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动教学法论文

互动教学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动教学法论文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学教学;司法实践;互动

一、法学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教学

我国法学教育的传统和特点是重视法学理论教学,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一般法学知识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和原理可以用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大学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有限的,不可能每颁布一个法律,就设置一门法律课程。对于新的法律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从相关理论出发进行法律推理,使学生能够在无需课堂教授的情况下,也能够依靠法律教育培养起来的素质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新颁布的法律”[1]。学生要具备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需要良好的法学理论基础。

但是,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法学理论课程占比重较大,而从事实际操作的课程极少。即使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也都比较重视一般的法学原则介绍。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理论脱离实际。最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教学枯燥、沉闷,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主要以培养法学研究人才为目的,难以造就具有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然而,“从我国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情况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将需要大量法律人才,这些人才当中绝大部分将会从事法律实务,从事法学研究的只是极少一部分”[2]。因此,这种脱离实践的法学教学模式跟不上我国法制建设对法律人才的质量要求,导致法学毕业生的理论和能力都与社会脱节,甚至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为此,必须加强法学教学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来讲授理论,重视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外国、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适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具有了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律思维习惯。在案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论才能。

2.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第一,观摩审判,即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通过法庭旁听,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各种诉讼角色的诉讼行为,了解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这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理论学习和进一步的法律实践打下基础。第二,模拟审判,即由教师提供恰当的案例,学生运用该案例模仿正式的审判进行演练。在模拟审判中,学生担任各种诉讼角色,亲自实施与其角色相应的诉讼行为,运用其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通过模拟,理解具体适用法律,从而获得强烈的亲历性。通过模拟法庭,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辩论能力。第三,实习。实习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法律环境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司法从业经验,从而为其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基础。上述实践性教学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观摩审判为模拟审判提供可供参照的标准,而学生在模拟审判中获得的经验又为法律实习打下了基础。总之,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有助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二、法学教师应当参加司法实践活动

法学实践教学对法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应当具有很高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甚至法学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如果一个法学教师没有司法实践经验和能力,指望他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以案例教学法为例,若教师从来就不曾参加实践活动,对司法实务没有切身的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提出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其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是主观的和教条式的。又如,模拟审判是一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一次成功的模拟审判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解决学生在模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而且要对模拟审判活动进行恰当的归纳和总结。然而,在教师本身无出庭经验的前提下,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并无多大帮助。

从我国大学法学教师的情况看,虽然有些教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司法从业经验。我国法学教师中,多数是从不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而且,我国高等学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师科研压力很大,法学教师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研究,而无暇顾及法律的现实,更难以抽出时间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上述因素决定了我国法学教师较为擅长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而难以开展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因为,教师本身就不了解司法实践,缺乏法律实践经验和技能。

我国高校要进行法学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其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应当尽快改变教师只重视理论研究而不关心和参与法律实务的状况。教师应当走出大学校园,参与法律实务工作,积累司法实践经验,并借此了解我国的司法实践状况。这不仅有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而且可以使教师的法学理论研究工作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参加司法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鼓励法学教师做兼职律师工作。可以考虑在大学法学院系设立律师事务所,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法律实践活动的场所。因此,可以不按市场价格向当事人收费,如按市场价格半价收取费用,以维持日常开支即可。教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可以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司法的运作过程,这使他们在法学教学和法学理论研究中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和能力。

2.与司法机关合作,配合我国陪审制度改革,由法院聘请法学教师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审判。这样做对法学教师和法院均有好处:对于法学教师而言,可以直接参与审判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对于法院而言,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司法审判的质量和水平,因为合议庭里既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又有具备较高法律理论水平的法律专家,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三、高校法律院系应当聘司法实务界人士到学校任教

教师参加司法实践活动,改变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的缺陷,这有助于教师了解法律的现实,熟悉法律的实际运作过程,积累司法实践经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自己办案的亲身感受作为例证对法律原理、原则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避免纯粹的和空洞的理论教学。而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时,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不过,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角度,仅仅依赖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是不够的。毕竟,法学专业教师从事司法实践活动是兼职的,他们的本职工作仍然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由此决定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局限性,他们更擅长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仍然缺乏司法实务经验和操作技巧。因此,指望专业教师传授给学生从事司法职业的具体的经验和技能是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大学法学院系应当聘请司法实务界人士到大学做兼职教师。这样做的可行性在于,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推进,在司法实务界涌现了一些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这些人是近20年来从政法院校毕业充实到政法队伍的,他们拥有大学法学本科学历,不少人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高超的司法技巧。他们到高校法学院系兼职,可以讲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证据学、律师实务、司法文书写作等,也可以进行专题讲座。他们走进大学课堂进行教学,不仅有丰富生动的案例,而且又有深刻的理论分析。他们可以把经过长期司法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法律实践中“活”的知识。笔者在读研期间,曾听过湖北省检察院公诉处一名检察官关于工作的专题讲座。该检察官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结合案例指出了法律规定的不足之处,并介绍了其从事公诉工作的体会和经验。从他的讲课中,学生学到了许多从法学教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参考文献: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儿科学论文2600字(一):基于疫情下的TBL教学模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网络媒体教育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网络教学的应用,尚处在以网络为载体的阶段,缺少教学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的使用。尤其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单纯网络教学进行内容阐述,缺乏良好的教学管理和师生互动,很难让学习者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影响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发挥,因此建立互动式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学;TBL;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R-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27-01

儿科学教学对临床儿科医学生能否顺利转换角色成为优秀的医生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水平,培养医学生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儿科学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儿科小患者病情变化快、不能表述病情、家属要求高,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很多医学生离开校园后面对临床时对儿科敬而远之,故在进入临床学习和临床工作前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至关重要。

1基于网络环境的团队学习教学方法模式概述

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等(2002年)正式提出,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发挥学习者团队协作来完成学习目的方法[1]。TBL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协作式的拓展性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碰撞,让学生自主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2]。德国的Brich教授在神经病学教学中也采用了TBL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更乐于接受TBL教学法,同时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提高了他们对神经病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团队意识[2]。等[3]将TBL教学法运用到麻醉学实习中,结果发现经过TBL教学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尽管TBL教学在国内近几年才逐渐开展,但是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在儿科教学中建立TBL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2.1构建网络多媒体课程体系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发病机理、病症体征、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复杂知识繁多,在网络教学资源创建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内容设计上包括学习计划、问题讨论、病例分析、学生自我考核和总结等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借助互联网将上述相关内容的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传送到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体系。网络互动学习模式采用的主要网络技术包括直播、点播、PPT动态浏览、教学资源上传和下载,答疑,视频会议等。在网络互动当中教师对教学资源要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设计,做好学生信息资源索的方式,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互动式教学还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2.2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互动策略

2.2.1课前

2.2.1.1分组:对每个班级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8~10人为1组,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确定后长期保持不变。

2.2.1.2个人测试:每堂课结束后进行个人课后测试,目的是让学生容易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2.2.1.3小组讨论:小组内成员可分工协作,互相讨论,小组内部意见分歧较大时,协调人(组长)要适当介入。各小组之间相互独立,当各小组将测试内容形成结果(临床病例分析)后,提交评判人(为儿科学教学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存在问题。

2.1.2课中

运用“职教云”平合“腾讯课堂”直播,实时更新最新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运用“问卷调查”、“弹幕”等互动方式时刻询问“难点”或表达“困惑”,腾讯课堂“答题卡”功能让学生线上答题,实时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教师作为网上讨论的主持者,而学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参与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思想交流问题解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之间就儿科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且在辩论过程中解决疑惑,提高能力。同时交流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获得集体的认可,感受到存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儿科热情。

2.1.3课后

创建QQ“儿科学答疑解惑互动群”和进行每月一次的“儿科学答疑解惑网络视频会议”。课后练习题作业,巩固知识点,统计高频错题,下次课前再次巩固和梳理。附件作业形式和收集“儿科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后再次调整教学方案。

2讨论和展望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的一门医学类科学。儿童身体结构特殊,抵抗力低,一旦患病起病急,进展快。此外,受成人临床特点的影响,儿科学的许多特点变得很抽象,形成贯穿始终的知识网络系统比较困难,从而很难把握知识并做到灵活应用[4]。单纯进行传统的临床教学,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TBL教学中,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并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的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TBL教学模式的创建,对儿科学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有效的落实教学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虽然TBL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第一,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以及自学能力。第二、对学生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同时网络系统只能够进行客观题的处理和分析,不能有效评价和判断主观题。第三、互动式网络[5]教学受到网络环境和各种网络技术的限制。目前很多课程资源以视频和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网盘,云盘,视频网站等多个免费网络资源上,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儿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病案教学法是顺应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手段,其围绕典型的病例,从临床资料收集入手,教师指引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鉴别诊断,从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病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对此,本文就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1-02

前言

在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病案教学法,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病案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儿科学采取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分析案例,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便于学生综合发展,在病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病案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加上其本身具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科学知识。另外在病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笔记,是主动思考,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病案教学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生在病案讨论中,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时间、空间进行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充分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病案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将学到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的能力,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病案教学,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探讨,并自主查找资料、文献,结合病例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良好结合,深化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病案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并在讨论中理清疾病临床症状,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在病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病案提出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可以逐步思考、解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问题展开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在临床实习环节,则是单纯的讲解实践操作方面内容,很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病案教学法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纲,精心挑选病例,然后结合病例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后教师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包括主诉、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等,让学生根据病案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病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头资料,还需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案例分析结束后,为学生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总结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能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任务;录像反馈;教法学;排球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7

1 前言

体育技能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娴熟、大方的示范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为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基础。因此,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排球技能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将录像反馈教学法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下,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力求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和理论,调动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技能的学习,进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排球技能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方向,查阅有关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教育学、球类教学法、体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结合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的相关科研论文,进行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2 实验法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系两个班(每班22人)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运用任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时数为12周共48学时。

2.2.3 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对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数据、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分析,并结合其他学科关于任务式教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

3.1 教学遵循的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它强调师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使二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教学,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学创结合的教学。[1]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统一体。主体性教学理论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

3.1.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指引导和推动人朝着一定方向和水平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工作中持续努力,形成动力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性判断,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其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1.3 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任务式教学法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通过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形成积极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1.4 及时反馈原则

“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3]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从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再到动作自动化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在学生的技能练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录像,然后及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通过与教学视频的对比、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自己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动作练习中的错误环节进行改正,最终达到快速掌握动作的目的。

3.2 教学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注:各项技术测试总成绩为100分。

由表1数据可知:经T检验,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测试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符合教学实验设计的要求,可以继续进行教学实验。

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注:各项技术测试总成绩为100分。

由表2可知:经T检验,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发球、垫球的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球和扣球的测试成绩也都有差异(0.01﹤P﹤0.05)。两个班各项基本技术的平均分数也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因此,任务式教学法应用体育院系排球教学是可行的。

5 结论

5.1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做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相互间的互动、倡导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借鉴了合作学习、成功体育教学、小群体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点,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5.2通过研究得知,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在排球技能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生生间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技术主动性和教学参与度。

5.3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录像反馈,提高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5.4教学视频和录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竞赛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和认真,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蒋新国.体育教学原则新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杜德栎. 教学激励性原则探析[J]. 教育探索,2004.3.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42.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参与式教学法在2000年开始在我国教育界悄然兴起。当时的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2]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有重大缺陷,主要是没有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确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说到底还是“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实行自由自主的兴趣导向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承中的主体作用被弱化,对大多数普通大学(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关系为纽带,强调二者互动与发挥各自主动性,共同利用教学资源,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质量可能更好一些。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主体———客体关系。参与式教学法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关系。[3]本文主张的参与式教学,跳出教师与学生主客二元对立的模式,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主体间平等合作关系。

1.1课堂教学:对话理解

参与式教学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而不是单向度的知识传递。教师不以“真理的垄断者”的面孔出现,学生也不再以记笔记为主,教学方法不再以灌输、强制为主,在“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上,学生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教师不仅仅提供学生一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价值及意义。教师以积极和宽容的心态、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学会合作、积极参与,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个性得到相应的发展。在面对学生疑问尤其是面对学生的质疑时,秉承“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求真态度,以平等的身份直面学生的疑惑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和更丰富的选择。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也不是教师的演讲或表演,它承载更为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介绍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执迷于“标准答案”,鼓励他们敢于且善于向教师发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成为学生的价值导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才会积极思考问题,并通过对话和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课堂还是增强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场所,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教育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当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的时候,学生更有创造性,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会促进认知学习。笔者在课堂中遵循“友谊教学法”,学生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展现自我和自我表达。每一堂课前,学生自愿(或按学号顺序)讲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每课不少于3个人,每人不少于10分钟。这个环节还鼓励其他同学对这些理解进行提问,发言者要作出回应。在讨论情境中,教师导引进入新课程的学习。笔者宣布一条课堂规则:教师讲解过程中任何人可以自由发问,教师要立即回应这些疑问,也可组织班级展开讨论。为了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消化,在每一堂课结束前,留至少5分钟时间给学生提问、讨论。这些措施,是为了贯彻民主和参与的教学理念。全面创建良好的课程互动态势,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理解碰撞往往更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这些措施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与式教学的一个黄金原则就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2课堂讨论:开放辩论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保证。对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对现象的思维素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保证课堂讨论的开放性,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教师的主体性膨胀,学生变成了提问的对象,参与流于表面;二是学生主体性膨胀,课堂讨论的内容肤浅,秩序失控。解决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都应做相应的充分的课外准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查找相关材料。讨论过程遵循议事规则规范。鼓励学生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实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同一成绩”模式,让学生集体完成作业,既训练团队精神,也让学生在课下有“知识上的团结”。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案例,学生的一半案例就来自于身边的事情。这样的案例与学生没有距离感,也容易激发讨论热情。讨论的功课都在课外完成。采取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的方式,遴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对这些观点展开辩论。这个过程,往往不能达成完全共识,对争议焦点,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和点拨,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选择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下,把别人的疑惑作为自己的问题。通过开放的论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形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1.3课堂作业:自由选题

课堂作业是为了改革“满堂灌”的教学而做的规定,时间一般为10分钟,跟课堂讨论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互动形式。具体内容可能是相关教学材料———思考题或案例,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一些联想,个别学生的一些困惑。不拘泥于纯知识性题目。鼓励学生“于不疑处有疑”。一般情况,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求甚解而向教师提出来解答,教师将这些问题“公共化”。这个环节是学生的选择,是理论运用与批判的过程。这一环节改革了理论讲授内容,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关系。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构,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向内在于学生情境。随着我国大学走入大众化时代,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越来越功利化,精神交往越来越淡漠,需要引起教育界的深度反思。

2课外学习的重点

参与式教学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体间关系必须在课外得到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建构往往是在实践活动或合作、聊天、谈话等形式中完成的。课外学习就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场域,是健康成长的场域,也是师生健康交往的场域。将自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自己阅读、思索、查工具书,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并组成小组相互研究。通过自学探讨,形成一定的条理和看法,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

2.1实践教学:知识检验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参与式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课内还不够。目前普通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建立了实地基地。公共管理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设立专业伊始就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开设了各类实训课程,如城市管理模拟实验、公共政策演讲与辩论等,学生运用政策理论分析现实政策实践,增强公共管理科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学生利用实验室,模拟集体决策。开展学术论文写作,优秀的由教师推荐发表。在校外,重视学生认知实习,建成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实践的了解和公共管理操作层面的经验积累,与课堂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学院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教师在暑期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一起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普通高校学生的学术写作训练,重在社会调研,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2.2课外作业:深度探索

目前的制度下,教师与学生的面谈时间(officehour)很少,教师并不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学生的课外学习实际上已经无法与教师取得良好的沟通。如果不在课外发展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开展深入的交流对话,合作式教学难以取得积极成果。也因为受制于师生结构,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活容易趋于盲目,自我放任。笔者在课外给学生指定了一系列的辅资料和著作,包括中外相关的权威论著。这些教材和政策分析资料反映了学科最新动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阅读学习。教师组织读书会,每个月进行一次集体研讨,每位学生都要发言,谈读书心得。学生还根据教师确定的课题范围,自己选择论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索性研究,提交文献综述、研究报告(案例报告)或论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完成课题,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探索的意识。有些课题要求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分工完成。课外作业给很多同学提供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机会,每年的毕业论文中这样产生的“优秀论文”占到三成。另外通过多种方式,如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独立思考。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多少,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迈进。

2.3课外辅导:及时答疑

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信息量较大,如何利用课下的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本课程组将授课内容透明化、网络化,向学生公布教学大纲、教案、案例、参考书目、教学要求以及授课计划等。教师为学生安排方便的答疑时间,同时,建立课程QQ群、班级邮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在网上同教师探讨,平时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作业、论文和报告,及时回应来自学生的各种询问。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电话等指导学生小组研究。笔者的体会是,越是个人性的辅导,效果越好。这对教师来说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如果校方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能体现这个内容,无疑就会有可持续性。

3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在学生评教与教学检查中得到了验证,究其原因,主要靠明晰的教学目标、多元的教学方法、过程化的评价体系来保证。

3.1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参与式教学在应然层面追求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抵制功利主义。普通本科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但不能以课程目标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笔者的教学目标比较务实,即,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专业整体结构框架;掌握公共管理基本运行规律与基本分析方法;学会用现代公共管理学科视角与方法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设计每节课的目标,突出重点,哪些需要详讲,哪些需要讨论,哪些需要自学,都要合理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强调能力培养,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和进度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3.2教学方法:丰富多元

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意训练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政策分析能力。学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和教学环境,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平台。教师进行许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写课程指南、选择学生参考书目、收集与研究教学案例、确定课堂讨论题目、挑选与复印学生阅读材料、设计课后作业等等。教学过程在传统的讲授法、实验法和练习法的基础上,采用视听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实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3.3考核方法:重视过程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多元方式,突出过程考核。对传统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考核学生的记忆性知识,还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探索能力。过程考核占较高比例(40%)。由案例介绍、课堂讨论、出试题的作业、以及其他课后作业综合构成。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这个考核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务管理部门应授予所在学院或教师个人相当独立的决定权力。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中职教育;电气自动化;运用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适时提出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得人才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模式改革也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中职院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互动教学法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效果显著,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下文将结合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对互动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1 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目标核心是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从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发展趋势来看,该专业的中职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职业素质:

一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以及其后的生产组织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等。

二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部分。方法能力是指学生应当掌握识图绘图、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学习方法;社会能力则是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是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分开的,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以这种教学方式获得的知识相对抽象,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氛围相对枯燥。运用互动教学法,把课堂引入实验室,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演示,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进行巩固。学生遇到的理论理解和操作技能疑问能够的得到及时解答,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运用互动教学法,不仅课堂氛围变得轻松热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2.2 调动课外学习热情,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运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也得到了提升。而互动教学法除了可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外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形式得到体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主要以创新发明的形式展开,既鼓励学生发明新事物新方法,也鼓励学生对前人的发明创造进行改良改进。这样,在课外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不但使得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果得到体现,而且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使互动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 效果加倍放大,达到1+1>2的理想效果。同时专业技能竞赛的展开,也满足了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使之成为适应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2.3 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生天资聪颖,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的学生相对笨拙,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有这样一位学生,通常很简单的一个电气改造,他总是有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有时甚至他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没有想到。看到这位学生如此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推荐他去查看一些专业期刊论文资料,了解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竭力推荐他去参加校内外开展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创新活动,最终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还有一位学生则非常懒惰,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喜欢拖拉。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以更加严厉的要求去规范他们,督促他们改掉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4 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要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二者的区别在于将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教学从课堂搬到了企业生产车间,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刻、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为此可以以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丰富就业履历,使学生成为符合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