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许昌市三国文化产业
以文化改革大背景为契机,以黄河文明发展导向为基础,以许昌三国文化为典例通过综合性调研方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在为期十几天的调研活动中,对具有代表性的三国文化产业进行了走访,对春秋楼、丞相府、灞陵桥等以三国文化遗址为基础进行开发建设的景点与以三国文化为背景开发建设的三国文化产业园等进行了具体的参观。通过对文化产业实体开发的深入调研以及与有关工作人员的交谈了解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一、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以许昌城市为核心的整体开发状况良好
许昌市政府以三国文化为着力点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打造新型城市,最终形成“一心、两带、一环、四轴、九大片区、十二个功能板块”,“一心”即为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区域。
沿发展轴设置的“九大片区”为核心文化区、中央商务区、行政办公区、会展中心区、创意研发区、企业会馆区、商业中心区、低密度居住区、高密度居住区等,分别对应“演译三国、雄霸天下、对酒当歌、梦回许都、关帝弘义、许君以昌、星宿灿烂、汉魏风骨、再见三国”等九个文化主题。水生态文明建设及水系连通工程的成功实施后,全长12.9公里的清泥河将从其间蜿蜒流过。滨河两岸将通过多种形式,将商业零售、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不同功能、业态和业种进行整合,形成以三国文化和自然风貌为基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和体验式商业综合体功能为一身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值得借鉴与学习。
2、以三国文化遗址为核心的景区建设状况良好
许昌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城市,拥有众多三国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拥有三国文化遗址最多的地区。许昌市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三国文化遗址十分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全面普查、核实三国文物古迹;二是进行全民性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三是修复三国名胜古迹,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兴建了许昌博物馆,修复了灞陵桥、关帝庙及春秋楼文物景区,华佗墓园等历史文化遗址。
3、以三国文化为背景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巨大的突破
三国文化产业园南起宝源路、北到许继大道、东起灞陵路、西至朝阳路,面积达1318亩。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深度挖掘曹魏文化和关公诚信文化为依托,致力于探索生态、文化、旅游、商贸、居住的融荣发展理念。
而其核心区域则以“梦回许都”、“关帝弘义”、“许君以昌”和灞陵桥公园为主,是彰显三国文化和汉魏文化的旅游观光区。目前在建的三国文化演艺中心,便是一个以情景剧再现许昌三国文化历史风貌的大型剧场,是“梦回许都”的主体建筑,构思巧妙,能充分展现三国文化的特色,宏大的规模与科学的开发理念及不同与传统园区的建设理念成绩斐然。
二、三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宣传方式局限,文化影响力较小
许昌市创办“三国文化节”,以文化节为契机打出三国文化的名片作为宣传三国文化的方式,同时以报纸与官方网站等传统的宣传方式为主要手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基础,河南省内了解许昌三国文化节的人仅占参与调查的20%,听说过的占36%,而河南省外参与调查的解许昌三国文化节的人仅占6%。听说过三国文化节的仅占11%,由于我们回收的有效问卷只有296份,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未来宣传方式可以将传统宣传方式与微信或互联网的宣传方式相结合,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扩大三国文化的影响力。
2、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强,文化遗址保护意识较弱
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发现文化遗址的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遗址保护的问题,有关部门虽然对遗址进行了多次的修缮,但是对于保护文物的宣传教育不足,景区内“请勿触碰,保护文物”的提示语较少,解说人员保护意识较差。在问及文物的保护措施时只是提及了有关部门会定期的修缮,未起到及时提醒的作用。对于碑刻等文物保护问题较大,文物没有防护设施,游人等可以随意触碰,使得钟楼、塔等建筑长期保护不足,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希望可以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保护程度。
3、景区开发力度大,整体协作意识不高
——题记
艺术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世纪西方艺术教育中提炼出来的,这与西方国家政府的艺术政策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自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的大学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如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英国的伦敦城市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①目前,美国的艺术管理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发展为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教育,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正处于起步阶段,就本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艺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管理既包括艺术行政管理又包括艺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艺术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管理。wwW.133229.cOM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满足艺术产品创作者的需求,只有达到二者的相对平衡,才会使整个艺术生产过程达到最优化。
1.艺术生产理论决定了艺术管理教育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础。”②艺术生产过程是艺术劳动者的劳动与艺术生产资料相结合,创作生产艺术产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是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要遵循最根本的生产规律。
对艺术生产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基础上,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管理理论对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因此,需要培养艺术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艺术市场的高度专业化要求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
面对竞争激烈的表演艺术市场,专业艺术团体的管理应是将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和机制,不应成为“体制改革”的对象,因为艺术院团亏损大多是经营性的亏损而非体制性的亏损。如能先解决好院团的管理问题,那么体制改革的绩效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艺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发展潜力的大小,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
目前表演团体的管理人员主要由专业艺术工作者转行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特别是营销方面)的培训和实践,院团管理人员缺少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对管理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人、管事”层面,对现代管理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无论在对内的财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对外的市场开拓、公共关系方面,都难以承担起推动整个院团发展的重任。
无论是表演团体还是演出经营机构,艺术管理人才都是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二、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
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
艺术是感性意识的融合,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若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客观认识感性的艺术及艺术形态,在理性、客观、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这样才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附加逻辑的理性规范。艺术管理专业恰是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交叉,找到二者的相交部分,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针对艺术市场的动态、规范、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这就是艺术管理专业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艺术市场运行中,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等施之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项目进行得专业、合理、有序、规范、系统,这就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
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带入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管理的理论融入艺术的知识领域里,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以管理领域的资深学术资格充当艺术管理的学科前沿专家。艺术管理学科要有一定的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的理论深度,同时要成为能够统筹、管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人员,这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相融合。
3.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平衡
这个学科特殊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特殊之二是因为它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只是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一个必备基础,社会实践的广泛参与和学生组织与策划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是其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通常是辅之以课堂学习,但艺术管理专业却是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因此,有可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会让他们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那种个性的竞争和形态的多元发展。实践与课堂教学始终是两条并行轨道,在艺术管理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延伸、不断拓展。也只有在这种双轨支撑下前进的学科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真正通向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三、对艺术管理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艺术管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构建以艺术类公共基础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基础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实战,着力培养组织协调、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三大能力。
第一方面是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与本质。在这里,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
1.艺术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可以根据不同院校所针对的教学方向而定,如:音乐表演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传媒艺术等。而后在各自领域再开辟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类研究、鉴赏类评论和美学类认知等。
2.管理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文化学、战略管理学、营销策划学、项目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3.经济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
这三类学科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基础上,根据学生各自发展方向的不同再进行散射性的延续。
第二方面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实践写作和实践管理两方面。实践写作包括:项目策划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策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方面;实践管理则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方面。
实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确立的好坏。找到学生研究方向与实践载体相吻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容易的,因此,要通过长期的揣摩和历练,才能探索出符合研究方向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本身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管理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艺术管理教育也有其渊远的发展历史,植根于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沃土中。现在,我们国家刚刚种下了稚嫩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的教学滋润、特色的艺术滋养,这一粒粒种子将会厚积薄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发展态势。
现在,我国艺术管理学科已向国际化看齐,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专业的学术研究支撑下,培养学生的统筹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计划安排能力、甄别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构架合理学科布局、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