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果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过程,就需要做好课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如选择教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准备课堂活动的教具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动的应用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避免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的时候,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长江源头和沿途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长江流经地区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地理教师设计了“我爱长江”的课堂活动,并围绕这一活动内容,进行如下课前准备:(1)准备《长江之歌》的歌曲伴奏带,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播放,引导学生一起唱,让学生在欣赏和合唱的时候,顺利导入教学内容;(2)制作中国地图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以投影形式展现,带领学生观察和认识长江的源头和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3)准备长江之歌的歌词,带领学生分析歌词的内容,结合歌词了解关于长江的知识,如长江源头、长江流向、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势状况和长江的贡献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初中地理教师课前准备的资料越充分,课堂活动的开展就越顺利,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使课堂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做好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保障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时候,可以进行导游的角色扮演,带领学生认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如,旅游景点介绍,四季春城———大理,天堂之地———香格里拉,浪漫之地———泸沽湖;动植物资源介绍,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珍稀濒危的懒猴和亚洲象,抗癌治癌的植物嘉兰;民俗风情介绍,傣族的泼水节、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傣家的酸笋和香茅鸡等特色美食,当然还有木雕、银腰带和绣花腰包等民族饰品和工艺等。而在介绍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印象、旅游经历和旅途中的小故事等,这样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勾勒出美丽的西双版纳画卷。初中地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要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可以以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给学生创造更自由的空间,使课堂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三、重视布置课堂活动的作业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形教学上,可以运用地图这项工具描绘出很多地理图像,例如: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等,在多数时候也是地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直观的认识到地理课程内容,并且能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掌握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足够细致的发掘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将地图等地理工具进行灵活有效的利用。
2.利用举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
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以一种灵活多样的举例模式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欧洲各大地形体系中时,可以了解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形式,并且通过掌握国家的大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自然、经济风土人情,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了解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列举世界各大地震板块和火山分布的知识点,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板块与火山分布的对比,找出各自特点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很快很容易就得出板块交界处就是火山和地震的密集区这一知识点。又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挥自我思考的能力,促使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这就突出了新课改下要求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
3.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充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关于中东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那里的人们喜欢白色,为什么喜欢白色,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自己总结回答,更进一步的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有了更好地理解,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旅游愿望,告诫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去看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培养后进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教学直观性。地理在字词的学习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对一些字词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
2.运用教学情境,让教学生动、有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地理的教学的时候,这种兴趣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如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是每一个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就是在上课前多想了一下,才能收到意外的收获。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在关注他们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3.注重情感交流。学习差的学生,在班里总是被学生们排斥,在心理上都不同于其他学生,所以,老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从心理上认为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非常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将会在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不断成长起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自己的形象外,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实际情感。
4.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所谓第二课堂教学,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讲课,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奥让学生进行热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达到一个预习的效果,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知识,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能够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下,调动列他们的积极性。
5.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理课中的地图是一个主要的信息媒体,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地图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唯一一个可以塑造立体空间的手段,因此,学好地图,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要想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就要改革作业制度,以前的地理知识,教师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则不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作业制度,将学生被动写作业改为主动探究作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评价的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以60分为界限,不进行比较分数的高低,只是划分及格和不及格。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结业考试的试题的选择上,多选择一些基础知识,或者是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试,设计一些情境试题,对方位、距离、气温等进行自行查找,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探查能力。
师生和谐相处不是对学生一味地纵容,而是宽容、包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宽容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宽容则意味着:不歧视学生;不隐瞒学生;不压制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有分歧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相处也需要教师更多的教育技巧和个人魅力。教师在整个课堂的控制上要做到举重若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学习态度上。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思考,甚至质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学生从被要求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再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地放。把教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文化主体身份入场,专业学习信息、创设文化情境,引发教学事件。”“为充分表达、倾听对话、自由讨论、自主判断提供开放空间”。例如在讲授“众多的人口产生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自己讲。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讲,也可以让学生组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自己有生活体会。关于人口多带来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提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看病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资源消耗大”等。基于学生有些生活体会不够,或是思考不全面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补充资料,让学生不仅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有利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笔者相信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
2坚持公平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保障。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尤其需要教师考虑教学评价的作用。新课标对地理教学评价要求“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尤为注重以“激励”为主。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在传统教学评价上是一个突破。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我国教育目标的变化,传统知识评价已经越来越多表现出了不足和弊端。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内容需要更充实,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评价,更加入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评价方法上注意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的有机结合,做到综合考察。同时在评价形式上也可以把学生自评,小组他评和老师评价有机结合。力求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评价。能力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形式,它所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能力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掌握地理思维。地理思维能力是要学生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整体的把握,会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也只能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解释。地理思维能力考察也应包括学生的图像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因此从地理学科本身特点上看,教学评价也需要辩证地进行,把学生的能力综合地考察。评价归根结底还是为教学服务的。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地理,喜欢地理。从而进一步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做出教学评价时也应多方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3设置有效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利用提问并同时注意提问时机,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将学生的思维矛盾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问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问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提问形式。
3.1入性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的开始由疑问和惊奇开始。”锻炼思维,兴趣是重要的。提出鲜明的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开始。教师通过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引入提问起到的就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去思考。因此这种问题的设计就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例如我们可以问“天气预报可以取消么?”引发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作用。这样的提问直接而有效。让学生内化知识的同时也跟实际生活联系再一起。让思维变的更有培养的价值。
3.2辨析性提问
情境教学意在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场景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情感教学方式。课堂情境教学的成功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彰显和激发。初中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广泛,其时间、空间的跨越幅度教其他学科而言较大。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且距离感较强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所应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成为弥补和解决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缺陷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置身于栩栩如生的学习场景中。学生对新知识、新现象所产生的好奇心理被无限的激发出来,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1)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如知识竞答、小组竞赛、游戏等。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轻松、和谐、激烈而又紧张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被无限的激发出来,其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吸收速度在原有程度上实现提升。与此同时,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如在讲授“世界盆地和沙漠分布区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出红黄两组卡片,红色代表盆地,黄色表示沙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小组急速抢答的方式在世界地图的简图中标注出盆地和沙漠的具置。采用计分制,最终评出优秀小组,并予以奖励。
(2)将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活动情境通过生活实践深化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头脑中新的地理图式知识的创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等。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重点强调其针对性。教师可以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自然现象。比如观测一周内天气的变化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记录每天气温变化的数值,制作出气温变化趋势的折线图;观测地方河流的分布情况和水文特征等。户外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整体性提升。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自然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这一科学学科的热爱,学生的科技素养将实现大幅提高。除此之外,教师教师也可组织并带领学生参观、走访当地的人口调查机构、水文观察检测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社会调查实践,为学生设置专业课题,如“我市人口基数变化”、“城市绿化建设概况”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增长其专业地理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应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因地理课程所囊括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许多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和吸收能力都较为薄弱。而多媒体技术恰好能弥补这一课堂教学缺陷。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宏观的知识体系具体化、形象化,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展现了遥不可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置身于多媒体所营造出的浓烈的场景氛围中,情感效应随之产生。例如在讲授长江水文特征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赞颂长江的歌谣。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会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长江雄伟壮阔的特征伴随着音符进驻学生的脑海中。在陶冶其情操,升华其情感的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建立和探索欲的激发。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