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销售成本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成本;效益;税收筹划;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筹划作为现代纳税人理财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实务界,提到税收筹划,大多人都会直接想到能够节省多少税款,而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费用支出,造成税收筹划的效果大打折扣。惟有基于成本效益全面分析基础上的方案才能真正裨益于企业。
二、税收筹划成本
在实践中,税收筹划成本往往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税收筹划成本是企业因进行税收筹划而增加的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有效的税收筹划意味着要考虑所筹划的交易对所有交易方的税收影响。筹划者应认识到,税收仅仅是众多经营成本中的一种,在筹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所有成本。
(一)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在税收筹划中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设计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
1.设计成本。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度科学性、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税收筹划要求筹划人员既要对税收政策法规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找到实施税收筹划的合理空间又必须熟悉国家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文字综合能力、营销能力等。这些高素质人员要求无形中加大了税收筹划的设计成本。
2.管理成本。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组织变革和协调工作,与此同时,筹建或改建组织的成本、组织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成本、制定计划的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相关管理成本等都会相继发生,这些构成了税收筹划方案的组织协调成本。
3.风险成本。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企业面临的涉税风险越来越高。税收筹划活动作为企业理财活动,存在着方案设计的主观性与条件性,征管上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权利义务的不对称性且纳税方案在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凡此种种,决定了税收筹划过活动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个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得以进行的前提,一是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导向性,二是各类税收政策设计本身导致的负担率的不同,三是一些政策的不严谨性。每个筹划方案所依据的前提不同,其承担的筹划风险也不同,虽然都没有违反税法,但也存在风险,而且依次递升。风险的增加往往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更为复杂,这就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货币成本。
(二)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指纳税人由于采用拟订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潜在利益,主要体现为机会成本和非税成本。非税成本是指企业因实施税收筹划所产生的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造成的非税收方面的摩擦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对称性、隐藏行为和隐藏信息这三种形式的不确定性对税收筹划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非税成本一般难以量化,所以在税收筹划中容易被忽略,造成税收筹划策略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一般情况下,税收筹划的隐性成本如下:
1.机会成本。税收筹划过程本身是一个决策过程,即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某个可行且税负较低的方案,但选定一个方案必然要舍弃其他方案。同时,税收筹划对企业经营方式、销售方式、财务管理方式的要求会限制企业在此类方式上的选择性,可能会对企业生产、销售、现金流等方面产生影响,在选择具有税务优势方案的同时,可能会牺牲另一方案的非税优势。对于所选择的具有税务优势的筹划方案来说,因此而牺牲的非税优势就是此项筹划的非税成本,即机会成本
2.成本。在税收筹划中,为了降低税负所选定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成本。不论税收筹划的方案多么周密、多么精妙,都不能摆脱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负面影响,成本的存在使很多筹划方案的非税成本被放大,资产重组的税收筹划就是典型的例子。
3.交易成本。在税收筹划中,涉及产权交易的方案比比皆是,交易成本成为非税成本中的重要因素。例如通过收购外国公司进行税收筹划时,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带来的损失,也需对被收购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同样会产生谈判费用、协议签订费用、履约费用等。另外,利用资产交易进行的所得税筹划、利用工程承包进行的营业税筹划、利用委托加工进行的消费税筹划等都涉及市场环境下的产权交易和契约的签署,因此,交易成本在税收筹划中是难以避免的。
4.财务报告成本。在上市公司中进行税收筹划,连年的低税前利润不仅极易引起国家税务部门的注意,而且由于公司的债权人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盈利状况非常敏感,很可能由此影响企业的债务筹资,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由此可见,税收筹划带来的财务报告成本可能对企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5.沉没成本和违规成本。经济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税收筹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若因为无法预料的原因导致失败,最初的资金投入也就变为沉没成本,成为企业无法弥补的损失。另外,随着税收筹划方式的增多,税收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这是一个博弈过程。纳税人的税收筹划一旦违反了税收规则,就可能受到惩罚,承担相应的违规成本。
三、税收筹划效益
税收筹划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总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范围上讲包含节税,但又不限于节税。与成本相对应,税收筹划得经济效益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
(一)显性效益
关键词:成本会计;产生;发展
1 成本会计的产生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生产成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完善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发展,引起了工场手工业的产生,这时各种劳动的结合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更加注意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提上议事日程。
2 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成本会计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高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成本会计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为降低产品成本而献计献策。
3 成本会计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1880-1920):原始的成本会计
原始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认为成本会计就是汇集生产成本的一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这期间,英国会计学家已经设计出定单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当时应用的范围只限用工业企业),后来传往美国及其他国家。
第二阶段(1921-1950):近代的成本会计
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计就不仅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订成本标准,并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第三阶段(1951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
今天对于成本的定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就如此定义成本: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的不同目的,则形成对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使成本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日趋深化的。于是,目标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相关成本、可避免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源源不断地涌现,形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
4 成本会计的内容、特征和职能
4.1 成本会计的内容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
4.2 成本会计的特征
4.2.1 计算产品成本
4.2.2 有助于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利用。
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这就需要细致地观察分析企业周围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状况,充分掌握正确的信息,完善情报体系是制定成本计划的基础。同时改善企业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是改善企业成本计划的重要条件。要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必须深化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以及按生产经营期限,分别制定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分期的费用预算及成本计划,组成有机的成本计划体系。转贴于
4.3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扩大。
4.3.1 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4.3.2 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4.3.3 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3.4 分析、评价职能。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4.3.5 定额管理职能。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健民,胡海坤.论新经济环境下成本会计的职能.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年,第2期.
[2]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5年,第6期.
[3]郑凤旺.成本会计教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年,第6期.
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必然。产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很多,如价格、款式、质量、售后服务等,但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价格决定于成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本小组通过调查都江堰市宏达钢铁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为例,对该公司的成本工作进行分析,针对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设计公司成本会计管理体系。
一、都江堰市宏达钢铁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都江堰市宏达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公司拥有一流的冶金技术人员,目前宏达公司主导产品包括:棒材、线材、型材、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焊管等系列,几乎涵盖市场需要的所有规格。主要产品均获得国家和省优质称号采用先进技术,专业制造、销钢生产线整套设备,吕板彩涂整套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质量上乘。公司产品采用进口优质原料及专业配方的高品质涂料,规格齐全,质量好,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开发项目。
二、分析宏达公司的财务情况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1)营业收入的增长越来越慢,2009—2011年从10%下降到2%;
(2)营业成本的增长较快,2009—2011年从11%上升到17%;
(3)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2011年得到控制;
(4)净利润呈下降趋势,2009年—2011年从18.95%下降到-31.30%;
综上所诉,可以认定宏达公司创利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营业成本大幅度升高。成本失控问题已严重影响公司经营效益,制约公司后继发展。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是宏达公司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三、成本管理是企业提的增高经营效益的核心手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陈。企业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实现经营成本降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管理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管理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四、宏达公司成本会计工作体系设计
(一)、设计成本会计结构
1、总成本:主要是由产品制造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构成。是反映一定期间内公司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开支状况。
2、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车间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管理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
4、经营费用:一般是指流通企业对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除经营成本以外的所有费用。
5、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已全部完工时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
6、销售产品成本:在产成品被销售后,由于库存产品减少了,就需要将该产品成本从库存成本中减少,而减少的这部分产品成本即成为了“产品销售成本”。
(二)、成本会计核算流程
1、生产费用审核
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
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4、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5、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1)归集开发产品费用
本文以钢材开发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工期进度作为确定成本归集对象的主要依据,对大的开发项目应该按不同的开发期进行分块,便于费用的归集和成本结算,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2)正确划分成本项目
客观地反映产品成本的结构,便于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按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发成本”作为一级成本核算科目,企业应在该科目下,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选择成本项目,并据此进行明细核算。选择成本项目不能太多,对于发生次数较少、特别是单笔发生的费用,应尽量合并。而对金额较大、并陆续发生的费用应单独设立科目核算。
(3)计算并结转已完开发产品实际成本
计算已完开发项目从筹建至竣工验收的全部开发成本。并将其结转进入“开发产品”账户,即借记“开发产品”账户,贷记“开发成本”账户。
五、宏达公司成本会计管理体系设计
(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根据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各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既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耗费进行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进行反馈和控制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成本预测、编制下期成本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为以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等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以及国内外同确定商品类品先进成本进行比较,用以揭示产品成本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管理,降低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根据成本的有管数据,以及可能发生的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和可能采取的各项措施,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作出的科学估计。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减少生产经营管理的盲目性,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预见性。
(四)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其它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以确定目标成本。做出最优化的成本决策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五)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的所决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出在计划期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所应达到的水平,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六)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计划,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限制与监督,使之能按预定的计划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通过成本控制可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主要的基本程序为:
(七)成本考核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需要企业取得的销售收入进行补偿,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效益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一切形态的企业,无论是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其他形态的企业,要成功都必须把成本
管理抓好,企业的成本问题已不仅是影响企业利润高低的
一个因素,而是一个关系到影响企业竞争力大小、生存发展潜力高低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利润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保证现定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在发展中,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是战胜对手的重要筹码,
因而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成本发生在企业各个生产经营全过程,它贯穿于
产品供、产、销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目标成本、设计成本的确定,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的实际发生。目前对成本控制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成本控制涉及的控制内容不够全面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以“成本节省“为重点的成本控制,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同时我国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难以将成本准确分配到各生产单元,生产成本的预算没有合理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导致油气生产成本难以有效控制。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而忽视了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核算等。
(二)成本控制缺乏长远的、总体的成本控制战略立足点
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 缺乏市场观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概念狭隘,而且传统的管理成本计量模式依附于财务会计的账务体系,难以及时、准确和真实地提供用于管理决策的相关成本信息,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中并未充分体现企业的长期利益,无法在企业经营整体上实现战略性改进。
(三)成本控制方法陈旧
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控制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成本控制方法还是很陈旧,缺乏前瞻性、预测性,揭示的内容不充分,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知识型企业的信息要求,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企业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控制转变为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为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反映不了各个环节的发生的后果关系,结果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实际上,产品研发设计阶段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前导性环节,产品成本构成中大部分在此阶段就确定,作为物料采购、零部件加工和产品装配等后期的产品生产等制造工序(实际制造成本)来说,其最大的可控度只能是提高效率及质量,减少损耗等加工成本(降低制造费用)。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认同的,就是在企业生产开始之前就已有约束产品成本的、大多是无形的非量化的成本动因,并且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即产品研发和设计是制造、销售的源头,产品一旦完成研发,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便已基本定性,设计分析不透、项目研究不清,将给投资者带来风险隐患、留下先天不足,无益于项目的实施和企业的成长。
项目决策项目的决策阶段非常重要,项目可行性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先天性地决定了企业成本水平,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成败。所以说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企业项目开发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关键环节,我们都要把心胸放开,把目光放远点,这才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
(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等)、直接工资(员工的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各种生产消耗和费用进行引导、限制及监督,
佼实际成本维持在预定的标准成本之内的一系列工作,是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在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以舟山市大永润投资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从工艺优化、设备更新、强化考核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降耗目标。对工程建设流程进行技术整改。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促使企业消耗不断下降,比原工艺流程值下降16%。
(三)加强销售成本的控制
销售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增强企业实力,不断的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抓大放小、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最终完成成本控制目标,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紧盯市场目标,以成本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和以竞争为中心,通过使用独特的技术、将视野向前延伸到市场上各类产品的比价、需求趋势分析,以及服务策略,借助有利的原材料购进渠道或者利用规模经济的特性,让客户在享受最低投资成本的同时,得到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降低销售成本,并不是把商品的价格定得越低越好,也不是销售一些商品质量较差的商品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决定。在企业起步时期,为了挤进已有市场,企业应通过采取折扣、补贴等价格优惠手段,使生产企业实际出厂价格,以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认可,销售逐月攀高的情况下,逐渐完成价格回归;对具有鲜明特性、透露当前市场购买愿望强烈的产品,就没有必要采用低价格战略,而应该以高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走出传统低成本观念误区,落实生产各业务部门与业务岗位职责,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方位目标成本管理,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福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09)
[2]杨公遂,崔 伟.《新商业环境下的成本控制》[J].齐鲁珠坛,2009,(01)
摘要: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文章研究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流程。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流程;企业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地说,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本部门、本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部门内部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销售市场等,或发现的某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都是领导作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部门、单位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部门、单位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令的制约,而且要遵守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通过这种自我约束性的检查,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促进本部门、本单位改进工作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
同外部审计一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诸如利润、产值、品种、质量等),这些指标是否真实可靠,有无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等,既可以对责任者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也能够揭示责任人与整个部门、单位的正当权益,有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
(五)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部门、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财产物资是部门、单位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流程
(一)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1)审计目标
审计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2) 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内部控制系统测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实质性审查
①库存现金审查
出纳员在结完当日现金并入保险柜封存,整理相关凭证入账后,提交“现金出纳报告书”。审计人员当场清点现金并记录在“库存现金清点表”中,审计人员与出纳员确认后签字。之后以“库存现金清点表”为凭,审查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金额,确认是否与实账相符。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随机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记录,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
抽查银行存款余额,核证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审核银行账目借贷日期。
2、存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3)实质性审查
①材料的审查
需要审查订货相关合同、材料验收入库环节审查、材料采购成本审查、在途材实审查、材料采购账务审查。
②库存材料审查
在结账日之前安排时间进行库存材料的盘点。
③材料出库的审查
以生产计划为依据核查生产材料的领用查况。
3、应收账款审计
(1)审计目标
即审计各笔应收款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应收账款的审查
取得应收款明细表发出询证应收账款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查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
②应收票据的审查
取得应收票据分析表清点库存应收票据询证应收票据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分析评价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
4、固定资产审计
(1)审计目标
①证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分类的正确性、所有权的归属、计价的正确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验证固定资产的退废手续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2)实质性审查
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
②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的审查
③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
④固定资产结存的审查
⑤在建工程审查
(二)、收入、成本与费用审计
1、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分类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系统测试销售计划审查销货合同检查岗位职责的执行测试销货制度的执行评价主营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趋势将企业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该年度计划数对比了解计划完成程度,与上年度相比了解其变动趋势。根据存在的异常现象进一步确定审查范围,以查明有无故意隐瞒或虚增利润的现象。
2、产品成本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成本形成的真实性、合规性、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产品成本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产品成本计划审查产品成本管理责任制的执行审查成本基础工作评价产品成本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合规性的审查
②直接材料费的审查
直接材料耗用量的审查直接材料计价的审查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审查
③直接人工费的审查
审查直接人工费的真实性审查工资结算的正确性审查工资分配的正确性审查职工福利费计提及分配的正确性审查直接人工费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④制造费用的真实性
审查制造费用的真实性审查制造费用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制造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⑤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查
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⑥在产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在产品结存量审查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⑦产成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产成品数量审查产品成本的计算
(三)、利润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利润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处理的正确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描述利润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利润计划审查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查验会计处理程序评价利润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的合规性产品销售内容应符合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严格分清与其他业务利润的界限,计算方法符合规定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组成项目的真实性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①产品销售成本计价是否正确:审阅“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明细账”等。查核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应注意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结转成本的同时是否同时结转已售产品应负担产品成本差异,有无为调节利润而人为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②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符合配比原则审阅“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并与“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商品明细账”相核对,检查实现销售收入与结转销售成本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入账时间的一致性,确认是否遵循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如发现有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应扩大审计范围。
(四)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性工作分析
1、财务审计部门需要对于总公司以及集团子公司进行定期常规性审计,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书,按计划书进行财务审查,同时也可以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对某子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审技过程中若发现存在问题,应提出问题,并给出整改议建,并上报上级部门。
2、财务审计部门应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全面预算计划等方案的制定工作,以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五)对于财务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1、熟悉本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相关规章制度。
2、熟悉现行各种税法、相关法律、法规。
3、熟悉财务部的所有岗位,并了解其主要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以方便进行财务审查。
4、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严格自律,秉公审计。(作者单位:沈阳铁道长春春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探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赵伟.财经界(学术版).2012-07
[2]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朱玉婷.中国外资.2011-10
[3]中小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孙雪.科技致富向导.2013-03
[4]论企业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与治理.李珊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
[5]企业财务审计如何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孙其兰; 陈琼; 李青.企业研究.2013-01
[6]完善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思考.吴艳峻.现代商业.2012-06-
[7]浅谈企业财务审计.孙海波.才智.2010-12
[8]简析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罗鸿伟.中国总会计师.2010-09
[9]企业效益审计同财务审计的关系研究.郜志坚.商品与质量.2012-07
[10]企业效益审计问题研究.郜志坚.长安大学[D].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