符合该校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客观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也并未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鉴定与认证工作。另外,由于求职就业的现实压力,难免会使素质拓展活动功利化,忽视了素质拓展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期影响。为此,武汉高校在了解本校专业优势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客观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多与校外企业合作,将其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切实把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素质拓展计划在更高的平台上运作。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文章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并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意义, 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