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2年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医学检验专业由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学位授予由医学学位变为理学学位。面对这样的医学教育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医疗系统看到了既能满足临床需要又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而最后一批五年制医学检验学生则多了一分就业焦虑与迷茫。而作为改革之初的最后一届医学检验毕业生面临两届学生一同毕业的巨大就业压力。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批医学检验毕业生进行就业分析与指导并且也应更贴合实际,找到更适合他们就业的对策。
1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针对牡丹江医学院校2017届医学检验毕业生,在其大学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9份,有效率93.0%。(2)材料。牡丹江医学院校2014—2016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调查资料,根据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筛选并总结适合目前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3)统计分析。用统计图进行描述,表达统计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2017届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2017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选择中三甲及以上医院,二甲至三甲之间医院,考研分别占25.4%,24.4%,18.0%,居毕业生择业方向前三位。(2)2014—2016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调查结果,牡丹江医学院过去三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集中在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民营医院,考研成功升学的比例比计划考研的小,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的毕业生在当年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也较小,进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在逐年增加。
3讨论
关键词: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冯倩、宋军营、任伟宏*仝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转化医学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0)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的医学前沿学科[1]。检验医学提供的客观数据强有力的支持了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据报道大约有60%~70%的医疗决策是基于实验室结果[2],正因为其重要性,检验医学从诊断学中逐步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学科。我国检验医学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从繁琐的手工操作到便捷快速的仪器自动化,从检测试剂低效单一化到高效多样化,从检测方法琳琅满目到国际标准化,从闭门造车式的实验室检测到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的实验室质量规范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检验医学发生了一次次质的飞跃,这些变化也造就了检验医学教育教学内涵的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是检验医学教育的重点。纵观检验医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现将一些体会和思考总结如下。
1检验医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检验医学,又称为医学检验或实验室医学(laboratorymedicine),其发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其他学科如遗传学、分子细胞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3],丰富和促进了医学检验学理论知识,使得其学科建设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跨理工和临床医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
检验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学生最初学历普遍不高甚至是师带徒的教育模式。1983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建立起了医学检验专业,目前已有六十多所高校培养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每年都有充足的生源不断加入检验界队伍[4]。自2012年教育部将原有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归属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统一调整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归属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学科内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属性。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检验技师即实验室技术操作工作为主的医学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向的主要是各级医院的检验科、生物技术公司以及独立的实验室。
随着教学目标和学制的改变,医学检验专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都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五年制教材压缩为四年制,有些偏重于临床医学的教材已经适当删减弱化,而医学检验技术方法,实验室质量管理课程以及实验仪器的原理操作故障说明适当增加。同时增加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实验课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实习或工作环境。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信息时代的元素,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到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问题引导式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利用微信公众号发放视频微课[5-6]以及慕课[7]等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面对面讲授,更多的是自己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获取新知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也不再是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知识的点拨和引导。
单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些高校开始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即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及课外作业、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操作等[8]多方面测验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结合当前教学形势的变化,有学者提出分段式考核方法[9],即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临床实验四部分整合实验内容,形成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考核完后还要有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对考试的结果要有评价、反馈和总结。
2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
2.1检验医师人才缺乏目前检验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检验技师,那么检验医师的重任就落在了检验医学研究生的肩上了,研究生教育专业名称是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以培养检验医师即指导临床有方向有目的地选择检验项目,并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解释的综合型人才为主的检验教育,从而使检验报告更直接有效的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毕业生就业主要是一些综合性医院的检验科,负责检验科和临床科室以及病人的协调沟通。而如今有些高校的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更倾向于招收本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这类学生本科没有接受过医学检验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检验医师的工作性质,而且他们毕业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愿从事检验行业,造成检验医师人才匮乏。
2.2检验医学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手工检验项目的不断减少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是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由此带来检验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变革。张继瑜等[10]进行的教学调研,指出当前检验专业教学与临床相互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手工检验项目如对血细胞手工计数、凝血功能测定等在临床工作中基本不用或很少用,而临床工作中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自动化止凝血分析仪学生又知之甚少。这就促使检验医学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优化整合,对部分已被临床淘汰或使用率极低的传统手工检验项目给予删除或弱化,同时增加详细介绍自动化仪器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临床检验工作。
2.3临床实习也需要结合新形势作出相应改变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临床医学方面相对弱化,很多高校的附属医院在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等,但是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因为质量管理是检验医学建设的核心[11]。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国际医学实验室最新质量管理理念,提出了质量改进方法的标准[12],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真实、公正和准确。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诸多要素渗透到日常的实习带教中,使临床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已成为许多医学实验室指导教师进行实习生临床培养的新切入点[13]。
关键词ISO15189;医学检验;实习教学
近年来,医学院校开始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检验人才的培养相结合,认为对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中心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认可体系纳入实习环节,尝试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真实环境中,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懂管理的高素质检验人才[1]。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写你该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已做的,分析已记的,从而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目的[2],在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理念,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室认可体系的实际工作。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而且增强了其质量管理观念。目前国内很多大医院检验科均在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需编写大量文件,学生对ISO15189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使他们很快融入检验科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及相应医院ISO15189的申请工作[4]。本文转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带教重技能、轻管理的理念,树立专业技能与质量管理并重的现象;深入研究实验室认可体系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环节相结合,探索每一环节的相连点,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找到新途径。并通过结果反馈,持续改进,编写与实验室认可紧密联系的《实纲》,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新形势下的高素质检验工作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检验水平。
1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需要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通过实践-考核-总结的正反馈环,制定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医学检验专业实纲。在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我们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理念,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纳入到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中,将其作为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学管理人员以ISO15189认可准则为依据,制定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考核;最后,通过结果反馈,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实纲,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观念,就要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指导学生既要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继而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客观的成绩考核和结果反馈,修订新的医学检验专业实纲,持续改进,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为:
2.1课题组教师优化、整合既往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编写修订覆涵15189内容的《实纲》
首先,课题组成员根据15189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内容,总结既往实习带教的实践经验,寻找15189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各实习环节之间的结合点。将该结合点既体现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同时也纳入到学生的实纲中;其次,根据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实习间的结合点编写实纲的试行版,并制定包含实验室认可、符合实纲试行版的实习计划;然后,备课,向全体实习带教教师讲解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的具体内容,严格依照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内容进行实习带教,并且对学生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束时的表现进行考核,同时对实纲试行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探讨实纲试行版的优缺点,寻找实纲试行版的不足之处并找到纠正措施;最后,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相关具体实施内容,在试行版基础上修订《实纲》。
2.2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根据实纲试行版
及具体实习计划,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学生入科后首先进行培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后通过考核,考核合格后依据制定的实习生轮转计划将他们分到各专业组进行轮转,学生在各专业组轮转期间要按实纲要求掌握本专业组的检验项目,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每个学生在每个专业组轮转期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养成按作业指导书操作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各自的岗位要学会本岗位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发现不符合项,如何分析不符合项的原因,如何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
2.3加强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生培训与考核
国内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这个实习阶段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走向工作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不仅要加强实习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培训临床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等[3]。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操作加强学习效果,如在不同专业组要进行质量控制讲座,在全科范围内要进行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讲座、CNAS-CL02认可准则的解读、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如何内审等一系列培训,在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评价,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和实践绩效考核。每个专题培训后进行笔试考核,实践考核由教学管理组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学结和心得体会,最后,发放问卷调查表,采取毕业后追踪及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进行调查。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中心通过持续改进,编写新的《实纲》,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并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专业和管理实践考核均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学生,大幅度提升了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通过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检验科的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单位快速适应它的ISO15189的申请工作。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在培养实习生的方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应对临床实习这一关键阶段加以重视,顺应检验医学发展趋势[5],及时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如此才能保证和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输送适应新的医学诊疗环境的优秀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96.
[2]郑培烝,曹颖平,王梅华.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93-2394.
[3]于霞,曹登成,刘成桂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新模式探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4(3):372-373.
[4]赵雪,贺付成,明亮.检验专业学生医学实验室认可知识介绍及教学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527-529.
1.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缺少与行(企)业的联系与互动。
1.2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当代医学检验已远不是一杆枪(刻度吸管)、一门炮(显微镜)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的时代。然而,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临床检验新设备和新的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纳入教学内容。
1.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按照课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实训室,通常为生化检验实训室、免疫学检验实训室、微生物学检验实训室、临床基础检验实训室和血液学检验实训室等。实训室功能单一,缺乏医学检验职场氛围,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明显落后于医院检验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时对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不能熟练掌握、融入角色慢等问题。
2检验仪器实训的改革与实践
2.1开展岗位调研
2010年我们就浙江省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大型仪器配置情况以及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开展了调研。调研单位共165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3份。其中三级医院55家,二级医院1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42家,独立实验室5家。
2.1.1大型检验仪器配置情况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二级及以上医院配置情况达80%以上。
2.1.2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
调研结果表明:90%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检验仪器使用和维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很重要或重要,应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2.2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中心现状,在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中有关大型检验仪器实训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将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作为实训重点。2011年与杭州5家医院按照“院中校”的理念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制订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教学大纲,学方法,通过联合命卷统一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2.2.1实训安排
在第四学期的第15周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通过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要求学生初步熟悉和了解检验常用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液沉渣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上述教学过程,全部由临床一线骨干教师通过集中讲授、分组示教以及实战演练等形式完成。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集中讲授11学时,分组(6人/组)示教1时。
2.2.2总结及考核
每次实训结束后,临床一线教师对检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检验仪器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试卷形式完成考核。试卷由5家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命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占75%,主观性试题占25%。考核内容主要为常用检验仪器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如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尿沉渣分析仪标记参数和定量参数分别有哪些?目前医院使用的主流血培养仪型号是什么?其检测原理主要是什么?等等。
3效果
为了解在校学生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效果,我们对201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7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7份。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我们的改革,认为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安排合理,与专业理论非常衔接,对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次实训,知道了医院检验科整个检验流程,熟悉了一些大型检验仪器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大型检验仪器的维护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随时向学生渗透质量控制对检验医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等专业必备的职业素质都有很大帮助。从2011年开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经连续4届(2009级-2012级)22个班级637人参加了校外检验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进入实习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深受实习单位好评。通过近2年毕业生访谈得知,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应用比较衔接,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这项改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4小结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人,年龄18~21岁,均为五年制本科生。其中50人作为观察组,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入预实习模式。50人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执行教学。
1.2研究方法
(1)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在第1~5学期不安排实践教学,在第6~7学期安排配合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见习,在第8~期安排毕业实习,在第10学期安排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即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两段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2)预实习模式
①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等;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等;了解医院的环境、布局、各科室职能等;熟悉医院规章制度、患者就诊流程等;熟悉临床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内容;熟知接诊基本常识、医患沟通技巧;了解医患纠纷的防范技巧等;初步掌握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及临床各项基本技能操作等。
②教学安排
预实习的教学安排,以“两阶段、三自主、一强化”为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早临床、零接轨、不断线”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预实习分职业认知阶段和技能强化阶段。在第1、2、3学年后的暑假安排3次预实习的职业认知阶段,每个暑假安排10天。在毕业实习前安排预实习的技能强化阶段,共24学时;学生自主联系预实习单位。学校要求,学生在家庭所在地就近自主选择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如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室)、疗养院、个体诊所以及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等;学生自主安排预实习形式。学校认可并推荐学生采取以下预实习形式:观察调研、跟师学习、志愿服务等;学生自主总结预实习收获。学校认可并推荐学生采取以下总结形式:撰写调研报告、记录学习日志、制作志愿服务汇报ppt、书写一份医疗记录(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首次病程、抢救记录)等;临近毕业实习前,学校安排学生在实验中心,应用教学模拟设备,进行临床常用的20余项技能操作的集中培训。
(3)评价。
①职业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实习中期,向带教老师发放《实习生职业综合素质评分表》,要求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的表现打分。《实习生职业综合素质评分表》包括:①遵规守纪,坚守岗位;②尊师重教,勤奋刻苦;③医德医风,严格操守;④临床专业知识;⑤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⑥病情观察与评估能力;⑦知识应用能力。⑧临床思维方式、方法;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⑩无菌观念与技术,每项10分,共计100分。我们得到100名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成绩,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②技能操作毕业考核。在学生毕业前夕,组织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每人随机抽取一项临床常用技能进行考核,满分100分。我们得到100名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3.1预实习能有效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我们从学生的调查报告、学习日记等文字总结中可以看到,在职业认知阶段的预实习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充分体会到医生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了远大的奋斗目标。学生通过及时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对照,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而且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从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评分上,我们发现,学生通过早期接触患者、医生、医院,锻炼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临床思维,巩固了专业思想,职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强化。
3.2预实习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技能强化阶段的预实习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明确了临床常见技能的操作标准、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同时,学生通过在教学模拟设备上的反复操作练习,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弥补了实习中由于《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带教老师的不放手、患者的不配合等原因造成的动手机会少的缺憾。从毕业技能考核成绩来看,技能强化阶段的预实习有效提高了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3.3预实习能有效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基础理论课-临床理论课-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在前4个学年的理论课学习中,医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过程。第5学年的毕业实习开始后,医学生直接面临“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医院”的巨大挑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接诊患者手忙脚乱、医疗记录书写不规范、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医疗法规制度不了解、临床技能操作不熟练等,从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