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范文第1篇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推行高效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快速记忆、快速理解的优势。通过固定程序阅读、计时量化阅读等高效阅读法的程式,在同年级对比实验、校内推广中都取得较好的阅读成果。

[关键词]

中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借助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的阅读理论,进行教改创新,在语文教学中重点推行高效阅读法。

一、高效阅读法的优势

高效阅读法是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综合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阅读训练体系。它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一)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

阅读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记忆是存储信息的过程,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对于稍有难度的文章,如果以每分钟600字的速度去阅读,眼球快速运动,大脑积极思维,结果留在人脑中的信息可以达到80%~90%。如果以每分钟不到300字的速度去慢读,结果留在脑海中的信息不足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快阅读传递给大脑的信息是快镜头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加速记忆。

(二)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理解

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快读书比慢读书更能理解读过的内容。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以不变应万变,高效阅读基础有了,水到渠成,高效解题不再是问题,高分高能高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语文课改的根本就是阅读教学的改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解题亦不在话下,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数量上涨,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

二、高效阅读教学的程式

(一)固定程序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高效阅读也不例外。依据定势理论,固定程序阅读法把阅读分七个关键点:题目、作者、出处、基本内容、重要事实、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新思想和读后启示。正所谓熟能生巧,把这种阅读程序固定在脑海里,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遵循着内在的规律,便可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当然,在实际阅读中会也要根据阅读资料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改变。

(二)计时量化阅读

在熟记阅读七个关键点后,就要进行计时量化阅读。所谓计时量化阅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动机,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计时量化阅读的方法如下。

(1)拿到材料后,不能翻看,待听到“开始”阅读的命令后,开始阅读。

(2)阅读后抬头示意,并记下自己每分钟的字数即阅读速度,要求用平时的阅读习惯一次性阅读,记下速度后不能重复阅读。

(3)阅读完材料后,闭目回忆文章内容。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语句,整合答案,完成测试题。

(4)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文章字数/时间),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

此外,笔者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份训练档案(见表1),结合考试设计十道题,当堂完成训练,计算自己的分值。由于实现了量化,每次训练都可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速读(计时阅读)、精答(笔答测试题)、严判(根据统一标准判分数)、细算(计算出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四个步骤。小组长定期检查组员是否有进步,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要协助分析学生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高效阅读可操作性极强,所选文章内容宽泛。起步阶段可选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此后,逐渐中期选择科普类或者人物传记类文章,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难度,以便学生提高。

这种训练在平时关注的是速度,而要想提高阅读水平仅仅提高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率的关系,关键是保证在理解率达到70%的基础上再让速度一点点提升,从而提高自己整体的阅读效率。

三、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速读整体感知阶段(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节给学生播放学习的视频资料,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行为规范与快速阅读的意义,熟悉并牢记上课流程,拟写班级阅读口号。明确强化如下要求。

(1)阅读目标:合格速度>600字/分,最终目标为1600字/分,同时理解率>70%。

(2)明确阅读效率的计算方法:阅读效率=速度×理解率。

(3)熟记七步固定程序,解题即照单购物。

(4)要有积累本和习作本。

(5)明确奖励机制。

第二节开始至第六节进入速读正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文本字数由600字逐渐上升到2000字,选择较为浅易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全部选用选择题,每节课训练两篇,五节课共训练10篇,篇目已经确定,有《生死攸关的烛光》《鲁迅先生记》《第一支玫瑰花》《伞》《离别的礼物》《第一次挣到的钱》《别让你新奇的念头溜走》等。

(二)第二阶段:速读强化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开学第一周为速读强化周。课堂基本板块不变,但阅读文本字数由900上升到2500,每节课训练两篇,难度适中,题型全面。经过一周的强化,学生对速读模式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可以指定篇目课下进行阅读,然后利用3、4月份每周五课上时间集中训练一次。

(2)一年级下学期3、4月份每周四第七节安排一节快速阅读研讨课,利用第八节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使高效阅读与教材篇目、校本教材等有机结合。

(3)一年级下学期4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速读大赛,从每班抽取3~5名代表,以答题的形式赛出高下,选出学校的速读之星。

(三)第三阶段:复述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一年级下学期5月份进入复述阶段。5月份后两周的周五和六月份的周五课进行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这一阶段选文难度与审美趣味要比快速阅读强一些。

在学生复述基本达标的基础之上,即符合七步固定程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把复述材料和写作适当联系,可以写300字左右短文,或谈感想启示,或谈素材的运用方向,把读写结合起来。

(2)一年级下学期5、6月份依然保持每周一位教师做一次研讨课的惯例,围绕复述进行研讨,及时交流研究复述中师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过渡。

(3)一年级下学期6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复述大赛,可由班级推荐代表参加,最后选出学校的复述之星。

(4)利用6月最后一节阅读课进行复述检测,主要由学生当堂复述表现来评定,评选出复述之星。

(四)第四阶段:速读加复述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利用四节课,选用八篇文章,除了进行速读必要的训练之外,由浅入深,梗概复述、程序复述、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四种复述方法加入其中,在此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写出材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所给素材的运用方向,还可以将文章浓缩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加入适当议论,形成议论文的片段,储存在作文素材本里。

(五)第五阶段:精读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10月份,精读第一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小说,进行精读第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在设题上:前两节四篇文章侧重在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上,后两节侧重在主旨和艺术手法上。

11月份,精读第二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散文,进行精读第二阶段的训练,教师在挑选散文文本时,注意照顾全面,例如:抒情性的、说理性的……,前一节课,要求注意散文的形散神聚的问题,后三节注重主旨和艺术手法。

12月份,精读第三阶段。利用四节课,进行科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不同文本特点,根据文本特点命题,按学校安排的课时进行训练。

1月份,精读第四阶段。利用四节课,将高效阅读和专题复习相结合,利用两周时间进行文言诗文训练,一周文言文阅读训练,注重考试方向,侧重文言翻译,强化理解率。诗歌鉴赏用一周时间,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高效训练,速度和理解率都要强化。

(六)第六阶段:解题阶段(二年级下学期)

1~2月份,解题第一阶段。利用每周两节课,依次进行小说、散文、科技文、实用类文本的答题技巧训练。

3~4月份,解题第二阶段。3月份前三周进行文言文答题技巧训练,3月份第四周到4月份前三周进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训练。

4月份第四周,将整个高效阅读进行总结、盘点,并总结出考场如何进行高效阅读、高效答题的方法。

四、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

(一)同年级对比实验取得的成果

在一、二两年级内,笔者对所带一班、三班进行对比教学。在一班主要使用高效阅读教学,而在三班中仍然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对比,一班同学在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率上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在四次期末考试中,一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106分左右,三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分在98分左右。一班学生普遍反映,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对课外阅读也更加感兴趣。许多语文问题,能触类旁通。笔者认为,高效阅读教学相对来说,更适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

(二)校内推广取得的成果

在推行高效阅读教学之前,许多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小。学生阅读主要局限在语文教材、语文课外读物和几本作文选。推行后,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加。学生开始把语文教材作为学习语文的框架,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同类文章,进行阅读赏析并交流心得。比如,在讲述《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以“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进行写景类文章讲解后,许多学生找到《经典散文一百篇》《朱自清散文集》《名家名篇》等书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慢慢地扩大,能举一反三。

[参 考 文 献]

[1]程汉杰.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范文第2篇

初二下学期的学习就是纠正初一的缺点,巩固初二的知识点,打下初三的理想基础。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

初二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无论初二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是好是坏都已经是历史是过去,初二下学期到底该怎么学呢?

新年之后,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初二下学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需要综合分析并加以推倒才能解除问题的最终答案,利用所学的识和曾经解过的题型,找出解题的方法,理清思路,迅速的将答案表达清楚,这一点对初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初二是初中阶段的过期,课业负担重,学习特别累,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如何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初二年级的学习?

工具/原料

一个良好、上进的心态。

方法/步骤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学科。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8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其他20%的时间留给其他的科目。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初二下学期除了听好课,还得多关心时事,如关注一些新闻等等,中考会涉及奥运的考点等。这些国家大事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一下。

第二。学习生活时间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记性最好的时候,建议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最好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就抄下来以积累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轻松多了。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一些男生比较粗心、对简单问题过分轻视、学习热情不能长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学习上容易分心、不专心等问题。另外平时准备错误集锦本,遇到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了。初中二年级抓孩子的学习习惯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三的时候,孩子就相对容易冲刺上去。

第四。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和辅导。

第五。课后温习加巩固练习。

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的辅导书。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适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会选择,可以咨询以下老师。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有意识地提前了解的学习初三、中考的试题,并分项对相关中考题类整理,进行阶段性复习。初二物理要结合奥物的题目,系统了解初二物理下学期的知识点,并做相关的中考试题。

结语: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渐区分开的一个学年。“好”与“差”在初二下学学期就能被具体的显现出来。

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情况是代表一个学生在本学年所付出的努力的客观体现,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对于主要知识点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等。在初二结束时,可以通过月考、期中、期末成绩让学生思考在即将到来的初三中,该怎样更好的提高自己才能在中考里取得出色的成绩,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科学习中哪方面还理解得不够深刻,要知道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有可能会在中考被考察到,所以不能对任何一个掌握得不够的知识点轻言放弃。并且,初二下学期的成绩也可能会是将来所要报考的高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凭据之一,初二代表了初中学习的中间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稳定、初中前半段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所以一定要重视初二下学期的学习,考察自己基础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因为到了初三是没有时间再进行基础知识补充复习的。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范文第3篇

一、常规教学方面

1、 抓学习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学习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还采用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了《课程改革 教育的新视角》,每月认真作好摘抄,。除此,本组教师还根据自己班级特点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课题:《快乐识字》的教学研究,本组四位教师共同研究课题设计方案,以便操作时,能有一个理论依托。

2、 抓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组教师超周认真备课,尽量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出本班学生特点,备出新意。特别是李春梅老师,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重点与难点处,她还用红笔标注出来,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我组的年青刘薇薇老师,虚心好学,经常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一学期下来,备的课能做到板块清晰,有些环节的设计也较有创意。

我们教研组本学期加大了集体备课的力度,凝思集优,备出了一堂堂好课。同时也提高了备课水平。教研组教师还每课写反思,每月写好随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3、 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本组教师努力上好每一堂课,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的特点。我组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

4、 抓听课

我教研组教师重视听课,只要有什么公开课,就尽量调好课去听,由于低段课较多,牵涉到的老师却较少,因此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换课,但老师们还是很乐意。因为他们觉得听课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决不能放弃。

5、 抓辅导

全组教师对于辅导工作非常重视,不仅对优生加以辅导,使之提高更快,对于后进生,也很认真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一遍又一遍,直到教懂为止。后进生们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不放弃一个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思想。

二、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本学期,根据教材特点,为了提高学生识字量,组织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建立“识字袋”。同时,举行了写字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故事会,背诵《弟子规》等,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范文第4篇

一、充分挖掘教材趣味性,引导学生识字

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文联系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才教材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兴趣。

例如,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学生听后,对这首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圈一圈,把儿歌中“弯”字圈出来,然后连一连,把儿歌中的几个“弯”分别与月牙、小溪、大河、街道连起来,借助相像加深记忆,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连在一起了。

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好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识字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起来。

二、创设情景和游戏,引导学生识字

教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有时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如何教学“乌”字,可以画一只没有眼睛的小鸟,“鸟”字去掉一点为“乌”。教学“灭”字时,做个小实验,在一个小铁盒里点燃纸,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小铁盒,稍候拿开板子,试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把火盖住,可以“灭”火。

此外,可以在“猜谜语”游戏中让学生识字,如:“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在田里劳动”是什么字?(男),“八只脚”是什么字?(趴),“两个人在土地上”是什么字?(坐),“王姑娘和白姑娘同在一块石头上”是什么字?(碧)……许多孩子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学习,这种识记不是机械的识记,而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三、利用道具,引导学生识字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总结范文第5篇

一、备好课,上好课。

一年级一册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要求学生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并且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要求会写。这么大的学习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长此以往,学生将对拼读、识字产生厌恶,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一年级小朋友以不随意记忆为主,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想不到的状况。面对本班的48名学生,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备学生,手写教案,制作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用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神,我感觉到什么叫幸福,一切的辛苦都变成了乐趣。课后,我针对教学实际,坚持进行反思,努力调整教学策略,争取每天细微的进步。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教学中抓常规。

教了这些年书,知道一条不变的硬道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喜欢上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课前准备充足,给了我底气,让我的心充实自信。基于这点,面对一群新生,我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心”。心齐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常规自然跟上了。我才有了与学生自然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亲切,充满激情。我特别注重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请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你的声音真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简短的评价,更让学生满心欢喜,积极思考。在生生、师生不断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常规不断进步。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看到了:课堂常规不是教条式的,不是军训一样进行机械式的动作排练,要想学生在整个课堂兴趣盎然,教师教学的策略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1 2三、平静对待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基于学生学前教育的起点不同,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异是肯定存在的。为了减小差异,在课堂上我的提问任务驱动不同,是有不同梯度的。我经常针对学生各自特点,请相对应的学生回答问题。我班的林琮致小朋友,学习的速度比一般同学慢一点,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可是他爱识字,针对他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特别关注他,多给他展示的机会,经常督促他,并及时鼓励他。一个学期结束,感觉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归根于学生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关心。对待学生的作业,我进行了分层布置,避免了学生学习时的茫然。评价作业时,我尽可能的进行面批,这样能更好的掌握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况,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每个人相同的关爱。

四、不断钻研,不断学习。

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我还担任了年级备课组长的工作,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确定了本组的教研专题:“优化识字,促进养成”。围绕专题,我坚持主持并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坚持参加开展观评课活动,本期我听课28节。学习到了他人很多优秀的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获得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成长,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及时和家长探讨学生的行为表现。一起研究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