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建复习计划

二建复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建复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建复习计划

二建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作为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是沿着康德“批判哲学”的方向前进的,应该说,卡西尔的“符号”理论与康德的“图式”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符号”与“图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通过知性的作用,把纯粹的概念运用到由感觉所提供的,被知觉为占有时空的对象上而获得的,也就是说,知性本身有一种结合逻辑形式与感觉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按照规律构造感觉材料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科学知识的必然的要求。但是,理智的范畴是怎样能够应用到知觉上,应用到可感觉的现象上呢?按照康德的观点,知性作为一个纯粹概念与经验直观(感官知觉)是完全“异质”的东西,要使两个绝然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中介,康德说:“必须有一个第三者,它一方面与范畴同质,一方面又与现象同类,并使前者运用于后者成为可能。这个居中媒介的表象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经验内容),同时又必须一方面是理智的,另一方面是感性的。这种表象就是先验图式。”[2]也就是说,康德把“图式”看作是一个处于纯粹概念(范畴)和感官知觉(直观)之间的一个中介,它既是纯粹的,又是可以感觉的。“图式”是构造对象的一种范型,知性概念通过它来结合直观构造对象。因此,“图式”就是一种形式化、抽象化了的感性,是使感性直观和知性概念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图式”在康德认识论中的作用是很特别也很微妙的,康德主要想通过“图式”理论来说明知性作为一个纯粹概念与直观对象是如何结合的问题,从而在先验与经验、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知性与感性中间架起了一座连结的桥梁。在康德那里,“图式”被用来沟通感性直观与知性范畴,是纯粹认识领域的事。当康德谈到“符号”时,其含义是与“图式”根本不同的。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认为美是德性的符号(或“象征”)。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德性”不属理论理性的范围,没有相应的感性直观存在,因而不能用知性范畴去把握它。但它可以在“美”(艺术)中显示出来,这样显示出来的世界是个象征性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摹本,一个符号。在解释这种“符号”时,康德把它和知识论中的“图式”对应起来,指出“符号”(象征)不是“图式”,因为它不能像“图式”那样把感性与理性实际地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知识,而只能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显示出一种理想的和谐关系,以塑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艺术),这样,对康德来讲,“图式”是在理性的“构造性”功能中起作用,而“符号”则在理性的“调节性”功能中起作用。

卡西尔既然否定了理性的“调节”,否定了“本原”和“本体”问题,同时自然也就否定了“图式”与“符号”的区别。他把“图式”(它具有抽象化、形式化了的感性性质)与“符号”(其功能在于象征某种意义)结合起来,把康德的“图式”论加以拓展,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符号”论。在卡西尔那里,“符号”不仅能象“图式”那样在科学认知中起作用,从而勾画出世界的真实图景和描述它的规律,而且在人类其他文化形式中构造了真实的世界。卡西尔将道德、知识、宗教等都看作是“符号”的不同形式,它们所构造的世界都是真实的世界,都是人类的经验、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神话、宗教或艺术都和科学中的认知一样,体现了一种本原性的、赋予形式的力量。它们各自创造了自己的符号形式,这些形式虽有别于科学的理性符号,但同样是人类精神借以步入客观化的台阶。也就是说,卡西尔把康德仅用于科学知识领域的“图式”扩展成了可以用于人类全部精神活动范围的“符号”。如果说“图式”是感性直观与知性范畴之间的中介,那么“符号”就是人类全部心智能力创造文化的中介。

当然,卡西尔的“符号”论能够跳出康德图式理论的视域,形成他自己的理论品格,也受当时科学思潮的影响。在卡西尔的时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倾向于把感性的世界简化、抽象化为各种“符号”系统来认识,并指导人们的行动。人们由此不再生活在活生生的世界面前,而是生活在语言、文字和各种各样的符号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是这种状况在哲学上的反映。“符号”的基本特点在于把感性的材料提高抽象到某种普遍的形式,以代表一定的意义。在“符号”中,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理性的意义,二者统一不可分割。“符号”本身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产物。人们把感觉世界“符号”化,从而提高到规律的层次,体现了人的主动性:不仅适应感觉世界,而且干预其进程,使之适应自己。“符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作为主体的一种根本性的能力。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符号形式”的变化过程。由此,卡西尔把康德对理性的静止的批判转变为对全部人类文化也即组织人类精神所有领域的那些原则的能动批判,即对人类文化的批判。通过对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诸符号形式的探究去洞见精神得以统摄的那些法则,这是卡西尔为自己规定的文化哲学的任务。因此,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也可看作对形式的研究。

我们看到,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他从符号角度展开了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类文化本质与特征的思考,特别是他对科学的起源及其本质的思考与解析,视角独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为我们从一种不同的视角理解今天的科学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那么,卡西尔是如何站在符号的角度来看待由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这种知识形式的呢?

卡西尔认为,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科学被看成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人们可以对科学的某一成果或其基本原理提出怀疑,但是对于它的一般功能却无可怀疑。他说:“正是科学给予我们对一个永恒世界的信念……在变动不居的宇宙中,科学思想确立了支撑点,确立了不可动摇的支柱。”[3]科学使我们的知觉和思想世界趋向稳定化和巩固化。卡西尔以作为概念的符号来说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科学知识的构成问题。他认为,康德的知性知识是由质料与形式给合而成的,质料的要素是在我们的感知中被给予的,而形式的要素则体现为我们的科学概念。这些纯粹知性的概念给予各种现象以综合统一,这种统一就是在综合我们表象的杂多时我们意识的形式统一。只有对直观的杂多进行了这种综合统一,我们才可以说我们认知了这一对象。由此可见,科学领域的符号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于科学的开端问题,卡西尔作了如下阐述:“科学开端于对简明性的追求。简明标志着真理似乎是它的最大愿望之一。”[4]但是,这种逻辑的简明性只是一个终点,而非起点。因为人类文化开端于一种错综复杂的心智状态,自然科学都不得不通过一个神话阶段。科学只有靠着引入一种新的尺度才能超越这些阶段,如果人把自己局限在直接经验――观察事实的狭隘圈子里,就不可能获得真理。科学不是要描述孤立分离的事实,而是要进行综合。但这种综合却无法通过对普通经验进行单纯的扩展、放大和增多而达到,而需要新的秩序原则和新的理智解释形式。语言是人统一其感知世界的最初尝试,用相似与相异去识别对象。但是科学远不止寻求现象的相似,它是在现象中寻求秩序。“科学的术语不是任意制造的,它们遵循着一定的分类原则。一套首尾一贯的系统的术语的创立绝不是科学的纯粹附加特征,而是它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5]卡西尔关于数的语言的发现与运用标志着科学概念诞生的思想,为科学发生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对于科学的本质问题,卡西尔认为科学追求普遍性,体现着规律性和普遍秩序,他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关于自然的一种普遍秩序的观点之最早迹象”。[6]这种秩序,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以前,就已经不仅用神话的术语、而且还用数学的符号来描述了。毕达哥拉斯思想家们最早把数设想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真正普遍的要素。它的用处不再局限在某一特殊研究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存在的全部领域。正是数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秩序的普遍结构。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人类思想的向导和主人,没有它的力量,万物就都处于昏暗混乱之中。在数中,而且只有在数中,我们才发现了一个可理解的宇宙。在论述科学追求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同时,卡西尔强调了科学的创造性本质。他认为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如伽利略、普朗克、爱因斯坦等都不是从事单纯的事实搜集工作,而是从事理论性的工作,而这就意味着创造性的工作。“这种自发性和创造性就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时也标示了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7]

卡希尔认为,“数是人类知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伟大的客观化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这种过程开始于语言,但是在科学中它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因为数的符号体系是一种与言语的符号体系完全不同的逻辑类型。”[8]在语言中,我们可以看见最初的分类活动,但是它们还是不协调的,达不到真正的系统化。数的系统是一个严密的整体,我们在这里发现的不再是孤立的语词,而是按照完全相同的基本程序而排列起来的项,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清晰而明确的结构法则。可以说,数是一种强有力的符号体系;对一切科学的目的来说,这种符号体系比言语的符号体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科学不再以普通的感觉经验的语言说话,数的纯粹符号体系取代了日常言语的符号体系。在论定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的基础上,卡西尔依次分析了它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运用,指出为了实现从单纯可认识的阶段走向可理解的阶段这一决定性步骤,必须把观察资料归属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符号系统中去,以便使它们系统连贯起来并能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而数学的符号系统正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可见,“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正是因为数学有这种作用,毕达哥拉斯派最早把数设想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真正普遍的要素,在柏拉图哲学中,数也被看成了理智世界的真正中心,试图用纯粹的数来描述他的理想世界。现代认识论已不把数看成实在的真正中心,不再主张数的实体化实在性的毕达哥拉斯派观点了,而是把它看作是对关系和关系的类型的研究。数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形而上学的或物理的实体,而是发现自然与实在的一种工具。“我们需要的是能充分自由地构造各种形式的数学符号体系,以便能给自然科学思维提供一切智力工具。”“科学所需要的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决定论而是一种方法论的决定论。”[9]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符号功能,正反映了当今人类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而且,随着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的世界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符号化的倾向。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生活在“主观现实”中。当然,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那就是,其文化批判哲学虽然扩大了康德的认识论范围,却也扩大了康德先验哲学的一些弊病。因为康德认识论主要局限于自然科学范围,而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扩大到整个人类思想文化,而人文科学的各种形式是意识形态性的,对它的理解与解释,离开了人的社会存在和物质形态活动是难以真正说明的。

参考文献

二建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复发性尖锐湿疣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069

尖锐湿疣属常见性传播疾病, 具有反复发作性, 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现阶段, 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有很多, 能够有效去除湿疣症状, 但是复发率较高, 一定程度上制约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本院采用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20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详细说明,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20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23例, 女77例, 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33.56±8.15)岁, 平均病程(2.63±0.67)个月。同时选择同期20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25例, 女75例, 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33.07±7.98)岁, 平均病程(2.76±0.72)个月。本组患均通过相关病理化验确诊, 符合疾病相关诊断与治疗标准[1], 排除对相关治疗方法禁忌证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治疗前为患者采用盐酸氨酮戊酸散进行外用治疗。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器(SJ911-JC40)将患者表面疣体成分表烧掉,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明确治疗范围, 治疗期间若发现新疣体, 则及时采用激光进行清除, 外涂软膏预防感染。

观察组患者接受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疗法同对照组。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操作方法:XD635-AB激光治疗仪, 输出波长控制在635 nm左右, 敷药固定后去除覆盖物, 采用光动力进行照射治疗, 将能量密度调整为100 J/cm2, 照射时间为每个光斑20~30 min。两组患者均每周接受1次治疗, 治疗12周。

1. 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判定标准为[2]:治愈:治疗12周内无新病灶, 检验结果呈阴性;复发:治疗12周内出现新病灶, 检验结果呈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90例, 复发10例, 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5.0%、5.0%。对照组治愈152例, 复发48例, 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6.0%、24.0%,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尖锐湿疣疾病主要由人乳瘤病毒引起, 属于比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由于湿疣体为位置比较隐秘, 常会因为暴露不良造成治疗不够彻底, 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现象[3]。尖锐湿疣疾病存在较为严重的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危险, 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男性包皮过长, 可为湿疣病毒生长提供较好的繁殖条件, 也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4]。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物理疗法, 主要包括激光疗法、微波照射疗法、冷冻疗法等。能够发挥一定疗效, 但是易导致患者复发, 治疗效果不够彻底。针对湿疣疾病, 临床要寻找安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进行积极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减少患者复发率。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方法, 能够利用特定波长激光对患处进行直接照射, 可快速破坏病变组织, 疗效高, 不良反应较少, 能够显著减少疾病复发。与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疗法联合, 能够在一次性清除湿疣体的前提下, 使药物成分充分被吸收, 及时清除隐性病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190例, 复发10例, 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5.0%、5.0%。对照组治愈152例, 复发48例, 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6.0%、24.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本研究未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②本研究未对所选病例进行随访工作, 一定程度上对延伸性结论产生影响。基于此, 要在日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增加两方面内容, 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总之, 联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远清, 游明芝.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11):31-32.

[2] 唐燕.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与单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比较. 当代医学, 2014, 20(16):39-40.

[3] 杨尧, 严军, 冯帆.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60例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4, 19(12):182-184.

二建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顾明远教授在《中国教育发展面临三个“新常态”》一文中指出:“第一,促进教育公平;第二,提高教育质量;第三,学习个性化、互动性、探索性将会是未来教育的特征。”

汤勇在《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一文中指出:“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

笔者认为,“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提高质量”将成为物理中考复习备考的新常态。

中考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怎样才能使复习更具有效性,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复习质量呢?笔者认为必须践行以下基本理念:

一、计划也是生产力

中考复习的目标是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题型归纳,活化解题方法;为学生参加中考做好相关准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精心谋划、科学安排,树立“计划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计划制定得越具体,复习就越有条理,老师心神稳定,学生就心中安定。

从中考复习实践上看,物理学科中考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着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复习;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第三轮复习,以综合与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无论哪个复习阶段都必须精心策划,合理制定复习计划。下面以第一轮复习计划的制定为例,来说明复习计划制定的基本策略。

在制定复习计划前要“三学习”“三理解”“一分析”,即学习《课程标准》,理解其中每个知识点标准、尺度、重难点;学习各地中考指导意见,理解评价项目、内容及方式;学习教材,理解每个知识点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分析学科近几年中考试卷,把握考试走向。

在制定复习计划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必须明确:共有多少复习时间?有哪些复习内容?每天复习哪些内容?时间够不够用?学生每天应达到什么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撰写复习计划时还要明确复习计划的一般结构,一个比较完备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的背景分析、复习的目的与目标、复习的内容与方法、复习的具体时间安排、复习效果的检验等。

在执行复习计划时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在执行中调整,在调整中完善。

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强化基础要在“三个重视”上寻求突破。

1.重视课本

一是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概念和规律是初中物理学科的基石,复习时要结合相关的练习,加强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尤其要注意易混淆知识的比较、归纳、辨析。

二是重视课本中插图的复习。物理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课本中的重要插图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拓展深化。中考实践表明:课本中的插图是物理学科中考命题的热点。

三是重视教材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往往是各学科命题新的增长点,如物理学科的综合实践内容、科学探究内容等。

2.重视基础

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表明,试卷的主体内容是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运用。我们要牢记两句话:优生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中考原创题你不一定能遇到。我们要切切实实降低难度,认认真真复习好课本,踏踏实实做好练习。把学生教活才是解决中考原创题的法宝,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变能力,以应对新情境下的新问题。

3.重视实验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向来是中考题的重点内容。一是要复习好演示实验;二要复习好学生实验;三是关注实验的改进,这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三、只有老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

“向研究要质量”,中考复习要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研究题

要研究中考题。研究本地区近年来的物理中考试卷、研究其他省市试卷,在复习中要千挑万选,优化试题的使用。

要研究错题,尽量“不要让学生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要研究题组,笔者认为,“只有老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老师不但要跳进题海,更要跳出题海”,设计题组就是跳出题海的有效方法。中考复习要充分利用题组进行教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研究课

教无定法,复习课究竟用什么方法没有固定模式。但教学有法,在复习课设计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知识呈现。由于复习中不断地重复,学生对复习的知识产生审美疲劳。创新知识呈现的方式很有必要,例如知识点通过口诀、简笔画、概念图、寓言故事等重新梳理;一些贴近试题的演示实验、自拍视频、简单易行的体验性活动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网络建构。心理学研究表明:“框架式结构”记忆最牢固。复习中要重视串珠成线,织线成网。

(3)学生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4)分层要求。要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让90%的学生学会90%内容的课堂目标。

3.研究合作

首先,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合作”是新课改的关键词,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老师首先要学会合作。青年学者张文质说:“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真正的合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创设适度、和谐的竞争环境很重要,复习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教师间的合作,抱团发展,产生共赢的效果。

其次,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周六和周日占一周的七分之二时间,这是一块有待研发的“资源宝地”,谁研究得深入,谁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谁就能取得决定性的效果,我们要和学生家长建立起学生发展的共同体。

四、树立“三维质量观”

二建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本学年在市教育局领导挂帅下,我们先后对杭州市36所高中学校的高三英语复习教学进行了教学调研。主要形式有听课,参与备课组教研活动,与被听课教师、学校领导反馈意见等。本次教学调研时间长,覆盖面广,主题突出。在第一学期的教学调研中主要关注了复习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第二学期的教学调研主要落在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的差异。从教师开课的课型来看涉及了高三复习教学主要课型:以教材为主线的课文复习;以知识和题型为主线的专题复习和以试题练习为主的练讲复习。

二、主要问题

1.复习计划简陋

(1)复习主线不明。多数学校递交的复习计划没有复习思路,造成的结果是复习的系统性不强,走一步算一步,凭经验组织教学。

(2)复习计划没有继承性。很多学校的复习计划没有对前几届高三教学情况的总结,教师不明确要继承什么,改进什么。这样的备课组教师要提高很困难。

(3)复习计划没有针对性。虽然高考的要求是统一的,但每个学校的生源情况有差异,所以教学的过程应制订出符合自己学校、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2.复习内容杂、滥

目前复习用书、复习资料鱼龙混杂,多数教师迷失在大量练习中,而对考纲和历年高考真题研究不紧、不精。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观察到教师选用的复习内容本身既缺乏科学性又不具备典型性。

3.教学过程粗、散

大多数高三教师对语言知识处理比较内行,对需要综合能力运用的内容却缺少办法,因而其教学过程简单化,无系统性。比如有些教师对阅读理解的教学就采取简单的对答案,或者将学生出错的地方简单地讲一下。教师对文本本身不进行剖析,对考试的题目也不分析,这样的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能力。

4.教学方法浅、霸

多数教师对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处理用翻译法,这种方式往往掩饰了学生真正的疑惑之处,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还有的教师在练习讲评课中一讲到底,不给学生思考与提问的空间,这种现象在一些生源好的学校似乎更普遍些。

5.教学氛围怠、庸

高三的英语复习教学有一段时期教师和学生都会进入疲劳、懈怠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有些甚至犯困。有些教师对此放任自流,有些会用粗暴的方式干预从而极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语言课倡导的课前热身活动往往被教师忽略。

三、几点建议

1.规范备课组复习计划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学校的高三复习计划差异很大,不少备课组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备课计划,由此造成复习教学的随意、紊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开学的教研组长会上发放了统一的《备课组工作计划表》和《备课组授课计划表》,要求各备课组填写后上交并交流。强调在制订备课组计划时要做到有针对性(针对高考,针对学情)、继承性(总结上一届的经验与教训)和操作性。

2.合理处理一轮复习重要的几个环节

(1)抓好第一次听力考前训练。就目前学校安排来看,杭州大多数高中都把九月的听力考试作为高三毕业生的第一次听力考试。学校也希望这次考试让学生尽量过关。因此很多学校都安排专用时间给学生作听力训练。这种集中强化训练模式的好处是时间保证、刺激反复、考境相似,但缺点是教师往往采用以考代练模式,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听力训练的突破在于练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训练的方式要结合注意力、记忆力与预测力;集体听与个体听相结合;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相结合;听与写相结合。训练的过程注重语篇要听懂而非看懂,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听力技巧,实践听力策略,反思听力过程,发展听力能力的过程。

(2)用好教材为高考服务。高三第一学期,多数学校还有模块7、8两册书的教学任务。我们倡导教师可根据高考要求和学情对教材作合理的增减,教师要利用教材增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和词汇量。

(3)进一步研讨练习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练习讲评课中要做到:关注训练内容的合适性;讲清楚知识要点,同时归纳解题方法和学习策略;答疑解惑,要剖析学生错误的成因;对学生知识漏洞进行巩固练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练习讲评课中要避免:不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不给学生提出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教学方式,训练的方式无层次、无逻辑;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二轮复习中需要关注的几个环节

(1)研究考试说明,调整复习计划。教师应研究考试说明上的变化,及时组织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高考样卷和新增词汇应仔细研读。

(2)组织好第二次听力考前训练。第二次听力考前训练的内容应有别于第一次听力考试,应更突出针对性。教师要分析第一次考试中学生的失分点,组织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在一轮复习时,根据教材模块出现的高考高频词进行全面的整理,并按以下方法进行复习教学:

同义近义词的辨析。根据教材和词汇表中的词汇对词义相近或容易混淆的词进行比较、讲解,使学生对这些词的确切意思和用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练习得到巩固。

经典重现。找出每个单词在教材中的例句和词典中的经典例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词的用法,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再让学生进行中英互译训练,熟练掌握该词的用法。

单词填空。仿照经典例句和高考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编写句子填空,让学生根据句意用正确的单词和词性变化使句子通顺。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也能考查学生对该词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

编写一些原创的选择题,进行巩固训练。既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单词的词义,也培养学生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注重对高考词汇表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会对词汇表中的词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类词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般词汇,也就是使用频率不高的词,只要求知道它们的中文意思,做到认识即可。高频词分为一词多义、一词多种词性,所以在这些词汇的教学中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单词会进行辨析,能用中文说清楚就用中文;有些词必须用英文进行释义;有些词要让学生知道一词多义。新增词汇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建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知识方面

按章节捋清知识点,夯实基础。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除重点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与交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谨性。让学生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加强课后练习, 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本,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避免同样错误的重犯。  

3.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练案,周考试卷,认真辅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搞好教学工作。

三、自身专业方面 

1.备课及评课中多听多学,真正做到找缺点,补措施。

2.多听老教师的课,关注新课改动向,了解最新知识,如何上好新教材,在教法、学法上多加探讨,切实提高一轮复习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