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思想表现评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我鉴定的作用
(1)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
(2)帮助领导、组织、评委了解自己,作好入党、入团、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材料准备工作。
(3)重要的自我鉴定将成为个人历史生活中一个阶段的小结,具有史料价值,被收入个人档案。
自我签定的格式与写法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签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
(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
1)前言。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
2)优点。一般习惯按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争取进步等。
自我鉴定的正方行文,可用一段式,也可用多段式。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用语准确。
自我鉴定的特点
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
自我鉴定的作用
(1)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
(2)帮助领导、组织、评委了解自己,作好入党、入团、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材料准备工作。
(3)重要的自我鉴定将成为个人历史生活中一个阶段的小结,具有史料价值,被收入个人档案。
自我签定的格式与写法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签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
(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
1)前言。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
2)优点。一般习惯按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争取进步”等。
自我鉴定的正方行文,可用一段式,也可用多段式。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用语准确。
(3)落款。
在右下方署明鉴定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个人自我鉴定例文
<范文>
自我鉴定
本人近一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
不足是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1、普遍缺乏人生理想,没有高尚的目标和追求,并存在盲目崇拜歌星、影星、超女等现象,很少崇拜那些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道德高尚的人物。
2、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欲,讲意气;缺乏服务他人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
3、个性强,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心理素质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志趣低下,不重视自我修养。
4、追求安逸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美德。
5、在初中学习生活中,他们经常受批评多、受表扬少,自信心差,行为表现上纪律散漫、不求上进,个别甚至吸烟、喝酒、骂人、打架、学谈恋爱,形成了一些坏毛病,自我封闭,缺乏与人坦诚交流。
针对上述特点,在实际教育教学和班级工作中,我作为现任六届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班主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教育需要母亲对孩子般的温和及父亲般的严格。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正处于向成人发展的阶段,已经能够观察身边的事物,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的观察又常常是片面的、孤立的,他们的思想不成熟,情感体验单一,思维方法不稳定。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老师一般的传统的刻板教育方式是不屑于接受的。他们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甚至于违规违纪。因此班主任对工作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了解班级学生的现状,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那些有上进心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用母亲般的爱心和耐心给予帮助和鼓励,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指引他们不断进步;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缺乏家庭有效的诱导,心理认识偏激,心理不成熟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母亲般的温存,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循循善诱地矫正孩子的思维;对于偶尔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应该讲明道理,指出危害,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自觉地改正错误。
二、要突破教育重点
1、要安抚新生的波动情绪。经验告诉我们,新生在入学后的1-2个月内,许多学生失落心态相当突出,总觉得上职高不理想,情不自禁处在消极观望状态,不思进取,纪律性差,学习不专心。此时班主任要及时开导,婉转教育,“对症下药”,说服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并主动适应新环境,懂得学习越努力拼搏前景越光明,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2、要抓好班干部的思想教育。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教育他们要从小事做起,树立小因素大改变的观念,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良性发展。
3、要抓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换回信心。职高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文化差生”,在长期的“笨蛋”、“不可救药”等斥责声中,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几乎荡然无存。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找回信心呢?首先教师必须克服职高学生智力低下的错误思想;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职高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要有信心和恒心,要特别关心和体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不能盲目批评处罚,要“软硬兼施”,要“画地为牢”。
三、加强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教育
职高生往往是双差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品行差。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而且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从班委、团支部开始抓起,充分发挥班委和团支部的作用。要在深入了解、考察并经全班同学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选举班干部,成立班委,明确各个班委的职责,然后根据班级工作计划有条理、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2、注重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可利用每周班会课学习有关政治时事理论,开展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认识,加强政治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清醒的政治头脑。
3、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表现差、学习差的学生要做到不歧视、不冷落、不嫌弃、不伤其自尊心,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要经常找后进生谈心,尽力感化他们。
4、搞好学生操行评分,按学校操行评分条例严格执行。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进行公布,对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卫生各项带来很大的促进。学生操行要作为评先进、评三好学生、加入中国共青团的依据。
5、主动争取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配合和支持。班主任要经常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交换意见,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以共同抓好本班的思想教育。
6、认真写好学生的评语。学期末,班主任都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书面评定,但对每个学生都要一分为二,既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和成绩,也要指出缺点,要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评价学生。
论文关键词:赵贞吉诗文,整理,版本,论文
一、赵贞吉诗文的整理
(一)、子弟与门人对赵贞吉诗文的整理
最早对赵贞吉诗文进行系统整理的是赵贞吉之子鼎柱、景柱与门人龚懋贤、邓林材等。他们在赵贞吉逝世八年以后,终于缀遗稿为诗抄、文抄、讲章凡二十三卷,名《赵文肃公全集》,于万历十二年刻,有高启愚序、陈文烛序、姜宝序、许孚远序、王藩臣跋、詹尔选跋、肖如松跋、陈谨策序。出版了《赵文肃公全集》。先有蜀刻本,闵刻本《赵文肃公文集》,后有南京、内江翻刻本《赵文肃公全集》。
(二)、内江市政协赵贞吉研究小组的整理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川省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将《赵文肃公全集》列入重点整理书目。内江市政协赵贞吉研究小组先后编印了《赵贞吉研究初集》和《赵贞吉研究资料集》。
(三)、官长驰编撰《赵贞吉诗文集注》
内江师范学院官长驰先生,积十余年辛劳对赵贞吉诗文进行整理,1999年由巴蜀书社出版了《赵贞吉诗文集注》,列入建国五十周年《四川出版界推荐重点书目》。这对于研究赵贞吉其人及明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赵贞吉诗文集》原名《赵文肃公全集》,凡二十三卷。《赵贞吉诗文集注》是赵贞吉诗文结集问世四百对年来,对赵贞吉的第个注释本。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的空白。
这为后世学者研究赵贞吉与明代社会、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文献资料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做了开创性努力。为深入整理、研究和利用赵贞吉诗文中的宝贵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官长驰1998年撰写《赵贞吉诗文集注》后记说明[1]:
本书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故笺注力求简明扼要人文历史论文,习见的熟语典故或略而不注,或仅简单提示。笺注者对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处,为免词费,大多为予注明。
(四)、《内江风物咏丛》辑录笺注赵贞吉吟咏内江风物诗赋四十七篇
(五)、笺注研究论文
1、罗宁、武丽霞的论文《赵贞吉诗文集注》勘补《赵贞吉诗文集注》初阅前六卷之诗词及7卷九至卷十四讲章部分,获益良多,赞叹之余,偶见其失漏之处。
2、陈世英论文《赵贞吉诗文集注》点校商议 从《赵文肃公文集》的版本和流传情况,对官长驰先生的《赵贞吉诗文集注》的讹误脱漏之处一一进行正误补脱。本部分还对较完整的二十三卷本《赵文肃公文集》未收录的和官长驰的《赵贞吉诗文集注》漏辑的赵贞吉的作品进行辑佚。
3、邓国军博士论文《(赵贞吉诗文集注>点校注释商兑》对《赵贞吉诗文集注》中的部分点校、注释、系年之误漏作出举正。
二、赵贞吉生平研究
主要是针对《明史?赵贞吉传》作了校正和补充,并将其为官情况制成《仕途履历表》。
《年谱》;《内江县志》卷十一收录(邓林材撰《赵文肃公先生年谱序》)按赵大洲自著《赵文肃年谱》,邓石阳万历六年戊寅(公元1578年)为该谱作序。在此基础上,曾孔恕、黄世杰编《赵贞吉年谱》,是赵贞吉生平研究重要资料。
三、赵贞吉的政治思想品格和军事思想研究
陈世英论赵贞吉的政治品格
赵贞吉的政治思想丰富,无论是在用人,还是在守业方面;无论是在处理君臣关系,还是在治民方面,他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赵贞吉的政治品格是两方面的,既有正直敢言的优点,也有“好刚使气”、“动与物迕”的缺陷,这也是其政治主张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以赵贞吉在“庚戌之变”时的主战和“隆庆和议”时的主和来说明其军事思想的灵活性。同时介绍了赵贞吉重视防务、主张恢复明初分府分兵的旧制和重视赏罚分明在军事中的作用等军事思想。
四、赵贞吉的学术思想研究。
韩国学者李庆龙《赵大洲二教参究和经世思想》,论文认为:赵大洲等泰州学派的学者们,起初学习王阳明良知教,最后转出于儒教;赵大洲之子赵台鼎承继家学参究佛道二教修炼,对“本体即工夫”有独到的解释;赵大洲对阳明学作出自己的解释,特别是对“良知”在儒家学术上所起的作用作出极高的评价,他有出世经世、体用一源的与从前儒家不同的特点。
陈若愚教授的论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赵贞吉的思想与贡献
指出:本文以《赵贞吉诗文集注》本所收266篇文章为评述对象,对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文学家赵贞吉的学术思想、政治建树、道德境界、文章成就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陈世英论赵贞吉的学术思想
论述赵贞吉的学术思想存在一个渊源辨别的问题,黄宗羲将之归入泰州学派,本文主张不在其学派归属问题上争执不休人文历史论文,而从整体上对其学术思想作一梳理。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赵贞吉的“出世入世说”、对“心学”的发挥、禅学观、儒佛道一家等学术思想,并介绍了其学术思想的变迁与博采众长的特色。
梁明玉的论文《论赵贞吉的人才观》探讨了赵贞吉的管理、教育思想。
五、赵贞吉的文学、禅学成就研究。
明清人对赵贞吉的诗文的评语,并对赵贞吉的诗文选材和诗文特色予以分析。其选材有反映为国为民的诗文,有反映自身经历的诗文,有送别赠别诗,有应和之诗,有游历诗,有祝寿诗等。其诗文特色主要是多宗教用语、善用典故、文辞气势雄伟和以古论今,阐发道理。
释智常、铁波罗论文《赵贞吉的资中情结和他的寓教于禅》、
孟光全《赵贞吉笔下的明代内江佛寺》从地方文化建设的角度对赵贞吉的作品进行了研究。、
曾明教授交了论文《略谈赵贞吉诗的用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贞吉诗歌的艺术特色。
曾良教授论文:《佛学对赵贞吉诗歌的影》阐述了赵贞吉信禅的主观愿望是沟通儒佛之辨,使出世为入世服务,但客观上佛学对其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等产生了复杂影响,使诗歌增强了表现力,形成了迷茫幽境的意境,增添了艺术情趣。
张文进、段庸生提交的论文《论赵贞吉的诗风》从比较的角度对赵贞吉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了探索。
王发国教授论文《赵贞吉(杂咏六首>官注漫议》对官长驰先生的《赵贞吉诗文集注》中的部分诗歌的注释提出商榷。
六、内江师范学院召开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邓国军博士撰写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除以上例出相关文章外,研究员钱明提交了论文《王学在新安地区的遭遇与挫折——以王守仁与汪循关系为例》,为赵贞吉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哲学文化背景资源。
吴震教授提供了荒木见悟著、廖肇亨译《赵大洲的思想》,把日本学者研究赵贞吉的特殊视角展现在与会者面前。
本次研讨会除了论文丰富多彩外,热烈的讨论也是一大亮点。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卓越认为:李贽是弘扬赵贞吉思想的功臣,赵贞吉有三大贡献:政治功绩、哲学思想、诗文成就。邹作圣先生认为赵贞吉的疏奏价值极高,并对赵氏“性命为根、经世为用、文章为枝叶、人世为根本”进行了阐释。
内江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智海认为赵贞吉的最大成就是“王学”,并联系高校培养人才的实际对赵贞吉的人格魅力进行了分析。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罗宁博士、四川大学周斌教授、内江师范学院邓国军博士等人对部分文献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论争。
此次研讨会对促进明代哲学思想的研究、宣传四川文化名人、推进四川文化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赵贞吉诗文整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赵贞吉留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剖析和革故鼎新的主张;他是一位哲学家,“左派王学”的代表人物,对人生、物我、性命之学没每有沉思妙悟;他还是与杨升庵、任少海、熊南沙,并称“蜀中四大诗文家”之一。
赵贞吉是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锐意改革的政治家,教育家;王阳明、王艮学派传人。赵贞吉最能代表内江文化人的精神与气骨。
通过对赵贞吉诗文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对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批判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增强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发扬其崇高的爱国精神,宣扬其对敌斗争非凡的胆识,配合历史知识及爱国主义教育,对当前的社会的改革开放人文历史论文,建设文化内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赵贞吉诗文博大精深,而且不少是文言文,官长驰撰写《赵贞吉诗文集注》是赵贞吉诗文结集问世四百对年来,对赵贞吉的第一个注释本。填补了古籍整理的空白。这为后世学者研究赵贞吉与明代社会、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文献资料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该书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故笺注力求简明扼要,习见的熟语典故或略而不注,或仅简单提示。笺注者对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处,为免词费,大多未予注明。[1]”一般的读者读起来还有障碍,要使其通俗易懂,还需要做大量的笺注。
所以对赵贞吉诗文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方兴未艾,需要同仁和有志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官长驰赵贞吉诗文集注[M] 成都: 巴蜀书社 1999
[2]赵贞吉赵文肃公文集[M] 四库全书存目从书影印本 济南:奇鲁书社 1997
[3]内江政协文史委内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M] 内新出内(2005)002号
[4]洪若内江风物咏丛[M] 内新出内(2006)008号
中国德育:刘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各地学校德育实践与探索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德育工作在学校里被认为是教师最难完成的工作,也是学生们最不满意的工作。有些人认为德育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刘永和:当前学校德育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引起一些不满,产生一些困惑,这是需要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面对的。我认为,当下学校德育产生了下列矛盾:
从地位上看,出现德育首位与德育缺位的矛盾。学校德育在理论上的地位一直很高,被提到了“首位”的高度。而在教育实践中,德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从形式上看,出现德育政治化和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学校德育要承担一定的政治使命,为政治服务也是德育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是,推广社会公德,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解决其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德育的重要使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从效果上看,出现德育“全能”与德育“难能”的矛盾。学校任何工作出了问题,都有可能找到德育的头上,拿德育是问。人们期望德育对于个人和对于社会的所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生难以教育,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德育实效偏低,有时陷入“难能”的境地。
从内容上看,出现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的矛盾。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但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学校德育如何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主旋律”上来也是一个难题。以集体主义为例,它要求无条件地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公后私,最好是大公无私。但是,现实社会除了大公无私和先公后私以外,还有公私兼顾和先私后公,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队伍上看,出现大德育和小队伍的矛盾。我国的德育观是一种大德育观,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大方面。但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其他工作似乎都可以划归到德育工作。而因为“班主任”及其津贴的出现,导致德育工作战线中就只剩下班主任了。
从渠道上看,出现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的矛盾。据调查,70.8%的班主任认为,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大于学校的德育影响。在回答“对目前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影响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初中生认为社会风气是第一位的,第二位的才是学校教育;高中认为第一位的是社会风气,第二位的是同学交往,第三位的才是学校教育。德育不能靠学校“孤军奋战”,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德育的“合力”。由此可见,重重矛盾横亘在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面前。
中国德育: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这些矛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但是就学校层面而言,教师的德育付出与德育绩效之间也形成了巨大落差,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刘永和:落差巨大,而原因错综复杂。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德育目标的“高大全”。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因而,它决定着整个教育过程。德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一种在理性引导下的有目的的追求。和教育目标一样,终极性德育目标和发展性德育目标也是不同的。终极性德育目标也是理想的德育目标,表示德育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具有“完人”的性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都是终极性德育目标,它具有思想品德发展的终极性,对于各种德育阶段的德育活动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总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但是,我们却拿德育的终极性目标当作德育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性目标。这样做,其实违背了德育的规律,将会“欲速则不达”。
二是德育主体的错位。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其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而我们常常错误地将教师自己当作德育的主体。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性充分地发展。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在,我们的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为学生打算”,而学生往往并不领情,其中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德育的目标是教师的,而不是学生的。用教师的目标代替学生的目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第二是德育的目标没有个性化。我们常常用完美的品德来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完美的程度,试图让世界上所有的优秀品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不要说学生做不到,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三是德育主导的缺失。原本,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学校德育的工作者,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是学校德育的同盟军,所有的社区成员都应该是学校德育的参与者。然而,现在社区成员和许多家长都盯住了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而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个性养成、心理健康漠不关心,甚至不闻不问。在学校,往往只有班主任承担着德育的职责,因为班主任有班主任津贴,其它学科的教师就会淡出德育工作,于是学校德育就被割裂开来,班主任孤军奋战,难免会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德育的实效性大大减弱。
四是德育方式的简陋。德育工作应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工作已经被简单化了。上上课,开开会,搞搞活动,就是德育工作的全部。德育课很重要,但是,我们并不十分重视,德育课的时间,常常被安排在一天中教学效果最不好的时间段,德育课的教学常常是照本宣科,师资力量也不够。开会也是德育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的长篇大论、老生常谈,有几个学生感兴趣呢?经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于是,班会、校会、旗下讲话等活动难免流于形式。活动应该是德育的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但是,年年搞活动,年年老样子,没有新意,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吸引力。春游、秋游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但是,这样的活动经常受到“安全问题”的困扰。
五是德育评价的扭曲。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杠杆,德育的改革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评价。然而,长期以来,德育评价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首先,学校德育的评价主体单一,即班主任评价。科任教师、后勤人员和学生家长基本上不参与;其次,德育评价的方式片面。一段评语就概括整个德育评价,有些学校还辅之以操行评分,而这些操行评分也是教师根据印象给出的,至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很多都是走过场;再次,德育评价的内容模糊。教师给出的评语一般都是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操行评语应该着重评价学生的品行。然而,评语中思想品德所占比例不大,很多评语侧重智育的评价。评价语言老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学习努力、成绩优秀”,“积极参加活动、积极锻炼身体”,等等。最后,德育评价的方向有失偏颇。评价需要客观和公正,然而,我们的评价通常成了“说好话”,特别是学生的毕业鉴定,真的是“好话说尽”,极尽夸奖之能事。对于缺点,则忽略不谈,或者以“希望”的形式出现。
中国德育:德育的低效成为进一步推进德育实践的重大阻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者努力寻找原因,积极探索改革,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您认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什么?
刘永和:其实,德育的问题常常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解决德育问题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育而合理,育而有序”,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体,应该是我们解决德育低效的关键。因而,树立“主体育德”的理想和建构“主体育德”模式是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当务之急。
一要树立“主体育德”的理想。德育目标的拔高,德育方式的简陋,德育评价的扭曲,都与德育主体的错位有关;或者说,正是因为德育主体的错位,才导致了德育误入歧途。德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只有走“主体育德”的道路,德育才能走出困境,德育才能彻底改变长期低效的尴尬局面。
德育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这标志着德育工作方式的重大突破,它体现了“人的教育”、“生命化教育”、“生活化教育”等新的理念,符合德育的内在规律。德性,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生成,在感悟、体验中积累,因而,德育需要感悟,需要体验,需要实践,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性。任何外在的、强加的、压迫式的德育,都是不受欢迎的,也是无用的。强化德育的主体性,就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德育只有成为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行为,才能成为生动活泼的行之有效的德育。
德育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也表示着德育工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一味地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转变为从受教育主体――学生的愿望出发。因而,德育的目标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德育的方式必须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德育的评价必须是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发展性评价,德育要围绕学生的德性成长进行规划和设计。于是,德育将不再是教师机械的工作任务,而是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德育也不会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自己主动的进取。
二要建构“主体育德”的范式。“主体育德”的先进理念只有在指导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力,“主体育德”的美好理想只有通过德育范式这一中介才能逐步变为现实。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对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主体育德”经验,加以抽象化、结构化,使之形成特殊的形态,成为在一定的德育理念支配下的、具有规范的德育过程、组织形式、操作手段、评价机制的特征鲜明的德育范式。当各种各样鲜活的“主体育德”范式,可以被模仿,可以被改造,可以加以创新时,学校德育就能够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主体育德”的范式是什么?我以为,“主体育德”范式的实质就是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沟通的“桥梁”,“主体育德”范式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德育范式既有理论指导,也有操作性规定,是德育理论的具体化,是德育实践的抽象化,是德育操作的典型化。既有适合“主体育德”的具体实用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等相一致、相融合的教育理论,也有德育的实施目标、组织方式、实施策略、操作手段和评价机制等德育实践的内容。“主体育德”范式又是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南京市已经有下列两大类:一是“主体育德范式”,有梅园中学的“伟人风范主体育德范式”、雨花台中学的“革命传统主体育德范式”。这些范式是在大“主体育德”范式的指导下,从德育的主题出发建构起来的德育范式。另一类是“策略育德范式”,有金陵中学的“班集体建设主体育德范式”、江浦高级中学新校的“系列活动主体育德范式”等。这一类范式是在大“主体育德”范式的指导下,从方式方法入手而建构起来的德育范式。
“主体育德”有了范式,也就有了模仿和借鉴的可能性,也就有了改革和创造的创新性。“主体育德”范式有了分类,也就可以发挥学校的传统,可以打造学校的特色。
中国德育:“主体育德”范式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落实“主体育德”理念,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刘永和:方法和策略是有的,我这里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一是主体育德的说服策略。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其实,说服教育并没有过时,只是要看什么人说,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么说。说服是一种借助语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称它为策略,是因为它是根据德育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方法,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而也是行之有效的。说服也有许多的方式,方式不同,要求也会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如果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说服,那就应该是主体性说服,这就是一种德育的策略。
二是主体育德的示范策略。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为什么榜样的力量又是有限的呢?是因为“榜样”的选择缺乏典型性和针对性。典型示范是以他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优秀的行为、优异的成绩等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式。典型示范的特点在于通过典型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品质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这样的教育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感染性和可行性。典型示范有伟人示范、榜样示范等,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榜样示范,而且是身边的榜样的示范。伟人示范固然很好,简单便于操作,因为这样的榜样便于寻找,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找几个伟人是不难的。况且,伟人一般比较完美,有些是无可挑剔,这样也就没有了争议。但是,这样的榜样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与学生实际难以切合,所以,效果往往不佳。
三是主体育德的践行策略。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教材,践行是育德的最终途径。践行可以获得和养成德性,践行也可以检验和坚定德性。践行,就是实行,就是实践。践行就是实际锻炼,教育者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接受锻炼、训练,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先进的思想,培育优秀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践行是德性养成的关键环节,也是德性养成的必由之路。人,是社会的人;德,也必须是社会的德。任何人都存在于社会之中,都置身于生活之中,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人就必须具备社会性,人的德性就必须适应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主流品德。而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性获得的最佳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最容易获得社会主流德性。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应该用高尚的德性去影响社会,但是,必须承认,这种高尚的德性一定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德性。如果我们凭空设计一种超乎社会、脱离生活的思想和品德,哪怕这种思想和品德再前卫、再美好,也是毫无用处的。同时,思想和品德的优秀与否,检验的标准也只有社会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也是检验德性的唯一标准。所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品德乃至人格,正确与否,优秀与否,都应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在实践中进行历练,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坚定,最终形成道德信念。
四是主体育德的陶冶策略。小说家认为,环境决定人物性格。教育家认为,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所以,校园环境建设是主体育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几乎没有痕迹,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情感陶冶是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浓厚的育人环境,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在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受到影响。而且,这种陶冶具有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育德效果很好。主体育德非但不排斥环境育人,相反,它十分需要这样的环境,因为环境不能缺少学生主体,环境是因学生主体成长需要而建设的。学生主体可以塑造环境,美化环境,成为环境的主人。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与环境关系的处理,强调主体性环境的塑造。
中国德育:您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