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土建筑论文

本土建筑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土建筑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土建筑论文

本土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1.1印度现代建筑的开端

印度学术界普遍认为印度现代建筑运动的开端为1947年印度独立。其标志则是1951年开始设计的遮普邦新首府昌迪加尔。在20世纪初,由于英国统治,英式建筑这种生硬的做法一直延续到30年代,英国建筑师勒琴斯于30年代初完成的新德里总督府便吸收了印度传统建筑精华并加以抽象。而在印度公认第一座纯现代主义建筑为1938年设计的印度教高僧住宅。美籍建筑师安东尼奥·雷蒙多(AntoninRaymond)是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他深受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他也是在日本首位成功设计素混凝土建筑作品(灵南坂的自宅,1924)的建筑师。1919年,他与赖同负责东京帝国大厦的项目,在赖特1922年永久性地离开日本之后,雷蒙多留日工作长达43年,并在关东大地震和二战后参与重建日本的工作。在一系列的项目中,雷蒙多创造出一系列地域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围绕着炉灶进行空间布局,但在外形和材料上有所区别。而印度教高僧住宅也是印度较早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的住宅,它虽然是运用了现代主义手法的建筑,但是它却充分考虑了印度当地的湿热气候,建筑立面等也符合了宗教的氛围要求。并在屋顶形成了双层通风结构,设计了可以通过调节棒调节的百叶窗,这些构件弱化了印度炎热气候带来的不适。同时印度教高僧住宅开放了底层,并精心设计了庭院,小品与喷泉又更一步弱化炎热气候。成功将一个现代建筑地域化,融入了当地环境之中。适应了当地气候,是印度可持续建筑先驱之作。

1.2印度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

1.2.1埃德温·勒琴斯的新德里规划

在印度尚未独立之前,1919年英国为了方便统治,放弃加尔各答,在新德里重新规划建设新首都,在这个规划中,对方案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便是埃德温·勒琴斯,新德里规划简洁明晰,中轴线明显突出,从印度门直达总督府,干道则呈六角形发射状。而总督府则融合了印度传统建筑符号,虽然这种融合是简单的,富于表面的乃至粗糙的,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但仍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在文化方面本土化的一个尝试。

1.2.2柯布西耶与印度现代建筑

1951年,柯布西耶来到了印度,而柯布西耶在来到印度之前,柯布西耶努力的方向往往是在超自然抽象的“普适性”上,代表作便是萨伏伊别墅。柯布西耶在印度之前关注的是空间和形态等建筑本源问题。而来到印度之后,他的建筑实践便把关注抽象的空间形态,构图等要素转变为印度当地具体气候条件了,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当地工艺水平与技术工人水平等因素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建筑设计,这避免了所谓“通用建筑”可能会造成的失败,毕竟不同的地方,审美,材料,气候以及当地工艺水准都不相同,一个通用的建筑模式是行不通的。柯布西耶在印度的建筑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昌迪加尔的政府项目以及艾哈迈达巴德的民间项目。首先是昌迪加尔,昌迪加尔位于印度西北山区,曾经是沙漠和稀树草原地貌的交界地区,全年旱季长,仅有两个月雨季,阳光辐射量大。在昌迪加尔的政府性项目中,柯布西耶充分考虑了昌迪加尔的气候特点,他认为在当地决定建筑的两个最重要气候条件便是太阳和雨水。也就是建筑要考虑遮阳以及符合水力学。到了单体建筑,柯布西耶对遮阳的考虑下足了功夫。由于印度过于强烈的日照,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从拥抱太阳转向了遮挡太阳———遮阳,柯布西耶在印度极大发展了遮阳手法。其中遮阳手法最为出名的就是:体量遮阳,立面遮阳以及屋顶遮阳。

1.3印度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尾声———路易斯·康与砖

当柯布西耶在印度引领时,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也来到了印度,不得不说的是,路易斯·康在砖这个材料上的天赋在印度与孟加拉这片土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印度管理学院与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成了路易斯·康留给建筑学后来者最宝贵的财富。费城学派的掌门人在南亚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实现了他所谓的“废墟”梦。1962年,路易斯·康来到印度,他被选为印度管理学院的设计者。因为印度当地技术的限制,路易斯·康大量使用当地砖作为材料,并使用当地本土施工技术,因为印度这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砖这个最常见的材料在康手里发挥出了不一样的光辉。在印度管理学院,厚重的砖墙成为天然的隔热屏障,精心设计的绿化提供了一片片树荫,将炎热隔绝在学院之外。与此同时,路易斯·康拿手的空间连接,秩序,几何开口与砖拱在印度管理学院随处可见,在印度管理学院一个个砖拱投下的光影以及严整的空间秩序又将印度管理学院的空间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除了材料隔热特性,路易斯·康为了防止隔热又发展了新的构造形式———双层皮肤。双层皮肤是通过厚墙壁形成,在其上面开挖的孔洞也多是圆形和三角形这种具有象征性的形态。为了避开强烈的日照,路易斯·康在开有象征性的大孔洞之内再次树墙,形成双层墙构造,这个构造既满足了路易斯·康所追求的象征性空间,也减弱了炎热的气候以及强烈的日照影响。

2印度本土建筑师的探索

2.1印度本土建筑师的崛起

随着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影响,印度本土建筑师跟着他们茁壮成长,多西曾与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合作过项目,而查尔斯柯里亚也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深造,他们虽然受到了西方建筑教育,但是由于其自身是地道的印度人,印度文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设计,而不是像路易斯·康等人需要迎合印度文化,他们更加有力地发展了在印度的现代建筑理论与可持续建筑理论。到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本土建筑师已经在当地甚至国际打出了名号。

2.2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思想

查尔斯柯里亚,1930年出生于印度,在建筑求学过程中于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建筑学硕士,学成后归国建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经过多年建筑实践后,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这个震撼人心的观点,设计作品充分考虑到了印度气候环境与文化环境,是印度现代建筑本土化的旗手。这篇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论文———《气候控制论》是在柯里亚长年建筑实践中所得,在论文中,他敏锐发现印度由于特殊的位置(临海以及低纬度),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最大,针对印度的环境,他提出了围廊、管式住宅、中央庭院、跃层阳台、一系列分离的建筑单元5个概念,十分切合印度湿热的环境。

2.3小结

查尔斯柯里亚继承柯布西耶继续发展适应印度气候环境的建筑,他所提出的“形式追随气候”口号对照空调技术这一消极的普世技术的确有其进步的一面,他试图摆脱柯布以及路易·康对他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好的建筑有很明显的继承柯布西耶与路易斯·康的痕迹。但是笔者认为,查尔斯柯里亚仍然属于地域主义。因为他本人对印度本土建筑理论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印度最传统的民居入手学习到建筑适应气候以及文脉的方法,并加入了现代建筑构造元素,使印度的可持续建筑随着现代建筑并行发展。

3结语

本土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陈代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分析

1 “新陈代谢”在建筑界的涵义

原本新陈代谢是指当环境中的营养物被生物体摄取以后,其会将这些营养物转换成自身的一种物质,并将自身原有的组成转换成废物最终在环境中排除,使其不断更新的这样一个过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将“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应用在建筑界中。同时期,在日本的东京也成立了专门的新陈代谢派,并成为了最后一个在现代建筑运动中提出宣言的例子。在川添登的回忆录中曾经说过,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名字主要是因为新陈代谢作为一种有机功能,是帮助外部世界同生物体之间的能量进行交换的,因而显示出了重要的生命力。其除了在生物学上具有意义以外,还带有着吐故纳新的这样一层含义,因而,其与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是相呼应的,简单讲就是城市具有自我更新和持续增长的能力,在建筑师的眼中,这样的一种能力其存在的意义相似于自然界中新陈代谢对于生物体的这样一种意义。因此,“新陈代谢”在建筑界中的应用,无论是通俗解释还是设计技术研讨上均能够使人们对于城市的看法得到改变。

文章将在“新陈代谢”的引领下对建筑与环境艺术之间的设计关系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以社会发展文明作为导向,从社会论理、时代、政治、文化、经济、宗教以及民族等角度出发,阐述不同社会条件和阶段之下,建筑与环境艺术之间所呈现出的设计风格与样式的不尽相同。

2 建筑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理念应运在社会文明之下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还非常的低下,人们只能够将简单的石器制作出来,通过采集和狩猎的方式生存下去。穴居和巢居是人们主要的居住模式,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很难和建筑与环境艺术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这时期的人们所居住的场所就已经显现出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意识。例如,在《易・系辞》之中就已经有过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这大概意识就是说在大自然的造化下,壮丽与奇伟的特点展露无遗,洞穴之处幽深奇异,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原始的家。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阶级逐渐在人类文明中产生了,此种新陈代谢的活动不断在人类活动中轮回。在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生活着的宗教、社会体制、习俗以及文化等均发生了改变。当物质化替换了原有的抽象概念以后,人类活动的空间在逐渐发生的改变,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种建筑与环境艺术物质化设计观念的呈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向社会民主化迈进,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社会民主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新陈代谢在建筑界中的发展。对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而言,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奠定了一定精英主义化的设计基础。回顾以往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出现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前,所有的设计均是围绕着国家、王公以及教会等服务的。如罗伯特・休斯(美国评论家)所说:“穷人没有设计”。恰恰相反的是,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下,人们强烈反对着只为精英服务的设计理念。

3 国内建筑与环境艺术在“新陈代谢”影响下的设计观念

从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发展历程中能够看出,其在发展中会不断受到来自技术、文化、材料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制约及影响,从而将“新陈代谢”这一独特的设计现象形成。

就近现代的中国本土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理念而言,其在文化转型方面的表现可以用“新陈代谢”来形容。然而这样的一种“新陈代谢”自身所具有特殊性,并非是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而是在世界建筑体系的构建下应运而生的,是在世界体系中一步一步积累下来的结果,尤其是这一特征在改革开放之后就更加的明显。伴随着近代以来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不断地发生和发展,不断地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同西方文化之间的转化、碰撞、融合以及冲突等现象展露出来。因而,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文化因素,其均能被视作时代背景的一种体现,若只是将建筑与环境艺术在设计上的风格变化视作是中国本土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在“新陈代谢”上的表现,显然,这是不全面的,其难以完整而又真实地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复杂化背景构建出来。

时代是在发展着的,人类的血脉在延续着,近些年以来我国本土的一些设计工作室在商务、酒店、展示以及房地产等各项活动的利用下,以全方位实验性的设计方案进行着建筑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在“现代与东方”的结合下,将极具中国价值和精神的建筑构造诠释出来。在自然环境和人文充分得到尊重的情况下,设计作品应当演绎出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富有内涵的文化特征。另外,在设计城市规划方面,人们倡导的是“新都市主义”的设计观,其想要在人造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下,将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模式铸就出来;在建筑同规划之间的文脉关系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能够将与时代特征相契合的建筑设计出来。

4 结语

在我国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发展和延续,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在建国初期所经历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铸就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其设计的过程都需要同本土的文化特征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社会文明代谢的过程在建筑与环境艺术中淋漓展现。

参考文献:

[1] 贾丹.浅析“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12:4.

[2] 贾丹.浅析“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J].建筑设计管理,2012(09):49-51.

[3] 贾丹.浅析“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J].建筑与预算,2012(04):29-31.

本土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提高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作为一个支柱性基础产业, 在现在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建筑行业打假是众望所归的事情,作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在建筑质量问题上,建筑业应在各个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中起到表率作用。

1 质量问题分析

要提高建筑质量,首先要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1.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3 自然条件影响。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露天作业多、施工项目周期长,湿度、日照、温度、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天气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应给予特别重视,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不均匀地基,如岩层出露、冲填土、湿陷性黄土、溶岩、软弱土、膨胀士、杂填士、土洞等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这些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没有一个良好的地基作为基础,无法进行良好的建筑架构。所以,从结构措施、设计措施、防水措拖、地基处理、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在地基处理上,应以共同工作的原则,应多结合上部结构,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1.5 建筑使用结构问题。建筑材料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过验算、校核,不进行判断分析和实际测量,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叠加;原设计荷载使用超过容许荷载;任意削弱、开槽、打洞、承重结构的截面不按规定处理等。

1.6 管理和施工问题。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1.7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抗渗性,和易性、渗漏、蜂窝、裂缝、密实性、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对,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 提高质量严把关

2.1 工程图纸设计关

要想做好一个项目的建设工作,首先是施工图纸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因此选择一个好的有资历的重视设计过程的,同时还能很合理的运用资费的设计单位。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企业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不能为了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容易产生设计中的质量问题,严把质量关,不能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严格施工图送审制度。

2.2 施工队伍选择关

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影响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经过议标或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资金情况、设备状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即看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正在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情况;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业主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搞“名投实定”,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信誉高、标价合理、质量优、工期短、素质好的原则,全面比较。特别要防止通过私人关系指定施工队伍,严禁在招标、投标活动中。

2.3 工程质量监督关

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扩大监督执法的影响力,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将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有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将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向全面监督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提高随机检查的次数,制度合理化。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和监督队伍的素质。

2.4 质量控制关

2.4.1 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2.4.2 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底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的质量方面的问题也越发严重。据相关报道,我国建筑质量的总体合格率都是出于30 % 以下。由此可见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无论提汐卜来建筑企业还是本土建筑企业,在房屋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这些检查不合格的建筑,大多都来自本土的中小开发企业。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提高建筑的质量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单位节省资金的同时, 也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资料:

[]、赵朋举 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2012

本土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色彩 城市规划历史文脉自然

Abstract: color in urban planning and building individuals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ce of China's current architectural color design on many issues, we have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to recognize the building color.

Keywords: city color, urban planning, historical context and natura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由于当代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我国的许多城市趋同、个性缺失、文脉断裂。不顾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甚至有些地区为了追赶现代化的时髦,建筑都采用白色、灰色,以及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调,导致大部分建筑在色彩的色相、明度和彩度方面趋同或类似。虽然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但如何合理地规划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如何提升本土建筑色彩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建筑色彩,更好地体现深层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的发展面貌,仍是我国大多城市面临的问题。

2.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在白昼光下城市范围内所有物体外部能被感知的色彩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的、群体的色彩面貌。城市色彩是一个相对整体的面貌,并不是各类载体色彩简单的叠加。所谓城市的文化与形象,最直接最鲜明的表现往往就体现在其城市的建筑之中。而城市中建筑色彩的规划与协调则显的尤为重要。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气氛的功能:色彩表现气氛是建立在色彩表情基础上的,色彩传达感情最为直接。无论是兴奋还是忧郁、欢快还是平静、轻松还是沉重,都能从色彩中寻出“知音”。色彩的不可胜数的变化能够与人们内心各种复杂的感受取得共鸣。因此,色彩所具有的风采和情趣常使人们心悦神往。

(2)装饰美化功能:用色彩作为装饰美化建筑的手段,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从古就有的。传统建筑中,人类非凡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宫殿等建筑中,在那些令人遐想的富有感染力的形体空间中,魅力无穷、诱人的色彩为建筑增添了难以言表的生机和活力。

(3)区分识别功能:色彩具有区分作用。由于有了色彩,我们可以高效率地区分外部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加以适当的区分可以给人构成清晰的印象。建筑色彩的差异起着标识的作用,可以传达多种信息。

(4)文化意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环境,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在建筑上,其风格、色彩也是不同的。苏州民居以粉墙黛瓦为特点,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白墙、青瓦配上绿色环境,构成冷色调,减少炎热所带来的烦恼;北方民居则多以红瓦、砖墙直接构成暖色调,可在心理上驱除一些寒意。

传统色彩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有着不同的传统色彩。中国南北方的城市色彩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历代的政治中心大都在北方,故北方的城市色彩受“礼”的约束和规范,城市色彩体现着社会的等级、秩序。北方传统城市的主色调是最不起眼的无彩色灰色,虽然灰色没有零彩度、中明度,但它是以量的绝对优势稳坐北方传统城市主色调的第一把“交易椅”。它成为城市的背景色调,调和了城市中的高、中明度的有彩色,使北方传统城市色彩统一而和谐。 3.城市色彩规划的设计

一个城市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颜色展示给世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历史、自然,确立城市的色彩特征,这也是根治中国城市色彩规划弊病最有效的办法。

(1)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

(2)与自然环境和谐。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

(3)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

(4)区分城市功能区域。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

(5)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在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3.结语

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的应用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地表达了城市的总体印象及建筑的最终效果。设计师应在实践中充分了解各种色彩的具体表达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整体色彩规划、建筑地域和气候、建筑文化涵义、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对建筑物的色彩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积极创造城市的独特色彩印象,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惠东 《关于城市色彩的思考》山西建筑2004(12)

本土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汉阳大学的校训是“爱之实践”,爱,主要听说汉阳大学也是一个教会学校,而且说到爱心,本人确实也在周围韩国人坚韧的性格但温顺的品行中有所体会,“实践”的校训重心,在建筑学院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重视对社会发展环境地了解,学校还特别重视对学生动手及表现能力地锻炼和培养。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顺应它的实践为主要目的而实现的不断地循序更新。这不光表现在它整个教学体系的组成上,也体现在它的教育方式方法,老师讲义的主题设计上。汉阳大学具有较悠久的校史,1939年建校,1948年从韩国最早的4年制建筑工学专业发展以来,成为韩国产业化专业院校中很有前途的建筑教育名校。建校以来培养了12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韩国的建筑设计,施工,教育界的中流砥柱。几乎占韩国建筑界活动者的40%。

二.建筑学院教育构成体系的主要特征

教育体制主要受(日本,欧洲)影响建筑学教育体制实际是亚洲传统教育方式与西方新学院派教育特色的架接与活化。即以日本教学方式为主要参考对象大量引入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的教学特点。

日本的大学是较早接受西方先进自由文化的亚洲的大学。在接受先进文明的过程中,又经过了本土性地过渡和吸收,所以具有既有先进性又符合亚洲文化特性的双重优势,中国也是较早吸收西方教学思路的东亚国家,并且也已经实行建筑学认证的考核体制多年,所以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朴龙焕院长和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的韩东洙系主任应该是把持亚洲传统教育体制的领军人员而分别毕业于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等西方名牌院校的教授队伍则是吸收及传播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成员,更好地促进西方:讲课-讨论-siminar-lab.的教学方式的实现。

教育师资构成:

汉阳大学建筑学教授的任用制度比较严格。任用形式包括专任教授,签约教授,外聘教授,责任教授,定期讲师等五种任用形式的教授。对专任教授的要求是:要有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或有国内建筑师资格及硕士以上学位。为了保证建筑学院能动的建筑学教育,还会定期选择业务活动中较为活跃的建筑师作为签约教授,认用期为2年。为确保各专业领域的完整,学校会尽量保证教师毕业学校的多样化,工作经历的差别化,还会尽可能地任用外国教授,现在汉阳大学建筑学院共有专职教授19名,(其中建筑学部11名,包括2名签约教授)建筑学部外还有2名外聘教授。责任教授5名,定期讲师33名,共有59名教授组成。

三.学部和大学院的教学方式的特征构成分析

1.本科生教育:

汉阳大学建筑学院对于本科学生的选拔标准

2005年开始,学部开始分为建筑学和工学两个部分。在学生的招收方面,包括定期招生和随时扩招两种。对于那些不定期进行扩招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建筑学教育的适应能力和建筑设计才能的考核。但是不论是定期的还是扩招的学生,都要求高考成绩是一等以上。对于建筑学很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所规定的日程范围内可以通过转系河插班的方式。这种转系的学生要有最少2学期以上的大学学习经历。如果通过考试的话,即可插入三年级。这种插班制度,主要是从3年级开始插入。

1)培育重心: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主要技能,要求,学生本身的兴趣和专业接受适应能力来进行的选择性,对象性的实施方案。

2)教育情况

在教育方式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他们遵循的宗旨,甚至教师的讲义很多情况是每年更新,不光是小范围地扩展添加,而且还会有主题地循环改革,设计课的设计主题,很多情况是每年更新,除了各个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主旨相同外,训练形式,设计的开展手法、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变化。学院除了在教授制度上大量聘用对外国教学方式较为了解的西方大学教授,还很注重与西方各个教学研究体系的直接交流和合作。汉阳大学与莫斯科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防灾研究所,东京大学地震工学研究所,日本国土建设性建筑研究所,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La villette大学,意大利威尼斯IUAV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加泰隆尼亚理工大学,特里布哈努曼-多卡宫工学大学等国外研究学院组织有交流。从02年开始与法国La villette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院,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中国苏州科技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台湾国立成功大学规划与设计学院等有学术交流和交换学生等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不但重视与国际前沿的标准接轨,而且重视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像本科二年级的韩国建筑史课的彩画实习,除了几个历史文化学专业学校外,只有汉阳大学建筑学院才有的历史文化体验实习课。不但加深了同学对本国建筑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增加了学生专业技能地实践机会。

汉阳大学建筑学本科修课表

实用英语会话1

设计信息的理解

数学和几何学

新生研讨会

3 3

3

1

专业英语

物理学的概念

语言与文字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3

3

32

基础表现1

3

基础表现 2

3

艺术/设计1

3

艺术/设计2

3

建筑CAD

3

电脑制图

3

39(21+18)

韩国建筑史

3

西洋建筑史

3

现代建筑史

3

都市史

3

建筑设计论

3

建筑论

3

建筑规划

3

区域规划

3

基础设计1

3

基础设计 2

3

建筑设计1

6

建筑设计2

6

建筑设计3

6

建筑设计4

6

建筑设计5

6

建筑设计6

6

建筑设计7

6

建筑设计8

6

3

建筑构造系统

3

建筑构法

3

建筑构造力学

3

建筑构造规划

3

24(12+6+6)

建筑环境工学

3

建筑设备概论

3

24(12+6+6)

3

建筑材料

3

建筑施工规划

3

24(12+6+6)

3

建筑计划

3

建筑业务实践

3

建筑研究1

3

建筑研究2

3

住居论

空间形态论

数字设计系统

3

3

3

室内设计

造景学

建筑细部美学

3

3

3

东洋建筑史

近代建筑作品分析

现代都市论

3

3

3

建筑防灾论

环境和生态建筑

建筑经营

3

3

3

汉阳大学的教育方案为低年级的基础设计是通过空间设计进行设计体验实践。以成组作业的形式训练大家的协作能力。而到了更高年级则以大的教学训练方向为基础,每年紧随社会主流方向而采用不同的设计题目。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插入点和核心元素来自由发挥。

从课表的内容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并重。除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外,而对理论标准要求同样不逊于实践,从二年级开始,理论课的课堂作业,老师就开始不同程度地要求学生作一些相关建筑物,展示会的观览心得,读书心得,分析当前设计领域的较受瞩目的设计师作品,并开展一些分析讨论会。不但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理解建筑的能力,对其理论分析能力进行初步培养。同时借助首尔处于韩国首都的地利之便,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需要,请社会上当前较为活跃,较为有成就的设计师到课堂上作发言,给学生传授最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下面以汉阳大学本科生2007-2008年的学生作品为例来具体介绍说明各个学年建筑学的教育特色。

第一学年

基于第一学年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课,这学期主要强调分析尽量多的创造性设计,从上半学期开始,学生将被要求递交一些报告来证明他们对所给题目的分析能力。范围则从实体元素到社会现象。下半学期课程包括的设计不属于必修,定义为建筑与材料的关系,这学期的设计重心是手工作业,学生要通过成组作业的方式实现。

第二学年

这个学期给学生更深入地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更明确学科包括的三个部分,建筑维度重心地发展。这学期主要让学生调查,研究,阅读,欣赏,理解修建个性空间的不同方式。

这个学期的重心是让学生意识空间设定的过程是有动机并被社会、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在了解这些过程的同时,训练学生绘图,做模型和修造的基本原则。让学生知道并熟悉2维画面和3维空间模型之间媒介的相互贯通性。

第三学年

这个阶段的学习要求更广泛,更深入细致地理解建筑,文化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结构构成。地块和工程的结构不只是解决空间功能问题,还有一个统合的概念。这学期是以探索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结构体系和材料理念 。

第四学年

城市不止是一个无价 的结构体的物理集核,在这个学期,会重点强调城市是一个通过社会现象清晰体现空间组织体系如何改变空间形态的历史性地域。建筑既可视为城市矛盾调解员同时又是增加一定矛盾的角色。学生需要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私人领域与公有土地的缩张构成机制。

第五学年

这是一个根据各自的设计理念独立完成作业的学年。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更好地训练和应用前几个学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学生这个学期作业的建筑价值体系将证实他们的能力并作为最后第五学期的最终成绩。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主题和地块,这不仅是代表学生的最后成绩。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而获得最终构想的过程。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如何用建筑来实现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能力始终被给予极大的重视。学生在前半学期为设计构想形成期间,这期间学校管理更加严格,老师几乎一周一次地跟踪指导。指导老师将提供改评,帮助学生运用自己逻辑来解决一些程序,地形规划,基本设计和绘制、制造作品中的问题。完成的作品则将参加毕业展览。

本科教学较为注重深入细致的多种专业技能的培养,像第五学年为研究论文准备学期,设置有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两种可选择毕业方式,体现出学校对即将步入设计岗位的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视。经过三个设计学期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及设计组,这是一个独立学习的学期。学生选择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和地块,与低年级设计相比,毕业设计需要一开始就投入更多的精力并需要通过一些自己制作的设计图和简单模型反映他们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理念。结构,机械特点的理解。最后的作品将作为毕业展览展出。而且为即将升入研究生搞理论研究的学生提供培养研究能力机会。这应该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研究生院教育比重日渐增大的趋势,学生通过这些细分专业,研究主题的学习,可以更早地适应研究生院的学习方式,提高研究能力。

升学情况

由于韩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入学制度不一样,有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两个入学学期,而且在韩国学生入学和休学制度比较灵活,再加上韩国男生的义务参军制度,所以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很多时候2000年入学的到08年还没有毕业,所以一般的毕业生数跟入学的人数不完全相符合。以汉阳大学建筑学院07.9-08.2的毕业生情况为例(见下表)

07-08.2毕业生情况

专业

总毕业生人数

求职人数

升研究生人数

未求职人数

其他

建筑设计专业

30

13

5

3

9

各部分占总人数比例

43%

17%

10%

30%

共有毕业生30人,其中有13名学生求职了,这其中5名就职于空间设计事务所,2名就职于三星物业,1名就职于黄土真建筑设计事务所(是韩国比较有名的建筑师,近年以作韩国传统家屋方案出名),还有少数就职于其他一些韩国较大的设计事务所。另有5名升入研究生,其中三名直接升入汉阳大学,一名首尔大学,一名韩国综合艺术学校。其余9名出国留学或参军。汉阳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设计教育的指导内容全面而实用,训练了学生较强得动手能力.所以社会相应机构对汉阳大学建筑系毕业生也给予了较合适的反馈

2.研究生院教育:

1)培育重心:理论能力的深入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阶段必修的理论课并不多,只占全部课程的六分之一。但从四学年开始又出现了较多的理论课。占所有选修课的二分之一,共包括12门专业课,而到了研究生阶段,除了建筑设计专业有四门设计实习课以外,其他皆为理论课。

2)教育情况

学生的培养方式

汉阳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与中国的课程教授方式稍微不同,借鉴西方教育方式又延传东方国家教育理念,进入研究生院以后,实行学分积累制,硕士期间一般是36个学分,并且还要完成硕士论文,而博士则需要在36个学分的基础上再修24个学分,达到60个学分,并且完成毕业论文即可毕业。 从课程设置和学分数量上与中国的很多大学不同。而且在课程上除建筑设计专业部分硕士的建筑设计课和很少的几门只为博士开设的课外。大部分的理论课是硕士和博士同时选的,这一点也与中国许多院校硕博士课程较明确分化的情况不一样。并且还可以跨专业学分交换和跨学校学分交换,就像首尔市就有10所院校是互相承认学分,实现学分交换的。

研究生授课的方式也更加重理论深度,并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授方法上也更西化一些,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造灵感的培养,即自己延伸和解读方案的能力,设计不单单是简单的学院派似的根据固定地形,固定设计标准指标套用而作设计,而是在随机选定的地形中,学生自己构想比较合适的功能构成,体块形态。像在建筑声学的课上,老师除了讲授一些建筑声学的理论及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声学理论的应用,在设计实践中,老师还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设计作业。首先是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把画作分析成自己认为的声音,并采集声音文件,制作成一个声音作品。然后将声音作品,还原成一个图像作品,最后实现到建筑物设计中。(见图)

设计课中,学生基本上也是用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来完成一个方案,几乎每个星期老师都会给学生分析方案,而学生每一次都要做出一个或电脑或手工制作的体块模型作为自己新想法的表现。而且每次期中或期末评图,学生都要为自己的设计作很认真地表现和讲解分析,并有 多个教授进行综合审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状况以07.9-08.2的毕业生情况为例来看,见下表

专业

总毕业生人数

求职人数

未求职人数

其他

建筑设计专业

13

10

3

各部分占总人数比例

77%

13%

由于只有13名毕业生,而且都是设计专业的,所以大部分去了:设计希望,三友设计,建元设计,建筑师事务所OCA,BMP设计等韩国较为有名的设计事务所,而其他的大部分为准备就业状态。

四.总结

汉阳大学是基根于亚洲又积极吸收模仿欧美等著名大学的先进教育体系,再根据自身因素,合理的吸收,运用和发展。采用多种教师聘任制度,定期与扩招相结合的招生制度等以适应社会发展,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较为先进合理的制度体系。从本科教育开始汉阳大学就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两手紧顾的原则指导其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上,也根据社会上多角色的需要状况,通过调节师资,安排学生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