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运行成本 审计

一、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现状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单位领导只是重在主要业务管理而疏忽财务管理,认为财务只是个辅业务,随便从单位挑个业务不精的人员担任财务,因此造成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层次参差不齐,大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属非财务专业,只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兼职,既要管财务也要管业务,财务专业素质缺乏,认为财务工作只是个“副业”过的去就好,所以在财务管理上没有研究与分析,财务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认为领导怎么说就怎做,领导就是“财务制度”,所谓的财务制度只是一纸空文。

2.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到位。典型的虎头蛇尾,只是重在年初时多造预算,想尽办法增加预算额度,部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预测,一般都是凭领导说了算,预算编制根据领导精神任意造数,编制人员根本没有对预算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单位预算集体决策形同虚设。年终时财政对预算执行监督管理不够,没有及时对单位年度预算进行跟踪管理,单位预算指标用完后就要求追加,一般财政都能满足其要求,如果财政不能满足单位需求,就通过单位领导做“工作”,通过做“工作”后就能获得预算经费的追加。

3.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费用列支不规范。违法违规列支、超标准列支人员福利、超范围列支等现象十分普遍。有些费用会计法规明文件规定不能列支,通过“包装”后顺利过关。各单位想方设法钻会计法规的空子,为了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不低于其他单位,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变相发放各种补贴(实物)。有些费用与开展业务无直接关系,按规定不能报销,经过巧取名目,稍加技术处理后顺利通过会计审核报销。

4.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审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后,在审计意见建议沟通时,被审单位还要讨价还价,审计部门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认为都是政府职能部门,你好我好大家好,审计报告定稿后就等于审工作结束了,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后续审计工作没有履行,如果不能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管理和问责机制,就等于审计监督职能没有履行,审计工作形式化,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轻财务重业务的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的本审计

1.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时将单位财务人员胜任能力纳入审计,从根本上解决财会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要想财务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上下功夫,担任财务岗位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既会计从业资格证),鼓励其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薪资与专业技术资格相挂钩,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其二是单位财务人员可以从社会上公开招考,可以根据单位财务工作的特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不同层次的财务专业人员,因岗所需,实现了快速提高单位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有效执行奠定基础。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业务各不相同,即使行业相同区域也不同,很难用某一行业标准来衡量,这就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丰富的职业判断力,不断探索和研究审计测量与分析的方法,其一可以根据历史标准,将预算数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其二是利用同区域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行业之间预算执行的差异原因。其三是人员与项目经费进行测试,审计是否存虚报冒领,项目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有无任意扩大项目预算(主要是对照可行性论证和项目预概算及发改部门的批复)。其四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追加调整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调整审批资料是否齐备,是否存在“公关性”预算经费增加(既通过人系关系),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到位。

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费用的列支,还少不了审计这只有形之手,否则违法违规、超额列支补贴和超范围列支现象会愈演愈烈,首先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要求规范列支行为,法规规定不能列支的费用,对已列支的费用进行调账,将收回的款项予以冲销。再者对单位人员津补贴的列支进行审计,实行人员津补贴总额控制的原则,将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津补贴及其他福利全部纳入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在下属单位发放的各种福利、补贴,对于超出总额的部分全额清退,并在下年预算额度中扣减超额列支的人员经费,以后年度将其纳入预算执行重点监控对象。三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及大额支出的决策机制是否健全,抽大事项的集体决策会议纪要及大额支出集体联签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有无存在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工作要点;流程要点;注意事项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释义

它是指在相关的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或相应的行政单位,根据各级地方政府或者相关的财政部门的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等,按照国家现有的法律及政策规定,在按照规定流程和程序的基础上,对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清查工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财产类或账务类,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分析后,对被审查单位的基础状况继续全面审核,反应其资产占用的基本信息情况。

二、资产清查工作内容要点分解

(一)对基本问题和状况有所准备。根据历年来我们清查工作要求点,首先对隶属于清查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基本信息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财务进行梳理。对相应的会计科目、各类现金支票、已经在内外部发生的资金往来等进行全面校对;(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产和资产状况进行盘对,对于出现的盘亏现象、坏账等问题,要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和统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四)在财政部统一工作安排和部署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状况、财产清查等工作的配合基础上,按国家和法律的统一规定,对于资产损失等问题要进行认真比对;(五)要在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在损溢认定的基础上,按相关要求对单位清查成果进行反馈并要通过审批批复;(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记录并结合实际具体的工作情形做出方案和对策,特别注意工作中的整改工作不能影响到后续的工作流程;(七)对行政事业单位清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及时继续整理并存档,按相关法律规定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查验和监督;

三、资产清查工作步骤要点分解

本文中对行政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表述如下:

(一)准备阶段

通过对清查工作设置相应的专业领导小组,配合地方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各级部门都要开始注意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结构和框架体系,负责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制度上、流程上、人员上等多方面保障准备工作顺利开展。1、对参加资产清查工作的单位进行户数清理。2、研究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3、进行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

1、单位自查

(1)帐务清理;(2)财产清查;(3)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分类整理并收集合法证据,以备中介机构进行鉴证;(4)填制资产卡片、形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础表》,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结合省级部门(单位)情况,省级各主管部门将所属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汇总后,将有关报表及资料(含软件数据)于2007年4月底前报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2、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专项审计

(1)这是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可以对被审查单位的审计结果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然后在继续比对分析;

(2)社会中介机构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审计过程中,如果有单位取得了相应外部佐证,但清查中的损失部门仍无法确定;单位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单位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如适用)的报废、损毁;单位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单位各项资金挂帐损失。

3、材料上报

被清查单位上报相关材料后,通过表格上报、工作报告上报的形式,将准备各类材料和文件连同经认证的权威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类似机构出具审计或清查报告,由相关的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出具相关的证明手续,然后报送相关部门。

(三)总结阶段

资产清查办公室撰写资产清查专项报告,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进行汇总,撰写报告,将有关资料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审核汇总形成的报表、报告报送财政部。

四、资产清查工作的流程要点分解

(一)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按《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管理系统》中所列的11类资产填报。产权已移交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房产、地产等仍由使用单位填报。(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自查,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审查的,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列入审核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列入中介机构审计的部门(单位)向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报送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应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三)要自上而下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按照国家的最新规定,在硬件和软件上下足功夫,以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五、资产清查工作的注意事项

(一)要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单位体系系统内,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不仅各相关部门内部要落实到人头,同时也要积极整合外部力量和资源,履行工作相应职责,保证工作有效落实和平稳推进;(二)注意工作的分工和搭配问题。在推动资产清查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和调整工作,通过对业务条线的梳理和学习,端正工作态度,确保工作顺畅度;(三)从组织上严格要求纪律问题。各级相关部门要从严、从实的开展各项工作,在管理和稽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对于隐瞒和出现的违纪问题要切实管好抓好,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不动摇;(四)注意工作内部监督的落实工作。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对本系统内部行政事业单位的督促检查,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对检查工作的情况进行上报和公开,以保证工作有序开展。(作者单位: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孙淑瑾.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鲁珠坛,2006.6.

[2]向树枝,石柳叶.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06.10.

[3]毕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7.1.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专项资金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专项资金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专项资金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审计,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未按预算执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未做到专款专用,社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审计中发现这些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在实际支出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很大一部分资金被用于弥补行政办公经费不足,专项资金的用途被改变。在审计某行政事业单位年初预算和年度追加的预算中发现,省财政共安排该单位23个专项活动,并拨付了419.20万元的专项资金。该单位实际只开展了10个专项活动,另有13个项目的专项活动没有开展,财政预算安排的未开展的13个专项活动资金149万元,其中62.95万元用于其他专项活动经费,另外86.05万元用于办公经费及其他活动支出。

2、专项资金未专户核算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没有单独核算而是跟其他资金放在一起,与公用经费相混淆,不能正确反映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不清哪些是专项资金支出哪些是其他资金支出,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如省财政厅拨付某单位专项资金150万元、追加专项资金(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除外)269.20万元,共计419.20万元记入该单位拨入经费――事业费科目未单独核算。

3、滞留应下拨的专项资金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未及时足额将应拨付的专项资金拨付到位。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将专项资金长期挂账,未及时下拨,以备用于资金周转、公用经费开支或其他支出。

三、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未按规定使用的原因

1、专项资金的预算环节不严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申请专项资金缺乏整体规划,多报专项资金。还有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先办事,后要钱”的行为是正确的,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使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2、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个别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法制观念不强,思想上不够重视,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中,领导只注重项目申请,不重视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不按项目审批要求实施项目。

3、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审核把关,未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未按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核算专项资金。

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1、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和监督,强化预算管理约束力度,在宏观层次上建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完整地编制部门预算。改变财政预算管理中“重预算、轻执行”、“重拨款、轻监督”的状况,促进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力的提高,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

2、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力度,从项目申报、立项分类管理、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各环节入手,发现有不按规定和批准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纠正,严肃处理,建立专项资金“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和完整。

3、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被挪用、截留等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追回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并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4、对于违反专项资金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员,要加大公告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滞留应下拨的专项资金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对违反规定利用财政资金获取的收益限期退还,对于无法退还的,限期上缴财政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实行行政问责。

审计机关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资金审计时,除了审计专项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之外,还要注重专项资金效益性的审计,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在审计过程中要按照“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免疫系统”的功能。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但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弱化了审计部门的职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探索一条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展的道路。

一、行政事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审计机构不健全的重要原因。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独立的部门运行。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来负责,没有独立出审计机构,忽视了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进行,出具的审计报告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不能为企业决策起到借鉴意义。

2.审计工作定位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对审计工作定位存在不明确的问题,由于单位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单位内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尽管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制定了审计目标,但在实际执行时效果却与计划相去甚远。另外不少事业单位权、责没有分开,大大降低了审计的准确性和操作性。甚至一些单位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进行虚假的审计工作,审计缺乏真实性,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

3.审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及较少,不能形成完善的审计制度。一些单位在制定审计制度时完全依据单位领导的需求而制定,审计工作强制性的特点被削弱。审计制度的制定应当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而不能根据需要而制定,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审计效果。

4.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单位内审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科学计算机技术,审计人员要想胜任审计工作就要不断完善自身,加强多种能力。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现状与理想中的相差甚远,远不能达到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单位内的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人员进行兼职,尽管这些人员有着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比较陌生,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单位内的审计人员年龄都偏高,不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上述问题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

二、完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策略

1.提高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我国监督主体主要由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三部分构成,而内部审计与其他两种审计相比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发挥审计的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不仅审计人员要重视,单位领导也要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多个部门的审计意识。只有人们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展开审计工作,增强审计效果。

2.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首先单位内部要根据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讲解审计的新方法,还要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次还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让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互相帮助,提高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审计业务能力后单位要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确保审计工作能够独立、高效的开展。要注意审计机构必须保持独立,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最准确科学的审计意见。同时审计人员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审计工作并不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而是完全独立的整体,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混为一谈。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相对独立的机构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同时也能对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制度上、结构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

4.明确工作思路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工作人员要明确工作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仅发挥着审计监督的作用,同时还要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所以要保证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财务收支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决策者的需要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工作。

5.改进审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决策的需求,所以要根据时展状况及时更新审计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中不乏一些思想老化的审计人员,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让他们掌握最新的审计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思想新潮的专业内部审计队伍,能及时完成单位内部的审计任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满足不断发展着的社会需求。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关乎单位的形象,同时对工作效率也有重要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克服内部审计存在的障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更新审计方法,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9):36-37.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一)会计核算信息问题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虽然已符合相关要求,对各方面的会计信息作出分析,满足单位各部门的需求。但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因素,常常存在会计信息不够透明化、不完整等方面的问题,这都直接造成了预算材料不能真正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活动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不仅使人们对政府财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而且还给政府本身带来不利影响。

(二)预算会计无法满足我国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市场机制的积极引导下,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也逐渐实现了科学发展和管理。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及时对相关财政政策作出改革,同时发行大量国债,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行国债的过程中,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此外,还要承担起为人民群众负责的任务,所以在进行这类活动时,财务会计报表应当系统、全面地反映出这些问题。特别是单位的财政预算,不仅要系统地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反映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能正确地记录分析相关投资计划,对于潜在的突发性问题应能作出准确预测,并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现阶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投资预算活动时,往往不注重其重要性,没有作出合理的预算会计编制。

(三)核算结果不正确

由于一些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时,没有严格按照支出结构和总数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在处理核算结果时比较简单,造成核算结果和实际的收支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在实际的财政收支工作中,还要面临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调整预算,这也给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困难。核算结果的不准确也给单位合理的经济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如,由于某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在预算活动中无法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而在统计支出情况时,也没有及时整理发票,从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四)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相关信息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由“基数法”转变为“零基法”的过程中,在以往的“基数法”的处理方式下,操作比较简单,只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上一年的预算基础上作简单修改,有的甚至直接采用以前年度的预算,而没有考虑现实具体状况,这种方法显然无法全面反映单位财政收支情况,所以要求采用“零基法”替代。在运用“零基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单位各部门间的资源占有及职责,此外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科学地整理和分析,因此,预算会计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不仅能够确保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和精确性,而且针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作出及时指导并加以处理。然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无法对预算编制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从而严重影响了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五)预算报告体系的问题

在我国建立健全预算会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常常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出现功能空白或各部门间的功能重叠、预算报告体系缺乏真实性、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导致单位的预算报告体系不能充分实现预期的效果,从而大大影响了财政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原因主要有:对于预算报告体系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统一完善的管理、工作人员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储备。

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方法

总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相应解决方法。

(一)完善会计目标

对于行政单位而言,完善的会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思想意识,明确会计目标内容,以便能够合理科学的针对这些目标开展工作。此外,在明确了会计目标后,单位人员的工作热情也随之提高,从而达到动员所有人员的要求。在完善会计目标的过程中,全体人员要相互配合,提供准确信息,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充分调查预算会计需求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而言,在进行财务活动,特别是预算会计的管理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及相关信息,并作出全面、合理和科学的分析。调查人员要通过对预算的细节进行深入的调查并论证,以取得第一手资料,更好地确定单位预算会计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改善预算会计管理效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单位所有人员参与进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三)健全会计信息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仅直接影响到本部门、本单位正常的财务工作,而且对整个社会甚至市场经济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信息体系。此外,财务预算和会计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在透明、合理、精确的环境下才可顺利开展,因此,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体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同时还要设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财务状况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报表是研究分析预算会计管理活动的基本资料,对于改善预算会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认真地对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以往的财务活动作出精确、全面的记录,以供研究,同时要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行预估。

(五)建立健全预算报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