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处级干部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贯彻落实局党组提出的“以提高审计能力为根本,着力打造一支审计铁军”的基本要求,根据《审计署__年度培训项目计划》和《__年__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结合我局审计工作和干部队伍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和着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着力推动审计工作转型、着力推进全市审计工作共同发展等基本要求,坚持从审计创新转型和提高审计能力需要出发,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教育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审计干部职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推动我市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供有力支持。
二、培训内容及安排
__年,安排领导能力培训、知识技能补充和更新培训、审计业务培训、境外培训、初任和任职培训共5大类21项培训。分别通过技能强化、网络培训、案例教学、专题讲座、技能比武和理论研讨等方式进行。
(一)领导能力培训。
1.厅局级正职领导干部研究班。7月,市局局长参加审计署组织的为期5天的“省级审计机关厅(局)级正职领导干部研究班”。围绕专题内容进行研讨,促进厅(局)级正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运用科学审计理念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积极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推动审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国家治理中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2.司局级干部专题研究班。5月,选派市局局级干部参加审计署组织的为期5天的“司(厅、局)级干部专题研究班”。围绕党的十精神、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关政策法规与改革进展等内容进行研讨,并进行工作交流,促进司(厅、局)级干部运用科学审计理念指导审计工作实践,推动相关工作发展。(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3.正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5月,选派市局有关处室处长参加审计署组织的为期5天的“省级审计机关正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十精神学习、科学审计理念、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思维,以及工作经验交流等,促进省级审计机关正处级领导干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把握审计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提高审计管理能力。(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4.地县级审计局长培训班。5至8月,分4期组织我市未参加审计署统一培训的区、县审计局长(含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地县级审计局长培训班”,每期10天。培训内容分为宏观思维、领导能力和审计业务最新发展3个教学单元,主要包括科学审计理念、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审计领导能力建设、地县级审计机关主要审计业务发展情况和优秀项目展示,以及工作经验交流等,促进地县级审计局长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提高领导审计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各区县审计局)
5.各级党校政治理论培训。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市级机关工委年度安排,选派市局机关局、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和青年干部参加各级党校集中调训和专项培训,充实政治理论、管理理论、党建理论以及新知识、新方法,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能力。(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办)
(二)技能补充和知识更新培训。
6.市局机关全员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8月和*月。培训内容主要有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管理制度、审计法规规章、审计经验交流、审计案例分析、廉政专题教育、保密宣传教育等。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达到提高计算机审计能力,熟悉运用联网审计技术方法,充实和积累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联网审计处筹备组、信息化处、法规处、驻局纪检监察室、办公室和相关处室)
7.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根据审计 署计算机考试安排,2月、3月和8月分三期进行。第一期选派2名计算机审计骨干参加审计署为期1个半月的培训,培养计算机审计培训师资力量;第二、三期分别为期5个半月,由市局组织市局机关和区县审计局60名左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及应用、会计信息系统、ERP基础与审计、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通过培训,拓宽计算机专业知识,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方法,提高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为全市开展联网实时审计工作培养业务骨干。(责任单位:信息化处、人事教育处、各区县审计局)
8.公务员必备知识培训。全年,按照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务员局要求,对全体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和依法行政必备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公务员事业心、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践行职业道德,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自觉性,严格履行审计职能和岗位职责,形成良好的机关作风和审计形象。(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9.中高级审计师研究能力培训班。全市审计机关取得中高级审计师和相应资格人员自愿报名参加。学员先行自学审计署在审计管理系统网上培训平台提供的相关课件,按照选题指导确定选题并撰写研究论文,年底提交研究论文。在市局评选基础上,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审计署评选。通过专题研究,加强中高级审计师的后续教育,引导和推动我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理论研究、实践归纳和科学总结能力,促进审计理论研究探索。(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科培中心、信息化处、各区县审计局)
10.审计案例培训班。按照审计署安排,选派市局机关有关人员参加“案例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审计案例教学演练、审计案例编写等。借鉴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经验,研讨如何编写审计案例、实施案例教学;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契合培训需求的审计案例,培养一支能够掌握和应用审计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信息化处)
11.建设项目审计培训班。按照审计署要求,选派市局机关或区县审计局从事审计工作3年以上、非工程类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参加“建设项目审计培训班”。通过培训,促进非工程类专业背景审计人员基本掌握工程识图和造价及工程建设管理等专业知识与实务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从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专业能力。(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
(三)审计业务培训。
12.审计专题研究。根据审计署安排,市局机关选派部分处级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组织的“审计计划立项研究专题研讨班”,“审计法规和审理工作专题研讨班”,“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审计专题研讨班”,“金融审计创新专题研讨班”,“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数据分析模型专题研讨班”、“外资审计发展规划暨深化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等6个专题研讨班。(责任单位:综合处、法规处、金融与外资运用审计处、财政审计处、社会保障审计处、人事教育处)
13.审计专业培训。根据审计署要求,市局机关、区县审计局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组织的“财务会计培训班”和“造价工程师培训班”。(责任单位:区县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人事教育处)
14.管理培训。根据审计署要求,市局机关选派对口部门专业人员,分别参加审计署组织的“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研讨班”,“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审计计划工作培训班”,“审计统计工作培训班”,“审计干部培训管理研讨班”和“全国审计科研所长研讨班”等6项培训。(责任单位:驻局纪检监察室、人事教育处、综合处、办公室、科培中心)
15.审计项目培训。根据审计署要求,选派市局机关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及两办《规定》实施细则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讲解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及两办《规定》实施细则等。进一步掌握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规律,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规范使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指导审计实践,加深对两办《规定》实施细则条款的理解,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责任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处、人事教育处)
16.岗位练兵。5月至9月,组织全市审计干部开展以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审计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推动全市审计人员学习掌握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强化审计能力和技术方法,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责任单位:科培中心、法规处、信息化处、人事教育处)
17. 中高级审计师技术资格考试培训。7月至9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进行中高级审计师技术资格考试辅导,主要以全市报名参加__年中高级审计师考试人员以及拟准备参加考试人员为辅导对象。拟通过辅导,帮助参加人员梳理考试内容,突出重点,夯实参加考试基础,扩大审计宣传和影响,促进全市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科培中心、人事教育处)
(四)境外培训。
18. 香港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和评审高级研讨班。*月份,选派市局机关审计业务骨干赴香港,进行18天培训。培训对象为市局机关部分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以及岗位练兵优秀人员。重点是充分了解香特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绩效审计工作的特点,学习和借鉴香港先进的 公共财政、金融和绩效审计的新方法、新技术,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我市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19.参加市委组织的境外培训项目。根据市委组织部2013年重点培训项目安排,选派市局机关局、处级以上部分领导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相关境外短期专业培训。(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五)初任和任职培训。
20.新任处级干部任职培训。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务员局要求,选派市局机关新任职处级领导参加行政学院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除此之外,局机关对其他新任职的处级干部进行任职培训。培训重点围绕领导理念与职责、领导方法与技能、领导职责与能力要求等内容进行培训,促进新任处级干部转变角色,明确应履行的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掌握领导方法与艺术,提升领导能力。(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21.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和入局培训。按照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务员局要求,安排局机关2013年新招录的公务员参加行政学院的初任培训,使新招录公务员熟悉掌握国家公务员制度和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公务员职业道德;通过入局培训初步了解审计概况,尽快熟悉工作岗位需求和审计职业特点,了解机关工作程序、规范和纪律要求,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促其树立正确的国家审计人员意识,增强投身审计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适应岗位要求。(责任单位:人事教育处)
三、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人事教育处负责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局机关各部门年度考核。各单位、各部门要统筹安排、处理好培训与审计工作的关系,积极组织干部按时参加相应培训,确保培训计划的全面落实。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保证培训计划在规定时限内落实。
一、当前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求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教育培训需求,发现和破解困扰基层教育培训工作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2009年初,新北分局在全体干部中进行了系统调研,分局机关及4个工商所分发调查问卷86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0.7%。在回收的78份问卷中,40岁以上的有44人,占总人数一半以上;本科学历46人,比例为59%;在职务级别方面,科员68人,科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1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需求。
(一)“工学矛盾”需要化解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虽然是多项选择,但在给出的8个选项中,“工学矛盾突出”仍以71票高居榜首。按照对调查者的分析,虽然职务级别、年龄层次、文化层次都不完全相同,但显然“工学矛盾”应该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问题。由此可知,基层干部对培训有强烈的需求和较高的兴趣,并且普遍认为通过培训对提高知识和工作能力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工学矛盾,导致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大多数人认为现有的培训模式需要调整创新。
(二)培训实效需要提升
对曾经参加过的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35.9%的人认为较好,6.4%的人认为很好,46.2%的人认为一般,8.8%的人认为不好,另有-2.6%的人认为非常不好。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设计缺乏弹性。传统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干部自身情况的差异,在设置之初没有充分征求干部意见建议,在培训环节,干部也没有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二是教育模式机械单一。培训往往是以会议的形式出现,参训人员正襟危坐,教学双方缺少充分交流。三是培训层级过多。传统基层培训采取县级局,商所(科室)一一般干部的三层构架,容易导致培训内容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和遗漏。
(三)培训制度需要健全
一是要求建立需求分析机制。现在所实行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靠培训的主管机构制订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受训人员服从计划的管理模式,单位对培训需求掌握不够准确。在调查中,55.1%的干部选择了“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这成为目前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二是要求建立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机制。监督执行力度的不足,制定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指标也并没有完全完成。三是要求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在调查中,39.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没有和奖励、晋升联系,激励不够”。
(四)培训绩效评估需要强化
目前的评估模式,一般是在培训结束后,以报告的形式对培训进行总结。培训结果缺乏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数量和效果两方面都无法衡量和检验,更无法与晋升、加薪、定级相结合。有14.1%的调查者认为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
二、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致力于围绕干部的实际需求,解决培训时间安排、课程设置、载体选择、层级架构、人才发展规划、成效评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提升基层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关注解决工学矛盾、优化课程设计的需求,推出“自助式培训”
分局打破了以往教育培训“大而全”的单一思路,效仿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推出了“自助式培训”模式,把全年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干部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对某个岗位来讲是“必修”的课程,对其他岗位可以“选修”,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必修课的设置上,也讲求层次丰富、知识多元,设置了“公共必修课”和“岗位必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为全局干部必须参与的课程,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讲学,并需通过相应考试,取得“结业证书”,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岗位必修课为岗位应知应会部分,着重于温故知新,提升既有岗位技能。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将文体活动也列入选修内容,使课程设置更活泼多样,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
(二)关注强化培训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推出“啄木鸟”工商沙龙
创新推出工商沙龙这一互动式培训机制,在沙龙上采取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景模拟、正反方辩论、模拟法庭、历史教育等多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受到干部广泛欢迎。分局把工商沙龙明确列为岗位选修课程,以沙龙活动和正规课堂讲学1:1的比例组织开展培训。沙龙活动的常规模式为:设置一名主持人(培训导师)和若干个召集人,提前公布讨论学习课题,干部可依兴趣自由参加,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在讨论中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形成较为一致或系统的见解。
(三)关注减少培训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需求,构建“扁平式”培训框架
分局减少了培训的层级,推出“基层流动培训站”,为基层统一配置多媒体教学光盘,把全国工商系统的专家“请”到基层;统一编制培训PDT系列教材,在基层遴选培训专员进行PPT的演示和讲解,为干部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另外,分局正在准备导人一对多网络在线视频培训模式,使基层干部“足不出户”,也能实时接受培训。
(四)关注干部自身发展成长的需求,推出“人力资源开发档案”
分局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高度,重新审视、构架基层培训工作,从每个干部的职业规划、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每个干部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档案,把干部的学历背景、履职经历、培训经历和培训计划、学习建议有机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干部能力提升、个人成长。目前,分局已经着手对全局81名干部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档案”,对每个干部的知识水平、岗位技能进行系统评估。这项评估不仅有利于向干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帮助干部适岗适能,也有利于领导及时了解当前全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选贤任能,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
(五)关注强化培训质量的评估考核需求,推出“学分制管理”
分局导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干部必须修满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一定的学分,学分不达标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需要重修和补考,补考不达标的,年度公务员考核不得评定称职以上等次。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了真实检验。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对每个干部的年度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提出来年学习的意见建议,突出学习的持续性和递进性。
(六)关注终身学习、长效培训需求,推出“局长荐书”
局长带头读书、荐书,营造“好学求进”的团队学习氛围,使学习从日常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是实现培训长效化的现实途径。从2010年3月开始,分局坚持每个月向干部推荐几本新书、好书,使局长荐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自觉性明显提升。
三、构建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分局的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已初步建立,并日益显现出在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和岗位技能,帮助干部成长方面的积极成效。
(一)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培训格局
通过构建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加强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与新“三定”方案、基层工商职能转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二)推进了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
紧紧围绕打造“忠诚、勤廉、效能、和谐”干部队伍目标,拓宽培训思路,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立足于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分局的“啄木鸟”工商沙龙已经举办了11期专题研讨式培训活动,获得常州市法制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系统推广。
(三)推进了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建设
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带动和促进整个团队的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机关的建设。
四、创新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从教育学、管理学的科学角度不断审视、改进,更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
(一)要从关注“学”向关注“教”延伸
以往所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方面,对于“教”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判解决,最终实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一方面要围绕“谁来教”,尝试建立“需求导向型师资库”。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由高层次、多学科师资组成的师资库。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选聘系统内外干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作为师资库,实行开放式、滚动式管理。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得怎么样”,建立星级课程评定制度。每年对培训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水平、培训效果等方面。对培训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分局组织开展的培训课程评定“星级”,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评定一批“五星”级课程,以提升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培训效果。
(二)要从关注“知”向关注“行”递进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时,应该分为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面。首先是反应。培训中的愉快和培训后表现出的积极参与性都能体现参训者满意度。其次是学习。对其进行培训前后的测试比较,就可以了解参训者是否获得了进步。再次是行为。行为的变化体现了培训的直接效果。如果参训者积极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培训的内容,培训就是成功的。最后是结果。通过看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来检测培训效果。需求导向型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估,也要逐步从对反应和学习的评估向对行为和结果的评估转变。
一、以征管质量为重点,强化税源控管,坚持依法征收,税收收入总额和增收额取得新的突破
**年,全省国税收入达682.6亿元,其中国税机关组织的考核收入558亿元,比上年增收117.47亿元,增长26.66%,完成总局下达考核计划487.28亿元的114.52%,超收70.77亿元;“两税”收入达到480.77亿元,比上年增收92.14亿元,增长23.17%,完成计划437.6亿元的109.86%,超收43.17亿元。全年国税收入总额、年增收额、超计划增收额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有经济税源增长和政策性增收因素,同时,也是广大国税干部转变观念,狠抓征管质量,强化税源控管、坚持依法征收的结果。
1、大胆改革收入计划管理,促进组织收入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改进计划分配办法的基础上,省局专门下发了组织收入考核办法和“应收尽收”标准,各级国税机关全面推行以征管质量为主的“双轨制”考核办法,有力地促进了依法征收;各地还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影响收入的因素分析工作,根据经济税源实际状况,及时搞好税收计划的调度,使税收计划与经济税源相适应,较好地发挥了计划指导征收的作用。
2、加强税源监控,重点抓好重点税源和新经济增长点的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在密切与工商部门协作,抓好户籍管理的同时,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源监控和新经济增长点的管理上。专门设计了重点税源分析表,层层明确重点税源户,加强重点税源户的税收调查和跟踪管理,建立重点税源数据库,加强对重点税源数据收集及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考核;积极推进税源结报中心建设,85%的县(市)建立了税源结报中心,基本实现市与市区、县与分局数据的实时传输,重点税源监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重点抓好涉外税收、私营个体税收以及企业所得税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征管,全年组织涉外税收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6.4%,占国税收入比重由上年25.4%提高到39.5%;组织个体私营税收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组织企业所得税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2%;亿元;征收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9.84亿元。
3、努力加大征收力度,促进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征管重点放在堵漏增收、挖潜增收、查补增收上,一是加大纳税申报管理力度。省局及时制订了《江苏省国税系统增值税稽核评税工作规程》,在全省70%以上的基层征管分局积极推行稽核评税,对2.4万余户纳税户开展评税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纳税申报的准确率。二是加大商业零售企业逐笔开票制度推行力度。在降低发票成本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中小商业零售企业的推行力度。目前,全省46929户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已有88%的企业实行销售逐笔开票制度,商业企业发票使用量比上年增长47.58%,零、负申报比例比上年下降2.97%,商业企业增值税收入比上年增收7亿元,增长11.78%。三是加大清理欠税的力度。在对欠税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健全责任区、责任人制度,严格以票控税,规范缓欠审批手续,使清理欠税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全省电力行业在9月底前将**年度预征部分的欠税全部入库,油田企业9月底前就完成清欠任务12674万元。四是加大以查促收力度。认真落实稽查“一量四率”考核指标,全年各级共查补各类税款14.78亿元,处以罚款3.11亿元,加收滞纳金1767万元,交好地发挥了以查促收的作用。
二、以规范内部执法行为为重点,全面加强税收管理,依法治税水平上了新台阶
去年,各级国税机关为了有效推进依法治税,坚持从内部建设入手,以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从四个方面强化了税收管理:
第一,认真组织好法制教育培训。各地以贯彻审计检查结论为契机,紧密联系执法实际,举一反三,普遍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守法教育活动。8月份,我们在全省国税系统开展“依法治税教育培训月”活动,把增强广大国税干部的法制意识,作为依法治税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各级参训率、参考率均达到100%,通过层层集中培训、组织考试,选出65名同志参加了总局组织的法制知识考试,并取得了好的成绩,为依法行政打下了较好基础。
第二,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省局下发了《江苏省国税系统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意见》,拟定了《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关于控制对企业进行纳税检查的实施办法(试行)》、《税收执法检查实施办法》等制度。各级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坚持从基层一线执法要求明确、责任易于界定的岗位抓起,实行责任追究,加大了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有效地促进了依法行政。目前,已有11个省辖市推行了执法责任制。
第三,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在流转税管理上,认真及时贯彻各项政策规定,规范电力、油田两大行业的税收征管,大力清理欠税;加强消费税、金融保险营业税管理,完成全省603户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的重新认定和换证以及卷烟计税价格重新核定工作;严格对新办民政福利企业资格审核以及期初存货已征税款的抵扣;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开展了对144个区县级国税局和398个基层发票发售点的专项检查。在涉外税收管理上,突出申报质量、日常管理、评税手段三个环节,抓好涉外所得税的汇缴和评税,继续保持我省汇缴工作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以建立电子数据库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外税电子申报面;规范涉外企业售付汇结算,加强预提所得税管理,全年预提税收入实现连续三年翻番;组织全省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培训,研究开发审计软件,选择100户跨国公司、大型外企作为审计对象,补征增值税和涉外所得税4300万元;抓好反避税工作,重点开展对服装、电线电缆两个行业全省性联查,确定苏州、无锡两市为全国反避税软件推广试点单位,探索建立我省反避税工作规程,共调查120户,补征涉外所得税4154.85万元。在所得税管理上,制定《江苏省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规程》,进一步规范所得税减免和税前扣除管理权限;完善审批制度,健全管理台帐,抓好汇总纳税单位就地监管,完善所得税重点税源监控制度,建立了日常检查、汇缴检查和专项检查相互交叉配合的制度。在个体、私营企业税收管理上,全面推行定额与发票开票额相分离的定期定额管理办法,完善建帐建制工作,改进个体工商户纳税申报管理,积极实行银行储蓄或信用卡缴纳税款方式。
第四,积极开展税收检查。为了促进严格执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去年我们坚持内外结合的办法,重点抓了两类检查:一是在内部突出抓好执法检查。把检点由对企业的延伸检查转向对税务机关内部执法行为和征管质量的检查。对76个县(市)局、区分局进行了执法检查,各地自查面100%,省辖市重点检查面37%,省局重点检查面31%,纠正了一般纳税人审批认定、发票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缓缴税款审批中的许多不规范做法,对少数基层单位超越权限制定政策、超范围提退、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此外,还通过对10956件税务稽查案件进行抽查,查出文书不规范、主体不合法、取证不严密等有问题的案件1794件,逐一进行了纠正。二是在外部突出抓好大要案查处。全年共查处100万元以上大要案91件,查补税款21004万元;同时各级还重点抓好稽查质量的提高,各类案件检查平均处罚率和查补入库率分别达到28.6%和92.7%,移送公安机关813件,拘留逮捕182人,进一步发挥了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
三、以高平台软件推广应用和网络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新台阶
为了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努力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去年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来抓。上半年,重点抓好计算机设备配置,组织专门力量,配合各地抓好WINDOWS版高平台软件的完善和推广,建立市、县税源结报中心和重点税源数据库,搞好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的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省局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计算机应知应会标准,在全系统开展了广域网络运行质量月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网络管理的制度。各地一方面重点抓好高平台软件的强化培训,努力提高高平台软件应用准确性,另一方面重点抓好网络各项技术参数的规范,保证网络统一性和兼容性,不断提高网络应用水平,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畅通。目前,基层分局一线干部90%能正确使用高平台软件各模块;除苏北、苏中地区部分县,均已建成中、高速网,初步实现了征管数据的实时传输,运用计算机征管的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总局CTAIS软件在无锡的试点工作,确保了该软件的正常运行。
为了切实抓好“金税工程”建设,去年下半年我们将其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科学制定全省防伪税控推行计划,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组织开发防伪税控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层层落实推行责任制,超额完成了总局下达我省43200户的推行任务;专用发票认证子系统进入正常运行并取得初步效果,共计认证增值税发票408.26万份,认证不符的5188份,涉及税额9120万元;研究制定了《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总局增值税发票交叉稽核子系统在常州、无锡两市的试点工作,为明年在全国、全省推广积累了经验。
此外,我们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组织试点,在南京市率先建立了以两个征收中心、六个管理中心为依托的集中征收、区域管理、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征管基础的不同特点,研究了推进征管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时指导部分市、县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为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四、以规范出口退税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和调控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服务经济水平上了新台阶
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始终是我省国税工作的重点内容。一年来,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税收工作置于经济建设全局,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积极落实扩大出口、拉动投资、刺激消费的税收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
一是认真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各级国税机关在积极规范内部管理,严格退税审核程序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退税率政策以及老“三资”企业由出口免税改为出口退税办法,保证了各项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根据我省出口快速增长和退税率提高等实际情况,精心测算,先后三次向总局争取退税指标达113.8亿元,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加快退税进度,全年共办理出口退税113.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占全国退税总额的14.23%,为我省外贸出口250亿美元作出突出贡献,受到省政府表彰。针对近年来出口骗税增多的情况,先后两次组织全省出口退税大检查,共检查出口企业2783户,占出口企业总数的51.1%,检查应补征应纳增值税1679万元;认真贯彻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做好广东地区敏感货源的统计上报,配合国务院807工作组搞好案件协查,积极配合国务院派驻江苏工作组,深入开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专项斗争,较好地维护了我省良好的外向型经济秩序。
二是认真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投资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全年共审核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项目43个,下达技术改造投资抵免所得税确认书37份,抵免所得税3.52亿元;审批省电力局系统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所得税3060万元;为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减免外国企业税所得额5亿美元;扶持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返还超税负增值税2.38亿元。及时解决了期初存货抵扣、先征后返、税款预征等历史包袱,有效地发挥了税收服务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三是及时为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搞好信息服务。针对国企改革、吸引外资、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加入WTO等热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税收调研,及时向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在涉外税收和进出口税收的新领域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上,利用国税工作涉及面广、了解情况较多的优势,开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及时收集、反馈各种信息资料,为党政部门决策、企业经营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五、以“三讲”教育和全员考试考核为重点,深化文明行业创建,队伍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总局成都队伍建设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去年上半年,各市、县局利用三个月时间,以的精神,在领导班子中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省局组织8个巡视组深入各地指导、帮助“三讲”教育工作。省局同时还在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近一个月的“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针对“三讲”教育中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使各级领导班子和所有领导干部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受到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极大地促进了领导班子建设。
二是顺利地组织了全员考试考核工作。去年5、6月份,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方案,狠抓各个环节、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全系统首次组织了全员考试、考核,全省17330名干部分两批参加了6个类别的考试,并结合德、能、勤、绩进行了全面考核,确定“双优”人员514名,各类不合格人员502名,对“双优”人员给予嘉奖;对双不合格人员实行转岗、降职;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实行诫勉考察、限期整改;对考试不合格人员以市为单位组织集中培训,对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特别是在解决“能出”和“能下”的环节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还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了学习自觉性和工作主动性。10月份,我们还按照总局部署,在省局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岗前分流人员11人,占5.9%,干部交流和换岗67人,占31.6%,省局精简比例达15%,达到了调整机构、理顺职能、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按照“巩固、深化、提高”的要求,突出抓好创建工作环节、创建内容、创建考核、创建检查上的“四个延伸”,采取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注重执法质量和群体形象的树立,抓好长效管理,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新的提高。省局举办了首届政工干部培训班,各级还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四心五珍惜”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