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铣实训总结

普铣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铣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铣实训总结

普铣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目前现状

1.教材缺乏系统性,课程交叉内容多,特别是专业课,例如《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有大量内容重复,课程体系不够精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在以往的教学中,上课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开,上课的老师讲工艺和编程,实习老师主要是数控机床操作训练,各教各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

3.现行课程体系有强调操作而排斥知识的重要性的倾向,学生的学习潜能没能充分发挥,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实践能力较差。现行课程体系力求在培养操作工,而不利于培养高级一体化应用性人才。

4.实践教学环节脱离工厂真实环境,一些实践性强的实验、实训设备由于缺乏技能型教师和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课程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突出“新、精、实用、高效”的特点,以能力为中心,创建一个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所谓课程体系的新就是指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反映一体化专业新技术;课程体系的精指课程设置简捷而无冗余;实用指课程设置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高效指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效率要高。其思路如下: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应注重基础,强化基础课程的应用

将《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基础课整合到一起,把《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三门专业理论与实训课整合到一起,编制了适合我们教学的校本教材《专业理论综合教材》《数控编程与加工》,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

(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应突出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存在把能力本位理解为操作本位和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解为反复操作训练的误区。学生见习的多,实习的少,重复的操作训练多,综合的技术实践少。所以一体化专业不能仅仅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应该突出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三)改进实验、实训的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化,以学校企业双赢的方式,将有些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如是一则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二则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则盘活学校的实验投资,四则巩固了“校企结合”的共同利益基础。

(四)以“基础+项目”的模式构建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现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训练四部分组成,该课程体系结构除了削弱了基础外,课程交叉内容多,专业课程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鉴此,我们提出了一体化专业“基础+项目”的课程模式。基础课以课堂教学加实验的形式授课,项目(训练)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根据岗位的要求开发训练项目,由学生根据择业意向和兴趣选择他所需的项目,从而保证按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设计教学。如旨在培养数控车工的数控车削加工项目应在数控车床结构认知、数控车床的维修、车削工艺、车削刀具、夹具、量具和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方面都得到训练。

三、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编入不同小组,比如数控操作实训工作任务中,我们共开展了三个兴趣小组数车小组,针对的是对数车编程技术有兴趣的学生,数铣小组,针对的是对数铣编程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加工中心小组,针对的是部分数车数铣学习较好、对加工中心感兴趣的学生。编入小组后并不是不能改变,每个学期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调整改变加入其他的兴趣小组。

2.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项目和专业发展项目,基础项目是不论任何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发展项目是对某个专业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才要求掌握的内容。在吃透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划分为三大工作任务:金工实训工作任务,仿真实训工作任务,数控操作实训工作任务。三大工作任务中,金工实训任务为基础任务,模拟实训项任务和数控操作实训任务为专业发展任务。具体内容包括:

(1)金工实训工作任务。包括普通钳工、普通车工,普通铣工实训任务,金工实训任务要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突出以车工中级为重点,其它工种及更高级别相接合。

(2)仿真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艺。主要包括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编程基础、数控基本操作过程、仿真加工等。

(3)数控操作实训工作任务。该任务是所有实训任务的重点,因此所占用的学时也相应较多,对于数车、数铣和加工中心的要求是一致的,即达到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操作时间范围内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3.一体化施教。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化,通过学生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仿真实训工作任务中,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活动(如外径粗车、成型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对每一个活动,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交代任务后,各小组从熟悉图纸开始,编制加工工艺过程,编程,软件仿真加工,每小组都完成后,开展班级大讨论,各小组组长介绍本组的切削方法,考虑了哪些方面,有什么优点,都介绍完了,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哪一小组工艺最能达到精度要求,编程最简单,切削最经济。老师最后再作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反馈评价。每次施教之前,教师都会提出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及每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反馈、总结、评比,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收获

1.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作为中职学校,办学宗旨决定着学校既不能重理论、轻操作;也不能只抓技术,不讲理论。而应该统筹兼顾地处理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关系,推行一体化教学法。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过去,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往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实训课教师理论水平低。为了做好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我校有目的地输送一些理论课教师到北京和深圳、常州等技师学院参加培训,到南京和苏州的一些企业培训: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培训实训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并且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备课,有目的地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经验,探讨问题,让他们知识互补。

3.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采用一体化教学,我校所编的校本教材是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4.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从设计零件、绘图、安排加工艺、选择刀具、编写加工程序到程序的输入、工件的加工,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使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大大地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更加牢固,毕业生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

五、结语

培养出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应用性人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构建“新、精、实用、高效”,以技术实践能力为中心,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基础+项目”的课程模式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l):26-28.

[2]汤振宁,梁日辉.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4):13-14.

[3]王增杰.构建职校数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12):25-26 .

[4]韩幸,白丽平.数控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3):93-94.

普铣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双师型”教师技能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职业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近年来,“用工荒”,特别是“技工荒”问题频繁出现。然而,面对如此好的就业形势,我们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并不乐观。笔者对2009—2011年650名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就业后技能操作生疏,专业知识面狭窄,工作效率低,试用期长,就业稳定性差。而这,实际上是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所造成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机械类学生就业稳定性情况

当前,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内容陈旧。现有部分实训课教材内容陈旧,实践性差,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是模式落差。实训课教学普遍采用“普教”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相对死板,实训课堂教学部分甚至存在“放羊式”管理。

三是设施不足。学校现在普遍存在“机少人多”的现象,实训课时安排少,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少,实训效果不好。

四是资源欠缺。“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实训教师对企业生产实际了解不足,技能水平不高。

五是考证不严。当前,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存在把关不严,与学生实际技能水平不符现象。

六是制度不全。实训车间管理存在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到位。因此,提高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的迫切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竞争力和今后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长期从事实训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实训项目,做好实训准备工作

实训的准备工作是搞好实训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开展实训工作的前提。在开学之初,实训教师要按照本专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校的实训计划,将实训工种细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包括内容、目标、时间、器材、场地及学生分组情况等),并制定好实训方案批准后执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教学项目开展教学实训。在每次上课前,实训教师都要根据实训项目写好实训教案,可以共同探讨,开展集体备课。同时,实训前要准备好实训材料、刀具、量具、夹具等,并检查机床是否完好。针对专业的特点,要准备好统一的工作服和鞋帽等。如车工实训,还要准备好护眼镜。

在实训之前,实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总动员,部署本次实训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和内容,避免实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机械类专业实训的工种有钳工、普车、数车、数铣、电焊等,对学生开展各种专业工种的岗位教育、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利用案例教学,用许多经验教训让学生知道:实训过程中不能出现安全事故,特别不能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等重大安全事故。

二、以职业资格为标准,规范实训教学过程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和考核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实训教学计划,确定实训内容,以便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确保实训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标准、精通标准,对标准要做到“弄懂、吃透、融化”,把标准融会贯通。同时,要结合本专业工种的实际需求的能力培养,做到实训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实训过程首先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采用慢速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讲和演结合示范等方法,学生动手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实训初期,教师要把所教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并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走上实训岗位做好铺垫。示范操作的同时,再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操作的步骤及要领,力求示范步骤清晰、动作准确、语言生动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采用“小先生制”,让每一位学生从新手成为熟练操作者

针对目前实训教师严重不足、实训设备不够等现状,学校要善于“借生为师”,采用“小先生制”和“错时制”,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效果。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从每班选拔一批对专业特长的学生组建了数控和普车的“高技能”班,对他们进行单独教学,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把他们培养成操作能手,同时让他们以“实训小老师”身份指导学生实训,大大缓解了“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人”的现状。另外,采用“错时制”,做到“停人不停机”,不同班级错时休息,提高机器利用率,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

机械类专业学生96%以上是男生,他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好、学习目的性不强,但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实际,实训内容力求从简到难,逐步推进,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或技能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将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实训,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同时,给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80%以上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后达到本工种的中级工水平。例如,最低目标:人人会操作机床,会加工较简单零件。较高目标:能熟练操作机床,会加工较复杂零件。通过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从新手、合格者到熟练者。

四、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教师不但要懂理论,更要会实践,不但会动口,更要会动手,不但是教师还应当是技师。一个优秀的实训教师应该是“发动机”,要不断增加“新能量”“新动力”;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潭“泉水”。学校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方法,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上挂——选派实训教师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高校参加普车、钳工、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高技能培训;横联——与企业联合,聘请企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来校兼课担任“特聘技能训练师”;内提——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本培训,定期开展实训教师技能大比武;外引——向全国招聘优秀机械类专业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训教师。

五、规范实训考核,严把实训质量关

要牢固树立实训“质量第一”的意识。实训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考核和落实。要加强实训考核,做到严格把关,确保实训质量。

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评估学生实践技能成绩是实训教学中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评定要做到认真、公正、准确,绝不能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学生的实训总结报告、实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评定。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核,并有成绩(评价)记录。要对每位学生建立实训反馈表,内容包括出勤、思想表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方面、遵守学校实训制度方面、技能训练情况、实训阶段考核等项目,便于检查和成绩的最终评定。同时,在日常的实训教学管理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并作出分析和评价,做好有关记录。

结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巡回检查情况,对每一名同学在实训中的成功经验、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纪律等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重点指出在技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学生实训中及时改进和提高,迅速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达到实训的目的。为了展示学生的实训成果,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增强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在实训结束后,举办操作技能比赛或展示等活动。这样做,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如开展钳工操作技能比赛、车工操作技能比赛、数控车(铣)操作技能比赛等。

六、积极营造企业氛围,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有真实的生产氛围。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训中心管理,引入企业的“7S”管理模式,按企业生产和教学双重职能设置机构,即“实训中心企业化,实训教室车间化,实训学生工人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敬业和精业教育、创业和创新教育,同时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实训中,要突出能力本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学生在加工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注重操作的严谨性,使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强化,同时也还原了真实的企业生产

氛围。

总之,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牢固树立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规范实训教学各个环节,实训教师要严格要求和正确指导,做到计划周密,目标明确,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成绩评定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只要坚持努力,常抓不懈,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徐晓玲.多途径提高生产实训效果[J].职教论坛,2008(3).

[3]徐灵敏.如何抓好机械实训的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普铣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专业技能 技能抽查 技能水平

一、概述

专业技能水平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技能抽查,体现了职业教育思路上的重大转变:由简单地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以质量为导向、以实实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学生实训质量缺乏监控监管,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将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活动常规化管理,使专业技能抽查成为日常教学管理内容之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和能力通过技能抽查,提高技能水平,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由于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我院从2013年开始进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活动,经过近三年对我院“钳工实训”、“普通车床加工实训”、“数控车加工实训”、“数控铣加工实训”、“模具拆装实训”、“汽车发动机拆装”等实训课程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和任课老师、专业团队进行汇报,让他们掌握学生专业实训真实情况。

二、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技能抽查既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了解实训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要想让每个学生顺利通过技能抽查检测,实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方法辅导。

2.让学生快乐实训,实训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除了传授给学生技能操作诀窍和要领,还要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挥潜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训练,快乐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实训教师要及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实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企业新需求提升技能水平,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听行业专家讲座,到企业顶岗挂职等,提升实训教师教学水平及动手操作技能,做到“授人以渔”。

实训教师的任务是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并从实践中发展理论。我院近几年不仅培养一部分专任技能型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还聘用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训教学中。

三、引导人才培养方向,促进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进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活动的出发点是引导学院各专业团队更重视学生技能训练,提高所有学生技能水平。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训实践所占比例较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专业技能的特色,也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我院通过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促进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形成“以查促改”的局面。

1.增加专业实训教学的课时,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由于我院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自我管理意识相对较浅薄。因此学院大多专业采用增加实训教学课时的方法,增加学生实训学习时间。与枯燥专业理论学习相比较,专业实训课更生动、形象、客观,不仅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有好处,还能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在实训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养成学习习惯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最终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因此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对我院学生实训技能提高有很大好处。

2.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加强实现理实一体硬环境建设,满足“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硬件环境需要,同时提升软环境建设,改进实训教学方法,引入典型工作任务,重新创设学习情境,创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岗位教学环境,通过企业典型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素养,实现实训课程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3.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实训实效性的关键。实训教师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采用“教”“训”合一、模拟工厂、小组抢答、网上模拟攒机、小组竞赛等手段,将学生置身于动态学习环境中。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真刀实枪”地演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抽查活动,提高实训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实训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出面向生产、面向一线的富有技能水平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普铣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金工实训是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分析金工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金工实训教学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邮电类高校学生金工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金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

论文关键词:金工实训;教学改革;创新训练

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实践”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制造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一体化实训平台。金工实训是实现工程认知和基础工程、现代工程以及工程创新三个层次的训练。这三个平台根据培养方案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同时拓展到研究生和工程博士培养阶段。每个工程训练平台之间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又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熟悉阶段和精练阶段)。各阶段可通过组合形成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需的培养模块。在金工实训过程中,通过这种“模块”形成有效的工程训练体系。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工程型大学毕业生非常渴望,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制订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论证”计划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大背景形势下,许多高校纷纷成立工程训练中心,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工程场景的训练环境,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以上所述的各种计划都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其具体内容均涉及到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所以研究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也十分必要。

邮电类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实训对象,既要兼顾传统的金工训练又要体现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特色。所以,在邮电类高校的金工实训中要做到有特色的针对性实训,就要求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文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金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我国邮电类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金工系列课程教学中增加了现代工程中所需的新内容,删减了现有实训的过时部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等新设备实训的比重。以车、钳、铣、刨、磨、铸、锻、焊等传统实训方法为基础,引入了最先进的金工实训方法。结合21世纪的新型工业、企业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特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破除陈旧的实践、实训模式,以锻炼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实训的教学内容,增加现代技术的含量。

1.结合社会需求,增加特色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实训业务

为增强培训中心的特色,将实训中心的加工装备建设过程分成了多个阶段。在一期建设中,注重传统设备的积累,确保教学中不丢传统知识;在二期建设中,增加了数控加工设备,包括数控加工中心、PCB电路板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机器人示教系统,使学生在了解各种先进设备的同时能够有更开阔的眼界,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三期建设中,将数控系统和示教机器人教学与学院科研联系在一起,结合研究方向,学院的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些控制系统,研制了一系列特种机器人,建立了示教机器人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2.进一步加强引入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和制造工序

即将最先进的现代化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金工实训教学中。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如并行设计,是在设计产品原型的过程中就开始考虑材料加工的各种工艺过程,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进行市场调研、产品需求分析;在产品概念设计之初就考虑原材料计划等环节。在综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先进的加工和制造,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节省加工成本,增加产品效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机器的制造既要着眼于工厂里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又要建立起现代化制造的大工程观念,保持大局观,建立正确的总体目标。

3.支持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通过特殊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需增加生产实习中学生作品的类别。如果仅仅包括几乎贯穿全国工科高校实训的小榔头产品,金工实习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单一,学生的思路也太狭窄。应该做到在教师设置的产品造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并加工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但该产品必须要经过指导教师的检验,确保达到紧扣教学大纲和切实训练的目的。

从生活实践可知,应用现实中实用的产品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把学生的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的任务融入到解决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上来,使学生更多地在真正的设计工程和加工环境气氛中进行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指导教师应该更合理灵活地安排课时,在课程刚开始就布置各种作业,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多个小组,也可以相近的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组建成模拟公司,也便于把最初独立的分散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融合成一个整体,使之贯穿于生产实践的始终。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努力创新的综合能力。例如:第1组负责产品的设计(设计部),第2组可负责工艺方案的制订和编制(模拟工艺部),第3组负责实践加工操作(模拟生产部)。每个小组在“生产”过程中都应与指导教师做好充分互动,在交流期间不间断地修改、完善本组的方案,最终由指导教师把关,各小组之间互相监督、检查(模拟质检部门)。应用这种分组的形式能够做到从构思到设计图纸(包括加工工艺、加工工序)再到制造零件、部件,乃至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在“模拟公司”中进行了训练。学生经过“模拟公司”的实践能够进一步整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生产中,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采用几个小组联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讨论和检验,能够让学生在产品质量控制、培养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模拟锻炼。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产品模块化分析的能力,了解个性化装配、个性化订制过程,建立个性化设计的思想,每个小组可分工设计不同的产品或零部件,最后组装成各种功能成品,即不同功能、不同性价比的产品,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邮电类高校学生的学习、就业、工作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学科、行业特点,其专业设置普遍偏向于通信、电子、自动化和计算机类方向,这就要求邮电类院校在专业课的实训上一定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突出特色。根据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技能的要求,邮电类高校金工实训根据专业的特点实行了分类式、差别式的教学方法。

1.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精密仪器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类专业

以上几个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侧重于机械设计基础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根据往届的经验,建议实训的时间至少达到4个星期。在实训的初期,应全面地参加各种基础工种,包括车、钳、铣、刨、磨等常规的切削加工实训,这样学生可以对传统的实习内容有了总体的了解;在实训的中期,适当参加铸、锻、焊与热处理等基本的热加工、热处理等实训,可扩大学生在金属材料方面的知识;在实训的中后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数控加工实训,包括数控程序的编制、计算机仿真、现场的加工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各种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在数控实训过程中,还应安排自主的产品设计和加工,可独立完成,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新训练。总之,在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和特色。

2.通信、自动化、电气和计算机类专业

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类的实训应注重特色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控加工操作、加工中心操作、控制系统的设计。在实训过程中可多使用PCB电路板加工中心、机器人的专业加工、机器人焊接,结合电子设计软件进行机器人示教系统实训。另外,可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示教方法。在进行专业加工训练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大型企业来进行参观性教学,为避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可进行视频和参观结合的方法。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的装备展(如机床展、宝马展),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国内先进的制造装备,以弥补学校对传统加工装备投入的不足。在通信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要突出特色,做到精益求精。

3.管理类、经济类专业

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重点是了解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从总体上认识生产作业中所运用的加工方法、工艺、工序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物料管理和产品数据的管理。针对邮电类高校金工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管理类专业学生特点,在教学环节上应当降低实训过程中加工操作技术方面的要求,更侧重训练学生在生产制造过程方面的管理水平,着重要求撰写制造过程的成本预算、决算、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报告,并学会进行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合理性论证。要从管理的角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向学生灌输经济效益是所有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或部门的一切加工活动必须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产品的开发成本、市场需求、产品质量、销售和利润等经济指标的概念,并将这些指标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生产效率与确保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训过程中的教师引导和训练,使邮电类高校学生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是否顺利;让学生清楚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对不良因素及时分析形成的原因,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在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要求学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弱化加工内容,突出产品质量、管理和销售内容。

普铣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时,结合变频空调原理和特点,来分析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之间的区别,从而阐述变频调速的优点,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如在介绍直流电机中,运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例子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数控工艺员或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合作完成实训教学过程。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建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五)总结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做到: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实验和设计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一个目的、两个原则的教改思想出发,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论文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阐述了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提出在实践环节深化改革,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努力突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性,淡化了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界限,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体现了机电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超,刘爱云,王娜,叶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2]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2(5):6-20.

[3]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93-95.

相关期刊更多

机床电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东方辉煌机电仪有限责任公司

木工机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辽宁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