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入职培训;岗前培训;现状

青海省的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对岗前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新发展从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发后开始,省教育厅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的意见》出台了《关于举办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的通知》。

一、培训现状

1.集中培训按照国家要求开设课程,完成规定科目学习

近年来新入职的大学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硕士占很大比重,但很多新入职教师本科阶段属于非师范类。譬如,医学专业方面有很多从医疗岗位转岗到教学岗位的专业医生,有充足的医疗实践经验,但无教学经验。这些新入职教师需要系统的师范教育培训,但正如其他研究者说提出的一样,因为时间和师资等原因,培训课程按照国家要求安排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法规》四门课程。同时,培训时间也只有10天时间。

青海省近年来高校教师新旧交替速度加快和新的应用型高校的建立使得新入职教师数量增加。2013年某大学一次报名200名新入职教师,而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一次只能提供170名教师左右的培训,考虑到其他院校的需求,限制该高校一次只能报名50人,并承诺于2014年上半年增加一期培训机会来缓解培训矛盾。

每期培训都有个别授课教师因其它事务退出,而师资培训中心隶属教育厅,挂靠在高校,没有实际权力,授课教师全部聘请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这种不稳定的临时聘用关系让个别科目在每期培训时都会更换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

2.新入职教师以高校教师资格证为目的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的新入职教师目的明确,就是是为了拿到结业证书获得申领教师资格证的资格。这样的学习动机让170人左右的大班上课被任课老师称为“大蚊子课”。参训教师缺课情况比较严重,只能依靠点名制度来约束,旷课四节就取消考试资格。但也有不少老师因为路途遥远、堵车或周末不能早起等其它原因迟到。

授课教师为了给参训教师在两到三天的授课中传授有用知识,在梳理教科书的基础上,将自己30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参训教师分享,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穿插实际大学教学案例,尽可能让他们初步掌握大学教学技能,熟悉大学教学环境。

3.评价方式简单,没有实际教学能力考查

由于种种时间上的原因,2013年开始岗前培训结业考试变为四门课程合成一张试卷考试,考试成绩与平时作业成绩总评,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获得申领教师资格证的资格。除旷课次数达到取消考试资格的红线和个别成绩不合格参训教师外,大部分新入职教师都可以顺利结业。

培训以国家规定的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大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的高校教师来说,上课不是靠理论知识就能进行的教学活动。虽然各位授课老师向他们传授了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问题在于如何将学到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就是新入职教师能否通过自己的实践反思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通过考试和平时作业的考察,我们只能认为新入职教师在理论学习上合格,至于他们的实践“作业”是否合格,就无从考察。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从省教育厅到各院校的培训机制缺乏

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以“萧规曹随”的方式逐期进行,从省教育厅到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课程计划,课程组织方式与聘用的授课教师进行商议。各院校对新入职培训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有些院校是教务处负责,有些院校是组织人事处负责,管理混乱没有专人负责。

面对这样的尬尴局面,首先,省教育厅应牵头成立“高校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专家库”这样的机构,委托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管理,从中挑选合适的专家去授课;其次,建立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培训课时、培训时间、考勤、结业考核评价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出台并发送到各院校;第三,建议省教育厅建立集中培训后的跟踪考核制度,要求各院校有专人负责新入职教师的继续培养和考核,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才而不是使用人才。

2.培训方式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专业发展自和专业伦理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模式取向,一个“技术熟练者”,另一个是“反思性实践家”。“技术熟练者”可以理解为“教书匠”,这种教师和医生工程师一样精通于本人的专业学科,关注于教学中的枝节问题,但是对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没有关注。“反思性实践家”可以理解为“教育家”,从宏观角度考虑教学问题,不仅关注自己的专业学科,也关注其它相关学科和教育全面改革与发展。

实际问题是,教师职后专业生活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孤立倾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乏与其他教师以及教师群体的必要沟通和相互交流,教师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隔阂与封闭乃至防备与排斥等现象势必影响教师职后专业的成长和发展。[1]

虽然新入职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在一起培训,有一定的交流和互动,但培训结束后新入职教师各自在所在院系工作,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除了同学或朋友外缺乏交流沟通。同样,学校组织的相对封闭性,也使教师限于单兵作战的困境,即使在一个学校内,教师之间合作也很少,这也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自难以实现的重要因素。[2]

3.培训方式应多样化

综上所述,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动机简单、培训时间与其它事务冲突等现实问题。青海省新建院校和已有院校的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需求与现有培训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针对以上矛盾,建议用以下方式来解决。对于新建院校人数较多的问题,采取周末送教上门或者寒暑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解决。其它院校新入职教师较忙,可以建立相关视频中心,事先录制授课视频,给参训教师每个人一个账号和密码,方便对于他们网络听课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鼓励新入职教师利用QQ聊天工具建立活动群,预防教师个人主义和相互隔离倾向产生,同时也方便新入职教师与授课教师交流。

三、结语

青海的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还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将结合各院校的实际进行改进和完善,为各院校培养出合格的高校教师,让高校教师资格证实至名归。同时青海的高校新入职教师除了汉族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针对不同少数民族教师的学习特点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并在今后培训过程中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各少数民族教师的学习特点。(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学校课程领导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张虹.地方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与对策[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

[3]余娟清,林登平.高校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4]黄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范文第2篇

白银市白银区第四幼儿园  罗艳林

课题提出:

新教师是幼儿园发展有力的后盾,也是幼儿园前进最重要的力量。所谓“新教师”主要是指走上工作岗位3年左右的教师,新教师培训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这个教师的发展方向,新教师培训措施得当,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不断发挥自己专长。反之,如果培训措施不得当,则很容易挫伤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其逐渐消沉,从而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因此探究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而入职初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能否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职业倾向和职业持久性,也将会影响到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研究目的:

通过对新教师的有效培训,使其顺利从新教师转为合格型教师,继而变成胜任型、专业型教师,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研究措施: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融入环境,适应工作,我们通过入职培训、“五个一”技能考核,“师徒结对”、教研活动、“教师比武”等方式让新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我们从2016年开始对本课题进行前期准备,于2017年 月正式立项,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方法、步骤,认真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积极探索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研究策略。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目前课题的研究已进入深入研究阶段,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2016年4-5月为《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课题启动阶段。课题组专门召开了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步骤和人员分工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压力,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2.以本园教师为研究对象,为幼儿园新教师有效培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课题研究工作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没有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和一流的学术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课题研究成果。我园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及提高,为此我们课题组为促进教师业务提升和更好地成长,开展教师“五个一”月技能考核活动,通过每个月的考核,关注教师成长的点滴,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三、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的是全区各幼儿园的新教师,调查人数100人,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的问卷经过认真审核后进行统计,并求出各个问题所占百分比,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及研究。

四、探索幼儿园新教师有效培训的方式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课题组进行大量实践研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撰写出了高质量的教师培训研究体会和案例,并探索出了新教师有效培训的方式。

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活动,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在前阶段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一、关于新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80道题,内容涵盖师德师风、班级管理、沟通能力、专业素养、理论知识等多方面。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职业理念与教师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训

职业理念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中最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幼稚性,教育情景的创造性与生成性,教育手段的随机性和游戏性,决定了幼教工作的繁琐与辛苦,所以在新教师入职初期,首先要培养新教师坚定的专业教育理念,高尚的期望追求,良好的道德规范等价值取向。

2.保教常规与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

保教共育与班级建设方面的培训内容是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教师专业发展自评中,班级建设与照顾幼儿生活两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新教师的此项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倾听与观察幼儿能力培养

教师只有通过倾听和观察才能发现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身体状况,才能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幼儿,将幼儿置于活动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2)加强幼儿生活护理常识的学习

因为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所以必须要做好对幼儿的护理和保护。新教师由于年轻,没有积累,往往缺乏照顾幼儿的基本常识和经验。培训内容中,将幼儿日常照顾护理的基本常识、重点与难点、应对策略进行加强。

(3)班级常规构建与策略

经常听幼儿老师说“没有常规就没有一切”,幼儿园班级是一个集合单位,需要一定的规律和秩序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所以必须坚持一定的日常规则。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帮助新教师学习怎样建立日常规则,怎样维护常规、怎样处理个别任性行为及突发状况的方法。

3.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方面的培训

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在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内容中非常重要。幼儿园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幼儿园教师实际要求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因此要加强对新教师计划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

(1)教材的选择与解读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上存在极其明显的不足,首先新教师初入幼儿园工作岗位,对于课程设置并不熟悉,不能更好的分析和利用教材。在入职培训内容中,首先要帮助新教师学会教材分析与评价,以便找到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在实施时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2)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新教师与老教师在组织集体、分组和区域活动是存在显著的差异,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有明显的不足和吃力的情况出现。表现为:活动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等。

(3)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教育教学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因此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专业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新教师获得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分析诊断新教师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帮助新教师学会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

(4)“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为了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应大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新教师来说,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欠缺的是实际经验,而这些正是骨干教师的优势所在。组织新教师观摩骨干教师公开课,参加优秀课的研讨,学习骨干教师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技巧,以及细节的处理。“师徒结对”,在骨干教师的带动和指导下,新教师就会快速进入状态,少走弯路。

4.专业素养的培训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范围等方面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具有一些其他教师职业所没有的特性。“唱歌、跳舞、弹琴、画画、讲故事”成了评价幼儿教师是否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对幼儿教师在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以上就是我园根据新教师入职初期进行培训的一些心得。

二、取得的成效:实践成果

1.师德建设,成效凸显

以师德学习为出发点,加强队伍建设。我园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每周政治学习、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活动、自纠自查等方式提高新入职及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定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法规,从而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力争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培养了新教师坚定的专业教育理念,高尚的期望追求,良好的道德规范等价值取向。

2.常规工作井然有序

各班的三位老师每周召开班务会议,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新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总结,查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其重视本班保教工作的衔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接、幼儿在园状况进行沟通交流,注重教育的一致性。

针对小班新教师的培养,首先从幼儿的一日常规着手,让新教师在带班过程中多观察多记录,养成做好教育随笔的习惯。

3.师幼互动,得心应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教育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教师往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了解不深、不详,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针对这一方面,我们有意让新入职教师多开展晨间谈心谈话及主题教育,加强沟通来了解幼儿,走入幼儿的内心。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让新入职教师尽快掌握本班幼儿的特点,通过关注,让胆小、任性、孤僻、自卑的幼儿慢慢得到改变。

(3)创设能让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活动。例如:要求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幼儿参与的环节,不仅增加了趣味感,还提高了师幼互动机率。

4.专业素养,稳步提升

在教研组设置上,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更好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形式也更加丰富,每次活动新入职教师都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例摆出来进行研讨,之后大家将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举例查找问题所在,使教师真正进入培训的主体主角,较好地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让青年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

通过教研活动,确定教育目标及教学方向,在“师徒结对”、“一课多磨”、“教师五个一考核”等活动中,充分挖掘新教师潜能。

(1)以老带新,加强新教师业务能力

通过新教师公开课、老教师示范课的方式加强新入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新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出现控班能力不强、纪律乱、重难点不会把控等现象。在一次次的听课、说课及研磨的过程中,新教师能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在一次次的磨练中使自己慢慢进步。

(2)“一课多磨”磨出精彩

新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都会在研磨中被提出,被解决。在教研活动中设定的课程,通过每一次的准备-试课-研磨-上课-教研-再上课这一环扣一环的活动,使新教师不仅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大家的研讨和自我反思提高了专业能力。在研磨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集体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新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使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加强“五个一考核”,提高新教师专业素养

在每个月底的考核中,新教师通过舞蹈、钢琴、故事、绘画、手工展现个人风采,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非专业青年教师就已经掌握儿童歌曲的弹法、能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能通过手工或绘画作品体现艺术美,并且能将所展现内容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4)提高园本培训质量,加强新教师自身学习

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园本培训及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就是我园保教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新教师的培训和自我学习,使她们在施教的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激励新入职教师的业务潜能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鼓励教师借阅专业书籍充实自身的专业素养,有一部分新教师通过自学能在研讨中谈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努力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新教师自身学习能力

组织新入职年轻教师进行上岗培训,使新入职教师了解一日规范性操作流程,如何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于心;在今年5月份A老师参加了区级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在比赛前,通过多次的研磨反思,使其在比赛中能够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新入职的两位青年教师赴帮扶园进行送教活动;另外还多次组织新教师到姐妹园参观学习。

5.沟通能力,不断提高

(1)做好师幼沟通工作

师幼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互动的内容往往关系着教学质量。在日常的教学研讨中,就有意识地让新教师在幼儿喜欢探索的方面下功夫,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智慧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让每个孩子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如小班进行“踩影子”的游戏,组织孩子们去找影子,找出身边影子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大有的小,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当孩子们的答案各有不同时,就会看着老师希望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这时候老师就会再抛出问题让幼儿去思考去解决。所以通过互动增强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创造性地学习。

(2)家园沟通,友谊的桥梁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教师往往在面对家长时不知道怎么说,不知道说什么。所以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在交谈活动中让老教师多讲经验,大家多出点子,让新教师多进行家访及入户指导。在日常活动中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活动及状态。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信息,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园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家长的认可。

6.突发事件,应对自如

(1)安全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在新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中,就将安全作为一项重点进行学习。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中都会对安全工作进行小结与部署,加强新教师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同时,要求教师及时记录班级安全排查表,做到安全隐患无小事。

(2)通过各类安全模拟演练,提高新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利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加强新教师的安全责任感。

主要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针对新教师入职的各种压力,对症下药,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激活了教师培训的精髓,彰显了教师培训的价值。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重要变更:    

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养。

2.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根据课题的研究情况,撰写论文、报告和案例心得,并做好帮扶工作。

3.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表,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 

4做好研究过程的材料收集、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5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总之,新教师入职的有效培训,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加快幼儿园发展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师型 校本培训 校企合作 团队协同

一、对“双师型”内涵的重新审视

在探讨“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新讨论“双师”的内涵要义。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术语,其概念定义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是既能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专业技能和生产实习的训练工作。此概念中“双”字的提出无疑对促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双”字的提法还是值得商榷的。从字面上来说,“双”字的提法带有一定的“叠加”隐喻,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教师本来即应具备的综合素养,“默认”和“默许”了教师知识结构的片面化。而学界对“双”字的讨论也颇多关注其所代表的多种能力的叠加或多种“证书式证明”的累计,而忽略了这些能力的融合。于是,在基层“双师”培训中,将“双”字片面化为“教师+技师”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于“双师”素养养成是不利的。

笔者认为,所谓“双师”素养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名合格教师须具备的综合素养,它应当表现为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和教育学知识能力的复合。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即可作为“双师”内涵的准确表述,即教师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及技术应用开发能力,能够将行业专业技术知识吸收内化,并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双师”培训是教师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培训,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我们惟有消除“双师”“速成化”培训误区,将视阈放宽到区域职教的改革发展,将视线延伸至教师的职业生涯终身发展,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构建起“双师”长效培养机制,才能将“双师”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二、校本培训是促进构建“双师”长效培养机制的重要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先生认为:“‘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具体地说,教师“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由学校组织实施的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的教师群体继续教育。它因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人本特征和终身教育特性,从而能更好地保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校本培训具有学校特色,有利于科学规划“双师”建设

目前,学校“双师”培养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或者说盲从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典型情况一:以“上级培训”代替校本培训。学校教师培训局限于参加上级发文的培训,并且在组织实施中带有“摊派任务”的色彩,采取“轮流坐庄”培训方式或者指派年青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因为涉及学校面广,培训模式和内容的“理论化”“普教化”色彩相对浓厚,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典型情况二:以“双证”培训替代“双师”培育,即以教师是否通过“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作为评价教师“双师”素养的标准,并据此界定学校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于是,就出现了学校教师盲目考证的现象,如教师考证与教授专业并不相符,甚至要求文化课教师也去考技术工种证书,从而形成学校教师“双证”持有率提高,但实训课程教师依然空缺的怪相。

上述现象即是学校“双师”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建设目标不够明晰的典型反映。回归“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培训,“双师”建设规划就会基于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成长规律。所以,应在学校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双师”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明晰“双师”建设路径,构建“校本”师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力。

(二)校本培训具有人本特征,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学校须根据教师的工作年限差别、术业专攻区别、发展方向不同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分层培养培训计划,促进其专业成长。

费斯勒(R.Fessler)认为,“教师的生涯是一种具有可循环的、可重生的生涯发展系统”,由“教师职前准备阶段、引导与自我调适阶段、建立教学能力阶段、热心与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但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引退阶段”八个主要阶段构成。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分别为:新入职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新入职的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我判断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学校合理地引导;而当教师进入适应期后,也许会遭遇职业倦怠或发展瓶颈,同样需要学校提供适配的培养培训来帮助他们发展为骨干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因此,校本培训的人本特征将满足“双师”培养的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从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发展。

(三)校本培训具有终身教育特性,将促进形成“双师”培训长效发展机制

笔者非常赞同有学者提出的建立师资培养长效机制的观点。“双师”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一两次培训、考几张证书就可以速成的,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而校本培训的终身教育特性,则将有效保障“双师”培养的一体化发展和长效发展。

“终生学习”已成为现代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一方面要应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专业知识的发展更新,就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专业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

校本培训即体现了终身教育特征,它将在遵循教师培养培训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把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教育与培训有机整合,从而形成纵向一体、横向衔接的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有效保障“双师”培育的长效性。

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探讨――以无锡机电高职为例

(一)重视顶层设计,引导教师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也将成为引领教师主动自我发展的标杆。以无锡机电高职为例:学校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建立完善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校本培训方案,并将之逐步体系化和制度化。同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教师专业成长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引导教师主动规划职业生涯,激励教师自主追求专业发展。

(二)注重团队协同发展,构建“双师”多维培训体系

团队协同发展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基于资源整合的共同发展,它主要分为两类:“师带徒”形式的团队帮扶性发展和以项目为载体的团队互补性发展。无锡机电高职在设计校本培训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团队发展策略,构建了基于团队发展的多维教师培训体系,形成了学校师资建设螺旋式提升的整体工程。

一是纵向梯队式培养:按教师职业生涯的时间线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帮助教师阶梯定位,实现层级培养。具体包括:通过“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团队、适应工作岗位;通过“青蓝工程”以师带徒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在入职三年内完成教学业务“过三关”考核;通过“二十名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计划”选拔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通过“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业务成长综合考核;通过“传帮带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工程”选拔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名师后备。

二是横向专项培训:按教师“双师”成长的空间线建立多样化培训机制,注重教师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具体包括: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的教研室培训;基于专业岗位能力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培训和校企联合团队培训;基于研发能力提升的创新工作团队培训;基于名师成长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培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企业、行业相关培训,逐步形成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互补充的培训体系。

(三)坚持校企合作,探索“双师”双元培训策略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产业关联最紧密的一类教育,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1.将双师素养养成融入日常教学生活

学校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架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等工作,组建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联合教学团队。教师在与企业专家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更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修养。学校近年来逐步构建起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作“做学教一体化”教材数十本。

学校同时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编写实习实训项目手册,改革了学校实践教学,使教师在开发课程、执教课程的过程中提高“双师”素养。

2.探索“双师”双元培训策略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师专业培训渠道得到很大拓展,不少培训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与企业相关的培训安排往往停留在企业参观或者是象征性的“顶岗体验”层面。因此总体而言,教师培训技能训练课时普遍不足,并且培训内容相对滞后于专业发展,培训往往并未能达到预期的“双师”素养提升培训成效。

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定制校本专业培训,探索了贯通校企的“双师”培训策略。以学校承办的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培训为例,培训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担责的策略培育教师,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培训内容体现校企合作,培训项目由发那科公司提供有关技术资料,以数控机床的机械装调与维修、数控机床的电气装调与维修等技术工程实例为主。二是培训师资体现校企合作,培训采取学校教师与企业资深培训师轮流执教的方式。三是培训场所体现校企合作,采取学校与企业交替承担培训任务的方式完成培训。此外,学校还通过建立严格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专业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蔡怡,张义平,宋现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江苏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的现实考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29~33

[3]王稼伟.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12~14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范文第4篇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河南化院半年之久。老实讲,毕竟有多年的求学经历,算得上是经常与学校和老师打交道,但对学校工作、教师工作,可以说又是很陌生的,这当中需要完成的是角色的转变,归根结底是责任和义务的转变。所以说究竟什么是技工院校?什么是老师?我当然有我的理解,但应该说那是浅薄的、不成体系的、没有灵魂的。当然,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工作,但细想也觉得这种认识本就是一种过程,好像又急不得,但如何让我们尽快的进入角色、把握角色、演绎好角色,学院领导早已有了高屋建瓴的规划和周到细致的落实。

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我很感激学院为我们安排的入职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非常全面、紧凑,既有教学常规、班级管理、青年教师培养、教案书写,也有教学科研、备课、听课等等。通过培训,我对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技工院校以及校园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河南化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培训期间,我除了准时听老教师讲课外,积极准备各种考核,有了很大的收获。

本次培训主要由丁惠平院长、毛琳副院长、安华老师组织实施,他们有一个公共的特点:优秀。丁院长也一直说在河南化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一次来了11位新老师。因此,系部对我们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视的,能否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是领导的期盼,也是我们自己的目标。结合本次培训以及入职以来的工作,在成为优秀老师方面,我有以下感想。

一、年轻人要改变只求完成不求完美的态度,要做到事事完美。

周秉伟院长说过,河南化院的工作是有标准的,我们要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完成,而是要做到优秀。河南化院能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与化院人的这一品质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事事敷衍,最后效果粗糙,达不到预期,不仅浪费了人力还浪费了时间。因此,要摒弃粗放型的工作态度,追求事事完美,把事情做到极致,只有这样长久的坚持,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能力×努力×态度。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功利心太重,太想成功,却又方法不得当,一路上跌跌撞撞。能力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技能,努力是你付出汗水的过程,态度是你对工作的心态,需要三者有机结合,并且缺一不可,才能缔造出真正的成功。

三、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平凡中不断突破。

新入职教师培训考核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青年教师 培养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目前中职师资普遍呈现"二高"特点,即初级职称占比高、青年教师占比高。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青年教师学历基本能达到本科,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专业能力不够,教学资历较浅,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够。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明确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对青年教师进行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等多层次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规范的培养,给青年教师设定目标和具体要求,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青年教师培养成具有较强教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据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必将成为21世纪中职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大事。笔者结合当前中职教育实际,就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作了如下探讨。

一、 提供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乐于为师

青年教师刚跨出校门,踏入社会,要安心教学,首先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环境,学校应在这方面多为他们着想,尽量提供方便,营造较为舒适的校园环境、建立相对合理的用人及薪酬制度,使青年教师到单位后能尽快地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中。除此之外,还应引导青年教师体会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工作热情和潜能;应构建相对完善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制订符合他们实际的成长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施展才能、提升专业地位搭建平台,这样才能使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感受学校的内在魅力和凝聚力,更加爱校爱岗,为学校发展尽力。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不仅为其提供一个工作、一份收入,还为其提供一个未来、一个前途。

二、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为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每年对新进校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组织开展岗前培训1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投入教学"开设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入校教育、师德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及教学规范制度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优秀教师经验谈等。

三、建立新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具体措施包括:为每一位新到校青年教师选择一名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尚情操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每年教师节期间举行"拜师结对"活动,为指导教师颁发证书。指导教师负责新教师思想政治、教学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从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多方帮助,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合格教师。指导教师要与青年教师一起制定1~2年的培养计划,并由教研室和教务科每学期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导师制度起到了整体的传、帮、带作用。

四、加强考核,以考核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可通过各种考核制度来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努力学习,以获得必备资格证书和提升各种技艺、能力。

一是建立新教师听课制度,让新教师选择指导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全程跟班听课一轮,每学期听课程学时数不少于20节。通过听课,青年教师能很快了解和初步掌握教学方法与讲课艺术,提高授课艺术和水平。二是要求非师范类新教师必须参加省、市教师资格证培训,学习教育学、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并在1~3年内获得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三是要求新入校的专业课教师全部到企业等实训基地参加技能实践,并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考试,获得初中级以上专业执业资格证或职业资格证,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

五、派遣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与校企合作培训,增强教学与教研成果的指导应用性

积极与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将其作为专业课青年教师的实训基地,定期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承担社会各类培训任务,支持学校青年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考级考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实践证明,青年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增进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成就感。

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亦应与企业紧密结合,深层合作,以增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指导应用性。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时少时轮流到企业实践,不仅可提高技能水平,还可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沿、单位用人要求及新的岗位标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将其融入教研教学之中,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对接。

六、鼓励和带动青年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课题,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力量薄弱成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个学校科研力量强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项目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主动将青年教师引入团队中,培养他们的科研教改能力。

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研究人员的培养,为其提供进修深造、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究等多种学习机会,增强学术能力;让其参与课题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增强科研能力;令其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调整、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增强教研能力。二是聘请职业教育界阅历丰富的职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出谋划策。三是采用"专家引领、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方式,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观,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这种模式将使学校科研队伍呈梯度发展,既有基础科研,又有高层次科研;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既有科研核心力量,又有科研队伍的群力,以加速中职学校的发展。

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评选,通过以赛促学,提升青年教师各种能力

1.开展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搭建平台。

为激励青年教师认真教学,参与教改,使青年教师延承严谨治教、勤奋治学的优良传统,学校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多种教学竞赛活动。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说课创新比赛、学术论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课件比赛、师德演讲比赛等,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搭建了平台。同时,推荐校内获奖者参加市、省、国家级竞赛。通过比赛,一是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二是在校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2. 开展优秀教师评选。

学校可每年在教师节前组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申报评审。此项活动可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青年教师,此项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 以赛促练,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通过鼓励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如会计教师会计账务处理实操考试、烹饪教师的烹饪大赛等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定期举办观摩、示范、汇报等公开课和论文比赛等,中职学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适时举办校内的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此来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八、完善激励机制,让青年教师努力提升学历、技能和其他能力

1.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获取先进信息的能力

分期分批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级教师培训班,使他们通过参加专家讲座、名师辅导、交流研讨等途径,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及教学信息并用于实际教学。聘请专家到校开设各类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如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训班、"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专题讲座等,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以及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2. 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集中或分批次脱产培训、校本培训

培训培训工可以采取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要求,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进行学历进修,或者参加国家和省市培训、派往企业顶岗实习,保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成长需求。二是统一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即购买教师进企业实践的岗位,资助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

3. 出台鼓励政策,提升青年教师学历

通过政策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在职提高学历学习。学校在学费、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教师选送参加相关专业学历学习。

九、实行星级教师制度,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学校可出台了《学校星级教师评选办法》,规定每年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人员中,将那些主动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评为星级教师,树立榜样,并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同时,我校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星级教师教学,与星级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总之,中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中职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大力支持,加上中职青年教师自身积极努力,方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应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充分为青年教师考虑,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让广大青年教师与学校同成长、共辉煌。

参考文献

[1]谭绍珍.浅析中职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李荣青.重视青年教师培训 推动学校稳步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