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论述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以此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可以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企业 发展 提高 工作效率
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撑,诸如资金、技术、市场、人力资本等等,然而若要使以上这些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工作效率的功效是不可或缺的。提高工作效率既有利于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实现多劳多得,增加收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早在几十年前,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创建发展时,就提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可以说,深圳特区的迅速崛起不仅仅得力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也得力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办事效率的提高。
但直到目前为止,工作效率的问题仍然是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内几乎人人都在忙,可许多事情,办来办去,仍在原地打转,没有丝毫进展,整体工作效率依旧低下。人人都在讲要提高办事效率,改变工作作风,可许多事情依旧是无人问、无人管,工作效率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企业内部部门划分、办事流程是否合理
企业是经济组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就好像是一部正在运转的机器。要想这部机器能够实现最大功率的运转,首先要看这部机器的组织构成是否合理。没有良好的组织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说是基本的生存都会面临困境,也就谈不上什么竞争与发展了。企业的组织划分与归纳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为顺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企业的内部组织构成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就应该先分析企业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有什么样的内外部环境,在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合理地安排组织结构,细化各个部门的分工及工作的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任何不畅通、不闭合、或有断裂、栓塞的地方,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从起点到末梢是否畅通,有没有断裂、有没有冗余或不够的地方,并及时对有缺陷的地方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文化流等等都可以在业务系统中畅通无阻。
二、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在为顺利开展企业各项工作保驾护航。首先规章制度要“健”,“健”就意味着规章制度要真正支持业务流程的有序流动。既要人性化,尊重员工,又不能过于松散,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其次,规章制度要“全”,在企业的各个组织机构中都应该有相关的制度,这样员工在工作时就会有章可循,不必事事请示、事事汇报。在一些老企业中集体研究、逐级上报等制度仍被视为法宝,即使是一些常规事情在没有得到领导批示时也没人去做,没人敢做。这种状况看似人人负责,实际上是没人负责。在当前激烈的生存和竞争的环境下,这些僵化的制度必定会制约企业前进的步伐。当相关制度十分完善时,每一位员工都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这样才会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有了健全的制度,就要有相应的监管,没有监管,制度就形同虚设。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如果监管不到位,或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那么势必会造成监管无力;但如果监管越位,也会使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工作该如何下手;更糟糕的是,如果监管者办事不公或是监管者素质低下,工作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其一,会极大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其二,原则和灵活不能相结合,固守过时的制度,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三、对与错、好与坏的判断就会依从于监管者的好恶,促使员工为了迎合监管而工作。
三、企业领导的能力的高低
决策层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之处。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大多情况下,在这三层人数的配备呈金字塔状,越往下人数越密集,但工作效率的提高却不一定取决于人数众多的操作层。决策层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的把关者,许多管理的理念也在于领导者的好恶。如果在战略决策这一根本问题上出现了偏差,那么下面员工的执行力越强,带给企业的损失也就越大。另一方面,领导者本身的职业与道德修养也非常重要。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是以整个工作团队的进步与胜利作为目标的,能够也愿意为下属充分发挥才能搭建舞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领导“武大郎开店”的思想根深蒂固者,处处打压下属,以彰显自己的卓尔不群。如果一个企业有这样一位领导者,为了顺应上级,员工会变得唯唯诺诺,不再有积极性、创造性,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四、企业员工素质的优劣
企业员工是企业各项工作最直接的操作者,员工的职业素质在极大地决定着工作效率。员工的职业素质就是整体员工的职业品质。“品”可以理解为员工的职业道德,诸如:敬业、诚信;“质”则可以理解为员工的工作能力,诸如:执行力、学习力等等。在提高工作效率为这个问题上,员工“质”的高低尤其关键。一名执行力非常强的员工与一名执行力较弱的员工完成同样的一个任务,仅从时间上相比就会差出两倍、三倍甚至更多,更为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长期平均分配思想支配下,同一种岗位上员工之间的薪金报酬根本不可能有两倍的差距,更不用说更多倍。长此以往,“质”高的员工会降低工作热情,甚至于流失,留下来的“质”较为一般的员工,即使非常敬业、非常努力,非常忙,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十分有局限性。所以说,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就应该加强全体员工的技能培养,同时给优秀员工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五、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都知道同样是电脑,286和奔腾的运行速度和工作品质有天壤之别;同样是信息传递,宽带和拨号上网的速度也有成倍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设备落后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工作积极性。给员工提供优良的办公条件会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家愿意来工作,也愿意用做好工作出了来回馈企业。以电脑上网为例;有不少企业为防止员工上网聊天、游戏,而不安装宽带,以期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呢?员工是不能上网聊天、游戏了,但同样也不能发电子邮件了,不能通过QQ、MSN与客户沟通了,为办理一些网上业务,必须到处找可以上网的地方了,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员工与企业互相戒备,不能相互融为一体,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
在一些有利亦有弊的事情上,企业应当像大禹治水一样“疏而不堵”,在制订一些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尽量为员工创造适宜的办公环境,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就是我的家”,因为没有一个人不为自己的家尽心尽力,这样的话,提高效率也就不再纸上谈兵了。
六、企业文化的导向是否正确
如果一个企业倡导个人英雄主义,那么就会人人都想当英雄,人人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都很尽责,但因为缺乏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效率也就高不了。更有甚者,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可能会因为利益而相互掣肘,相互使绊。
如果一个企业倡导“忙”文化,那么员工必将为忙而忙,一些人为迎合上级,故意忙,领导来了,他忙了,领导走了,他闲了。到底在忙什么;为什么忙,是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还是工作量太大,时间太紧,必须加班加点;忙得有什么结果则都没人问究。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忙,而没有效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管理;时效性
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班集体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职学校学生一般年龄比较小,刚刚初中毕业多数学生还处在青春期,有着明显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所以相对来说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笔者通过分析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提出了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薄弱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导致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班主任的管理意识薄弱。一方面,从教师个人的素养来看,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作为班主任,没有奖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文件明文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近年来,许多学校老师因为被告体罚学生而受到处罚,甚至丢掉工作。中职学生一般在十多岁,正处在青春期,有着十分叛逆的心理,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独立,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老师、家长的劝导几乎听不进去。很多班主任老师处于保护自己,免招事端的心理,在班级管理中只是马马虎虎过关就行,不会尽全力去管理班级。
2、管理方式不合理
中职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中考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而选择中职学习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许多中职班主任认为,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调皮捣蛋的学生居多,班主任老师脑海里已经形成的差生概念,这样就降低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中职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班级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班级体制,班级班委的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各班委分工不明,班级成员松散以,至于不能使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班级成员没有班级荣誉感,增加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
二、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以下是几种有效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在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基础条件。调查显示,具有亲和力或亲和力指数越高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学生越愿意听老师的话,配合老师的工作。这说明,越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就越敢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或者缺点,充分展示自己,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老师不会打击他们,不会摆臭脸给他们,所以在学生眼里班主任老师就是朋友,他们愿意服从老师的安排。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方面考虑,中职学生大部分还处在青春期,他们虽说有叛逆的一面,但是更渴望在长辈和老师面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老师鼓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学生就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学科和所做的工作,即爱屋及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
2、坚持公平教育管理
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注意教育管理工作的公平性。还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好胜心强,而且个性特征比较明显,对于公平这个词尤其敏感。在处理班级工作时,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不能对任何一个学生又偏见,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遭遇不公正待遇,很可能会产生很极端的想法,比如,从此以后这个老师的话他都不听了,从此玩世不恭,专门跟老师作对,会给班级管理工作增加很多困难。
3、优化班级管理体制
首先要选出一批得力助手――选班委。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差,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单单依靠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将班级管理下来。那么,选拔班级班委可以改善这一点。例如,在一个新的班级里,班主任可以首先办一个班委选拔会,有意愿当班委的同学要上讲台进行班委竞选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自己心中认为最合适的班委。这样的选拔过程,可以给学生一种老师很重视的感觉,因此学生自然而然也会重视起来,同时通过选拔可以让班级里一部分先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得到表现的机会,在学生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其他学生会跟着纷纷效仿,提高整个班级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班委组织协调能力,再逐步提高锻炼机会给其他学生。新选出班委后,班主任应该将这批班委学生作为培养重点,使其在全班同学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班级的管理工作也离不开班委,班主任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将班委职位合理安排、分工,将班级管理工作中相应工作交给班委来做,使其成为班级的中连接老师和学生的桥梁。等到班委工作上手后,可以适当增加小组长等职位,提供更多锻炼机会给其他同学。班委工作的开展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
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是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最有效的措施。一个班级的凝聚力越强、班级成员的荣誉感越强,班级活动开展的就会越顺利,班级成员在班委的带领下,展现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班主任的管理就显得更轻松了。
4、提高个人修养。
“身教胜于言教。”中职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质量,除了注意一些管理方法外,还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给学生一个榜样作用,才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老师,并服从老师的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稳步向前迈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师应该针对新时期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思路,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一、当前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当前,许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化管理做得不够到位;二是义务和员工利益不够统一;三是言行不一致。
二、打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打牢思想感情这个基础。要以情感人。以情感人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要以沟通、理解、信任为基础,做到感情到位。要把感情真正用在解决群众的各种现实问题上。具体来说,要动真情、用感情、去私情。
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晓之以理。第一,晓之以理,要坚持因人而异。要充分考虑对象的文化程度,充分了解对象的思维方式,绝不搞千人一个理。只有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地讲道理,做工作,这样讲出来的道理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被人们所接受,思想政治工作也才可能真正收到实效。第二,晓之以理,要做到言情皆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平等待人,循循善诱,神态用语恰当,才受群众欢迎。对于阅历较深,接受能力强的,语言可以讲得深奥一些,对思想内向、心胸不宽的,语言就应该尽量柔和一些,表情尽量丰富一些。以利于人们接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三,晓之以理,要注意把握时机。选择合理时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懊丧、惶惑、忧闷等消极心理,可采用“热处理”,做到随机而发;对于喜悦、愤怒等激奋心境,可采取“冷处理”,做到引而不发。第四,晓之以理,还需要寓理于事。寓理于事,其事要具有“新、近、精、实”几个特点:“新”,就是新近发生的事,能给人一种新鲜感、亲切感和现实感。“近”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学。“精”就是发人深思的事,要有典型性、逻辑性和哲理性。“实”,就是实事求是,实有其事,要有较强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和生命力。
四、把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关键环节是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即让群众有“利”。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服务保障和思想教育的关系。积极为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解决好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重要内容。二要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两条: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把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部分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其次是在维护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照顾一下局部的、部分人的合法利益。三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在解决群众利益过程中,必须统筹安排,远近结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切实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四要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既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又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去做那些办不到的事情。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家如何达到用文化管理企业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呢?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很关键。
1.提高企业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是至要关键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层次的更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要使企业能不断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现企业的高效有序运转,必须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实现。
2.保持光荣传统是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
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它来自于企业长期的积累发展,是由其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受到企业性质、地域环境、人员素质、管理方式和产品性质等诸多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人员素质、管理方式和产品性质不同,其需要的企业文化也不同。
(1)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传统教育体系。首先,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人。其次,这个体系要以爱社会、爱企业、爱岗位、敬业奉献为基本要求,深入开展积极倡导科技兴企人才兴企,进一步完善企业“渠道”建设,加快科技兴企、文化兴企、人才兴企的步伐;再次,这个体系要引导全体员工积极树立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在全企业上下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阵地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31-02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114万,十年后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左右,其中每年近有30%的毕业生处于待就业状态,“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有利条件,所以充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寻求更多的有效性方法,对于当前解决就业指导教师匮乏的问题,以及全面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就要明确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才能发挥辅导员的基础性作用。
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者
高校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者。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目前,各高校努力将辅导员塑造成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师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1],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将成为辅导员业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从就业服务态度、就业服务方式、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周到、全方位地做好服务工作,把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高尚的情操去塑造学生。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参谋者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教育服务管理的工作中,积极启发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参谋者。在新生入学后,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制定职业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寻求职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激发他们在选择就业道路时对自身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疏导者
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困惑越来越多,高校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因此,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疏导者。许多应届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都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美好的择业理想由于脱离了择业现实往往不能实现。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领域。不能完全拘泥于专业限制,要敢于去尝试专业相近或新兴行业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旧有的择业观念,倡导多角度的就业理念,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自信和焦虑心理,积极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4.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传递者
在高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的是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但是,将就业信息在学生当中宣传、动员学生踊跃报名应聘和用人单位了解应聘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则由辅导员完成,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传递者。
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全国各高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为了帮助学生能及时、充分就业,国家每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服务办法和程序。[2]此外,各高校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收集和联络相关的就业信息,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但是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辅导员将其进行宣传、传达及动员,不仅将就业各项方针、政策、办法、措施以及其他信息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毕业生,更要帮助毕业生进行理性分析和选择,确保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要给予一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签约注意事项等就业指导,成为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线负责人,做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一体化,充分做好信息传递员一线直接责任人工作,理当做好有关学生就业宣传工作 。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很多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和效果上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1.高校辅导员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思想教育效果差
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匮乏,往往都是由辅导员兼任就业工作。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琐复杂,缺乏系统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导致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收集、就业信息的层次,缺乏就业心理与就业技巧、就业法律法规、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观念、就业心态等问题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就业观教育,改进大学生存在的道德缺失、诚信意识弱化、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等问题。[3]另外,就业指导中政策的宣传,信息的服务与媒介功能及就业技巧的培训有时并不能得到有机结合,不能明显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2.高校辅导员缺少求职经历与社会阅历,就业指导科学性不高
由于大部分辅导员都是由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长期以来都是接受学校环境的教育,与社会接触少,也缺少求职的经历,造成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很多高校辅导员是在从事毕业生工作时才涉及就业相关工作,针对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了解甚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阅历,很难给予相应的经验介绍,往往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仅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很难深入理性的现实层面,就业指导的科学性较差。
3.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共性化,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方式一般都采取一种共性化的灌输模式,通常以低年级的职业课程教育和高年级的就业信息宣传为主要核心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很多高校辅导员经常以普遍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照本宣科、浮于表面只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浪费时间。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对人人之间没有差别,发掘不出自身的优势,这样的工作方法导致了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使得大学生缺乏理性地分析自身择业观。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方法探析
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高校辅导员必须创新思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循序渐进、分阶段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辅导员从低年级起就应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就业指导相结合,有机地贯穿起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大一期间,辅导员应让学生在正确认识到职业目标的同时,明确自身专业前景和工作情况,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理性地对待就业问题,看清就业压力,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目标的定位。在大二和大三期间,辅导员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修读相关的专业课程,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帮助分析本专业每年的就业去向和行业需求等情况,为今后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大四期间,辅导员根据学生个人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择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2.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应培养健康的就业观念,加强心理调试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深入发展,就业模式实行双向选择的机制下,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产生诸多心理问题。2006年7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1]:“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良好的就业心态是确保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辅导员应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加强大学生心里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从而减轻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思想困扰,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的目的。[4]高校辅导员作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专职人员,面对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应当鼓励其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到有时候所谓的“挫折”,只是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并不能算是失败。
3.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注重共性和个性指导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必须认识到它们的辩证关系,防止片面地注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问题。[5]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从整体角度去掌握学生的状况,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样能够全面地教育引导、沟通协调、建议指导,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工作问题。但是,在关注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其职业生涯发展、求职创业、潜能挖掘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工作,逐步实现从“协助选择”到“激发自我”的转变。
共性就业指导是就业基础性工程,而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实现就业指导基本价值的最佳路径,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普遍个性化条件下的普及化,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4.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性工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种挑战,如何促进学生就业,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充分熟悉就业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引导和培养。辅导员可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就业信息,熟悉就业市场;培养学生专业归属感,强化就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依托用人单位,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注重个别辅导工作;运用心理学技术等方法提高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掌握好节奏和方法,根据平时对学生接触和了解加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大学期间各个年级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还要将高校就业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有机结合、相映成辉,寻求更多的有效性指导方法,才能打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永惠,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
[2]石丽萍.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理念、角色、职能的转换[J] 卫生职业教育.2003(2).
[3]李云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思考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关键字: 奖学金 发送方式 改革
高校肩负的重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合格的人才。目前各个高校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评定奖学金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分配制度转变为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制度,企业一般会根据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加之现在国家、学校各级教育部门给予大学生在校的奖励项目多且数额较以前都有大幅的提高,因此不仅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十分重视评定奖学金和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工作,学生本人也十分关心评比的结果。由于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有各种量化的指标,因此高校在奖学金评定方面都有所遵循,使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的投诉率一般也比较低。但是大部分高校却忽视了奖学金发放的管理,也鲜有类似文章研究分析此类问题,使得本该用于大学生学习之用的奖学金的用途改变了性质。
奖学金主要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榜样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反馈功能、共振功能、资助功能。目前大多数高校每学年的学费收费标准都不低于四千元,个别发达地区高校高于6千甚至更高,再加上住宿、饮食及其他花销,每名学生每年的花费不低于1万元。大学生尚无经济来源,在学校的各种花费大多靠父母供给,这对于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何做好奖学金的发放工作、尽量管理学生对奖学金的使用,更好地发挥好奖学金的各种良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及原因分析
这里所指的奖学金是指广义奖学金,包括学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国家发放的助学金、企业和社会团体捐助的助学金等。目前,国家奖学金为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助学金2500元和1500元,还有学校内部设立的奖学金、社会各团体和企业在学校设置的助学性质的奖学金,数额不等,且名额较多。这些奖学金发放下来后都被用在哪里了呢?近日,我们针对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奖学金请过同学吃饭的学生占的奖学金学生总数的占70%,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的占40%,为父母和朋友买礼物的只占15%,为自己购置学习用品和书籍的仅占不到10%。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越来越“变味”了。我们同时从学生中间了解到绝大部分得到奖学金的同学都请同学吃过饭或进行过其他娱乐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同学们的怂恿
未拿到奖学金的学生总会怂恿拿得到奖学金的同学请客吃饭或进行其他娱乐消费以表示庆贺,而拿到金学金的学生又拉不下面子。有些学生的奖学金数量并不太多,请客娱乐甚至还要自己再往里面贴钱。这对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这无疑是一个负担。
2.大学生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的缺乏
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缺乏正确理财的理念和能力,拿到奖学金尤其是数额较大的奖学金往往有一种意外之财的感觉,不知道怎么运用奖学金来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此外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对外界事物有着极度向外的时期,他们很难有足够的自制能力来抵挡外面物质世界的诱惑,这个时期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负有对其监督、指正的责任。
二、对大学生奖学金的用途进行指导、控制的思考
1.改革现有奖学金发放方式
大部分高校的奖学金发放方式都是直接将现金发放到学生手中,将等量现金存到学生提供的银行卡中,如此一笔收入完全让学生自己支配势必造成学生对奖学金的误用,所以在奖学金的发放方式上应该进行如下改革。
(1)由一次全额发放变为一部分奖学金一次发放,其余部分按月分成等额份数发放。比如某学生上学年获得一等奖学金2000元,如果一次全额发放,对没有挣钱经历的学生是个巨大的诱惑,而如果只将500元一次方发放给学生用于自己支配,其余1500元按照一年12个月进行等额发放,每个月的发放额度尚不足150元,这个数字的资金不会使学生产生不知道如何支配的感觉。
(2)改现金发放或存到学生银行卡里为存到学生饭卡或其他诸如计算机上网卡、洗浴卡等卡中。学生饭卡一般只能在学校内部食堂进行消费,上网卡、洗浴卡等的花费也是学生必须的支出。这样奖学金获得者得到奖学金后不是现金发放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他同学怂恿奖学金获得者请客的冲动。即使真的请客也只是在食堂请客,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同时也降低学生对于一些必须的费用没有考虑来源的尴尬。
(3)对于大额奖学金,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可以采用冲抵学费和住宿费用的方法来运作。
2.将获奖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通知家长
学生获得奖学金后学校会发给学生奖学金证书,作为该学生获奖的荣誉证明,而很少有学校将学生获奖情况通知家长。学生家长还是按照该学生没有获得奖学金的情况来供给孩子资金。大学生年纪尚轻,对额外资金的管理能力有限,缺乏正确的理财知识,势必导致对奖学金的乱用。学校可以采用祝贺信的方式将学生奖学金获奖情况,包括奖金额度、发放方式等信息通知到学生家长,这样一方面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获得奖学金会有一种荣耀感,另一方面家长不仅仅能掌握学生的资金动向,指导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还能对学校奖学金制度改革表示支持。
三、改革存在的问题
奖学金发放方式的改革对指导学生正确分配奖学金的用途,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大有裨益,但此改革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学校规定本该属于自己支配的奖学金分配方式可能不理解。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群体,不乐意其他人或者团体干预自己,所以大学生可能会向学校提出“学校凭什么可以支配自己的资金”的质疑。大学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年,但还没有社会经历,还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才能正为真正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此种改革,但目前对于这种质疑的回答很难令学生满意,还需要不断探讨。
总之,学生奖学金的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奖学金发放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应该通过调查找到工作的不足和缺陷,不断进行改革,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奖学金发放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奖学金,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国华.激励理论在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