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资监管论文

物资监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资监管论文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以法律为核心的监管理念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监管环境,而要建立完善的监管环境首先就要了解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务的运作特征。

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卢·郭士纳认为:“电子商务(e-business)涵盖了生产周期、速度、全球化、提高生产效率、赢得新客户以及在部门间共享知识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的应用,如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或网上拍卖,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其他支持机制。这些应用被划分为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企业内部三种。基础设施涉及硬件、网络和软件领域。其中支持服务涉及的领域包括安全支付系统、通信标准以及监管等问题。

监管问题是一个在制度层面上影响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它也如同系统支持方面的相关技术因素一样,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法律、道德和其他公共政策问题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法律和道德是所有商业环境监管部分的关键组成部分。事实上,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律、道德及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

理论上,我们可以区分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如果所做的事情不合法,那么就是违法;如果所做的事情不道德,则可能并不违法。但问题是,在信息技术领域里,我们并不总是清楚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而道德问题又有颇多争议。

法律是由政府制定的严格的法定规则,在其司法范围内监管所有公民或组织的行为。而道德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规定哪些是正确的以及哪些是错误的。但在今天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对正确和错误的定义并不总是十分明确。正是因为电子商务开创了一系列现有法律没有调整约束到的行为空间,所以道德就在这中间扮演了一种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灰色地带”中,一些从事电子商务的机构就需要一种自有的指导方针,来规范特定情形下行为的合理性,以此来规避一些法律问题。

比如保护隐私的方法之一是建立隐私政策,它可以帮助机构避免相关法律问题。像IBM和微软等信息领域内的主要公司都公布了自己的隐私政策来表明公司在收集大量供应商、顾客和员工信息时,有责任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欧盟早在1998年就通过了一项隐私指导方针,这套方针致力于规范任何控制网上个人资料的收集、持有、处理或使用的人(包括法人)的活动。

而在这些“灰色地带”之外,政府的立法则起着更加宏观的作用,因为它对各机构构建自身的规则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比如美国的《联邦因特网隐私保护法》禁止联邦机构公布个人记录或建立关于个人医疗、财务或雇佣历史的鉴定记录。《通信隐私和消费者权益法》涉及面更广,以通过大量法律手段来保护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

简而言之,法律、道德和技术是监管范畴中的三大要素。对于电子商务的监管也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系统的、多维度,不断协调的理念之上。法律是其基石,是最终的途径,最上层的概念,它本身的产生需要更大范围的调查和讨论,并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法制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一些道德问题在未形成法律之前,应当给予私人、公司以及机构更多的决策权,这本身便有利于在全球背景下形成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也有利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总之立法应当更大限度地体现出对于道德和技术更加宽容的态度,这才是监管的核心点。

电子商务监管理念在国外立法中的实践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中写到:“电子商务并不是发生在法律真空中,并不需要为之创建一个全新的法律框架,关键在于调整现行的法律、法规使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这表明了立法所要体现的传承性,然而现实世界的法律总是和邻近地理、个人行为和本身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故各个国家在已有的法律框架基础上,调整自身现行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观念和手段,也即理念的实践方面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仅介绍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属于不同法系的系统在这方面的立法概况,予以参考。

美国的立法启示

近十年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文件,其中包括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自由法案》、《个人隐私保护法》、《公共信息准则》等等;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1996年电信法》;以计算机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保护法》、《网上电子安全法案》等等;以商务实践为主要内容《统一电子交易法》和《国际国内电子签名法》;还有属于政策性文件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议程》与《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等。这些法律和文件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相互关联,从而在整体上构成了电子商务的法律基础和框架。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启示。

第一,完善电子商务整个监管环境,就应当在总体上将这种因特网上的革命认知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质是把某一层次的技术或某一系列的新技术全面地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就要求具备这一系统工程顺利推进所需要的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的成熟度、社会的发展程度、学术咨询界的辩论和预测、资金的支持力度与稳定性、管理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等。

第二,坚持技术中立原则,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在立法上为技术发展留有空间。高新技术领域里的法律规范,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法律规范,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些技术规范或技术方案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上升为标准再上升为法律的,或者说,这样的法律只是用法律化的语言表达了某种技术方案,运用法律原则和形式承认了某些技术方案的结果。最为典型的就是数字签章法,它是完完全全建立在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在这个技术解决方案成熟到亟需相应的法律予以认可和保护的时候,相应的数字签章法或电子签章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第三,监管中的角色定位,政府是通过扮演积极的推进者与参与者来诠释的。经合组织于1997年首先提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对于促进电子商务是至关重要的,在促进电子商务和电子行政管理原则协调发展方面应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政府应调整现行法律(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和法规,使其不仅适用于“有形”产品的需要也适用“无形”产品的需要,而且还应就制定政策和实施方面达成一致。在美国的发展模式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基本上是政府起引导作用,企业起主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很好地为新技术及新经济的引进创造了条件,做出了榜样,启动市场和需求,并为广大消费者树立信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不仅可以为政府解决筹集资金的困难,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为企业在国内外的开拓发展积蓄力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欧盟的立法启示

欧盟自成立以来,已制定推出了关于构建新型科技信息社会的一整套政策,如《有关实施对电信管制一揽子计划的第五份报告》、《电子通信服务的新框架》等政策性文件。欧盟还同时出台了《促进21世纪的信息产业的长期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行动计划,了一系列用以规范和指导各国信息化发展的“指令”,其中包括:《欧洲电子商务提案》、《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关于内部市场中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协调信息社会定著作权和著作邻接权指令》、《电信部门的隐私保护指令》、《软件保护指令》等等。欧盟在电子商务监管方面的立法具有以下一些不同于美国的特点。

第一,利用欧洲一体化的优势,协调各国的立法,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无障碍的法制环境。比如,欧盟在《关于内部市场中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中明确表示:“本指令的目的是保障内部市场的良好运行,重点在于保障信息服务得以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为实现这个目的,本指令致力于在如下一些领域使各成员国关于信息服务的国内立法趋于统一。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内部市场制度、服务供应商的设立、商业信息传播、电子合同、服务中间商的责任、行业行为准则、争议的非诉讼解决、司法管辖和成员国间的合作等等。”

第二,重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欧盟主张订立严格的保护标准,并通过设立特别委员会,敦促各国以立法的形式来保护网络隐私权。欧盟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框架文件主要有四个:一个是为配合经合组织《关于隐私和个人资料的跨国境流动的保护指令》而制定的《关于在自动运行系统中个人资料保护公约》;二是1998年10月生效的《关于个资料的运行和自由流动的保护指令》;三是1997年7月欧委会个人资料保护工作组制定的《关于个人资料向第三国传递的第一个指令——评估充分性的可能方案》;四是1999年部长会议关于互联网隐私保护指引备忘录中规定的《关于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收集和传送个人资料的保护》。欧盟网络隐私保护的特点在于其指令对于与欧盟有电子交易的他国的网络隐私保护情况提出要求,将欧盟所确立的网络隐私保护的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这使得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网络隐私保护和立法活动。

完善电子商务监管体系的思考

无论是美国自下而上通过行业自律逐渐形成的监管体制,还是欧盟更加注重一体化的宏观法制建设,中国都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中国自有其独特的现状。面对电子商务所燃起的激情,激进主义者总是不断地强调中国所具有的后发优势,“制度创新”是这些学者谈论的最多的一个词;而对于渐进主义者来说,他们则总是拿起缺乏说服力的“实证分析”来证明中国需要等待制度环境的进一步成熟,而这样的代价是将国家的一些不透明而又低效率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制度化。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备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电网安全运行

1入网设备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电力设备设施生产厂商所需原材料一路攀升、人工费用逐年提高、管理成本节节攀升。国家电网公司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率达到100%,供应商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集中招标中拿到订单,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如采取降低原材料购置成本、减员增效、缩短管理链条等手段。上述原因导致入网物资设备质量明显下降,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2主要做法

2.1组织体系建设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战略,推进物资质量管理不断深化,东营公司成立了质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战略,提出东营公司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管理目标,指导、协调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质量监督工作落实情况,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2队伍建设

东营公司在组织体系建设的同时,重视人员队伍的培养,对质量监督相关单位和部门员工的设备监造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业务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执业证书,作为东营公司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实施的后备力量,实现兼职监理工程师持证上岗,合理利用东营公司兼职监理师和社会技术资源,共同实施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每年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培训,宣传国家电网公司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不断学习创新,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时俱进。

2.3常态化机制建设

物资质量监督人员按时参加东营公司的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公司每月召开的质量监督与供应商关系管理月度例会,建立与生产、基建、营销、物资等部门和单位的横向沟通机制,以及与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上下联动的纵向机制,深化设备材料质量监督主体责任的落实。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基建、生产、营销、物资等各环节的力量并使得信息高度综合和集中,使得每次抽检的结果分析都能全面和客观,每次问题处理都彻底、及时,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4考核机制建设

结合山东省电力公司物资质量监督管理有关规定,根据《山东省电力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及东营公司有关制度,制定了《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物资质量监督管理考核办法》。物资管理部门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月度例会,对各单位月质量监督工作完成情况予以通报,并按照指标得分进行排名,考核机制的形成有效地提高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壮大质量监督人员队伍,改变原来参与性不强、工作质量不高的弊端,为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2.5监造工作管理

保证主设备质量,公司监造工作由物资部门统一管理,监造范围除严格按照公司要求的范围实施外,扩展了110kV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四类产品,均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中标的监理公司进行监造。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其他设备类产品,由物资部门组织项目单位结合厂内出厂试验进行关键点见证。保证监造质量,杜绝监造不力,缺岗,漏监等情况,对驻厂监造组进行“飞检”,并根据“飞检”结果对监造组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涉及内部管理、监造人员配置、档案文件管理、监造过程管理、监造文件编写以及信息沟通管理等多个方面,根据年度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参考,保证主设备的驻厂监造工作实效打下基础。

2.6抽检工作管理

结合东营公司实际情况,按照电压等级及项目需求单位对抽检实施单位进行划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项目,公司组织质量检测中心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检,110kV及以下工程项目由各项目需求单位组织抽检。充分利用公司资源,避免到货高峰时任务扎堆,人员不足的情况,充分调动各项目需求单位的积极性,保证抽检工作的实际效果。

2.7安装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

物资安装调试阶段,质量监督人员对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如下:(1)监督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及检测工作。(2)对设备安装中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3)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进行旁站监理,监督设备安装的工艺过程和关键工序的施工。

2.8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已交工验收后,按正式生产条件和规定的期限运行,通过运行数据记录与设计要求对比,检查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设备连续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实施效果

3.1提高入网设备物资质量

通过不断探索发现部分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例如,在配电变压器的抽测中,发现诸如空、负载损耗超标、漏油、防腐涂层偷工减料等多种质量问题,有些问题情况较为严重。对线缆类装置性材料的抽检中发现问题较多,主要为导线节径比、线密度、直流电阻不符合要求等。针对发现的问题都做了妥善处理,通过对供应商不同程度的处罚,提高了供应商的质量意识,保证了入网产品的质量。

3.2“四位一体”有效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深入开展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来,一直将质量监督工作与招标工作及供应商关系管理相结合,改变了原来各部门衔接不够紧密的多头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质量监督与合同、招标及供应商关系管理“四位一体”的有效联动机制。

3.3产品质量监督链条形成

抽样检测结果作为供应商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计入考核,供应商现场实地认证结果作为招标部门评标的重要参考,这一联动机制形成了以检测为手段,以数据为支撑,以提升中标供应商水平为目的的环环相扣的产品质量监督链条。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1.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

1.1.1整合推广示范建设成果

我国高职院校由于服务与地方经济的特点,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广与整合了区域内专业建设典型行业、优势院校以及企业优势的教学资源,辐射区域由于借助了网络平台,已经覆盖全国,带动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解决非示范性院校欠缺社会资源,发展空间不足以及师资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1.1.2提升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专业教学提供系统、全面、先进的行业资讯、教学资源、实训资源也是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只有不断更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文/王峰与完善教学资源库,才能使其用途有保障,在资源平台上展示最前沿的专业教学资源。并且不仅仅是校内的学生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益对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社会服务能力还能通过分享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上,以使社会从业人员也能够查询信息、专业学习以及资料下载等,帮助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因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使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提升。

1.1.3顺应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振兴物流业提出了诸多改革举措,鼓励发达地区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引导中西部地区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将会出现大量精通纳税、报关、物流技术以及外语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近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工作虽然有一些成绩的获得,但还没有深度的校企融合、改革专业教学,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合作还过于浅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应适应经济的发展,建设校企合作共享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1.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2.1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教学多样化

目前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在教室安装有投影仪,建有宽带校园网,有些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专业课教学资源库能够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专业教学改变单一的上课形式,避免重复备课相同内容,较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便于对学校信息硬件的更好利用,使教学更加多样化。

1.2.2有利于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科这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有较大的工作量,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还要一线了解情况、与行业专家交流以及手机信息与数据等。经过以上过程的历练,就可以将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实践经验全面的提高。其次,一个专业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都被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整合,有许多丰富的、大量的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包含在里面,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性,专业教师就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最先进的专业技术、了解行业动态,从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扩充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将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在促进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整体提高。

1.2.3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与建设,能够推动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将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深刻挖掘,在不断更新组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新其观念,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引导型”、“研究型”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容易与社会接轨。

2、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研究

2.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2.1.1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库,培养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新模式

对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以装卸搬运、货代、公司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以及流通加工等流程为载体,将职业岗位的标准相融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进行分析,探索新的订单驱动模式,将不仅具有竞争优势与区域特征、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符合人才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出来。

2.1.2使教师充分认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完成,是需要众多专业教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意义,片面的把教学资源库当做可有可无,认为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帮助其更好的上课与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且,一些教师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社会实践、科研与教学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还要分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繁重任务,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专业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对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还没有掌握,不懂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知识,因此,也就无法指导学生自主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所以,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各院校都要积极的加强,将教师的教育观念努力改善,使其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认真完成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协调与激励工作认真做好,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

2.2.1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反映冷淡

在现实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学校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较多,但在服务于企业方面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在企业中,其追求的是最大的效益,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2.2.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以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遵照国家要求,要有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教育性。建设与应用标准应该有助于教师工作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上课的益处应该让师生都感受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与教师参与,并且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不断更新。

2.2.3专业资源库建设资金不到位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共同负担,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院校资源库的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资金并没有到位,并且向物流企业筹集资金也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导致学校资源库建设缺乏资金,影响物流专业资源库的建设。

2.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对策

2.3.1调动行业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从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来看,多家物流单位都愿意与学校合作,一同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但有着企业还是积极性不够,因此,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出面,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引导和刺激企业加入校企共建的大流,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2.3.2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群与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原则是“实践、实用、实际”按照体验与认知、技能考证与岗位实训、生产顶岗实习与综合模拟实训这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特点体现“分岗位、多方向、重操作”,指导课程与校内实践技能课程由联合办学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有机的结合学生专业实战与专业模拟、技能鉴定与实践训练、综合训练与学生岗位训练。同步进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与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将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职业通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形成个人发展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并进的局面,从而实践递进式的教学体系。

2.3.3政府应加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政府要一方面在地方政策上支持与引导,不仅仅在文件与口头上支持,还应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相应政策,牵起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库的桥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支持经费。对于隶属政府的地方性官办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政府应概予经费支持,对资源库建设的正常运行从资金上给予保障。

3、结语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1.1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责与内容

高校的资产管理职责必须要依托资产管理队伍实施,因此在构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时必须要确定资产管理的职责。虽然每所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具有多样性,但是资产管理的职责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一是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明确提出的指导办法,对资产管理工作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二是高校发展对资产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资产是高校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高校的自我发展性质决定了对高校资产管理者提出了相应的职责。高校资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才能构建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三是资产是高校办学的必要资源,资产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其本质上是高校对资产经营的过程体现,因而高校资产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成为资产管理的目标。

1.2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设置

高校资产管理具有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的复合特点,因此要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工作性质,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明确岗位要求以及工作职能:一是行政管理岗,行政管理岗主要是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行政事务;二是专业技术岗,完成资产管理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作,比如贵重设备的使用、政府采购标书的编制等,该岗位以专职岗为主;三是技术服务岗,主要是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维护的技术岗位,比如对高校资产设备的维修、设备试验等;四是一般服务岗,该岗位是从事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繁琐事务,主要由基层保管人员和勤工俭学的学生担任。

2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现状

笔者从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数年,在主持学校下达的《借助网络管理平台推动全员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课题中,深切感受到资产管理队伍提升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虽较以往有所提升,但面对地方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不断深入建设,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状况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2.1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主要资产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因此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在潜意识中也就没有盈亏概念,在管理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同时也没有增值保值的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资产管理者重视高校的资产采购工作,而忽视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争取财政资金采购更多的资产,导致高校的资产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忽视对科研成果、无形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办学过程中,高校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效益层面上,也就是如何购置大量的资产,从而在社会中有较大影响,比如有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通过购置大量资产,比如增加高校建设面积、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新建大量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来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对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却常常忽视,结果导致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转化为市场产品,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2.2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行政性和专业性,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不易被别人所认可,具体到实践中,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属于高校管理中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资产管理的良好是属于本职工作,而一旦出现失误就会给高校造成巨大损失,在此习惯认识下,难以对资产管理人员量化考核和评价,因而这些人员较难获得表彰和晋升,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保障

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导致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资产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为此出现了高校资产管理职能被不同部门划分的现象,没有实质上统一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即使设置有资产管理机构的高校,其工作内容也没有任何实质决策权,导致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从事资产管理的动力不足。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与人员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资产管理权被赋予给不同的部门,形成三权分离的状态,即资产所有权归国家、管理以及使用权归国资、财务、教务、后勤和其它二级单位,这样的运行模式必然导致高校资产没有相对统一的部门行使对资产的统一管理职能;二是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员具有多重身份。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为此需要二级学院设置资产管理员岗位,但是基于高校人力资源限制的影响,高校资产管理员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在负责教学或其它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兼具高校资产管理职责。

2.4责任与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高校资产是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等活动而服务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高校的这些工作而开展,脱离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支持,高校资产管理的意义就缺乏实效性,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教学科研这些工作服务,但是在实践中,高校资产管理者往往缺乏为教学科研服务主动性的理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资产管理者不能主动为教学活动需要的相应仪器设备提供服务;二是高校资产管理者日常工作纪律需要加强和考核;三是只从事自己岗位最低要求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于高校资产的绩效管理时常没有落实,导致国有资产没有任何增值。

3提升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3.1转变传统高校资产管理理念,树立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的意识

高校资产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习惯,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要具有奉献精神。资产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校其它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在面对教学科研一线人员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为教学科研人员排忧解难,同时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具有主动性,要主动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及时提供服务,在招标、采购仪器设备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基层工作者的意见,并且将他们的意见作为资产采购的重要依据。

3.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资产管理工作者

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能够预防资产管理人员出现重大错误乃至犯罪的重要保障。资产管理工作者从事高校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报废出售等经营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加以约束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必然会导致资产管理者出现重大失误和犯罪,比如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所发生的经济犯罪,相当一部分集中在高校资产管理领域内,因此高校要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要严格约束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将资产管理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

3.3推动高校领导对资产管理队伍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素质的提升,离不开高校领导的支持,因此要取得高校领导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一是要设置相应的资产管理岗位。高校资产管理岗位要符合内部控制规范,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并且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设置独立的岗位,将预算编制、采购执行、验收以及付款等工作实施岗位分离,杜绝出现各种经济犯罪和腐败行为,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部门的资产管理形式,建立岗位工作衔接制度,实现不同职能岗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实现对资产价值的最优管理;二是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高校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尤其是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的情景下,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避免违规犯法行为;三是要采取适当激励机制,提高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待遇,缩小同单位不同人员间差距,以减少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反差。

3.4构建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重复性较多的工作,考虑到资产管理工作者晋级、评聘职称等较难的现实,各高校要构建以绩效考核的工作制度,加快激励制度改革。在此方面,首先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岗位晋升制度,解决从事资产管理的基层人员难以获得晋升机会的困惑;其次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评价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3.5强化竞争观念,实行“择优录用、竞聘上岗”的选人用人制度

高校要充分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优化资产管理队伍的结构,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实施竞聘上岗,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高校要积极吸引优秀管理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工作。当前资产管理工作对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还要具有资产经营知识、资产招投标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的引进力度;其次在高校内部实施竞聘上岗制度,改变传统的以工作年限排资论辈的上岗制度,将真正有能力、有才华、有激情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带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4结论

物资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发展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目前,国家在加快大型企业集团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这项工作中,关键是要抓好企业集团中母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按照《公司法》进行规范和改建,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同时,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也要按《公司法》进行改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要与企业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联,摸索一套适合母子型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

一、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纽带由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关联企业等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企业群体。

一方面集团公司可按独资或股份公司组成,按《公司法》规定,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关系体制和相互制衡的自我约束机制。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与所聘任的经理层之间存在明确的权责规定,其中关于财务管理问题是双方权责规定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要强调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控制;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又是母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外投资,掌握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实施产权管理,也存在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监督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应体现以下原则:第一,要与《公司法》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相符合。第二,要形成多层次财务管理体系,处理好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财务关系。第三,要充分体现出所有者意志,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者利益和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与增值。第四,财务管理要与财务监督紧密结合,即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把好财务监督关,在设立财务管理机制中,溶进财务监督思想。第五,按照企业集团特点,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统一与灵活关系,保持一定的集权和统一模式是尤为重要的。

二、按照上述原则,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构及其运行设置如下:

说明如下:

1.集团公司是整个企业集团的权力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起着对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运用、收回与分配等的战略决策作用。集团公司具体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总监是由董事会直接委派代表所有者意志专司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专职、专业人员。为便于财务总监职责的履行,财务总监直接向董事会负责。集团公司财务部直接受命于财务总监。

子公司在法律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但由于其受母公司产权控制,这样在财务机构的设置上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安排上要统一由集团公司决定。关联公司与此基本类同。

分公司、直属分厂由于对外不具法人资格,因此,其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可集中在集团公司财务部进行,即有关筹资、投资决策的业务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其只负责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由于董事会本身的职责规定和人员构成等因素,其不能过多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也难以对经营者实施日常专业性监督,实际上董事会的管理和监督在及时性和有效性上尚存不足之处。可考虑在总经理(经营者)负责全面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委派财务总监专司财务监管之责,双方分别走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两个职责系统。按内部控制原则,企业最高经营者(经理层)应属“不相容职务”,不应赋予过多的强权或独权,即人、财、物等诸大权不能归集于一人,该层需设定制约与分权机制。分别设立经营者与财务总监,是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所要强调的是,董事会在选择经营者或委派财务总监时,必须事先明确双方各自的责、权、利,以保证双方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约束,共负企业发展重任。

3.财务总监应按高层职位设置。

4.监事会是专司企业监督之职的基本组织,其设立与功能是依法规定,非公司制国有企业是依据《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组成,公司制企业是依据《公司法》或公司章程设立。

5.由监事会(或董事会)直接负责内部审计,以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证其监管监督职能发挥。尽管财务总监也具有监督职能,但由于其本身也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组织财务收支活动,故其不具备独立性身份。所以经营者、财务总监的工作状况以及在其监督下的财务收支过程及结果本身又要受到独立的内部审计再监督,从而完整构成企业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三、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除设置相应管理机制外,还应考虑以下内容:

1.以垂直领导为主的“双重”财务会计工作体制。在多层次管理体制和多元化投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集团化经营企业,可考虑建立由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的“垂直”领导和下属企业单位负责人“横向”领导相结合,以“垂直”领导为主的财务工作组织体系。财务总监在董事会授权下,负责整个企业范围内财务会计组织工作,包括财务机构的设置与下属主要财务负责人的统一任免(有些财务岗位或主要负责人须经董事会批准后再由财务总监执行任免决定);与这种组织体系相关的财务人员业务考核,工作评价,提任晋级,奖罚等主要事项由财务总监统一负责;各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则性规定也统一由财务总监负责;下属财务负责人要向财务总监和本单位负责人共同报告其工作。这种自上而下以“垂直”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的财务工作组织体系,一方面使所有者对其资产的监管要求一开始就有了组织上的保证,从而为日后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可保证所有者的意志和最高层次的各项决策、指令自上而下得到迅速贯彻执行,并保持自下而上的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保证各项决策建立在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上。当然,一旦“双重”领导中出现指令各异情况,在这种工作体系下处于“一仆二主”地位的财务人员可能在许多问题上陷入矛盾和困惑之中。对此,首先由企业统一按《会计法》和国家、企业有关财务会计方针政策和企业具体情况,建立明确的财务人员职责职权,使财务人员所做所为均有制度、标准去约束、衡量和评价;其次,要认识到财务人员工作的严格化、制度化、标准化是整个企业对财务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原则,也是保证整个企业有效、高效运转和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的重要措施,争取下属企业单位负责人对此达到共识,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再次,若财务人员认为是违法、违规或违背上级有关政策的财务收支,应按照《会计法》和职责权限规定去办理,要求财务人员的做法是有根有据,有法可依的;最后财务总监对下属企业主要财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既要按照财务工作的专业标准和财务人员职责要求去考虑,也要充分参考下属企业单位负责人的意见。

2.“上检下报”工作制度。与“双重领导”工作组织体系相适应,实行“上检下报”工作制度。所谓“上检”是指财务总监作为集团公司最高财务负责人要对整个企业范围内各项财务制度、财务计划、各项决策的实际遵守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这些工作已在财务总监职权、权限中明确,这就要求财务总监或其委派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到有关部门和下属各企业单位检查了解情况。所谓“下报”是指企业有关部门,特别是下属各独立核算单位要定期向财务总监上报会计报表(包括汇总会计报表或合并会计报表、基层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并及时上报其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有关需要财务总监掌握和解决的财务问题(除财务人员外,企业任何人员,也都有责任上报有关财务问题)。财务总监通过“上检下报”及时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及时发现、控制和上报存在的各种财务问题。这样做,在保证企业政令上下贯通的同时,也使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到有关决策部门,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并使发现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3.以统一管理为特征的权责规定。第一,对于集团公司,在财务总监领导下,以财务部为主体,承担下列职责:(1)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分级使用、分级核算办法,母子公司固定资产的购建、报废、盘盈、调入、调出、投资等资产变动的经济行为,以及折旧计提方式,统一由集团公司财务部办理审批。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与核算,确保资产收益率的实现。(2)统一管理资金,对内是资金调度中心,对外是筹集资金“窗口”,实行统存统贷、开户集中、内部借贷办法。(3)统一财务报表,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实行财务报表汇总核算。(4)统一上缴税利,子公司由集团一个口对外缴纳税利。(5)统一投资权,子公司技改开发,对外投资等方案,经核准,由集团公司统一投资实施。第二,对于子公司,财务部门主要职责:(1)根据国家规定及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负责组织本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2)建立以成本利润为内容的财务管理体系。(3)承担本公司资产运营、资金活动的增值任务。(4)编制财务报表,按期上缴利润与税费。

4.以资产增值为主的经营考核制度。(1)要按资产经营方式,体现资产增值为主的考核内容,实行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增值率、资产负债率、社会贡献率等效益指标的考核。(2)由财务总监负责,集团公司财务部组织实施指标考核。一是对子公司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二是对子公司的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估,报告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