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活动目的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加快构建开放快捷的国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2.统筹扩大终身教育资源,完善灵活丰富、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平台,满足个体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党的十提出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3.总结和展示我镇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加强舆论宣传和理念引导,推动我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为实现中国梦——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三、举办机构
主办单位:万盈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万盈镇社区教育中心
四、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组织委员会:
2.下设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组织工作办公室:
各村居也要成立学习周组织协调机构,精心安排好本村居的相关活动。
五、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附活动周安排表)
六、活动内容
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举办以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市民健身、职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辅导、讲座、报告、展览等,免费开放各级各类公益性教育、文化、健身机构的场所与设施。
七、活动要求
(一)加强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板报、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努力营造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果、经验以及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终身学习倡议书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在信息和知识倍增的当代,学习,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
12月2日至12月8日为为实现中国梦──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本次活动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推动全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在此,我们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深刻领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终身学习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需要。世界国力之争乃学习力之争,只有勤奋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增强学习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地加入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
2.广大师生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多读书、读好书。我们倡导读书,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本好书都将一如既往地升华着我们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知识,丰富我们的人生。
我们倡导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在知识的大海中遨游,将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智,并充分享受着快乐与愉悦。读书将使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健康。
我们倡导读书,因为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开卷有益,学无止境。我们只有孜孜不倦、始终不渝地学习,才能在不断吸纳精神营养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老师们,同学们,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我们生命的常态!
终身学习倡议书二: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发展人生。在信息和知识倍增的当代,学习,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引导全民学习,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深刻领会并大力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终身学习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需要。世界国力之争乃学习力之争,只有勤奋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积极开放社会资源,让人人都能平等共享社会学习资源。现代的学习是开放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和创新的学习。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放一切有利于师生学习的场所并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学者有其所。
3.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全校上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人人每天学习一小时,多读书、读好书,多看报刊、看好报刊,多上网、用好网络资源,努力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风气。
4.积极开展有关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研究,探索学习型班级建设,用科学的方法、理论指导人们学习和学习。各班要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团队学习精神,鼓励共同学习。
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崇尚学习的优良传统,21世纪的中国应成为人人皆学之邦。让我们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社区做起,努力投身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等工作中来,不断提升学习力、创新力、发展力,为打造优雅的新成雅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身学习倡议书三:
在信息和知识倍增的当代,学习,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
12月2日至12月8日为为实现中国梦──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本次活动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推动全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在此,我们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深刻领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终身学习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需要。世界国力之争乃学习力之争,只有勤奋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增强学习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地加入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
2.广大师生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多读书、读好书。我们倡导读书,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本好书都将一如既往地升华着我们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知识,丰富我们的人生。
我们倡导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在知识的大海中遨游,将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智,并充分享受着快乐与愉悦。读书将使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健康。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架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四十多年来,在全球化、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和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在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终身学习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已转化为许多国家现实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关于终身学习体系架构和模式方面的研究文献、学术著作虽已汗牛充栋,但针对中外不同架构和模式的比较与梳理还尚显不足。因此,理论上的辨析不仅能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更能为深入理解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和走向提供帮助。
一、概念表述
(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在1929年出版的《终身教育》一书中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将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一生的活动。1965年12月,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三届成人教育委员会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中提出了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概念,他认为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理念,包含了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以及各种学习活动,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有巨大的突破,使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促进了教育社会化。
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制度应为每个公民提供终身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可能性,而终身学习则强调引导每个公民把终身学习作为生存的责任和方式,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能力。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才有可能使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终身并随时的学习”。
(二)终身学习体系架构和模式
终身学习体系关系到各种类型学习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目前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分类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和标准。终身学习体系与其他种类的学习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首先,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包含了人的一生所有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其次,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过程,关注的重点转向了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激发其自身动力;再次,终身学习的安排相对灵活,针对性更加实用,可以满足多种人群的目标需求;最后,学习途径更加多元,人们既可以通过市场也可以通过社区或民间组织来获得不同的学习资源。
架构是人们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的产物。围绕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所要建设的架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组织协调、法律支持、资源载体、资金筹措、评价认证、舆论宣传等。终身学习体系架构的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终身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正确发挥机制内部各要素的作用,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模式,是在理论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实践所提供的具有模仿性的实施模型。终身学习体系的模式将是多元化的,可以为不同区域的发展、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方式。
二、国外终身学习体系的架构和模式
终身学习的实施需要建立和架构一个能使人们终身接受教育的体系,即终身学习体系,以满足个人在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学习需求。终身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构筑一个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首先应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先行地区(如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体系架构和模式做一下梳理,努力构建出一个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立体化、开放性、全方位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一)英法德的实践模式
1.英国的市场驱动模式
英国的市场指导模式 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指导调节模式认为终身学习是需求指导、市场驱动的,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政府的作用局限在倡导和指导终身学习,各种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机会能给其带来的利益,根据可获得利益的情况对终身学习进行投资。
英国政府通过成立“产业大学”来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完善。产业大学开展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市场需求和潜在学习者的需求;广泛的宣传和营销促进人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服务;委托相关机构开发学习内容。
2.法国的国家指导模式
法国的终身学习体系以国家指导模式为主要架构。法国在1971年法国国民 议会上通过了《关于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 教育组织的法律》,该法的颁布使得各企业公平分摊培训费用,并 使个人、企业、部门和地方经济的培训需要得到均衡满足。国家指导模式认为:市场模式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和学习资金的不足。因此,国家指导模式下的国家一般不是由市场来决定终身学习投资的领域和数量,而是由国家为了整体的利益对终身学习进行规划和调节。
法国指导模式的主要突破在于它试图克服经常存在的 个人和社会组织不愿投资的问题。国家对终身学习直接进行投资,对优先培训的项目和人群作出甄别。国家为培训投资提供 公共补贴,建立投资者俱乐部分配培训费用,集体对 优先培训的项目做出决定。
3.德国的社会合作模式
在市场与国家这两个极端中间,还存在着 “第三类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合作的基础之上,既认识到个人对自己终身学习的责任,又提倡终身学习的多元参与和新技术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德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终身学习的社会合作模式。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曾提出关于建设公民社会的观点,他认为现代自我认同的建构,必须在与他者的对话中实现,而且更加依赖于他人的承认,亦即个体的自信、自尊和自重体现在“爱”、法律的平等地位和对共同体的贡献中。这一点恰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目标不谋而合,而德国的社会合作模式也是对这个理念的实践。德国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调和了市场与政府的两极矛盾,并加入了社会参与的成分,为民众自身的需求提供了呼应。
(二)亚洲的经验
亚洲各国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起步比欧洲较晚,较为突出的是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泰国在近年来也在奋起直追。
日本把终身教育解释为“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要重新制定教育制度,以确保每个国民为拥有充实的人生,持续一生地开展学习”。日本的终身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其范围涵盖所有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到非正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各种教育活动,也包括休闲活动等任何人类活动,只要能使学习者得到一定价值的收获,则都属于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即把具有教育意义的所有活动均归属于终身教育范畴。著名的“大阪模式——三层学习圈”是日本终身教育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
韩国于1999年颁布的“终身教育法”中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以外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主要有以学校为基础的成人及继续教育、私立学习机构、在职训练、非政府组织、文化组织、大众传播媒体等提供的六大类型。由教育部监督和协调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动员地方的各个机构或组织进行终身学习建设,推行在线教育、学分银行,个人自我学习也得到政府的承认。2007年,韩国修订了《终身教育法》,并在2002年至200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家终身学习推进计划,在2008至2012年实施第二个国家终身学习推进计划。韩国业已建立起国家和市区三级终身学习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国家终身学习节。
泰国相比日韩起步虽晚,但一直非常重视非正规教育。2008年3月,泰国颁布了《非正规教育和无一定形式教育促进法》,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知识、能力、道德观念、核心价值和社会常识,帮助国民了解生活中的快速变化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国家和各省都建立了推进和支持终身学习的协调委员会,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国内终身学习体系的架构和模式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我国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也越来越加深。国内终身学习体系因地区差异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但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
(一)中国大陆的探索
终身教育概念引入中国大陆相对较晚。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架构模式是在政府强力推动下的多维度、多元性和多层次的形态。多维度主要体现在创建格局的多维度。创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体目前仍以政府为主,但也开始有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的渗入,并探索性地引入部分民非企业进入此类公共服务领域。多元性体现在受众群体的类型多元。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均,社会群体多样,其需求千差万别,终身学习包含人生教育的全过程,包含各种学习形式且覆盖全社会成员,让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利用这些设施去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传播、城市地区失业人员的培训、老龄化社区里老年人的休闲教育等。多层次体现在学习类型、学习形式、学习资源、学习内容上,终身学习不是刻板的课堂教学,不一定有现成的教材,需要就地取材或灵活应对。
总体而言,相对于中国大陆近二十年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和培训课程,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政府开始注意到这个强盛的需求,且日益发现对于终身学习的投入并不完全是无用功。因此,目前已有6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福建省于2005年率先制定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上海市在2010年通过《终身教育条例》的立法。随着终身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各地已纷纷推进终身教育的实践和探索,这对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台湾地区的经验
台湾终身学习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其鲜明特点是健全的法律法规、模式的开放多元、全民的广泛参与和现代的教育手段。台湾通过立法来确立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与政策,从不同领域和角度规范了公民终身学习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终身学习的推展得到法律的保证,台湾1953年就有《社会教育法》,几经修订后于1980年公布的新《社会教育法》共16条,第1条就指出社会教育“以实施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为宗旨”。目前,台湾已经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较好地规范了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尤其是《终身学习法》、《社会教育法》和《家庭教育法》这三部重要的法律,标志着台湾终身学习的里程碑式发展历程。
台湾的终身学习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和对象,极大程度上已拓展为贯穿人们一生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够在社会的任何地方获取所需的任何学习机会和资源。主要表现为:一是多样的学习机构。大中院校、社区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皆可称为学习场所。二是开放的教育模式。既有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也有社区面对公众的技能培训和生活类课程。三是丰富的学习内容。职业培训就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公务人员更新知识培训、兼职就业的各种证照培训(如导游证、美容师证、外语培训和扫盲及外来劳工语言培训)等。四是多元的经费投入方式。台湾《终身学习法》指出:“各级政府得筹措经费或接受团体、个人捐赠,设立财团法人终身学习基金会,以协助推展终身学习活动。”
(三)香港地区的经验
终身学习的理念在香港这个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已是深入人心,因为香港崇尚的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各个领域竞争激烈,人们必须不断充电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终身学习可以提高人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也因此提升了人们的市场价值。不仅仅是个人,香港政府也高度重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继续学习、在职学习、社区教育等方面加大投资,即使是在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时期,投资额也从1997年的470亿增长到2003年后的549亿,可见推动力之强。
为构筑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香港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提供多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建起学习互通认可的机制,为职场人士提供职业培训,鼓励继续教育迈向国际化,并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到目前为止,香港提供的可获资助的持续进修课程已达到3,300多个。因此,香港成年人进修风气普遍,香港各大院校以及各机构、团体也都纷纷开设了进修学院。
四、中外终身学习体系比较
终身学习的理念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受到了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目前来看,我国的终身学习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既有差距,也形成了自身特色。经过分析与比较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终身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我国在终身学习理念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反映了教育进步的一种世界性趋势。在构建中国特色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理念的进步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我国开展多年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始深入社区百姓的头脑,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了学习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终身教育的某些做法(如终身学习体系的投入、管理、运行制度)值得我国借鉴。英国终身学习体系的组织支持主要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成人学习者自发组成的志愿团体和相关的社会责任团体。法国在教育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国家终身教育发展署”,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全国从上到下设立了中央、学区、省三级教育行政机关。正式的政府机构和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为终身学习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我国的终身学习体系在政府层面虽然设立了行政管理部门,但往往与原有教育、民政部门架构重叠,或者是在原有部门基础上多块牌子而已。社会民间组织的参与更显不足,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中社会化程度不高,各地仍然大多停留在政府推动阶段。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在居民自发组织、社团自我运行、协会自主管理的模式培育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学分银行”认证体系成为各国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各种教育形式得以广泛发展。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学分认证系统以支持终身教育的发展。我国在近几年也开始着手开展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建设,建立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银行体系,打通不同系统间的学分互认。学分银行的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还远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一方面在学历教育领域中,不同系统间的学分互认历来是困难多多,另一方面在非学历教育领域中,学分互认能否激起学习者的热情尚有待实践的检验。
第四,终身学习民间组织的自主运作是西方社会的重要特色,我国在民间组织的发展尚有待放开。民间组织在西方社会的运作和治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民的技能学习、休闲娱乐、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市民也乐于参与到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动开展和管理运作中,政府的介入一般只局限于项目审核、经费拨付和财务审计上。换言之,只要这些民间组织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在经费使用上没有违法乱纪,政府不会过多插手。这就为民间组织的活跃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我国的社会治理目前仍然是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程度较低。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老年人在公园里跳操、唱歌、打拳,也能看到网络上有许多形形的驴友团、影迷团,但能够自主运作、自我管理的民间团队并不多见,这与政府对民间组织发展的态度密不可分。党的十七大已经对我国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民间组织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尝试性地推动和培育民间组织在终身学习活动的作用。
第五,学习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不再把学习局限于小学、中学、大学这些学历教育,而是把学习延伸到人生的所有阶段。在度过学校教育之后,在踏入社会进入职场,人们并没有停止学习;在结束职业生涯后,人们更需要学习来充实生活。因此,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学校、培训机构、网络、书籍等多个途径来获取学习资料,更可以在校园、咖啡馆、书店、博物馆等不同场所进行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美]沃纳丁·塞佛林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和应用[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郝克明.终身教育国际论坛报告集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鹏.我国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机制与模式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4]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5]齐幼菊,龚祥国.终身教育体系构架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6]郭宝仙.终身学习体系的三种建构模式及其在欧洲的案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2).
[7]胡海云.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1).
[8]吴雪萍,金岳祥.英国的终身学习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9]李琦.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认同问题探究——从黑格尔到哈贝马斯[J].思想战线,2008,(2).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收稿日期:2007―06―11
作者简介:刘艳艳(1982―),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它是由社会内部活力与社会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激发的社会改造运动。学习型社会中存在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一对基本关系,认清这一基本关系对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
一、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推展委员会”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议案获得通过,“终身教育”一词被正式启用。朗格让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1970年朗格让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终身教育及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富尔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书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鲜明地提出“终身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此书主张以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各国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由此,终身教育由概念阶段开始向体系化的实践阶段迈进。
二、终身学习的提出与发展
1976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劝告》,其中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会议强调了终身学习对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影响,认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并且此次会议对“终身学习”做出一个经典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地愉快地应用它们。”在实践中,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行。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终身学习法》,日本也于1990年颁布了《终生学习振兴法》。各国将终身学习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无不表明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大意义。
三、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关系
笔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内在动力,终身教育体系为外在支撑,以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为基本载体而构成的社会,旨在促进社会成员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二者有机联结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具有相同的理念和目标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在理念上突破了一次性教育与学习而终身受用的传统观点,扩展了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时空范畴,将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置身于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之中,过去那种人为的将人生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和离退休期的做法显得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格格不入。为了不被时代的浪潮湮没,人们必须保持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连续性。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均指向学习型社会的构成,使个体在学习型社会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追求物质享受上升到追求生命的真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
终身教育强调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将教育活动贯穿人的一生,而“教育”之概念一般是从国家、社会、施教机构、施教者的立场出发。终身学习从学习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习者持续一生的学习追求,而“学习”之概念主要是从个体学习者的立场出发。终身教育侧重于构建一个使学习者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保障社会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无障碍的实现和满足,它强调从社会层面保障学习型社会的实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终身学习侧重于个体学习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实现,它是一个个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强调从个体层面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三)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相辅相成,有机联结于学习型社会之中
一方面,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得以存在的基石。有学者说:“学习是生物有机体的生存与进化所必需的本质的活动。”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只有当个体有学习的热情,才会去选择教育的种类、方式,并且使教育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只有当个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教育体系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支持系统。人的一切活动都应纳入人类社会的范畴之中,人的学习活动同样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影响和支持,尤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更需要完备的教育体系来支撑。因此,没有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总而言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有机统一起来,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外在保障体系,二者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共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让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6.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65-02
学习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无处不具有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学习成为社会普遍的社会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学习在社会中发展着至关重要的作”。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贯穿于任何时候、任何领域、任何过程,是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图书馆以其强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在整合文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方面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基地
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承文明的物质载体和获取知识的精神家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没有年龄、性别的要求,因而是学习型社会最理想的受教育基地。
(一)公共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知识资源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文献信息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公共图书馆拥有极度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知识产品的信息中心,是知识及信息产生、组织、交流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机构,它通过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整理、分析、描述、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少量文献信息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为民众提供内容极其广泛的学习资源。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者需要的知识,其广度和深度之以往都有所提高,而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而言,很少有机构与图书馆媲美。
(二)公共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佳场所,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基地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育者而言,都是一个有利的场所。施教者可以通过图书馆传播知识,而受教育者则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进行学习。不管是现实的馆舍还是网上虚拟的数字平台,都是图书馆为学习活动提供的可利用的场所。图书馆是一个天然的信息交流平台,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凭借自身的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在学习型社会人们学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宽敞明亮的馆舍、幽静的阅读环境,不仅使每位读者享受知识的熏陶,得到知识的启迪,收获知识的的成果,而且从心理上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地位日趋显著
国际图联通过并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四项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这就决定了它要以公平、平等的姿态对待社会公民,全心全意服务社会。努力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受教育者提高素质、增长知识和解惑答疑的职责和任务。学习型社会,越来越多的读者需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发展、谋取生存。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学习中心、学术中心的地位日趋显著。
(一)发挥学习型社会文化中心作用,弘扬人类文明成果
图书馆保存了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在保存文化遗产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囊括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成果,博大精深,,互不排斥,具有包容性,各门学科的知识都能找到。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发挥学习性社会学习中心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
公共图书馆肩负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职能,不但进行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这是任何学校都不能取代的。图书馆所具有的公益性,为更多地学习者假造学习的条件。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者社会地位的限制。对于学习者而言,由于经济或者其它种种原因,他们常不能有效如愿地警告所期待的学习资源,而图书馆是一个体现社会公平的所在,无差别地对所有人平等的服务,这有利于缩小信息鸿沟,真正实现全民学习。
(三)发挥学习型社会学术中心作用,传递信息,开发智力资源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赋予了公共图书馆一项新的重要职责,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都要公诸于信息领域中,每个公民都有自由获取自由、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加工、流通、保存信息产品时。应强化其大众性和开放性,把它办成全体公民的休闲、学习、获取信息的权益,成为公民获得信息最理想的场所。
三、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图书馆特有的底蕴、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理想的社会文化中心、学术中心和学习场所。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学习、服务的需求
观念创新是服务工作创新的前提和突破口,是引发服务创新灵感和遍创新智慧的“引信”。图书馆以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契机,与时俱进,变传统的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变消极等靠式服务为积极主动式服务;变单浅层次提供文献服务为多深层次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公平、公正、开放、创新的现代信息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社会成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由以往的馆藏文献外借与内阅的服务模式,变藏为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一种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手段自动化、咨询多样化、管理协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模式。图书馆结合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化课题研究,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送书下乡建农家书屋,推广网上阅览服务,周末移动讲坛等形式多样读者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图书馆,着力营造社会学习氛围、弘扬文化、面向社会不同群体提供平等多样的服务。
(三)开拓创新服务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知识超市”
1、主动服务,主动“上门”与读者交流,为弱势群体送书上门,并根据需要提供信息资源。同时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和报告会、信息会等;上门开展文献资源培训班和讨论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由图书馆主体多元化所决定的,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学科资源开发,形成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的完美统一。没有特色就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渐失去生存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读书品牌,联络社会各界共同举办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研究、从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3、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立足本职积极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信息,定期跟踪服务,并撰写调研报告。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为政府部门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代检课题服务,开展网上参考咨询。
4、网络远程服务,图书馆结合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利用图书馆网络设备开展网上阅览活动。让读者充分感觉到信息时代的丰富资源和快捷服务。不断对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强网站服务功能,丰富网上内容,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扎实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使我们的社会充满书香,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和美玲.论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06(4).
[2]刘岚.图书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