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范文第1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无孔不入地渗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APP已将我们包围。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媒体形态的变化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危机,而新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些变化也对如今地方高校的新闻学教育提出了要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曾说“几乎没有哪一个科目像新闻传播学一样紧随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所以,无论是新闻学本身学科的内在要求,还是为了满足新媒体时代媒体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在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应该有所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现在新媒体发展的如火如荼,如果在教学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关于新媒体的实践,恐怕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一、引进懂新媒体的“实战派”教师队伍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播方式瞬息万变,地方高校本身离北上广等媒介发展迅速的城市较远,缺乏必要的媒介环境。因此课堂上更需要不断更新传媒发展动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今地方高校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学院派”即理论型教师师资水平差距较大,但“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实战经验,或者只了解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知之甚少。教师不熟悉媒体的运营,对学生的指导往往只是表面功夫,不能深入新媒体的实质。或者采用“拿来主义”,将一些现成的新媒体运营的理论生搬硬套,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下实践就显得毫无意义。还有一些学校会不定期的邀请新媒体业界的专业人员走进课堂为同学进行授课,出发点虽好,但往往授课内容之间衔接较差,系统性不强,学生无法很好吸收,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地方高校可以在新媒体师资力量上多做文章,引进更多懂新媒体的“实战派”教师队伍,多引进那些在新闻媒体有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在新媒体中有所作为的人才,而不应把博士学位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比如辽宁师范大学就曾邀请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董博老师来给2012级新闻专业的学生上了一年的课程,主讲新媒体营销与文化产业方面的课程。董博老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新媒体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是SHAPE CHINA 2015创变中国全球杰出青年峰会大连社区执委;也是新领军者社区的获奖人,代表社区的5200多名的Global Shapers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也曾参加在日内瓦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峰会年度执委年会。她给学生们带来的很多业界新的东西,令同学们耳目一新。

即使不去聘请那些新媒体的一线从业人员,也可以组织地方高校教师去新媒体带职实习,在一线了解到最新鲜的内容,回来与其他老师、学生分享。就比如说,香港城市大学有一次急需一位教广告实务但又做学术研究的教师,有一位应聘者本科学过广告,但硕博期间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于是学校就派他先去一家4A广告公司待了一阵,回来以后开设了好几门广告实务课程。这种投资是有一点成本,一位新教师上任之后的半年、一年内不安排课,但之后回报更多。建立了与业界的关系,了解业界运行的过程,对今后课程设计、讲课都是大有益处的[1]。

二、教学内容上优化通识教育体系、增加新媒体内容

在现在媒体融合之势下,专业设置显得过于狭窄,比如新闻学专业的同学只学习关于新闻学的内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同学只学习关于广播电视的内容,对通识知识掌握不多。美国新闻教育评议会认为:“要想真正学好新闻,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应该有扎实的基础。”地方高校虽然在媒介环境上不如其他处在优越地理位置的院校,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修改,弥补不足。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从业者应该具有广泛的知识与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提供更多百科知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并且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着重增加某方面的课程。比如财经院校可以培养偏重财经新闻的记者、编辑;体育院校可以增加体育新闻的课程,避免各个学校学生培养的同质化,特色的新闻人才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包括关于社交与移动互联网、网络与多媒体报道、大数据新闻、融合新闻、视觉新闻等课程。同时,媒体的细分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精确细分新闻市场、实施行业间的分众传播已成为新传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模式[2]。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多选取一些最新发生的案例,和学生一起交流彼此的感悟、启示。同时,像现在许多自媒体发展的很好,就拿微信的公众账号来说,它的一步一步发展就体现了如今自媒体横行的大势。有许多优秀的公众账号都可以去借鉴与学习,比如著名财经记者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或者一些纸媒的公众账号如《南方都市报》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当地做的比较好的公众账号。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善于利用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比如一个班级可以开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或者微博账号,可以每周设置一个主题,然后班级同学轮流去运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学习如何运营一个公众账号,积累经验。

三、打造以“多元”为特征的实践体系

培养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其实就是为新闻事业输送优秀的新闻人才。“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理论知识往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结合新闻学本身实践性就很强的特点,高校在教学中也应该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用起来。

多元的实践包括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在学校内部,可以鼓励学生到校园媒体去实践,比如校报、校刊、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在实际参与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运营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与微博平台体会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媒体运作方式。近几年,也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具备广播电视、摄影摄像、媒介管理、出版等功能。比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其特有的“密苏里”模式著称,核心是“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操作是其特色。该学院的未来实验室落实了许多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项目,学生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实验活动,把媒体融合思想融入到新闻制作和发表中,同时促进密苏里新闻学院和世界上很多媒体单位进行合作,从而让不断革新的新技术得以进入实验室[3]。

走出校园,学生们可以分散到各处媒体平台进行专业实习。由于学生数量大,可以将学院安排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相结合,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统筹。地方高校由于资金匮乏,可能未必具有雄厚的资源与设备,但是地方高校可以转变思路,换种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没有丰富的财力资源,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推动新闻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都纷纷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平台,大大小小的企业也都进行试水,但往往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可见新媒体运营人才的缺失,地方高校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能力,满足社会切实需要。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增强与周边社区宣传部门的联系,安排学生对社区实地走访,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采访、撰写稿件等工作,提高实操水平。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新闻类专业比赛,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实操水平。比如高等学校大学生计算机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大学生微电影节、高等学校好新闻奖等,在比赛中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从整个媒介行业来看,我国现在的传统新闻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数量远远少于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因此,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转变教育模式是当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必走之路,借助“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来开展教学,同时改良以往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多发言,课堂的主宰由老师转为学生。使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重新发出光芒。

除此之外,因为教师在新闻学教育当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必须首先更新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观念,提升教师的新媒体实践能力。同时引进更多富于实践经验的“实战型”人才,用以重塑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实践。

四、结 语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范文第2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成为了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我们会计专业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的挑战,作为一名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并且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就成为了我目前的迫切任务。会计实习是我从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为了将有关会计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结构体系变为自身的职业素质,避免纸上谈兵。因此,我选择在武汉国信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实习,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矗

我实习的公司是武汉国信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经汉阳区财政局特许审批,取得《记账许可证》资格,以承接记账、税务申报税收筹划企业内部审计、财务咨询、公司事务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性会计服务公司。我公司注重软、硬件建设,拥有各种必备的办公设施,使用正版财务软件为客户提供服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本公司制定有规范的合同、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等规定从事记账和纳税申报服务,不做假账。为客户把握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做好合理税务筹划,规避财务风险,合理合法的企业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所学的是针对于公司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以及提供每月抄税、报税、纳税服务,和会计咨询以及一些代办业务。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矗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2xx-xx年2月22号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公司上班,看到同事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氛围非常的好。第一天我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本公司是月底先打电话给客户收取原始凭证,通知一般纳税人在月底之前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月末前持发票的抵扣联去税务局进行认证,当月认证当月必须抵扣,未认证的发票从开票日期至180天内有效。然后根据当地税务规定的的抄税时限(次月的1-5日)。

将已经开具使用的发票信息抄入到金税卡中并携带金税卡去国税局抄税。最后在15号之前报国税和地税,之后就开始做账务处理。

经过差不多2个月的学习,我基本上学会了公司的整个流程。首先,从客户那里取得原始单据回来,我们开始粘贴原始凭证,粘贴原始凭证也有很多技巧,怎样粘贴的好看、整齐,等到时候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很美观。由于我们公司用的是速达财务软件,下一步我们就是在电脑上做账。账做完之后我们可以查看明细账和总账,然后通过速达直接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实习会计流程:

(一)关于凭证整理:我们首先从客户那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其中的凭证必须是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相关收入,费用,其取得的凭证必须是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要求,然后我们将这些凭证进行分类、归集、整理并粘贴。

(二)关于申报纳税:我们通过粘贴好的原始凭证进行凭证录入审核后进行期末结转登账,记账。通过收入我们可以填写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地税。其中分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按照其企业不同的基本情况的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每月的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税报完并且上交税款。对于一般纳税人每月都要通知其纳税人到国税进行抄税,或者取得进项税票也要同时到国税去认证才能抵扣销项税款。通过这些数据如实填写一般人纳税人申报表。

(三)关于其他业务服务:我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懂得了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要求和流程,办理一般纳税人需要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要购买金税卡,金税卡的发行,流程和所需证件。每一年纳税人还要对税务登记证进行工商年检,其年检应在6月30日之前完成。

(四)关于个人: 还有在公司应注重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会计的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能随意透露顾客的商业机密。在公司我们要遵循公司制度和规定,服从公司的管理,更好的为他人服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

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其税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会计软件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会计软件已代替了老式的手工模式,使得会计处理数据变得精确化、简单化、国际化。而税控方面也越来越严谨,软件系统便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桥梁。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实习心得

一、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四、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五、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诠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让自己具备更坚实的理论知识,相信知识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带来机遇,注重知识更新的动态。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在学校我学到的永远是理论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通过毕业实习是学生更直接接触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全面深刻地认识企业会计的实际运营过程,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运营规律,特别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运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并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好准备。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在我的实习单位,了解和研究了企业主要的一些基本会计情况和问题,现作出以上报告。本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里程碑,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现在的企业会计,工作生活有所了解,我对会计分录、记帐、会计报表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师兄,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因为我知道只有和他们深入接触你才会更加了解会计工作的实质、经验、方法。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技术得以快速崛起,如今手机网络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主要的通讯网络。微信因其强大的互动性、便捷性而深受大家喜爱,成为当下最流行、最热门的社交工具。随着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微信正在引发一场有关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是微信最主要的使用人群之一。作为新载体,微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载体的不足,微信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基本概况

(一)微信的概念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推出至今,微信已走过六年的发展历程,从社交通讯工具,成长为平台,连接着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有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2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6.5 亿,用户覆盖 200 多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

(二)微信的主要功能

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及时通讯工具,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

1.沟通交流类功能。传统手机通讯中的文字发送功能不仅得到更好的沿袭,微信还可以发送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此外还开辟了语音消息发送的新模式,支持创建多人群聊,并推出实时对讲,使手机成为对讲机。多元化的交流模式改变了文字交流没有情感的缺陷,使人们在利用手机软件沟通时,实现图文声三者的完美结合,使得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对用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微信推出的小视频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眼前的世界。此外,微信支持用户在朋友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并进行转发、收藏和评论。

2.生活服务类功能。除了在沟通交流类的创新突破外,微信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着便捷的服务。微信中钱包支付、第三方服务、邮箱提醒、实时位置分享功能、群发助手等功能,在不同层面中提供便捷服务,增强了微信的实用性。

3.休闲娱乐类功能。微信推出的诸如“摇一摇”、“漂流瓶”等基于位置的服务插件和游戏功能,使得用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

4.公众平台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是微信独有的特色功能,面向公众开放,任何人(包括企业)都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向特定群体推送各类内容,实现和关注者间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微信公众账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三种类型:服务号一个月能发送四条信息,这些信息会显示在订阅用户的聊天列表中;订阅号每天可以向订阅用户推送一条信息,这些信息会在用户的“订阅号”文件中显示,点击即可查看;企业号是微信为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等组织提供的移动应用入口,目的是建立与员工、合作伙伴及企业应用间的连接,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的沟通效率。

(三)微信的特点

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优势,比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更便捷、灵活、智能。概括来说,微信有以下特点:使用成本低廉、沟通方式多元、信息与索取方便快捷、信息传播时效性强等。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目前,对于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的界定较多,总的来说: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五)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度依赖者,同时也是移动互联发展的关键人群。调查显示, 90后大学生中通过手机上网的占86%,其次是笔记本电脑(79%)和台式机电脑(40%)。作为走在时尚前沿的“弄潮儿”,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是微信接受和使用的群体中最活跃的一个,通过微信开展自己的社交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综合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调查情况来看,微信在大学生中普及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超过90%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有超过7成的同学对微信很满意并将继续使用下去。更有研究表明,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每天上线在5 小时以上的人数占据84%。

二、微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也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微信作为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快速深入地走进大学生生活,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微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微信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载体

小载体、大能量,微信作为沟通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开放网络平台,承载着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借助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有利的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微信这一新载体可以挖掘大量的教育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向大学生传导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等教育信息,从而对大学生进行间接而正面的引导。如今,许多大学包括其下属的部门、院系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新医”为例,例如,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搜索“新医”,可以检索到超过110个相关公众号,和学校有直接关系的公共号超过20个,涵盖学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众多职能部门以及几乎所有院系。

2.微信促进了网络思政教育生活化

随着微信对生活日渐深入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微信不仅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媒介,更是他们向外界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今,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利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使网络思政教育走进大学生生活成为了一种可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是其思想的来源,而思想折射出他们各自的需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深入走进大学生们的生活中,才能对其思想和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运用微信平台上的各种沟通交流方式,与学生经常性的进行一些社会热点或者关系到学生切身情况的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用立场、观点和方法等观察事情、看待问题、解决困难,坚定理想信念。借助微信平台,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地传播正确的思想、言论,经常性地在“朋友圈”一些图文并茂具有正确思想导向的资料,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媒体场所与环境的限制性。另一方面,可以透过“朋友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个性,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微信这一平等的双向互动传播交流方式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提高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

3.微信增强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微信产品的不断升级,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从第一个公众平台的建立到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种类已非常全面。面对海量的公平台和推送信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关注不同的公众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消息。依附于微信庞大的使用人群,加上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高时效性、内容推送的丰富性、消息推送的精准性等特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群体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播,也迎合了大学生喜爱追求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微信公众平台特别是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拥有自己特定的信息受众群,通过公众平台与订阅用户群进行信息交流互动,使推送的信息更具有针对性。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群因其用户群的特定性,可以将“正确的信息”推送给“需要的人”。例如,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的“新医检验之家”公众平台(如图1所示)。其目标用户群体主要是检验学院的每一位师生,检验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自2015年11月开通以来,关注用户超过1200人,经常性地向学院学生推送院系动态、考研、实习、“两学一做”、迎新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第一资讯,使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微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作为信息科技时代的产物,微信在给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增强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来说,传统的校园网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大学生更愿意并热衷于关注微信等新传媒,通过微信等载体进行意见表达和人际交往。在此环境下,高校运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病毒式的方式传播,由点及面,呈几何倍数增长。开放的微信平台,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创造者、者、传播者,无疑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

2.容易引发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的大变革时期,信息经过新媒体平台爆炸式的发展披上各种外衣,对于三观处于关键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在微信世界里,人人都是“媒体人”。加上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导致微信上的资讯和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微信传播低俗甚至违法乱纪的内容。大学生由于思想稚嫩,好奇心强,往往缺乏对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能很好的区分接收到的信息真实性,易被信息的负面阴暗所腐蚀,这导致大学生的认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偏差。

3.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予以冲击

微信的开放性扩大了大学生的信息交流量,缩短了虚拟世界中人际交往的距离,但在渗透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渐渐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网络。如今,“低头族”的身影随处可见,每日去“朋友圈”逛逛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常态。这种对微信的过度投入和依赖,势必会大大减少面对面的交流,容易引发大学生性情冷漠、导致与父母、朋友、老师间交流障碍、导致人际关系萎缩,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另外,基于位置信息开发的微信“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社交功能,增加了大学生交友的随机性,同时也给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微信作为一款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极大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通过微信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教育者来说,是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只有深入分析微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才能充分利用微信这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工作,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全永丽.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王森.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太原理工大学,2015.

[3]王铮,徐志远.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4]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5]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

[6]赵昕.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141-03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on Courses in Exhibition Design Major in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Research about Public Education Platform in Art Galleries

WANG Yu-jing(Shanghai Trade Union Polytechnics,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building a new teaching mode when teaching courses in Exhibition Design in vocational schools with public education resources available provided by art galleries. The paper is based on real cases taught in exhibition design major. It has also discussed the core skills required in Exhibition Desig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meantime it combines the exhibition design education plat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ublic education platform of art galleries. By discussing real cases in class, it trie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teaching mode in exhibition design courses and create new mode connecting the two education platforms.

Key words :exhibition,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public education in art galleries, platform combination

Internet :artdesign.org.cn

会展,作为近些年被大力培养和扶持的绿色朝阳产业而被重视。会展行业范畴和技能定义近些年来不断被重新定义和改写。秉承从事会展设计一线教育近十年的经验与思考发现,会展本身的专业交叉性与行业包容性决定其强大的专业涵盖与外扩气质(图)。也基于此会展作为第三产业服务类专业的技能核心则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因此,我院会展专业自2007年于专业教育核心技能中引入会展设计技能,得到行业市场及企业的欢迎与好评。

鉴于会展行业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形势,会展专业的教育创新定位于外扩与内精,理论基础的外扩充容与核心技能的内精提炼。会展专业核心技能中被定位外扩并需求旺盛的会展设计技能显得愈发重要,主要设计课程教育范畴为:《展示空间设计》《展示道具陈列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版式设计》等会展类设计核心课程。

而基于行动领域下的设计技能项目教育也随之被提上日程。会展设计课程下的技能培养需要项目教育开展与实施作为支撑,之所以采用“教育”一词而非“教学”实则因为教育乃是多元化的思路、手段和方法之统称。倘若仅仅称之为教学,那么涵义和内在则会被局限若干,无法拓展。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导正是基于课程项目教育践行下的研究总结而得。

高职会展设计课程的项目教育平台与资源选择,也必须“门当户对”。课程项目教育平台的真实性与对称性选择尤为关键,这关系到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的接受力和理解度的优劣。如何选择平台资源成为首要任务,围绕“会展展览”技能核心,进行不断比对挑选。

国际上,美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以下简称美术馆公教)发展则可以称为楷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绝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拥有实力强大的教育部门。这些教育部门除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教育人员,同时还拥有一支庞大的义工志愿者团队。教育部门的导览员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对象,运用不同的阐释作品及解说方法。除此之外,美术馆等还积极与学校、社区合作,构建一些美术教育课程,提供相应的体验场所和学习空间。而早在1984年美国博物馆界名著《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便论述到:“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换句话说,若学校教育是“正式课程”,那美术馆教育可以与之相对成为“非正式课程”,也可成为“正式课程的有益补充”,因为美术馆教育的范围与意义比学校教育来的更为广泛且更具弹性,他们面对的公众和对象更为多元和全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展览案例资源和教育实战经验。

源于此的不断尝试与思考,专业自建立会展设计核心课程以来,基于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立足于上海地区的教育资源外扩和应用,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以下简称喜玛美术馆)建立了近十年的馆校合作关系,并立足于喜玛美术馆,扩展教育平台资源,建立“美术馆公共教育朋友圈“概念,与上海龙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华艺术宫、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二十一世界民生美术馆、震旦博物馆等美术馆博物馆建立一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把学生课下“零散的、凌乱的自我学习场所”,教师“未加以重视的学习平台”有机系统的与会展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结合起来。

不仅仅是因为美术馆拥有众多具有一定水准的展览实战经验,更是因为其兼具“公共教育平台”“公益化传播”的重要职能,此平台职能能够较好的与高职会展设计课程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摒弃课程项目教育与一般公司合作时的时间紧张、项目零散等水土不服问题,能够按照设计课程的时间安排和项目进度灵活的进行技能操作与职业素养培养,兼顾大部分课程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于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下的会展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的践行由此拉开,并形成良性循环、有一定借鉴和领先力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课程基于美术馆公教平台下项目教育案例与教学模式分析

美术馆除去具有展览、收藏、传播等功能外,基于真实展览所涉猎的公共教育平台推出一系列项目面向公众,也积极对接高校等学校平台,例如:讲座、论坛、学校巡讲、展览导览等形式的有益资源都深深吸引着受众群,其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真实的展览项目都可以作为会展设计类课程的项目教育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的案例资源使用,也可以基于美术馆公教平台的连接与美术馆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合作可能,在此教育思维的指导之下,根据合作课程所开展的一系列真实项目,例如基于2014约翰-摩尔绘画奖(中国)展览项目开展的课程视觉版式设计项目、基于美术馆舞蹈教室外墙面视觉设计项目、基于真实项目2015英国艺术家克雷格-马丁(中国)展览项目开展的整体展览策划与展厅展示方案设计、基于2015年上海六馆(美术馆)联合的活动征集“在美术馆做我的活动”公众征集活动下的展厅空间与道具设计、展览广告视觉推广设计等,在这些有效的项目合作下,渐渐摸索出一定的思路规律:

① 美术馆真实展览项目一般具有提前规划的工作流程严谨的特征,在一定提前时间内可以通过沟通得知即将开始的若干展览计划。经过与美术馆公教平台沟通,可以适配高校会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育使用,达到有的放失,而非商业项目合作时的统筹无规律及时间凌乱。

② 美术馆公教平台教师众多,均具有与公众教育经验,也具有真实展览实操经验。对于课程项目教育开展模块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接,均可以成为良好的课程合作导师。在课程的有效主控思路下,不同身份教师参与丰富课堂,并拒绝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让有规划的教学模块导入会展类设计课程,根据检验,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课程项目教育对接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的形式与方法

会展设计类课程的开展,其设计的内核决定“头脑风暴”和“创意创新”的特质,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教育活动也是历年来会展设计类课程的重心之一。经过若干年的教育摸索,总结出“走出去”“请进来”的一推一请形式――到美术馆去,请美术馆来。

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在会展设计课程中项目实施开展的了解度和紧密度,在不拘泥于校园课堂内部学习形式,同学们积极参与基于课程引导的美术馆专题讲座、参与美术馆“大师工作室”对话和论坛、参与相关真实展览的策划、设计及现场服务,经过一系列流程的学习,和美术馆公教平台产生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与此同时,采用一系列项目合作开展会展设计类课程的项目教育:

① 美术公教平台教师进入设计课程进行相关的知识模块教授,使学生能够在保证真实性项目开展同时,更大范畴的增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② 高校课程教师参与美术馆相关公众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教育平台中增强教育能力,并转化为有益于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整合能力。

三、有效筛选课程教育合作项目,达到双方教育资源对接共赢

会展设计类课程基于美术馆公教平台下项目教育案例的择选,不能一蹴而就,需慎重为之。因美术馆开办的展览项目不同于一般展览、会议所实施的商业性项目,其具有一定的文化公益性、精神传播性、艺术独特性。其对设计视觉和人性化设计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运作项目的开放性程度上较一般商业设计公司更加公开透明,也更为适合作为课程进行课程项目合作实施。

基于在不影响美术馆展览项目开展的信息隐秘性和资源独家性的基础之上,一般在会展设计类课程项目教育实施开始之前,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签订课程保密协议,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把真实展览项目及理念导入课堂,让学生产生“公司团队”运作的情景模拟,运用此类教学手法,筛选与学生年龄阶段相贴近,较为受学生接受的文化艺术展览项目来进行课程设计实操,一方面通过此种形式产生与甲方(即美术馆公教平台方)的互动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极大增进学生对此类文化艺术展览的了解与兴趣,在学习课程同时,学生也了解美术馆的展览运作、设计、运营等多项工作角色,对真实的展览有了自我理解,无形中也对展览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在课堂之外(业余时间)与美术馆产生更进一步的接触互动,整合统筹达到高职会展设计课程的教育目地、美术馆公教平台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双赢。

四、合理设计课程项目中师生交往系统与课程反馈模式

对于会展设计类课堂的教育开展,不能是简单的“你讲我听”形式,而更应该是“团队项目”“公司模拟”“甲方乙方”“合作伙伴”等角色深入扮演,其形式多样,不论是通过讨论、讲座、提报、游戏等任何一种方式,其核心本质均为“平等教育”:即为师生自由、平等的项目教育模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可讨论、可学习、可借鉴、可互动的师生交往系统往往能够激发会展设计类学生最大的灵感和创意。

在教师团们的指导下,学生可深入一线美术馆场地扮演不同职业角色开展项目。学生可选择美术馆工作角色进行课程学习,成为志愿者、实习生、导览员、设计师、活动布展员、媒体推广员等角色来进行课程实施,并在逐级深入过程中完成课程项目教育目标与技能掌握。课程任课教师与美术馆公教平台教师的合作,形成了“甲方团”“导师团”概念,整合设计教育资源,形成多维度的项目教育平台融合,在不断的沟通与互动中,学生们能够通过课程项目成果展示、课程现场提报、甲方客观评价、真实展览项目招投标、展览设计搭建等一系列的项目产生较好的项目反馈与总结。

与此同时,基于本专业“课证赛”融通的特色发展思路,多维课程反馈模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美术馆一线实践的方式。通过任课教师评价、美术馆公教平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国内外大赛参与评价基础上的四维多方评价形成良好的课程客观、公平的反馈评价机制。本专业会展设计类课程成果通过美术馆方总监级别的反馈、国内外大赛获奖成果的反馈、学生课后反馈及教师自身感悟来看,创新型会展设计类课程教育模式探索正以良性循环的模式构建深入,值得期待。

公众号运营实习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方法;革新

一、《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与教学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采、写、编能力,课程由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两个部分的内容构成。《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技能培训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课程必须与现实接轨,培养适应媒介市场需求的新闻采编技能。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地声称教学方法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探讨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体现,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方式。当下,媒介市场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然而,新媒体的崛起未能在学界得到充分回应,如若学界忽视新媒体的影响力,在教学层面不能与时俱进,革新内容与方法,培养的学生必将与业界脱轨,落后于时代需求。因此,《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新闻采访与写作》传统教学方法的误区

1.理论教学: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中运用广泛。毋庸置疑,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讲授法传授知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之前毫无学习经验;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熟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因此,讲授法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教学方法。当前,虽然媒介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仍旧沿用“口头理论讲解+案例分析鉴赏”的讲授法,重点传授理论知识,其他方法使用甚少。然而,讲授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理论讲解为主,缺少直观的技能呈现、缺少直接实践环节,也缺少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不能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及时判断,很容易导致注入式教学。传统媒体下,由于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加之新闻写作相对模式化,新闻采写技能尚能通过假期实习等方法基本掌握。然新媒体强调创意与技术,这两样都需要理论及时付诸实践,并且需要长期地、不断地训练,以提高技术、激发创意。实践滞后于理论,片断式的实践已然不能满足新兴媒介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案例陈旧,未能与时俱进案例分析属于讲授法的范畴,案例分析因其形象性、具体性而深受学生欢迎。然而,案例选择绝不能随意而为,需要遵循典型性、及时性和现实针对性原则。具体而言,课堂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很好体现知识要点,同时要能够反映当下的最新问题和最新情况,与时代同步。市面上,《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材比较多,但整体而言,教材中的案例比较陈旧,有的教材中的案例竟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界80年代。在信息传播正在发生巨变的当下,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都在随之变化,陈旧的案例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媒介市场,对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传媒人才毫无助益,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同时,《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案例仍旧以报纸、电视为主,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个案少之又少;在新媒体崛起、新媒体从业人员需求量增大的背景下,教学中新媒体案例缺失无疑将导致教学滞后于业界发展,学生不能够掌握最新的媒介技能,不利于学生就业。3.实践教学:情景模拟法为主,缺少实地体验大多数高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都设置了实践课,但至今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情景模拟法为主,即模拟新闻现场,让学生根据“虚拟现场”训练新闻采写技能。然而,虚拟毕竟不等同于现实,情景模拟受到“演员”演技、新闻现场逼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复制新闻现场;特别是一些突发性事件,基本无法还原新闻现场;同时,虚拟新闻现场中,学生心理“真实感”不强,对“现场”不能做出“身临其境”的反应。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