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制冷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条件,是学生体验企业环境、熟悉企业设备、熟练职业技能的学习场所,实现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的保障。制冷专业在总结多年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工厂化实训基地。
1.创建工厂化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
1.1 创设环境,体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从校企共研共建入手,研制适合教学需要并体现企业实际的实训设备。从各种实训设备的整体布局出发,创设一个与企业环境相近的实训环境,强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1.2 开发资源,提升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从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D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APP技术,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1.3 探索模式,建设高效的实训基地。从改革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实训流程、实训管理、实训考核入手,探索学生掌握制冷维修技术、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的高效途径。从实训基地建设入手,实现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快速转变。
2.工厂化实训基地的研建过程
依据制冷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的研究经验,依托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队伍,创新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1 对接岗位技能需求,研建工厂化实训基地设备
2.1.1 研建工厂化实训设备。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冷专业的实训设备以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实用易学为原则,校企共同研建了既不拷贝企业又不背离企业、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实训设备,建设了以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典型设备为载体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实训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2.1.2 挖掘设备实训功能。校企共同根据制冷空调设备运转、制冷空调设备安装维修两大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技能,实现实训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实训过程对接工艺流程、实训标准对接技术标准、实训管理对接企业质量管理、实训考核对接员工技术考核。
在突出实训基地特征时,注重实训要求与企业生产要求保持相近性,制定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实训教学标准,将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到实训教学中,做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基地与车间合一。
2.2 创设工厂化实训教学环境,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2.2.1 突出企业文化,强化操作规程。在实训基地,采用标语、图板、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基地熟悉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突出工厂化布局,强化功能分区。根据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中央空调操作员、空调器安装工、汽车空调维修工五大就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在基地整体布局中,根据维修工作过程的,分别创设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五类实训环境。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各实训室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区、实操区、资料区、成果展示区等区域,特别是要利用音视频资源、信息化技术,开发适合实训课程的课件。
2.3 立足技能培养,探索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学生通过参与电冰箱组装与维修、空调器安装与维修、冷库安装与维修、中央空调运行与管理、汽车空调维修五大类典型职业活动,学习、体验、建构、获取岗位职业技能,快速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2.3.1 形成"共研、共建、共管、共用"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机制。
组织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形成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共研实训基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依据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和核心课程教学要求,研发实训设备、创设实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共管实训基地,遵循既符合教学管理,又符合企业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基地运行机制,保证实训基地管理科学规范;共用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满足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
2.3.2 对接企业环境,建设工厂化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工厂环境和可供操作训练的实训设备,配备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真实设备,按照工厂的工作运行、工作过程、工作标准、工作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管理与运行管理对接、课程考核与员工考核对接。解决了以往学训不能同时兼顾的难题,边学边训、学训一体,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效性。
2.3.3 依据岗位要求,开发实训设备教学功能。以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转、安装维修两大类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将真实工作项目或任务转化成教学项目或教学任务,将单一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融入了实训项目中,体现为直观认知、拆卸、安装、修理、维护保养等实训操作。实现了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
3.学岗对接工厂化实训基地成绩及效果
3.1 引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基地成为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考察基地、北京市制冷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制冷和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赛前培训基地和竞赛的赛场、北京市首批特种作业实操示范考点。组织了多次北京市师资培训、特种作业制冷培训,连续三年承办了北京市职业院校制冷设备组装与维修、户式中央空调安装与维修技能大赛。作为北京市特种作业实操示范考点,仅2014年就为北京市氨制冷作业人员岗位培训700多人。基地为北京市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转岗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做出了贡献。
(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的学习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后续进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受课程安排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隔长无法及时同步,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连贯,掌握不牢固。教材的设置和安排以灌输知识为主,对汽车专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不十分明确,一味讲求全面和理论,重点不够突出明了,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职业院校因生源因素的影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生源学科参差不齐,文理基础差异较大,稍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
(3)考核制度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职业类院校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引有待加强,自身定位和学习目标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最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应对及改革措施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方法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⑥⑦⑧⑨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应对和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整合课程内容,制定项目教学的模式
根据专业的需求,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用汽车电子电路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首先以实用为原则,将课程中与汽车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一些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适度删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厌学现象,比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论计算很强,但对汽车专业用处不大,直接进行删减,同时强化并注重电子电路集成的应用环节,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其次针对不同内容,在讲授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比如二极管如何形成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可以简略,对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以及如何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则应侧重讲解并强化实训,对于铁磁材料的内容作为常识性了解就足够了,压缩学时,重点介绍变压器、汽车上的点火线圈等知识,同时考虑到生活用电问题,增加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再次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现象性实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现象,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要突出专业特色,多引入一些与汽车专业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讲到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时看一些汽车空调的风扇电机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更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又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倡导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获得知识,根据具体知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介绍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教学,实现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学习;在讲授变压器是采用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先总结变压器的作用教师补充教学;对于二极管的检测采用图片和演示操作结合的方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给出具体实训任务,让学生自己测试连接线路,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做出评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做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3运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于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教学视频,直观的实物模型,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检验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方案应本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建立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实操成绩采用实训项目和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的实训作品、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加强平时实训实验课的考核,实训考试给出具体的实训要求,采用学生单人完成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定给出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等情况。
2.5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宏观加微观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正确指引未来的就业领域及岗位,明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积淀。通过自身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自身的转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总结
关键词:课改 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 企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9-01
本人根据多年来企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1 我国中职汽修专业发展概况
1.1 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不足,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几乎全为外聘教师,对设备管理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难以全面到位。
(2)实训设施设备老化不足。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汽修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学校资金不足,设备投入较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3)教学方向偏移,极端而不全面。
有的学校,汽修专业国家投入车多,师资力量雄厚,与丰田或大众公司合作,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对小轿车修理教学到位,而对大型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修理没有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2 社会、企业对汽修学生的要求
企业对汽修学生的技术水平不会要求太高,但要求基本功扎实,要求某一项技能熟练,而现在学校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 实施全面课改,实行全面项目教学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结合我国技能人才等级标准,本人将汽修专业的项目安排如下。
2.1 学习领域一:汽车维修基本功训练
学习任务:(1)汽车清洗。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洗饰店洗车工。(2)汽车轮胎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轮胎专卖店和4S店机修工。(3)汽车保养和二级维护。企业社会对应岗位:各汽车专业4S店售后服务岗位。(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驾驶员。
2.2 学习领域二:发动机机械结构修理
学习任务:(1)油底壳和机油泵的修理。(2)缸盖的修理。(3)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4)缸体的检查、修理。(5)发动机组装及其在车体上的拆装。(6)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汽车修理厂机修工。
2.3 学习领域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汽车传动系的修理。(2)汽车制动系的修理。(3)汽车转向系的修理。(4)汽车行驶系的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机修工岗位。
2.4 学习领域四:汽车电器修理。
学习任务:(1)汽车电气的组成。(2)汽车电源系统的修理。(3)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的修理能力。(4)汽车辅助电器修理。(5)汽车电图的识读。(6)汽车空调系统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专业4S店汽电工岗位。
3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已经打下一定的汽车维系基础,学校要联系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置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半年,并派专业老师在企业跟踪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巩固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的侧重点的不同,由跟踪老师汇总后交回学校记录存档,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改提供依据。
4 进行专业方向分工
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完成后,按照企业要求和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维修、轿车维修、大型货车维修、汽车营销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5 各专业方向的学校领域设置
5.1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校领域
学习任务:(1)液压元件的维修。(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3)柴油机燃油共轨技术。(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工程机械售后维修岗位。
5.2 大型货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一)液压元件的维修。(二)汽车举升和转向液压系统维修。(三)汽车多桥转向和传动系统维修。(四)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大型货车修理厂维修岗位。
5.3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一: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电控发动机。(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和排放控制系统修理。(3)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维修。(4)汽车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维修。(5)汽车随车自诊断系统维修。(6)汽车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7)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二: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汽车自动变速器。(2)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4)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5.4 汽车营销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1)计算机打字。(2)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3)汽车销售流程和营销礼仪。(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销售岗位。
以上是本人多年经验的总结,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于不影响学习的领域可同时进行,针对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可将与其有关的学习内容编制在一起进行教学,形成一体化学材,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学材内容不断改进,并围绕学材内容改善实训设施,提高学校课改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工人。
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行业进行,汽车行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为了能够追上汽车行业技术革新的步伐也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2016年两会中着力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中职教育作为技术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汽车作为便利的交通工具将走进寻常百姓家,社会对汽车维修服务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度上升。因此,通过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型技术基础。
1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对传统的先进性汽车理论教学知识的讲解,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汽车制造与维修实践活动,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符合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可以让学生习得理论知识后立即进行应用,从而避免了实践课与理论课相隔时间太长导致理论知识遗忘,进而能够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指导的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汽车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职业技术性学校多数在与企业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模式下是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中的主要目的是夯实自己的汽车技能,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制造与维修工作当中。专业一体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就对汽制造与维修工作的流程和技术有直观的认识,并且能够进行适度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技术实践的良好过渡,从而避免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此外,学生具有较强的上手能力非常受企业欢迎,无论是从校企联合培养角度,还是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角度,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都有显著优势。
2 中职汽修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一年级只需要掌握有关汽车文化、汽车概论基本常识和技能。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汽车的模块,其分别是:(1)发动机的构造与检修;(2)底盘构造与检修;(3)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4)汽车空调;(5)自动变速器构造与检修;(6)车身修复;(7)喷涂美容技术;(8)汽车营销。在实行的一体化授课模式中,汽车各部分教学在一起共同构成了8个模块,这8个模板地掌握会使得学生对于汽车整体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年级的学生到制造企业和汽修厂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2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一体化授课的时候,老师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有讲究,它们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内容充实的。这种授课方法的执行,老师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相结合,慢慢地把自己理解创作的课本和该校的课本相结合。然后在该校中使用该教材,从而来提高该校教学的效率。汽车专业教材与时俱进改编是为了让学生毕业时所具有的职业技能与汽车行业的需要相适应。汽车专业教材实现校本化、课程化,是为了突出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质,有利于定向地向某些地区汽车行业输送专业性的人才。
2.3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场所的选择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进行理论教学知识讲解的黑板和多媒体,要有供学生进行观摩和实践的设备。这样的教学场所是将教师和实训实验室结合起来。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实验室建设经费比较高,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数量又非常多,这需要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度协调。
关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场所的选择建议参考一下3个方面:第一,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演示活动。选择这类教学场所主要是针对理论课知识比重较大,主要是对专业名词的界定等识记性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课程中,实践演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对号入座。因此,用多媒体来替代实际器材具有很大可行性,而且还具有可以根据需要对局部零件进行放大观察的优点。第二,以汽车实训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充分利用投影仪和可移动教学白板来进行理论教学活动。选择这类教学场所主要是针对实践课比重大而理论课比重小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汽车制造与维修的流程有很好的记忆。在实训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模拟汽车制造与维修的过程,回顾所学的技术,从而有利于其在实践中对专业理论进行反思。对学生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白板进行讲解。实训的维修流程则可以通过投影仪进行循环展播以供学生参考。第三,以校企合作的汽车制造企业和汽修厂房为主要教学场所,充分利用企业的车间来进行汽车制造与检修实践活动,由学校教师和汽车工人师傅共同对学生相关的理论课内容解析。选择这类教学场所主要是针对于理论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是最佳的客串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高度的指引作用。
2.4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考核制度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考核制度需要在原有的考核制度上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在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制度中,要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考核指标,要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报告项目。在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制度中,要提出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以及实践报告撰写3项考核内容不能瘸腿的新要求。对这3项考核内容要设定权重系数,实践能力的权重系数为5分,专业理论课的权重系数为3分,实践报告撰写能力的权重系数为2分。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充分说明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其专业理论课成绩不佳多数是学习态度问题,可以矫正应是态度;之间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毕业后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上述考核制度外,学校要根据自己工学模式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考核制度的附加成绩。附加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对该项成绩打分的主要是企业带领学生实习的带队负责人。考核的主要项目是学生的实习态度、汽修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学生考核附加成绩有利于激发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热情,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更好地锻炼。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教育 一体化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47-03
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旨在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各学科领域在继续分化的同时,也伴随着高度综合的趋势。同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趋向融合,呈现一体化。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老教材、老课程让学生不能产生兴趣,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仅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学习有畏难心理,同时也造成了教学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进行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对一体化教学内涵和特点的新认识
职业教育专家指出:“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的变换。它实际上是奠定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广泛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教育价值观取向、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起初,技工院校的专业老师理解“一体化教学”也就是“理论课和实际操作课放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实一体化”。2011年我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的中职示范学校,2013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合格,正式成为全国首批中职示范学校。随着示范校的创建和深入,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的丰富内涵和无尽的潜力。感受到了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更加加深了对一体化内涵的认识。
1.一体化是事物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实现可能
一体化亦称综合化,英文表述为integration,其性质就是通过部分的结合所出现的全部新的性质。一体化的过程既涉及世界各国家之间的方方面面,是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的互动过程。任何事物在初级阶段都没有一体化强烈需求,当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在系统的内在运行成本和外在环境驱动共同作用下,必然向一体化迈进。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企业的产品技术。而我们的职业教育一体化是其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也将逐渐成为全球化。
2.一体化教学
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藩篱,要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由此要求:(1)标准一体化,即国家标准、学校标准和企业标准一体化。(2)校内校外一体化,即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和社会就业一体化。(3)教学一体化,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一体化。(4)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合为一体。(5)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现场情景一体化。
二 行业自身一体化发展趋势
正如前面所述,技工院校是培养实用的技术型人才,而后根据需要流向社会,流向市场,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促成行业的良性发展。本人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汽车专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后来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我院,结合自己现在从事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师职业和以前在企业工作时的所知所见,我觉得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到如今也出现了一体化的特征:(1)入职培训、岗中培训一体化;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一体化。(2)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厂家自我培训、校企合作培养和委托进修培养一体化。(3)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要求一体化。(4)定岗定职、岗位轮换一体化。(5)保养、诊断和维修作业一体化。(6)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一体化。(7)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一体化。(8)不同汽车品牌的维修技术人员信息共享、能力贯通和管理借鉴一体化。
三 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不高,自学能力比较差、进入企业后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也不高,而且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不太满意。这些现实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经过认真反思和多次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进入我们技工学校后如何培养?而我们一直沿用着相对落后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造成了我们培养出来的技工院校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要,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后续的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这样恶性循环,会造成学校管理的多方面问题,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因此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唯有从源头抓起,进行教学的一体化课程改革。
四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确定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来提高技工院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来保障学生有很好的实习和就业企业,我们就得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1.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总方向和总结构,并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实习劳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安排。教学计划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必须找到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来自于企业现场工作情景的“典型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将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现场工作情景有机地联成一体。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汽车维修分成若干个课题:汽车简述、发动机认识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常见故障排除、汽车底盘认识拆装、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系统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检修、汽车转向系统和悬架检修、发动机电气、汽车车身电气、汽车空调检修、自动变速器认识和拆装、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汽车保险业务、汽车营销技能基础、ERP系统软件应用、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修复与涂装技术等。将学生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到若干个课题。例如在汽车底盘认识与拆装中,其中一个子课题是液压制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我们将这个子课题分成若干个工作现场模块任务,分别为:制动不良(踩下制动踏板时,驾驶员感觉汽车减速过慢或制动距离过长)、制动失效(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不减速,即使连续制动也无明显减速作用)、制动跑偏(踩下制动踏板时,方向盘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车辆行驶方向朝着一侧跑偏)、制动拖滞(抬起制动踏板后,全部或个别车轮的制动作用不能立即解除,影响汽车的重新启动,加速行驶或滑行)。这样的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是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在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研究中,提出了两种代表性的方法。方法一:行为导向法,也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方法二:行为模块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模块式课程教学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一,用实际现场工作情景教学,用案例法引入学习任务,采用“3W”原则,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采取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能明确工作内容、学习任务,知道今天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干,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什么、如何去学。然后用情景模拟法或角色扮演法去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用PPT课件讲授知识点,可以是教材中的重难点,也可引申到实习工作任务中。用影音文件或视听文件讲解工作原理,同时采用图片、实物来演示。明确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掌握什么就学习什么内容,把高深不易理解的理论切割精简。可以利用画鱼骨图按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如下图类似鱼骨的分析法,判断轿车转向异响故障,可列出造成此故障的原因,每个原因都是一根鱼骨,进行分析判断后剔除或保留,达到精确判断,最终消除故障,任务完成。此练习中运用了合作法、分析法、小组互动法、网络搜索法,通过完成自主学习、自我消化、巩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解决问题能力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提出问题、引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辅导反馈,并做出考核讲评小结。
索纳塔轿车转向异响故障的鱼骨图
第三,实操技能训练采用分组实施工作,通过画鱼骨图的练习法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故障案例的方式转化成学习过程,工作准备、实施过程、执行规范流程、注意事项、互评自评并总结、填写执行任务工作页,最后是小组代表展示成果。这样使学生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
3.编写一体化课件教材
依据教学大纲,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同时教材的编写须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对各课程的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材。在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一体化的特点,形成了:(1)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特点,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情景教学法等形式。(2)教师所用教材、学生所学教材和教与学共同参考教材编写一体化。(3)实训指导手册、任务操作工作页和学生作业一体化。(4)多媒体动画视听课件和书面教材一体化。
4.着力培养“双师型”师资
如果仍然“各自为政”,理论课教师只讲理论、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指导实习,一体化教学就如空中楼阁,所以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培养的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同时这些老师还需有工厂和企业的工作经验,成为“文武双全”的“双师型”教师。技工院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就是要有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因此,学校要向前看,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时要做到“舍得”。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通过以下方法:(1)初步确定双师型教师人选的培养。(2)确定培养对象的培养方向和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明显。(3)培养教师的多方面能力,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考评、工种开发等能力进行培养。(4)通过组织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和寒暑假时间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参加学术活动。让实习老教师通过传授技能来培养理论教师操作技能的不足,让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提升知识,如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在职研究生学习等,以提高其理论水平。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还需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教师队伍力量。具体可以:(1)公开招考一些在企业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2)从重点院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生中引进人才。(3)通过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遴选一些企业骨干到技工院校兼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可使学校拥有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建设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中心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一体化教学中心。这个教学中心必须符合职业教育要求,能够具有企业的现场工作情景,做到高效管理,安全环保,符合企业的六西格玛(Six Sigma)原则。在这个教学中心中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区域,具备完全情景化的氛围,可以实现教学的跨模块区域活动,在学生的操作流程中,明确以集合整待、任务布置、工具材料准备、规范操作、紧急处理、完工清理、总结评议的规定流程。执行的是企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学习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和知识、接受的是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学生在这种完全按照企业流程的模式中去操作,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6.确立一体化教学课程效果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是一个职业教育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准确地确立一体化教学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可以结合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效果评价。(1)是否达到标准的统一,“国家标准、学校标准,企业标准”的统一融合。(2)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提高,体现在知识、技能、时间观念、协作、主动、文明安全工作、创新等方面,企业对学生是否满意。(3)课堂上的“任务目标、教学过程、任务成果”是否统一融合。(4)传统教学方法和一体化教学的纵向对比,兄弟院校的横向对比。
同志说过: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其素质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而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必须紧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一体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发挥其绝对的优势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光荣的任务,我们就必须把握行业和专业发展的前沿,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造就一流的产品。通过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促进技工院校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鲍强、吴远志.技校“一体化”教学刍议[J].现代技能开发,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