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观课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也许这点成绩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一位来自偏远农村初中的只有中师毕业起点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激励!
看看王传扬17年的从教追梦之路,你可能就不会惊讶于他的惊艳一时:阜阳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阜阳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阜阳市优秀班主任,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颍上县教坛新星、颍上县首届名师、颍上县优秀教研组长……
王传扬老师,就来自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铺乡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并且是现任组长。
一.一花独放不是春
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铺乡中心学校,处于国家级贫困县――颍上县的最西北,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50余人,在校生600多人,18个教学班。这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成立于2004年,由原来的五十铺中学和九湾中学合并而来,至今已历十年风雨。
学校语文组刚成立时仅有7名教师,其中4人为民办教师转正,仅有2人为专科学历;2009年9月一下子充实了5名本科毕业的特岗教师。现在的11名成员均为本科学历,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5人;35岁以下8人。他们教风严谨、团结协作、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充满了蓬勃生机。
正是语文教研组这个年轻优秀集体,一连三届获得县级优秀教研组称号,连续四年在全县教研工作会议上做先进发言。语文教研组的11名成员,人人都在追梦,个个风采不凡:他们中有省课改先进个人1名,省优秀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骨干教师3名,市县教坛新星3名,市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6人,县优质课大赛一等奖8人,9人在市县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担任主讲教师或者评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近二十篇。
刘元立,前任教研组长,现为学校业务副校长。睿智执着,敦厚好学,独树一帜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理念花开持久。是第十届全国四项全能语文教师,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阜阳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阜阳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阜阳市第四届教坛新星、阜阳市中语会第六七届理事,主持一项国家级阅读实验、两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项市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多篇。
王新瑜,灵秀亲和,婉约善感,倡导语文是读出来的,一直高举激情满怀的朗读教学旗帜。是阜阳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颍上县优秀教师,市县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多次担任县以上公开课主讲教师,参与一项国家级阅读实验、四项省市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表文章多篇。
刘凤桂、李晓风、白娟、王坤、李影、张凤等青年教师,也都各具特长:有的课件制作精美,有的古典文化研究颇深,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文采风流。他们获得过市县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多媒体教学大赛、青年教师经典诵读比赛等一二等奖,参与了多项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论文评选和作文竞赛辅导等方面获奖颇丰。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
一个地处偏远农村普通初中的语文教研组,要想有所建树实属不易。针对身处偏远农村和组员年轻化经验少的特点,他们克服条件艰苦、学习少路、信息不畅、机会匮乏等种种困难,以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目标,认真做好学习提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观课议课、以赛促教、读书交流、青蓝工程等语文常规校本教研工作,重点抓好特色活动,形成集体合力,加速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惠及每一个农家学子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上,语文教研组已形成统一的大语文观,即语文教学应该是课文、读书和作文三分天下。课文教学重点应抓好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为此,语文教研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相约美丽周二”观评议课活动,每学期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五课――组内公开课(研讨)、1237高效课堂模式课(达标)、优质展示课(过关)和走堂交流课(换教),把自己研究课标、研究学情、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评价等结果指向课堂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技艺精湛当做最高奋斗目标来追求。
读书课重点抓好经典阅读的质与量。要求每班每周在时间上至少保证两节课读书――一节名著阅读课(把图书室搬进课堂),一节报刊阅读课(把课堂搬进图书室);在操作上用好两种课型――导读课(用于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书籍)和展示课(用于引导学生展示阅读名著成果)。作文教学重点抓好训练的有序性研究,要求每个组员积极参与整个初中学段和本年级作文序列研究,并把集体智慧的结晶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去实践。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研上,语文教研组践行了和谐的新教研观――物我两用创机会。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语文教师很明白自己的差距,都能自觉执行组规,主动阅读、借鉴、实践、反思、写作,虔诚虚心,一丝不苟,且行且思,拔节成长。
语文教研组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尽最大努力提供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为了让他们多接触教研员、接近名师,语文教研组积极向学校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有计划的分批参加各级各类语文教研活动。比如全国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为中国未来而读・2013阅读论坛”(宣城)、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主题研讨会(合肥)以及安徽省中语会第五届年会暨专家报告会(2012安庆)等高级别教研活动;像阜阳市初中语文教学优质课评选、“赵文汉名师工作室”活动等教研活动则尽量观摩。语文组多次邀请市县语文名师名家沈松怀、郝家峰、王家良等到校指导,更多的是要求组员网上学习语文教学名师尤其是本地名师王磊、武宏均等的博客。但多数时候由于农村学校经费紧张不能与会,也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教研室、网络、其他学校等)搞到名师上课或者报告的录像,也都及时传阅。学习观摩之后就是“复盘”借鉴、化为己有,再积极参加市县优质课大赛、公开课展示等来锤炼提升,再上台阶。语文教研组更是挤出有限的经费订报订刊,让组员能够接触到《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当今最优秀的学科专业杂志。
近几年来,语文教研组连续申报了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语文教研组立项了颍上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例分析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通过课例反思促进成长;2011年,立项了阜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习过程的有效检测研究”,通过锤炼课堂加快成长;2012年和2013年,立项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名著走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和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班班通的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关注课程增速成长;2013年9月,我校有幸成为全国中语会“阅读推广实验学校”,希望文化建设助力成长。
在农村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上,语文教研组追求提升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内外兼济收效好。抓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操练听说读写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其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研组特别重视实践活动,并因时因地因人的适宜的开展。比如:
写观察日记,感受自然,走进社会。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农村初中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的途中,就是在春游夏感,秋赏冬览;学生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经历。长期以来,语文组语文教师一直要求学生在自然、社会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感悟生活,体味社会,用日记记录人生,这比课堂上再多的道理都有说服力,都更能训练听说读写。
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语文教研组都会发起并主办校园读书节活动。2013年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历时一个月,围绕“走进名著 阅读悦美”的主题,开展了包括黑板报评比、读书角建设评比、相约周一名著阅读课、名著阅读征文评比、读书笔记评选、书签印章制作大赛、快乐读名著手抄报展评、书海絮语现场书法比赛、文采飞扬现场作文比赛、经典留香周末看名著电影活动、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比、文艺汇演在内的12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校师生踊跃参与,热情投入,涌现出许多创意新、水平高的佳作,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快乐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诵读活动。长期以来,语文教研组都在坚持让我校的农村娃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上七点二十走进五十铺乡中心学校,各班诗文美读琅琅,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上午大课间的集体诵读阵容强大,撼动人心;中午的“乡村少年宫”里,语文教师的经典诵读讲座或者指导雷打不动。近几年,县中学生“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的一等奖阵容里,总离不开我校学生的身影;县中青年教师“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的获奖者,总少不了我校语文教师的芳名;县“中华诵・经典诵读暨管子诗会”展演活动中,总留下我校师生的优美声音!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现状;改进方法
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第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四,提高学生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是主导。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致使不少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作文教学。现在我就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没有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计划,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必须具备的。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就没有作文计划。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原地踏步,学生很难知道自己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激不起写作的兴趣。
二、作文教学方法墨守成规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重行文而轻过程,只重讲评而轻指导。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一点灵气。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从而让学生感到作文课枯燥无味,只会让学生讨厌写作文。
三、作文批改方式单一
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比较单一。作文难批改是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对于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这样的作文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
针对以上现实该如何改进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四、改进方法
1.明确作文计划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计划,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训练的重点,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让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让我写为我要写。
2.丰富作文教学方法
丰富作文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客观地去感受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打开学生的思维,立足于“创新”、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植根于现实生活,重视积累。
3.作文批改灵活多变
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度来评析学生作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建立起作文越改越精的观念,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如:抽组批改,能更快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地产生写作的欲望。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有多种渠道,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与时俱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充满生机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80-01
一、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在对语文课堂的艺术研究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的原因
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准确找到学生不大喜欢语文课堂的原因,我们采取了调查、座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经过归纳,我们认为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堂枯燥单一,学生不感兴趣。2.教师偏重课文,学生视野狭窄。3.学生生活单调,接触社会的机会少。
三、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艺术家。
四、初中语文课题的研究方案与计划
1.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8年9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8年6月—2009年4月):(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并制定课题方案,领悟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2)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探讨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办法,追求语文课堂艺术化。(3)设置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在课堂上再现生活。
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全面总结研究工作,统计和分析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请专家进行课题评审。
五、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1.加强新课标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图书资料和现代网络资源,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改等现代教育理念。
2.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这是我们语文组成员一致追求的目标,也是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核心内容。
3.深入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准确找到学生不大喜欢语文课堂的原因,我们采取了调查、座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找出了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的原因。
4.探究学生喜欢语文课的方法
(1)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
(2)化解尴尬,激活课堂,体现教师机智。杨老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由于教室里坐着十几个听课教师,开始就遇到冷场,学生们都很紧张,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不能按照我们事先设计的方案讲下去,我们都为她捏一把汗。只见她稍作迟疑之后,抬头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新衣服,你们看漂亮吗?”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她的身上,齐声喊道:“漂亮”。这句问话不是课前的设计,而是杨老师即兴的发挥,是教师的机智。正是由于这句问话,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学生大笑,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留白”激活思维。“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在画面上留下空白,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和作者共同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像画家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学生补充,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更让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4)设置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 ,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在课堂上再现生活。
(5)追求艺术化课堂,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置身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由怕学语文到爱学语文,从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美与乐,师生共同努力把语文课堂构建成艺术的舞台。
(6)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六、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增加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汲取有效信息。不少老师一看见学生看所谓与学习无关的书,好像遇到洪水猛兽,不能区别对待,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认识: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名家名作、时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带领学生健康有效地进行阅读。
二、掌握阅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明确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学习《社戏》一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文中景物、场景描写的作用,通过这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抓住文章中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如教学《故乡》一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环境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变化的描写,对作者理想与现实差别的描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农村破产及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
第三,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如教学鲁迅的《雪》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时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就不难理解“江南柔雪表达的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朔方飞雪是斗士,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三、明确阅读计划,增强阅读的目标性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阅读教学就不会有效果。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或练习中,临时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面的知识,而没有设立专门的阅读训练课。其实,这些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所在。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制定系统化的阅读教学计划。在接手新的班级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具体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四、教师作出表率,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即阅读经验的内化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的思维常常只是混合、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出表率,自己要多读书,多动笔,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等。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课改之风,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提升教育的品质,提高教育的质量,关键要看我们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精神,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的网络化,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学校与课堂已不再是他们接受知识的唯一渠道,有时自以为准备很充分、很精彩的课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出现冷落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参与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创新型、科研型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
2.转变学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信息交流的主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他们,用同一个模式去规范他们。
3.转变教学观
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统治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而应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动态生成、多项体验的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大脑处在高度兴奋状
态之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与理解力就会有明显提高。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1.精心设计导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目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收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论语》时用名言警句导入法;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用歌曲导入法;在学习《童趣》时用故事导入法;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用影视导入法等等。
2.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希望将自己优秀、擅长的一面展示出来,因此,我常常利用这一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组织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辩论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新课改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绿》时,有学生提出:“梅雨潭的绿有哪些奇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组织学生讨论、查阅有关资料,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2.弘扬学生的个性
巴列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相互联系是教育的基本规律。”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敢于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
性,这样我们一定会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得军,邢建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新[J].课改前沿,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