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证券投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智能学习,全面锻炼学生能力。德国学者梅耶对行动导向教学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全面、主动学习,以生成行动成果——产品为目标引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得以在教学过程中均衡使用动手、动脑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计划,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准确地说,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依具体教学情况变化而变。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行动能力,包括:个性能力,如忍耐力、自控能力、系统及理性思考能力,等等;社会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责任感、批判能力,等等;方法能力,则包括学习技巧和工作技能两个方面。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证券投资》课程中的实践
《证券投资》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快速接受各种知识和信息并学以致用的技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问题。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高职教改的目的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行动导向教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解决思路。针对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根据《证券投资》的实际情况,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思想,采取了较大幅度的教学方法改革。
(一)交际教学法的运用。交际教学强调小组合作,在《证券投资》教学中,不管是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教学,我们常常采用团队式组织,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般是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然后,给各小组布置投资任务,如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公司分析报告及市场分析报告。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投资目标,选择不同的投资对象,进行投资调查、撰写投资报告、执行投资策略。各小组课下准备、现场汇报交流。各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大家协同学习。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在证券投资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感知和经验教学,注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的场地安排在实训室,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实现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下,能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分析过程,提高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验室和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实施现场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证券投资案例,提出本项目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理论,最后直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训,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这种边讲边练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三)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通过布置任务提出证券投资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
我们每年都会邀请来自行业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听取他们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所提出的课程开设建议,通过校外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的广泛调研,提出课程教学方案;而由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课程组,则进一步对《证券投资》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以及项目教学的活动载体设计,最终形成行动导向下的各种学习项目。在项目化教学中,一般我们要准备完整的项目计划,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改原始计划。
三、行动导向教学《证券投资》教学效果及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帮助学生。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首先,学生因为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因此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会对自己的学习持有更强的责任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采用非传统的方式方法,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团队中学习,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再次,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让学习成为有趣的事,学生不易感到枯燥乏味。最后,通过这样的引导法习得的知识技能能够更长久、深刻地被记忆,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
如前所述,交际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听中学”为“做中学”,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利于降低知识难度,让学生迅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在《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人大卫?科尔博完整提出的。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即“体验式学习圈”,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共享与应用。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体验式学习具有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虚实结合的特点。体验式学习要求参加者去“做”去“感受”,更注重向内学习,强调知行合一。该理论给当时西方的教育管理者很大的启示,他们认为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型模式。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综合优势。
2、“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加速知识、经验的转换。体验式学习可以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一个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断接受知识、积累经验,但是这种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平面的、抽象的,难以内化为学生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结构。这就需要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通过这个通道,认识主体就能够较快地进入到认识对象之中,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打破了学习中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结果和感受。
(2)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产生的中介。体验是相当个体化的心智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在积极的体验中,个体可以充分摆脱外界的束缚,不断产生新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说,体验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没有体验,学生就容易失去自我;没有体验,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自我的建构;没有体验,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没有体验,实践不会得到深刻的反思,实践能力自然也不会得到长足发展。因此,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构成了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主体对客体产生了感受、领悟、内心反应,客体才会真正进入主体的内心结构,与主体发生融合,在主体的内心世界扎根、繁殖,从而促进主体素质的实质性发展。体验就是主客体融合的中介,体验的本质特征是亲历性。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因此,体验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体验通过改变个体的内心结构而实现个体素质发展,所以体验式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为寓教于乐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而是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主动体会到乐趣。“乐”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目前对《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梳理
《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有很多学者作了大量的探索,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训操作。如李晓君(2006)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结合紧密。由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在讲述基础理论时,一定要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介绍一个基础理论,都要跟上市场实践,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起一个相互论证的作用。证券投资教学应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教学为主体的静态教育教学模式,采用以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模式。黄华继(2007)认为:实训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金融证券课程的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在证券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课程发展为导向,以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为起发点,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手段,通过模拟教学、理论验证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发展创新性、开放性教学,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绩效评估,才能全面提升证券投资实训教学的水平。程兴火、熊惠平(2004)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认识实习、模拟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第二课堂等五项内容。张晓晖、徐萍(2004)提出应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点。刘迎春(2007)提出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是强调模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认为模拟教学及模拟投资活动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彭明强、徐熠明(2000)认为,证券投资学最好的教学形式应该是以模拟证券投资活动为主线,采取教师讲述知识与学生进行模拟投资活动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模拟投资实训,能使学生掌握股票投资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投资理财奠定基础。何秧儿(2006)认为,通过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创设优质的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通过提供优质的导学服务,落实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开展证券投资的模拟实战及合作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达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王冰(2007)通过总结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方法的缺陷,探索采用证券投资模拟加课堂教学的模式来提高教学的效果。王晓渝(2003)认为在证券投资专业教学活动中,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证券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证券专业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兰虹(2000)认为将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熟悉工作环境,熟悉实际操作,成为有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邱冬阳、许晓东(2009)针对重庆理工大学实际,提出了发展模拟教学法需要在硬件、制度、实验室管理、部门协调等方面加以改正的设想。
从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看出,已经有不少学者意识到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操作等在《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都只是从某一个视角所做的探讨,其实要提高《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上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如何将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机结合,仍然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目前《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实验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虽然开展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已普遍成为各高校《投资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教学环节设计基本是模拟实验与理论教学在时间段上的分离,使得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其实,模拟实验在技术上可以是开放式的,即一方面在实验室完成模拟实验,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相关开放式软件进行模拟交易。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证券市场的切身体验,授课老师除了实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和内容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外,可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模拟证券账号,并适当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全天候在校园网内自行开展模拟实验。
2、课堂分析讨论不充分
即使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能够获得较多的关于证券市场的感性认识,而且老师上课对相关内容的讲授也相当到位,但是如果没有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流,没有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的点评,那么每个同学的体验都是碎片化的,由于没有进行碰撞,所以难以升华,而这恰恰是很多《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所严重缺乏的。
3、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
目前的《投资学》课程教学基本还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条件好的学校再穿插一些实验教学课程。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交易场景和真实的交易过程,也无法体会交易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教学效果自然非常有限。
四、《投资学》课程“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构想
1、科学设计和全过程实施证券投资模拟实验
在实验内容设计上,除了安排股票、期货、权证等证券品种的交易实验外,按照证券投资“准备、了解、分析、决策、管理”等五个阶段对相关理论、知识、方法的要求,实验的重点应引导到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上。在实验指导设计上,除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作为实验指导的基本依据外,对开放式实验应有适时进行跟踪、监控的机制,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及时引导、调整。在实验进程设计上,应尽力保持实验与理论教学的同步。
2、组织课堂分析讨论,使学生切实感受重大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证券投资是遵从统计规律的风险投资,由于风险来源于宏观环境、行业因素、企业层面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证券投资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对证券投资价值的判断,对证券市场趋势的预测,这些都离不开对公开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解读。作为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可以每次课后指定几名学生,由其对相邻两次课堂教学期间市场发生的重大信息进行收集观测,在下次课堂上向其他同学报告观测结果。另外,老师在评点时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对课堂分析讨论效果的评价,其标准不应是分析结论与市场走势的吻合程度,而是分析方法的科学性,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任何期望对证券市场或品种的短期走势进行准确预测都是徒劳的。
3、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参观
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参观比建立金融实验室成本要低廉,而且也更真实。参观时可由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利用现场设备向同学们介绍怎样开户、买卖、交割、清算等一系列市场行为,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实际开户,这样的实际操作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有价证券的交易程序,能收到比课堂上枯燥讲述更好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同学们在证券公司营业大厅可以看到实时交易的大型显示牌,可以深入了解证券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范围,全面了解证券公司的运作机制。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应用性、适用性特点,不乏有学生会对其产生强烈兴趣,应尽早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证券投资兴趣小组,任课教师也要加入其中,以方便随时对兴趣小组给予指导。条件允许时,还可由其开设实际的证券投资账户,注入一定量资金,交由兴趣小组学生进行实战体验,其目的是将兴趣小组打造成证券投资体验式学习型组织的标杆,使其成为其他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的楷模,以吸引和激发其他学生对证券投资的学习兴趣,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证券投资开放式自主学习中来。
5、利用模拟交易平台举办炒股大赛
一、《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它综合了数学、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会计、企业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学院在2013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方向模块中的金融服务领域,其前导课程有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实务与管理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学习必备的知识基础,但缺乏财政金融方面的课程设置,这会给课程的讲授和实践带来障碍。
2.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时效性强、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内容。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将学生带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干中学”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学以致用,这才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目前学校在实训室中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然而,课程教学环节还应思考如何与岗位技能相衔接的问题,即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买卖股票和分析走势,更重要的是服务技能与客户沟通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投资理念的传递、日常业务的处理、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最后,我校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3.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探讨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前提是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有全面的认识。从目前的招生体制来看,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决定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注意学生的接受和领悟的情况,想当然地进行教学,以至于课程结束时教师觉得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可是学生依旧觉得难以掌握,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结局。还有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课程时热情很高,但在模拟亏损后,他们往往会有浮躁心理,慢慢地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行为。再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还是以应试为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差。
4.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作为一门投资类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难度加大,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安排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讲授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由起初的积极热情到最后的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或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要加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第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第三,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课程考核分成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不再简单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成绩、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具体设计方案为,考核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20%)+实训项目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强化平时实训实践的考核比重。平时过程性考核由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实训项目考核由实训手册完成情况、项目方案设计及模拟投资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基本原理及考证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结合课外社团活动强化课内教学效果。本课程对应的学院社团是理财协会。理财协会是针对对理财投资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平时接触、协会活动、专家讲座、内部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证券投资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其人生有很大的益处。金融专业同学几乎都是协会会员,社团活动是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培养自己的爱好项目,力争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和谐统一。
2.强化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改革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运用证券软件系统,开展以下综合实验:一是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学会使用证券分析系统,增强搜集、观察、甄别市场信息的能力,培养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二是技术分析实验。学会识别、熟悉主要技术图形、技术指标,掌握看盘技巧,能对个股及大盘行情做出基本判断。三是基本面分析实验。学习使用证券分析系统,掌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实盘模拟操作实验。开设个人股票模拟账户,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买卖技巧。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新增校外实践学习方案设计。我院应积极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证券投资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当地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任课教师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敏锐程度往往不如市场专业人士,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授课或举办论坛,介绍来自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实务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务部门的感性认识。
第四,加强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证券业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学院搬迁新址,经管院实验室整体筹划应该凸显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地位。
3.探索“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第一,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专业可借鉴国内成熟高职院校的经验,利用在校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期2―3个月的时间实行在工作岗位学习的办法。该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学生分为若干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10周,实现每批实习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的利益在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第二,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行业调研数据,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差,而是因为其职业素养的欠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教学评价中,考虑引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构建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的“工学交替”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教育的有效途径。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可采用了职业道德(20分)、出勤与守纪(20分)、合作能力(20分)、适应能力(20分)和工作表现(20分)五个项目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关键词】 投资理财专业;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一、投资理财专业培养目标
投资理财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投资与理财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能从事证券公司金融产品营销和理财咨询业务,银行柜台业务和理财业务、保险经纪、保险和客服业务及工商企业财务筹划、投资经济管理等业务的高技能专门型人才。
结合专业特点,资理财专业培养目标更要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
1、较强的个人理财策划、咨询能力:能建立较好的客户关系;分析和评价客户的财务状况;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方案策划;指导方案的实施,并进行相应的反馈与评估。
2、较强的信贷工作能力:能建立较好的客户联系,善于与客户沟通;具备一定的资源管理技能;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善于说服他人;具有一定的营销策略、善于展销产品;能对金融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报告。
3、较强的金融产品营销能力:能与客户进行较好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具备一定的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能对金融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和报告。
4、较强的出纳岗位能力:能知道现金使用范围,准确进行各种结算单据填制、传递,能准确进行货币收付核算。
5、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会进行凭证审核、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能力;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能力;会进行成本计算与核算;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6、较强的企业理财能力:能熟悉企业的财务活动,熟练地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企业资金筹集与运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
二、建立“能力为本,工学结合,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既定的投资理财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尝试建立“能力为本,工学结合,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将工作岗位职责、专业课程、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四个方面从内容上相互融合,互相支撑,从时间上相互衔接,分阶段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构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工学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岗位工作需要设置,理论授课与课程实训结合起来,实现先授课后检验的教学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配以校内岗位实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形象的理解、掌握,也能在校内岗位实训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同步教学;二是将知识和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主要指顶岗实习)同时纳入教学进程,使学生在有限的三年在校学习期间,也能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岗位;同时也对学校提出要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与工作岗位对接,与社会对接。
“四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理财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托,以理财咨询、金融产品营销、理财策划、综合柜台业务、投融资等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教学,同时将专业技能大赛合理安排于学期之中,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之中,以合理的课程安排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以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为胜任工作岗位提供充分条件,切实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三、“能力为本,工学结合,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根据“能力为本,工学结合,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基本理念,可将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划分成3个阶段:
第1阶段,安排在第1学年,按照校内学习和实训的方式来组织,完成金融学基础、金融基本操作技能、会计基础、证券投资实务、会计实务(1)等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数码字和点钞、小键盘操作等技能操作测试,第1学期要求学生考取计算机证书、英语证书,并于第2学期参加全国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同时要求学生从第2学期开始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第2阶段,安排在第2学年,按照校内学习和实训的方式来组织,学生主要完成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实务(2)、纳税实务、企业理财实务、个人理财、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报表分析等学习领域的学习。第3、4学期要求学生继续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保险经纪从业资格证书等,并于第3学期参加全国商业银行业务技能大赛。
第3阶段,安排在第3学年,学生主要完成基于就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第5、6学期顶岗实习期间继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并取得学校与企业共同颁发的企业工作经历证书。
基于3个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投资理财专业课程体系可构建如下:基金项目:
淄博职业学院行动课题“投资与理财专业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