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新材料”“新”在何处?
顾名思义,“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可展开的立意角度。
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让考生“避生就熟,避弱就强”,尤其在防范考生套写和宿构问题方面优势独特。为此,这一命题形式受到了广大命题专家的一致青睐。
二、“新材料”“材料”有何特色?
2013年18道文题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体现出接地气、引导力、启示性三大特色,不仅直击社会热点,引导价值取向,而且向广大考生传递出发展的“正能量”。
1.接地气 18道文题中有10道选取了源自真实生活场景或情景的命题材料,其中有3道直接选取了校园中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些现实的材料不仅激发起了考生临场的写作灵感,而且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构思成文。
全国新课标卷Ⅱ“关于同学关系的调查”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处理好同学关系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改善同学关系也是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强烈愿望。联想到前段时间的研究生室友投毒事件、同门相残事件,我们必须正视:合理地处理同学关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此切身的校园问题容易引起考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将平时的困惑和纠结在考场这一特定场合中提炼提升,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考场作文。
浙江卷的作文材料是丰子恺、赫胥黎、菲尔丁关于青春的三句话,极具有人生现实价值的思考,贴近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实际,容易让考生联想到美好的童真世界,涉及到人文关怀、文化传承、成长励志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个性化表述。
北京卷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取材于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
2.引导力 许多文题向考生传递了发展的“正能量”,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对考生正经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今年有3道文题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上尤其值得关注。
辽宁卷命题材料“沙子与珍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拒绝平庸(沙子),壮大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让人生在高标奋进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珍珠)。广东卷命题材料“富豪捐助”能引领考生对财富进行理性思考,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援助,这就完成了“爱心接力”。
广西卷作文题“捡到手机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和深思,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捡到财物又有几个人能够原地等待失主呢?广西卷的作文题目也是为即将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莘莘学子们上了一堂政治课。捡到手机之后看到的内容是思想的升华、道德提高的一个契机,也体现了爱的感召力。
3.启示性 许多文题选取了富于暗示性与启发性的材料,既为考生预留了较为宽广的空间,便于考生多角度打开思路,多样化立意,又能让高者得其高,低者得其低,使不同层次考生发挥出各自应有水平。
山东卷命题材料“铁凝、莫言被‘咬’后的态度”,考生既可以从杂志社角度切入,谈“敢于指出错误”,也可以从作家角度出发,谈“勇于承认错误”。但“高者”可臻至“敢于正视现实,直面错误,是人类成熟的标志”的人性高度。
上海卷命题被认为是开放性的题目,给了考生很大发挥空间。首先要明确自己认为的“重要事情”是什么,人各有别;而世界上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考生也要明确哪些是更重要的事情,如责任与担当、诚信与忠诚、付出与献身、爱家与爱国、信念与理想、环保与行动等,不胜枚举。题中的提示语“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暗示了考生可以写不同的观点,这样选择余地就很大。
三、有的放矢,从容备考“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已成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式,亦是主要命题形式。因此,让学生熟悉这一命题特点并展开合理的训练,有的放矢,可在步入高三后从容应考。
关键词一:积累
作文要学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