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茅珑瀛

有一天,我从网络上得知,多吃亚硝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咸菜、咸鱼等),会使人得癌症,主要有头痛、呕吐、让人吃不下饭等症状,我想难道癌症与人的饮食有关吗?于是我带着许多的疑问来寻求答案。

我询问了爷爷农村里那些得癌症死去的病人情况,爷爷说,那些人平时不注意饮食,喜欢吃一些简单的食物,常常会吃那种腌制的食物,有时过期了都还在吃。

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腌制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经常食用亚硝酸含量高的食物者比普通人高多了。

我越来越好奇,人们都说现代疾病中癌症是最厉害的,大多数必死无疑,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到底还有哪些原因是引起癌症的呢?我通过搜集资料发现,实际上致癌的原因很多,如经常吸烟的人,就容易得肺癌,不注意饮食的容易得胃癌。另外还有如化学性致癌:因长期接触铅、铁、锌等物质,会得癌症;生物性致癌:网上说发病率最高的还是患日本血吸虫病的人。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弓形虫脑病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很多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多种病原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改变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往往能够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的机会致病原虫,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患脑弓形虫病,就可通过此法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本文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脑弓形虫病的主要途径及其预防进行阐述。

感染途径

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而感染[1]:如果肉中的包囊未能杀死,人摄入以后发生感染,或在烹饪过程中因尝试肉味而感染,据估计美国一半的弓形虫感染是由于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生肉后接着处理其他菜肴时,不洗手或不清洗厨房用品如砧板、菜刀、水池,也可食物之间交叉污染而感染。

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蛋类和奶制品而感染:弓形虫的速殖子已经在许多中间宿主的奶中发现,包括绵羊、山羊和牛。

密切接触家猫、家狗、家畜其他弓形虫感染动物而感染: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舔舐人的手和脸,或被动物咬伤都可能获得感染。而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患此病的几率更是高于正常人。据调查,兽医的弓形虫阳性率居调查的15种职业之首,饲养员的弓形虫阳性率也较其他较少与动物接触的职业高。

经水源传播:人饮用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用由这种水制作的冰淇淋等冷饮可受到感染。据报道,加拿大的1次弓形虫病爆发,110人被确诊为急性弓形虫病,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的猫科动物的粪便随雨水和径流污染了水库。这是第1次与市政供水系统有关的急性弓形虫病爆发病例报道。

土壤中的卵囊经过苍蝇、蟑螂、蚯蚓的机械传播致食物污染而导致人的感染。

性传播和感染:包括接吻致弓形虫的传播和感染相当罕见,且在流行病学上无重要意义。

预防

有效控制病毒,降低患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预防和抗病毒治疗。艾滋患者应该定期检测CD4+T细胞计数,对无严重心、肝疾病的患者,如果CD4+T

外界不良环境和生活习惯应采取如下措施预防:①烧煮肉类到足够杀死包囊的温度:肉类食物应在—20℃冷藏;不食生肉:肉类食物要煮熟至少60℃以上,以杀灭组织中的包囊尚可食。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未清洗的蔬菜、生奶和生的蛋类。③所有厨房用具在处理肉、海产品、未清洗的蔬菜和水果之后要彻底清洗。④不要用生的或未熟的肉喂猫等家禽、家畜,在室内养宠物,避免在散养时因捕食感染的猎物而感染。⑤避免家畜污染饮用水源,不喝生水及未经过滤和消毒处理的水,可能会减少经水源获得弓形虫感染的机会。

对于患过或者未患过弓形虫脑病的艾滋病患者均可采取口服药物预防弓形虫脑病[2]:①既往患过弓形虫脑病的患者要长期用乙胺嘧啶(25~50mg/日)+联合磺胺嘧啶(2~4g/日)预防。②经HAART治疗使CD4细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续3~6个月时,可停止预防用药。③对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细胞计数

讨论

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虫脑病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弓形虫脑病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条件、文化教育程度、生活设施和状况、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给预防此病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弓形虫检测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感染途径和预防也会有进一步认识。随着预防感染知识的越来越普及,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上述因素,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有望在艾滋病患者中逐渐下降。

参考文献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干预;研究进展

艾滋病作为一种不可治愈性传染病,让人们闻而畏惧。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艾滋病的高危感染人群,其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本文将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干预措施以及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1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

在高校高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水平不甚理想,相关报道[1]高校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率为52.1%。而且高校学生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盲区[2]。

1.1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相关研究[3]报道显示在性生活活跃的时代,充分了解高校学生在年轻的年龄,性别和越来越多的可选性,和保护行为,使其成为性病和艾滋病的易感人群,而缺乏预防艾滋病知识,会影响他们的安全套的使用,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4]。

1.2 对HIV非传播途径认识不清

研究发现,区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5],高校学生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认识程度不高,而且对于传播途径很容易混淆,主要表现为对是否“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正确的答案是只有35.9%, 35.6%和46.5%;59%的高校学生认为常见的餐具也可以传播艾滋病毒/艾滋病,79.1%的高校学生担心共享厕所和浴室会感染艾滋病毒。

1.3 对HIV暴露防护知识了解不足且存在盲区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存在盲区的HIV职业暴露是指高校学生在各种原因下面对的血液、体液、污染事故受损皮肤或粘膜,或通过血液、体液含有艾滋病毒污染的锐器刺破皮肤,可能感染艾滋病毒。暴露后,应立即做有效处理和报告到相关单位是具有意义的。2 对艾滋病的态度

感染艾滋病,因为在很多方面,不可治愈的,病死率几高 ,引起了全世界社会恐惧和歧视。面对人群常见人格羞辱,自我否定、严重的抑郁症和低生活质量[13]。艾滋病歧视不仅剥夺和损害面对的基本人权,使其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延误患者就诊,不配合治疗,也会导致破碎的家庭和社会秩序不稳定。

2.1 高校学生害怕艾滋病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恐惧艾滋病由于接触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89%的高校学生担心由于暴露感染艾滋病毒,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员,将来一定会避免艾滋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工作。56.6%的高校学生表示她未来的工作接触艾滋病患者会感觉恐惧;54.6%的高校学生害怕恐惧在同一课堂上有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但其他研究已经表明,高校学生的回避态度消极与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自卑感相关。高校学生设身处地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表达了理解艾滋病感染者,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自尊,促使艾滋病感染者愿意就医,而非隐瞒病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学生在未来减轻艾滋病的恐惧。

2.2 高校学生面对人群的歧视艾滋病的态度

高校学生在面对人群的歧视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耻辱,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延误治疗,歧视,隐私和过度保护。63.6%的高校学生在面对负面。而98.3%的高校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共事,甚至接触。高校学生来自中国、东亚、东南亚和中东的歧视明显高于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学生,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状态是地区差异,部分需要改进。3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暴露情况以及为何为易感染人群

高校对于艾滋病的知识来源途径多样,然而这些知识中不乏有许错误的信息存在,致使高校学生对该病的恐惧及心理压力极大,因而更容易发生HIV暴露。多达42.4%的高校学生在被感染锐利物刺伤或皮肤时,未能作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方式,加大了艾滋病感染及发病率。因此坚强对其正确的教育指导以及正确的应急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关系发生年龄提前化,以及结婚年龄的推迟化,使得正处于高校学生年龄的人员发生不合法性关系的不断增加,次导致了高校学生成为了易感人群。4 高校对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干预措施进展

传统方法不适合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我处理方法是,除了固定的单位将严格管理,他们建立友好互信关系,积极提供心理支持,积极配合。我们在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是,积极反对歧视,严格尊重病人隐私权,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方法”,使这个群体相对的管理宽松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5 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进展 艾滋病死亡率高,对于该疾病的恐慌主要来源于目前全球未有针对艾滋病疾病的根治药物以及可用有效的预防疫苗。然而艾滋病疾病传播途径比较单一,而且特殊,因此仍存在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条件。即采取一切可以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学教育以及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最为主要且关键的手段。

5.1 高校健康教育

高校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化的对高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有针对性的且强有力的宣传和教育,使高校学生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理解和知识,减少艾滋病的恐惧,让人们减少会发生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类型,远离艾滋病。

5.2 高校安全套的使用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HIV在感染患者的或阴道分泌物中大量存在,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在正常的时的摩擦轻微的损伤,还是时和直肠的损伤,都是HIV可以进入健康人体的主要途径,因此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该途径传播艾滋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生率。在容易使生殖器粘膜,也容易制作粘膜通过破碎的坚持,在这个时候,艾滋病毒膜,进入被感染者的血液,通过传播。

总之,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的预防艾滋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的能力和未来面对的人群和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目前,高校学生的艾滋病KAP仍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在正确的使用预防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和低水平的知识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保护仍然是一个程度的。在未来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展各种干预措施的结合,关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歧视,加强职业暴露保护行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艾滋病KAP,促进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萍. 个旧市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开展艾滋病防治服务可行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2]石朝凯. 2010-2012年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3]杨华. 大连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组织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人文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1]。我院于2011年9月份对柔石中学200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县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柔石中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8份,收回有效答卷200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年龄在13~17周岁。1.2内容和方法采用我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宁海县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自身行为等9道单选题和艾滋病知识来源渠道1道多选题。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并向同学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调查员查漏补缺后当场收回问卷。1.3知晓率计算1.4知识来源途径按实际回答某途径人数除以调查人数计算。

2结果

2.1艾滋病知识有效问卷200份,每份问卷9道单选题,应答1800(9×200)题,回答正确1745题,总知晓率96.89%,其中男生为96.67%,女生为97.1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295,P=0.587>0.05)。

2.2主要知识点知晓率各知识点知晓率为81%~100%,当问及“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一起工作、共同进餐等日常交往传染吗?”、“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吗?”和“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的艾滋病吗?”时,200人中回答“错”的分别为6%(12人)、17.5%(35人)和3%(6人),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吗?”,回答“不会”的为1.5%(3人)。

2.3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学校等)组织的宣传活宁海县柔石中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陈银利,沈忠华(浙江省宁海县城关医院,浙江宁海)摘要:目的了解我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柔石中学1—3年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达96.89%,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艾滋病防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结论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并逐步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必修课中。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学生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50.122动31.50%(63人),电视91.00%(182人),其它来源有广播、报刊、书籍、朋友、医生等。

3讨论

3.1本次对200名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调查具体内容包括: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预防措施等,各知识点知晓率81-100%,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

3.2根据“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一起工作、共同进餐等日常交往传染?”、“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的艾滋病吗”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错误回答分析,可以推测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和“遵守性道德,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的回答知晓率较高,可能部分归结于对艾滋病的恐惧。

3.3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虽然所有中学生都知道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防治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一部分中学生误以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今后,中学生将成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加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

3.4通过文献调查说明,青年学生对于安全套的防病意识还不是很强,在有史的学生中首次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47.95%,因此,除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外,还应保障校园内安全套的可及性,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这对于控制和预防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3.5据本次调查结果,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91.00%和报刊83.50%,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段、保证一定的时间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人学校必修课中,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入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xx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城区积极组织xx区防艾委成员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沙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防城港市电力大厦门前开展以“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为主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活动共摆放宣传展板3块,悬挂宣传横幅2个,发放宣传资料12000多份、防艾宣传餐纸350多盒、宣传围裙200多张,接受现场群众咨询60多人,义诊群众150多人,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xx区防艾办联合团区委、区科技局到金川公司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邀请了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广大职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并给大家送上艾滋病防治知识手册、宣传物品等。通过活动,使该公司的员工对艾滋病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对社会的危害以及有关政策等有了全面的认识。

结合学校“互通健康教育知识室”示范项目,该城区在公车中学开展全校师生参与的大型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在各年级共选取30名学生进行防治艾滋病同伴教育培训,在全校家长会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等。通过宣传,进一步营造学校防治艾滋病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全面修复、更新全区各行政村(居委会)的艾滋病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加强大众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微信、中国移动信息群发平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倡导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遏制艾滋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