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系统集成论文

系统集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系统集成论文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第1篇

系统集成,是以用户的应用需要和投入资金的规模为出发点,综合应用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适当选择各种软硬件设备,经过相关人员的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应用开发等大量技术性工作和相应的管理性及商务性工作,使集成后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实际工作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和适当的价格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过程。

系统集成要求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便利、高效的管理。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等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二、基于J2EE平台的系统集成的架构

J2EE旨在为支持Java语言服务器端部署而提供与平台无关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和标准的企业级平台。

Java具有平台无关性,可以运行在Windows、Linux、Uni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上,Java的跨平台是通过Java虚拟机(JVM)来实现的,Java源代码被编译成一种结构中立的中间文件格式,只要有Java运行系统的机器都能执行这种中间代,Java源程序被编译成一种与机器无关的字节码格式,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

J2EE标准制定了一个开发者编写企业应用时必须遵守的标准,也制定了各种应用系统服务商必须提供的基于标准的服务,这样企业应用程序就可以在不同平台间统一地使用这些服务。就像J2EE是一个工业支持开放标准一样,应用开发者要确信由应用服务器以统一方式在不同平台和不同供应商之间提供下层支持服务,这就允许应用开发商集中于业务逻辑的开发而不用在他们的应用代码里执行这类系统级服务。

另外,一旦建立一个基于Java的组件,就可以在多个软件系统上重复使用,也可以移植到不同系统上。重用已经建立的组件,企业不需要拥有编写整个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所有技术装备,可以从不同的专门研究某一领域的供应商处购买组件,把这些组件充分利用到自己的应用系统中,这不仅使应用系统开发速度快速增长,而且减少了处理各种技术集的花费。

正是由于诸如以上的众多优点,J2EE平台堪称集成信息系统的“强力粘合剂”,它依靠WEB层和业务层的组件处理事务及安全和扩展性,降低了访问不同系统的难度。J2EE平台的架构由客户层、WEB层、业务层、集成层、数据库层构成(如图1):

客户层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呈现出适当的视图,以收集查询,显示最终结果,它可以是瘦客户端,胖客户端这些非浏览器的客户端,也可以是基于浏览器的客户端。客户层将信息和数据呈现给最终用户,应用程序用户与客户端应用程序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与企业应用程序的其他组件相连。用户接口/提供了客户与信息进行交互的工具和相关的支持服务,它使客户与系统的交互变得简单、快捷。J2EE支持的Java客户端包括Applet、Java应用客户端、J2ME移动客户端或MIDlet,浏览器是一个瘦客户端,在J2EE系统的客户端中应用最广。客户端类型多种多样,容器必须提供组件支持,为客户端组件提供运行时环境,JVM提供了Java运行时环境,个人桌面系统、工程工作站、Applet和应用客户端等组件都支持JVM,而MIDlet要求对JVM进行稍加修改。

由于业务需求瞬息万变,WEB层成了一个动态层,WEB层主要有两种职责:接收客户层组件的要求,处理请求,然后将请求路由到业务层的适当组件;接受业务层传来的结果,计算一个适当的视图,然后将视图路由到对应客户端。客户层使用浏览器应用程序与WEB层组件交互,J2EEWEB层的重要组件有Servlet,ServletFilter和JSP,这些组件部署在高端服务器上,Web服务层和容器提供了事务、命名、目录和JDBC等服务。其中,MVC模式分开了表示逻辑,业务逻辑和数据。

业务层负责执行必需的业务逻辑,它根据客户请求计算业务逻辑,但最好将这些组件隐藏起来,不将业务逻辑直接呈现给客户端。J2EE业务层包括业务逻辑,数据访问逻辑和相关服务。EJB是运行在业务层的业务组件,EJB具有分布特点,面向事务,其中会话Bean负责创建和维护客户与服务器组件的对话,实体Bean以适当方式实现数据的持久层,消息驱动的Bean可将J2EE应用程序与基于JMS的中间件集成到一起。业务组件部署在业务服务器上,业务服务器为业务组件提供各种“校准”服务,如事务、命名和目录等。

EIS层将前端业务逻辑层的组件与后端数据库层连接起来,这一层的组件应尽量确保数据库不同资源与业务逻辑层组件的无缝集成。很多信息系统有规模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若巧妙集成这些信息系统,将能保护现有投资,并有效“重用”信息,流程和工作流。EIS层的集成不是单纯的数据集成,还涉及信息集成,对JDBC、JMS、J2EE连接器架构、JNI和JNDI等技术能起到帮助作用,其中J2EE连接器架构对企业最重要,能给J2EE平台带来“可插入”行为,厂商的资源适配器允许将信息系统插入J2EE平台,以实现近乎零障碍的集成。

三、Siebel-基于J2EE平台的CRM集成解决方案

Siebel是CRM理念与技术应用的最初实践者,为后来不断涌现的CRM软件厂商提供了业界的标准,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其是CRM的先驱与开创者。到目前为止,Siebel的CRM系统在CRM3个关键领域,即销售、营销及服务3者之间的数据/流程整合度最高,各种应用界面最为统一。Siebel产品功能齐全,企业更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模块,有利于系统的集成,并为今后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充足的前提条件。SiebelCRM应用引擎的多层体系如图2所示:

用户界面提供个性化用户界面,管理用户交互行为,从目标定义库(SRF)读取有关用户界面定义子集并解释执行。目标管理器(ObjectManager)为Siebel所有企业管理逻辑目标(BusinessObjects)提供完整一致的目标行为,从SRF读取与企业管理逻辑有关的目标定义子集并解释执行。数据管理器管理一个独立于RDBMS逻辑数据映像(DataView),从而使目标管理器功能独立,企业管理逻辑定义无需因不同的RDBMS而有所改变,并激发实时SQL语句,读取并解释SRF中有关数据关系链(DatabaseSchema)的定义,与数据交换层(DataExchange)通讯以访问存于RDBMS的物理数据。数据交换层直接处理与RDBMS相关的交互信息,作为数据管理器和RDBMS的中介桥梁。

客户端接口提供了用户界面的简单整合,利用COM、CORBA、ACTIVEX、XML等技术可以在客户端进行客户化整合。服务端的接口为企业逻辑定义目标提供了实时连接,利用COM、CORBA、XML、MQSeries可在服务器端进行整合。数据管理器的接口提供了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迁移工具,利用数据库工具在不同的RDBMS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交换。

Siebel的企业数据整合管理(EIM)是专门为系统实施所提供的数据整合管理工具,它用来处理Siebel数据库和企业其他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EIM利用系统中介数据库表(InterfaceTables)暂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开发人员只需直接读写中介数据库表的内容,中介表与Siebel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转换由Siebel服务器的EIM批作业自动完成。使用EIM可以对数据进行批量输入、输出、数据整合和删除。在需要数据输出到别的应用系统场合,可以用EIM从Siebel数据库输出数据供其他系统使用。必要时可以根据对定义对数据库的纪录进行整合处理,消除重复纪录。可以根据定义进行数据删除工作,EIM将根据要求将各相关的纪录删除。

Siebel服务器采取逻辑体系(如图3):

Gateway服务器也称名字服务器,作为各企业服务器的单一入口,动态分配注册Siebel服务器和各应用组件(ServerComponent)的可应用状态,存储服务组件定义以及分配连接信息;如安装第三方负载平衡软件,则可以根据服务器负载情况动态分配入口请求。Siebel服务器运行一个或多个Siebel服务程序,从名字服务器读取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利用数据接口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企业服务器(EnterpriseServer)逻辑管理一个或多个Siebel服务器,读取单个RDBMS。数据库服务器存储Siebel数据关系链,支持各种流行的数据库标准接口。Siebel文件系统存储所有经压缩的文档数据及其他非标准数据,以供Siebel应用软件读取和存储。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第2篇

仿真系统其主要实现的功能是通过虚拟的空间,使得学生通过人机界面在系统中实现对虚拟的装配、制造等课程实训,从而提升自身在机械工程专业应用的能力。本文以本校作为实例,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情况,将该仿真软件的功能分为虚拟工厂、虚拟制造、虚拟装配和虚拟评价等不同的实训的功能模块。其具体的整体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1)虚拟工厂环境该模块主要向学生展示在机械设计、模具制造等过程中与工厂的实际相符合的相关背景,从而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可置身在真实的工厂环境当中。同时该功能还提供如机床、量具等相关的模型。(2)虚拟装配该模块是让学生对简单的机械制造模具,如机床、刀具等进行装配,同时在该模块当中还包括简单的机械零部件。(3)虚拟制造该模块的功能则是在虚拟的三维工厂环境中,实现对相关的制造产品的加工、装配和调试。如学生选定轴承类的模具进行加工的时候,会涉及到相关的模具、刀具等的基本的参数,另外还包括其加工的工艺步骤等,系统则会根据其工艺的步骤,自动让学生对每个环节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训练,从而直至完成对整个模具的加工。(4)学习评价本模块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设计和操作过程进行评价,从而客观的反应学生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环节,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课程实训内容的理解。

2系统开发方案的制定

2.1开发软件

对仿真系统的开发软件有很多,在通常情况下都运用美国微软公司的MFC作为开发的基本框架,同时在开发后采用OpenGL软件对其进行三维立体的渲染,从而增强三维效果。但是采用该开发方式需要处理大量的代码的编辑工作,其设计出来后所得到的三维效果也比较差,因此,在本设计中采用Unity3D游戏引擎对软件进行开发。该软件的优势在于通过创建虚拟环境和实施动画等交换的方式,提供包括图像、文字、网络等的引擎支持,从而实现多功能的编辑器,并可在包括安卓、iOS、WindowS等在内的多个平台上运行,具有很强的优势。

2.2模型开发工具

在机械制造当中会涉及到的对模型的开发,包括对机床、刀具等。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模型开发软件对这些基本的机械零件进行设计。在本设计,采用SPS软件公司开发的UG软件,该软件是集合CAM、CAD、CAE等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系统,其在模型加工制造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并被应用航空、模具等制造业多年。其强大的曲面造型、虚拟装配、实体造型等功能呢,并可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有限元、机构运动、动力学等各种分析,因此大大的提高了软件设计的效果和可靠性。同时其简单的代码生成程序,使得在后续的开发中可节约大量的代码开发的时间,并且其提供的二次开发的语言具有简单和功能多等特点。而对三维模型的渲染则采用常用的3Dmax三维立体软件,该软件具有全功能的三维计算机图形开发功能,从而成为现阶段使用的最多的三维软件之一。

2.3网络通信实现

为更好的实现对系统的开发,整体的体系架构采用B/S模式。选择该模式其主要是和传统的C/S模式比较,C/S是将相关的资源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端,从而通过该模式大幅度的减少对通信的开销,但是B/S模式结合其中的Script技术与ActiveX技术,减少了软件开发的成本和维护成本,因此,该系统选择B/S模式。

3机械制造教学实训仿真实现

3.1虚拟工厂环境模块

通过采用UG软件对三维立体模型进行构建,同时采用3DMAX立体软件对图片、模型的渲染,从而让学生能置身于真实的车间工作环境中,并通过建立模型库,从而为后续的装配和制造提供数据基础。

3.2虚拟装配实现

结合机械工程类课程,其需要仿真的项目很多,如机床、轴承等,在本设计中以机床加工作为案例。通过机床进行加工其需要将其动作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动作,包括控制刀具、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相应的制造模型。因此,首先采用三维立体软件3DMAX对其中的几何模型进行建模,包括主轴、床身、工装、刀架等。其中的各个模型有着各自的参数,可对不同的参数进行设置,并通过三维软件定义出不同零件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装配出完整的机床。

3.3虚拟制造仿真实现

本模块的设计以数控铣床为例,该模块的实现步骤则是首先导入数控铣床的模型;其次构建相关的工件所需要的毛坯的模型,并和数控的铣床实现装配的定位;第三,编辑NC代码,并设置相关的加工参数,包括其中的工件的坐标;第四则为系统的仿真运行和仿真结果比较。

4结语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第3篇

环境工程设计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包含若干个子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缺乏系统思维,孤立、片面地理解系统控制理论,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等相关内容割裂开来,不能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以形成合理认知体系,则不能够全面、联系、突出重点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利用思维树模型可培养系统思维能力,[6]强化系统控制理论在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应用,将一项工程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角度清晰的表示出来(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如下图1所示)。

2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系统控制理论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对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这一阶段包括工程概述、工程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工程近远期结合问题、工程效益分析、工程进度安排、存在问题及建议以及附图附件等内容。在这一系统中,用最优化分析解决问题,即在本系统的运筹中,控制策略要使工程净效益最大,而费用尽可能地小(可视为负效益)。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负效益,必须在一定的工程规律和条件的约束下,按照最优化原则,结合工程分析考虑工程方案必选优化,对整个工程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不求负效益最小,而只要求负效益尽可能减少。这是由于在环境工程设计中,最优解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7]

3工程设计阶段的系统控制理论

在此阶段,环境工程设计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复杂系统,可将系统控制的重点分别集中在组织系统的输入、转换过程和输出3个阶段,由此形成3种不同的控制类型: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8]

3.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预先控制,是指在整个过程中预先集中于系统输入端的控制,其目的是通过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功能障碍来预测并预防偏差的出现。其在环境工程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环境工程概况分析

环境工程涉及水、气、声、渣、辐射等多个方面,涵盖内容非常丰富,工程特征千差万别。因此,掌握具体项目的工程概况是搞好设计的必须前提,主要包括:(1)工程一般特征简介。包括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方案、辅助设施、配套工程、储运方式、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工程总投资及发展规划等。(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用流程图表述说明生产工艺过程,必要时列出主反应式和副反应式,并关注副反应中可能潜在的危害因素。(3)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包括主要原料、辅助原料、材料、助剂、能源以及用水等的来源、成分和消耗量,特别是要综合对比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指标、新水用量指标以及排污系数。(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率、效率、回收率和放散率等。除了主产品的总回收率之外,还应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综合总回收率。

3.1.2污染源及污染源强分析

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源强是环境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工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的工程全过程做认真调查、详细统计,力求完善。对于污染源分布调查要求按专题绘制污染流程图,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因子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另外,鉴于近年来环境风险事故呈频发、高发态势,应高度关注环境工程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包括事故排污和异常排污两种工况。事故排污的源强统计应计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作为风险预测的源强;异常排污的源强应统计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的超额排污。

3.1.3环保方案分析

分析工程总图布置方案,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分析工程既定环保方案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采用资源节约型模式、资源综合利用、物能良性循环、产业生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并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3.2同步控制

同步控制也称实时控制,是指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在环境工程设计中,同步控制的关键是严把设计质量关,实现初步设计的标准化,由仅控制排放标准向全面的设计质量标准过渡。积极引导环境工程设计单位贯彻国家制定的《建筑企业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等相关标准,使环境工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入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要在当地设计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审查,把贯标工作与单位资质、工程招标投标和企业创优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质量的单位自控。在推行设计资格审查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重大工程的设计方案图纸审查、批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追朔设计存在的问题,系统解决,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并追踪审查以前的可能事故点。

3.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目的在于改进,以预防将来发生偏差。在缺乏任何预见手段的情况下,反馈控制是比较实用的控制方式。在施工设计中,反馈控制的关键是引入工程环境监理,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检查,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对未按有关环境保护要求施工的,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造成生态破坏的,应采取补救措施或予以恢复。通过监理这一反馈控制,可提供设计效果的真实信息,并使设计人员获得评价其绩效的信息,从而提高设计水平,对于下一步或日后工作的实践指导作用非常巨大。

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阶段的系统控制理论

为监督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以及落实其他需配套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9]该阶段是对整个环境工程设计系统的最后一个核查关卡,涉及验收范围、验收标准、验收工况、验收监测(调查)结果、验收环境管理、现场验收检查、风险事故环境保护应急措施检查及验收结论等部分。可用如下系统流程图简述其验收工作程序。

5结论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第4篇

为了更好的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对支队的信息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审前调查,摸清了交警部门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交通违法业务处理流程及业务数据的流向。最终,审计组决定以业务处理流程为切入点,抓住业务数据流向的关键点来开展审计,并确定了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联动的审计组织模式,明确了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1.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审前调查审计组在审前调查阶段,专门开展了信息系统审计审前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应用情况、业务应用软件、系统业务流程图和数据交互图、网络拓扑结构、主机/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系统相关文档等。通过信息系统审计审前调查,大致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及业务处理流程:市电子警察系统主要包括违法录入、违法修改、违法审批、法律文书管理、黑名单管理、违法统计等功能。其通过“邮政送达平台”和“银政联网平台”分别与广州市邮政局(以下简称邮局)和银行交换数据,以实现违法通知书的邮寄和罚款的缴纳。四区两市监控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专线或3G网络传送到交警大队服务器中,通过前端审核系统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审核完的有效数据上传到市交警支队的“电子警察系统”中。电子警察系统中通过审核的有效数据上传到省系统中,再上传到公安部的“六合一”平台。

2.确定审计组织模式审计组采用了市本级审计组与区县审计组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审计组织方式,由市本级审计组负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和两个区分局交警大队的审计调查,其余的四个分局交警大队由各区县审计组分别负责。市本级审计组通过分析“电子警察系统”和“省系统”数据库,将问题数据分割后通过审计署OA系统及时发送给四区两市审计组。四区两市审计组审计分析各自的前端系统数据库,发现的审计线索也通过OA系统上传到市本级审计小组,以确定是否全市普遍存在问题。

3.确定审计重点和方法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审前调查的结果,审计组决定以交通违法业务处理流程作为切入点,跟踪业务数据流向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审计调查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电子警察系统的合法性审计。因为电子警察系统的合法性决定了公安部门执法的合法性,其作出的行政处罚是否存在行政诉讼的可能。例如:执法点位有无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执法点是否按规定设置标识牌;执法点的设备是否经过验收和定期检测等,执法点的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等。二是电子警察系统的有效性、完整性审计。如:违法数据是否按规定全部、及时核对录入;违法记录是否全部及时向当事人制发书面通知;超过规定时速的违法行为是否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有无擅自撤销处罚记录等。三是电子警察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如,数据上传过程中是否存在上传失败的情况;前后业务处理流程之间的数据量是否存在差异;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访问是否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四是电子警察系统的效益性审计。对审前调查确定的重点,审计组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步骤和方法。①针对系统的合法性采取的审计方法:⑴取得目前交通“电子警察”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与金盾网上向社会公布的执法点对比,检查执法点位有无全部按规定向社会公布。⑵在征询社会公众的意见的基础上,实地抽查执法点有无按规定设置标识牌;抽查指示灯号、标志线、限速指示牌等行车标志、标识是否合理;抽查交通“电子警察”测速设备,是否存在限速过低。⑶抽查交通“电子警察”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检查所用的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⑷抽查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执罚程序不合法、未及时通知违法行为人等问题。②针对系统的有效性、完整性采取的审计方法:⑴抽查近三年广州市交通“电子警察”定期检测、保养、维护的日志、记录资料,检查设备有无定期检测、保养、维护;通过实地闯红灯和超速检查信息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的有效性。⑵检查数据校验功能是否缺失。如核查决定书编号是否唯一编号、是否存在重号等。⑶通过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对比,核查系统数据完整性。一是横向比对,例如通过交警数据和邮政数据比对,违法记录是否全部及时向当事人制发书面通知,通过交警数据和银行数据比对,检查最终违章记录表中反映的已缴处罚金额总额是否与财政同一期间的非税收入金额一致;二是数据的竖向比对,例如通过四区两市的数据和支队数据比对,支队数据和省交警总队数据比对,检查系统数据在升级和迁移过程中是否发生丢失。⑷处罚撤销情况统计。审核撤销的数量、原因情况。审核撤销是否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是否有控制手段。③针对系统的安全性采取的审计方法:⑴检查管理制度,查看系统后台记录的有关用户操作权限。⑵实地抽样查看系统操作人员对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并运用数据审计技术和软件,对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的日志进行筛选分析,检查有无未经授权的进入、非法修改删除数据等异常操作,从而判断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者缺陷。④针对信息系统的效益性采取的审计方法:⑴通过直接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征询公众对广州市公安机关利用交通“电子警察”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意见,分析交通“电子警察”信息系统运行、交警执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效果,提出对交通“电子警察”建设和利用的建议。⑵现场抽查交通“电子警察”设置到位情况,通过勘察、试验、拍照等取证手段,对市公安局“电子警察”项目的设置规划、分布、效益进行实地调查,重点检查有无长期在建、虚设不用、闲置浪费等低效益现象,形成绩效评价意见。⑶通过对交警执法效率提升、当地车辆保有量增长、交通事故数量及事故死亡人数变化等相关数据分析,采取量化指标反映“电子警察”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⑷调取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如抽查监控点近三年开出罚单情况,动态分析监控点的运作情况汇报;分析近三年的事故多发地点,以及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置交通“电子警察”情况。

4.项目取得的成果审计组通过开展电子警察信息系统审计,查出了以下主要问题:①部分监控设备长期没有维护,导致无法采集数据或数据失效。②部分违法数据未及时核对、录入。③区(县级市)违法数据与市局存在差异。④未在规定时限内向当事人邮寄交通违法处理通知书。⑤电子警察管理系统反映的违法处理通知书数据与邮局反映的寄出数据存在差异。⑥未及时对区县的异常数据信息进行检查、分析,导致滞纳金数据失真。⑦交警部门记录的入库金额与银行返回的金额存在差异。⑧电子警察管理系统数据上传公安部“六合一”平台时数据丢失。⑨信息系统中交通违法信息内容记载不够完整。公安交警部门对以上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边审计边整改。其中对部分监控设备长期没有维护的问题,市交警支队已加强设备巡检、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未能正常使用的设备已及时排除故障;通过优化系统和设备配置、延长工作时间、抽调人员支援、将人工拍摄的非现场数据核对录入工作下放至辖区交警大队等措施,有效解决对部分违法数据未及时核对、录入的问题;对未在规定时限内向当事人邮寄交通违法处理通知书的问题,支队按不同的形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确因传送失败而未寄出通知书的,支队与邮政部门重新设计和开发统计违法数据数量功能模块,已正式启用,同时,与邮局采取每日核对数据量、对异常数据加强巡检等监管手段,确保发送数据量与邮局接收数据量一致;对未及时对区县的异常数据信息进行检查、分析,导致部分数据失实的问题,支队已在系统中对滞纳金字段值进行限制,有效解决了缴款时间滞后造成滞纳金不实的问题;对相关业务处理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在差异的问题,支队正在筹建交通管理数据交换平台,将邮政、银政、电子警察、交委等数据统一通过该平台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同时对数据共享与交换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将加强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和技能水平;对数据上传公安部“六合一”平台失败后没有作补救处理的问题,支队通过开发数据上传失败查询模块和安排专人跟踪数据上传情况,一旦发现数据上传失败立即进行补传,确保不因技术问题导致上传失败;对信息系统中交通违法信息内容记载不够完整的问题,支队已在新的电子警察管理平台中增加相关字段内容,逐步完善系统的设置。

二、做好信息系统审计的启示

1.做好审前调查是做好信息系统审计的必要前提。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前调查了解的行业政策、信息系统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情况,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关注点,准备好信息系统审计的软、硬件条件。只有做好信息系统审计审前调查,才能充分评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可行性和风险性。

2.了解信息系统业务处理流程是做好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关键。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处理流程,掌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环节、数据处理环节和数据传输转移环节,以业务处理流程为切入点,就可以知道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3.合理配置审计人力资源是做好信息系统审计的有力保证。当前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信息系统审计复合型人才馈乏的困境,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状况是不现实的。本案例中审计组配备了专长财会的审计人员和专长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由专长财会的审计人员负责研究行业政策,收集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关注点,提出审计需求,由专长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按需求设计计算机语言,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再交专长财会的审计人员对筛选结果进行分析,共同研究提出审计意见。复用审计思路的审计组织方式能使信息系统审计事半功倍。

4.采取灵活多变的审计方法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有效途径。本案例中采取了审阅、查询、计算、分析性复核、社会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多种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相互印证审计事项,拓宽审计视野,扩大审计成果,加强审计的影响力。

三、结语

系统集成论文范文第5篇

施工组织设计

疏浚工程拟采用4方抓斗船开挖,配合泥驳施工,疏浚土外抛于附近坝田、深潭或采用吹泥船吹至附近的坝田。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2008)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浅段,不能竣工验收。在施工组织方面,首先形成明确的施工计划,并对施工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批。随后,开展技术交底工作,交接完成后即可提出开工申请。最后,相关部门应注意做好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结束后的质量检查工作。

航标工程

1.航标设计

西江下游(肇庆至虎跳门)航道整治工程航标工程共配布航标144座,已有5年使用时间,受自然条件和产品老化等因素影响,上述航标受损较多,原主要的备用器材也已经耗完。根据此次航道整治工程涉及的西江航道局、江门航道局、佛山航道局和广州航道局向广东省航道局请示的相关文件,本遗留工程中航标工程主要包括:

(1)航标的改造、改建、修复;

(2)塔标标路、挡土墙、安全护栏的修复、新建指路牌;

(3)航标及备用器材的购置。

2.配布类别

西江下游航标原设计为按内河一类标志进行配布设计,本次航标工程仍按原航标配布类别进行设计。

3.设计原则

(1)特殊情况除外,对撞毁的航标按照原设计方案进行重建,对部分损坏的航标进行改造、修复。

(2)对于损坏的航标,各区域局已修复好,但资金尚未解决的,可列上,并在备注中说明。

(3)航标备用器材的备用量按原设计的备用率计算,即统一按照50%。

(4)由于无大比例放大测图及勘察资料,施工中应根据每座塔标所处的实际地形进行调整,其工程量实行现场计量。

尾工工程

1.码头的现状与功能要求

本码头位于西江下游高明市区太平州荷城公园河段,使用岸线长度约45m,现状为西江航道局高明航道站的简易工作码头,码头目前设置两级浆砌石平台及简易滑道,上游设置一高桩式引桥(顶标高8.2m),码头前沿水域停靠工作船及放置浮标等器材。原码头建设年代较早,设施陈旧,目前不能适应航道日常维护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维修。根据高明航道站的要求,本码头需设置两个靠船墩(兼顾系船功能),后方设置码头平台作为堆场及设备检修工作平台。

2.平面布置

本码头平面顺岸布置,码头泊位长40m,码头结构由两个靠船墩组成,靠船墩两端部的连线长23m,后方平台长40m,平台至岸堤止。码头平面布置详见施工图纸。码头前沿线部分水域需进行浚深,以满足船舶吃水要求。码头所在河段河床较为稳定,水深良好。另外码头回旋水域距离主航道约100m,作业不影响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拟加固码头前沿港池底高程-2.82m。回旋水域宽度52.5m,底高程为-2.82m,前沿停泊水域16.0m。码头结构长23m,后方平台长40m。

3.作业标准

码头的泊稳和作业条件主要考虑的自然条件包括风、浪、水流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风速风向对码头作业影响较大,当风力大于6级时码头停止作业。本码头位于三角洲河网水道,河道水面宽度约600m,自生风浪较小。涨、落潮平均流速较小,水平平缓,对船舶的靠泊影响不大,水流对码头作业的影响比较小。根据自然条件和作业要求,通过上述分析,考虑风、雨、雾、雷暴、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码头结构加固后年可作业天数不小于320d。

实船试验

1.试验目的

(1)验证航道整治后的航道的技术参数(主要指弯曲半径和宽度)的合理性,重点验证横坑河段的航道技术参数。

此外西江下游在项目设计前沿河均为单桥,现在高明西江大桥、九江大桥、南门大桥均出现建设双桥在同一区间水域,这和过去航道选线按规范单桥布线有所区别,因此在实船试验中考虑对这三座双桥桥区水域进行上下行会船试验。

(2)检验全线航道航标配布的合理性。

(3)综合验证西江下游航道是否达到3,000t级江海轮的双线航道通航要求。

2.试验范围

本次试验河段为西江下游(肇庆至虎跳门)全程河段长168km,主要有两段航段组成,其中从肇庆二桥至百顷头长123km,百顷头至虎跳门口(即虎跳门水道)长45km。重点试验河段为虎跳门水道的横坑河段,起点从马田水闸对开27#标至荷麻溪大桥上游的33#标,全长约4.4km,详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