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是资源与环境矛盾最突出的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战略性环境评价,应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它并不是要取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而是只解决那些在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对城市总体规划在决策阶段进行补充和完善。

1 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 城市规划的内涵

城市规划是城市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现的过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它涉及了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土地、时序与其他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环境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问题跟规划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1.2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建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3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对城市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出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预测与评估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轻或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必要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保证规划方案实施与环境有效保护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因素

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例如山脉、流域走向等;大型的人工构筑物,例如:高速公路、重要的铁路、现行的行政区域等。所以,进行环境评价时应考虑以下的环境因素:(1)城市土地分类和土地利用;(2)规划区的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等;(3)规划区的能源消耗率、利用率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其环境容量;(4)规划区的绿化率;(5)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包括NOx、SO2、CO2、CO、O3、颗粒物等;(6)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资源量与质量;(7)固体废物;(8)噪声与振动;(9)环境景观与气候等。城市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一定要从整体的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从国家、区域、国际发展的角度考虑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3 城市规划环评的评价原则

3.1 战略性原则

城市规划进行环境评价时,要注重城市建设进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要从战略高度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时内部各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并从总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中的可行项目和限制项目,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和削减方案。

3.2 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原则

通过对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城市空气、水、声环境与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等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让整个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城市规划是时候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一致,使城市建设实现环境、经济的同步与协调发展。

3.4 综合性原则

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广,涉及的环境要素复杂,加之被规划的开发活动多种多样,因此分析工作必须采用综合的方法,从整体上评价规划实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受人类活动多种途径的影响,从而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城市规划环评的评价因子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方式与产业发展等,而城市功能用地的布局和规模是上述影响因素的核心内容。不合理的用地布局能够明显地造成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破坏、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文物保护、水源涵养能力等产生影响。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除了借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之外,包括叠置法、列表法、矩阵法、统计模型法等。一些经过改进的传统方法以及新方法的引入大大加强了环评的可行性。按照评价所处的阶段不同,规划环评方法又可分为: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系统学中的系统流程图、灰色系统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引入资源价值核算的费用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法、GIS技术的应用等。此外,逼近理想状态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物流分析、生态合理性评价、绿色化程度评价等在规划环评中的尝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应多样化,宜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此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

5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5.1 城市总体布局和产业结构

城市布局与产业结构的环评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生态适宜性评价;道路交通规划评价;城市居住、工业和交通用地的布局评价;城市公共设施的合理性评价;城市产业布局规划评价。

5.2 城市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城市用地做出以下评价:对规划区域潜在的地质灾害、地下矿藏、地震等做出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城市用地的适用性的评价;评价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生态敏感区、绿地等划分的合理性;评价城市用地规模,尽量较少的占用可耕种土地;城市用地的综合生态分析与评价。

5.3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主要是指城市及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5.4 绿化程度

城市规划应从较高层次分析规划是否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是否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对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的绿化程度进行评价,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以免城市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5.5 生态合理性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对规划实施前后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评价,主要从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占用、人口密度、景观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土地开发顺序、利用方式与其利用程度的合理性。

6 结语

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城市规划已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战略环境评价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对城市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城市规划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

【参考文献】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研究

引言

目前,人类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由于工业排污,工业发展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变棘手。这都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在此方面严格把关。不仅是提出合理有效治理方案,也为后续工程提出准确、真实的环境影响评价。帮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恶化范围,或是采取相应绿色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1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1环境监测国内近几年豆腐渣工程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工程前环境质量检测不准确,使得工程建好后稳定性差、漏洞多。为居民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也降低了我国工程监察部的公信度。国务院工程厅在2015年8月提出海陆统筹,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检测手段,对空气、土壤、水质、液固废进行长期监测与精确分析,确定环境污染程度及可能演化趋势作出科学鉴定与预测。为我国环境保护工程与工程建设、监测工程提供可靠参照数据与标准[1]。1.2环境影响评价相对于环境监测复杂庞大的科学系统,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具体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工程可行性,以及建好后会带来哪些环境影响,并提出改良建议。过去工程建造中,只依据工程利益需要考虑周边环境资源利用,而现在环境评价除了考虑对自然环境影响外,还需考虑周边城市乡村建设,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人文遗迹保护等。从多个角度对项目建设进行评价,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1总述(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影响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前期需要环境数据来分析工程可行性,预测环境影响;在项目发展同时,也要时时进行环境监测,从另一个角度检查项目实施合法性,确保其每一步建设都为以后工程长期发展服务;在工程完成后,环境监测部门会采集工程环境影响数据,与之前预测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数据差异影响原因,帮助工程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2]。(2)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应用成果。除了上述提到,环境影响评价参考监测数据,来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外,还同时对监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检验。如果监测数据不合理或不全面,就会被直观反映到工程建设上。不同工程也会对一些数据有特殊检测要求如提升检测波频次,设置多位点监测,这反过来都拓展了环境监测深度与广度,也更新了监测数据,提高了环境监测部门的应用率[3]。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是成果运用,二者在具体项目中相辅相成,互相配合。2.2具体运用以我国一些大型石油化工工业建设为例,由于原油、天然气属于能源问题,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在资源开采中会用到当地环境监测数据;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污染,对于当地土质、水质及周边居民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这都需要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帮助环境影响评价做出正确预测与决定。油气从地底开采、运输加工会用到大量化工仪器设备,这些设备是主要污染排放源。接下来,将从被污染物角度说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4]。2.2.1土壤环境石油在开采中,不仅会使地表土地剥离,破坏植被覆盖,还会造成化学污染。开采时,原油在地底会产生迁移活动,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其不能为植物提供适当养分,而造成周边土地沙漠化严重。而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土地有机碳含量、碳氮比、汞、砷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从而改善原油开采过程如利用注水法开采,减少化工污染。由于土壤污染会对周边农业产生影响,故要求监测部门在重金属监测时温度精度误差不超过±0.4℃[5]。2.2.2水环境据调查,每滴石油都会产生0.25m2的油膜,这些油膜阻碍了水与大气间物质交换,减少了溶解氧含量,影响水体自我洁净机制,并且会对水中微生物产生影响,造成大范围水体污染。监测部门需要扩大监测点设置监测网,对沿程管线进行监测检测地下水中硫化物、溶解氧量、铵离子含量、及一些重金属。而环境影响评价则计算水体挥发酚含量,管道泄露情况等,增添设施,减少污染。如在井口周围设置挡油机械,以及数字化井控装置;或是对落地油,采油污水进行严格过滤处理,回收油品加工成低级石油产品,利用注水井将污水回注,重复利用可回收资源,节能环保,减少污染。2.2.3大气环境由于原油在加工过程会进行脱硫工艺、加氢工艺,这些都产生大量工业废气、工业粉尘,这些气体中硫化物、碳化物不仅会造成温室效应,还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可直接依据监测部门的空气颗粒含量、氮氧化物含量等改善化工工艺。如利用催化脱硫发进行脱硫加工,将硫离子回收再利用,或是利用生物降解办法,促进降低气体颗粒含量,优化处理有机废气[6]。当然在监测部门对于大型化工类工程要进行持续监测,不断为评价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帮助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在提高工业产量同时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3环境监测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建议

只有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但我国环境监测在数据采集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我国虽然提出了监测方案,但并没有具体统一的监测法律,如及规定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水质检查,又规定了水力部门进行水质检查,这样不但造成了数据重复,还造成劳力浪费。国家应以《环境保护法》作为参照基准,从气象、海洋、土地等不同分类统一设立监察机构,并配合相应管理制度,为相关部门设置管理权限,避免工作重复,方便统一管理。并且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使一些偏远地区也能够提供当地环境数据,尽快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库,并缩减更新年份,确保信息数据精准有效。方便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能通过综合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减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其可持续发展性质。

4总结

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项目建立、工程实施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环境影响,就是一条重要影响指标,工程建设不仅要带动经济发展,还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好先锋。通过在工程前期、工程中期、竣工以后进行环境监测,分析环境数据,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才能改善施工不足,优化工程设计,加大可回收资源再利用范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程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杰.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陈斌,陈传忠,赵岑,高锋亮,刘丽,白煜.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01:1~5.

[3]高旭永.关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9:107.

[4]李金宁,赵国萍.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88.

[5]马丽巍.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环境与生活,2014,20:99.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3篇

管理范围。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并与施工承包商共同承担,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由管理单位承担。为保证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在西安市环保局的指导与监督下,建设单位应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设专职工作人员1名,具体负责和落实从工程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监测、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环境监测。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等有关技术标准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做好污水集中区水质监测工作;水源地工程建成运行后应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施工生产区和施工生活区排污口。监测项目:pH、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共计6项。地表水监测断面水样采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TJ/T91-2002)执行,计划采样监测频率每年6次。

(来源:文章屋网 )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4篇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和要求,依照评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划分成多种类型,与开发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常见类型有: 

    (一)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沿海省市开辟了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这些经济区一般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区域环境规划,因此,应该开展相应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现有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利用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了许多以大型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开发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开发区的建设普遍都需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进行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 

    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制定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废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按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环境功能的科学规划提供有效依据,为区域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保障,真正将环境保护做为区域开发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 可持续发展; 影响评价

长期以来,人类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被忽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人类对环境采取不自觉和漠不关心的那种时代已告结束。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不顾地球生态环境的高消耗、高投人、高污染的模式,属于不可持续的生态和消费模式,它虽满足了部分人的高水平享受,却过度的消耗了自然资源,并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们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发展,孤立地就环保论环保,而没有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环境保护也就没有物质基础。同样,人类的生产、消费和发展如不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则又难以持续进行。

一、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可以是潜在的,也可以是现实的。总之,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是多变的、复杂的。要识别这些影响,并制定出减轻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可以识别和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解释和传播影响信息,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根据目前人类活动的类型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单项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这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基础,其评价内容和评价结论针对性很强。对工程的选址、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和防范这种影响的措施都有明确的分析、计算和说明,对工程的可行性有明确结论。

2.区城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与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更具有战略性。它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评价的着眼点在于论证区域的选址、建设性质、开发规划、总体规模是否合理,同时也重视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性质、规模,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对区域的排污量进行总量控制。为使区域的开发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提出相应的减轻影响的具体措施。

3.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这类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政策进行影响评价。这是一项战略性极强的环境影响评价。它与前面两种评价不同之处在于,评价的区域是全国性的或行业性的,识别的影响是潜在的、宏观的,评价的方法多以定性的和半定量的各种综合、判断和分析。

总之,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在最高层次上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高层次的开发建设决策服务的,因此,它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全局性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使之符合国家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重大决策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合理确定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正确地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是对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它是根据一个地区环境、社会、资源的综合能力,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小水平的强有力措施。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护好人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光靠消极被动的治理是不行的,不仅花钱多,收效小,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积极的办法是预防,不让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限度之内。做到这一步,要有许多政策措施和工程措施,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无疑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要兴建大批工业、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和其他各项事业。原有的城市会有发展,新的城镇将大量兴建。在这种形势下,预防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就具有更积极的意义。为了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环境,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要求把预防摆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首位,把预防与治理结合起来;把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起来;把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起来;把局部措施与区域措施结合起来。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是实现这一方针的重要保障。

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津形式确定下来,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这叫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肯定下来的国家,随后瑞典、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加拿大、中国等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凡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开发项目必须作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必须包括开发此项目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将会带来何种影响,根据其影响的程度打算采取何种防治措施以减轻其危害程度。报告书必须上报有关环保部门,经批准后其开发项目才能实施。

中国环境领导部门吸取了国外的经验教训,早在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第七条中明确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