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主任论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理念与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笔者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班级文化的内涵、作用以及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的途径,旨在体现交流与借鉴之功效。现阐述如下: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看,任何文化都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班级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级集体运转过程中创造的有关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
从班级的物质文化看,它主要是班级集体所占有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客观的学习、生活环境。它是班级文化中的表层形式,是其他层次文化的存在基础。如班级中的电视、墙报、图书角、多媒体等一切物质形式的教育措施。
从班级的制度文化看,它包含着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有制约着精神文化,处于中间层。而最高层次的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关的学习、文艺、体育、卫生等的文化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文化综合。特别是班级的思想观念文化,如班集体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等,构成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以上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具体中则是班级集体成员的态度、行为和风格。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一经创造形成,又反过来对学生的行为起凝聚、激发、引导和控制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创造共识环境
一个班级能否造就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班级成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如何,靠班主任的强制性命令与指挥是无法达到的,它必须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老师的期望、同学的激励,把学生的荣誉与班级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学习与工作。主人翁地位的实现和巩固,又呼唤学生强烈的义务感与责任感,使班级内部产生出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刻苦进取的良好风气。这样一种氛围胜过任何强制命令和指挥,将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2、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人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事业心和成功欲。班级文化恰是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将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事业心、成功欲转化为学生共同追求的具体的班级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精神支柱与动力,并能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将作为个体的学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可以利用这种聚合作用,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从而建立班级内部激励动力机制。
3、引导规范行为
班级如同一个社会群体,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的形成,单凭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等“硬”约束是难以完全凑效的,必须凭借一种信念,经过潜移默化之后,在学生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息发生,即可得到响应,并能迅速地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无形的规范,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它能削弱由强制性“硬”约束所可能引起的逆反心理,从而使班级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的关系。
4、塑造班级形象
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定势后,必然会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时时处处会体现在班级外在的形象和风貌上。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找到了依托并得到了最终的落实。
从建设班级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把班级学生群体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若干事件的堆砌,必须深切地了解学生共同生活的班级环境(包括目标导向、行为规范、组织制度等的班级文化),了解他们在这个班内部的发展规律,通过班级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心理氛围,帮助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建设积极班级文化的途径
无论从班级文化的作用来看,还是从班级建设的需要来看,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关键是通过什么途径,从何处着手开展?近年来,笔者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设置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和学习风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作为班主任,心中应有十分明晰的“蓝图”:从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好三年工作计划,且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利于操作和实践。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奋斗目标的设置,对形成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开学初,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训:“今日新星,明日精英”,作为学生长远目标与准则。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班主任工作 )如当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或成绩处于低谷时,我们的口号是“一份耕耘,有时未必一份收获,但长期耕耘,则必有收获”;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等标语;面对学生的骄傲情绪和忽视学科学习基本功的现象,我们提出了“我们所知的很小很小,我们未知的很大很大”、“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知识”,提醒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已知的知识,应该夯实基础,踏实前进,等等。
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这些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2、实行制度管理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期初,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提出共同遵守的几条制度和原则(每个学期各有侧重),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易于学生遵循和检测,并进而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检查委员会,以保证制度的正确落实。因此,有了这些制度和指标,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交给班委和学生们去评判、督促,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其次,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必须着力调整完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管理,是班级内部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竞选制之外,我在所带班级中还推行了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同时在班委的协调和带动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负责态度,在管理他人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中学会负责和互相协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实行民主教育管理
以情境激发或讨论型主题班会来实行民主教育管理,即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德育要求,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互相辩论,开展活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正确观点,从而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如: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现象严重。我开展了“我该花多少零用钱?怎样花?”的主题班会,并且邀请家长参与,请家长现身说法,谈自己工作(赚钱)养家的艰辛、责任和体会,使学生深受教育。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最后达成共识。从此,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大为减少。又譬如,一段时间自己要外出开会,时间较长,于是我们开展了“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设置了各种学习和生活的场景,模拟和表演班主任不在时自己的表现,最后集体评议,扬优去劣,使学生经受了一次行为视范的洗礼,较好地实现了自律教育。我们还开展了“废纸、环境、我”、“朋友、朋友”、“寸草心”、“心怀感激”等情境主题班会,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体现民主教育精神的主题班会,素材新颖多样,从实际生活出发,针对性强,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4、优化班级心理气氛
班级是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把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微型社会。它由两类基本的人际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构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平等式的师生关系,随时发现并表扬赞赏学生中存在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和自信能力。我们采用了个别谈心、班会、书信、周记等形式,加强师生交流,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暂时遇到的困难,疏导学生一时的困惑,允许学生行为的反复,在不断的反复和督促其改进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谐的生生关系,是每个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宽容、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培养起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的个性品质和善于谦让的人际协调能力。在学生遇到人际矛盾时,从指导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人手,探索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比如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明白一些道理,或者通过心理辅导课,让学生从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如何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教益。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
5、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是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同学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班级舆论起着一种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通过肯定和否定,鼓励和制止,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纠正错误行为,在班级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努力向上、争取先进的积极态度,使班级呈现蓬勃的朝气。
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最丰富生动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评、讨论,能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教育效果特别好。同时,通过班级内部的考核评比的激励机制,督促、鼓励学生不断上进,“见贤思齐”。这些考核评比必须全方位地涵盖德、智、体和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校每学年配合德育和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和倡导良好的班级舆论的最佳契机,因此,每次活动做好活动前的动员、活动时的组织、活动后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在班级中还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象征性赛跑、“未来之星”、学科擂台、单项先进评比等项内容,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各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从而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由值日班长每天一小结,值周班长每周一大结,每月一阶段考核,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创建健康文明的班级舆论,造就“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
6、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电视、投影等教学设施,张贴在四周墙壁上的标语,学习园地、用于评比竞赛的各种图表、班级公约和班务栏等,以及班级集体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等。
个班集体是由几十名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的。班主任必须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 作,而学生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班主任应首先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统称为认知心理障碍。其从轻至重大体包括从众心理、应付心 理、厌倦心理、逆反心理、恐惧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应及 时加以排除。现逐一加以分析:
一、从众心理
学习上随大流,不前不 后;态度上不主动,不刻苦不努力。原因在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信念与理想,控制不住 玩欲。此种障碍虽轻,数量却大,如不加控制,会形成拉帮结伙一起玩的状况。为此,在每 学期伊始,与班里几个平时玩欲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主要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 ,来激发其进取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坚持奋斗,努力向上。而对全班学生利用 班会时间进行普遍教育,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应付心理
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动脑不发言;实验操作不愿动手,得推且推;课外作业不认真,得拖且 拖,甚至借抄别人作业。这是从众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大流随不上了,于是就应付。产生原 因与从众心理相同,缺乏目标和理想,主要通过与家长密切配合,想方设法激发其进取心, 使其努力向上。
三、厌倦心理
课堂上兴趣索然,或倦怠或走神或摆弄 东西,甚至小声说话。对课外作业总是拖拉,已成为心理负担,翻开作业本就心烦。原因是 学习态度不端正,同时对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应当加强个别教育,同时杜绝学 生的玩具或课外书籍的来源,实行大家共同监督的方法;在学习上个别指导,使其觉得学习 也不是太难,能自己主动去看书接受新知识,逐步变得能接受所有外来的新知识。
在课堂上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成功的感觉。只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机会, 也就创造了转化的客观条件。
四、逆反心理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 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 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这一严重心理障碍的成因较复杂。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尚 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性格上活泼爱动,甚至不失聪颖和机灵;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表现 欲望强烈。客观上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对其精神的压抑,或极强的自 尊心遭到伤害等等。为此,我主动与之谈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 激励,用其所长,启迪自爱自强,如我班董建强同学,爱好运动,不喜学习,而家长管教甚 严,最终导致矛盾尖锐。针对其特点,我先与其家长交谈,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特点;再与 董建强交谈,使其理解家长的苦心;最后父子和好如初。同时,改革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课 堂教学,大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为其特强的主观能 动性,多开辟适于表现的舞台。
五、恐惧心理
在家怕家长查作业、查 试卷;在校怕课堂提问,怕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怕考试,怕开家长会,甚至怕升学,经常担 着一份心。主观原因是性格孤僻、柔弱;极强的自尊因学习成绩差而转化为极深的自卑。客 观原因是曾遭受过严厉的批评,或遭受过家长的痛打,而在心理上未能承受所致。为此我和 家长相约,一齐转变态度,多与其进行和风细雨的谈心,而不谈学习,尤其不谈学习成绩, 使之心理初步放松;在班会上给学生讲明,回家后主动学习,完成作业;而家长会也不是给 学生“告状”,使其放心。再进一步启发引导,以提高其自信心,多与同学交流,共同探讨 学习方法等等。针对学生存在的以上各种心理障碍,对班级的思想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1、对优秀学生的教育
优秀生尊师守纪,成绩优良,比较自觉,是 班级骨干积极分子。但他们也有缺点,对他们缺点不能姑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意他 们的发展趋向,引导他们不断进步。
2、对后进生的教育
后进生不是 天生的,而是不良社会风气和不正常教育所造成的。班主任要热爱、尊重、关心、体贴他们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耐心帮助他们,切不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增强他们前进的信 心。
一、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二、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以“刚”克“刚”,促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看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心,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关键词】知识;人格;爱护;威信
我认为新课程中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学习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中没有一定的威信就不会管理好班级,也就是说不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仅就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熟悉和自己邻近学科的知识,饱学而有识,更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精而深,不但通晓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知识,而且还应熟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最新成果,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内容了如指掌,明确教材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新任班主任的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心理学》理论、抓住“新生”的心理特点,用自己的知识首先在学识上树立自己的威信。对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及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身作则,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的身正,不仅指教师的以身作则,而且还指至善至美的人格。教师的人格美能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善美的向往,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至深至远。孔子之所以成为世代敬仰的师表,他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起着决定性作用。鉴于此,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老师首先做到,如班主任两天不能按时到校,学生就会有迟到现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间操,班主任首先做出表帅。而且要持之以恒,另外加以严格要求,效果就会比较好。如果只偏面注意严格要求,不注师表效果可想而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表”对班主任树立自己的威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面向全体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施加影响者和接受影响者之间的感情、直接影响对教育内容的主观判断,并左右由此产生的情感倾向,要学生积极的接受你,首先获得学生的喜欢信认,消除心理的差距,否则会出现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不好,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同学的认可。鉴于此,班主任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喻之以义,异之以行”。对学生施之以爱。关心爱护学生要“一视同仁”高尔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主任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爱护,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多加以关心,使他们建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赶上其他同学,否则,他们会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给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严重者,不想念书,造成流失。班主任只有做到以宽敞的胸怀,爱全体学生,多一些奉献,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四、优化班级管理,不断提高班主任威信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把班级管理上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首先要研究青少年的特点,探索学生的思想变化,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鼓励教育法是以激发、鼓励、勉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如激发兴趣、鼓动勇气、提示愿望、给予奖赏或荣誉、提供方法或方便条件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鼓励是教育的诀窍,歧视偏见是教育的大敌。所以鼓励教育法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
经过激发、鼓励和引导,就可以建立稳定的兴趣,有意识的爱好,进而成为求知的动力。由于鼓励教育,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性增加,会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快速高效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也就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鼓励引导,取得一次次微小的成功,学生就会确信,别人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或有可能做得到的事情,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和坚定。人有了坚定的自信就勇于在未知的领域里开拓进取,这有利于取得开创性的成就。
3.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智力活动技能和创造力的提高
由于鼓励教育,学生情绪稳定良好,思维敏捷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记忆阀值降低,学习的知识信息易于在大脑中编码储存,形成长时记忆,因此,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鼓励引导之下,多次成功的经验,会促使学生掌握规律,获得技巧。通过分析综合,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创造力和创造才能。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心和谦逊的品格
鼓励教育之下,学生思维方法会愈加活跃,方式方法得到拓展,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容忍挫折。这就培养了毅力、耐心和谦逊品格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由于鼓励教育,学生对教师倍加信任。学生出现行为过失时,教师能肯定学生优点长处,讲解错误的危害及后果,学生就乐于承认和改正,扬长避短,自觉完美和提高自己。
5.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和勇敢刚强的个性
孩子一般不愿也不会撒谎,只有诚实行为受到惩处或在某些诱因出现时,由于趋利避害本能的驱使才设法撒谎做假。鼓励教育之下,学生乐于诚实地诉说事情;多次成功产生的自信,还可以促使学生在紧急情况之下或成功希望较小的情况下坚定信心,生发灵感,获得成功,从而形成勇敢刚强的个性。
6.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幽默感
由于鼓励支持,学生情绪稳定良好,思维积极活跃,生活愉快乐观,更乐于与人相处,从而形成轻松愉快,开朗活泼,并富于幽默感的性格,更易于日后社会适应。
二、在班务工作上多一点民主,少一点专横
所谓“民主教育”,即以民主平等作为根本原则的教育,它要求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互相合作,使教育者在自由和谐、宽松融洽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健康活泼地发展。民主教育在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障碍便是观念的变革。中国在数千年的封建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无可辩驳的权威性,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专制的师生观,其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要实施民主教育,教师首先要彻底打破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建立起新的民主型师生关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育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商量”,不仅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与学生商量,而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布置作业也与学生商量。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则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在民主制定的“班规”中既有对学生违规处罚规定,也有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教师违犯也同样要接受处罚。无疑,他们的民主教育都获得了成功。
三、在生活上多一点热爱,少一点冷漠
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但在学习上关注学生,还要在生活上、身体健康上等方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和爱护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的各个原则中,热爱学生是出发点。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重要表现。班主任热爱学生必然得到学生的反馈,这就有利于在班级形成尊师爱生的风气,有利于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行动。同时,班主任热爱学生还会使学生感受到这是学校、社会对他们的信任。他们不仅会为此受到鼓舞、感到温暖,而且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应当是真诚的。这种真诚源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具体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热心、耐心、细心和信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绝不意味着迁就学生,迁就会使学生失去严格的要求,没有要求也就没有教育。只有当班主任把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的时候,才会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才会发挥教育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不能是偏爱。班主任应该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做到客观公正,发扬民主。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还应该体现在注意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受家长宠溺,表面上很坚强但是心理非常脆弱,所以往往班主任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令他们倍感关怀与亲切。这样学生配合班主任工作也常常事半功倍了。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某些情况下只要你摸一摸、问一问“你们是否不舒服?”,“有没有什么问题啊?”,“多喝的点水啊”之类的话,或许对他们的病情没多大的作用,但会甜在他们心里,体验到“师者父母也”的感觉,以后在教育工作上肯定会配合你,对你的教育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