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察交流材料

考察交流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考察交流材料

考察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1.1设计、采购、施工付款方式的变化有利于资金控制付款方式变化得以实现源自建设行业人力资源市场、制造业行业情况以及建材市场的价格影响。1)设计类付款设计合同预付款10%,进度款采用节点付款方式,并预留设计费的30%约束设计院在满足生产线性能前提下优化设计,此款项等转资完成后支付,质保金10%。2)采购类付款(1)设备类关键设备预付款20%、货到验收合格后支付30%、安装调试运行3个月付20%、设备运行6个月付20%、质保金10%;通用设备无预付款,一般货到付款50%,设备运行6个月付40%,10%质保金一年后付清。(2)材料类钢材款到发货,通用材料无预付款,一般是货到付款50%。(3)针对不同设备或材料灵活调整付款方式,有利于合理避免采购风险。3)施工类付款(1)施工无预付款,进度款由原来月度报量的70%调整为节点控制付款方式,并根据节点的里程碑程度划定比例,节点付款量以审计确定量的70%为准,剩余款项在审计完成视情分散付款,以此方式吸纳施工组织能力强且有资金实力强的队伍施工;同时施工结束外审不出原则不再支付工程款。(2)前期拆迁改造项目无预付款、无进度款,结算审定后付款至90%,留10%质保金。

1.2施工招标方式及合同价格体系的选用1)施工招标方式为避免项目的三边建设,施工招标采用图纸总价加后增(变更)让利方式,要求子项施工图至少到80%时进行子项招标,且施工前图纸基本到全。此招标方式在项目招标完成项目投资基本确定,利于投资总额的控制,并规范了前期拆迁和大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文本。2)合同价格体系本项目采用《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03年)定额,计价方式为图纸总价加后增(变更)让利。并以工程子项对应的工程级别取费,一是选用有相应资质的队伍,二是不以中标单位资质高而取费高。同时,探讨了清单价适合于投资少的技改项目和维修项目。3)其他(1)实行审计前置方式,避免或减少节点工程量审核虚高带来损失。(2)根据项目规模确定材料供应的有价供料或零售价供料。(3)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材料计划,工程结束材料无剩余对项目组织或专业人员给予奖励。

1.3材料代用、材料余量及材料利旧1)尽量利用项目余料和其他生产线闲置设备。2)以节约工程投资为材料代用的原则,不允许以大代小,可以在质量与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以小代大。3)为保证电气、流体材料无剩余量,原则以施工图报计划,必须以原理图报计划时按60%~70%量提报。

2设计及技术准备

2.1完善设计合同文本,加强设计管理组织编写了总承包项目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设计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文本,非总承包项目子项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在型材项目中公司首次采用设计招标及签订设计技术协议,为设计方案优化、有效控制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2.2技术准备充分1)在设计招标前与多家设计院进行技术交流,并在交流基础上结合公司情况、市场分析形成具有适宜公司的产品方案和产品大纲,并以此作为设计招标的技术依据。2)加强技术交流与考察管理(1)技术交流设计合同签订后至初步设计审查前集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交流,交流前将我方资料电子版传至对方并给其留出技术准备时间,交流前组织专业组初定交流主题,且涉及的专业人员参加交流与学习,尽快了解和掌握型材知识,并编写交流纪要,找出各厂家的优劣势,为设备招标储备邀请单位。(2)考察初步设计审查后针对前期技术交流和初步审查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编写考察路线、考察方案,考察后提交考察报告,在考察交流基础上对拟招标邀请单位提出建议。

2.3初步设计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前设计院先提供电子版由项目主管单位发至专业人员和职能部室,设计审查会参加人员有邀请的专家、公司各专业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高工、安环部、生产部、保卫部、房产公司等涉及部门参加,做到各专业得到全面审查,优化设计、提出意见,最终形成会议纪要双方执行。

3招标管理

3.1招标准备项目主管单位确定长线设备、关键设备明细,并在设计计划中列明提前提供此类设备的技术规格书,要求规格书到后3天内向物资采购部门提供拟招标邀请单位联络函告知准备招标商务文件,一周内向物资采购部门转招标技术文件,十天内物资采购部门发出招标文件。

3.2招标文件的编制、修订和定稿责任技术人员编制招标技术附件,并以电子版转所涉及的专业审核后汇总形成最终稿,纸质版经专业组长签字、项目经理批准转物资采购部门执行。

3.3招投标程序化管理1)标书的发出为节省时间招标文件原则上以电子版发出,一是有利于投标文件的编制,二是节省时间。2)招标用资料准备项目主管单位编制一套完整的招标所用资料,保证投标、开标、评标的有序进行,同时对于设备招标及重要的施工招标要求投标单位提供投标文件电子版。3)评标机构评委由技术评委、商务评委及监督部门组成,技术评委由项目主管单位拟定、商务评委由物资采购部门拟定,法律事务人员有选择地参与采购和施工招标,监督招标过程是否规避相关法律风险。

3.4招标资料管理1)投标文件正本留存归档,其他转专业技术人员、预算科(或物价岗)、生产单位等,保证相关人员日后查找方便,招标会结束资料齐全按归档要求整理招标资料并具备归档条件。2)招标资料由物资采购以部门归档,设计、施工类招标资料由项目主管单位归档。

4设备管理

1)原公司的项目设备采购与管理为同一部门,沟通与联络较方便。公司为加强采购管理,将设备采购与设备实物管理分两个部门管理,项目主管单位编制了设备采购与实物管理为不同部门管理模式下的设备管理办法,加强设备一生管理中前期管理,理顺设备采购与管理为两个部门情况下设备前期管理程序,提高设备管理效率。2)项目主管单位在技术交流或考察的基础上编制拟招标邀请单位并转物资采购部门补充,如有新户引进走推荐程序,谁推荐谁办理新户入信息库手续。3)设备采购资料到后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技术参数量的准确性,一周内编制完采购计划和招标文件技术附件转物资采购部门进行招标,采购计划分设备采购计划和材料采购计划,便于区分设备或材料走向的不同。4)设备技术协议、合同的签订:项目主管单位划分哪类设备需附技术协议并要求对技术协议进行详细科学的技术要约,技术协议由专业组长、项目经理签字后转物资采购部门。5)设备实物管理:设备实物管理由项目主管单位完成,从设备开箱验收组织与转交、磅单的收集、设备随机资料的归档等环节细化设备实物管理。6)为加强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编制了设备与材料的划分标准,并要求在设备采购单中注明按国标、品牌还是技术协议要约技术要求。

5工程考核

5.1内部考核1)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工作的落实解决要贴近一线、贴近职工、贴近问题,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实际,要积极主动,时间观念要强,做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必须有一个好的品德,维护企业利益,加强责任感。2)从技术准备,招标管理,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管理与控制,物资管理,合同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目标,创新管理,资料归档,项目评价及工程考核等方面规范了项目内部考核标准。3)制定项目内部经济责任制,抛开以往项目责任制的模式,从项目全程管理涉及到的内容细化考核,主要包括:技术准备(方案论证、考察与交流、设计审查、资料互提),招标(招标组织、技术服务类招标、施工招标、采购招标、议标),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合同传递管理、合同台账管理、合同分类管理、合同考核),施工准备(拆迁与三通一平、施工方案、人员落实、机具进场),工期管理(总体计划管理、月度计划(节点)、分项计划和专项计划控制、节点工期的符合性、计划偏离的调整),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标准落实、技术交底、质量追溯、质量异议落实),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方案、安全交底、现场安全、安全事故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调试与竣工验收(单机试车、联运试车、竣工验收),投资控制(采购计划管理、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投资分析),资料管理(文件管理、过程资料管理、资料归档),工程考核、项目评价等内容。内部考核针对性性强,便于操作。

5.2外部考核以往工程合同考核条款较粗,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对工期、质量、安全约束欠具体。现站在考核角度,规范了对设计、采购、施工的针对性考核,并作为合同专用条款,使其具有法律效力。1)设计考核内容包括设计周期、设计质量、图纸供应、资料互提、设计变更等。2)采购考核包括采购周期、采购质量、供货周期、供货完整性、随机资料等。3)施工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协调、施工周期、节点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系统调试与竣工验收、项目评价、运行评价(含质保期评价)、投资控制、付款控制、资产转移、资料归档、农民工使用与工资纠纷等问题的考核。

6创新管理

6.1创新收入为收入增加来源之一工程建设项目不再单列工程奖,增加收入部分来源于创新奖(含方案优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及工程利旧)。项目主管单位组织积极创新,引导管理技术人员开拓思路、方案优化、技术优化,并积极利旧。

6.2创新要求1)自主创新,创新前提是有价值的创新,创新项目立项要准确,理由要充分并经得起推敲。2)创新点是创新项目的核心,无论是管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创新点要起到项目亮点的作用。3)项目创新效益计算要经得起推敲,工程期间的创新大多数为计算一次性投资或效益,但经济技术指标等长期效益要经过系统运行验证,此计算必须实事求是。4)验证条件要明确、唯一并可验证,要求项目中列出验证条件。

7项目评价

项目后评价中消化和吸收各专业、各部门提供的资料,站在全面评价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避免项目评价的一般性评价及格式,而是总结、归纳各类问题,主要包括:工程概述、组织机构、招标采购、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物资供应、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安环消防、工程监理、工程投资、工程审计、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系统问题、工程考核、合同执行评价、施工单位评价、供货单位评价、内部人员评价[3]。在项目中将进一步探求项目评价的模式,一要体现项目实施的纪实性;二要体现项目完工后确实有大量可借鉴的做法;三是体现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工程中未遇到过的特殊问题的处理经验。

8建设项目的基础管理

考察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越南漆画;创作路径;当代性;装饰性;

六月中旬,由我国著名漆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克振老师带队,广州市漆画艺委会组织的近30多人一行参观了越南河内美术学院、越南美协和越南画院,同时采访了越南当代漆画家工作室。该项活动以参观考察、讲座、座谈的形式展开,是中越两国漆艺探索发展的深度交流,也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积极探索。笔者有幸参加了该次活动,本文便是此次越南当代漆画考察侧记。冀望通过笔者的观察感受向国内漆画界介绍越南当代漆画的发展现状与特质,将有助于国内漆画的发展。

众所周知,漆艺是由中国传到越南,在越南发展为漆画,然后又反过来影响着我国漆画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受的嘱托,蔡克振老师是国家首批委派到越南学习漆画的研究生之一。蔡老师学成归国之后,一直坚持将越南漆画的发展传统介绍到国内漆画界。此次,年近80多岁的蔡老重回母校,在越南河内美术学院举办了专题交流座谈会,值此机会,我们与河内美术学院漆画教师进行了学术交流。通过交流,笔者注意到越南河内美术学院的漆画发展具有如此特点:一是强调漆画的工艺性,同时能将工艺技巧与绘画创作结合得十分到位。尤其是强调创作的绘画性,充分发挥漆画创作中的肌理因素与过程中可变性的特质。二是能吸收法国印象派的色彩语言和野兽派以来的平涂语言,强调画面效果的感受力与物理亲缘性。这与越南老一辈漆画艺术家一方面继承传统漆艺的装饰语言,另一方面吸收国外艺术精华息息相关。三是多以越南地方民族性风情为创作母题,尤其是乡村妇女生活场景为创作题材,赋予了漆画创作的地域性特征。

如果说河内美术学院漆画创作风格代表了越南当代漆画创作的“学院派”的话,那么,越南美术家协会的漆画创作则是另一种创作套路的展现。尽管越南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成员绝大多数毕业于美术学院,具有“学院派”的创作功底,但整体而言,越南美协漆画风格较为靠近绘画创作的当代性。一方面是漆画创作脱离不了自身本体语言的关注和挖掘,同时积极拓展当代漆画创作的材料特性、技法表现以及空间展示方式;另一方面积极汲取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图式符号,特别是受波普艺术创作方法的影响,较为注重漆画创作中图式符号的重复性使用、观念手法的挪用性,以及画面表达的观念性,具有越南当代文化艺术的批判性特质。如果仅从画面效果来看,这一类漆画作品颇有当代油画创作的特性,但却又保有漆性自身沉着、耐看、通透的优势,不失为越南当代漆画创作的未来发展路径之一。

在此次越南之行中,还特意安排访问著名艺术家工作室。其中,在访问越南著名漆画家丁君工作室时,令我感受深刻:一方面他的画面有别于学院派,但又介于学院派的基础上,能将传统艺术因素与现代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良好的艺术修养。从而使他的作品蕴含着某种高格调的品质。另一方面,他借鉴了当代艺术的波普性,在题材上以图式符号的意象性为表征,突出作品的绘画意义,体现出灵活运用漆画本体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有就是注重创作过程当中的物理亲缘关系。画家丁君在创作过程中不太注重草图的完整性,很多时候仅仅是寥寥几笔,勾勒大轮廓,而是注重在创作过程当中,随时调整画面效果。尤其注重在漆画创作中肌理表达的亲缘性,使画面突显视觉上的轻松气氛。他认为,漆画界创作存在着常见的弊病就是创作时间长,工序繁琐,以致创作激情缺乏,从而使画面看起来不够轻松,比较“累”。如果画家在自己创作时都觉得比较“累”,那么观众在进行作品的“二次创作”时也会照样觉得“不轻松”。鉴于此,他的漆画作品多以“减法”见长,即减少漆画创作的繁琐工序、减少漆画创作的材料堆砌之感、减少漆画常见的色彩斑驳但不统一的弊病;以单一的技法、单一的形象、装饰性表达为个人风格的形成特质。他甚至认为漆画创作是一种“玩”的心态,不为材料所限,应以轻松、自由的创作状态为主,融入个人情感和亲缘感为佳。

考察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此次考察学习,参训学员切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意识及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先进经验,提升了认识水平,进一步明确了提升科研管理及科技研发质量的思路,并通过对比分析,增强了做好科技管理及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察中还签署国际合作框架协议两份,达成意向性协议一份。

在英国,考察团考察访问了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和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参观了牛津科技园。

卡文迪什实验室——20世纪物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卡文迪什实验室相当于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系,该实验室的创建标志着物理学开始在实验室中进行系统性实验的时代。它的优良传统是力求在新的领域中做出新的发现。在卡文迪什实验室,考察团先后参观了Functional Inorganic And Hybrid Materials Group和Materials Chemistry Group。在这些空间并不宽敞的实验室中,摆放着各种设备和仪器,布局合理规范,空间利用率相当高,各种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和整合。该实验室接纳了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也不乏来自中国的在读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考察团与华人留学生郗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情况,重点介绍了高能锂硫电池、安全绿色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如钛酸锂)和光电化学等方面科研上取得的进展。

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科研成果丰硕。考察团访问了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听取了留英华人肖天存博士就牛津大学及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相关情况的介绍,以及牛津大学化学系主任Peter P. Edwards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教授)关于化学系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获得的荣誉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牛津大学的化学学科是学校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牛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当前有1000余人在此领域做学术研究,主要从事基础研究,产生了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目前医学上使用的糖尿病检测仪大多是该实验室开发的,全世界有超过100万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在该实验室,双方就微波炼油技术、微波用于食品加工及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

牛津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的成功典范。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当国家政策和知识产权管理条例明确后,牛津大学在专利转化和科技园建设上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牛津科技园也应运而生。

牛津科技园是牛津大学(学校)以土地、人才、设备等资源作价,与PRUDENTIAL(英国最大的金融保险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各占50%)建立起来的。风险投资管理机构通过风险评估,出资参与建设牛津科技园并从中获得收益。同时,相关风险投资机构对一些拥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创建企业的健康成长。

牛津科技园对企业落户没有苛刻的条件,小公司只需要每月缴纳300磅的租金。科技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咨询、资源共享和志愿者服务等。从入驻企业的规模看,该园区企业员工人数为1—5人的占47%,6—15人的占22%,16—50人的占24%,51—150的仅占7%,近70%为小型公司;以领域划分,生命科学领域的公司占43%,信息领域的占31%,其他领域的占26%;从地域看,当地公司占41%。

牛津科技园取得成功的原因为:一是专业化、高质量的投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二是依托牛津这样一个全球认可的品牌及其创新资源;三是能提供优秀的企业雇员;四是园区灵活的政策和运行模式。

在法国考察期间,考察团访问了法国巴黎高等培训中心,巴黎第六大学和中国驻法使馆科技处。

法国——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巴黎高等培训中心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法国的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法国一直比较重视科研投入,该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年递增率、科研人员的增长率,重大科研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以及科研人员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该国科研经费除国家及欧盟投入外,大部分来源于大企业及其他私立机构的投入。法国的科研非常重视项目的实用性,强调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立项前的可行性预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得益于法国完善的银行系统、个人信用系统、严密的法律及财务审计系统,加之科研人员良好的自律性,法国的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非常高效、透明。法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高,虽然欧盟对拟上市的新产品均要求先建立严格的欧洲标准,这加大了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成本、减缓了新产品的投产效率,但同时也促使科研人员更加注重所研发专利产品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巴黎第六大学——高度重视科技合作交流。考察团在访问巴黎第六大学过程中,听取了巴黎应用化学研究所(IPCM)所长Corinne Aubert 教授对研究所科研方向的情况介绍,参观了该研究所的核磁、质谱、X-衍射等实验室,并与该校对外合作部进行了交流。对外合作部Sabine Lopez主任表达了与贵州科技界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流的意愿,希望贵州在与巴黎六大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展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早日开展全面广泛深入的科技合作。在访问中,考察团团长于杰代表“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巴黎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Corinne Aubert教授共同签署了《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巴黎应用化学研究所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和《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巴黎应用化学研究所糖化学实验室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开展实质性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驻法使馆科技处——发挥好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在于杰的带领下,考察团部分成员赴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开展交流,中国驻法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韩军及其秘书宋文通同志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在交流中,于杰就贵州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及近年来科技发展等情况向韩军公参做了介绍,并希望驻法使馆科技处在贵州省与法方相关领域的合作上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韩公参代表驻法使馆科技处表示,将充分发挥好国家科技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贵州和法国科技界之间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推进合作交流,特别是在民族中药、材料科学、清洁能源、高端医学、旅游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启示一:树立科技创新“投入主体多元化”观念。仅依靠政府有限的投入,无法解决科技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这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比法国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大型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的做法,我们必须突破单靠政府投资的方法,构建以政府、企业等共同投入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模式,疏通和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弥补国家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的短板。

启示二:加强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孵化器的建设。依托牛津大学的实验条件、创新成果和优秀人才等资源,建立大学科技园,通过市场化运行模式,有效集成风险投资等创新、转化资源,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新兴产业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启示三:应更加注重在创新中借力发展。科技创新正向多学科与专业交叉集成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把不同专业门类的人才吸引集中起来,形成科技创新的综合攻坚优势。考察团在巴黎第六大学考察交流中看到,在该校的科研工作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国家(其中也不乏中国科学家),这也是该校科研成果丰硕的原因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注重借助外力发展,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在引进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提升集成创新能力。(责任编辑/张玲玉)

链接

《走进剑桥》

“千年剑桥/人们向往的地方/我悄悄地来/领略着她的沉淀和风采。

斑驳的大门/雄伟的建筑/风流的人物/路边的海报/彰显着学城的历史及未来。

三十一个学院/错落分散在/有限的自然与无限的想象空间/孕育着思想、教育和创新的力量!

街边的咖啡小屋/碰撞出双螺旋生命奥秘的伟大理论/凌乱而有序的实验室/不断涌现出有价值的发明创造。

力学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标记/康桥连接着恬静、浪漫和创造。

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推开沉重的大门/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圣堂/只有自由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点亮前进路上的航标/而梦想/则意示着未来的美好。

考察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化工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专业课程,要求将一个系统(如一个工厂、车间或一套装置)全部用工程制图的方法,绘制成图纸、表格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方法编制成相关的技术文件,指导生产、技改和建设。PVC(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成熟,极具化工生产过程的代表性。通过该工艺流程的考察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对照《化工工艺设计概论》这门课程,学习现实生产中的工艺流程设计,加以验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水平,仅重点考察整个工艺流程中的聚合工段,其他工段作为辅助考察,了解其工段的任务即可。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中职精细化工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学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对化工生产过程有所了解,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对化工原理、化工生产过程、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设备的选型等有了深入的学习,为考察法学习化工设计和化工工艺课程打下一定基础,但查找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需要重点引导。

[教学时数]课外两星期:考察的计划与准备。课内10课时:考察5课时;整理资料与展示成果2课时;学生评价和总结1课时;教师点评和总结1课时;反馈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PVC生产工艺进行实地观察、体验、研究,巩固、验证、扩大已学的化工知识,获得实际生产方面的知识;

2.丰富其专业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工艺设计与生产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

3.锻炼学生组织协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专业精神,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教学方法]总结性考察。以小组形式,每组由4-5人构成。

[教学媒体]教室、互联网、市场、公园等。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表

第二部分实施过程

一、计划阶段

教师提供项目(PVC生产工艺,重点是其工艺的聚合工段)考察任务,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征求学生意见,最后确定了考察地点——福建××电化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将学生分为4-5人的工作小组(分组时应考虑学生个性、成绩、能力等一些情况,最好采取异质分组)。教师组织学生先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为制定计划做准备。整个实施过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教师仅仅给予一定程度的辅导。

考察计划的制定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讨论的方法,共同确定。考察计划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大致包括考察学习的内容、范围、主题、目标和考察方式、考察步骤、考察要求等。

二、准备阶段

考察计划初步确定之后,各小组成员进一步细化考察方案,明确考察内容及其重点,分配小组各成员的具体任务。教师提示学生考虑在具体实施计划前应做哪些准备,考察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等。同时,明确注意事项,比如进行考察时候应该注意的穿着:不能穿皮鞋(避免引起静电)、凉鞋,女生不得穿裙子(方便行走,也为了安全起见),应该穿什么样服装等。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察目标,然后学生讨论考察计划。组织一次课堂活动,先让各小组提问教师,然后由各小组自行讨论。如:

生:我们这次去企业具体要考察些什么,现在我们只知道是去考察聚氯乙烯的生产。

师:你们要先去了解PVC的大致生产工艺流程,化工设计课本中所分的设计阶段就是我们这次所要考察的内容。

三、实施阶段

1.听取企业方面的介绍。

陈××工程师(以下简称“陈工”):××电化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1998年联合其他四家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为股份制公司。我厂是大型国有企业、“全国512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华南地区基础化工原料基地,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烧碱,聚氯乙烯,盐酸……

2.与负责接待的陈工座谈、访谈,了解PVC以及电石法生产PVC的工艺流程。

陈工:我看了你们查阅的资料,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工厂2010年的PVC生产目标是105200吨(等下我会带你们参观整个工艺流程)。其中聚合工段采取悬浮聚合工艺,悬浮法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聚合方法,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树脂,占世界聚氯乙烯树脂总产量的85%。

(1)国内外悬浮聚合的生产概况;

(2)产品及原料的性质;

(3)掌握悬浮聚合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主要设备及故障处理;

(4)掌握悬浮聚合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及经济核算;

(5)了解悬浮聚合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

3.考察车间,生产人员介绍和参观工艺流程。

(1)主要设备,原料;

(2)工艺流程;

(3)生产和调度;

(4)员工协同工作情况。

4.学生访谈一线操作员工。

生:这些聚合釜好大啊,容积有多少啊·

工人杨:这些是不锈钢的聚合釜,处理能力是50立方米。

生:那聚合釜外面一圈一圈的是什么·

工人杨:那是蛇管冷却,管内是冷却剂,它的冷却效果很好。

生:陈工,我们做聚合实验的时候要用分散剂,那PVC聚合时候用的分散剂是什么啊·

工人杨:我们的工艺采用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聚合的悬浮剂是用甲基纤维素。

……

四、成果展示与汇报

回校后,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处理考察过程中收集到的材料和访谈资料,包括考察活动中记录的笔记,拍摄的照片,以及访谈记录等等,写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完成后,组织学生将考察活动收集的资料、图片、图表进行展示,汇报考察结果。

学生展示的资料有:学生的笔记、拍摄的照片、考察记录单、考察报告、工厂的宣传资料、图片等。学生观看展示成果材料后,各小组组长汇报考察过程,提交考察报告。最后,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考察的心得体会。

五、反馈阶段

考察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考察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帮助学生分析考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收集学生对考察活动本身的意见,听取他们对开展考察活动的好的建议,以便在下次考察活动中加以参考,提高考察活动效果。

反馈时向学生提一些引导性问题,进行师生交流。

六、评价阶段

考察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考察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展开互评,促进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进步。评价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例附学生评价表与教师评价表。

1.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评价表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价表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与问题讨论

整个考察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同学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亲眼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那些原本印刷在书本上的、平面化的仪器设备都真实地、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无不感到新奇、激动,那些老师课堂上经常讲的抽象的、枯燥的化工名词、术语,一下子鲜活起来,不再遥远、生疏。二是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主动去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通过考察,学生们初步体验到车间的工作氛围,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对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强化了专业意识。

考察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一、 当前历史试卷命题存在的问题

1.忽视基础知识的考察,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以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历史考试侧重考察对史实的记忆,备受抨击,新课程改革后,极力扭转这种局面,更侧重对能力的考察。按道理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但是从当前各地试卷命题看,却不难发现命题工作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份试卷看下来,从选择题到材料解析题,几乎题题都有材料,比如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材料要点、对材料作出评论等,学生接触的几乎都是全新的信息,特别涉及古代史,很多文言文老师都未必完全明白,也许这样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材料阅读和提取信息能力,但是高中生毕竟水平有限,层次不一,对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来说也许问题不大,但成绩差些的同学在这种考试下往往力不从心,也许付出更多努力,但是成绩似乎没能提上去,所以有些学生对历史望而生畏,感觉考非所学,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题型比较单一,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现行的试卷结构基本上都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且选择题的分值占有很大比例,材料分析题的答案也是很简练。语言简练固然也是个优点,但是学生的能力很难在这样的几道题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检测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很多在历史学科方面很优秀的学生,也许他们的学科水平和能力就很难通过这样一份考卷中体现出来。

3.无法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教育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等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近几年的考试都很注重对学生第三个目标的考察,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很难在试卷中得到考察。所以说教育目标无法得到真正贯彻。

二、 几点建议

1.适当增加些基础知识考察题,降低材料阅读难度,尽量减少学生阅读障碍

学习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知道祖国过去的兴衰荣辱,以史为鉴,以史明智,所以记住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必须的,也是历史学习的一个基本能力。千万不要因为强调了能力而忽视了记忆,其实记忆力也是个很重要的能力。在美国,历史是社会学课程里最重要的学科,美国的历史考试当然会重视考察学生能力,但是它也很重视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比如美国11年级的试卷里就会有这样的题目: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A 美国人 B 日本人 C 中国人 D 英国人;美国在第二次大战的时候,其中一个敌人是:A 外星人 B 火星人 C 日本人 D 中国人。再比如美国大学入学选拔的SAT 考试,也注重对历史知识的考测,如社会进化论与以下哪种观点联系最为紧密?( ) A、政府应该向社会下层成员予以帮助;B、社会中的竞争是自然的;C、革命是不可避免的;D、帝国主义的扩张会加重人民的经济压力;E、科技的发展将会减轻贫富差距(答案:B)。比我们的会考难度还要底,我们高考类似的题目几乎没有。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考察让学生心理有个缓冲,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此外,试卷中所用的材料几乎是全新的材料,学生在教材上是找不到的,特别是高考,基本上不会让你有见过的材料,当然考点不会脱离教材,这能充分检测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提取信息能力。但是有时有些题目为了给材料而给材料,没有经过认真筛选,材料内容过多,材料意思晦涩难懂,尤其是文言文,有时老师未必能完全明白,这样的材料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障碍,学生根本无法做题,这就失去了历史学科的考察意义,变成考语文了,所以,适当降低材料难度,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会更好的检测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可尝试增加写作题

在社会学课程中,写作题应该是最有利于考察学生各方面能力的。

首先,有利于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阐述,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只是看学生在材料解析题中只言片语的回答,有时不能考察出他对这个历史事件到底了解了没有。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里强调下,写作题并不是原来的简答题,简单考察一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加上评论。写作题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选择有意义的知识点,或可联系现实进行命题,如“结合身边的生活和社会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理解。”为了做好这个论文,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来龙去脉有深入了解,必须学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生活,思考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章,教师可以推荐,自己也可以去搜索,这样就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在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看书的时间,尤其是看课外书的时间太少,有写作题这种题型出现,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都要做好训练,要推荐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者文章让学生去阅读,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学习了相关知识,又能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前所述,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会去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章,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必须在众多的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比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效果更好。

第四,为培养学生的与他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供平台。历史课程改革中有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去实践这个目标,更多的还是老师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记知识点,为了突出素质教育,会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多让他们说,他们问,但是在与他人协作方面基本上没有平台可以让他们锻炼。如果有写作题,老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或半节的读书心得交流课,针对某个知识点,预先让学生去阅读相关书籍,然后在课堂上大家相互交流,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或课堂交流过程中无形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