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范文第1篇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检查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习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奠定基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是从高校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过渡性角色。教育实习也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生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其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2.1实习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实习生实习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部分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自己实习过程中吃住都没有在学校方便,在幼儿园稍干一些体力活就认为太苦,自己受不了;有些认为自己应该多实践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至于幼儿保育工作应该是保育员干的活;有的实习生缺乏耐心,在面对接送幼儿入园、组织幼儿晨检、早操、分发三餐与两点、户外游戏活动的安全等细节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爱心去照顾好幼儿,特别是大小便,都是不甘心情愿地去帮助小朋友去擦屁股,下班后,抱怨不断。

2.2幼儿园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教育实习缺乏有效指导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是很强,许多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技能训练不够重视,致使在面对实际教学活动时,他们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生疏、专业技能欠缺、理论修养缺乏,出现突发事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幼儿园指导老师由于自己本来的工作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和指导实习生有效完成实习任务;同时也因为幼儿园指导老师的实践取向较强,而实习生的理论取向较为明显,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心理落差较大,无法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3教育实习时间较短

大多数实习生对实习时间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学校把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时间一般为5到8周。这种短期实习不利于学生角色转变,即使有些实习生勉强适应了新的角色,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有限的。集中实习的方式往往出现见习的时间与实习时间间隔太长,造成见习中取得的成果无法在教育实习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

2.4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分布不均,满足不了实习需求

实习生所在的幼儿园大多都是民办幼儿园,分布于城区。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本身就是有限制的,实习生本身的理论水平达不到很高的要求,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是非判断能力有限,所以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很容易被同化,更倾向于模仿幼儿园老师管教幼儿的办法,而这些所谓的办法大多只是为了维持常规,和我们所倡导的幼儿园正确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

2.5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单一

学校对教育实习成绩评定标准比较模糊,一般简单地给优秀、及格,没有对实习及时开展广泛深入的考评和总结。这样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教育实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一般学校依靠实习生的实结或者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评语来对实习生进行考察,缺乏对实习生在幼儿园的活动记录,这样容易造成大部分实习生的实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实习生实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实习生随便糊弄一下,最后实习结束后以实习幼儿园的实习证明向学校交差,存在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第二,对实习生自己来讲,实习情况没有及时总结和评价的情况下,他们的实习感受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能对自己的实习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对策

3.1做好集训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校内集训是实习生在正式实习之前,由本校的专业教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相关培训,它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集训工作有助于培养实习生职业情感,也有助于实习生及早转变角色,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心理转变。校内集训过程中,集训教师要明确告诉实习生幼儿教育本身就处于保教合一阶段,幼儿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在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过程中都包含有保育成分,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要为有需要的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3.2提高幼儿园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

幼儿园指导教师要善于反思和研究,在指导方法上要灵活创新,指导教师可以亲自为实习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在实习生组织完教学活动结束后,一对一地给予评价与指导,还可以开展小组评价,将多名实习生组织起来,通过他们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为实习生提供教学反馈,促使其提高教学技能;在指导内容上要丰富多彩,不但要关注实习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水平,而且要注重指导实习生做好保育工作,培养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能力,引导与协助实习生做好家园合作工作,指导实习生改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在实践中教会实习生观察幼儿的方法,并结合师范院校布置的实习任务,与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开展教研工作,为实习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工作。

3.3统筹安排教育实习时间

我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受学校教学进度、实习基地等因素的限制,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应该统筹安排好学生的教育实习实间。充足的实习时间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实习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需要4周时间才能对所在班级的教学计划、带班老师、小朋友的基本情况和保教的制度进行熟悉和适应,实际过程中,学校仅仅安排7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高校可以适当调节教学计划,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在学生开展教育实习之前把核心课程讲授完,让学生有机会在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学习理论基础知识。3.4教育实习基地建设要科学化、合理化高校在建设实习基地时,应该考虑到公办园、民办园之间的比例问题,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民办园的教育质量问题,选择一些较好的民办园,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较好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更多地接触一些正面的现象,用幼儿园优秀的环境创设、优秀的教育资源、有实力的幼儿教师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其次,应该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实习基地的分布,虽然城市中幼儿园软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备,但我们的实习生毕业后大多都会去农村任教,如果他们在优良的环节中实习,那么他们一旦到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环境滞后的农村幼儿园工作,教育经验在新的环境中很难发挥作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问题,不能只把学生置身于城市中环境优越的幼儿园中实习,应分批把实习生分派到农村幼儿园争取让每个实习生都能体验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

3.5构建合理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实习 岗前培训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儿园老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而随着国家事业单位的招录,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是前所未有的火爆,但出来的效果参差不齐,而且各个学校特色鲜明,但大多数学校只注重了各项技能,而忽略了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导致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胜任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1]

一、 素质及常规培训

1.心理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直接面对的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而对于私立幼儿园来说,年龄会放的更小,同时这部分儿童大多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恐惧新的环境和新的事务,甚至新的面孔,伴随着出现各种焦虑症和狂躁症等,如何安抚幼儿在新的环境中更快的熟悉相关的事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大混乱的环境里,有些幼儿园老师能合理、明确的安排好相应的工作。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认为人的一生中3―6岁的适应新鲜事务的能力最强,如何在一周之内让全班的小朋友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能愉快的在幼儿园生活,这时就得看幼儿园老师的心灵安抚。这时体现的不光是幼儿的心理素质,还有幼儿老师的心理素质。[2]

2.幼儿园一日活动时刻表

根据各当地教委下达的《幼儿园一日活动时刻表》来进行相关的考核,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时刻表》中明确指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对应的日常活动,此表是根据营养学家、心理学家及符合幼儿生长规律而制定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连最基本的一日活动的流程都不尽熟悉,随心所欲的安排幼儿的日常生活,那么容易教出无组织、无目的、无纪律、无规划的幼儿,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发展。

3.仪容仪表

从事幼儿工作,在仪容仪表上必须更加注重,因长时间和幼儿近距离接触,面部的妆容及衣着不得影响幼儿的安全及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1仪容:必须明确做到:以淡妆为易,不擦口红、有色唇彩;面部不得擦粉质的物品,腮红等,面带笑容,提高亲和力。

3.2仪表:无耳饰、首饰、手指上应无饰品;头饰不应有尖锐物品;服饰应以裤装为主,短、透、露、过长的衣物不得出现;鞋子以平底为易,不得出现高跟、细跟、尖嘴等鞋子;

二、技能培训

在幼儿园工作中,“弹、唱、说、跳、做、画、写”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基础的七大技能是评定幼儿教师最基本教学能力,不论小班、中班、还是大班,每学期教学的内容围绕七大技能而开展,益智活动、游戏时间及扩展培训都体现出幼儿教师不论是大运动还是粗细动作的准确度。

1.唱、跳――舞蹈

按照舞蹈的分类,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所面临对象的针对性是3-6岁的儿童,不应全面撒网,全部学习,而是应该重点选择适合3-6岁的幼儿学习的舞蹈,例如:民族舞(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的舞蹈都要学)、儿童舞、传统民俗等;

2.做、画、写――绘画

幼儿美术是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而这个阶段的学龄前儿童绘画主要以简笔画、线条画、拼接画为主,不光要绘得好,还要在绘画的过程讲述绘制的过程和方式方法;同时还得注意区分和练习在纸上作画和在黑板及白板上作画的差异,达到一个熟能生巧的目的。

3.唱、说――讲故事、儿歌戏曲等

说唱,其中以故事为例,对故事而言,故事是指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内容简单、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和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同时故事还具有完整连贯、生动有趣,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等特征,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以讲:民间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谜语故事、动物故事、侦探故事、儿童小故事、睡前童话故事为主。

4.弹、唱――钢琴

钢琴弹奏技巧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和学习者谈论最多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因此,熟练掌握、运用钢琴弹奏技巧,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的基础。应该掌握以下注意事项:掌握到准确的手型、指法、力的运用以及识谱能力。要注意手型、用力、指法是否准确了,弹奏时是否做到了放松。要做好这些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3]

三、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指的除了在心理素质及技能培训之外的一些全部应急技能。

1.安全

在幼儿园中,安全是首重之重,幼儿园老师,必须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在每学期幼儿园开学日上,都必须告知家长,尽可能把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不带到幼儿园来。在每天早上接待幼儿入园时的拥抱中,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果有,当天必须得随时的特别关注。特别是身上衣服上的小珠子、尖硬的装饰物,女孩的发卡等;中午的午休,当天的值班老师,也必须把这些相应物品远离幼儿,同时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幼儿体温,防止出现发烧等生理疾病的出现。

2.生理急救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的磕磕碰碰难免发生,当出现这咱情况时,必须马上采取紧急救治,如果是小的碰擦,必须马上冰敷,如果出现大的情况送医务室或者医院,并同一时间告知家长。如果出现生理上的疾病,先送医院,同时告知家长。[4]

3.记录

每天幼儿在幼儿园发生的一切信息、幼儿园老师所完成的一切教学和日常活动应及时记录在案,方便家长的查阅和观看自己小朋友的信息。如:卫生记录薄、教学活动记录薄、教学活动计划薄、家长通讯录、每日幼儿日常生活记录册、喂药情况记录薄、告知家长薄等。

总之当每个学前教育的学生进入到幼儿园实习时,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仅从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老师,还有心理的转变,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应以幼儿为主。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光是幼儿的挑战,也是这些即将成为一名教师的学生的挑战,只有在即将要离开的校园里熟练的掌握可能面临的问题,才能迅速的融入幼儿园工作。这就是我们在实习前的岗前培训。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的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分析-张焕荣《考试周刊》- 2012年59期

[2]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实习态度情况分析――以红河学院07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吕进锋,甘绿霞 - 《红河学院学报》,2011, 09(2)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范文第3篇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幼儿的自由活动阶段当中表现为没有耐心,对于幼儿行为所蕴含的潜在意义无法实现准确的获取;二是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和幼儿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互动。1.2实际教学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实际教学操作能力较低。一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语速过快或过慢,话与话之间缺少一定的逻辑性,且语言和肢体动作之间较为不协调;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合理利用多种教学媒介,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1.3缺少教学经验反思的习惯。缺少教学经验反思的行为习惯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缺失的表现之一。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新教师明显缺少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行为,一般都是在指导教师的要求之下而进行的;在进行反思的过程当中也只是局限于问题的表象,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2.1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平台

2.1.1转变固有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转变固有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过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训练的环节,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有限。而教学方法的转变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采取案例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如何撰写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教学片段视频,组织学生对影响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再例举出修正后的教案,让学生进行对比。2.1.2增强阶段性实训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因而要增强必要的阶段性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实施应建立在学科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完成之后,以项目为划分标准给予学生一周左右的训练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幼儿教学专业技能的训练当中去,以此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在完成“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理论课程讲授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这一课程的项目实训,可采取模拟仿真演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婴幼儿游戏和制定相对应的游戏规则,也可以在学校的技能实训室锻炼学生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2.2重视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

实现校企合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另一有效对策。学校应该和地区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构建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学校教学和岗位需求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幼儿园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观察,从而形成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其次,学校也要邀请幼儿园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幼儿教育方法等经验,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辅导;再次,幼儿园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使得学生获取兼职的机会,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岗位工作流程;最后,学校和幼儿园应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3构建完善顶岗实习体系

2.3.1制定顶岗实习环节。构建完善的顶岗实习体系是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另一对策,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实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其一,对于学生的实习内容应予以丰富,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岗位基本任务的基础之上还应该明确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整体流程,并尽可能的掌握独立代办的技巧;其二,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实习守则,对学生的实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编写工作计划和教案等;其三,对于学生的实习过程要实现进一步的明确,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阶段性的任务,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注重对学生实习成果的验收。2.3.2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除了以上所介绍到的几点对策之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还硬挨对教学评价方式予以创新。一方面,转变传统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成果考察方式,不将分数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降低笔试成绩所占据的比例,增加技能考核项目,并实现学生自主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待岗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最后,对于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应严谨的制定,以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其中包括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是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要重视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又决定着幼教工作的适应与胜任以及学前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对策,从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雷鲸 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嵩溪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心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设及实践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9-92.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范文第4篇

一、试点单位

经高校申请,我厅确定第一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湘南学院、长沙师范学院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工作。参与试点工作的市州及实习基地学校(园所)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实习方式

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顶岗实习试点专业,成建制组织学生集中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实习时间原则上为一个学期。实习期间,学生须在教学、管理等不同岗位进行全面的顶岗锻炼,不得将实习学生“一对一”完全顶替某一教师岗位,顶岗教学任务原则上不得超过该岗位教师授课时数的50%。各试点高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园所)应分别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与全程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切实增强顶岗实习的效果。

三、组织领导

试点工作由我厅高教处统筹协调并进行指导,具体试点方案由各试点高校牵头制定并分别组织实施。各试点高校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沟通协调、跟踪管理和检查督促,确保顶岗实习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参与试点的县市区教育局要对实习基地学校(园所)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协调解决实习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困难。实习基地学校(园所)要确保顶岗实习必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配合高校做好实习学生的教学指导、日常管理、实习鉴定和成绩评定等工作。

四、有关要求

幼儿园教育实习评定范文第5篇

2011年12月12日,国家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颁布的《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1]《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1]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来源的主渠道,应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范式、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做出系统的全面的改革,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质量。

一、培养目标———反思型幼儿教师

《标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2]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反思型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区别于传统幼儿园教师的“忠实技术执行者”形象的本质特征。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实践都证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都需要实践反思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趋势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反思型幼儿教师具有的本质特征有:他们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能担当多样化的教师角色;能建立多元的合作、对话关系;善于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修正。当然,以上是反思型幼儿教师的终极目标特征,需要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共同培养完成,职前培养中要以此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方向。[3]

二、培养模式———实践反思式

《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专业能力;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并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4]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幼师院校注重师范生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没有把他们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初步实践研究能力纳入培养目标,从而造成了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会说不会做”、“会做不会思”,只是一个忠实的“技术执行者”,而非一个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对应于反思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要打破原有的“百科全书式”或“技能培养式”的培养范式,而以“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和实践能力。[4]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新思潮的推动下,构建了“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课程体系。他们将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前教育课程安排的见习实习,短学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堂教学环节整合在一起,让实践要素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内容上全面整合,理念上全息浸透,课程体系上全维统整,让学生在实践统整境遇下有了实践洞察和顿悟,让实践成为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5]这种实践反思式培养模式,较好地提升了学前教育学生的反思境界,培养了他们的教育实践智慧,为将来最终成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实践整合课程体系

《标准》基本内容框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14个领域。这些基本内容,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表现在其课程体系的“技能型”特点,艺术类课程和师范技能课程三年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的掌握浮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力量不足;还有少量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办成了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压缩饼干”,其课程体系属于“知识型”或“理论型”。其优点是文化素养的通识课比重大,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相对厚实,教育理论较扎实,但教学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上手慢。[6]要纠正以上两种课程体系的偏向,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素质要求,处理好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三者的关系,建立与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实践反思式课程模式对应的课程体系。

对应《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建立五个模块:通识性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如大学语文、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他们的“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及通识性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理念、师德修养的培养打基础;以操作性为主的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幼儿教师口语等课程,为他们的“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以实验性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如儿童生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对应于培养他们的高度重视幼儿生命与健康意识,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指导的能力;以知识和实践并重的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为他们的“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激励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教育见习实习、岗前综合技能训练及毕业设计等课程,主要对应于“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打基础。

上述课程体系仅是对应于《标准》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德素质结构的静态的逻辑推论,即使再合理、完美,也是纸上谈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体,如何生成其幼儿教师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就不是一个静态的逻辑结构,而是一个发生学的实践过程。因此,不能只面对完美的课程体系叹为观止,而应着力于动态生成,发力于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实施。[6]

四、课程实施———建立“三个平台”和“三支队伍”

《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课程实施上抓落实。

学前教育专业要实施实践整合课程,必须建立“三个平台”和“三支队伍”。“三个平台”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平台,包括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生社团和幼儿园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包含美术室、声乐室、钢琴室、舞蹈室、行为观察分析室、儿童生理心理实验室等,应承担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践)任务;学生专业社团应是拓展第一课堂的重要方式,应围绕专业发展来建立,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特色需求,如演讲与口才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等,并要配备专业教师指导,提高社团活动质量;要与当地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广泛合作,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承担学院的见实习任务,并要积极探索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实践共同体的导师制模式。[6]

实施实践整合的课程体系,必须需要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即专业技能教师队伍、见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和专业辅导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教师队伍既能精于专业技能,又能领会专业技能的目的,能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引领到实践反思水平,而不是停留在工匠水平;见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不仅应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要有理论的睿智、批判的反思和专业精神的追求,不能停留在经验的感性体验和积累中,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专业辅导教师不仅需要宽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有恰当的专业方法和专业精神引领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获得职业认同、养成职业态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