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专业简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虽然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我诚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且爱好广泛。大学三年,我不仅学好了财务专业全部课程,而且对财务软件有一定了解,自修了用友财务软件运用。能熟练操作各类办公软件。短短的三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立足扎实的基础,对专业求广度求深度。在学好每门功课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同时,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今年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中级电算化证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已变得成熟,稳重,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铸就了我坚毅的性格和强烈责任心,我坚信,也坚定的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滴滴汗水是面对昨日舒心的微笑,也是走向未来丰沛的信心。站在世纪的曙光中,面对新的考验和抉择,我无法退缩,也无法沉默,我要用我那双冷静善于观察的眼睛,那颗真诚而热爱事业的心,用那双善于操作而有力的手,那双发誓踏平坎坷的脚一如继往的发扬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磨砺前行。为您,为我,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诚然,缺乏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我拥有饱满的热情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才济济,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
1 2
尊敬的领导,相信您伯乐的慧眼,相信我的实力,我真诚地期望能投足你的麾下,牵手事业路,风雨同舟,共同构筑美好的未来。
"给我一个舞台,送您一台好戏"这是我的承诺,也是我的决心。
个人简历和相关材料一并附上,如果能够给我一个面谈的机会,我将不胜荣幸。我的联系电话是:***
谢谢您阅读此信并将考虑我的应聘要求!
此致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13-02
一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想认识不到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甚至是高等院校均认为高等教育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受此种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往往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1)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重于课堂讲授而忽视课外实践活动。(2)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面,注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未能对其给予足够的经费投入。所有这些,结果均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进而导致学生实践操作及专业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从而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严重欠缺
实践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专业,要求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现实是,我国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未经过相关培训而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更谈不上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其业务知识与实践能力难以对学生的实习实践真正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最终会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我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且招生规模快速递增,而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未曾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是从会计、管理专业转过来的,并且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从未接触过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实务,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将有关的财务管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因而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较快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能胜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建设财务管理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学会将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状不容乐观。首先,由于企业与高校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实习基地不稳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已成常态,难以维系高校与校外实习单位之间的长久的合作关系和日常化的联系。并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进行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使现有的实习基地资源和硬件设施日益不能满足实习学生增长的需要。其次,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核心利益和商业秘密,因而企业常以各种借口拒绝接纳实习学生,即使有些企业勉强接收,但也不会让学生进入财务部门实习,或者不会让学生接触具体业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再次,从高校自身建设来看,则更多地倾向于科研投入,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则相对不足。而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则会导致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也会相应减少,进而挫伤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而且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使现有的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不能充分发挥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二 完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实践教学意识
实践教学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它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高校在构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时,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具备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掌握金融和管理学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树立并强化实践的观念与意识,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将实践教学变为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为社会不断输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2.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实践教师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为此,首先在教师的选配上要注重实践经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特点,选配既具有本专业的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进修专业课程,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财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职业的任职资格,同时鼓励教师主动接触实际财务工作,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再次,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而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以促进教师密切联系社会,促进教师与实务界专业人士的经验交流,满足实务教学需要。同时,高校要为实践教学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财务涉及企业的核心利益及商业秘密,大多数企业往往以各种借口拒绝接受学生实习和提供财务资料,这就决定了学生到具体企业实习往往很难系统、综合、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具体财务情况,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尽可能模仿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环境,建立一个专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并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企业咨询活动或进行企业专项课题的研究,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以锻炼教师的实际能力,同时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办公环境、人才资源,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的不足,同时可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企业人员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或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25):24~25
[2]胡爱荣.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2(8):78~79
[3]胡爱荣、黄东晶、李禹桥.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98~99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项目建设
1项目基本情况
2010年8月,湖北省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于2010年9月开始申报,2011年上半年正式立项并独立招生,该项目共招生三届,学生总计274人。其中首届毕业生于2014年毕业,毕业率达98%。该项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特色明。该项目是以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申报立项并招生,它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交通行业特色、水运物流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物流产业是湖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于一体,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
②起点高。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是该校四个省级示范专业之一,不仅拥有良好的教学软件条件(省级教学团队),而且拥有领先的教学硬件条件(国家物流实训基地)。新兴产业项目落户该校物流管理专业,使得该项目的实施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起点,这十分有利于该项目的建设实施。
③理念新。自项目立项以来,该校十分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依据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采用“旺进淡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湖北省内物流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湖北物流产业的发展助力。
④前景好。物流业是湖北省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湖北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湖北省“力争建成‘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为核心,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物流核心区域”。乘湖北物流业发展之东风,基于该校物流管理专业群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良的教学软硬件条件,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前景十分美好。
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是在省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坚实基础之上,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始实施工作的。从立项至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主要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项目建设工作。
①教学团队建设。自项目立项以来,该校就十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教师教学方法培训和教学理念更新、校内教师企业顶岗锻炼)、校企联合教研活动(企业教师授课、校企联合学术会议)和聘请楚天技能名师三个方面打造教学团队。2011年上半年,该校聘请了阳逻国际集装箱装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李永兴同志作为“楚天技能名师”,为教学团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教学团队成员参加与武汉新港的联合教研活动及到湖北省内物流企业的调研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该校物流管理专业打造了一支规格高、领域全、分工细、协作强、校企合、特长多的教师队伍。
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到企业的调研、研讨与实践,该校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采用灵活机动的“旺进淡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湖北物流企业生产特点,在生产的旺季,人员需求较大的时候,安排该班的学生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习,解决企业用人紧张问题;到了企业生产的淡季,该班的学生回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时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工作的淡季到学校来指导学生课程实训。
③课程体系建设。该校主动适应湖北物流业发展需要,根据湖北物流企业生产情况量身定做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年后,该校根据湖北物流企业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及时调整优化。在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湖北省内物流企业共同研究,紧密结合湖北物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而构建的全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科学性、针对性、职业性和前瞻性。
④校企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湖北省内的优质物流企业,如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商业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吸收这些企业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共同成立联合教研室,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通过零距离地与企业交流合作,方便、及时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校企合作常规化、固定化、协同化。
3项目建设效果
①校企双方进一步融合。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是该校与物流行业携手,与物流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湖北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该校与湖北省内物流企业联合育人的过程。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构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激发了校企双方合作动力,加深合作程度,将该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水平推向新高度。
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该项目的建设,促使了该校适应物流职业教育办学的新要求,实现办学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管理的柔性。该项目的建设以校企联合育人为突破口,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建设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发挥了企业在校企联合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物流职业教育新路径提供了有益探索,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③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得到增强。该项目建设以来,该校物流管理专业为社会进行国际货运从业人员培训1380人次;为社会进行助理物流师从业人员培训1120人次;为湖北省商务厅提供《湖北省服务贸易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受武汉市发改委的委托,完成了《武汉丹水池物流基地发展规划研究》并付诸实施,受到武汉市发改委好评;为中储股份汉口公司、中远物流武汉公司、武汉徐东物流商圈、湖北省物流协会等提供物流咨询和技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该校校内的国家物流实训基地得到了进一步功能扩展。截止2014年8月,该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2248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建有4个具有实战职场氛围的实训中心,即物流认知实训中心、物流流程再现实训中心、物流新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和物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面向物流院校教师与学生、物流企业员工提供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咨询等服务。同时,该项目的建设促进了该校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多个,其中,在本地区紧密联系型实训基地10个,与80多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
⑤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自该项目建设以来,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在教学科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在了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与优势。同时,该校是湖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赛项的固定承办单位,该校代表队在2009年、2010年、2012和2013年四次参加全国高职物流技能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得到了国家、省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高度认可,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4建议及改进措施
在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该校也发现了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下,由于薪酬和绩效认定相关规定的制约,企业教师来校任教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尽快出台鼓励企业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②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是否可以打破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壁垒,采用具有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物流企业生产实际,以有利于采用多学期分段式的模式培养人才。③招生制度方面目前,物流管理新兴产业班的学生全部来自湖北省,是否能考虑扩大生源范围,比如招收省内物流企业的适龄员工或外省生源,以增加学生构成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结束语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已经三年,从总体来看建设过程平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经验,可为其他高职财经大类专业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健.基于新兴产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2]黄汉华.电子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
[3]韩加国,马永良,何树贵.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动态适应[J].教育研究,2012,(6).
关键词: 国际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01-04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在全球化视角下,培养“具备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框架的知识结构,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规则,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能从容应对国际化市场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赖于高校的国际教育水准,以及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公认为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维度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1.1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含义 课程国际化是从知识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设计本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解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合作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隔阂和差异,并通过分析比较、鉴别与筛选将他国文化、社会、科技和管理精髓融入本国文化中。
迄今为止,课程国际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开设一些国际课程,讲授国外科学文化成果,如设立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金融等课程;或在传统的课程中融入国际化内容,如增加国际背景、国际案例、外国文化等;②开设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讲授的课程。③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应用到课程的实施中,进一步加深课程的国际化程度。目前,除了世界一流大学以外,大部分国家高校的课程国际化程度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1.2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特征 课程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与本国传统课程相融合,建构自己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并参与到世界高校课程体系之中;②把本国优秀科学文化成果向世界推广,让外国人认识和理解本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成果。
一个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如下特征:①开放性,即该课程体系向世界开放,能迅速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并不断调整、优化。②共享性,即实现课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包括设立开放性课程、跨国选修课程、优秀教材的共享、先进教学方法手段的交流等。③通用性,即通过国际上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使本国的课程、学分得到世界的认可。
2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的障碍
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建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用“2+2”模式来概括,其中第一个“2”代表两个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第二个“2”代表两个模块,即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上理论模块分别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核心课、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包括经济类(含金融、贸易、法律)、管理类和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模块由各类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大赛、专业资格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构成。各高校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在2个平台上开设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大致相同,选修课和实践模块因各校办学条件、优势特长不同而差异较大。
2.1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现状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2.1.1 树立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 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国际化”确立为财务管理本科办学特色,大连民族学院提出要培养“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高校树立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逐步构建和优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2.1.2 多种方式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①开设专门的国际化课程。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许多高校专门开设了国际化课程,如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这些课程反映了国际社会、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②增加课程的国际化内容。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传统课程中增加了国际化内容,加入外国知识和国际观点,加大比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重;及时把将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传统的会计类课程中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跨国公司业绩评价、比较会计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和控制等国际化内容;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类课程中增加比较财务管理、西方财务理论、金融工程、期货与期权等国际化内容。③实现跨国选修课程。通过开设国际财务管理专业、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学位课程以及学生互派的交流项目等形式,实现跨国选修课程,推动课程的国际化。随着国际化认识的提升,一些高校设置了国际财务管理专业或财务管理国际班,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了财务管理双语实验班(国际化方向)。此外,一些高校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如东北财经大学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国王大学学院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④其他方式促进课程的国际化。通过邀请国外学者讲学、派出教师到国外游学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联合科研等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从而保障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2.1.3 开设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引进教材 近年来,随着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我国高校均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讲授或中英文交替讲授,一些重点高校还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此外,许多高校大力引进国外优秀的财经类教材,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国外财经类教材,高校在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2.1.4 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许多高校财务管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一些高校还开办了网上教学、财务金融实验室。部分高校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案例(尤其是最新国外财经案例)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些高校通过开设各类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2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发展的障碍
2.2.1 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
第一,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缺乏国际化建设的经验,对课程国际化的深刻内涵理解较肤浅。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局限于目标和专业的设计上、或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上,未将国际化的实质内容渗透到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未反映到国际化课程的改革中。
第二,国际化课程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国际化,一些高校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将双语授课、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海外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认定为国际化,生搬硬套国外课程和教学内容,忽略本国特色和文化。在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设计上,那些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和介绍新兴学科的课程较少,反映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严重不足;此外,各通识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的递进关系。
第三,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效果不佳。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手段单一、效果欠佳。例如,在人才培养时更多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跨文化沟通、理解、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国际化教学材料的使用较少,跨文化案例和素材的应用更少,跨文化比较及批判性思维严重缺乏;在创建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上,许多高校以输出学生为主,输入的留学生较少,难以形成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第四,双语教学比例较低,国际化教材的使用效果亟待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比例不够,教学层次较低,大多为半外语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中文授课)或混合式(中英文交替授课)教学方式。全外语型(沉浸式)双语教学方式使用比例极低,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985高校全英语课程比例不到10%,211高校不到2%,而大部分其他层次高校都是零。大部分高校使用引进的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原版教材在课时设计、内容编排、知识广度深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国情,再加上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未达到要求,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需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国际化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课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在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尚处于尝试阶段,推广和普及尚需时日。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障碍 尽管不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程度不一,实施效果不同,造成实施效果差异的原因不同,但概况来说,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有:
第一,受制于经济驱动下的大学商业化动机。在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高校国际化,必然会偏离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初衷,造成大学国际化的原有价值如理解、尊重、交流和合作等元素让位于长驱直入的贸易本质。在这种动机下构建的国际化课程体系,难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只能流于形式。
第二,受制于大学国际化改革的模式。尽管我国高校普遍重视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但是大部分高校国际化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并未充分调动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许多高校教师并未对课程国际化持正确的态度,认为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可有可无,更别说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国际化建设中。此外,承担国际化课程的教师虽然比其他教师付出更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实际上课效果不理想、教学评价不佳,再加上没有差别的待遇,严重打击教师参与国际化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情况类似,一些学生出于就业和考研等目的,不愿在国际化课程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担心双语课程“太难”或“听不懂”,放弃选择双语课程。
第三,受制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参与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师需要具备如下的知识和能力:①强烈的国际化动机,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并能将这些融入到课程开发和教学中,以批判和比较的视角来看待跨文化的学术问题。②与国际学术圈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③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的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④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事实上,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我国高校是非常缺乏的。
第四,受制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与国际化课程的学生需要同时兼顾外来语言和专业内容,尤其是要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应对语言问题,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际化课程效果。如果学生的外语基础不扎实,势必会影响其对专业内容的掌握和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从一些高校双语授课的实践反馈来看,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中能听懂三分之一以上内容的学生数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本听不懂。这样使得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前面又多了个障碍,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3 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对策
3.1 整体规划,形成合力推动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高校应将课程国际化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中,研究实施课程国际化的政策机制,对国际化师资的引进、国际化教材的选用、国际化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奖励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组成校级团队在全校各院系实施和推广课程国际化,定期召开课程国际化研讨会、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等等,营造课程国际化的校园氛围。
3.2 不断优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设置跨人文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通识教育类课程。例如增设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其次,强化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建议在保证大学英语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英语强化训练课程,如英语听说(第1学期)、商务英语听说(第2学期)、商务英语读写(第3-4学期)。同时开设跨文化交流与比较的课程,例如《东西方文化比较》、《外国历史》、《西方思想史》、《西方经济史》等,为双语教学与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专业课中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适应国内、国外、国际三种环境变换的全球财务的视野,提高对外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从第1门专业课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第1学期,部分双语),初级会计学和宏观经济学(第2学期,部分双语),财务会计和金融学(第3学期、双语),国际金融和财务管理(第4学期、双语),管理会计(第5学期,双语),投资学和国际财务管理(第6学期,双语),国际财务管理(第7学期,双语)。
3.3 加强双语教学,推动教材和教辅的国际化 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建议对国际化程度高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金融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市场、公司理财等课程。对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选修课程则可以选用翻译的国外教材或国内优秀教材,中文授课。在双语教学层次上,建议先从低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始,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逐步过渡到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条件成熟时,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中选择几门(核心或选修课程)进行全外语型双语授课。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方式,使学生从心理、能力和英语思维上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此外,在具体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建议分班教学,即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将英语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接受最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建议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国际化建设。由于国外出版的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在引进国外教材时要特别注意甄别教材的质量。在使用原版教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土化的内容,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3.4 大力推广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 首先,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将导学式、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圆桌会议”、“课程论文”和“小组作业”等方式形成“学生自学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教学互动、教学资源、管理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和全天候学习创造条件。
3.5 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培养一支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适应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国际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国际师资的加盟,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财务管理专职教师、课程教授或客座教授;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定期选派财务管理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强化训练,回国后尽快开出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国际化课程的授课质量;选拔一批有长期出国经历的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的核心团队,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扩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课程国际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玉蓉.对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37-38.
[2]蒋玉梅,孙志凤,张红霞.教师视野中的高校课程国际化——基于对中英大学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3(08):74-83.
[3]林琳.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03):86-88.
[4]马春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264-265.
[5]陈春华.高校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研究——基于国内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3(06):31-33.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建议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前提是市场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有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必须立足于企业新理财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在资本市场中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合理投资、分配资金的能力外,还应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计量、预测、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能力的培养。金融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世界金融自由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在面临获得更多融资、投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一方面网络财务通过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结算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财务安全管理能力培养。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团体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哈尔滨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类课程实验(包括基础会计单项实验、财务会计单项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财务管理类课程实验(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及运用、分配管理问题上,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等问题没有在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导致学生在企业从事具体的理财工作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理财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会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基本上学生先做,然后老师核对答案并讲解,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和软件操作能力,但欠缺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某一具体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财能力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安排较少。目前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手工模拟操作和课程设计,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实验仅仅局限于在普通机房利用EXCEL解决基本的财务问题,没有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综合实验室,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世一堂集团、哈药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二十余家,仅仅能满足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仍然需要扩大规模。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财务部门涉及企业税收情况、财务重大决策等商业秘密,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专业实习环节也仅仅能够使学生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层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既有理财理论,又具有熟练理财实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体现学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能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科学地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控制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将培养综合理财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高校教师与企业选派人员一起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大纲中应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习指导书内容,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多样性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比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剖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尝试在毕业论文创作环节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专业实习阶段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具体财务问题,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了解该企业具体财务流程和搜集同行业企业的相关资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不能仅仅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无论是课程实验还是专业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严格指导和督促,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各种实践环节,避免流于形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应该突出实践性。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校方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等办法,鼓励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或从事兼职,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咨询工作,实现校企共赢。其次,校方应加大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校教师交流经验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在企业边教学边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三是聘请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院应特别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四大模块),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琴.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