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钢铁工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噪声
从煤气鼓风机、空压机到各种工业泵、炼钢炉、轧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噪声存在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幵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叫、留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A进、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1.2繁重的体力劳动
通常情况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扰乱人体各系统或器官的生理平衡,代偿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使得职业危害因素能够趁虚而入,促进或加重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1.3电离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钢铁工业生产的计量、料位、测厚的仪器中,电离辐射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产生损害,通过直接损伤细胞DNA和染色体而对造血、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造成损害,过度接触电离辐射可以发生放射性疾病。此外,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接触各种办公机具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人体视觉、生殖系统产生健康危害。
1.4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在物流输送及检修环节除以上职业危害因素外,还存在着振动、电弧光辐射等职业危害。手臂振动可能引发的不可逆转的手指和手的变化,首先是手指疼痛和/或麻木,手指尖变白,手指变白只是持续几分钟,并且间隔时间很长。但随着症状加剧,变白的面积增大,持续时间延长,工人感觉手指刺痛;后期,手指变白现象会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出现,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严重的情况下,手指会因供血不足而需截断。全身振动则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人体,例如司机是通过脊柱传入的。全身振动会引起潜在的急性安全影响和慢性健康影响。慢性健康影响如腰部疼痛(腰部脊柱)、腰椎间盘退化、体液损失、颤动及侧滑。在各种检修中,焊接产生的电弧光,其中的紫外线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电光性皮炎。
2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做好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本质化措施,首先应该釆用新的工程控制技术,减少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时间;二是加强对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监测评价,降低接触水平,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对劳动者的个体防护,构筑预防职业危害的最后防线,同时也要做好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四是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早发现职业危害并予以挽救。现代职业卫生工作针对的不是一个劳动者,而是面向整个国家的职业人口,职业卫生工作的目的不仅是发现职业病人并给予治疗,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真正消除职业危害。
2.1本质化工艺技术措施
采用现代化的工程控制技术,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主要是指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过程和劳动组织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量和劳动者接触它们的机会。目前在我国的钢铁工业中还存在许多落后的甚至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工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健全的劳动组织制度。改变生产工艺过程,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产生,就是要通过使用无危害或低危害物质取代高危害物质,提高工业生产的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直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作业人数,以本质化无危害为目标和起点,构建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比如在焦炉炉顶和炉侧、高炉出铁场、转炉炉顶采用烟尘捕集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烟尘泄漏污染,从而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在夏季加强厂房内通风对流,改善局部环境气候条件,降低温度,预防中暑。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就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工作频次等方式来避免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高温作业岗位,就可以通过多倒班多轮换多休息的方式来减少劳动者接触高温热辐射,从而有效预防控制中暑发生。
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加强对工作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情况的监测检查,准确评价危害因素污染程度。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的目的是制定危害因素的最低接触水平,为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接触水平提供依据,为釆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依据,为调整生产节奏和劳动组织工作提供依据,为做好有害作业危害条件分级提供依据,为健康监护提供早期信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该做到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根据生产情况,对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动态监测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治理,不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条件,使之符合国家标准。
2.3个体防护与职业健康教育促进
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并要求劳动者正确佩戴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身体造成职业危害,比如通过佩戴防尘口罩、护耳罩或耳塞可以有效地预防减轻粉尘和噪声对人体的侵害,因此说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并不为过。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就是通过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制定工作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向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在工作场所设立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2.4做好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是:为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工作,职业健康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性的健康检查以及复查,发现职业禁忌症,发现职业危害的早期征象,及时釆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疗干预。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健康监护检査结果进行动态观察,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调整和修正健康监护工作方向,使劳动者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或延缓职业危害的发生。职业健康监护可以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接触相结合,监护结果可以为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调整劳动组织、加强个体防护提供反馈信息,也可以据此改进完善健康监护方法手段,同时也可以为发生职业危害后的赔偿争议提供用于裁决的依据。使用现代化的计算统计方法还可以对劳动者个体或人群发生职业危害的前景进行预测,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监护工作指引目标。
3结语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材料、燃料、冶金辅助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分销网络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要树立物流管理不仅是服务业是创利性工作的观念。必须确立公司物流系统不仅是一个服务配套体系,更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产业化运作,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当前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所以钢铁企业必须强化物流管理,疏通企业“血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五点:
(1)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为了保障正常的生产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3)通过规范进厂物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全面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运营效率,降低库存、盘活资金;(4)通过供应链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物流形象。
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符合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ERP/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1)需求信息;(2)供应信息;(3)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Coliaboration),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三、针对钢铁企业的现状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钢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工作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现代钢铁企业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了符合实际操作的更高的要求:
1.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内容最为丰富的信息平台。其中应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产品资源市场)和产品营销体系。
2.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实现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主要生产流程保持畅通无障碍,即产品采纳—资源—价格—供需对接—仓储—加工—配送—货款支付—深化保障—订单下单。
3.针对传统钢铁企业所在地区仓储物流企业众多,信息不畅,业务拓展不顺,资源浪费的特点,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建立物流分拨中心,在钢铁电子信息平台上做好钢铁物流分拨的电子化,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加工、配送、信息反馈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钢领”在钢铁物流上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的钢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减少重复健身,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运动过程。物流是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产生各种运动信息,而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信息作出决策,以决策信息再控制物流运动,规划调节物流数量、方向、速度、目标,使之按一定目的和规划运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更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系统的运行,关键在于“流通”上,“流通”的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合理的计划安排上,让占有较大资金的物资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是一种浪费,理想状态的物流是“零库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所以物流设施的投人应该以运输设施和信息化为主。
钢铁企业面临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运价上涨、运力不足、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从经济效益来看,钢铁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丰富产品、提高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有限,而物流领域的含量却低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物流管理是提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把物流供应链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即优化了资源配置,又节约了物流费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一定要走出重生产、轻物流的管理误区,重视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新运输管理思想理念,不断完善钢铁物流的功能,使物流真正成为钢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钢铁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颖.钢铁服务业的“纲领”路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2):3-35.
[2]刘玉瀛,余英武,王晔.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钢铁企业的物流整合[J].物流技术,2004,(11):20-23.
[3]张远贵,易树平,等.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战略研究[J].价值工程,2007,(4):63-66.
[4]高自友,孙会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96-399.
[5]苏雄义.企业物流总论——新竞争力源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宝钢产业集中度,产业优化
1 引言
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几乎都优先发展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欧美等国家曾经采用政府支持甚至补贴的办法,使本国的钢铁工业迅速成长,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样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钢产量虽然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比如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等。前者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量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经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一方面,低档次的普通建筑用材因占总量的70%以上而显出过剩倾向;另一方面,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板管类工业用材却因产量、质量、价格等原因约1/ 3需进口。如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的板管带比仅为40%,而发达国家却达60%以上,而该年我国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
2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般来说,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会促使产业渐进式重组,部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此时,若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产业集中度就会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从1992-2004年中国钢铁产业四大厂商生产集中度(CR4)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钢铁工业,2005),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这两个指标值在1992-2000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虽然在20世纪末,宝钢公司并购了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使产量集中度出现过一次较显著的提高,但从2001年开始又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2004年,CR4值已经跌至18%,比199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按照贝恩分类法,显然,中国钢铁产业远远小于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即前4名最大公司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比率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65%〈CR4〈75%为高度集中型;CR4〉75%为极高寡头垄断型)。对于钢铁、汽车、造船这样的规模经济优先的产业而言,“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从国际上钢铁业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受技术进步因素和市场竞争限制减弱的影响作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其基本方向。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钢铁工业集中度CR4分别为:巴西99%、韩国88%、日本73%、印度67%、美国61%、俄罗斯69%、国际钢铁市场几乎都是寡头市场,有的甚至达到极高寡头垄断。论文参考网。中国钢铁业较低的集中度不仅限制了该产业的效率,而且削弱了钢铁企业作为买力方在购买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从而增大钢铁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利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2006年中国钢铁企业跟国际铁矿石企业谈判铁矿石价格时的被动局面就可以看得出来。论文参考网。以上所述是从整体上分析我国的钢铁产业,即使我们从单个企业来看,中国钢铁企业也远远落后。根据英国《金属时报》统计的2004年世界钢铁企业粗钢产业排序,中国众多钢铁企业只有宝钢入围前十名,位列第六。在我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产能分散的弊端更具有代表性。河北省钢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大关的同时,全省钢铁企业却多达202家,厂均产量只有25万吨。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变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钢铁工业对本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有重要影响,税业贡献大,地力政府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往往有积极性上新的钢铁项目或扩大钢铁生产能力,这在无形中对小规模企业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九五”和“十五”期间,大部分省份都在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共有19个省、区、市把钢铁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其结果是中国的钢铁产业高居世界第一,但产量的集中度却在世界上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二是市场准入壁垒低,企业进入过量。由于国内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钢铁业的投入产出见效快,在没有产业进入限制的情况下,短期内就出现大业产业新进入者的状况。
3 我国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
中国钢铁企业属于资源内陆型和城市型布局。在全国现有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论文参考网。有34家建在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这给城市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也制约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年产800万吨的首钢公司。因北京的环境、运输、水资源等压力,不得不搬迁到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地区。而国外的钢铁公司在区域分布上却很集中,比如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中北部地区、日本的京滨、大阪和九州三大工业区等地区都是该国的钢铁产业聚集区。
从上面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像国外那样演化出区域性的集聚态势,相反,我国的钢铁产业在空间上更加离散了,呈现出地区间的逐渐均匀状态。其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基本上每个省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钢铁生产基地,生产要素受行政约束难以进行自由的流动和配置,空间距离的疏远增加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钢铁产业的集聚经济和资源合理配置难以实现。地区间产能的均匀化,从表面上看,减少了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但由于产品差异性和竞争的存在,在总体上实际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4 产业优化的措施
从国际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是发挥专业化生产,实现钢铁产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一定的经济地理条件约束下,钢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产能布局不断合理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4.1 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2005年7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这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个产业政策。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要通过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出“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还规定:“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十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为了具体执行这些目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一方面“支持具备有条件的联合重组的大型钢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度,井在主辅分离、人员分流、社会保障等力一面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又规定:“钢铁企业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联合企业项日,普钢企业上年钢产量必须达到5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产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非钢铁企业投资钢铁联合企业项目的,必须具有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必须对企业注册资本进行验资,提供银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和企业的业绩证明”。这种规定实际上是杜绝了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对市场现有的大企业展开竞争,大企业自然是产业政策的最大利益既得者。
4.2企业要开展产业内贸易
根据格鲁贝尔(H. G. Gruel)和洛依德(P. J.LLoyd)于1975年出版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产业内贸易理论存在“三大支柱”:一是规模经济效应;二是产品异质性;三是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基于上述条件,只有那些资本-劳动比例、技术水平等方面区别比较大的企业才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产品差异是增加产品出口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内贸易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它能够促成垄断竞争这种市场经济中的有效竞争格局的出现。根据产业内贸易原理,钢铁产品的多样性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在所有的钢铁品种上保持生产和出口优势。这就意味着一个公司如果着眼于动态比较利益进行产业内分工和集中化生产,就可能营造出自己在某些钢材品种上的比较优势。并且产业内贸易能促进组织结构的优化。产业内贸易以规模经济为基础,规模收益递增效应能诱使企业进行组织扩张,驱使产业的存量资产有效流动以及增量资产的投向更趋科学,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在生产要素方而的特定区位优势进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规模经营。我国钢铁产业将有望在市场的导向下,通过各种资产重组方式形成一批达到最佳经济规模的钢铁集团。
5 以宝山钢铁公司为例
宝钢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3000万吨级产量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它也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持企业。所以在一系列的政策优惠的鼓励下,它开始以合资控股、参股等实质性的资本运作方式,向其下游的汽车产业寻求产业增值机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启动了一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宝钢已与上汽和东风等国内主要汽车商结成了战略联盟,优先确保战略用户的汽车板供应。在宝钢的战略规划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其提升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据宝钢人士说,宝钢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以车轮、车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的生产和供应为核心,计划至2010年,汽车零部件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届时,宝钢将成为一个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拥有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及规模化制造体系、国际化营销网络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产业链的扩展,一方面可以加大其与上下游之间的产业紧密程度,确保其主业产销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在与主业保持合理相关度的情况下找到高回报的投资空间。宝钢将其产业链延伸至汽车外围产业,不仅可以确保其在中国汽车业内的强势供应商地位,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高速发展的难得机会,承接整车企业不断推出的外包业务,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巨大整合空间中获利。
由于贸易附加值与钢材档次呈正相关,所以,发展产业内贸易不仅可驱使国内钢铁企业在专业化生产少数种类产品时集中力量提高原普通钢材的质量档次,而且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大钢铁企业在据国际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时,必将致力于研发和投产一些附加值更大的高端产品。随着一批特大型钢铁企业“贸易精品工程”的确立,我国钢铁产业将以板管比的提高为标志,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目前宝钢已着手与意大利、目本、加拿大、美国的厂商开展技术和商务交流,并开始筹划在芜湖、重庆等地建立钢制车轮生产基地。与江淮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华晨金杯等汽车制造企业的车体合作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外商合资建立的底盘系统生产基地──广州万宝井项目已投入试运营,与加拿大方家公司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生产上的合作项目正在进行商务和技术谈判。这些高科技项目的一一投产,会大大提高宝钢的钢铁附加值,增强公司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保罗克兽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
论文关键词:隐含碳,钢铁,出口贸易,价比公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普遍共识。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已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巨大压力。同时,现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产出了许多工业产品和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于生产成本、环境保护、规避法律风险等多方面考虑,从中国大量进口初级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同时也将高耗能和高污染留在了中国,而仅承担少量的减排义务,也就是所谓的“碳泄漏”。
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存在着类似的“碳泄漏”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和防范两国之间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所发生的“碳泄漏”现象对一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于“碳泄漏”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隐含碳”的度量及测算方面。
对于隐含碳的计算,实际上是对物质流计算中物质隐藏流发展,在Wuppertal研究所比较完善的物质流计算框架中早就包含了进口物质隐藏流这一因子。不过由于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过程的发展,隐含或者隐藏流这一概念最早是在能源研究中提出的。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的会议之后,产生了对能值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对水、污染物等的具体研究。实际上,隐含碳就是国际贸易中所没有考虑到的碳消耗,隐含碳实际上就是碳的转移排放。[1]
在隐含碳的度量方面,学者马述忠、陈颖(2010)[2]基于消费视角,发现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国外消费者消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隐含碳排放,庞大的出口量使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减排压力。You和Hewit(2008)[3]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分析了中国对英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情况。张为付、杜运苏(2011)[4]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采用2000—2009 年连续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问题上也进行了广泛研究,且主要集中于2006 年以后。现有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测算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总的隐含碳排放,另一个则是选择特定贸易伙伴考查我国双边贸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IEA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评估认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隐含碳排放出口占国内生产排放总量的34%;若考虑扣除进口的隐含碳排放,中国对外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净出口可能为国内排放总量的17%左右[5]。Wang和Waton(2009)[6]对我国2004年出口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论;Weber et al(2008)[7]提出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很有可能是中国碳排放量增长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的观点;Shui和Harriss(2006)[8]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视角,研究发现,1997-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品中隐含碳排放的增长率高于中国每年碳排放的增长率,而中国约有7-14%的碳排放是由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导致的。另外国内学者如尹显萍和程茗(2010)[9]、石红莲和张子杰(2011)[10]等也同样对中美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得到相似结论。
二、隐含碳价比的定义
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一文中李丁、汪云林、牛文元,对2006年中国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计算,采用《中国水泥年鉴(2007)》中公布的中国2006年水泥综合能耗142干克标煤进行直接能耗计算,出口水泥在境内的CO2排放达到1 003.75万t,其中直接能源消耗生成C Oz513.05万t,工业过程生成C02 490.71万t。根据欧盟当年CO2交易最新价格和当年外汇中间价折算,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析合1.87亿美元,也就是说进口国从中国获取了其中15.8%的利润率,超过中国水泥出口中平均8%一12%的利润率水平。以此为依据,笔者提出了隐含碳价比公式,在此公式中,我们变换了用于度量的参考系,将计算所得与数值“1”进行比较。通过此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从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本文所提出的隐含碳价比公式为:
(1)
(1)式中D为隐含碳价比;TC是特定行业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当期欧碳交易价格折合人民币;TP为特定行业出口所获取利润。D的结果有三种,即D1。当D>1,则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不足以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该行业出口获得的利润无法平衡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当D=1,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刚好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当D
通过这个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实际是以特定行业出口利润来作为参照系,度量隐含碳排放量折价,从而确定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三、隐含碳价比的计算过程
1、计算隐含碳排放方法
目前对隐含碳的计算学界主要有实测排放量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生命周期法等,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本文以排放系数法作为测算隐含碳排放的方法。
排放系数法计算公式为:
E=EF产品x产品产量(2)
(2)式中E表示排放量,EF产品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时的CO2。
2、行业分类标准
本定义所指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分类。如钢铁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32,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子行业。
3、行业出口利润两种计算方法
行业出口利润= (3)
(3)式中π为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出口利润,可以由其年报中获得。
行业出口利润=行业总利润*(行业出口量/行业总产量)(4)
大部分情况下(3)式所给出获得行业出口利润的方法并不好找所需数据,故本文使用方法为(4),条件允许情况下(3)式所得行业利润更为精确。
2.碳交易价格
本定义所指碳交易价格为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的碳交易价格的年平均。在所有通过交易所结算交割的碳交易量中,欧洲气候交易所占82%,是较为成熟的碳交易体系。
四、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贸易中隐含碳价比的趋势分析
1、直接能源消耗产出量
2008年,吨钢综合能耗比2007年上升1.70kg/t,达到630.63kg/t。[3]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2008年,中国进口钢材1554 万吨,出口钢材5927 万吨,净出口钢材4373万吨。算得2008年钢铁出口直接能源消耗排放量7.32598*10^7t。
2、工业过程产出量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碳主要是在石灰石与白云石的受热分解。白云石可以作为炼钢时用的转化炉的耐火内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石灰石的作为熔剂。故本文以石灰石与白云石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钢铁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根据行业通用数据:吨钢消耗白云石与石灰石的用量分别为:170kg/t、110kg/t。钢铁出口工业过程使用白云石与石灰石分别1.00759*10 ^7t、6.51970*10^6t。
表一钢铁初级熔炼/烧结程序中的白云石、石灰石排放系数
钢铁初级熔炼/烧结程序
排放系数考量参数
排放系数
系数选用
产品/原料名称
CO2排放因子
单位
造渣剂纯度值(%)
CO2排放系数
单位
来源
预设系数
白云石
0.477
公吨/公吨
100
0.477
公吨/公吨
GHG Protocol
石灰石
0.440
公吨/公吨
100
0.44
公吨/公吨
GHG Protocol
来源:《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
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中给出的石灰石的排放系数为0.44,白云石的排放系数为0.477。故得工业过程的总排放量为7.67487*10^6 t。
3、根据上述数据算得总排放量为8.09347*10^7t。
4、以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隐含碳价格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价格为23欧元/吨。(注:2008年国内碳交易价格低于23欧元/吨,如2008年宝钢股份与以10欧元/吨向英国瑞碳、瑞士信贷集团出售碳排放量。本文以我国碳交易市场完善的理想情况结算,即按照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5]1欧元兑10.2227人民币。[6]按欧盟交易价格和汇率,折算得到:8.09347*10^7t*23€/t=1.90295*10^11¥。
5、2008年钢铁境外市场总利润
从历史吨钢利润趋势分析,2008年行业吨钢利润550元/吨,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267元/吨。故境外市场利润为3.25985*10^11¥。
6、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
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
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走势,本文引入了2002年至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产量、出口量、总利润、出口利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并给予分析和说
明。
表二 2002-2009中国钢铁行业出口相关指标
年份
钢铁总产量
(万吨)
钢铁出口量
(万吨)
总利润
(亿元)
钢铁出口利润
(亿元)
2002
18224.89
545
92.7
8.753
2003
22233.60
696
610.6
19.114
2004
27279.79
1423
1084.9
56.592
2005
35239
2052
1037.4
60.409
2006
41878
4300
618.31
63.488
2007
56460.81
6264.63
776.73
86.182
2008
50048.80
5927
2752.684
325.985
2009
69243.72
2459.65
1826.681
64.887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0-2009》
参照2008年隐含碳价比计算过程,结合2002-2009年钢铁行业各项数据,本文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如下:
表三中国钢铁行业2002-2009隐含碳价比
年份
总产量
WT
出口量
WT
总能耗折合标煤
WT
出口能源消耗折合标煤
WT
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
T
白云石用量
T
白云石产生二氧化碳
T
石灰石用量
T
石灰石产生二氧化碳
T
碳排放总计
T
碳交易价格
€
隐含碳排放折合欧元
€
隐含碳排放折合人民币
¥
隐含碳价比
2002
18224.89
545
24572.61
734.823
14402535.215
926500
441940.5
599500
263780
15108255.715
5
75405820.44
6.048
0.691
2003
22233.60
696
16671.496
5218840.501
10228868.480
1183200
564386.4
765600
336864
16209596.48
5
101927808.105
7.587
0.397
2004
27279.79
1423
29930
1561.243
30600362.8
2419100
1153910.7
1565300
688732
32370432.5
6
194222595
20.030
0.354
2005
35239
2052
36000
2096.313
41087749.369
3488400
1663966.8
2257200
993168
43744884.169
20.75
907706346.507
92.543
1.532
2006
41878
4300
27016.335
2774.016
54370713.6
7310000
3486870
4730000
2081200
59938783.6
15.92
954225434.912
95.604
1.506
2007
56460.81
6264.63
35690.007
3959.998
77615959.146
10649871
5079988.467
6891093
3032080.92
85728028.533
4
342912114.132
35.723
0.415
2008
50048.80
5927
31562.275
3737.74401
73259782.596
10075900
4806204.3
6519700
2868668
80934654.896
23
1861497062.608
190.295
0.584
2009
69243.72
2459.65
42889.560
1523.507
29860741.316
4181405
1994530.185
2705615
1190470.6
33045742.101
10
330457421.01
31.483
0.485
表格来源:作者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得出
以上数据计算所用到的系数:
①石灰石吨钢资源消耗量大约为0.11t (行业认可数据)
②白云石吨钢消耗为0.17t/t 钢(行业认可数据)
③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
④白云石 0.477 (排放系数)t/t
⑤石灰石 0.44 (排放系数)t/t
图二: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变化趋势图
结论:由上述曲线图可看出,200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波动的拐点,2005年之后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调控的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体现在价比在曲线较低的位置浮动。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在0.3-0.6的范围内波动。即,钢铁出口造成的环境成本占据出口利润的30%-60%之间。这是一个很高的比率。今后对于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排放行业需要持续的监管、调控。
六、政策建议
自2005年4月1日起,取消钢坯、钢锭、生铁出口退税,这也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的控制力度。对于钢铁行业的出口,在短期以限制为主,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应该限制其出口,为了避免贸易摩擦,也为我国赢得更多的国际事务发言权。[7]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出口部门作为国民经济部门中全要素生产力最高的部门,出口部门的创造、优化要素分配和技术转移等途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8]所以在长期看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开发关键节能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加大在低能耗、低排放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提高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是钢铁工业出口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
[2]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12),82-89.
[3] You Li, C.N. Hewitt. 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Energy Policy, 2008(6),1907-1914.
[4]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38-147.
[5]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China and India-Insights [M/OL]. Paris:IEA,2007,worldenergyoutlook.org/,2009.
[6] Wang Tao,Watson Jim.Who Owns China’s Carbon Emissions[J/OL]. Norwich: Tyndal, Centre2007. tyndall.ac.uk/publications/briefing_notes.bn23.pdf,2009.
[7] Weber Christopher L,Glen P Peters,Da B Guan.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 .Energy Policy, 2008, 36(9): 3572- 3577.
[8] Shui Bin, Harriss Robert C.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 2006,34(18):4063-4068.
[9]尹显萍,程茗,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8),45-55.
[10]石红莲,张子杰,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56-64.
[11]李丁,汪云林,牛文元.隐含碳排放----以水泥出口为例.生态经济,2009(2).
[12]中国钢铁统计2008.2009,钢铁工业协会出版社.
[13]中国钢铁产业升级的特点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 Feder G On Exports and Economics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12):59—73 .
[15]盈利拐点已至——2008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报总结,东方证券,2008
[16]'碳排放交易'研究,范为,宋鸿兵,房四海,2008(8)
[17]《钢铁行业的发展分析与总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
[1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9]《中国化学工业年鉴2001-2002》
一、内容要求
1、论文题目不做具体要求
2、论文内容为岗位工作总结
3、字数字
4、正文前要有目录
5、正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引言部分主要描述
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工作岗位简单描述等内容。
第二部分:主体
主体部分主要描述
(1)实习过程介绍;
(2)岗位具体工作介绍;
①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工艺操作制度;参数指定;所使用的主要设备;设备选型;设备的主要参数;生产车间立面布置;平面布置。(最好要有设备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等。)
②分析出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和书本的哪些内容衔接,和书本讲解有何出入?你的体会;
(3)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何处
理,和书本的哪些内容衔接,和书本讲解有何出入?你的体会;
(4)对学校开设课程的建议,针对的你的工作岗位,建议增加或者删除哪些课程,建议增加或者删除课本中的哪些章节?
第三部分:总结
总结部分主要描述两方面,第一:“收获是什么”,第二:根据你的思考,工作中的一些操作或者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四部分:致谢
致谢是对工作单位领导、师傅、同事及相关人员的一种感言。
注意:
(1)内容一定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措辞严密,不含糊其辞;不许大段抄袭别人的论文和相关资料,如果出现严重抄袭行为,被指导教师发现,毕业论文认定为不合格。
(2)论文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如果感觉想法不成熟,可通过网络、电话请求指导老师给以指导或者咨询工作的同事、师傅。所叙述的内容一定要科学严谨;
(3)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讲清楚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用表或图来陈述。
(4)除上述四部分必须叙述之外,可根据自己的想法,添加其他内容;
(5)如果有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图纸及工艺文件等资料,可放到作为附件,放到正文的最后,和正文一起装订。
二、正文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纸张A4;页边距,上2.54cm 下2.54 cm 左2.5 cm 右2 cm 装订线0 cm 装订线位置 左。
2、字体:宋体小四。
3、行间距:固定值 22磅。
4、首行缩进:2个字符。
5、图标字体五号字,位于图的正下方;表标字体为五号字,位于表的正上方,所有的图标都要居中。
6、注意正文中化学符号的正确书写。
三、时间要求
论文题目及框架3月12日前报告给指导教师批准;主要内容4月底之前通过邮件发送到指导教师邮箱,以便老师审查。完成电子稿务必于2012年5月13日之前交到指导老师手里,打印稿务必于2012年5月27日之前交到指导老师手里。
每位学生必须每周至少与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论文计划及进度,如不按要求者,以不及格处理。
时间安排:
论文写作时间:2012年3月12日~5月15日
论文审阅、定稿时间:2012年5月13日~5月25日 教师评阅时间:2012年5月27日~6月03日。
附:资料类网站
1.钢铁冶金常识
.cn/article_display.asp?Page=14&classname=冶金知识
2.首钢日报 。
3.钢铁冶金博客 。
4.钢铁论文PDF下载 。
5.冶金
6.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大量资料) 。
7.机械CAD论坛:用户名:王宝,密码:1234567890 。
8.金相分析缺陷分析
9.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cn
11.中国钢铁网
12.东方钢铁在线.cn
13.中国标准咨询网.cn
14.中国标准网
15.中国国家标准咨询服务网chinagb.org/
四、装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