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勤工俭学 科学管理 贫困生 图书馆 双赢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金融海啸影响世界的各个角落,我国也深受其害,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人数也呈增长态势,据近期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22%为家庭贫困学生。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实行非义务教育,国家对上大学实行收费制度,这就给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带来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尽管各高校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教育部既定方针,采取了“奖、贷、助、勤”等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最广泛的途径还是勤工俭学。图书馆是各高校开展勤工俭学的主要基地。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图书馆人手紧缺部门的工作,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同时也使图书馆的工作通过勤工俭学大学生让更多读者更全面了解,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成效。
一、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必要性
1.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提供锻炼成长平台
到图书馆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比较差,不能给他们提供比较好的经济支持,他们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份收入, 补贴生活费,解决学费问题,为家庭减轻一点经济负担,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学生往往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事事都不得不考虑经济问题,因此他们常常怀有自卑和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图书馆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勤工俭学的意义,把勤工俭学当作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既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又可以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减轻图书馆的工作压力, 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活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化, 很多高校面临着读者数大量增加、文献数成倍增长的状况,在图书馆服务对象大量增长、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要求较此前有了大幅提高,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并未得到同步扩大,图书馆一些部门的工作强度大,工作人员工作紧张,压力大,每天要借阅、整架、上书、打扫卫生等,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因此,开设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大学生加入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队伍中,协助图书馆从事阅览室管理、图书加工、图书排架整理等基础业务工作。[1]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压力。大学生在工作中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又有知识作后盾,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有独到之处,也能使工作人员受到启发,拓宽思路,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参加勤工俭学,可以帮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提高他们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能力。通过勤工俭学同学们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可以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信用的品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实践能力,认识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受到靠自身诚实劳动实现自身目标、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许多大学生通过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增强了自强自立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可使学生拓宽视野, 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勤工俭学的学生到图书馆工作之前,许多图书馆都对他们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主要向他们介绍一些图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图书馆各部门工作,可以了解图书馆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学习图书馆的分类采编、图书检索、图书加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知识,了解到图书馆的一本书从采购到流通借阅的整个流程,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工作中他们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帮助读者查找和推荐有关方面的图书资料,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对自己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其他学科知识也有所熟悉和了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贫困生参加图书馆勤工俭学活动,扩大了生活空间,有助于学生的事业设计、社交公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等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树立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与积极参与的精神意识,从而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图书馆信息反馈,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是服务窗口,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要想树立自己的形象, 提高服务质量,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勤工俭学的学生正是沟通图书馆与读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能够最直接、最方便地搜集读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读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他们可以随时反馈给图书馆,便于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起到互助教育的作用。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的学生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有目的地完善图书馆的馆藏,对读者的建议和要求能够及时满足,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 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现状分析
1.图书馆各部门多、分工不同,加大了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难度
由于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各不相同,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内容也不一样。如果图书馆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必定会造成管理标准不统一,有的严,有的松;有的工作量大,有的工作量小,导致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对工作挑挑拣拣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的部门的工作学生不愿意干,而工作相对轻松部门的工作则都争着抢着去干,再加上如果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交流不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采取消极态度对待工作,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工作。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使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现在各学校都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勤工俭学的学生,责任心不强,不能按时到岗,或找各种理由早退,工作偷懒,办事拖拉,工作经常出差错;有的学生工适应能力差,加上缺乏主动性,工作效率低;有的学生工作不能一视同仁,对老乡、朋友与其他同学服务标准不统一。如遇到自己的老乡、同学或者是朋友还书时,对图书过期、图书缺页、乱涂画等图书损坏情况,不能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往往会网开一面,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影响图书馆在学生中的整体形象。
3.课程设置不同,管理安排难度较大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易受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要求图书馆某一部门安排工作,,这种随机性给部门管理带来不便。因为学生从了解到熟悉一项工作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由于时间短,学生熟悉工作的时间较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种情况易挫伤部门管理人员接纳短期勤工俭学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短时间勤工俭学的学生,应安排在工序简单、技术含量低且人手紧缺的工作岗位,以便其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规范勤工俭学学生管理,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成效。
1.指定专人负责,规范管理
图书馆作为用人单位,不能随意性、无章法地进行管理,致使职责不明确、劳动纪律差、工作推诿、被动等,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精神。图书馆应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学生有章可循、有制可约。每学期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情况, 给每个同学制定排班表和考勤表, 每月根据学生的考勤等情况发放工资。期末进行总结, 并将其情况及时反馈给各学院,以鼓励上进、鞭策后进。经常到各个库室去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 逐步由粗放式随意性管理转化为精细式规范化管理。派专人负责对学生工进行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的全程管理,引导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实行优胜劣汰,每个工作人员要按照制定的具体方法制度对学生进行传、帮、带和考核评定, 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竞争的经验,从严要求自己,以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人才。
2.帮助学生处理好勤工和学者的关系
大学生勤工俭学可以缓解一定得生活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也能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品德及自强、自立的精神。但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明确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确他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学习,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勤工俭学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本末倒置,因勤工俭学而放松学习,影响学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勤工俭学的时间,使他们做到劳逸结合,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并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3.以人为本, 人尽其才
根据勤工俭学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给每一位学生分配适合其专长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 人尽其才, 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天地[3]。围绕图书馆管理目标, 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自身的追求与价值。如: 把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分配到外文书库和语言文字阅览室; 数学、物理等专业的同学分配到理科书库; 人文学院的学生分配到文学库; 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分配到各库室;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在前台工作; 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在后台工作等, 做到学以致用, 用其所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除获得劳动报酬的物质满足感外,也能获得具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愉悦感。
4.将勤工俭学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考核内容
工作人员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并获得学生的尊敬,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到有关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图书馆对学生工实行奖惩制度,要对他们的工作质量有检查有评价,对学生完的工作及时检查,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督促他们及时改进,保证质量。同时要经常和学生辅导员联系,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对表现差的学生工进行批评教育,激励学生共同进步。图书馆还要定期给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开会,对他们的工作加以总结和指导。当然, 在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也要讲究管理工作中的艺术与人性化,指导老师既要能做大学生的良师, 也能成为他们的益友。
5.提升勤工俭学岗位的层次,实现勤工俭学岗位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
图书馆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勤工俭学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劳动形式,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知识、智能优势,不断提升勤工俭学活动的水平。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应通过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工作,侧重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做好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实践证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工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服务精神,满足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为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条件。能够解决图书馆人员紧张问题,更有利于扩大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力,将读者和工作人员融为一体,更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金虹. 在普通高校图书馆聘用学生助理的探讨.图书馆杂志, 2004( 1) .
从哲学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点。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发展史时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省读者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对照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1.以书为本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诚然,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拥有读者,不断拓宽读者群体,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是围绕读者,重点是要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技术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但如果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服务,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深远问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背离发展初衷。学校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
二、“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重塑
每个图书馆的恰当定位、管理思路和发展规划要从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书为本”和一味的“技术为本”的理念,结合各馆的实际升华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付诸于行动,确实会产生某些“阵痛”。这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工作上的“盲点”,需要具有科学的、创新实践的魄力和勇气。
1.以德治馆,激励馆员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不是一个枯燥的哲学名词,是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和力量源泉,是馆员积极心态的激励素。爱的情感是积极心态的一种真实反映。这种爱是一种长期的、无声的情感与劳动的倾注。它需要一个馆员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灌溉、磨练、提升着自己的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高校图书馆是古今中外人类劳动与智慧的集合地,一个熟练的馆员,科学地运用行体艺术,给读者一个清晰、整洁、美观、便于行动的阅览环境和空间,无形中能激发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激情和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而语言艺术是图书馆工作中一道爱的风景线,任何带有负面影响的语言方式,都会给你的积极心态带来消极的影响,馆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完善语言的亲和力,根除吹毛求疵,含讽带讥,冷言冷语的语言方式。真诚的劳动,赋予亲切、温和的语言,是图书馆工作的完美体现。
2.“以人为本”努力探索
(1)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的空间,放足够多的好书,供学生随时阅读,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是学校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学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导读,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品味。期许每个到图书馆的读者,经由图书馆各个交织穿透的空间,找到自己心爱的图书,退隐到心灵的角落,沉浸在求知的喜悦里,偶尔不经意地远眺校园各处的景色,并惊奇地发现四季的变化和自己成长的喜悦,成为一个读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2)研究读者,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认为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需要什么书。事实上,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要靠平时细致入微地调查,深入地研究,长期地积累。要研究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变性。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文献,也需要某个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既有学习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娱乐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的转化,个性化的体现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应变对路的采购重点(指在馆藏原则的前提下),跟踪服务过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和沟通,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除了口头交流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往特性来实现。如,在馆网站上开展问卷调查,设立留言簿和电子信箱,虚拟读者社区等等。研究读者必然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采购文献时仅为了投大众读者之好而偏重于某些消遣读物,而应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积极引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帮助读者提高驾驭文献的能力,最终使读者知识更新与馆藏文献更新同步进行。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高校图书馆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中。丰富的馆藏和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开发,为读者不断获取知识不断进行人生充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图书馆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使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图书馆,读者可以和智者交流,与圣贤交心。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只有以人为本,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读者,关爱读者、方便读者、造福读者,常驻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霞.高校图书馆员积极心态的调试.图书馆,2002,(2).
[2]刘培敏.以人为本服务读者.
[3]万琪.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
[4]朱晓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人文精神.图书情报工作,2000.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道德
在当代社会,图书馆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的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其工作人员(即图书馆员)的伦理道德、思想品质和服务效益如何,对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理解。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
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学把道德称之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每一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2] 那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各。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人们在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3]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方面的具体体现,但其各行各业又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它在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职业的要求同时,另一方面也必定会带有特定职业的活动特征。例如:教师有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医护人员有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简称医德;演员有演员职业道德,简称为戏德;作家有作有职业道德,简称为文德……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图书馆,其工作人员(即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即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什么呢?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这一特定睥职业劳动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图书馆职业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一定社会对图书员从事图书馆职业劳动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4]它要求图书馆员要遵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
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意义
图书馆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知识动力库。物质文明礼貌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由于物质生产特点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是全社会图书文献的收藏中心,它收集和保存的图书文献最丰富、最系统、最持久,对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图书馆是社会大学,是广大人民群众读书治学、进修提高的场所,它吸引了众多读者,是读者终身的良师益友。对此,列宁曾称赞图书馆是“各种机关和企业的国民教育中心”。[5 ] 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在紧张劳动之后,通过图书馆了解时事新闻、涉猎科普知识、欣赏文学艺术,神驰于历史长河,放眼全球,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高尚未乐趣和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并由此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又必然离不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
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担负着传递科学情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保存图书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是与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相联、息息相关。这要求图书馆员不断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时刻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工作,传播知识,辛勤耕耘,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图书馆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途径
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
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方法。没有自己科学的方法,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就无从下手,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应该做到:
(一)严于剖析自己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剖析自身,弥补不足是馆员成长的重要方式。图书馆员要在心灵的深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学会认识自己,开展好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不仅要求我们不但要能够认识别人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自身修养动力,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图书馆员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同志也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馆员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默默地无私奉献,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有时候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他们忠于职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提高我们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榜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馆员自身要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通过进修学习补充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 了解图书馆学科的前沿动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夜大、自考、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积极参加有关图书馆方面的各种研讨会及交流会,到同类图书馆进行参观或短期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与本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取长补短,更好地改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另外,去听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
(三)善于从读者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在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读者的窥视下,读者是喜欢评论图书馆员的,也经常把叫是的言行加以对照、比较,看看馆员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图书馆员应该从读者的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读者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质上的闪光点,比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所以在读者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也值得图书馆员学习,图书馆员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到读者中去,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多看、多听、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了解读者的心声和对自己品德行为的评判,善于发现读者的优点,注意听取读者的批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恳、主动、虚心地向读者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善于接受读者的监督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除了依靠制度的约束和馆员的自觉性外,还必须辅之以有效的监督。图书馆的监督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读者监督。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直接与图书馆员打交道的群体。因此,图书馆员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如何,读者有自身体验,感受最深。图书馆员应把自身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要求公之于众,让读者监督,接受读者监督。通过读者监督,对自身图书馆职业道德进行有力的监督,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力量,促使馆员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形成。
(五)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人类文献资料的场所。图书馆服务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这来说,图书馆属于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图书馆员要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并且能推荐相关的最新信息资源;要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建立读者信息资源反馈体系,及时更新最新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知读者需求,解读者所急;结合具体情况定期开展各种有关数据库及网上资源检索和使用方面的讲座,使读者较快地掌握最新信息,真正做到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
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面对新时代,图书馆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伯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2]周霞,言秀华. 馆员的成长与职业道德自我修养[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报, 2006,6:125-126.
[3]管贻英.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J]. 潍坊学院学报, 2010,6:153,155.
[论文摘要]就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与经验总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由追溯勤工助学工作的传统出发,阐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实现了参与规模不断加大,组织形式与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演进过程;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勤工助学系统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课堂这一新观点;还就勤工助学学生团队对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勤工助学工作应把握的原则与科学管理的概念。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在北京的普通高校当中约有近20%的学生来自相对贫困或收入较低的家庭。面对这一现状,清华大学向社会郑重承诺:“绝不让一名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多年来.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形成了以奖、助、贷、勤、补等措施相互补充的经济资助体系,其中,勤工助学是资助体系中主导型的一项措施。图书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为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从最初的几名同学发展到后来每学期都有几十名学生,再到近两年成立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勤工助学工作在规模和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提供经济资助使参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勤工助学工作还帮助他们很好地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也积极参与了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成为了图书馆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1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传统与概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上世纪8O年代中期图书馆就开展了学生勤工助学的尝试。随着1988年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成立,清华大学把勤工助学作为对学生经济资助的重要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正当的劳动克服经济困难。作为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核心单位,图书馆迅速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几位扩大到了几十位。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除了可获得正常的勤工助学报酬外,还可从学校的勤工助学基金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勤工助学补助金,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参与学生个人的经济压力。
到了2l世纪,图书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设定并实施了新的资助体系目标,图书馆“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在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于2007年成立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分队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引导广大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理念,统一组织、协调在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目前分队的组织和管理者全部由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担任,实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模式。
截至2008年l2月,图书馆每年组织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共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的l0余个业务岗位,其中包括辅助教师的助理岗位,以及流通阅览部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外文图书借阅区的承包书库岗位等等;年勤工助学规模达到了400人次。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现有4个队委,承包书库的有3个负责人及若干小组长,由助理岗位的2个负责人协调工作,每批次人数有80~120人;持续在图书馆进行勤工助学工作一年以上的学生人数高达50人。分队组织的活动每年达到6次以上,2008年勤工助学图书馆分队在学校勤工助学大队组织的“勤工助学评优风采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2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作用
勤工助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根据清华大学的统计,学期中,人均收入约450元,月,寒暑假期中人均收入可达到约2000元/月,其水平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
尤为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在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通过他们积极并富有创新性的劳动为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发展做出了扎实的贡献。
2.1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图书馆让勤工助学的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实际上就是为其提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实践空间,有助于培养勤工助学学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成立以后,从勤工助学学生的招新、面试到岗位的安排,从上岗前的工作培训到日常工作的考勤,从新队员熟悉工作的过程到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全部都是由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的队委及负责人在专职馆员的指导下来管理和解决的。通过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们在工作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为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
2.2培养了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有一个口号:“他们,就在您的身边!”勤工助学的学生有的在阅览室里值班,为读者办理阅览手续;有的负责承包书库的日常维护;有的配合馆员进行部分科研项目的资料整理和数据输入。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学生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负责图书馆TP库的勤工助学小组为例,学生们在这儿了解了《中图法》,明白了排架规则及顺序,不但自己找书不用愁,还能主动帮助其他渎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想找的图书。
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培养了学生自我服务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劳动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也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2.3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图书馆为勤工助学的学生提供了与人交往、培养自身社交能力的条件。勤工助学的学生通过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同学校各种类型的人进行广泛接触,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下,勤工助学的学生也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贫困”问题。
同时,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勤工助学分队对内要做好勤工助学学生内部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协调好相互关系;对外则要争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支持,做好彼此的沟通。通过锻炼,勤工助学学生之间产生了认同感,团体内部也产生了较强的凝聚力。
2.4增加了图书馆内部工作的活力
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改善了图书馆职工队伍结构.给图书馆注人新的活力。学生们在工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图书馆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范围、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的特殊“馆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积极地工作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第一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见解也有独到之处,所有这些都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启发,拓宽思路,从而对现行工作进行改进。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还定期开展了针对专业技能的劳动竞赛,由分队的队员和图书馆相关部门的馆员共同参加。竞赛过程在帮助提高劳动技能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馆员之间的交流。
勤工助学学生的加入,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减轻馆员的工作压力,使得图书馆职工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
2.5加强了图书馆外部的信息反馈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如何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宣传,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反馈始终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
勤工助学的学生,因为身份的双重性一既是读者,又是“馆员”,为图书馆开辟了一条与读者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宣传沟通渠道。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广大同学当中不仅仅宣传图书馆馆藏、书刊的检索和利用方法,同时还积极宣传了图书馆服务的新举措。他们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充分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同时,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随时将读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够做到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最终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3加强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科学管理
面对勤工助学学生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力,参与图书馆建设,做好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工作也是关键所在。
3.1坚持以学业为重的原则
清华大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现自立自强。但勤工助学必须以学有余力和不影响学习为前提,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为原则。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除假期外,原则上每周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规定不能超过八小时。
此外,不鼓励新生第~学期参加勤工俭学,希望同学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业学习和适应大学生活上,新生可以在第二学期申请勤工助学的岗位。
3.2聘任流程的规范化
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制度是在清华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制度下建立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的招聘是面向全体在校本科生统一进行的,家庭特困、贫困的同学优先考虑,同时兼顾能力与积极性,力求公平公正。岗位招聘时统一在网上申请,同学登陆“清华大学信息门户”的勤工助学相应栏目,针对具体岗位进行网络申请,申请后先由院系审批,再经过清华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审批,最后名单交由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负责通知和面试。面试按照严格的制度要求实现淘汰和择优录取。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和培养同学的诚信意识及责任心,清华大学勤工助学工作还设立了“黑名单”制度,对于工作表现极其不好,态度极为恶劣的同学将被列入“黑名单”,并规定一年之内不能申请任何勤工助学岗位。
3.3岗前培训的细致化
岗前培训是做好服务的第一环节。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二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信誉等。培训由勤工助学分队和各岗位负责馆员共同进行。每次培训期开始时,图书馆都会安排副馆长以上级别的领导和专业馆员共同为大家进行讲解和授课,通过培训使学生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图书馆借阅系统操作,熟悉本库室的架位安排等。
同时,对具体岗位的图书馆馆员要求“身教重于言传”,事事带头苦干,处处以身作则。这样使得勤工助学学生能够与图书馆馆员一起,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满意的服务.实现管理服务水平的高标准。
3.4工作管理的灵活化
图书馆在岗位分配的时候会根据勤工助学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给每一位学生分配适合其专长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这样就能做到学以致用.用其所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充分地施展才华。
针对每个学期末出现的期末学业紧张学生压力大的问题,勤工助学分队通过内部协调进行管理。学业负担轻的帮助学业负担重的,高年级的帮助低年级的,在分队内部进行轮岗,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工作强度和技术要求的区别.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还在指导馆员的协助下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了相应的薪酬标准,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分工不合理对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目前图书馆正在搭建勤工助学平台,今后的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将在平台上完成,进一步实现信息动态更新,沟通通畅便捷,管理科学规范。
[关键词]图书馆 功能 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02-01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农村。近年来,双辽市图书馆遵循服务社会的宗旨加强了其功能提升工程,在其参与的过程中笔者对其提升的策略颇有感触,抱着交流、共勉的目的,笔者将其整理并撰写成文,希望能够给同行们带来一点启示或启发。
一、新时期图书馆功能的概述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功能,就必须先对其科学合理地界定,只有这样我们所总结、创新出的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谓图书馆,通常界定其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而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者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界定,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界定。比较系统性的界定是在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这次会议上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因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开展社会教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传递科学情报(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提供利用这些图书资料,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换言之,图书馆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哪种观点,还是不同视角,图书馆的最主要功能仍然还是文化传播。
二、高校图书馆功能提升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各类文化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张,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繁杂的社会,电视、网络、报纸、电台、手机等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充盈着人们的视听,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期的图书馆功能正在被各种各样文化传媒行业排挤、侵蚀。导致了图书馆的被边缘化,其社会的影响力、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在不断地弱化。笔者认为造成图书馆功能弱化、读者锐减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竞争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其外部因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普及。因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不仅如此,电视、报纸、电台等也占领了大众信息消耗市场中相当多的份额。另一方面,关于图书馆的自身因素上,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图书馆的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过重,其“重藏轻用”的特点过于明显,而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又使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同时,进馆借阅手续繁杂,外借还书也不方便,每次只能借几本,相比于网络查找要落后得多。总之,目前图书馆的功能呈现出传播方式落后、效率低下、不能与时俱进的特点。
但是,这并不就能说图书馆的末日已经来临,因为图书馆与其他资讯业相比,依然有很大的优势。其理由之一,是其知识信息供给仍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网络信息方便、快捷,但其内容庞杂而无序,其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远不如图书馆令人信服。另一理由是,报纸、电视、电台所面对的信息消费群体主要是一般大众或特定人群,而图书馆则集中了网络、报纸、期刊和图书等众多的媒体优势,有众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并且知识信息大都经过专家的审定,因此,在知识领域图书馆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更高。
三、高校图书馆功能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高校图书馆建设将接受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满足校内师生的阅读需求以及学校科研工作的信息获取要求,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又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积极进行图书馆的资源优化,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实现高校图书馆内文献电子化,以提升图书馆借阅的效率;加强馆内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实现图书馆间的网络化合作与发展,形成集团化发展模式,从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多方筹措,开拓资金获取途径,以提升图书馆硬件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1).
[2]王世伟.全媒体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
[3]陈少波.“全媒体”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及其运营和盈利模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