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考模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05-02

1 引言

在高考模式下,高中每年都会重复一遍又一遍的高考复习,一轮接着一轮,学生的试题没少做,书没少看,但最终考试成绩还是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笔者认为,加强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引导其采取不同的复习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 高中生物复习课堂教学的设计

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紧抓基础题 高考生物试题80%考查的是基础知识,20%考查的是综合性知识,即80/20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学生的高考复习,尤其是基础不够扎实的高三生,一定要先把基础这关过了,而不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大量的做题上。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以生物基础知识为主,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义加深认识和理解,对各个知识点内在逻辑与联系进行串联,以便学生系统化、体系化地学习,进一步加深记忆和理解;注重教材的选用,应以必修1、2、3和选修1、3这五本书为核心开展教学,告知学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复习;试题要做到重质量轻数量,避免误入盲目的题海陷阱,应多练习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一模以后,教师教学的重点应在变异与育种、生态系统、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工程、三大代谢调节、微生物工程等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又容易出错的知识板块上。涉及这些知识板块的一般是大题,分值较高,不求学生完全不丢分,至少能准确答出与基础知识有关的试题,尽可能拿分。在进行基本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实验原则,告知注意事项,把握好实验大题的分数。此外,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调整,确保保持乐观,确保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提升。

总之,教学设计应以基础层面的知识为核心,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准确,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引导,保证其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取得进步。

巩固成绩中等学生的知识体系 成绩中等的高三生占了学生群体的绝大多数,是最主要的教学对象。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动幅度较大,努力一下就可以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如果稍一松懈,就会进一步下降,这种现象在高三下学期表现得更为明显[2]。由此可见,成绩中等的高三生是最容易成为高考黑马的一类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考试时成绩不突出,一般是因为:1)基础知识有漏洞和遗忘,知识点的联系没有理解到位;2)解题技巧有所欠缺。

应针对该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设计,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待加强的地方,引导他们在假期、星期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对错误进行思考的习惯,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学习中所遇到的错题,记录犯错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答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专门开辟时间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错题集”考试,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选择题,告知其解题方法,使其能熟练运用排除法、解答法进行解题;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要认真解读,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与试题的关系;对于大题,加强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形成一套体系。这就需要教学进行有针对的特殊设计,让学生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会总结和提炼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先认真阅题,并在阅题过程中思考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概念,抓住试题的核心内容,确保大题尽量少失分。

在一模考试后的冲刺阶段,教学应以错题本和课本为主进行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回顾教学和强化记忆,并引导学生多做真题,在巩固该阶段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考试感觉。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状态和引导,使其对模拟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其认识高考才是终结目的,不以一次模拟考试论英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掉小毛病,坚持好的习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要对这类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因为在基础好的学生中间有“高原效应”,即取得一定成绩后想要再进一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通常也非常困难,应疏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戒急戒躁。

稳定或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

1)稳定。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只有基础题不丢分、拔高题少丢分、大题多拿分,才能稳定成绩。生物是一门系统的自然学科,有着全面的知识体系,但高中阶段的知识点是较为杂乱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因失误而失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缺补漏,使其注重零碎知识的把握,养成审题细心、做题耐心的好习惯[3]。

在高三下学期,教学要回归课本,并对教学方式和策略应作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关注课本所有的实验、小字以及插图,让学生挖掘每个基础概念可延伸出的考点,使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知识点,并明白其中的内在联系。比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植物与蓝藻的区别、DNA复制、生产者的种类、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基因的表达、线粒体的对比以及光合作用等。要求学生能熟练、准确默写课本中的结论性语句、名词概念,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

2)提高。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其成绩的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成绩提高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关系不大,主要与学生是否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关,特点是生物学角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命题人的思路以及试题中各个考查点内在逻辑,这就使得学生答题时有条理,解题速度、效率均有所提升。所以说,教学设计应对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有所涉及,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对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如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物的物质性观点等,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生物学观点,在审题的时候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出题人的意图和试题的考点,才能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更快更准确地答题。

3 结束语

总之,教学设计应覆盖到全体学生,确保在具体的教学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复习方向和目标与其自身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天赋相匹配,确保各个成绩段的学生都能稳中有升,继而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守运.谈高中生物学复习课的“规模效益”[J].生物学教学,2013,38(8):15-17.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生物课堂的创设打造坚实的基础。

(1)指导学生预习。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开拓视野和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听课和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习可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课前预习等几种。学期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时间对下学期的教材进行通读。

(2)提高备课的精准度。加强备课组建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采用分年级集体备课的形式,对集体备课提出具体的要求:①自备与主备。所有备课组成员都必须钻研教材,主备人更要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和学情,提前备出下周导学案提纲。②交流与研讨。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其他教师补充;在各学科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出能够体现学科特点的设计方案及学案。③整合与反思。每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时的交流与研讨,结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案。

2.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的分配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

3.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课堂反馈就是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穿插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及时领会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关键是不断学习

教师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教学能力和促进专业发展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任教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对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会促成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完善。

1.正确认识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学设计、对教学进行科学策划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能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能力。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做保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首先,我们要认真解读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新课程教材观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熟悉通读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把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清所教知识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和概念图,列出主干知识和拓展知识内容。

(2)灵活处理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是传统教学走向创新的前提。根据教学目的,以核心内容为基础,对教材内涵进行合理的挖掘和延伸,适当整合和拓展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程序,有条不紊,对教材安排的知识内容可适当调整。

(3)优化整合资源。把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是教师基本功的拓展和深化。精心准备与教材有关的大量阅读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提供新的生物科学发展信息、生活实例及其他资源,丰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好教学设计,体现学科策划能力。教学设计要做到“为学习而设计”,这是美国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加涅所提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精神,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发展。

三、高三教学,应注重学科能力,有的放矢

1.认真分析课标下高考命题趋势。“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适度综合、强调能力”是高考较为稳定的命题原则,但为了配合新课改,高考改革是必然趋势,一是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二是积极引导中学教学进行改革。

2.明确复习目标和策略。(1)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点间的关系,找出它们的联系,编织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准确严谨的答题习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运用生物学语言答题。一要重视阅读教材,高考命题是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为蓝本的;二要把思维过程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实验 教学现状 填鸭式教育

生命科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而普通生物学实验则是这门学科中开设的最基础的入门实验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要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实现两个教学目的,一是加深对该课程学术观点以及研究方法的了解,二是把握该课程涉及的部分技术操作手段[1]。实验内容多为观察性或者验证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的提法,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做为贬义词,因而也是很多学校做为教学计划调整中需要压缩的对象。但作者经过几个学年的教学发现,“验证性实验”是实现上述二个教学目的的核心内容,是本科生打下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基础的不可跨越的认知步骤。在大一、大二阶段,各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含实验环节,都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只有在本科生对生命科学各个学科的通用实验技术和特有实验技术都有操作经历和一定程度的把握之后,在大三、大四阶段加大开设“探索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同时适当压缩专业方向的“验证性实验”课时,学生才能循序渐进的掌握这些实验技巧。所以普通生物学实验在生命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不容置疑。

该实验课程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动物生理学等基础生物学知识点。目前在大学生物专业的开设时间一般是大一下学期,课时在36到54学时之间,一次课堂最多容纳学生36人,该课程配备有一个实验员,两个专职教师。普通生物学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实验课程上很多知识点来源于理论课,我校开设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以来,基本教学环节进行顺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与教师的主动配合普遍不够,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把理论课上学习的知识活用到实验中,实验课堂上完全坐等老师重新填食般的灌输实验原理,一步步详细讲解实验步骤;二、实验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制定受实验器材限制。上述第一点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依赖老师,课前很少预习,对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药品配制等实验准备过程和实验步骤的设计一无所知,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创新;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操作步骤“照方抓药”,看一步走一步,做不到统观全局,整体把握;实验的结果则依赖教师做权威性的鉴定。同时常见大学理科实验的普遍问题,如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目标不明确;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理论知识的课题为主,实验技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没有突出到应有的地位,研究性实验开设不足,实验课程开设方式、实验项目的设置不利于实验室的开放,学生课余的实践活动明显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我校目前普通生物学实验中也存在。

本科生做实验基本上是“一只眼睛看显微镜,一只眼睛看时钟”的态度,多数人认为是在“帮老师完成实验课”。许多本科生在实验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独立思考及应对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如显微镜光源不亮了,没想过自己亲自检查一下是不是电源接头接触不良,而是叫着老师,坐在一边,依赖教师解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实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也不可能通过实验课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如何提高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魅力,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是提高普通生物学实验课效果的诸多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结合连续五个学期讲授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经验,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以后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建议:(一)鉴于学生课前课外预习的自觉性差,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开始实验前专门给学生二十分钟时间预习,或者让学生课前预习交规范的预习报告,但考虑到预习报告可能会相互抄袭,最好的方法还是留点时间课堂上给学生预习,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2];(二)因为普通生物学实验很多是观察性实验,不像生物技术类实验通过实验报告结果就能看出学生实验效果,很多学生就钻空子根本不观察,或草草敷衍了事,为了加强监督,可以每次实验结束时抽查部分学生的观察效果,给出相应的成绩,督促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敢随便马虎了事;(三)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实验过程中,我们不再充当“保姆”的角色,而是放开学生的手脚,使他们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开始前,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强大功能,生动、详实地向学生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其该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应用前景等,使他们在全面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实验操作过程,只是简单叙述,而将大体的步骤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粗略地写在黑板上,供他们参考。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采用提示和质疑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找出并纠正错误再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错误操作认识深刻,记忆牢固,很快地提高操作水平和基本技能,而且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一次实验重复作,不断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实验,在一次比一次好的实验结果中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知识视野。生命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蓬勃发展的学科,实验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在传授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新方法、新技术,拓宽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我们在介绍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时,要求学生课外查阅有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知识;我们在讲解鲫鱼解剖实验时,希望学生课后了解鲫鱼雌雄的辨认方法,鲫鱼的生活习性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对路的教学方法,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技巧,学生的素质一定会逐步提高,以他们的成长来告慰老师的辛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娜,褚衍亮.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广西轻工业,2009年1月,第1期(总第122期)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制订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努力做好课改实验工作。

我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和汕头市《普通高中一年级课程开设指导方案》,按照汕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积极稳妥、合理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并结合我校高中生员、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课标的学习、研讨和实践。

1、参加培训,积极研讨,更新观念面对势在必行的新课改问题,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更新观念。因此,开展高中新课改实验工作,首先必须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加强学习,认真理解新课标,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使教师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其次是让教师在各种培训和自身的学科教学实践中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从而能够更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成立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方案我校在校长领导下,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加强管理,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各部门分工落实,明确责任,积极配合,推进课改工作。

3、落实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过程实行学段制与“模块”这一课程核心概念相联系。学科内容划为模块,每门学科每周4学时,一个学段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内容。每学年共4个学段,三年共12个学段。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新课,1周复习考试。

二、积极稳妥搞好常规教学工作

首先,严格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教导处一如既往做到把好“二关”:一是把好教学环节关,要求全体教师针对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提出“四要度”,即导入新课要有强度;讲授新知识要有参与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体性;巩固练习要多角度;课堂总结要高浓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向45分钟要质量。认真按时按质批改作业,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教导处通过开展作业、教案大检查,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分头深入课堂听课,并认真评课,及时评议、总结了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了课堂效益。通过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的反馈材料,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把好了教学环节关。二是把好测验考试关。高一按照新课标要求实行期中考核、期末考核;高二、高三实行阶段考,教导处制定严密的方案,交叉监考、交叉评卷、登分,写出成绩分析,认真总结,使每次考试都能真实反映出教学实绩。特别是高三级的各班科任老师,既上好课,又出好卷、评好卷,使每次考试都确保了质量。

(2)班任要求全天坐班,认真做好早读、午习、课间操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每位科任每周要求两天到校值日坐班,科任能够积极配合班任、领导做好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每天下午放学后到校务处向值日领导汇报当天值日情况,保证了管理质量。

其次,配合校长室强化教师管理。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教士,文明之火必须在教师手中永放光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并用自己学习的精神影响和鼓舞学生,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本学期教导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强化教师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效果很好。

(1)教师基本能做到“三勤”:勤读书,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跟踪他们所教学科知识的最新进展,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教学管理,了解教改动向,掌握教改信息;勤思考,去伪求真,去粗存精,探索规律;勤总结,日积月累,由量到质,认真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这样做,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教师对学生能做到关心、关注、关爱,确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心理、家庭以及各方面的需求,裨使学生能打心眼里希望用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关怀。

(3)举办职业道德教育系列活动,使教师树立安教、乐教、善教思想,形成“勤、严、细、实、全”的良好教风。实行“三定”(即定编、定员、定工作量)和“三制”(即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激励教师“创优争先”。提高教师心理和身体素质,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和心理教育理论。从而使整支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

(4)积极做好青年骨干力量的培养工作。学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鼓励青年教师终身学习,多做贡献。此外还发动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经验文章和教学设计,每位教师上缴“最佳一节课”教案及论文,并总结评比,从中挑选优秀论文和教案作为学习的典范,重视总结推广教师自身的经验。同时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函授、自学考试,接受继续教育。

三、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1)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争取多让老师走出去,开拓视野,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校各科组都有老师往市、区其它学校参加听评课活动及参加市、区学科会议,人次达155之多,这些教学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有了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各教研组,都能拟订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积极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教学活动及各级各科的竞赛活动。本学期各教研组举行公开课节数:语文组3个,英语组3个,数学组3个,物理组3个,生化组2个,政史地组3个,图音体组1个。各教研组开展的竞赛活动有:语文组读书月征文活动,高二级数学竞赛(第14周),高二级英语综合知识竞赛(第14周)高中生作文竞赛(第16周),高二级生物化学综合知识竞赛(16周),物理学科动手动脑竞赛活动(第17周),效果显著。

(3)认真搞好理化实验室建设,本学期各级理化的实验课都能全面进行分组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继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健全美术兴趣组和音乐兴趣组的活动制度,本学期成立高一化学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能定期安排组织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加大力度抓好中、高考备考工作:

(一)坚持抓早、抓细、抓落实

1、早补课从7月底开始,我校高、初三毕业班就按照上级的部署开始补课。每周上6天课,每天6节课,每周共计36课时。从新学期第一周开始,就一直坚持星期六补课,以时间和汗水换取效益。高三级在去年“夯实四科,突出选科”的基础上,提出“以综合科作为新的分数增长点”的口号,星期六补课每两周综合科测试一次,各科的客观题由原来的6小题增至9小题,每小题为2分,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训练题量,以考促练,以练来夯实基础。并要求教师做到逐次分析,查漏补缺,以求提高。

2、早摸底暑假补课结束后,我校就对高、初三毕业班进行统一摸底考试。本次考试,按高、中考的题型、题量、难易度、区分度命题,考试后综合排名,排出前100名学生,为以后挑选重点学生对象做好准备。以后每隔一个月将进行一次综合性统测,并及时认真分析对照,肯定成绩,查找薄弱环节及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使部分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至于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学习和工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地和建设性地发挥其智慧和能力,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高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校能积极发挥政教处、团委会、教导处、学生会、班主任以及黑板报、广播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先进的心理学成果,指导学生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安排复习;提高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考试的临场习惯,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正常的水平;能教育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的得失成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抓教学、抓备考,不能放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之中能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证以高昂的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贯穿整个备考过程。力图让学生们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高考。

(三)掌握好上新课及复习旧知识的关系,精心设计好复习程序高三这个学年,语文、英语、政治要授完新课,让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关。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各选科仍有讲授新课的任务;初三级仍有繁重的新课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认真学习“大纲”、“考纲”及高、中考试题,关注高、中考新动向,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第一学期末认真组织好区性统考,并做好了质量分析工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在备考中具体从两方面着手:

1.重视做好上学期“二个阶段”、全学年“三个小冲刺”和“四个加强点”的工作。

(1)“二个阶段”(上学期1—14周,15周—期末):由于存在条件限制,各科授新课进度比较慢而且也不平衡,到上学期第13周(除语文科尚欠第6册外)各科大致完成教学任务,第14周举行阶段考试,检查此前备考工作效果。15周起至20周星期六下午,安排各科测试,每个下午一个学科,五个下午完成一个周期的测试,要求科任评卷后用2—3课时进行评讲,让学生把应掌握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其中第18周举行语、数、英、政四科毕业考试,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做一次检测。

(2)“三个小冲刺”:以“上学期期末考”、下学期“一模”、“二模”为分界,在学生中掀起三个小冲刺,要求学生从自身的成绩出发,确定每一个小冲刺的奋斗目标,力争每次考试得分率提高5%—10%,围绕着目标努力学习,以期达到甚至超额。

(3)“四个加强点”:

①加强早读、午习、夜自修的管理,使学生既科学合理又充分利用时间。

②发扬和加强团队精神,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要求高三教师多与各科组的老师交流,多阅览相关资料、上网并结合高考动态和学科特点,备好复习课,写好教案,使每节课内容充实,弹无虚发,有的放矢,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益。力争高考实现大冲刺大飞越。

③始终坚持加强教研考研力度,因材施教,培优扶差,均衡发展。要求高三级教师密切注视新课标与高考命题动向的关系,习题及时渗透新信息。从下学期开始加大“推进中层,提高上层,扶持临界生”的分类辅导力度,争取提高“含金量”和全面丰收。

④加强后勤服务前勤的工作,多关心师生生活,制订高考奖励方案。

2.搞好三轮复习,狠抓四个环节,夺取高考新胜利。备考各主要时段安排初定为:

(1)第二学期3月中旬前完成第一轮复习,迎战3月份汕头市一模。

(2)3月下旬至4月底,完成第二轮复习,迎战4月底或5月初汕头市二模。

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39-03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的技术在各级各类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它将多媒体计算机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和信息有机结合为一体,是一种被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在高校、中学和小学等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连接临床的桥梁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而繁杂,部分内容抽象难理解。例如: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而枯燥,不易掌握和记忆,本校历届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难学,每年考试不及格的人数相当多。加上在中医药院校本课程的开课学时普遍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详细展开讲授教材的内容,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笔者自2009年下学期开始制作《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到本课程的教学,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静态图片与视频动画结合,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三个部分的内容,不仅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而且内容多而杂,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非常多。但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课时与西医院校相比较明显偏少,这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更多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医学免疫学部分的抗原、抗体、补体的概念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也很难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往往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通过将大量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和动画相结合、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使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极大地刺激学生的眼、耳、大脑等多种器官,学生很容易接受,加上展示过程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医学免疫学的“补体系统”一章时,补体的激活过程非常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参照国外教学资源制作了补体激活的动画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示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从补体与激活物的结合开始,至C3转化酶、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以及靶细胞溶解的完整过程,同时结合大量图片对三条补体激活过程作了系统比较;在讲授人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生活史时,通过大量的视频资料展示虫体的生长发育与感染的动态过程等。通过图片与视频素材的综合应用,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静态图片与视频动画结合,有利于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本课程“医学免疫学部分”有许多内容如免疫球蛋白结构、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过程、I-IV型超敏反应的机理等内容抽象难懂,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将其讲解透彻,而这些内容又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对其理解、掌握的程度与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因而在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中,笔者借助大量静态的平面与立体图片,并结合相关的视频对其进行详细讲授,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轻松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时,运用Ig平面及立体结构图片,详细讲授其基本结构与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动画讲授解不同水解蛋白酶对Ig的作用部位及水解片段的生物学作用;在讲授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作用时,通过网上下载的动画将MHC分子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完整展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MHC分子的遗传特点及其在临床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在讲授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过程时,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显示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处理后的抗原如何被T、B淋巴细胞识别结合以及T、B淋巴细胞如何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动画讲授效应细胞如何发挥免疫效应和清除抗原异物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的综合运用,让本来抽象难懂的免疫应答过程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授Ⅰ-Ⅳ型超敏反应时,运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展示各个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机理的要点和区别,如Ⅰ型超敏反应中大量IgE抗体的形成及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导致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是引起此类反应的关键,Ⅱ型超敏反应中自身抗体与靶细胞上抗原结合或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吸附于靶细胞是引起此类反应的关键,Ⅲ型超敏反应中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在毛细血管壁上的沉积以及通过激活补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是此类反应发生的关键等。

通过近五年的多媒体教学情况课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3.8%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本课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特殊表现形式,极大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除了课本知识以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可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静态图片、视频、动画、文本、声音等各种素材加入到课件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板书,而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偏少的问题[1]。如在讲授细菌各论时,细菌的种类繁多,每种细菌都会涉及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以及防治原则等内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杂,而学生没有临床经验和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抽象知识的过程中难度很大。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每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图片放在课件的首页,然后应用一个典型病例,通过图片展示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体征,再提出相关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就可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讲授细菌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去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不仅保证了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效果,而且让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在课堂上讲授本课程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通常来讲,专业教科书和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将学科的一些新知识、新成就和新进展写进教材,加上教学课时的限制和不足,教师没有时间将这些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灵活多变,通过将这些知识插入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中,就可很方便地介绍给学生。

如2010年下学期上课期间,正值“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美国开始流行,笔者从英特网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并运用这些素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了当时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传染源、常见传播途径、实验室与临床诊断标准、防治原则及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特点。通过将这些最新研究结果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医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标志,在中医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热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使用不科学,也会给中医药教学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差。课件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些课件直接将原来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输入电脑,只是简单地将多媒体屏幕当成黑板来使用;有的教师只是盲目追求多媒体课件画面的美观,而忽视了基本的教学内容,虽然能够吸引学生,但是重点不突出,要掌握的内容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将所有的书本内容都罗列到多媒体课件中,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不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时间做笔记,甚至幻灯片还没有看清,教师就播放下一张,结果学生一头雾水、头晕目眩。因此,教师应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以教材为蓝本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炼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内容。课件采用的图片、视频资料要清晰,动画要简洁了当,素材补充应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主。

2)忽略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明确一点: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把脸转向屏幕,照着幻灯片把内容读出来;有的教师坐在电脑前,看着幻灯片宣读,板书很少,与学生基本没有交流,忽略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在各高校的多媒体教学检查中均发现有类似现象。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幻灯片的切换速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遇到重点、难点内容要提醒学生,要讲透,同时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此,教师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大纲有着熟悉的把握,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把握;另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朝晖,李邦良,佘美华,等.生物化学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