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区划论文

行政区划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区划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区划论文

行政区划论文范文第1篇

    我所理解的行政区划:

    大家知道,任何国家为了维护其政权,都必须建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政权体系,而国家政权体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结构。一个国家行政区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关系到中央能否有效地统率、指导地方和地方政权能否有效地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职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鉴于行政区划在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各国对行政区域的划分都十分重视。我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的行政区划都由中央最高决策层负责,并以皇帝诏书的形式颁布实施,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一般由皇帝直接审定。每当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都会对行政区划进行较大的调整,以便建立相应的政权,巩固其统治。以后,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十分重视,针对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然后,我们先来一起和我一起了解行政区划的定义:

行政区划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武汉“插花地”问题是制约武汉新型城市化建设和进军世界一流城市的一个顽疾,立足“插花地”问题的成因和调整方案研究.为更好地巩固当前政策调整取得的成效提供理论参考。

1“插花地”问题概述

“插花地”是指两个区域间要么没有明确的归属,要么就是两个单位地界相互穿插或分隔而导致零星分布的土地。如两个单位的土地互相楔人对方,形成犬牙交错的地界;或一个单位的土地落在另一单位占地范围内。古文中有提到:“此县境内某一特区之土地、人民,隶属彼县管辖者”。插花地不仅与所在县无隶属关系,而且往往远离直属辖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在一些高速发展的城市,一些地区的城乡分隔界限变得模糊,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区域交叉重叠,在整个城市的行政区划地图上逐渐累积形成了“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行政管辖区。武汉的插花地问题起源于1964年,武昌区、青山区由于向洪山区扩张发展空间,逐渐形成土地利用到哪就管理到哪的交叉地带。而1986年的武汉行政区划调整也未能根治这个问题,从此为整个城市烙下了病根。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这三个区域的插花地有249块之多,仅武昌就达到148块,还未包括东湖生态旅游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内。在这些“插花地”中,由于行政区划不明和隶属关系模糊,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职责不清,管理多头或者管理缺位,给企业和居民群众带来极大的不便;更有少部分钻空子的人依靠插花地来谋取暴利。2006年,一名男子在青山区的园林绿化带上被人围殴,而周围三家派出所都不愿出面解决;武汉五星级酒店五月花相互紧挨的两栋客房楼,因为分别地处两个区内.五月花不得不组织两套行政班子来进行税务、人事、财务管理工作。

2“插花地”的成因

“插花地’,上不仅出现了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政府治理的盲点,还存在很多政区重叠地带,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究其来源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的是城乡合治的城市空间设置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城区划界模糊,市辖区区划模糊,城乡之间出现了城乡结合部。它最开始可能是有一个小型作坊发展而来,慢慢地发展成一个厂房,再发展到大工厂,逐步过渡到带工业化特色的城镇。但是由于城乡在生产、生活及其管理体系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城乡合治难以实现一体化,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很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甚至是限制了乡镇农村的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化进程越快,城乡界限越是模糊,管辖权越发不明确,责任越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城市社会治安,城市形象,招商引资发展。再者,从现实原因上分析,“插花地”问题实质上就是由于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矛盾而产生的。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改革创新跟不上新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政府治理过程中,由于趋利避害的本性和多方利益关系的影响,导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动力不足,进而改革滞后,公共职能的转变滞后,行政效能弱化,存在管理缺位、管理越位等现象,加速了“插花地”的沉积。

3“插花地”早期解决方案

行政区划问题古已有之,“病在膝理”, 解决工程有极大的困难。顽疾之所以为顽疾,是因为它久治不愈或者不易康复。武汉“插花地’,实属一个顽疾。早在1985年,武汉就已经对“插花地”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当时,武汉市的设置是以郊区环绕城区的格局。武汉市的市区以长江为界,分江北、江南两片,环绕市区的郊区是洪山区。江岸、江汉、娇口、汉阳等四区实行城带郊体制,理顺了区划管理,解决了部分郊区的“插花地”问题。以后,由于多种利益纠葛,只是明确了调整的乡镇等的名称和数量,未明确划分行政区划界线,使江南三区的“插花地”有增无减。江南的武昌、洪山、青山三区仍然沿用旧的区划体制,“插花地”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仍然会有部分“插花地”卷土重来或者难以根治,武汉江南三区也曾做过一定的行政区划调整,但这是早前的“插花地”解决措施给我们的反面经验。客观原因源于在插花地带,管理秩序紊乱,人们守法意识淡薄,违章建筑,生产经营场所无牌经营,逃避课税,大部分是非法操作。主观原因则在于政府城市管理职能的发挥未完全落实到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武汉治理“插花地”问题的新方案的出台

4.1新调整政策的简述

2009年初,武汉将“妥善解决‘插花地’问题”首次写人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武汉市长阮成发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妥善解决‘插花地’问题”。至此,这一根治“插花地”现象的方案终于正式出台,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尽快铲除插花地毒瘤.再现武汉文明城市形象。同年4月30日提出“插花地”调整方案,并获省政府批复。从六月初就开始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涉及面广,难度大,情况复杂。

据了解,2009年5月5日,武汉正式对“插花地”进行大规模的有序调整。武汉这次新的调整政策是一种对“插花地”的动态管理机制,在明确划分行政归属的情况下,这次共计解决235块“插花地”,占总数的95%(未包括东湖风景区和开发区等非行政区)。为了让市民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调整政策,同时还附有一些配套政策:调整区域内居民办证免费,区域调整不得突击提拔干部等;武汉市教育局出台新规:凡属指定的不收借读费的公办学校,无论“流动花朵”的租住地属于甲区或乙区,学校均不得拒绝其就读,且不应收取借读费。凡违反规定的,家长可向教育部门举报。

4.2新方案的效能分析

在“插花地’,的新区划界限勘定和交接过程中,武汉市政府各部门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积极组织开展一整套的整治行动。各地区的管辖职能确定了,违章违法行为有人管了,教育、医疗问题和安全隐患被清除了,得到实惠的人民群众对政府这个政策的出台十分的满意和欢迎。跨区域的地区的行政部门,由于统一了不同地区的行政权属,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捉进了武汉市的和谐社会的发展。

政策出台取得的显著成效是不容忽视的。不过,一部分“插花地”群众的利益在这一政策的到来下消失。原准备在“插花地”也就是城副中心地区购买新房的刘先生说,就是因为看重插花地的房子价格比城中心低,而且又处于中间的区域,交通也还算便利,准备买房了,这个政策一实施,原有的差价就被填平,在同等条件下就要重新考虑城中心和原“插花地”的房屋了。以前由于“插花地”管理紊乱而钻了管理空子的不法分子和房地产商再也无法获取暴利了。另外,很多教师的工薪福利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增减,孩子们上学因为跨区域而要多交昂贵的跨区择校费,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5新方案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个合理合法的政策实施,必然会惠及一部分人,损害到一部分人。为了更好的将武汉解决“插花地”问题的政策落到实处,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切实必须去完成的目标,净化周围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政策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政府和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密切协作.为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如何趋吉避害来巩固现有的改革成效,和谐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以下有几点建议:

5.1应坚持四个原则

5.1.1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准

在解决“插花地”问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以理论指导实际,并在实际的过程中结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政府是人民群众让渡自己的惩罚权和自由权而组成的,人民群众赋予政府依法行政的权利,政府就必须要对人民负责。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行使权利,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一切行政行为要以人民群众的实惠为最终目的。

5.1.2局部服从整体原则

“插花地”问题的解决惹恼了一部分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从整体层面上来说,他们的利益是小利益,社会的利益、城市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才是大利益。群众不能以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影响整个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必须顾全大局。

5.1.3便民高效原则

群众利益无小事。武汉市政府积极出台“插花地”的调整措施,解决了几十年来的城市心病。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强调,对可能涉及到居民的变化,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居民耐心解释清楚。他说,涉及到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户籍等所有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办证项目全部免费,并且要本着“怎么方便百姓怎么办”的原则,给居民提供高效率的服务。他表示后续的服务也要有序跟上,不与民争利,调整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

5.1.4有序推进原则

45年的顽疾要在两个月内得到基本解决,考验政府魄力。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插花地”又快又好的转型,给武汉市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时间紧,任务重,政府部门应当树立统一的思想,提高忧患意识,树立信心和决心,遵循行政法律法规,依照行政程序,按部就班,有先有后,上传下达,上行下效地积极稳妥的开展一系列勘定和交接等工作。

5.2“插花地”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2.1加强宣传工作

武汉“插花地”调整方案的出台,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市政府的宣传政策与广大媒体应该通力协作,在政策出台之前中期广泛深人地宣传政策内容.充分利用报刊、媒体,结合宣传单等政策会给他们带来的改变,申明政府政策出台的意义,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由此来提高市民的忧患意识,获得它们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倡导群众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为“插花地’,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5.2.2规范政府管理

解决“插花地”问题难度大,时间紧。能否又快又好的改善“插花地”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力度和法律法规的构建。加快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加快行政职能的转变,转变思想,积极创新。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日常监督,推进行政区划管理法的出台,建立健全调整过程中的问责和行政机制。彻底根治‘·插花地”上的违章操作,建立健康有序市场秩序。

5.2.3完善政策调整

“插花地’,调整方案的核心在于明确行.政区划,而在划分行政区划的过程中,应该根绝其特殊性,严格分析“插花地”周围环境,根据其周围的人口、经济、社会状况来划分,协调好“插花地”上多种权属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按“插花地”的类型加以分类:分为“多区相交型”、“多区相切型’,、“多区内包含型”等等,应对不同类型的土地状况给予因地制宜的解决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按照“插花地”调整方案,洪山区有2.48万人划到武昌,武昌有3.21万人划到洪山,两区人口增减不足8 000人,编制划转绝对数差距小,若对编制进行交替划转,既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稳定。经充分协商,两区编办基本达成共识:本着因地制宜、化繁为简的原则,行政编制及与之相应的分支机构编制原则上不予划转,待报区委、区政府、区编委审批后实施。辩证的借鉴别的城市改革成功的经验,结合武汉本市的实际情况,在探寻解决好“插花地”问题的道路上发展创新,力求彻底根治。

5.2.4深化民主建设

“插花地”重新调整以后,加快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及时高效地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群众意见收集分析整理,对调整政策方向,保证政策的稳步进行具有方向性作用。增强公共政策出台时的民主程序性,召开民主听证会听取专家论证,与群众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在政策上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促进政府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行政区划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借鉴国外典型都市区发展的经验,对我国都市化地区的发展,提出行政管理上应注意石坪究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区先后出现于西欧、北美、亚太以至全球,伴随都市区的出现与发展,都市区的行政组织与管理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泛关注和学术争论的重要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聚集化及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兴城市大批出现,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在东部沿海地带特别是原有的城市群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写京津唐、辽中南、夏漳泉、.山东半岛等),都市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群也将崛起,如:江汉平原、中原地区、成都平原、湘中地区、陕西关中盆地等。这些地区在向都市化迈进过程中,都市范围的确定、都市行政管理的职能、都市发展的模式等问题相伴产生,借鉴国外都市区发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改革我国现行都市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1都市区行政组织管理范围的确定.

所谓都市区是指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据此,在划定都市区行政组织管理的合理范围时,需严格分析考察其区域一体化的表现程度。范围过大.不仅不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而且影响都市区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范围过小,又会抑制甚至阻碍都布区的发展。英国曼彻斯特大都市政府之所以解体,除了重要的政治因素外,与其行政范围被缩小有直接关系图。这对于我国都市区行政范围的合理确定,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

2都市区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建立

都市区内若干城市在地域上的连续性,某些服务的共享性,使得在都市区建立统一的政府和管理机构成为必然,在国外大都市区政府管理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典型的、体制不同的组织方式,即“大都市政府”和一系列松散的职能单一的政府联合委员会,以提供和协调大都市范围的公共服务,如计划、交通、供水、金融等,前者被称为单中心体制,后者被称为多中心体制[’1.象伦敦、墨尔本、多伦多等都市区属单中心体制,曼彻斯特、旧金山等都市区则属多中心体制.两种体制在国外都市区的发展实践中,各表现出自身的优缺点。单中心体制,亦称一元化体制,是指在大都市地区具有唯一的决策中心,有“一个统一的大城市机构”。在这种体制下,可以剔除或减少有害于大城市发展的竟争和冲突,可以使资源流动更为畅通,可以在解决主要问题时适应大都市地区的战略;但这种体制又易陷入等级化的官徐结构危机,突出地表现在对居民日常需求反映的迟钝,不能代表当地的公共利益。呈尔本大都市政府行政结构的演化也体现了这一点。多中心体制又称多元化体侧,是指在大部市地区存在相互独立的多个决策中心,包括正式的综合的政府单位(州、城市、镇等)和大t重登的特殊区域(学区和非学区),各种管理区域的划分和变动以及协调组织的建立,都是谋求特定的公共服务的经济利益的结果.多中心体制试图以此来满足居民的种种孺求和偏好。由于政府较小.公众容易参与鉴督,因而政府对当地居民的需求及其变化更具有弹性,反应更加灵敏。美国堪萨斯市的协调机构—美国中部区域委员会就是这样做的。多中心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现大都市区内超越各种功能小区的更大地区范圈内的公共利益问题。实现这种公共利益只有通过各地方单位的合作、竞争和协商来提供大规棋的公共服务。事实上,这种合作是相当困难的。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科技水平乃至管理水平、思想观念等都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近期之内,这些地区之间的差距还会拉大.因此,在分析借鉴国外两种都市区行政组织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因地创宜,走多棋式发展的道路[.]。例:在我国的京津唐、苏锡常、厦潭泉等地区,可借鉴多中心体制的实践经验,在我国特有的国体、政体下,探索中国式的地域性和专业性的协调方式,建立市与市、市与县(市)之间的有权威的高效能协调机制,在上海、重庆、武汉、广州等都市区,借鉴单中心体制的实践经验,在适当时候、适当地区,尤其是跨界城市区,建立联合政府,是适应我国城市发展进免或解决“城市病”的一条可行途径。

3明确都市区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

在都市区设立跨城市的区域性的联合政府、机构,对单一城市政府的职能必然产生影响,使单一城市政府的职能相对减少.例如:学区的设立,环保、公共交通、消防、供水等委员会的设立.都减少了单一城市政府的此项功能。因此,如何处理好都市政府与各地方政府职能的关系,成为都市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多伦多都市政府作为解决都市问题、处理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范例,对世界城市的发展与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71。我国与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体、政体不同,在都市化发展中其组织与管理模式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但多伦多大都市组织与管理成功的经验,对于解决我国都市化地区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问题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多伦多大都市政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各级政府有较为明确的职责分工,使各级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责、有所不责,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目前我国政府职能分配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有些事务,从低级地方政府、高级地方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插手管理,这样常常不是各级政府管理效果的盛加,而是相互挤兑、相互推诱,造成管理混乱、行政效串低下.因此,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各级政府与都市区政府的职责,实行合理分工是极为重要的。

4都市区内地方政府利益的协调

从国外众多都市区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大伦敦、多伦多、墨尔本,还是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充满着区域内各城市政府利益间的矛盾,因此,怎样在区域范围内解决各城市共同面对的间题,成为都市区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中央集权性质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8]现象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更为加剐,因此处理好都市区各地方政府间利益关系显得异常重要.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城市地区MUC和RCM体系的建立.便是试图在一事定区域范围内联合解决区域性问题的实例之一.在理论上,西方一些学者建立和发展了“公共经济学”力图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公共经济学”认为,城市间的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边界与市政公共设施的服务空间的不一致。从“公共经济学”的砚点看,城市政府具有生产和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理想的城市政府行政边界.

应当大体上与公共设施的空间服务范围的自然边界相符。事实上,由于不同的公共设施有不同的服务空间范围,因而在西方城乡分治、“切块设市”的体制下,一个城市政府管箱的行政边界不可能与所有的公共设施的自然边界相适应,相邻的区域之间,地域相连的城市之间,公共服务相互渗透,而公共服务的费用支付,却被限定在行政边界范围内。如何建立大城市地区合理的行政管理结构和组织,从而使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达到最佳经济规棋,便成为西方管理及经济学者十分关注和争论的热门课题。一些学者认为应通过联合所有的政府服务(总费用)来考察规模经济.在都市化区域实行一元化管理体制,有利于组织公共服务,使其达到规模经济;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地方政府的合并或联合造成了公共服务费用的增加,而不是减少.也就是说,在都市化区域实行多中心政府管理体制更为有利.它比一元化的体制更富有弹性。

尽管我国和西方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设置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西方学者用“公共经济学”的观点解释和研究都市化地区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路,对我国,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大城市地区城市间的利益冲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都市区行政组织管理的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个法治的经济,健全法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之一。国家要依法治理,行政区划也要依法管理。美国的行政区划管理既有资产阶级政治的糟粕,也有人类行政管理的普遍经验。我们完全可以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加以扬弃吸纳。在美国、法律的实施是市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我国也有必要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各项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将各市施政纳入法制轨道,让市政府自主地依照法律实行行政管理,并接受人大和上级政府的法律监督和公众舆论鉴督.逐步改革凡事均需逐级请示审批的人治传统习惯,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l史育龙,周一星.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介,经济地理.1996(3):32一36

2吴健平,曼彻斯特大都市政府的形成发展评述.中国方域.l996(1沙:19一21

3刘君德.张玉枝.国外大都市区行政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汇刊,1995(3)

4许晓辉.墨尔本大都市行政管理模式研究.中国方域.199别5):27一29

5王文.美国都市化行政管理考察.中国方域,1995(6):21一23

6刘君德.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型行政区划改革新思路.中国方域.1995(妇:2一6

7刘君德,王德忠.多伦多大都市政府形成发展及其借鉴意义.中国方域,1995(2):14一17

8舒庆.中国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一18

9张玉枝,蒙特利尔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及其思考.中国方域,1995〔1):24一26

行政区划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间数据;数据;应用服务器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对基础空间数据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论文 应用的模式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应用数据产品,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以及webgis应用。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量巨大,使得管理和应用非常困难。以北京市为例,数字正射影像采用tif格式,覆盖全市的1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的成果数据量约50gb左右,覆盖平原地区的0·5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量约120gb。数字地形图为dwg格式, 1∶500、1∶2 000、1∶10000三种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约1·3万幅,数据量约50gb。由于采用矢量处理方式,综合应用的难度也非常大。

2 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

基础空间数据主要分为栅格和矢量格式两种。

1)采用栅格方式处理管理

在数据管理上,基础性、背景性的数据可以利用栅格格式管理。毕业论文数字正射影像原始成果数据为tif格式,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管理。

数字地形图是主要的处理难点。北京市的数字地形图成果为dwg格式,图形的显示效果完全符合北京市地方图式的要求。在dwg文件中,地物的符号利用线型或线实体实现。在gis系统中如果也显示到相同的美观程度需要将符号线也入库,数据量会飞速膨胀,极大的降低索引、查询的速度。而利用gis数据的方式,由于gis平台符号化能力的限制,无法完全达到dwg图形的效果。考虑到dwg图形只做为背景显示,可以将dwg图形栅格化后利用栅格数据的形式进行管理。通过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种栅格化后图形显示美观程度最高的方法,首先利用autocad环境将相应的dwg图形输出成wmf格式,利用coreldraw将wmf文件转换成tif文件,在photoshop中对图幅进行裁切,最终生成栅格化后的图形文件。由于dwg文件中的颜色有限,不会超过16种,所以可以采用4bits存储,以减少数据量。

行政区划图是利用gis数据处理系统,在地形图gis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最终生成符合制图美观程度、具有地理坐标和比例尺的行政区划图gis数据。由于更多地侧重于图的效果,包括文字的字体、大小,晕渲的颜色,符号等内容,数据生成后相应的符号、颜色配置也固定不变。行政区划图主要作为系统的索引图,进入系统后首先显示的是这张索引图,用户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定位、查找等操作。基于以上特性,索引图也利用栅格方式处理,主要考虑是不同的gis平台和应用功能的符号化功能不同,通常无法达到制图专业对数据美观程度的要求。

2)采用矢量方式处理数据

数字线划图数据和用户的专题数据需要采用矢量的处理方式。

基于数字线划图数据,可以进行空间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等操作。数字线划图数据的数据量通常很小,硕士论文适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图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一种方式是用户直接在代码表中挑选所需数据。另外一种是按照不同的专业需求,规划不同的专业版本数据,直接提供用户使用。由于可以利用数字栅格图作为背景,可以有效减少数字线划图的数据内容。

用户的专题数据是最高层次的数据,相对而言,其他的数据都可以作为背景数据。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利用专题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操作。对于不同的行业应用,需要利用不同的符号体系对专题数据进行符号化。

3)数据管理方式

大数据量空间数据的成熟管理模式主要是数据管理系统结合空间数据引擎,基于效率、稳定性等方面考虑,医学论文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引擎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oracle数据库中涉及划分不同表空间的问题,可以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分类。静态数据指背景数据,数据随着测绘部门的更新周期进行更新。这类数据在入库后不需要进行更改。动态数据指用户数据,随着系统的运行,用户需要不断更改其中的内容。另外的分类是基于数据量和数据种类的考虑,不同的数据种类可以放置在不同的表空间。

arcsde可以建立栅格数据集(rasterdataset),可以实现对栅格数据图层的管理。主要的栅格数据操作命令包括:

sderaster-o import:建立栅格数据集

sderaster-omosaic:图像镶嵌

sderaster-o pyramid:建立金字塔

sderaster-o colormap:更新图层的调色版

对于rgb色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行政区划图数据,可以直接利用命令入库。对于索引色的栅格格式数字地形图,在所有图幅入库、镶嵌完毕后,再加入颜色信息。职称论文栅格数据全部入库后需要建立多级金字塔,并建立统计,以加快访问速度。

矢量数据可以利用cov2sde、shp2sde等命令导入。可以利用sdelayer命令查询sde图层的相关信息,并建立有效的空间索引。

3 基础空间数据的

可以利用arcims实现基于web的基础空间数据。arcims将地图以服务的形式进行。

地图的制作是空间数据的重要步骤。可以利用ar-cimsauthor工具在可视化环境下制作地图。也可以利用xml编辑工具,直接编辑axl脚本。可以利用<scaledependentrenderer>标签定义在不同的比例尺下利用不同的符号和标注显示数据。如:点状地物在全图情况下显示成点符号,放大后显示相配套的符号,再放大后显示点状符号及其注记。

arcims的htmlviewer方式不需要客户端进行安装,所以可以在政府专网、互联网上使用。客户端向服务器端请求的地图服务通过arcxml语言来实现,通过在javascript脚本或asp脚本中加入arcxml请求,英语论文实现对地图服务的请求。通过javascript脚本实现客户端页面的显示和应用效果,通过arxxml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操纵,通过asp脚本实现与属性数据库的交互。javascript和asp的通讯可以通过form或页面提交的方式处理4 应用服务器的开发应用服务器是指基于微软的iis服务器的服务器端组件,可以利用visual basic、visualc++等语言进行开发,表现形式是服务器端的dll文件或服务。通过应用服务器不仅可以保护代码,而且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例如通过web客户端直接编辑修改featureclass数据、生成特殊格式的文件、与其他硬件设备通讯等。

下面是利用visualbasic开发的com+组件的简单例子:

新建一个activex dll工程。添加com+ servicestype li-brary(comsvcs·dll)引用和microsoftactive serverpagesobject library(asp·dll)引用。添加新类,并在类中添加如下过程:

public subdataedit(method1 asvariant, data1 asvariant)

dim objresponseasasptypelibrary·response

dim objcontextas comsvcslib·objectcontext

set objcontext = getobjectcontext

callmethod1(data1)

varresponse = " <html><body>数据编辑完

毕</body></html>"

objcontext·setcomplete

set objresponse = objcontext("response")

objresponse·write varresponse

set objresponse = nothing

set objcontext = nothing

end sub

在asp页中利用如下方法调用应用服务器对象

<%

setobjediter=server·createobject("vb工程名称·类名称")

objediter·dataeditmethod1, data1

set objediter=nothing

% >

5 技术特点

1)数字线划图管理与。通过对数字线划图的栅格化,使得的数据在符号化上满足图式符号的要求,又可以做到全局浏览,极大加快了显示速度。

2)大数据量地理数据管理。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与关系数据库的结合,实现了大数据量数据管理。通过数据库性能调整,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显示。

3)应用服务器开发。地理操作属于复杂的操作类型,通过应用服务器的开发,可以实现服务器端应用功能的开发,包括空间数据库操纵、硬软件接口的开发等。

6 应用效果

在某个车载gps项目中,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我们实现了北京市基础空间数据的网络化,包括数字影像地图、数字栅格地形图、其他的专题数据等。通过与具体业务流程结合实现了基本电子政务功能。通过应用服务器的开发,开发了gps接收设备接口,实现了车载gps监控以及轨迹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熊丽华,杨峰·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4·

[2]张正兰,刘耀东,张明·基于arcims的wegis系统开发[j].河海大学学报, 2004·

行政区划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文化;取向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文化意义上的阐释,乃是创新发展中的审视和梳理。它以实践要求为根据,人文发展为背景,又以思维转型为依托,同时也是基于传统理路的局限以及对克服这种局限的理论逻辑要求。尽管传统的认识模式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但实现超越和转换则更是文化意义上的理性自觉。

一、实践要求的理性自觉

学者刘大椿在《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错位》一文中提出了“知识大全的幻象”,用这样的话语描述了当代哲学教育存在着刻板性和独断性,“即视哲学教育为最高层次的知识教育,哲学教师为无所不晓的万事通。”从现实来看,这种反思性的内容,不仅仅是哲学教育的反映,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写照,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体遵循着应试教育的规则,以“传授知识”为价值取向,教育活动追求以知识为本的模式,而这种模式运作反映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状况(不完全性反映),它迫使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澄清和综合,而教师则是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使教育内容表达趋于经验科学化的倾向,即关于所认识对象的范围判断,存在可靠性、真理性和客观普遍性及其确证、价值等知识问题,通过对知识分析追求内容及其表达的严谨性和明晰陛,从而为命题即知识提供可由经验证实或证伪的逻辑框架。这样只能导致:第一,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把握是抽象的、思辨的,并试图在知识阐述中抽象出普遍规律和程式,追求其绝对本质、绝对来源和绝对标准,从而致力于探究知识、真理绝对可靠性、普遍性和明证性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把其放置在社会生活实践存在境域去考察它的具体的丰富的人文历史意义和标准;第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把握是直观的、机械的,总是在某一端寻找一个最终的根源和答案。显然,这种把握方式不能传达出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层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丰富的人文感。这就造成了自身改革的两大实践困境:一是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是陷入了“知识循环”移动的怪圈,即创新和改革变成了知识体系的重新划割,造成有限突破和实效难成的问题;二是泛科学理性实证,往往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限于工具理性的追寻中,结果使自己寓于机械式服务的狭窄功能之中,最终将消解其知识图景中的人文价值意义与根基,导致改革不但不具有实在意义,反而同人和人文精神相对立的问题。

对实践困境的消解和超越,一是要有对自我理解的自觉;二是以理念为背景的转向的自觉。以“人文价值”的文化理性来表达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性理解,首先是因为这种视角凸显了当代人类理念的内涵,即凸显了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视为关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我意识理论的文化观内涵。以“人文价值”的理念为背景,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转向所凸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我理解的双重自觉:一方面,它是一种“拒斥”传统工具主义教育观的自觉,也就是以“文化转向”为标志,讨伐任何试图借助科学理性对他者的征服过程,反对用“实用的技术旨趣”的“超历史”的观念去构建思想体系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确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观自觉,即把教育活动“定位”为关于人的社会历史性存在的文化意义理论的自觉。在当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物质丰富与“人的物化”等深刻矛盾,都合乎逻辑地提醒我们以“人文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考量来实现对人类自身的关切,由此而构成的以“生存和发展”为主题的时念,也必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题性转换的落脚点,进而实现对人类、对社会更深层的关切。

二、理论发展的理性自觉

近代科学的发展,不仅高扬了知识和技术的作用,也带来了工业文明。人类借助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不断扩大着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范围,自身的力量也得到了迅速膨胀,由此产生了知识盲目乐观和技术绝对崇拜,人类陶醉在至上性和英雄主义情愫中不能自拔,反映在近论上则有弗兰西斯·培根的著名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以及肇始于孔德的实证主义等用科学消解意义,用实证瓦解理念。当然科学本身也是文化事象,但科学不能涵代文化,在人类确信科学技术、工业化发展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的盲目之中,理论思维就发生了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模式转换,把世界的存在物归为两类:“思维的东西和具有广延的东西,进而把自我设立为主体,而把世界上一切具有广延的东西设定为自我的对象即客体。在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是主宰,人作为主体在自己的对象中印正自己的存在,在对客体的征服中体现自己的能力,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本质”。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来看,主客二元论模式极度夸张主体的活动能力和决定性作用,强调个人独立于他人的重要性,主体对客体的“控制”和“占有”,而他人作为自我活动决定的对象,则“合乎逻辑”地遭到统治和贬低,其结果无疑会走向人我之间的相互排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由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实证主义到思维方式的主客二极走向,都作为文化内容直接地表现为当代教育所遭遇到的尴尬,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回避的悖论性文化现象: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业文化道路,即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等支配下的工业文明设计了统一流程式教育过程,统一学制、统一课程、统一标准的规模化“生产”,规格化知识结构、标准化目标预设、集约化群体培育,僵硬化教学活动和单一化人才模式,而人的差异性、丰富性、多样性文化内求难以达成,其文化特质不能彰显;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受西方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严重影响,形成了一种主客对立式的简单化思维方式。如对教学的认识上,或立足于教,或立足于学;对师生的关系上,是主体——客体的对应关系;对课堂活动的安排上,是单向式纯知识的输出,或纯知识的接受。甚至就连本来完整意义上的人,也被二元分割为生理和心理、理性和感性、认识和情感等。这种极端僵化的思维模式反映在现实教学模式中,使我们不自觉地走人了误区:一个明显的误区是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师单主体论;另一明显的误区是学生单主体论;再一个误区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表现为受动的客体(教师是社会的客体,学生是教师的客体)。受制于此,必是难以实现其应有的历史丰富性、现实生动性和理论深刻性的文化特质。

当然,传统文化模式的局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超越自我的最大障碍,因此,瓦解传统文化模式局限的锁绊,在“文化”意义上弱化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更是人文社会科学在发展的客观上要求对其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及其思维方式所做的理论追问。淡化一种文化模式的影响,在理性上必须实现两个自觉:一是对文化判断和反思的自觉,形成批判的文化模式;二是对新的一种文化重构的自觉。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早就开始了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和工业文明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消解人文价值理念造成全球性危机等悖论性文化样式的警觉和讨伐,许多学者建立起了对超越性文化理性的内在追求和对理想的精神世界与生活的执著寻求,这一耘的趋向是超越顾此失彼式独断,“走向生活、实践、交往、历史、文化与价值等人的存在境域中生成的“理解”。

因此,在理论自觉基础上,现代主义二元对立式理论思维模式必然会受到无情的批判。以人的主体性(主客对立)思维方式为特征的实践,已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主体问性即“主体一主体”模式随着人们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伸展由此而衍生出来,主体间性意味着交往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存在。由此,人与它者(自然、社会、他人)等关系的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某种深层的革命,开始向复合统一式发展,以复合统一式即“主体一主体”思维模式为文化前提的理解范式,在现实层面上,应实现对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范式进行理性的设计与重构,即建构民主的、双向活动的理想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这不仅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变革,更是社会文化转向在教育中的折射。

三、人文担当的理性自觉

从“文化”的词源学历史考证来看,对“文化”一词的确定是极其艰难的,这是一个定义最多、观点最难一致的问题,在古代西方英语中“文化”一词cul—ture源于拉丁语cuhura,这个意思是耕作土地、载培庄稼、饲养家畜等。而中文“文化”则被表达为文治和教化。这时“文化”一词的涵量还很窄。“文化”获得丰富的内涵,是它成为显性问题被人关注之后。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学科分类,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的兴起,文化概念才成为人们研究的关注点,学者们从功能、结构、特征、心理、历史等不同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使其一直不能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现有教科书中却常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来确定,广义文化一般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文化则指精神领域,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教育、风俗、宗教等观念形态的东西。因此,为了能够把握文化概念的确切意义,需要从一定的思维视域对文化进行梳理,或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或是从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方向去探究,惟此,我们才能获得领域明晰,范畴准确的研究。本文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把文化放置在哲学的解释力范围中,因为,哲学乃是一切学科的方法论和思维基础,惟有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文化,才能把握其更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