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松树;预防对策;峡江县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chusxylophilus Nickle)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被列为国际国内头号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俗称松树“癌症”。是由松材线虫侵染而引起的毁灭性松树病害,寄主植物感染松材线虫病后40天后即可死亡。从发病到整片松林毁灭只需3~5年的时间。更可怕的是,由于松材线虫隐蔽危害,媒介昆虫羽化期长,加之病害扩散蔓延的途径多、速度快、范围大, 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该病害简便、经济可行的办法,防治工作极其困难。 [1]松材线虫病已对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外贸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峡江县目前尚未发生松材线虫病,但松材线虫病疫情已从周边多个方位逼近,随时有可能传入,严重威胁着峡江县的生态、经济安全,预防形势十分严峻。
1 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分析
1.1 疫情非常逼近
我国自1982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目前已扩散蔓延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2个县级行政区,674个乡镇,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材超过33.3万hm2,造成经济损失数千亿元[2]。临近省浙江、广东、福建、安徽等的部分地区和江西省九江市、赣州市、吉安、南昌、新余市等的多个县(市、区)及吉安市的安福县、吉安县、吉州区等地已有松材线虫病发生。安福县、吉安县与峡江县毗邻,疫情已经非常逼近。
1.2 传入机率很高
江西自2002年在赣州市章贡区首先发现该病发生至今,仅2010年全省各疫情发生区就砍伐松树21万株,经济、社会、生态损失巨大。吉安市疫情传入机率非常高,隐患大,自2005年在安福发现该病,5年来相继在吉安县、吉州区等地发生疫情,已砍伐大量疫木。虽然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对全市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已构成了严重威胁。
1.3 环境适生
峡江县马尾松林分松墨天牛发生虫口基数高、密度大;每年有大量因采割松脂、森林火灾、松毛虫危害等原因引起衰弱和死亡的松树,加上清理不彻底,为松墨天牛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场所;部分经营加工及使用松木包装物的单位和个人防范意识不强,有未经过检疫审批准入,甚至没有经过调出地检疫从疫区、非疫区调入松木包装物的现象发生。松材线虫病随时有传入峡江县扩散蔓延的可能,防控形势严峻。
2 松材线虫病防控的生态经济意义
松材线虫病对峡江县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如下。
2.1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松树是峡江县造林绿化主要树种,现有松林资源3.1万hm2。这些森林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方面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特别是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松树枯死后,难以更新别的树种,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松材线虫病一旦传入峡江,不仅影响全县松林资源安全,造成损失,而且还将严重影响峡江县提出的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公益林、森林旅游、城乡绿化与绿色通道等四大生态工程建设。这样,要做响生态品牌,建设森林城市,实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2.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松材线虫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松树大量枯死,损失极大,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除治,更严重的是将被强制性划定为疫区,对其实行检疫封锁,限制松木及其制品的流通,给峡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如县内的木材加工业生产的木制产品将不能出口,加工经营单位(户)大笔资金投入就会打“水漂”。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峡江县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虽然取得较好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不足,加以改进。(1)有的乡镇和相关部门对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侥幸心理,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2)有的单位对疫情监测、监管不够积极,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工作后存在厌战情绪、懈殆心理,措施不力,非法调运松木现象时有发生,疫情通过人为因素扩散蔓延的隐患较为严重。(3)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增多,境外松材线虫随进口木材、木质包装传入的风险不断增大。(4)防控资金渠道不畅,主要靠收取的检疫费和省、市补助费开展防控业务工作,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防控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4 加强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成果,促进经济和生态建设稳步发展,坚决拒松材线虫病于峡江之外,必须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难度大。建议有关部门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县财政局要安排松材线虫病专项经费,用于松材线虫病疫情调查、监测、预防、样品的采集与送检,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好工商、公安、交通、邮政、电力、广电、通讯、林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使各方共同努力,把松材线虫病防控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2 加大防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控意识
峡江县外来松木质材料数量多,来源复杂,对调入松木、松苗、各种商品和设备的松木质包装箱都可能把疫木带入,涉及单位多、参与人数众。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分发资料等多种方式,系统地大力宣传,有针对性地集中学习、面对面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才能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树立“疫病防控,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
4.3 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严密的防控责任体系
充分发挥乡镇的政府管理职能,把辖区松材线虫防控工作分解到村、到人、到山头、到单位,以村为单位进行属地管理,以乡镇干部联村的方式,对各村山场枯死松木、涉松经营加工企业进行指导防控管理。建立起“职责分工明确、分片责任到人、监管制度完善、强化责任追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4.4 加强检疫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调运行为
加强检疫检查工作是防止松材线虫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县森防检疫站、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大队要依法开展检疫检查,尤其要加强对松类材料的检查,发现没有经过检疫审批准入或没有经过调出地检疫而调入峡江县的松类材料(主要是电缆盘、包装箱)的,要给予从重从快查处,防止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
4.5 加大松枯死木清理力度,降低天牛种群数量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峡江县松墨天牛分布广、密度高、危害重,降低和控制松墨天牛密度成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各地要加大对松枯死木的清理力度,并在天牛成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诱杀,减少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以降低昆虫传播媒介携带松材线虫传播蔓延的机率。
(收稿:2013-07-20)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态驳岸;雨水收集;生态设施; 问题;建设模式;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58-03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Model of Town Ecological River in Zhejiang Province
XU Guo-liang LU Wen-jian HUANG Hong-min
(Huzhou Haoshanhaoshui Garden Engineering Co.Ltd,Huzhou Zhejiang 313000)
Abstract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co-river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which based on actual 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case of water course regul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eco-river was established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revetment,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eco-facil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revetment;rainwater collection;eco-facilities;problems;construction model;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濒临东海,拥有众多河流,总长度超过6万km,独特的浙江水乡风貌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河道治理中,大量水泥、钢筋、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不但增加了工程投资,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
1 浙江省河道存在的问题
对浙江省文化历史保护型河道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选取嘉兴杭州塘、平湖塘、苏州塘、长水塘、老环城河、九里溪,杭州余杭塘河、古新河、沿山河、古荡新河,温州温瑞塘河、石坦河,宁波西塘河,以及衢州、台州、丽水等22条河道,了解其河道水域面积、水系分布、水生态状况、人文水景观资源、驳岸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河道水域缺乏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单一。按照《欧盟水框架指令手册》中规定的河流生态要素标准[1]对以上河道的生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只有2条河道评优。②缺少生态河道建设的相关规范。制订1个在河道建设中加强生态保护的技术规范,对加强河道生态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规范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地方标准,并且要求涉及面广、内容全面,符合科学性、操作性、经济性要求。③未有效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其丰富的人文水景资源。④景观工程的施工及养护成本较高。
2 构建措施
城镇生态河道的构建,只有将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河道生态体系的设计原则(图1),并且综合考虑场地中的各种因素,才能保护和营造多样化的城镇河道生态系统,为生物创造出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2.1 园林设施生态设计
城镇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设法扩大水面和绿化。一般要求铺装具有透水性,这样可扩大雨水的渗透范围,土壤中便可繁殖出更多的微生物。铺装材料要和沿河道路的风格、护岸材料及沿河建筑物协调,主要有土、沙、石、沥青、混凝土、砖、木砖、混凝土砌块、瓷砖等(表1)。
2.2 雨水收集利用
收集、利用城镇雨水,既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镇雨水洪涝,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可以在人行道和街道路边之间的荒地上栽种多种植物,以自然途径利用城市雨水,形成一个包括收集、滞留、清洁、渗透等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时营造出自然优美的街道景观。
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西南第12大街街道绿化改造项目为例,其步行区设计融入了街道雨洪管理和再利用,在种植池边沿设计30 cm的入口,街道上的雨水经此流入种植池,池内土壤渗水速度可达10 cm/h。当种植池内的水面高于15 cm时,多余的雨水将从另一个相同宽度的出口流到街道上,之后再流入第2个种植池,依此类推到第4个种植池。当第4个种植池也达到饱和时,多余的雨水将流入现有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图2)。
2.3 生态驳岸设计
浙江省城镇河道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硬质垂直驳岸占目前河道驳岸建设的71%,自然植物驳岸仅占29%(图3)。硬质垂直驳岸多采用人工化的整治和加固,工程渠道化严重,亲水性差。可大力推广以下几种新的护坡技术:一是应用生态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技术,在实际中应用不多,目前仅有黄浦江徐浦大桥应用此技术。这种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实现河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重建、水质净化等功能。二是节约型生态驳岸材料。该材料有固坡护岸和绿化功能,由中空的构建插接堆叠而成,空腔中可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如目前研究的节约型生态驳岸材料(图4)。该构件水面以下的部分向水体开口,可供鱼虾等栖息、产卵,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三是推广植物应用。即利用植物调节小气候,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一方面,通过藤本植物改善垂直式驳岸的硬化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构建自然式亲水种植池驳岸,但仅适合于水流速度较小、冲刷侵蚀能力较低、行洪压力较小的河道。四是应用柔性植生袋。目前在浙江省紫金港、莲花港、文泽渠等地,以及贵州省、重庆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深圳市等地陆续实施中(图5、图6),如杭州龙达环保公司生产的生态袋(引进国外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技术)。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城镇河道护岸应尽量采用以下3种自然化设计。
2.3.1 多自然型生态驳岸。与自然原型护岸和自然型护岸相比,多自然型护岸抗水流冲刷的能力更强,其以自然型护岸为基础,建造时加用了植物、石料、木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抗洪水能力更强[3]。同时多自然型生态驳岸也具备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这与其他生态护岸相比没有差别。因此,多自然型生态驳岸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态护岸形式。
(1)适用条件:适用于大流量、高冲刷能力的山溪型河道以及沿海型河道。
(2)具体措施: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多孔质结构护岸、箱笼护岸、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
2.3.2 自然型生态驳岸。此类驳岸采用自然土坡,对河道边坡不符合稳定要求的河道,先对其进行削坡、清理,然后采用木桩、圆木、卵石、块石等天然材料加高和整修堤顶,在其上植树种草,固坡护岸。自然型生态驳岸一般不宜采用人工建筑材料。
(1)适用条件:适用于各种有较大流速的区县及乡镇级河道及坡度较大的山溪型城镇河道。
(2)具体措施:①干砌块石或打木桩法。水上部分可参考自然原型护岸的做法,培育自然草地或者种植湿地松、水杉、垂柳、桂花等植物。水下部分采用干砌块石或打木桩的方法,并在块石或木桩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②采用柔性护坡材料法。水上部分则是在柔性的垫层上种植草本植物,或者直接采用柔性植生袋,其上种植耐水湿植物,而水下部分采用软体排或松散抛石。
2.3.3 自然原型生态驳岸。此类驳岸抵抗洪水的能力较差,利用植物舒展而发达的根系稳固堤岸,增强其抵抗洪水、保护河堤的能力。自然原型生态驳岸保持河道两侧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利用草地、树林、灌木以及岸边自然生长的挺水和沉水植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同时,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能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形成良性稳定的生物链[4]。
(1)适用条件:适用于流速不快,流量较小,冲刷能力较弱的平原型乡镇级河道。河床过水断面较小。
(2)具体措施:在坡面上种植沙棘、云南黄馨、刺槐、常青藤等植物,也可撒播或铺上草坪,培育自然草地;还可在水中种植垂柳、水杉、池杉以及芦苇、野茭白、黄菖蒲、石菖蒲、香菇草、花叶芦竹、凤眼莲、水罂粟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
3 结论与展望
生态河道建设应首先考虑生态问题,包括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等。虽然目前国内外在生态河道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浙江省目前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该文从多样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及营造方面(包括生态驳岸建设、雨水收集、生态设施)进行城镇河道的生态设计,以期寻找适合浙江省城镇生态河道建设发展的方向。
城镇河道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是城镇形象的窗口,它的发展总是因为社会和城镇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往往要满足不同的社会背景提出的不同的服务目的,城镇河道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目前及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参考文献
[1] 马丁·格里菲斯.欧盟水框架指令手册[M].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组织,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日本土木学会.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秋冬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乘着县第十六次党代会胜利闭幕的东风,是贯彻落实全市秋冬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9月份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的一次盛会。会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冯书记、县长亲自参加,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共同出席,意义重大。刚才,林业局、果业局、畜牧局、蔬菜办的负责同志回顾总结了今年承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对秋冬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农业局、水务局、扶贫办、农机局进行了材料交流;政府督查室宏伟同志对秋冬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会后,各乡镇务必抢抓时间,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抓好落实。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达到聚人心、凝锐气、明任务、鼓干劲的目的,掀起我县秋冬农业农村工作的,干净漂亮地打好年底收官的这一仗,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证明,奋战在农业农村工作战线上的各部门、单位和乡镇、社区是一个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能战斗的模范集体。为此目的,我讲三方面的问题。
一、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着力加强果园冬季管理。今年,预计苹果总产量45万吨,可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44.6万吨生产任务。下阶段,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切实抓好苹果促销。目前,果品入库储藏比例偏小,客商等待观望与果农惜售现象并存,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引导果农顺价销售是保证果农增收的当务之急。农业局、果业局、电视台要充分利用网络、有线电视等媒体,三天一次苹果产销信息和指导价格;植保站在做好检疫的同时要严把产地标识关,认真落实“两卡一单”装箱制度;信用合作银行要坚持24小时值班,为果商存取款提供便捷服务;各乡镇、社区和法院、工商、交通、公安部门要各负其责,畅通绿色通道,及时调解购销纠纷,努力营造良好销售环境。果品营销中心要尽快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加强经营户监管,确保县苹果佛山销售基地健康运行。果业局要加快云南瑞丽和新疆霍尔果斯两个边贸交易市场建设,在近期组织营销企业实地考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在11月上旬建成运营;同时组织好东盟博览会和武汉延安苹果推介会参展工作,大力宣传推介县苹果,提高县苹果知名度。二是强力推进果树大改形。今冬明春,果园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完成果树大改形28万亩,重点是间伐2万亩,思路是向纵深推进、整乡整村板块推进,11月上旬开始,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果业局要成立专家组,11月10日前,以乡村道路两侧未挖改过的果园为主,逐户逐园调查摸底,制定出“一园一策”挖改方案,对于55株以上的果园必须隔一伐一。各乡镇、社区要成立果树改形服务队,按照县果业局的设计方案,排出日程表,逐村逐户逐园扎实推进。除直罗、张家湾两镇外,其它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社区总支书记、主任必须各包抓1个至少200亩以上的连片挖改示范点。挖改工作结束后,挖改果园必须亩施农家肥5000斤以上,由各乡镇、社区负责,引导果农在今年秋季一次施入;对乡镇、社区主要领导包抓的1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由乡镇、社区统一采购优质农家肥,集中施入,每亩必须达到8000斤以上。三是不断加强川道幼园管理。川道乡镇要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单位和农民技术员的帮扶、指导作用,11月底前全面完成果树秋施基肥和深翻改土工作,亩施有机肥要达到2000斤以上;12月20日前完成幼树整形修剪、涂白、清园等冬管工作。各包抓川道幼园管理的部门单位要加大物资帮扶力度,年终将与包抓乡镇苹果产业开发工作一并考核。四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要继续以提高果农对果树挖改技术的认识为重点,由果业局牵头,有关部门单位参与,在12月1日前完成苹果管理实用技术手册的修改完善,并逐户发放到果农手中。组织开展“大参观、大学习、大讨论”培训活动,果业局要在现有的苹果示范园中,精选活动现场,合理安排参观学习日程,做好衔接协调,组织好现场培训;各乡镇、社区要负责组织辖区内果农参训,要求每个乡镇不少于200人。面上的培训要以集会、办班为主,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努力扩大培训面。
2、不折不扣地完成设施蔬菜建设任务。设施蔬菜建设是县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刚性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今年市上下达我县的蔬菜温室建设任务是300座,目前仅建成墙体222座,在建53座,进度非常不理想;500棚蔬菜大棚建设任务今天才刚刚安排。因此,在仅剩的1个月有效施工时间里,各川道乡镇务必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全力推进,党委书记、乡镇长,社区总支书记、主任要亲自抓落实,负总责,协调解决好落户、资金、用地等问题,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突击20天全面完成300座温室建设任务,11月20日前完成500棚大棚建设任务。同时,川道乡镇、社区要对原有的1300棚蔬菜大棚进行维修整理,提前做好育苗工作,确保在明年1月份定植。农机中心要积极宣传卷帘机购补政策,引导菜农完成400台卷帘机安装任务。蔬菜办要建立分片包抓机制,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每三天统计报告进度情况。同时要落实生产温室的水肥、温度、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效益。
3、切实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产业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各乡镇、社区、畜牧局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专人负责,抽调足够人力组成防疫灭病队伍,扎实开展以规模养殖大户为重点的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重点疫病免疫工作,免疫率达到100%。二是加快养猪大户建设。目前,68个养猪大户建成48户,两个生猪示范村建成1个。畜牧局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做好剩余贴息贷款指标考察发放工作,引导养猪户扩大仔猪投放规模。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务必要积极争取贷款规模,优先投放已安排的648万元养猪贴息贷款。生猪示范村由镇负责,采取多渠道融资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在建的30个养猪大户由所在乡镇、社区负责,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年内投产运行。
4、扎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全面完成秋季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燕麦沟至界子河直观坡面绿化1170亩和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3000亩、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8000亩、封山育林15000亩任务。林业局要立即动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迅速掀起秋季造林绿化的。推行造林工程项目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造林整地、苗木调运和栽植质量关,一次整地,一次上苗,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加强城区“五山”管护。首先,五山站要对“五山”绿化苗木成活情况全面摸排,短苗缺苗要迅速补植补栽,并积极做好鼠害防治工作。其次要夯实防火责任,城区“五山”防火工作由五山站牵头,茶坊镇、城社区配合,尽快完善管护体系,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明确划片包干责任,落实好宣传、值班、巡查等措施,确保“五山”绿化成果安全。三是强化封山禁牧工作。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不断深入,封山禁牧已逐渐上升为政治任务,任何人都不能马虎。会后,县森林公安分局、桥北森林公安分局要利用半个月时间,集中开展封山禁牧综合整治活动,将全体干警划片包干,全部下到乡镇,逐村逐户督查检查,特别是要坚决打击收费放养的现象,对发现的违规违纪或不作为单位、人员,监察局、三问办要立案调查,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各乡镇、社区要立即全面排查偷牧现象,对发现的羊子就地处理,并处以适当罚款;对于暴力阻止禁牧的一些“难缠户、钉子户”,公安部门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从重从快予以打击,力争实现彻底禁牧。对于禁牧不力的乡镇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5、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工部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加快进度,督促各施工队伍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务必于11月10日前完成6个新农村示范村、7个农村社区和民居改造年度建设任务,并对社区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各乡镇要通过认真调研,11月底前制定出本乡镇明年新农村示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划,农工部要根据乡镇计划做好项目设计。
6、认真完成各项工程扫尾工作。现在已经是10月下旬,有效施工时间不多,因此,水利、农发、扶贫、农机及其它各部门实施的工程项目,都要明确时限,加快进度,夯实责任,力争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加强与省市部门的衔接,提前做好迎接省市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安排、项目申报调整等工作。对于明年工程在今年秋冬开工建设的,各有关乡镇要积极做好工程用地协调、矛盾纠纷调解等配合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7、组织好农高会参展工作。由农业局牵头负责,组织果业、畜牧、商务、非公办等单位,安排好宣传、布展、招商引资等工作,并积极争取“后稷奖”。各乡镇、社区要明确一名领导带队,按分配名额统一组织参加会议,务必确保参会人数达到规定要求。县财政将给每个乡镇、街道办及社区各补助2万元。
二、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历来是我县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各乡镇、社区和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县森林防火暂行办法》,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1、加强宣传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深入林区厂矿、机关单位、学校、村庄,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县森林防火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和规定,入户下发《森林防火明白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要在公路沿线、居民集中地、重点林区、入林路口刷写、更换防火获救牌或宣传硬标。电视台要在元旦、春节、周末等关键时段播放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和防火令。教育局要指导各中小学校为学生上好森林防火宣传课。
2、夯实防火责任。各乡镇长、社区主任对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要将山头地块划片包干,自上而下层层签定防火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干部和护林员身上,特别是重点地段,除落实一般人员包抓外,还要落实领导包抓,使每一个山头、每一片林子都有人负责,不能出现空档。要进一步明确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落实好成员单位包抓乡镇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各乡镇和包抓单位要共同出主意,想办法,确保各自辖区内不发生森林火灾。
3、严格火源管理。各护林防火检查站要24小时值班,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管理,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行人必须严格检查登记,做到凭证进山,杜绝携带火种入林。同时,要经常组织人员进山,清理林中闲散人员。特别是要加强对元旦、春节、清明节等重点时段的监控,落实好低智人员和未成年人的监护措施,加强巡查,严防死守,严禁在林区游玩点火和上坟烧纸。气象部门在防火期内要准确预报森林火险等级,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依据。桥北林业局直罗森林消防队和县半专业森林消防队要严阵以待,从现在起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准备扑救火灾。
4、加强值班工作。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县防火办要对全县森林防火值班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每月至少抽查2—3次,抽查结果要及时上报森林防火指挥部。对擅离职守和脱岗的值班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按照市政府实行零报告制度的要求,各乡镇、社区必须每天下午6时前向县防火办报告当日防火值班情况,县防火办汇总后要及时上报市防火办。
5、严格责任追究。森林火灾突发性强、危害性大,难以完全避免。一旦发生森林火警、火灾,辖区乡镇、林场要立即上报,科学指挥,及时处置。火灾扑救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指挥调度,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扑救,不得推诿、拖延。对在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指令传递失误、不服从命令和失误渎职等行为,县委、县政府将从重从快查处。
三、明确任务,强化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任务分解到位。关于秋冬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以今天会议上的发言、交流材料为准,不再另行发文安排。会后,各乡镇、社区、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对照年初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迅速对本乡镇、本部门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层层量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并制成表格报两办督查室,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责任落实到位。秋冬各项农业生产工作任务都要扛死肩,都要有具体单位、具体人负责,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市上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决不能出现任何偏差,这一点必须牢记,必须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3、督查考核到位。今年秋冬,督查督办、通报批评是推动工作落实的主要抓手。考评办、两办督查室要制定详细的督查考核方案,根据工作环节,逐项跟踪督查督办,对工作进度慢的乡镇、社区和部门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推动工作落实。对于设施蔬菜建设、苹果树挖改和秋季造林绿化等重点工作,两办督查室要每周督查通报一次,通报结果纳入乡镇、部门年终考核。通讯组、电视台也要及时掌握各项工作动态,一方面对成效显著的工作要加强对外宣传,另一方面对工作落后的要在县内曝光批评。
4、执行纪律到位。除以上各项要求外,我再提两点希望:一是秋冬工作期间,农口各部门单位、乡镇、社区领导必须坚守岗位,参加各类会议、活动务必严格遵守规定要求,不准派人顶替或迟到、早退,确需外出的,必须向县委、县政府说明事由,履行请假手续。二是检查督促工作,无论是在部门还是乡镇,一律不准大吃大喝,不准饮酒。这一点既是要求,也是请求,希望大家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遵守。
生态保护调研报告范文(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美好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根据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历时三个月,先后赴市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水利局、发改局、经贸局、工业园区等有关部门和**镇、**镇、**镇、**镇、**乡、**乡、**镇等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剖析原因,寻求对策。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在开展生态市创建、经济结构调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森林资源培育、城乡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推进了我市的生态工贸城市建设。
(一)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根据省、龙岩市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的规划部署和要求,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市创建省级生态市实施方案》,由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同时结合五项竞赛内容制定下达《20**年**市生态建设考评办法》。2010年来,我市**、**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命名,**岭兜村、****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年,我市完成了**、**镇等10个乡镇、**村等38个行政村省级生态镇、生态村的申报创建工作,20**年1月通过省环保厅现场考核验收,同时,我市**镇、**村申报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也通过现场验收。另外,我市80%的乡镇均已在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对照省级生态市建设指标的6项基本条件,我市已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市创建要求。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矿山环境破坏的现象有所改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初见成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一定进展。**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9:31:46.1调整为2010年的14.7:41:44.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制造业、非资源型工业比重有一定提高。
(三)继续推进**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整治项目建设,**江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经过各整治项目责任部门及有关乡镇、企业的齐心协力,我市20**年度**江10个整治项目基本得到有效落实,开展了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金鑫硫酸化工废渣及废水综合治理、海漂垃圾整治等一批整治项目建设。抓好城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对新安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矿山企业废水、固体废物排放及植被恢复进行每周巡查,未再发现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设立排污口,同时,加大城区2个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镇上界村、**镇生活污水湿地生物治理工程建设,并着手编制第二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和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
(四)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五期间造林28万亩,完成非规划林地造林2万余亩;建设速生产林16万亩、丰产竹林10万亩;去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85万亩,造林绿化面积创历年之最,目标完成率达109.3%;实施竹业重点村工程,累计完成集约经营面积5万余亩,新建灌溉水池完成232个,蓄水容量近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增至38万亩。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04.14万亩,占森林面积的27%,完成**江流域绿化规划,建设流域绿化示范片783亩。建立了天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5.98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56%。
(五)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项目13项,完成了福祉阁公园、东山公园、江滨公园、工业路、东环路、城区主干道绿化,完成投资8600万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从17.8万m2增加到45万m2,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从35.3%提高到40.1%,绿化率从31.2%提高到3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0.3m2提高到13.6m2,促进了城市园林生态化,使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增强了园林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今年以来,开展了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动,从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入手,重点解决城市脏、乱、差现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适度改造老城区,重点抓好了华龙广场二期、汽贸城、体育中心、星级酒店及配套商住小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构建一江、两岸、三区、四站的城市格局,重点实施城北新区、西园新区、南学堂小区,推进大型商贸、城市综合体等板块建设。
(六)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和**、***、**北寮、**香寮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和**――**片区列入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创建了**镇全国环境生态镇、**镇省级环境生态镇以及**村、岭兜村省级生态村。截至目前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中,通过省级验收乡镇14个,占**市乡镇100%,村庄160个,占全市村庄86%,建成**、新桥、**、**、**、**等6个乡镇垃圾填埋,建成西园、**、**、官田、**、**、**、灵地、吾祠等9个乡镇垃圾焚烧炉,各乡镇购置了垃圾车,全市大部分都配备了保洁员,初步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亩,总投资约6000万元,至2010年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8.8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47%,通过修建拦沙坝、护岸护坡、截排水沟等蓄水保土设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对强度水土流失区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或者开辟成梯田,进行开发性治理等方法,草牧沼果或草牧沼菜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等高草灌带陡坡一锄法等草灌乔结合模式,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在水环境质量、产业结构和布局、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力资源开发、阔叶林保护、环境基础设施、生态思想认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
(一)水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
从过境断面监测结果看,**江(**段)受外县(区)上游外来污染影响严重,如新罗区的养殖业污染;大田县谢洋乡仕福村铅锌选矿厂废水直排我市**镇长塔村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城区内菁城、桂林城区污水管网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仍直接排放于**江,**江干流水质不容乐观;受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影响,支流水质富营养化指标高;洛阳溪依旧受到大深矿区选矿废水、矿区水土流失影响,存在超标现象。
(二)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目前我市在产业结构上以能源建材、资源型企业为主,深加工、高科技方面工业企业较少,资源型占60%。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从城市空间布局看,规划区域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区周边围绕着工业企业,特别几个大的高耗能企业,加上目前无集中供热系统,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特别是东坑口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振鸿水泥、**电厂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群众反映强烈;从企业生产装备方面看,我市工业企业大部份是高耗能、资源型、传统型企业,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业少,如电厂(230万千瓦)、红狮水泥、振鸿水泥、大深矿区、挂山矿区等均为资源型能耗企业;从单个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中存在占地大、投入少、土地空置闲置、使用率低、土地投资强度小,企业投产滞后,创造效益不明显,贡献不足等问题。
(三)养殖业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
养殖业规划所列的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范围内仍存在养殖或环保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够强,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落实不够到位,治污染资金投入不足,治污染设备不够完善;投入关闭拆除的补助资金不够(猪舍关闭每平方米补助30元,改为仓库或其它用途的每平方米奖励30元),由于猪舍建筑成本较高,补助60元养殖户不给予拆除,猪舍只关闭没拆除,容易导致复养;散养户点多面广,由于其规模小、投入少,大多建在房前屋后、采取家庭作坊方式,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废水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按照省、龙岩市要求,在20**年底前完成80%的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治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四)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体现在一是超标准、超范围使用农药、化肥、农膜,随意丢弃有农药残留的袋、瓶等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给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质量和土壤带来严重影响;二是水土流失、土地退化问题显著。2010年**市水土流失面积28.8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6.47%,其中茶园果园过度开发、工程建设、采矿区,特别是非法稀土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污染尤为严重。由于农用地重用轻养及水土流失,地力普遍下降。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未全面有效建立,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路边、河塘或低洼地,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积,污染水体,使得农村河网水质普遍较差。
(五)流域水力资源过度开发
水电站分布在全市大大小小河流上,把河流截成阶梯式水库,河流湖库化加剧,因利益驱使,不少水电站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最小流量规定,河流自净能力变弱,水库大坝蓄水本身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有的电站清库不彻底或根本不清库就蓄水发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乱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道路施工时有的直接把弃土往河里倒,堵塞河道,河水中悬浮物明显增加,河水变浑,导致水库库面漂浮物很多,水葫芦疯长。
(六)阔叶林锐减,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
我市一些群众受利益驱动盗伐、滥伐阔叶树甚至生态公益林中的阔叶树来加工木屑作为种植食用菌原料,严重破坏了我市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北片新桥、**、**、**等乡镇形势尤为严峻。同时,毁林开山,毁林营造茶园、滥挖树头等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年破坏的阔叶林相当可观。而阔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过度砍伐阔叶林,已给我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我市境内新桥溪和**溪水量已逐年减少,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另外,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生态林保护、管理和建设。
(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综合治理能力相对薄弱
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的乡镇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改善;未形成规范的危险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系统,乡镇垃圾收集处理率普遍较低,处理设施简陋,未能达到无害化填埋要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城区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城区脏、乱、差还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绿地管养不到位。
(八)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经济建设中由于考核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存在重量不重质,环保工作仍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局部地区形成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现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长期偏低,生态建设措施难以真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体制不够健全,人员、设备、经费不足,执法监督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与手段较为落后,部门、地区之间的统一协调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生态理念有待提高。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围绕打造闽西对接闽南的桥头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宜居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目标,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保障、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建设机制为手段,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力争全市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镇指标要求,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县(市)目标,把**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宜居宜业生态工贸城市。
(一)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大事项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要充分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把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事项以人大决议、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全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确保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决策实行公众听证制度,对重要规划、政策以及重大项目实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加大决策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程度,形成政府、专家与社会团体、公众相互配合的民主决策机制,科学有效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市域进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时,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进行环境战略评价。实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依法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环评预审。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治本之策,一严格产业准入。要制定产业发展导向,设置鼓励、限制和禁止建设的产业目录,限制发展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工艺技术落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较高,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产业和项目,凡列入禁止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不得办理新建、扩建的相关手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明令一定期限内淘汰、关闭、停产的发展产业和项目,政府主管部门依法检查、督促其按相应规定执行。二优化工业结构。要充分利用**市区位优势,促进轻纺、机械电子、冶金矿产、农林产品加工和建材化工等主导工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循环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和物质的利用效率,目前,要着力推进水泥产业的深加工发展,水泥企业不能只生产熟料等初级产品,而是要在生产水泥成品的基础上,向下游的制造水泥枕木、预制板等方向拓展。同时,加快推广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提高支柱产业的发展质量,优先发展环保产业,支撑主导产业生产生态链的形成。三调整产业布局。要强化各类工业区块的功能整合,明确各区块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目前,应抓紧推进东坑口化工小区优二进三,做好规划搬迁工作,并在搬迁中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做大做强;按照产业集聚模式,明确各片区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增强产业的关联度,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应重点督促金大鑫钢铁企业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落地,打造百亿产业园;对物流、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站在未来和整体的高度加以考虑,宁缺勿滥,以构建大物流为目标,通过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构筑物流信息平台,做强闽西南现代物流业。
(三)抓好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
促进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统一规划排污等环保设施,发展特色园区,实行排污集中控制和处理,以保证治理设施共享和污染物集中治理。针对我市规划区砖瓦行业较多,尽快制订我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推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拆除小锅炉,配套相关优惠政策。要通过强化技术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延伸工业产业链等途径,促进工业经济的循环体系建设。尽快启动红狮水泥两条生产线烟气脱硝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加强建设项目投产后的环境管理,确保增产不增污,通过清洁生产,发展节能、降耗、节水、节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循环型经济。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保证可持续利用
一要加强水源地水污染源治理,实行严格分级管理,保护水源。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禁止在保护范围内开展影响水源保护的一切活动,禁止新建工业企业项目,加强上游污染源治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二要完善**江流域监管机制,坚持流域统筹、疏堵结合,建立分区控制、联动治理、上下游联合交叉执法、全面控源的污染防控体系,要加强执法监管和监测监控,探索完善分段管理、分段负责制,将各项整治任务和整治责任落到实处,构建流域上下游水质水量综合监管系统,加快流域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强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加强跨区、跨部门水质信息沟通,构建上下游的水环境综合预警预报系统,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水量水质综合调度,提高水污染风险预警能力和防控水平。当前,特别是加强对湖库甲藻监测工作,建立有效应急处置措施,防止藻类异常大量繁殖现象的发生。三要强化水生态保护,提升重点区位的森林、湿地生态功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快污染严重河流水环境治理,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落实水电站库区垃圾清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制度,关闭并拆除部分严重影响流域生态修复功能的小型水电站,提升流域自然净化功能。
(五)强化监管措施,治理养殖污染
几年来的养殖污染治理实践证明,以离河流远近来划分禁养区、限养区,简单地把养猪场往山上搬,并不能解决养猪污染问题,反而会使污染往支流、山涧甚至水源地蔓延。要根据区域环境容量、流域水质现状、山林植被吸纳能力来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合理规划布局生猪养殖场。积极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采取封闭型生态养殖产业链,目前要重点推广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干清粪减排措施,扶持发展以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厂,要鼓励试行养治分离的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组织养猪户成立养猪合作社或养猪协会,由养猪协会征收养猪污染集中治理费,委托有机肥厂或专业化的公司集中收集和处理猪粪尿。要禁养与治理并举,奖励与处罚并用,对在禁养区、禁建区违规新建的养猪场要坚决予以强制拆除;对没有环保设施的违规养殖户和超标排放的养猪场要依法征收排污费,并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关闭。对治污措施落实好和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的规模化养猪场,政府要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以政策引导农户走生态养殖的发展模式。
(六)抓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要严格矿山开发建设准入条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依法审批备案,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检查巡查,共同指导矿山企业实施边开采、边治理,督促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义务。二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范围和复垦指标,由采矿权人负责保护和治理;对无法落实业主的废弃矿山,根据属地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整治。三要进一步强化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解决矿业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坚决取缔关闭不符合最小开采规模规定的矿点,依法查处非法采矿,严禁在禁采区内新建矿山、矿点,当前要重点打击稀土的非法开采活动。
(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
一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和森林资源多元投入机制。二要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停止炼山造林、停止毁林造茶园、停止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及大面积单一竹林。三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落实防治措施,加快林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阔叶林,严格控制以消耗阔叶林木材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从源头上抓好严控落实,加大对锯台、滥砍乱伐和非法运输木材锯屑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做好食用菌种植户的转产工作,鼓励其开展竹业、烟叶、金银花、熏衣草、蔬菜等种植,建议提高烟农生产补助,烟叶税返回烟农鼓励发展,增加收入。四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可采取逆向倒查机制,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蚂蚁搬家式偷盗林木、滥挖树头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大力提高林木蓄积量,恢复和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实现林业和林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五要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提高并多方筹集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
(八)建设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坚持适居性、特色性的原则,遵循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根据**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协调推进,把居住环境的改善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以建设生态型江滨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绿地管养,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加强城市坡道路交通、停车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改造完善城市水厂建设和供水管网,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加强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市排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同时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与餐饮废气的治理,建立健全空气质量日报制度;加强对娱乐场所、建筑施工、车辆等的噪声污染管理;加快完善垃圾池(场),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垃圾运输车、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管理,打造专治优美人居环境。
(九)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要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治理农村脏、乱、差入手,扎实推进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沟道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加快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五改(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要通过建立一批沼气示范村,以点带面,带动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净化美化村庄环境,同时,建议有偿回收农药使用完后的残留袋、瓶,以防止二次污染。二要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对生活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高山区、深山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以及配合生态建设重大工程项目需要移民的群众,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的引导农民下山,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山区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和城市集聚。三要积极调整农村能源结构,逐步推广以电代薪,增加电力、液化气、优质煤的供应以减少对薪柴的信赖,鼓励使用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
(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
一要开展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域是生态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市应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生态知识和环保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和优先群体包括决策者群体、生态环境工作者群体和学生群体等。二要借助现有的教育途径,广泛深入地普及生态知识,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政府互联网、宣传标语和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征集一些形象生动易于记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语与广告语。三要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推行城镇生活垃圾的定点分类堆放、组织资源回收利用活动、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环保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设立公众举报电话、奖励举报人员、建立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等公众参与活动,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激励公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同时推进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树立企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形象。
(十一)完善环境安全预测、预报及预警系统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包括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和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农业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体系等。在生态敏感地区建立固定观测点,长期跟踪生态质量变动状况。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重大环境安全的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对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山地灾害、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性动植物病虫害等的预报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系统,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增加预警和防范准备时间,提高重大环境安全的快速反应能力,减轻各种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加快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一个能为环境、消防、公安等各级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以及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提高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的能力。
生态保护调研报告范文(二)
1 基本概况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该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2 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2.1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2.1.1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2.1.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水环境污染问题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m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但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针对呼伦贝尔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仍将是造纸行业,占全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势十分严峻,废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剧增加。而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预计都有所。
2.3 工业大气污染趋于严重
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总和的1.8倍。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促进电力行业高速发展,但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大气污染为主,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城市生活大气污染物排量增加并不明显,而工业耗煤量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染源仍然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2.4 固体废物逐年增加
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预计,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1 153万t和203万t,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9%和1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因此重点应放在工业固废处理工作上。
3 解决对策
3.1 重点开展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根据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沙化情况及趋势,对于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实施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错过演替初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草原保护和恢复;对于沙化土地,要采取封禁保护、林草植被建设等措施,加紧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对于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状况极端恶劣地区,要适度实施生态移民,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逐渐减少与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湿地恢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引水入湿地,保持湿地的水生环境;对于草地中部的湿地,可以通过建设引、调水工程措施恢复治理湿地,有效恢复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湿地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应提倡发展节水产业,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用于保障草原生态用水的需要。
3.2 有重点地治理水环境问题
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的项目中消化。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有重点有计划的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东储夏排工程,保证全年河流水质达标。 还要积极实施污水资源化,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并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的水质。
3.3 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
煤炭行业造成的大气污染要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工艺,使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4 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治
引言
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对于人类的生命健康,乃至生产生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仅今年,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突飞猛进,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病虫害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问题,我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强有力的监测手段,防治能力较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因此,各级相关单位,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重视,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降低森林资源的损失,确保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1.2 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1.3 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1.4 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
1.5 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对于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各行各业对林木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很多人降低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很多地方单位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缺乏资金投入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得森林受害面积越来越大,从而加大了病虫害的治理难度。
2.2 病虫害种类增多。我国地域辽阔,森林病虫害的种类非常多,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对林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引进的外来物种也逐渐增多,外来物种由于没有天敌,在进行繁殖时非常迅速,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基层现有的森防站设备及资金不足,无法有效抑制病虫害。
2.3 防治工作机制不健全。我国林业部门的管理特征为从上至下的纵向管理模式,不同的林业部门间的横向协调显得不足,机制上的缺陷导致地区森林病虫害出现时,没有合理的协调来控制病虫害的影响范围。扩大了森林病虫害影响的范围。并且由于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来源,导致森工企业以及基础林业企业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资金的投入不足,尤其是在森林病虫害的高发期,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予以防治,尤其是基层林业站,资金的缺乏使得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设备与措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无法有效抑制病虫害的蔓延。
3 森林病虫害预防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加强各级领导对于森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森林害虫防治工作是加快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措施。各项防治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统筹规划,才能实现其工作效率。
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3.2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3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和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和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3.4 完善机制,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
一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省级补助为辅”的投入机制,加强森防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备均衡供药和高射程喷药机械、测报和检疫设备仪器、专用交通工具、救灾专用通讯设备等,切实保障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需要;二是完善森防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行为,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等法规修正,促进地区疫情普查监测、除害处理等有关技术的提高;三是完善横向协调机制。为克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要完善地方政府之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林业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以便共同及时应对突发森林病虫害的扩散,从而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种子选取、选地、培育、采伐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监测机制,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降低病虫害的来源,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性能,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