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上工(高明的医生)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已成者用力多而成功少,吉凶各半矣”,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发生之前开始预防,不高明的医生在发病后再去治疗,已发病再去治疗花费的精力多而治愈的少,生死各占一半,所以有智慧的人不等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就如同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制造兵器一样,那不是太晚了吗!这些论述表明我们的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疾病的预防可以做到花费少,效果好。在《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的序言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写道:“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强调养生保健,从整体、动态和辩证的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战略观念与现代健康领域的许多新概念不谋而合。”刘院士指出:中医“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节的干预方式,追求人体功能平衡状态,适应了生命过程的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实际情况;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理论及方法在老龄化社会和健康观念转变的现代社会里,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许多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相继被实验科学淘汰了,而中医学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中医理论融汇了阴阳、五行、精气等哲学概念,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吸收了古代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学科的重要成就,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综合地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它十分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其理论形成之初就确立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雏形,孕育着现代医学生物模式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的理论精髓,赋予了中医药学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人们已经认识到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全人群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综合的危险因素干预优于单个危险因素干预[1]。而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养生保健思想正是一级预防和综合的危险因素干预的具体体现。《渥太华宣言》指明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和协调,其中提到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在健康教育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一章中,指出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则[1]。

2传统医学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优势

2.1方法上的优势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方法丰富多彩,除广泛应用的方药和针灸外,还有推拿、按摩、刮痧、火罐、熨疗和气功等许多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2.2方药上的优势天然药物储藏丰富,我国有中药材12807种,历代方剂10多万首,目前我国生产的中成药有5000多种[2],是新药筛选开发的巨大资源,这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应用的有效方药,具有开发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的特点,将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也将成为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这些中成药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方便群众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

2.3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开发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疲劳等功能保健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药食同源”理论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一日三餐,因为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效果,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有节,瑾和五味”的至理名言。宋朝《太平圣惠方》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等,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中医传统食疗的特点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就是说食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中医对食疗“无功可言,无德可鉴,而人登寿域”的功效描述,就是对传统食疗突出的保健效果做出的高度评价。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于养生有具体的描述,包括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适度的体格锻炼。这些和我们现在的健康四大基石内容是一样的。还有古代名医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来发展的八段锦,导引术等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在慢性病的防治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3传统医学曾经对我国健康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在50~60年代,我国经济相对落后,我们靠着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在各个城镇乡村建立卫生所,培养一大批的赤脚医生,靠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以最低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与已得到控制的急性传染病相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尚缺少生物学预防手段和治愈方法,因为这些疾病不像传染病那样由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而我们传统的中医药学有着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节的干预方式的特点,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4建议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选样的方法,将2014年9月~11月护理专科2013级共12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同一年级专科班护生;已完成相关内容理论教学;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学生按顺序进行编号,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4名)与对照组(65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进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即老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1.2.2观察组

引用Microteaching教学理论设计穿脱手术衣技能微型教学流程,即将穿脱手术衣整体操作项目拆分为用物准备-洗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脱手术衣-脱手套-终末消毒相对独立完整,又可测量重复的7个小操作,并对每一个小操作制定具体步骤、练习目标及效果评价,形成连续完整的操作链。将整合细化的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告知学生,老师分节分段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每一部分达标后进入下一部分练习,逐个突破。在练习过程中,老师用手机对操作学生进行拍摄,包括拍摄独立的项目操作及整体操作过程。拍摄视频参照评分标准进行个人、学生、教师三方点评。

1.3效果评价

1.3.1操作考核

实验课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穿脱手术衣技能考核,考核分洗手(20分)、穿脱手术衣(50分)、戴脱手套(30分),总分100分。采用一对一考核形式,并且带教教师不参与考核。

1.3.2调查问卷

实验结束后发放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对护理教学内容、方式满意度;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为确保调查问卷真实有效,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问卷。设计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满意度测评表,共发放问卷12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两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穿脱手术衣技能考核成绩

实验组在洗手、穿脱手术衣、戴脱手套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教学评价比较

实验组教学与教师满意度分别为92.19%、95.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微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穿脱手术衣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本研究采用微型教学法进行授课,将穿脱手术衣完整的操作项目细化为用物准备、洗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脱手术衣、脱手套、终末消毒7个独立小操作,便于学生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突破各环节,由简入深螺旋式提高操作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准确、有序、流畅完成整项操作。在练习时,学生能从完成及完善一个个小操作中获得一定成就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另外,通过拍摄记录学生操作动作、操作过程,由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主动查找问题,再由带教老师点评错误或需改进之处,加深操作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同时能扬长避短,有助于学生对操作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使学生彻底掌握这个操作技能。

3.2微型教学授课方式得到学生认可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可促进大学生注重和谐发展。中医学讲究平衡发展与和谐统一的观点,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认识问题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学会用哲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中医药文化引领大学生道德人文情怀。中医药作为一门“人学”,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唐代以来中医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的大医精诚文化昭示着勇担使命,执着敬业,仁者仁心的博爱奉献精神。2012年1月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提出实施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中医药文化应当成为开展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依托中医学理论体系所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借助网络载体必将对当代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引领作用。

易班与中医药文化网络传播相结合的特点

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形式具有时效性、广泛性、非线性、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易班网上互动社区与以实体性为特征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叠加效应可以体现在网络专业特色显著、网络服务学习、传播网络元素表征等方面产生新的形式。

1为易班网络注入了专业特色中医药文化历来同中医疗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药文化与易班结合最直接的成果是将中医药相关信息直接融入大学生的网络虚拟体,紧密同社会大众健康需求联系,使得中医药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项目或者社会上较为流行且具有一定疗效的知识成为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网络关注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蕴含中医药文化精神的现代新媒体作品,如影视剧、网上博物馆等,越发受到推崇,成为中医药文化网络推广传播的一个亮点。

2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专业知识交流易班网络脱胎于大学校园生活,因而作为一个网络虚拟群体,承载了实体班级日常网络学习的几乎全部功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部“记事本”。因而,其在服务大学生学习功能上具有公益性、非商业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校际间专业知识和课程学习的交流平台,产生一定的功能性和服务性价值。

3网络元素表征呈现多元化和信息化随着中医药文化多元化传播的深入,中医药文化在易班网络表征元素呈现出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总体特征,以西方文化为外在形式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在不断进行,但其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内敛性、大众性依旧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网络表征主体元素存在。

递进式开展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

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推广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宏观到微观多个层次,涵盖“软件”和“硬件”不同方面,需要兼顾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不同主体的能动性,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进。

1打造中医药文化易班推广的保障机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首先强调树立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推广的正确理念。提出增强民生意识和服务意识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群众基础,易班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应当与整个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易班所承载的中医药文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学生的需求,面向学生,及时把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消除认知误区,准确引导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其次,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学院,再到教研室,逐级制订易班网络中医药文化内涵规划,打造易班推广的保障机制。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发展源于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应实现信息的联动机制,建立易班网络实体服务体系,探索面向不同层次实体开展中医药文化易班教育活动的形式和途径。为保障机制的良性运转,我们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教师网络传播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网络氛围,打造通向社会、基层的渠道,以及校园生活服务的适宜方法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积极拓宽中医药文化易班教育活动,整合各种校园媒体资源,定期协调整合中医药宣传资源,加强对易班中医药文化发展项目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不同参与主体间竞争规则,不断提高易班中医药文化水平。

2加强易班网络中医药文化特色内涵易班网络的内涵决定其传播质量,因而加强易班网络内容中医药文化特色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在易班多视野、多维度、多角度交流与融合的先决条件。

在易班建设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医药特色网络语言是中医药文化易班传播基本要素,也是中医文化易班特色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在传统中医标准语言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人物或者事件组织学生发烧友开发推广特定的中医基本网络用语,以特定符号、笔名、网上绰号、网名等各种新颖的组合方式进行中医语言创新来吸引青年大学生,赋予中医药文化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应当体现易班版块项目的多元文化融合。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建立在网络文化、青年文化、虚拟文化等亚文化类型基础上,因而需要通过易班以网络语言的方式促进中医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聚焦青年成为易班网络平台“流行”的源动力者。例如:在看似平常的养生网络文化中融入青年所关心和偏爱的元素,如人际沟通等,将青年人所关注的健康保健与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并在易班网络中借助网络语言来构筑虚拟的语境,以青年所热衷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重视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应用的现代化和实用性特征,积极拓展功能平台,加快与3G和Wi-Fi网络的同步,并保持与基础应用程序的同步更新。

3不断推进易班中医药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易班中医药网络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通过丰富的网络虚拟活动和实体活动挖掘整合中医教育资源,打造通畅迅捷、平等交融的网上师生交流平台。

3.1构建易班发展平台,形成易班基本用户群围绕打造易班大学生校园网络第一平台的目标,着力发展易班基本用户群,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了“一份导航,一份简报,一个推广月”系列活动。“一份导航”是指易班建设初期,普及易班理念和技术制作并印刷的一套《易班使用手册》,分学生版和教师版,内容涵盖易班使用的基本技巧和常见问题;“一份简报”是指易班建设中期推出的一份名为“医在易班”的易班简报,以网罗易班建设大事小事、分享易班建设趣事轶事为办报理念;“一个推广月”是指学生工作部在设计全年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月时,专设每年的四月份为“易班推广月”,意在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易班工作。同时,大力打造精品社团与易班网络社团,重点培植特色易班社团和品牌社团,逐步使易班客户群扩大并形成特色。

3.2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整合中医学习资源借助易班的各项活动实现科学研究与易班发展的衔接。利用易班平台成为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方式。深入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访谈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了解师生对易班服务科学研究传播交流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和调整,呈现易班的交互与人性化设计理念,让易班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同时,打造易班的课件资源与学习讨论平台,结合专业学习的活动更好地展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魅力,带动各学院以及各行政班同学上易班学习和发帖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易班阵地可互动、可便捷获取资料、可参与趣味投票、获取积分和奖励等各种充满文化魅力的网上特色活动。

如:我校推出了“扛着易班上天目”、“方剂课进易班”等活动,通过网络接龙的方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整合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资源,积极推进各类讲座课程视频易班公开化,形成易班内的中医药文化学术氛围和科普积累,做到实体班级与虚拟班级、线上课堂与线下自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将中医教育和中医药思想贯穿课堂内外和世界各地。

3.3以易班为载体,实现中医药文化归属感的转变着力打造两支易班发展工作队伍,一支为通过网络遴选得出的人气选手———“中医易班形象大使”。由这些形象、口才俱佳的中医网络推手肩负起易班宣传推广的重任,从拉横幅、设摊点、做宣讲到进课堂、进教研室,让易班真正走进了校园、走近了师生;另一支为教师和学生易班骨干、实体班专职易班干部。在学工部易班发展中心推动下,各个专业教师则把自己研究领域的中医药文化成果传输进来,各行政班成立易班班委维护易班和发送资料,分享成果;学校还开展了易班LOGO设计评比、易班注册人数以及活跃度评比、师生易班博客评比等各种特色活动,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实现中医药文化归属感虚拟向心力到实体向心力的转变。学校还将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与大学文化的结合机制,增强凝聚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如:以易班为载体开展“中医文化节”,整合我校各类学生活动,推进易班线上与线下传播方式;打造如“中医周热点”、“中医精品贴”、“中医名师空间”等板块作为品牌单元,结合易班社区,开展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线上线下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创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各系科的“教师之家”栏目,鼓励各学院教研室专任教师进驻易班社区,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与答疑,形成师生互动机制等。

4加强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建设的愿景

中医药文化易班网上融合与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弘扬国医国粹,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在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为其他院校提供中医药相关学科乃至传统文化的专业信息和多方面服务。通过易班的有机融合,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达到涵养大学生心灵,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目标。我们目前只是开展了一些初期的建设性工作,为使中医药文化在易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今后还当不断充实和丰富易班的建设。例如:

①开设中医知识网络兴趣班。将大学生较感兴趣和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实用知识和热点话题定期整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美容、康复、营养、保健、养生类文章,滚动播放中医药视频,如介绍中医知识和中药用法,传播中医药文化,提供名医在线咨询,增进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②建立易班中医名医名师库。整合我校的教学资源与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网络共享,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易班上的推广和宣传。充分响应国家大力扶持网络资源的优势,开辟中医名师讲座,构建与名师交流的便捷通道,学习名医名师的为人、为学、为医之道。

③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充分发挥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术队、民乐队、中医药科学商店服务队、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中医药慈善爱心义工队等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易班社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如在易班网上发起号召开展中医药文化社区宣传活动,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街道和社区义务服务等。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特征;高职声乐教学;意义;措施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传统音乐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表现在传统音乐的体系律制方面,属于“三律并用”的体制,据相关资料地记载,古琴一般使用的是纯律,琵琶和阮一般采用的是平均律,而签上则采用的是三分的损益律,这三种音乐的律制在长时间中是同时存在的;其次是在传统音乐的体系中,音阶与节拍也有属于自己十分独特的特征,音阶一般采用五声性的旋法加以调式音阶,律动主要包括了均分律动和非均分的律动这两种,在结合与不规则的使用中,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节奏与节拍、整散结合与戏曲中的坐唱念打、紧拉慢唱的方式;最后是在记谱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记号与符号将曲子的中高低、强弱以及长短等内容表现出来,如其中工尺谱在多次更改之后仍沿用至今,从而使得大量优秀的传统音乐得以长期的保存与发展。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因其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传统而更多地呈现了人的“心灵状态”,这种优秀的音乐里渗透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并酿就了温良醇厚的中华民风。因此,把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一代代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更重视欧洲音乐文化体系的教学,这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传统音乐方面的感悟能力,也让高职学生在传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部分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以前的音乐教育都是以识谱唱歌或是简单的音乐欣赏为主,声乐教育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考入大学之前大多只通过集中短期培训参加艺考。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因接触欧洲西洋唱法晚及不习惯西洋风格声乐作品的音列组合,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古典音乐的精髓,声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声乐的学习也逐渐丧失信心。如果能将学生从小就习惯聆听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学生情感上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把当地优秀的民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当地民歌唱法中的精华用于演唱技法训练,因从小的视听习惯,学生就更容易学会。

3、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因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反复冲刷却没被淹没反而得以传承至今,足以说明传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几千年音乐文化沉淀的精品。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经过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传承和不断改良,不仅音色丰富,其内容也带有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特色。因此,如果能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如今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这些文化自带的魅力,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措施

1、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传统音乐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培养,让高职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同时也重视中国的传统音乐。只有学生重视并热爱,才能主动去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先带领学生对这部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例如作品的来源、创作背景,以及发展背景,学生对这部作品了解的越深入,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如果声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古板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沉闷的环境下自然不能学好声乐。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历史特色,且包含的内容丰富,因此,高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这一特色,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播放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播放不同中国乐器演奏的同一作品,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全身心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通过举办表演唱比赛、公开课、课堂音乐会、音非榫熬绲刃问剑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传统音乐文化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传递和表达。

3、重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演绎一定难度声乐作品的能力,更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声乐学习之中提高自身的声乐造诣和音乐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在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上的培养,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提升音乐感知能力。而传统的音乐文化,则会对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知音乐的美,学会在作品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和发现美。声乐老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老师也应该具有很高且全面的专业素质,如果声乐老师没有深厚而全面的音乐素养,也就很难将传统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声乐教师不光要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掌握我国的传统音乐,热爱各地民歌、小调、说唱及戏曲的音乐,学习它们的演唱技巧,热爱古琴、古筝、二胡、笛萧、唢呐等民族器乐的传情达意方式。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声乐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只有声乐教师提升了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作为基石,而声乐艺术又是现代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促进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

[2]熊飞飞.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