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状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下至员工,上达领导层面,大多数人不思进取,不为企业的利润考虑。例如与企业利润关联性极强的商场位置,更别提为其出谋划策。我曾到一家国有商场暗地调查,当我问到:你们有没有觉得这里的商场过于密集了?结果对方的领导马上回答:这不属于我们所考虑的。当时我心中就暗惊:如此的领导所带出来的员工,究竟怎样呢?
第三,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产生极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市场的萎缩。我在商场里面碰到一位老先生,只见他拿着一袋子大米,也就是2.1元一斤,但他却说:这是最后一袋子,都被抢光了,而且原来的价格还要比这次(元旦促销)要高三四角;同时,我所在的柜台的负责人告诉我:上年的元旦期间天天要销售手机八十多部,但这次却是三十多部,缩水之大可见一斑。
第四,在中国大陆中东部,无论是家电销售商,还是超市连锁机构,均处于极为饱和的状态。这造成市场参与者鱼龙混杂,既影响产品的售后服务,也影响企业的利润。若想要开辟更多更大的市场,进步收进水平以及开发农村及西部市场倒是不错的办法,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非短期可以奏效。
一、我县农村客运现状
我县目前共有乡镇23个,总行政村498个,截止2012年年初,全县已有客运班线抵达或通过的行政村489个,尚有9个行政村不通班车。不通班车的9个行政村主要原因是没有新建公路或原有公路达不到竣工验收的标准。现全县已有客运企业4家;农村客运站18个;农村客运班线55条;农村客运车辆312辆,总座位数4232座;农村公交线路三条;全县范围内“黑车”(无证经营),非客运车辆载客,农用车载客近330台。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农业大县,且地广线长,由于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居住分散以及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起步晚等原因,全县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突出,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客观上阻碍和制约了全县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责任不明,机制不全。全县各级政府对农村客运发展的主体责任不是很明晰,农村客运发展机制、体制上存在问题,地方政府与交通部门管理权限、职责不太明确。
(二)农村客运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经营车辆产权属于个人,客运公司对车辆无产权,挂靠经营现象普遍,经营主体分散,客运公司不能对车主实施全程监管,造成经营者超载、超范围运营。农村客运车型也不适应农村赶集随车带货的需求。同时,赶集时的运力不能满足农民出行的要求,不赶集时运力过剩。客运公司对驾驶人的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只注重经济效益,安全意识差、服务意识差。
(三)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且落后,跟不上发展。虽然国家政策实现“村村通”,但我县公路等级差,基本上是四级和等外路居多,公路沿线停靠点缺少明显的候车标志。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跟不上发展,严重滞后且服务功能差。一些村镇即使建有车站,也是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功能作用。加之农村客运规模小,农民消费水平低,居住分散,客流不集中,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成本高,实载率得不到保障。
(四)现有农村客运运力投放比重不平衡。由于各乡镇的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是自然居住。相比来说,大乡镇的集贸市场客流比较集中,因而成为热线,营运车辆多,赶集时客流相对集中,运力与运量相对平衡,淡季时运力就会过剩。乡镇人口居住偏远分散则运力投放较低。
三、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县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妥善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点工作,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努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
(二)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县政府及各乡(镇)政府对本地区农村客运发展负领导责任,应成立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加快农村客运发展领导小组,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客运组织公司化。为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规范农村客运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把现有运力整合组建成运输企业,作为农村客运经营的主体,实现县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引导、鼓励运输企业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联合、整合等形式进行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
3、规范农村客运线路。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区间网络化、镇村辐射化、布局合理化”原则,以现有运力为主,采取专线经营、区域化(以乡镇为区域)经营;允许经营者开行定线日班车,隔日班、周班、赶集班或其它适合农村群众出行需要的班次等多种营运方式。
4、科学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当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本区域人口分布、道路情况、经济条件等实际,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突出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农村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等重点。引导城市客运车辆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5、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本着循序渐进﹑科学设计﹑合理选址﹑经济实用、规模适中的农村客运站,确保建成后便能顺利经营。同时,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要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多种形式,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
(三)实施加快农村发展的扶持政策
明确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扶持范围。针对农村客运相对干线客运和城市客运经营效益较差、公益性强等特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让利”原则,政府(财政、国土、税务)应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如减免税收、农村客运站土地规划、财政补贴等)。
(四)完善市场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农村客运市场
1、完善农村客运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乡镇主导、企业负责”和“县管乡包村落实”的全面实施。
2、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一是县政府应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工作责任,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知运输法规知识,自觉遵守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承运人责任险等各种保险,做到规范经营;二是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强“三关一监督”的管理;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农村客运的经营行为、运行安全、票价执行、服务质量等,实行农村客运安全、质量、服务、信誉的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经营行为。
(五)落实安全措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1、建立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县人民政府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交警中队、乡(镇)交通安全协管、乡镇派出所、村委会干部职工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2、落实交通安全责任。从维护农村稳定和保证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国家、省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把日常监管、安全教育和指标考核等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负责人及驾驶员。
4、逐步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全县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事故多发地段和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力度,增设必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技术状况和防护条件,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一、湿地的基本状况
1、湿地类型和面积。
湿田主如果河道湿地和人工湿地。县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鄂西北,全县水系起原于外流过境客水和境内降水径流,东有,中有沮河,西有西河,自成三洪水系,呈“川”字形平行陈列,由西北向东南延长,贯串全县。三大河道在境内总长145.5公里,总流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有小支流43条,总长539.8公里,其中涞水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23条,长39.76公里。年调查,全县湿地上积107170亩,其中河道湿地上积达67000亩,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62.5%,首要为沮河湿地、漳河湿地、西河湿地;人工湿田主要为水库、堰塘等湿地,面积40170亩,占湿地总面积的37.5%,分布全县。
2、湿地生物资源丰富
水活泼物资源:有水活泼物4纲5目12科51种。其中,国家一级维护动物黑鹳,二级维护动物有秃鹭、大鲵(俗称娃娃鱼)。省级维护动物有:长吻鱿、光唇蛇鲷、细尾蛇鳝鱼、黄缘闭壳鱼、平胸龟、黄喉水龟、背瘤丽蚌、棘腹蛙、黑斑蛙、双团棘腹胸蛙、棘胸蛙、湖北金线蛙等。
湿地植物资源:有植物资源4门120科500多种。其中苔藓植物45种;蕨类植物29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430种。国家重点维护树木有银杏、水杉、刺楸、杜仲、楠木、厚朴等。省级重点维护树木有三尖杉、白皮松、山胡桃、胡桃、大叶冬青、青檀、黄檀、紫茎等。此外,还有药用、经济植物种类250多个。
3、湿地维护近况
我县河道湿地具有典型的山区河道特征,坡降大,流速快,生物品种单调,生态系统构造简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程迟缓。在这种前提下湿地生态系统抵当搅扰的才能和自不变才能低下,生态均衡一旦毁坏就很难恢复,故县湿地系统具有软弱性。上世纪90年月前,因为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进、城市化历程的加速,我县局部湿地被侵犯,湿地上积不断减少,水体受到严格污染,生物量也随之削减,湿地质量继续下降,湿地的天然性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县委县县政府在加速发展经济的还,高度注重湿地生态维护和恢复。2005年县委县县政府积极向上争夺,沮河湿地被纳入宜昌市湿地天然维护区,后来又积极申报灵龙峡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加大对湿地的维护,县委县县政府在沮河湿地坚持了栖凤公园和桃花岛生态示范园,既是一道漂亮的城市景象,还又维护了湿地生态情况;还将湿地周边林地域划为生态公益林,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自然林维护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施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办法,增强湿地周边情况生态建设。
二、县湿地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l、存在问题
(1)对湿地维护认识淡漠。人们对湿地还存在很多不准确的认识,把湿地看作是荒地、废地,对湿地的开垦认识大于维护认识,自觉开垦,不吝价值毁坏、征占湿地,在湿地挖沙取土,改动自然湿地用处,直接形成自然湿地上积削减,功能下降,致使很多水生生物损失了自然栖息地,招致品种和数目削减。
(2)湿地污染严格。湿地的水情况首要污染源来自工业污水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其次是农田农药、化肥污水排放,很多污水未经处置直接排入河道。招致富养分化景象严格。
(3)湿地震植物趋于濒危。因为河道、堰塘等湿地的围垦,毁坏了珍稀鸟类和水活泼物的栖息情况和食品起原;湿地周边群众法制观念淡漠,对湿地资源维护认识不够,毁坏水草地、捕杀、迫害留鸟的景象时有发生,要挟着留鸟的生活,再加上很多污染物排入河道,毁坏水质,对湿地留鸟的迁徙形成很大的影响。
(4)因为经费严重,人力不足,招致人员培训、队伍建设、湿地资源调查研讨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湿地维护不够标准。
2、原因分析
(1)治理体制不完善。湿地维护治理和开发应用牵扯到林业、环保、农业、水利等多个部分,在湿地维护和合理应用方面,多从本行业的好处动身,后果形成湿地维护与开发应用、情况维护与生产任务、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等多种矛盾。
(2)湿地产权不清楚。湿地的一切权、运用权、维护责任、好处分派等不明确,招致了各好处主体对湿地力争上游地自觉开发应用,而对湿地形成毁坏的责任则无从追查。
(3)法律不完善。因为河道、水库等湿地分属分歧的部分治理,并有响应的司法法律予以标准。但因为立法目标纷歧致,形成多部分治理,湿地维护实践上还处于没有专门司法法律予以明确标准的情况。除了天然维护区以外,各级县政府部分也不足对应的治理机构,对湿地没有一个久远而综合的维护与应用的规划,湿地的维护和治理呈现不具体、欠科学、不标准的情况。
(4)湿地维护的宣传教育滞后。因为湿地维护是一门新兴学科,湿地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群众甚至一些指导对湿地的概念、位置、维护知之甚少,招致湿地维护认识淡漠。
(5)湿地维护区建设力度不够。现有沮河湿地天然维护区,尚未开展维护治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活动,没有专职人员机构,没有专门经费。
三、加速湿地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理顺治理关系,完善相关司法法律,具体提高法律力度。依据我国现阶段对湿地维护治理和开发应用牵扯多部分的近况,必需清楚产权,理顺治理权限,条块分清,坚持和健全司法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维护,具体提高法律力度。
(2)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的宣传。近年来,林业部分结合“世界湿地日”、“喜欢鸟周”、“野活泼物维护宣传月”等活动,采用印发宣传材料、什物标本展览、播放多媒体以及年绘图册展现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维护湿地的积极性。但仅依托林业部分一家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湿地生态功能的宣传教育,要应用多渠道、多方式来进行。如将有关湿地的常识参加到中小学生的生态教育课程中等,逐渐提高人们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
(3)增强疫病监测,维护野活泼物。我县河道湿地资源丰富,是留鸟幻想的栖息场合和停歇、迁移的首要线路之一。每年年龄两季多量留鸟迁徒,极易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盛行性疾病入侵。因而相关部分要把留鸟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作为维护野活泼物资源、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富安全的头号大事来抓,积极开展野活泼物疫源疫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实时上报处置。
(4)严格法律,打击侵犯、毁坏湿地的行为。充分应用现有的司法、法律、政策及行业治理规则,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围垦占用、改动湿地用处,滥垦、滥牧或随意向河道、湿地排放污水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格查处,果断避免随意侵犯和毁坏湿地的行为。
(5)建设重点示范管治与开发工程。现阶段,湿地维护区是被动维护,不足开发应用项目标支持,难于融入本地村镇,与本地经济发展规划脱节,形成一些部分对坚持湿地维护区的不睬解以及社区群众的对立等。依据县现有的财力、人力,在短期内要完全处理维护区经费不足、人员不足、科技支持不足的问题,还还要开展很多的研讨是不太能够的。因而,依据实践建设一些重点示范管治与开发工程,逐渐推行,才干有用遏制湿地的无序开发。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东南部,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两个社区,一个国营农场,500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4万人,农村劳动力42.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1%;男性劳动力2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9.6%,女性劳动力21.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0.4%;20岁以下劳动力1.1万人,20-35岁劳动力15.1万人,60岁以上劳动力4.9万人,其中年龄45岁以下可输出青壮年劳动力12.5万人,占农村总数的30%,这部分人是企业用工的主力军,另外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4416人,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2705人。今年截止目前,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为11000人,我县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京、津、鲁及周边地区,就业岗位主要涉及建筑、电子、服务、保安、计算机操作等行业,30%的务工者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70%的是季节性外出,每逢农忙时便返乡务农。
二、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目前,我县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与企业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思想观念方面,大多数劳动力还没有形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只把务工简单的当做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而没有当成一种职业看待,部分农民工一到农忙时就回家收庄稼,迫使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女工结婚后,就不再上班,而是回家养子,企业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招聘和培训新人。在能力素质方面,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偏低,全县劳动力小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由于劳动力总体技能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
(二)就业服务机制尚未完善。年6月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一站式就业服务。18个乡镇和2个社区都成立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每个村配备1—2名通讯员,主要负责政策咨询、用工信息、务工人员求职等工作。目前,以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县、乡、村就业网络已基本建成,使我县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实现全面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由于乡镇、社区劳动就业平台的人力财力目前尚不充足,很多需要通过网络联系就业的工作尚未得到有效开展。
(三)企业用工总体可以满足需求,但存在结构性紧缺。我县目前共有各类企业2100个,有从业劳动力6.3万人,其中县内5.7万人,县外0.6万人,技术型就业1.7万人,劳务型就业4.6万人,主要从事建筑建材、渔具、玛钢、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从就业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乐寿、河街、淮镇、郭庄、陈庄、南河头、陌南等工业、商贸、餐饮服务业较发达的乡镇,约占全县用工的73%。总体上讲,我县劳动力基本可以满足企业需求,但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快速发展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增长迅速,技术工种、壮劳力和女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应不足。
(四)“招工难”波及部分企业,但尚未形成“用工荒”。最近几年,我县部分大型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尤其以燕京、舒美、泛美等企业表现突出,一年四季经常在电视上做广告但效果不好,这种形式已经影响到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扩建计划。
三、今后工作措施
我们在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县各乡镇农民工就业发展状况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小企业多的乡镇招工难,工人工资高,企业成本压力大,企业少的乡镇就业难,收入少。展望未来,为创造和谐县,保持我县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做好今后就业再就业工作,我们计划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扩大就业。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找准就业增长点。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与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与帮扶困难群众再就业结合起来。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劳动服务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促进充分就业。
(二)城乡一体统筹就业。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取消针对农村劳动者进入城镇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限制。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术技能素质。针对城乡劳动者中的不同群体,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城乡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将现行城镇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管理范围扩展至城乡劳动者,建立涵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
(三)优化服务促进就业。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资金到位、场地到位、设施到位。在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区域建立相应的机构为各类求职者服务。完善就业登记制度,准确掌握各类人员就业和失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做好各类企业新录用人员登记备案的跟踪服务工作。完善职业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制度,将培训能力强、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培训实体优先确定为下岗失业人员或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落实政策扶持就业。一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简化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发放范围,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延展贷款期限。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发放力度,为好企业优质企业建立诚信档案,提供长期扶持。二是各类补贴政策。对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对从事灵活就业的所有就业困难对象,给予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把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全县贫困人口比2002年减少了1.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000余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产业。在扶持洋坪镇马渡河柑橘示范区等5个产业扶贫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了6个村的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柑橘基地4万多亩,茶叶2万余亩,食用菌发展规模达到1.1亿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规模以上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5家,3.65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比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5.7%,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坚持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为主,以设施建设、“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建设。年来,已完成了30个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80公里,累计投入2.1亿元解决了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兴建末级渠240公里,完成晓坪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农网完善化建设任务,累计新建沼气池达9560口。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户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居住“三不通”的贫困农户稳步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户,完成扶贫搬迁408户1489人,完成生态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迁户基本实现脱贫,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四)以满足贫困人口需求为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学生救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医疗救助和“三下乡”等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和老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新建农家书屋110个、村广播室102个,新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阵地87个;新建、改造2家县级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和45个村卫生室,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积极推进了“两项制度”对接,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和特别困难贫困人口基本纳入低保,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贫困人口。自年来,全县共投入4亿多元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累计有5790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9.86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救济救助困难群众9500人次。
(五)以社会扶贫为重点,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活动和“百企反哺”活动。全县县直单位每年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500多件,捐赠和争取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结对帮扶基地100多个,建立农家书屋40多个,累计向贫困村捐赠各类书刊5万余册。累计有50家民营企业支持贫困村建设,为贫困村捐资捐物折款500多万元。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调查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认为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二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三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越来越重。四是扶贫开发争取资金难度越来越大等。
二、相关建议
为深入推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创新完善扶贫方式,确保扶贫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要根据国家、省市扶贫纲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计划,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效推进。要加大全县贫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贫困人口的现状、需求、脱贫路径,为扶贫计划推进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城镇农村统筹规划,各乡镇、村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作出具体扶贫规划,做到上下衔接协调推进。
(三)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要以“雨露计划”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乡镇、村居的工作积极性。要把扶贫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种渠道的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自主脱贫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