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感动为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文题目
题目:有一种感动值得回味
要求:
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审题立意
要求:
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范文
有一种感动值得回味
世上感情千千万万,但深入我心的只有那自然的亲情,一生莫过于完善亲情。
一个星期的辛苦已熬过,现在终于能呼出一口畅气,今天便回家吃中饭。路上,仰望天空,那碧蓝的天空如清澈湖水,道路旁的树木、花草便像颜料般染在空中,汇成了彩虹的边缘。到家了,奶奶早已忙得差不多,我一眼扫去,怎么会少了一样。我匆匆忙记,一个健步,直跳到奶奶跟前,说道:“奶奶,为何没‘小绿丸’?”奶奶亲切地说道:“哦!你说毛豆呀,它还没有剥好,今天就不吃了,乖孙女。”我嘟起嘴,皱起额头,说:“不,我就要吃。”老妈听了吼道:“没剥就不吃,哪来这么多费话!”我怒而进房,不语。
因“我”这般,最终奶奶还是答应了。天空刚刚还有毛毛细雨似坠,现确已晴空万丈,那阳光的热量,已经达到可以将任何地方角落不仅仅是曝晒作,而是升腾。奶奶已开始实行剥豆计划,搬个小凳,拿小篮子,便开始剥豆。我已等得不耐烦,看向奶奶,那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已使视野有些模糊,奶奶本身很爱干净,指甲也勤修,所以剥毛豆时指甲并没啥作用,只能用手指上的皮带劲来剥豆,那手皮已有老茧,我猜恐怕已没有知觉。天空中从万道晴空已有汗珠大的雨冲打着我的心,但又似在滋润着我,我走过去,握着奶奶的手,抚了抚那似黄的老茧,说“奶奶,您辛苦了,是我的固执才让您这样,对不起。”奶奶一把把我揽入怀中,并没说什么,但我已感到衣衫湿透。
中饭时,我如愿似偿的吃到“小绿丸”,心情便又欢快了。
奶奶对我爱之又爱,我也感触很深,世界上无私的感情莫过于亲情,只有生命中包含亲情,人生才更有意义,这次做的这道菜也让我回味无穷,这种感动值得回味。
有一种感动值得回味
那是在一个冬天,小草还未全部枯黄,我照例骑着自行车去往外婆家。
天,灰蒙蒙的,还刮着阵阵的寒风。没过多久,便下起了雨,我没有带雨衣,也不想停下来躲一躲雨,于是,加快了速度,想早些到外婆家。我奋力前行,潇潇暮雨却从后面截住。路上空无一人,我的心情也暗淡了下来,感觉小小的我被大大的世界抛弃了。
恍惚间,一个苍老的背影映入我的眼帘,透过雨水可以看到那是外婆,她撑着把伞,穿着雨鞋,焦急地东张西望,似乎在找着什么。哦,是我,她在等我。外婆在雨中焦急地等待,她那银白色的头发被吹得乱蓬蓬的。最显眼的是她脖子上的那条白色围巾,那是我买给她的。平日里,她不怎么戴,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舍不得。只有家里来人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戴戴,并告诉他们,这是她孙女买给她的,然后,就是一脸的满足,喜悦。那时候的笑最温暖。
外婆在伞下显得很瘦小,因为风的缘故,她是背对着我的。我强忍住没有哭,外婆最见不得我哭,她说她会心疼。我轻轻走过去拉起她苍老的手,冰冷的触感传遍全身。她明显惊了一下,没有过多的嘘寒问暖。相视一笑,是我们最温暖的默契。
雨,停了。
原来小小的我,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还有人愿意为我等在风雨中,在她心里,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这样的一种感动,值得让我回味。
有一种感动值得回味
人生五味,我都尝过,唯有一味,值得回味,是那份爱,那感动……
曾经疏远,已不能挽回。只能在记忆中,渐渐拉近,那我曾经视而不见,后又失而复得的爱。
冬季,苍白而无边,无力而乏味。窗外,是灰暗的天地,和毫无生机的土地。随着火车的“突突”声与颠簸,我去往了远方的老家。
看了看手机,九点多了,想来也快到家了。我却一直开心不起来,一直到屏幕熄灭,都未曾等到一个电话,甚至一条短信。屏幕熄灭了,随之寂灭的还有心。人们总说:“亲情最可贵。”我却只能感受冷漠,那种冷比起冬日的冷更加深刻与刺骨……
下了火车,出了站台,我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四处张望,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不会来接我的。果然,直到我坐上出租车时,都未曾听见一句呼唤。躺在车内,任泪水无声地流,忘却了时间。转眼十一点已至,死寂般的田间小路上,只有我一个人顶着风,默默地走着,明明离那个地方很近,不过百十来步,我却似乎走了很长很长,因为不愿,不愿踏入……
终于还是到了。门遮掩着,是距离,是鸿沟,阻挡着我。颤巍巍地抬起手,正要推门,却听见了他们的谈话,“快打个电话问下吧!也不知这孩子到哪了?”那深沉的声音,我知道是他。“真应该去接他,唉!”“叹什么气,打什么电话,他自己不会回来啊?”是她,一听就知道。“总是嘴上说的好像不关心,还不是想打电话。要不是……”“要不是什么,要不是你心急想接他,腿摔伤了,你还是想接他对不对?”“说我心急,你不还是一样,从昨天,到现在,你还不是洗这洗那,买这买那,自己只吃咸菜拌饭,却做得丰盛无比的饭菜等孩子回来……”听到这时,我已泣不成声,抽泣声愈来愈大。门开了,入眼的是她和他。
第一次,第一次认真地看她,看见的已不是曾经的那个有亮丽黑发的她,不知何时,她的头发已然有银丝爬上;看见的已不是那个面容华贵的她,不知何时,她的面庞已然有皱纹嵌入;看见的已不是那个身材高挑的她,不知何时,她的背脊已然弯了……哭泣着,我扑入了她的怀抱……
欢愉是短暂的,不久我就走了,因为要上学。依旧是那列火车。火车上,我想了很多,也回忆了很多。想起失去母亲后,若不是她接受我的话……想起那次生大病,若不是她精心照料的话……我却在时间流逝中把这些当成了理所应当。
关键词:布局;选材;新材料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8-1
现在新材料作文已成为诸多高考试卷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它基本上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有机综合,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与欢迎。但不少学生雾里看花,并未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不断地总结规律,摸索方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好文章要敲定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题目犹如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很好展示我们的思想境界,也是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拟题,随手取题(小议、浅谈“××”),或者就直接用话题为题,这就失去了先露一手的好机会,也给评卷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取题。
1.要用点“手法”进去。2001年高考作文拟得好的题目大都如此,《诚信是金》、《生命“诚”可贵》,2005年江西卷《乡村的脸》,2008年辽宁卷《让心灵美丽如花》,2008年全国(I)《生命!生命!!》
2.要草拟二三个题目,比较后再确定。2006年4月的上饶地区第二次联考的话题作文“合作”。一个考生先取了三个题目:①“团结就是力量”(走题),②“世界需要合作”(大了),③“合作的天空万里无云”(较好)。经比较分析后,敲定了③。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了还真不错!
3.要简洁扼要,字数以四到十个为宜。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变味的善良》、《带着感动出发》,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语文,心中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馅饼?陷阱!》、《打假与假打》、《错!错!错!》、《短暂的永恒》、《阳光下的罪恶》、《7-1=0》等等,这些题目确实不错,真是“题好一半文”!
二、作文有了好头,更应选好兵排好阵
先锋是首段。先锋要威武雄壮,轻装上阵,出其不意,展我军威,为后面的大部队铺平道路。作文开头也如此,但具体写法各有千秋。下面还是让我们先看山东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的首段:①“人生自古谁无死,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的选择。②历览古今圣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③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至选择了死亡。⑤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
首段仅用了五句话,可谓简明有力!①用了排比和引用,既说明选择内涵的丰富,又展示作者博览群书的好功底;用②小结又点话题;又用③点本文的题目;④⑤又用排比总领下文二、三、四段。这样的开头一箭多雕,可谓妙矣!
先锋开了道,主体部分的材料应排布好。
材料要有古今中外的,更要有针对性的、当代性的。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少考生深知这一点。2008年一位安徽考生的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从“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事迹中,我发现他们虽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带着感动出发,人生的道路上绽开着一朵朵感动之花……接着文中主体部分用分论点排比成段,分别列举了2006年感动人物,感动就是忠诚的丁晓兵……感动就是自信的孔祥瑞……感动就是无私的王百姓……写了点过后,接着写面。还有爱国的叶笃正、高尚的华益慰、执着的季羡林、善良的林秀贞、感恩的黄舸、和谐的青岛的“微尘”们以及大义的霍英东。本篇佳作就是如此有针对性、时代性!2008年四川考生在写“坚强”的话题时,都用大量篇幅写“5·12”汶川大地震,表达了社会热点,效果很好。全国卷(I)新材料作文,更多考生更多谈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方方面面。这些作文时代性、针对性都十足。
新材料作文既要有普遍性,更要有鲜明的个性。考试作文更是如此,因为它是检查应试者的思想水平、文化储备和行文技能等的最佳法宝。有“自己”才有美好独特的世界!“人有,我奇我巧!”一位学生的新材料作文《母爱没有具体内容》写了三件事:年青妈妈本来胆小怕杀生,为了小孩敢深夜摸回家,杀鸡鸭“三下五除二”……中年妈妈为了独子能喝牛奶,去捡破烂卖,竟可深夜冒雨骑自行车50里驮200斤田螺去县城卖……老年妈妈为了28岁儿子成婚,竟风雨无阻挑四万担泥石填池塘而盖成新房……母爱谁人没有呢?但把母爱定性的如此有个性和思想性又有几个人呢?
然后,选兵就是筛选作文材料。筛选的原则是:一要突出个性、时代性、典型性,二要点面结合。那些老名人、老事例、老书本……这些老调不是不可以写,但应该作为面来简写,三言两语,且构成排比,营造数量和氛围,为主体作铺垫。平时,不少学生一写作就老生常谈:或大段写什么爱迪生、居里夫人、马克思、雷锋等;或大段讲一个或几个老掉牙的故事;或不厌其烦地详细照抄历史书本……你也该扪心自问,写了这些老东西到底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自己究竟写了多少遍!而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身边就有很多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新人和新事!现今,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些都是很好的人物事件,应该挖掘它们,展示作品的个性和时代性。
需要!太需要了! 当今社会,纷纷扰扰的人事,忙忙碌碌的工作,来去匆匆的脚步,太多的人似乎没有闲暇驻足下来仔细地品味生活的甘苦,更谈不上被生活所感动!再加上光怪陆离的物质生活,形形的利益诱惑,太多的人们已经很快地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氛围,看惯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太多的人们似乎感情麻木,思想贫乏,只会享受而不会或不愿去感受生活,火热的生活似乎只能令他们产生瞬间的激动,而不会激起他们长久地去感动、回味和感念!
所以,感动,需要学!
就拿我班的一次口头作文活动来说吧,我的要求是让同学们准备一张旧照片,进行一次以《一张老照片的故事》为题的口头作文比赛活动。我原以为,不过是借一张老照片,让学生讲讲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旨在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可是两节课中,竟有不少同学声泪俱下的诉说,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我随着他们一块儿激动,被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爷爷奶奶的照片,诉说过去家贫的辛酸,充满了对祖辈的思念之情;有的同学拿出爸爸妈妈早年的照片,讲述时代的变迁,家庭面貌的革新,饱含着对父母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拿出自家珍藏已久的全家福,引领我们去感受他家浓浓的亲情和错综复杂的家庭纠纷;有的同学拿出去旅游景点拍摄的照片,解说着异地的风情;有的同学则道出了儿时的好友和母校师生的情况,让我们体味着友情的珍贵和对母校的感念之情……真的太丰富了,地点涉及纷扰变化的家乡;雄伟壮丽的长城;海风习习的塘沽港口;碧水蓝天的威海、青岛;高度发达的南国城市——广州、深圳……真的,我太惊讶了!
谁说我们学生的生活太枯燥、太单调?是我们太缺乏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了! 如果你没有见过大海,不要紧,我们可以询问见过大海的同学;如果你没见过沙漠,不要紧,我们可以请教去过沙漠的同学。 如果你没有到过草原,没有游历过原始森林,没有登过名山、淌过大川----那么不要紧,我们可以问问有过这些经历的同学。
如果你没有坐过飞机,没有坐过火车,没有乘过轮船,没有骑过马……都不要紧,有人感受过,我们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希望…… 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课堂,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情绪激动着、涨满着!所以当我要求同学们用笔写下《一张老照片的故事》的作文或者活动收获时,同学们下笔极快,半小时之内就完成了.
是的,作为老师的我曾经也是多少次的被激动、被感动过呀……我曾为小时候得到一件新衣服、新玩具或是一本新书感动过;曾为爸爸给我一周生活费时那双殷切的眼神感动过;曾为自己生病时妈妈心急火燎的憔悴模样感动过;曾为爱人对自己的帮助支持、关怀体贴感动过…… 是的,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件的确太多了!
也许正是因为感动太多,才使我们变得麻木和健忘,对许多应该感动和铭记的事实变得无动于衷!我们应该感到多么害羞和可耻啊!因为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你有没有感动过?一年中父母几次替我们捆绑行李,接送我们上学,你有没有感动过?父母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学校开家长会, 向 老师了解我们的成长经历,你有没有感动过?父母情愿自己吃坏穿孬,却花钱让我们吃好穿好、购买营养品,你有没有感动过? 师长们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涓涓细语,苦口婆心地教授我们知识,你有没有感动过?他们牺牲休息时间,提前下班为我们辅导功课,你有没有感动过?
是的,你也许会说,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可是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把他们太多的付出和奉献都抹杀了,我们只是麻木、冷漠而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和师长给予的恩惠,而不知感动和报答!
【关键词】审题 关联 行为方式 意蕴 主体认识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语文学习重难点。学生抱怨:写作难,得分低;老师抱怨:写得差,不切题。其实,写作不难,难的是审题;写的不差,差的是跑错龙套。所以,审题是影响写作方向的重要因素。一旦此环节出现问题或偏差,结果可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作文审题也有“烟雾弹”
中考命题作文形式多样,从字数长短上分,有词语类的,短语类的,句子类的;从话题上分,有成长类的,自然类的,社会类的,人文类的;从情感体验上分,有感悟类的,励志类的,亲情类的,关爱类的……不论哪种类型,都要严防烟雾弹的迷惑,做到切题写作。
就拿2016年徐州市作文题目《以心传递》为例,学生思考的是“传递”什么?接着就找出一个富有爱心和善心的人来传递他的故事和精神。而“我”被深深地感动,并且决心“以心传递”作为回报。最后,一句赞美,一句誓言或呼吁就为这篇题目画上了句号。这样的解读看似符合要求,实则走进了狭隘的误区,存在误读的诟病。
题目的中心词是“传递”,犹如接力赛:一个人递出,另一个人接棒并向第三个人传出,此过程才叫传递。所以感动过后仅一句誓言“我要以心传递”是不妥当的,这不叫传递。由此可见,一个词语把握不准,写作的重心就会发生变化,与文题也就渐行渐远。所以,一旦审题出现误读,就像中了烟雾弹,头重脚轻、走错方向。
躲过了误读这枚烟雾弹,就能切题写作了吗?别漏掉要“以心”传递这一要求。这不是来回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任务,是对社会人的社会行为的评判,反映的是写作主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即传递为了什么?在这种精神信仰下,传递才是由心而发,因情而美。反之,就会掉进漏读的烟雾弹里,“煽情”而不“动情”,给人虚情假意的印象。
此外,除了误读、漏读的现象之外,审题还容易出现偏读、错读等其他问题。
二、安全解除“烟雾弹”
审题要全面、仔细,要细细推敲、品味,不能有所遗漏、偏差或者误区。怎样审题才能做到为题发挥、切题写作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题目中隐含的关联。
如《感谢有你相伴》(2016年巴中卷),“感谢”是中心词,感谢的对象是“你”,省略的主语是“我”(感谢的主体)。为什么要感谢“你”呢?我们不妨做个填空题。因为有你相伴,我____,所以感谢你?要填的是我受到的影响或发生的变化,即我的某段经历。这道题表面上显露“我”和“你”之间存在的关联,深层次上隐含了“我”实际经历和心灵成长之间的关联,即作者本人与中心事件的关系,同时“你”是中心事件的参与者。厘清了这些关系之后,才能回答写作的方向,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举一反三,《你用____温暖了我》,关联之一是你温暖了我;关联之二是被温暖前、后,我内心的不同状态和变化。只有同时关注题目中隐含地各种关联,文章才不会游于表浅,矫揉造作,给人虚情假意之印象。
总之,题目里隐含了多种关联,这些关联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推敲,既要紧密还要在理。
二审题目中隐含的重点。
所谓隐含的重点,是指写作中应该详细描写或者铺垫过渡但又易被忽略的部分。它直接通向中心主旨,甚至关系着立意的高度。这些隐含地重点可能是什么呢?
可以是行为方式。如《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2016年重庆卷),行为方式是“提灯”,这种行为方式就告诉考生,一定要写“提”的动态和神态,并且尽量生动形象地进行一段细节描写,这样,情感的宣泄和心中的“感谢”就水到渠成、真挚自然了。又如《____滋润我成长》(2016荆门中考作文题),行为方式是“滋润”,意思是带给人身体上的享受,或精神上的愉悦、满足,所以,这段“成长”在呵护与关爱、陪伴与鼓励下,是顺利的,快乐的,或幸福的。总之,抓准行为方式是审题解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是意蕴丰富的词语。如《有那一抹色彩》(2016年盐城卷),“色彩”的意蕴很丰厚,可以是给人视觉享受的美丽的色彩,也可以是使人心灵愉悦的动人的亮点。除了在词义上可作出多元解释,在感彩上也有显著地倾向。“色彩”本身就给人一种绚丽夺目的美感,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赞叹,敬慕。有了这层认识之后,写作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区别是什么?
话题作文讲究海阔天空任意驰骋。命题作文重在分析综合,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以“诚信”为话题,就可以尽情地谈古今中外社会历史文学艺术中的诚信问题。以“回到诚信的原点”为题目,就要抓住“诚信”中包含的“言必信,行必果”这个原点讲它的意义和价值。可见这两种作文有相通性,但范围有宽有窄。而材料作文所写的范围则更窄,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备不胜备。以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为例,一个工人困于冷库之内五个小时,情况万分危急,一个保安奇迹般地为他打开了门。因为这个工人每天都和保安打招呼,上班说“早上好”,下班说“明天见”,而今天这个保安只听到“早上好”,没有听到“明天见”,他估计这个工人可能出事了,于是他开始全厂寻找这个工人。依据这个材料写作文,最切题的立意是“关爱能救人于危难”。这里的“关爱”可以改成“友爱、礼让、平等、尊重、使别人感动”等有限的词语。“危难”可改成“困局、困境、危险”等词语。这里边有一种临时建立起来的理论关系。也许学生见过有关“关爱”或“礼让”等等相关主题的作文,也许学生见过有关“困境”“生活”等等主题的作文,但把二者硬拉到一起的文章应该很少见过,甚至从来没见进。这样看来,材料作文所写内容和范围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因而比其他种类作文要窄得多。
第二、材料作文的材料可分成几类?
“材料作文”是从既定材料出发,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的来源一般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也有用诗歌、漫画、名言等作为材料的;材料形式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为方便审题我们暂且把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可分为三类:一为事件类,凡列举某个事情事件的,不论古今中外均属此类。二为道理类,只列出观点或至理名言的,均属此类。三为现象类,此类材料既无道理也无事件,只讲一些现象供考生思考,而材料本身又有确切的指向性。
第三、材料作文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问题作文”。不管哪类材料,归根结底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比如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它讲了一个事件,而事件本身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陷入绝境的工人为什么得救了?或者说:是什么救了这个陷入绝境的工人?扩而大之就是:是什么救人于绝境?答案不能表面化,要深入保安所讲内容的核心,即精神本质。“关爱能救人于危难”即可以做题目,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出题才真正考查出考生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真水平。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观察材料发现问题”的意识,而且要按照材料给出的答案方向确定中心论点。
第四、材料作文如何拟题?
材料作文最老实最贴切的拟题方法是把中心论点当题目。从拟题形式上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联想型、关系型、问题型等。例如: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3.0(范围型);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面对生活环境(论点型);被穿越的现实(感想型);我与李白的会面(联想型);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型);如此“穿越”恰当吗(问题型)
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第五、材料作文基本框架是什么?
材料作文的问题和观点都来自材料,因而必须注重作文与材料的密切关系。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写作在确定了立意和题目后基本相同,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开始引题方面一定要结合材料,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因此,材料作文基本的结构框架包括:点材料、提观点、联生活、深挖掘、结全篇等五部分。简称为:点、提、联、深、结。
点材料就是对材料进行选择裁剪。选裁就是不能将材料原文照搬,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一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二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提观点就是树核心,然后纲举目张。就是对材料进行适当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生活就是放开手脚结合生活实际对问题展开论述。材料作文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而要联想联系,论证论点。“点”“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深挖掘就是进一步开掘材料的本质,力求入木三分地分析问题,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学生真实的认识水平的体现。
结全篇就是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可以用名言警句,可以联想想象,也可以使用手法和修辞,忌胡乱应付,麻痹大意。
第六、材料作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作文的核心是“联生活”的部分。这是体现学生文采的关键内容。根据材料作文立论比较窄的特点,可以在平面化方面做点文章。可以在“正、反、类、广”四个字上下功夫。“正”就是从正面立论。以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为例,“关爱能助人走出困境”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正面立论为:我给予别人关爱,别人也会关注我甚至关爱我。“反”就是从反面立论。“我给予别人关爱,别人不一定领情,甚至恩将仇报”或“我不给予别人关爱,别人也无视我的痛苦和困境”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关爱我”。只要是相反的角度对展开论述都有好处。“类”就是类比自然现象,如果社会问题从正反两方面都议论全面了,那就可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阐释或描写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拓展写作范围,增添文采。“广”就是广泛联系相关的国际社会家庭等现象,宕开笔墨大胆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