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建筑;参数化设计

一、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参数化设计。将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对函数的改变,或者说对算法的改变,人们能够对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获得,简单理解为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方法就是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

二、参数化设计的初始化设置

1、基本绘图参数

不管是对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进行绘制,还是对服装剪裁图进行绘制,比例、线形、图纸幅面、文字样式等内容都会存在于图中,我们一般就会统称这些内容是绘图环境。古人在建筑设计中,图画图样就已经开始进行运用了,这种方式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进行采取的;而使用百分之一比例尺的图样和木制模型,这种方式是在隋唐的时候开始使用的。在《营造法式》中,“殿阁地盘分槽图”就是平面图的名称(如图1)。图中有很清晰的柱网,对于柱子立的位置要有明确的位置,也就是建筑平面的布置,“地盘”就是这里指建筑所占有的面积。

图1

2、台基放线定位

对古建筑台基的放线方法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古建筑平面的朝向和总体布置进行确定,也就只能是在把计算机参数化方法进行引入的时候,才可以将基础的坐标参照系建立起来。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五边形、圆形以及复合形都是包含在古建筑的平面形式中,下面就介绍其中几种放线方法:

2.1长方形台基

古建筑中最常用的平面形式就是长方形台基,也是较为重要方法。它的放线步骤如下:

2.1.1把台基所有尺寸包括灰土压槽的总尺寸作为依据,对建筑平面的大致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将放线用的“海将子”或者下“龙门桩”、钉上“龙门板”,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砌筑。其中,应该保持龙门板的上皮水平,并且保持一个高度与台基的平水;

2.1.2把建筑群的“中”作为依据,对这个建筑的“中”进行确定,然后,再对通面阔和通进深的“中”以及各间的面阔、进深“中”进行确定,并且在龙门板上用小钉钉上这些“中”,用笔标识清楚;

2.1.3根据面阔、进深“中”,将里包金、外包金、出山、下出以及灰土压槽的位置找出来,并且把它钉在龙门板上;

2.1.4把所需要的点用坠子引至灰土表面,随着基础的砌筑,把需要的点逐渐引至基础墙体上,并且随之将标记画出。把这些标记马磉、包砌台明和安装柱顶石作为依据。

2.2六边形台基

2.2.1对中心点进行确定;

2.2.2将十字线弹出;

2.2.3以十字线为中心将两个矩形弹出,矩形的短边和面阔相同;

2.2.4将两个矩形连接成八边形。

三、古建筑台基部分的参数化设计

1、台基的建造方法

从建筑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基础就是在屋身以下的建筑部分,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就是基础,它对于建筑物的压力进行承担并且传递,是对周围稳固的重要部分的保证,它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1地基。建筑物基础以下的土层就是地基,它对于全部建筑物的重量进行承担,可以分为人工地基和自然地基;

1.2基础。木柱以下的部分就是古建筑的基础,它的构成由柱础、磉墩以及磉墩下面的人工地基;

1.3台基。建筑物的基座就是台基,也就是建造在地面以上的方座部分。室内地平就是台基的上平,“台帮”就是四周边,在台内包砌柱础、磉墩、拦土墙,将台基构成。

2、轴线网的参数化

在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在严格的模数制度上,建立一切建筑尺寸,要对古建筑的平面设计进行完成,首先必须对古建筑平面轴线的组成关系进行掌握,但是这些平面尺寸又都在其台基的设计之中进行反映,所以,对台基的参数化设计进行完成是整个建筑参数化设计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步。

四、古建筑屋身部分的参数化设计

古建筑的垂直受力构件就是柱子,用于支撑梁架。在所有落地的柱子上,屋顶梁架上的重要全部分散传递,再由柱子向柱顶石上进行传递,最后传递到基础上,还有一类不落地的短柱,安装在梁与梁之间,也是传递力的构件。这些柱子的名称是以柱子的位置确定的。

1、柱子的名称和尺度

1.1檐柱。它的位置一般在房屋前、后檐最外一排,前檐柱和后檐柱是其分为的两个形式。檐柱所处于的位置就是确定每个檐柱名称的依据;

1.2角柱。方形在大多数的古建筑平面中都会运用到,至于“角柱”,就是处于四角位置的柱子;

1.3金柱。它的位置在檐柱以内,平行于檐柱,梁架是其上面所要承受的,但是建筑中线上的一列柱子也不处于,这就是“金柱”。“前檐金柱”就是在前檐的柱子,“后檐金柱”就是在后檐的柱子,若是建筑的进深比较大,则有金柱和里围金柱之分。

2、柱式的参数化生成

在中国古建筑中,我们最容易发现的就是其柱子的三大组成部分会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柱式定义及其相似,因此,我们就对古代欧洲对柱子构件整体的称呼进行借用,尽管,会比较明确古今柱式的名称位置和尺寸的规定,但是,针对于计算机来讲,想要进行处理困难那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简化对它进行处理,以便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难度和错误发生的几率降低到最小。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认为从构成成分上看古建筑柱子是尤为简便的,柱础、柱身和斗拱是组成每一根柱子的三个部分,但是构建它的直径位置和长短尺寸,都要把古时的构造规律作为依据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越.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2,(05).

【2】张雯燕.现象学视角下,当代建筑设计策略的再思考[D].深圳大学硕士论文2011,(05).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玻璃幕墙 非结构构件 建筑节能 主体结构 抗震设计

一, 前言:玻璃幕墙始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建筑有联合国大厦和纽约利华大厦。我国玻璃幕墙起步较晚,以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和上海联谊大厦为标志开始,主要是构件式明框玻璃幕墙居多,由于无国家行业规范和标准,技术质量水平较低,多靠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1990~2000年,出现和发展了隐框幕墙、铝板及石材幕墙,开发了单元式幕墙,引进和创新了点支撑玻璃幕墙,同时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技术规范。2000年至今,双层幕墙、光电幕墙、智能幕墙、膜结构幕墙等等多元化幕墙的发展和应用,标志着玻璃幕墙成为现代建筑的显著特征。

二、玻璃幕墙的特性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护结构或装饰结构,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它的材料构成是由金属构件和玻璃板材组成。它的施工方法分为现场组装和预制装配。

玻璃幕墙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特点:它能将建筑艺术、建筑功能、建筑节能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选材简单,构件制作工厂化;安装方便,工期短;更换性、改造性强易维护;自重轻属于轻质幕墙,价格便宜等等。同时玻璃幕墙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光污染、能耗较大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正逐步纳入到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节能的综合研究体系中,作为一个整体的设计问题加以深入的探讨。

三、玻璃幕墙的建筑设计

首先是玻璃幕墙的选型问题,当今玻璃幕墙形式成多元化发展,种类繁多,建筑师应根据建筑物的艺术造型、建筑的使用功能、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技术条件选用明框,隐框、半隐框或者是全玻璃幕墙等。其次型式确定后应提出幕墙性能等级要求,玻璃幕墙的性能主要有风压变形、空气渗透、雨水渗漏、保温隔热等,建筑师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气候条件、建筑物高度和体型、建筑物功能和重要性等明确等级要求。最后就是玻璃幕墙的构造设计及安装工艺,这点对于玻璃幕墙的整体性和外观至关重要,同时也对幕墙的使用寿命、日常维护、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意义。各种类型玻璃幕墙的构造设计及安装各不相同,但都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1、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的处理,使其既美观又起到变形的要求;2、幕墙构件的面板和边框所形成的空腔应采用等压设计,防止室外空气压力将雨水压入腔内,以提高幕墙抗渗性;3、对于可能产生渗水的地方和容易结露的部位预留泄水孔道,集水后由管道排出;4、板材与边框连接处必须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处理,密封材料应能在长期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弹性;5、由于幕墙位移和温度收缩,幕墙某些部位会发生摩擦,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所以要考虑在该部位设置垫片来减少摩擦;6、各种五金件、连接件、设计要防止不同金属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电化腐蚀;7、要考虑擦窗机的设置问题;8、降低能耗损失,满足节能要求应重视玻璃幕墙中玻璃的选择;9、玻璃幕墙还应注意防雷电措施。

对于很多建筑师来说,在设计中采用建筑幕墙,往往更加着重的是营造建筑立面,而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幕墙带来的不同的室内空间效果和建筑幕墙的技术手段缺乏深入的认识。往往是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立面,而把这个立面的技术细节留给幕墙厂家进行二次设计,厂家的幕墙设计在满足造价和立面后,要么满足不了设计的技术要求(如冷桥、隔热等问题,在工程验收时很难发现,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要么忽略室内空间的效果(如竖向龙骨排布给空间带来凌乱的感觉),或者各种弊病并存。建筑师的幕墙设计不能简单的只从几个方面控制住幕墙厂家,就算完成任务,而应该和厂家的二次设计及施工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这也是建筑幕墙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二十一世纪建筑正日益追求绿色建筑,建筑师还应该重视新型幕墙设计的研究和应用。

四、玻璃幕墙的结构设计

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围护体系,属于非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以及温度效应,其支撑条件需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以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位移。根据工程经验及震害分析,它的破坏形式有:第一、玻璃幕墙自身强度不足产生的破坏。对于竖向的玻璃幕墙,风荷载为主要作用,在风压较大的地区,玻璃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第二、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破坏。地震作用对连接件影响很大,以至于玻璃幕墙发生脱落或倒塌;第三、主体结构的变形导致玻璃幕墙的破坏。主体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通过连接件使玻璃幕墙产生过大的应力。如何避免这些破坏,结构师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玻璃幕墙设计时,应计算地震效应(包括自身重力效应和支座相对位移产生的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同时还应考虑地震效应与风荷载效应的组合,摩擦力不作为抵抗地震作用的抗力。2、玻璃幕墙在位移方向上的刚度应根据实际连接状态分别采用刚接、铰接、弹性连接或滑动连接等简化模型。3、支撑玻璃幕墙的结构构件,应将玻璃幕墙的地震作用效应作为附加作用对待,并满足连接件的锚固要求,且对连接部位采取加强措施。4、玻璃幕墙的主要构件应悬挂或支撑在主体结构上,按非结构构件设计,不承受主体结构的荷载及地震作用。5、玻璃幕墙及连接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与主体结构相适应的变形能力。6、应预估玻璃幕墙设置位置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对于大多数结构师而言,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设计是分开进行的,玻璃幕墙设计时,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点假定为支座;主体结构设计时,则将幕墙以荷载的形式作用于主体结构上;对于一般的工程结构而言,这样的假定和分析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幕墙结构的自身刚度加大且不能忽略时,就应对上述方法进行修正。最好的办法是将玻璃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结合在一起,整体来考虑结构的动力性能,并通过调整幕墙结构体系的相对约束度来改变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以及总荷载作用在玻璃幕墙和主体结构之间的受力分配,从而得到一个最为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五、结语

为实现建筑幕墙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领域和结构设计领域的技术理念要从传统的的高耗能型转向低碳、环保、生态的发展模式。技术理念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所蕴含的设计原则,即追求健康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和安全可靠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13

2.《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139/T-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赵西安 /幕墙工程手册/ 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

5.赵西安/对汶川地震中玻璃和玻璃幕墙抗震性能的初步分析/中华玻璃网/2008

6.张其林/玻璃幕墙结构/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7.曹辉/玻璃幕墙的光污染控制分析/建筑技术/2009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防火构造

在我国大型商业建筑中防火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而防火工作的进行离不开防火疏散设计和防火构造设计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安全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根据商业建筑特点疏散、根据时间与距离疏散、根据人数进行疏散、安全出口的合理设置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

1.根据商业建筑特点疏散

根据商业建筑特点疏散是安全疏散设计的根本内容之一。即设计人员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们在火灾事故时的心理状态与其自身的行动特点来对于安全疏散进行设计。例如可以首先假设火灾危险性大小和大型商业建筑的容纳人数以及面积大小合理布置为前提来进行安全疏散的模拟工作,从而能够为人员的安全疏散设计一条安全路线。除此之外,在根据商业建筑特点进行疏散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大型商业建筑房间、走廊、前室、楼梯间等不同的结构特点来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有效保障人员的疏散安全。

2.根据时间与距离疏散

根据时间与距离进行疏散是疏散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通常来说在大型商业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客户能够疏散到安全场所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一时间通常也被称为允许疏散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建筑物中具体的疏散设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其具体的疏散时间和疏散距离也应当不同,而不是应当根据某一规则来硬性的决定。除此之外,在根据时间与距离疏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有利于楼梯间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并且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与此同时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即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促进安全疏散的时间和距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3.根据人数进行疏散

根据大型商业建筑自身具体的人数进行设计是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准确的计算商业建筑日常营业时的具体疏散人数,这也是是计算疏散走道宽度的前提。除此之外,在根据人数进行疏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的规定来合理的计算出商店的各部分面枳。并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内容,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4.安全出口的合理设置

安全出口的合理设置对于安全疏散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够、安全程度不足、位置偏僻则会导致人员较难疏散并且会很大程度上延误灭火扑救工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疏散楼梯宽度的计算规范来进行安全出口位置的合理设计。除此之外,在安全出口的合理设计过程中,由于封闭楼梯因安全性较低,因此根据规范中的规定其只能用于32m以下的二类商业建筑并且且应靠外墙布置,以而一类高层建筑及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由于性质重要,体量巨大和人员众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并且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营业厅部分的室内公用楼梯最小宽度不应该小于1.4m,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人员疏散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防火墙设计、混凝土设计、防火门窗设计、防火卷帘设计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进行了分析。

1.防火墙设计

防火墙设计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防火墙主要是指用自身具备3小时以上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材料,并且以这些材料为基础砌筑在独立的基础或框架结构的梁上的墙面。在大型商业建筑中防火墙的存在主要是用以形成防火分区并且更加有效的控制火灾范围的部件,这意味着防火墙自身的特性应当是不燃烧体。除此之外,在防火墙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防火墙的耐火极限应当高于4,并且当违筑物的外墙出现燃烧体时,防火墙应当凸出墙的外表面0.4m以上,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防火和阻挡火势的效果。

2.混凝土设计

混凝土设计对于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混凝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了解混凝土在火灾中如果受到高温作用则自身强度会降低的特性。因此在防火构造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受力钢筋保护层为10mm时其耐火极限只有0.5小时或者不到0.5小时的数据来对于混凝土的具体强度进行设计,从而能够使其在火灾真正发生时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例如可以使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于这一楼板的构造基层是采用不燃烧材料料,因此在具备很高经济意义的同时还具备了很强的安全意义。

3.防火门窗设计

防火门窗设计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火门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优先选择在火灾时能够优先满足耐火稳定性,与此同时具有隔热、隔烟作用的门窗。众所周知防火门窗是大型商业建筑重要的防火分隔设施,并且防火门窗通常会安装在有防火要求的墙上以及楼梯间入口或者是管道井的开口处。由于这些位置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些位置进行防火门窗的设计就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根据耐火极限的要求防火门窗通常还会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的坚持时间为1.2h,乙级则是0.9h,丙级仅仅有0.6h,因此在防火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具体的防火要求来选择不同等级的防火门窗。

4.防火卷帘设计

防火卷帘设计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重中之重。在防火卷帘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不具备隔热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当注重将其与水幕系统或者是喷淋系统进行结合来共同使用。除此之外,在防火卷帘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当起火时卷帘可以立刻放下,从而能够起到较好的阻档火势的作用,并且延缓火灾的蔓延速度,最终更加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提升和大型商业建筑的快速发展,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过程中应当对于疏散工作和具体的构造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防火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镇梁.陈远博.超大规模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N].建筑学报2006 (7)

[2]方正.王平.程彩霞.大型建筑防火分区问题的性能化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

[3]李钰.大型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可识别性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及其相关概念综述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

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重要分支,也是现在最普遍的综合体实践形式,由于能够很好的解决发展商单项目资金与现金流的平衡,释放了持有大型商用物业所背负的巨大财务压力而逐渐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它不仅是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和重要的城市节点,也是展现城市魅力与形象的重要标志。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交通枢纽、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灵魂,缺乏公共空间的城市是不具备持续发展力的。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者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又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1)以存在方式划分

可以分为街道,广场,公共绿地,附属公共空间四大类。附属公共空间分别与街道,广场,公共绿地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

以使用方式划分

根据是否使用以汽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分为车行公共空间和步行公共空间两大类。车行公共空间主要以道路空间为主,步行公共空间包括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广场,公共绿地,以及附属各类功能用地。

(3)以功能特征划分

根据空间的功能特征,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城市公共绿地,大型市政设施等类型。这些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城市公共活动提供了不同的使用活动内容。

(4)其他分类

根据所属地区用地性质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中心区公共空间,商业区公共空间,行政区公共空间,住宅区公共空间等。

可识别性概念的引入

可识别性的定义及外延

可识别性就是某个事物或物质给人一种认识和辨别的性质。这种性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本身客观存在的、固有的性质,再人为的给予定义的一种识别性,称之为物质流;另一种则是完全不存在的,为了给人带来生活、工作上的方便,则人为的创造一种识别性,称之为意识流。一个完美的识别性设计必须具有独特的风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是最具有视觉认知识别等信息传达功能的设计要素。

可识别性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等级制,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性质的不同,在建筑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可识别性。例如政府办公、写字楼、宾馆酒店、住宅等在建筑形式、造型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强烈的识别性让人能一目了然的就能辨别出这是什么性质的建筑。

(1)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仪使中国的等级观念非常的严谨,封建体制中权力的象征在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建筑的色彩运用、开间大小、屋顶形式来体现区别各级的身份和权力。

(2)现代建筑形式的识别性则是根据其功能、性质的不同来设计。政府办公由于其庄重、肃穆、严谨的性质决定了其建筑形式,基本采用中国传统的中心轴对称建筑布局。而高级写字楼是时代的象征和发达经济的代表,由于功能和性质的定位决定了其建筑形式相对自由、活泼,更具有时代感。

(3)酒店宾馆、民用住宅在功能、性质上有着特殊性因而在建筑形式的处理上也与其他类型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总而言之,可识别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非常的广泛,同时也有着非常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可识别性设计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中的体现

公共接口空间的可识别性

一个具有明确识别性的空间必然具有明确的结构,并且元素具有特色,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这对于空间环境塑造有着极大的意义。公共空间的可识别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一个商业区区别与其他商业区的特征;二是在同一个商业设施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可以被消费者很容易的识别和辨认。

建立可识别性的方法

(1)建立中心

舒尔茨认为:人都具有对中心最基本的存在要求,都具有向心感,存在着一种心理归属。没有中心,社会内部是混乱的,有了中心,才能使人在心理上建立秩序的终点,通过人们的活动,使本身的秩序建立起来。

(2)确定方向

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有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和知觉。定向是人进行各种行为活动的基本需要。在商业空间中,利用建筑空间的处理进行室内定向,可以使消费者留有较深刻的印象,对识别内部环境产生较好的作用。

(3)加强建筑元件的表现力

在进行内部空间的营造时,商品经营者有意识的发挥各种构成元件在环境中的潜在表现力,通过材质,色彩的对比,衬托出整体优美的空间环境。成功的有标志性的商业建筑不仅需要突出的建筑形象和内部空间,还需要将建筑物与建筑构件,视觉主题和设计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内部空间性格和外部建筑形象相互联系,达成统一。

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可识别的设计原则

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充当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归结到具体的设计上来,必须符合基本的设计原则,在具体原则的指导下合理的设计其公共空间,可以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整体性原则

通过有整体意义的空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表现完整的空间意义。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尤其是当其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内的重要位置时,其公共空间的设计除了要注意公共空间与建筑母体的统一,还应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把公共空间设计置于城市设计中去,把建筑甚至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成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多样性原则

统一与变化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注意空间统一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建筑空间的多样性,没有多样性,任何有机的整体都会成为乏味的东西。公共空间的空间多样性原则就是要求根据整体的要求,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公共空间功能多样的要求,表现出空间划分丰富,联系灵活紧凑的空间形态。

城市背景下的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可识别性研究意义

城市商业建筑综合体作为与都市人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建筑类型之一,其城市公共接口空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日趋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化,可识别性设计对于其公共接口空间来讲,不仅能够改变城市空间的形态,同时也是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下的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的心理需求。

结语

社会发展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体现了人类多元化文化的共存。21世纪的中国是文化统一与多元共存的时代,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城市商业综合体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这种共存形式。无论是在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中,商业综合体建筑都是主要建筑类型之一。它能有效的整合多种城市功能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等。而对于其公共空间可识别性设计也不再仅仅是个建筑设计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城市设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冬青、冯金龙 著. 《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建国 著. 《城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牛力. 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 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7

建筑设计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度假酒店 景观设计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大部分都市人目前处在高污染的自然环境及高对抗的社会环境的双重压迫下,身心都极有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及《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的实施,尊重自然,走进自然,缓解压力,身心健康已经慢慢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因此,外出旅游,走进自然,入住度假酒店,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而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度假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旅游活动场所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普通的度假模式和度假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康体、娱乐等的要求,人们开始不满足传统旅游所带来的休闲体验。因此,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显的尤为重要。

1.传统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度假酒店的设计片面追求奢华,相互攀比,不以自身人文、地域和经济条件为基础,照搬国外豪华度假酒店[1]。从设计现状来分析,其间虽有不乏优秀的度假酒店,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度假酒店形式单一、档次不一、结构布局不合理;产品雷同较多、特色性不强;部分度假旅游设施较差;都市休闲度假和生态度假的规模和档次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等问题。度假酒店因旅游度假产品的过度开发而产生生态问题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郭静提出旅游扩大化会给旅游区带来水体污染、土壤板结、空气严重污染、生态多样性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大兴土木,景观也被破坏[2]。

因此,如何通过设计主题的引导,较好地解决度假酒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达到自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生态平衡,如何打造特色生态的度假酒店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相关概念及分类

2.1 度假酒店的概念

度假酒店的概念经常同度假村的概念混淆。国内很多度假酒店被用以度假村来命名,目前的度假村界定不清。

俞海滨,田玉堂等认为度假酒店与度假村的概念相同。他们都是在有旅游度假需求的环境下所产生的,都是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为适应度假旅游的需要,根据度假旅游者的心理要求,建设相应的度假场所,都承担着食宿功能,但是度假酒店和度假村的概念有着较大差别[3-4]。

度假酒店的概念比较明确,杨明涛,邢瑜,龚向群等认为度假酒店多建在滨海、山川、湖泊等自然风景区附近,远离市区,交通便利,同时度假酒店设计风格上返璞归真,讲究人与自然融合,为游客创造休闲舒适的环境。龚向群认为度假酒店还应该具备阳光、沙滩、大海[5-7]。

世界旅游组织(WTO)对度假村的定义是:为旅游者的较长时间的驻留而设计的住宅群。

因此,度假酒店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建在山川、湖泊、海滨等自然风景区附近,以短期出租床位的形式经营的以食宿功能为主的休闲度假酒店。主要特点是远离市区,交通便利;以食宿功能为主,部分服务设施为辅;需要借助其他产业增强酒店的吸引力吸引游客。

2.2度假酒店的类型

目前还没有针对度假酒店的权威的分类标准,诞生分类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表1 度假酒店不同分类类型[8-11]

分类方法 类型

按地理位置分 乡村度假酒店、城市度假酒店

按功能分 滨海型、湖泊型、山岳型、温泉型、草原型、沙漠型、特殊型

按经验模式分 康体型、娱乐型、会议型、复合型

按营业时间分 连锁经营、独立经营、分时度假

按娱乐设计用途分 全年营业、夏季营业、冬季营业

按自然环境条件和度假旅游内容分 山地度假酒店、滨水度假酒店、康体疗养型酒店、娱乐度假酒店、主题型酒店

上述分类方法包含了大部分度假酒店的类型,却有很难将度假酒店的特色体现出来。因此,度假酒店的分类很难区分开来,目前度假酒店一般都具有综合,包括会议功能和娱乐功能。笔者认为根据度假酒店的功能,我们可将度假酒店分为疗养型度假酒店、会议型度假酒店、家庭旅馆和综合型度假酒店。疗养型度假酒店是以康体功能作为主体品牌功能,提供丰富的疗养及医疗设施;会议型度假酒店以接待国内外各类会议客人为主,提供会议场所和会期间休憩、活动等主要设施;家庭旅馆是以优美自然环境为主,设施较少,提供简单轻松的服务;综合型度假酒店以大型、综合为主要特点的多功能度假设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国内外度假酒店概况

3.1国内度假酒店研究概况

由于我国的度假酒店起步较晚,其相应的研究在景观设计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方向,主要是集中在经营管理等方面。

3.1.1景观设计方面

针对专类型度假酒店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图片方式进行介绍。以度假酒店为名的书籍较少,且书籍上一般通过案例介绍方式介绍案例特色,没有对相关的规划方法、设计手法、设计理念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度假酒店环境的营造和度假载体的特色化设计手法。

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文献研究也不多,研究度假酒店的论文中,大部分也都是以图片方式为主。其中硕士论文的研究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如从建筑和环境设计的角度出发详尽的了研究地域性特征在度假酒店中的表现及其相关的设计策略[11],还有部分硕士博士论文有专门针对滨海度假酒店、山地型度假酒店、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进行研究,也有专门从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来分析和研究度假酒店的外部环境设计。也有部分对度假酒店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如许勇铁,许凌玲对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度假酒店设计的理念进行探析[12]。

3.1.2经营管理方面

经营管理方面研究相应的研究刊物较多,主要有中国旅游报、饭店现代化、旅游科学、城市建筑、旅游学刊、商场现代化等。可参考的书籍有《到酒店度假去》、《世界知名酒店导览》、《度假酒店(村)的开发与服务管理》。此外,《现代旅游开发学》、《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度假酒店操作图文全解》、《酒店设计与策划》等书籍中则侧重营销策略、服务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研究中,标题为“度假酒店营销策略”的文献知网查询结果为98篇。

3.1.3在建筑科学领域

在建筑科学领域,主要针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对旅馆建筑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主要著作有《旅馆建筑设计》,《旅馆建筑》。这些书籍主要研究旅馆的空间设计,功能布置等内容。此外,随着度假酒店形式的出现,在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世界建筑导报等建筑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些特色的、创新设计理念的度假酒店设计介绍度假酒店建筑设计及空间室内设计实例的文章,其中有地域性和文化性方面的内容在许多文章中都有体现。

3.2 国外度假酒店研究概况

国外度假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较早,因此对度假酒店的研究在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方面有较全面和细致的研究。书籍方面,对度假酒店有较为全面研究的有英国弗雷德・劳森著的《酒店与度假村一一规划、设计和重建》。也出现了许多以图片为主的介绍度假酒店的书籍,如WORLD RESORT HOTEL、The Leading Hotel of the World 2003、Resort and Theme Hotels 等等。在建筑设计方面对度假酒店地域性方面也有一些设计的建筑实例较为成功,一些乡土建筑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杰佛里・巴瓦和查尔斯・柯里亚等,这些设计师的案例对我国的度假酒店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国外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投资、经营、发展、设计等多领域,同时对度假地深入研究的视角已延伸到度假酒店的开发营运与管理,如《度假饭店的开发及其管理》(Chuck Y Gee,2003)该书全面阐述了度假饭店之概念、历史与特点,度假饭店的规划,娱乐设施的开发,度假酒店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指出“度假酒店概念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能够增强幸福感和偷悦感的环境[13]。2002年,西班牙LOFT出版公司在其出版的《酒店设计与酒店设计师》一书当中,主要以例子说明的方式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酒店与发展。2003年,在英国著名学者弗雷德・劳森编著的《酒店与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和重建》则详细介绍了酒店与度假酒店的概况、特色、规划与设计。期刊方面有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同样也是主要针对酒店经营管理以及酒店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4.展望

目前国内外度假酒店的研究不多,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营策略方面。景观设计方面则涉及更少,且研究主要在地域性特色上。因此要加强对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的研究,并应该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植物空间、生态材料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酒店环境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体系,这对酒店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博.舒适并非源自奢华――简析国内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误区[M].中外建筑,2008,(12):90-95

[2] 郭静.旅游扩大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怀化学院报,2010,

[3] 俞海滨著.度假酒店(村)的开发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

[4] 田玉堂.度假村的理念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6

[5] 杨明涛编著.Resort Hotel度假酒店[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6] 邢瑜,王玉红编著.宾馆环境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96-98

[7] 龚向群.海南度假酒店景观与室内[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8] [美]布赖恩麦克多诺,约翰希尔等|译者:董晓莉. 酒店建筑[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01

[9] 俞海滨著.度假酒店(村)的开发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

[10] 陈方.滨水度假酒店设计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1-60

[11] 甘露.度假酒店的地域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