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员工帮带新员工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施工企业 合理招聘 有效培训 科学配置 有效评价 留住人才
新员工入职后,最容易流失的时间一般为入职第一天,培训第一周,实习第一月,入职的第一年。新员工招进来以后,没干多久就走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企业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招聘、培训、人员调配等直接成本,还耗费了因为岗位的空缺而引起的机会成本,特别是海外班新员工的流失,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经统计和分析,新员工的流失的原因有:自身身体原因、个人婚恋原因、家庭原因、读书升造、调入其他稳定单位、考上公务员等等。尽管有种种所谓的原因,但最关键还是因为不能适应长期流动的工作性质,对施工企业文化找不到认同感。是什么导致近几年来,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工地生活,对工作没有成就感,不能很快融入施工企业文化中呢?是我们的招聘工作没有把好关,把不合适的人才招进来了?还是我们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新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了解?还是项目设施简陋、工资待遇不高、领导不关心员工呢?
施工企业如何留住新员工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新员工,企业如何能让其快速融入施工企业文化中?通过什么手段为新员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如何帮助新入职员工平稳度过第一年……
我个人认为:施工企业应从新员工招聘、岗前培训、科学配置、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面来杜绝新员工流失,关注好新员工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及第一年,让新员工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发挥自身的价值。
一、招聘合适的员工
新员工能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并融入团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聘工作的好与坏。如果新招进来的都是合适的人,那么他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反之则不然。怎样确保施工企业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招聘思路。
近年来,为了适应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已从原来的实际操作型向项目管理型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全员素质,企业大量引进全国名牌大学各类专业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近两年来,只招收本科毕业生,这无形让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涌入到施工企业队伍中来,的确给我们施工企业带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企业的“品味”。但是一定程度上也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安的因素,越是优秀的人,越有流动的本钱,诸如:重新找份新工作、考公务员、继续考研升造。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招聘中还是应根据现有的员工员工情况,根据发展需求,适度调整、不求名牌、只求够用、少看硬件、分层次、分梯队,为施工企业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二)、注重细节,仔细甄别,为企业挑选适合的员工。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在嘴上说说,可能大家认为也就是容易经常出差,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将长年驻扎在项目所在地进行施工生产及生活。好多新员工入职第一天,进入施工现场第一天就离职,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就是:“我好不容易熬过十年寒窗,我想得到的,就是远离亲人,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吗?我不能,我要马上改变这一切。”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独生子女多、城市长大的孩子多、家里经济条件优越的不在少数,特别是施工企业好多员工由于地域性的影响,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生活,不适应山区的生活,都是导致新入职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这就告诉我们,在招聘员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细节,详细询问其家庭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父母工作单位、应聘者原籍所在省份、民族及等。通过这些信息来综合判断,他们适不适合在施工企业工作。以我们的经验来看,招聘施工企业办公所在地的省份或附近省份,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子女较多,父母在家务农等的员工在施工企业里会更稳定。
(三)、对招聘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认同的评估
不认同施工企业文化的员工是不可能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也是很难在企业中稳定下来的。作为施工企业的招聘人员必须要对企业的目标、策略、文化和价值有着很好的理解,并以此作为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们可以通过在招聘现场分发企业画册、播放企业宣传片,让应聘者对企业性质及工作内容有个直观的了解。通过模拟场景和集体讨论,对应聘者的创意能力、分析能力、控制能力(即推动变革的能力)和服务意识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应聘者对施工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从中选择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
二、做好新员工入职报到指引工作,帮助新员工过好第一天。
新员工入职第一天,大家从天南地北一下子涌入到大家自认为“梦开始的地方”。虽然大家对企业的认识已从宣传片、招聘会现场、学校推荐中、社会的评价声中收集了不少信息,备足了功课,同时也是满怀喜悦,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将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大舞台。如果迎接他们的是:工作人员热情的指引,一目了然的报到流程、实施规范的报到程序、科学合理的食宿安排等,这无疑将会让他们在心目中给我们的企业打上最高的印象分,让他们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能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是我的荣幸,我能成为这里的员工是我的骄傲。先入为主一定程度上会左右新员工的思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新员工报到指引工作,帮助大家过好入职第一天。
三、做好新员工岗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帮助新员工过好第一周。
让新员工尽快地胜任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信心也是新人决定去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企业在招聘、甄选及配置环节上都需要精心的策划与运作,一招不慎都会为新人流失埋下伏笔。 有效的岗前培训、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等等,都是帮助新员工过好入职第一周的重要前提。
(一)、岗前培训
对新人培训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融入企业的文化。我们套用联想的一句话叫“入模子”,也就是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企业,用强化的方式让他集训并很快适应企业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其实这才是新员工入职培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岗前培训应该包含以下四项基本内容:组织方面的设置、员工福利及人事制度、工作职责、企业产品及相关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共性课程的培训让新员工增加对企业的了解;通过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专业课程的培训,让员工尽早适应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感受是从各专业授课老师及老员工身上所感受到的一言一行,他们才是企业文化的窗口,往往由于他们对新人的态度使新人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新人决定去留思考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对新员工实施培训,一定要挑选好各个授课老师。
(二)、为新员工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忠诚度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当我们提起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家想到的便是企业的资深员工,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并不被很多人所认可。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员工来说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出各种新员工职业规划的方法。
我认为对施工企业新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法是: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最初工作。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企业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争取为新雇员提供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一项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年轻管理人员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员工最初的工作越有挑战性,其工作成绩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即使在工作了5-6年的老员工中,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起步性工作是“帮助新雇员取得职业发展的最有力、最简单的途径之一”。
(三)、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企业要想使新员工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并且让新员工的潜力、价值更快、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就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配置。要将新员工在短短的一周培训结束后,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需要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有着较强的职业直觉,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做的一件非常重要事情。我们可根据项目特点,现场需要,对照专业,充分观察新员工在培训中的各种表现,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做好工作分配前的调研工作,听取新员工的意见,充分考虑新员工各种需求,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上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让新员工充满信心、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自己的第一个岗位中。
四、通过师徒结对形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关注新员工的成长,帮助新员工过好第一月。
施工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强,待遇普通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当今,是信息社会,通讯发达,互联网方便,无论你身处在哪个穷乡僻壤,也阻隔不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新员工在上岗前的一个月里,除了努力工作,认真实习,也是与各自同学联系最为频繁的时期。大家讨论最多的并不是薪酬问题,而是他们对新单位的印象,企业对他们的关注程度,所在企业的员工素质,包括企业对他们未来的设计和当前的培养方法。作为我们的企业,要想留住新员工,帮助他们度过了第一天、第一周,接下来就是要帮助他们过好第一月。
“师徒结对”是我们施工企业培养新人最传统的一种方法,他是利用“传帮带”的效应来发现人、培养人和留住人。活动开展时间一般是新员工到企业工作近1个月,已基本适合施工企业工作性质,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通过一个月的多方面了解,为新员工们找到合适的师傅进行结对。有效地组织开展传帮带结对活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企业留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对仪式中,我们会结合施工生产实际情况对导师、学员双方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让导师能够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思想、业务、作风等方面全方位塑造学员,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挖掘潜力、掌握技能、逐步成熟;希望学员能够确实沉下心来,在导师的引导下肯吃苦、勤动脑、多动手,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立志早日成才,为他们规划灿烂的未来。
四、借助“师徒结对”活动载体,注重活动实效,客观评价,帮助新员工顺利度过第一年。
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即人。如何合理用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特别是调动新员工的工作热情,赢得员工的献身精神、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课题。建立融洽的导师和学员的关系之后。导师要以身传教,言传身教,不仅要在业务上做好传帮带,而且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学员。学员也要尊师重教,多与导师进行沟通,增进感情;要学会做人,要团结同事,同时,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让每位新员工立志为施工企业生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年以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并选出优秀的结对师徒,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同时,为每位新员工一年来的工作也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个人实习小结,导师对其一年来的综合评价,部门负责人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及项目领导对其后期工作安排、使用的建议。
施工企业可举办专题会议,一是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总结,二是对新员工一年的实习工作进行小结。树立典型,肯定成绩提出建议、规划方向,让新员工知道,我们企业不仅重视他们目前成长的每一步,更会关注他们今后成长的每一步,为他们一年的实习工作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同时也帮助他们安全度过了入职的第一年。
1、坚持每月写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从而明确工作方向与目标、有计划、有目标的去进行工作
2、在业余时间与员工坐聊,逛街、公园。与员工拉近距离,了解员工思想工作
3、培训员工基本业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如:摆位、台布、倒酒、上菜、走资、站姿、手势等等
4、关注顾客消费,抓好客源,做好销售工作。为顾客合理搭配菜肴,让顾客相信我们。
5、监督餐具用量与管理:每月进行繁点餐具,管理餐具的用量,以星期六、天为最高点,将剩余的餐具进行回收库存。
6、20xx以来,公司制定的日超额奖来,每次的超额,都会以信息的方式传达给员工,让员工更加有激情工作。
7、每位新员工加入,我都会以热烈欢迎他们到来。并且亲自带他们认识所以家人们,为他们安排传帮带师傅,由老员工或领班带领,定期过后进行考核
8、监督两个领班所负责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日常工作状态。
9、考察市场情况,在业余的时间去个餐饮店考察;如产品价格,服务态度,环境等。发现较好的回来像陈总申请学习。如菜单上以久未制作的产品需要及时贴上产品以停止销售,避免客人看菜单点菜时反感。
10、制定点菜宝编号。培训点菜宝使用;能够让每位新加入的员工高工作效率,而且更加方便
11、完成各区域的工作流程表,让各岗位人员明确自我的工作目标。从而有效率的去工作
12、抓好客源,每逢节假日,都会以信息或打电话像顾客发出祝福语。
回顾半年来的不足之处
1、未打造员工学习的气氛
2、整体员工仪容仪表有待提高
3、五常法没有做到坚持与维护
4、有声服务没有做到最好
通过上半年工作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员工整体仪容仪表,个人形象
2、把工作放在第一,与各部门做好沟通工作,把销售做好
3、打造员工学习气氛,以自我为榜样
4、每月进行员工坐聊,了解思想动态
5、五常法的坚持和维护
[关键词]企业;新入职大学生;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81-02
如果一个企业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上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而这种意识最容易塑造的阶段是在新员工刚加入企业的时候。而新员工进入企业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在此期间,由于新员工处于和企业相互熟悉、磨合、适应的阶段,或多或少地要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由于招聘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新员工往往在工作之初便发现企业并不符合心目中的期望,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而产生离职倾向,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帮助他们从一个社会人进入新组织变成一个企业人,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工作职责,使之与企业相互认识,相互适应。我们公司员工招聘主要是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因此做好新入职大学生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1 新入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我们要做好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首先要先了解他们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陌生感、紧张、高期望值、喜变不喜稳、独立自主、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情绪化、低“抗压”度、求公平、尚竞争。
大学生初入职场,对企业的认识几乎空白,企业的环境、制度、文化等都让他们感到陌生;企业的行为偏好,上司和同事的处事风格等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在大学生跨入老员工群体之前,这种陌生感无所不在。他们常常会担心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正确,自己是否获得了同事的认可。他们对工作、对未来的期望都比较高,渴望企业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事业的追求远远超过对于工作稳定的追求。又由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导致他们对职业锚的选择犹豫不决或经常变动。一旦遭遇“不公”,就容易导致极端的不满情绪产生。
2 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对新大学生入职培训容易存在以下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实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效果转化率不高等。
2.1 观念上的误区
很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浪费时间、浪费成本,而主张直接将其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去。因此近年来有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只是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短期培训,不经过部门轮岗就直接分配到所对口的部门工作。
2.2 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我们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有些部门以工作忙,忍受不足为借口,马上把新招到的员工借到相关岗位开始工作,而不顾及对新员工的培训,只等有时间了再派新员工参加培训。这种无序的培训给我们培训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协调工作量,增加了培训的次数与时间成本,并且新员工没参加培训既增加了企业用人的风险性,又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迅速转换。
2.3 培训成果转换率不高
所谓的培训成果转化,是指受训者持续而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运用到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挥其最大价值的过程。许多新员工经过培训后就忘记了培训内容;或是缺乏应用的机会;还有一些受训者由于得不到上司、同事的支持,没有动力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 新入职大学生培训的方法
正因为他们具有以上独特的群体特征,公司应该在他们刚进入公司的最初期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让他们迅速融入组织,而这种培训应该是一个广义的培训,我们公司近年来也在对新入职大学生培训进行探索,现场参观、座谈会、轮岗学习、团队训练、文体比赛等,内容多样化,不拘于形式,符合他们的个性特征。
3.1 现场参观
新员工刚进入公司,对公司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期待,我们安排现场参观,参加企业的内部环境、组织概况、部门地点和性质等,并由专人讲解现场工作流程,让他们对公司有个初步的认识。
3.2 座谈会
我们会在所有新入职大学生全部到位后安排公司管理者与大学生的座谈,让他们在座谈会上介绍自己,并畅谈自己来到公司后的感想、对公司及自己所期望的工作发展方向及计划。座谈会上公司领导会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历史、制度和文化,勉励他们踏踏实实工作。
3.3 团队训练
传统的授课式的培训方式对于这些“80后”甚至“90后”的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比较小,如果在他们一进公司就安排几天的授课培训只会磨灭他们对培训的热情,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五年前我们把团队训练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运用到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中来,让新入职大学生和去年入职的大学生一起进行为期两天的户外培训,我们的初衷是通过体验式团队挑战、协作训练,熔炼他们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同时也通过往年大学生的经验交流和传帮带作用,使他们更快融入这个新团队,这样的方式比只把口号式的观念在课堂上灌输效果要更好。
3.4 问题比赛
新入职大学生来到新的单位陌生感无处不在,他们往往不懂该从哪里开始表现自我,处于象牙塔尖的他们一时间无法找到那种信心和勇气,跟其他同事之间也像有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它与同事建立相互的信任和友谊。在这种情况下,一场问题比赛能让他们尽情释放能量,这样的活动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强化对公司归属感,而且会对日后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比上一堂课程讲归属感来得快捷有效。
3.5 轮岗实习
轮岗实习其实不只是专业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新入职大学生对公司主体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对公司有个全面的了解,在日后工作中才会考虑问题更加周全。
4 新入职大学生轮岗培训的必要性和实施要点
上述几种培训内容中,轮岗实习是最重要、最需要周密计划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锻炼人员,提高员工素质的好办法,人力资源部应把轮岗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进行系统规划,制订轮岗计划,保证轮岗达到预期目标。
4.1 提高员工素质
新入职大学生在符合要求的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定时期,可以开阔眼界,全面了解港口知识,亲身体验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能强化沟通能力,增加他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视野和知识面的宽度,并在取得多种技能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4.2 融通人际关系,打好工作关系网络
轮岗实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往往容易被忽略,就是为这些新入职大学生建立人际网络平台,为以后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打好基础。他们刚进入企业,陌生的人、工作、环境都让他们感到强烈的焦虑,而在各部门的轮岗实习可以方便他们与不同领域的老员工进行交流和互动,与协同工作的员工建立融洽的关系,以方便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的沟通,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4.3 更准确的定位
经过这样的岗位轮换(每一岗位结束时都应有考评评语),公司对新员工的适应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通过这些入职大学生在轮岗时的表现和自身的体会,使公司更好地确定他们的正式工作岗位。
5 轮岗培训的实施过程
针对轮岗实习我们在从培训计划、培训师资的甄选,到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和考核都做了详细的规范。
5.1 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做好整个轮岗培训很关键的第一步。公司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做出设计:首先把他们按专业分组;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轮岗的部门及轮岗时间。公司层做出各部门的轮岗计划后,再由各部门做部门内的各个方面轮岗计划。
5.2 建立培训师机制
培训落实到位就必须要落实好负责人。导师不仅仅是在工作上给予他们技术指导,而且有义务帮助这些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缓解和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
5.3 培训反馈和评估
培训评估主要是对培训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的在于明确培训项目选择的优劣,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6 轮岗培训实施的要点
各部门要重视新入职大学生的轮岗培训,真正做到对他们重视,负责;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包括对部门文化、部门同事、部门专业内容以及部门行事风格的介绍;要关注他们的工作表现,指导和帮助轮岗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熟悉新环境、新工作、新要求,进而融入新团队,促成轮岗的真正成功。
总之,新入职大学生培训应该是一个过程,不能浓缩在三五天内完成,还应进行后续的跟踪培训,保证入职培训的延续性,在对入职培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新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其后期的培训项目,并与企业的管理者继续让计划有机衔接起来,甄选出具有发展潜质和领导才能的骨干力量。以保证入职培训的效果,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新员工入职培训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成功的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将会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是实现员工发展与组织效益的双赢的过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生产;经验传承;移动应用;互联网;基层培训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05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21
在基层生产中,要确保作业的安全与效率,一方面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靠丰富的生产经验。基层经验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得以传承,而生产经验却难以找到一个有效的传承途径与方式,因此宝贵的生产经验往往随着基层班组的人员调动而流失,这是非常可惜的。此外,传统的经验传承一般仅限于师徒“传帮带”的方式,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上述经验流失的难题,同时它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产需求,因此探讨一种新型有效的基层经验传承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基层生产经验传承的困难
1.1 基层培训的局限性
目前,基层培训一般以知识考核和技能培训为主,而鲜少把基层经验列为培训对象加以重视。这是基层培训的一大缺失。此外,传统的培训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时候只流于形式。一方面,基层班组的工作过于繁重,难有时间开展培训,亦没有精力学习吸收;另一方面,种种原因,基层员工已没有办法可以像学生时代那样学习了,我们身处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1.2 经验传承的分散性
当前,在基层生产过程中,经验积累主要通过如下两种方式:(1)师徒间的口头相传;(2)现场作业期间的个人积累。显然,这种方式所积累的经验过于分散,且难以共享。师徒“传帮带”的方式往往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强,所传经验常常是分散的“碎片”,若缺乏有效的整合、归纳,则难以有效适应生产要求,而且容易遗忘、流失。个人的经验积累同样缺乏系统性,并受限于工作经历。此外,无论是师徒“传帮带”还是个人积累,这些都是独立个体的经验积累,不同员工之间缺少分享,基层经验的效能无法实现最大化。
1.3 经验记录的局限性
个人经验一般记录在笔记本或记录在电脑,以电子形式存档。此记录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个人笔记本不便或难以共享;(2)个人笔记本不具搜索功能,当经验积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难以快速调阅所需经验;(3)个人笔记本携带不便,电子文档受制于电脑,同样不便携带,都不能做到随时调阅;(4)无论是纸质笔记本还是电子文档,当数据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维护都是费时费力的,常常因整理、维护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数据失序而失去意义;(5)没有数据自动分析功能。
2 移动应用(APP)在经验传承中的优势
2.1 APP的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手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讯工具,而是被作为一种微型电脑在使用,目前,手机已经可以实现诸多复杂功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时下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非常高。日前,APP发展迅猛,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教育类APP、社交类APP、知识分享APP、协同办公APP等已面向公众开放,在不同层面满足了大众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发一款能够适应基层生产经验传承的APP是可以实现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2.2 碎片化阅读的优势
我们已经来到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每天从手机、网络上获取海量信息,阅读变得轻松、便捷。优质APP带来的丰富内容让生活和工作增益,特别是互联网的平等性让所有信息都能同时共享,并参与其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受益者,也是信息的者。显然APP能够实现基层生产经验的共享性与交互性,让基层经验的效能最大化。另外,碎片化阅读可以弥补基层培训的短板,让忙碌中的基层员工可以快速、方便地调阅和学习生产经验,并及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2.3 实时记录与实时共享
以APP为载体实现经验传承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便捷性。通过APP,基层员工能够实时记录、实时共享。在互联网时代,经验可以存储于云端,借助手机应用,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记录。基层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客户端完善生产班组的经验库。基层员工亦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遇到技术难关或规范存疑时,及时调取相关经验。
2.4 数据维护的便捷性
上文提到,无论是纸质笔记本还是电子文档,当数据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需要极大的人力来维护。如果能够利用智能程序来处理数据,便能避免基层员工在数据维护上耗费过多无谓的时间与精力,让基层员工更专心地投入实际工作中。智能程序能够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整合数据,能够发现数据冗余,让数据结构更有序、更合理等,这让数据维护变得更加方便。
3 基层经验在移动端的模块化设计
经验传承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受限于传载方式,另一方面受限于经验本身。相较于知识,经验往往缺乏系统性。因此除了利用APP来传承经验外,还需利用APP的优势,建立关于经验的系统性。
在以往的经验传承中,有两点被忽略了:(1)我们只关心经验的分享,而忽略了经验的实际应用。很多有意义的经验只是在论坛上被讨论,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的总结、归档。基层员工仍然只是被动地接受,难以将经验转化为应用价值;(2)我们只是在传载个人经验,而实际工作往往是以基层班组为单位展开的,如果能以基层班组为单位,系统地有机地积累、整合、共享,对整个班组作业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上述两点,我们提出了基层经验的模块化设计,以系统思维为方法,以班组为基元,以经验的实用性为出发点,在APP设计中,将基层经验划分为四大模块:资料共享、经验共享、培训区、交流区。这四大模块有其明确的指向,其中“资料共享”模块主要用在对“作业规范”或“作业标准”不清楚的时候或需要参考某些资料的时候;“经验共享”模块用于:(1)在作业前不清晰存在何种风险及如何防范的时候;(2)在消缺过程或遇到特殊情形时,需要一些提示或参考的时候。“培训区”模块主要用在对“作业手艺”“作业流程”“概念原理”不清楚的时候。“交流区”模块主要是开放流,包括老员工的经验谈、安全事故学习及各种类似于知乎、值乎的社区问答与讨论。模块化设计让基层经验系统化、实用化,让基层经验得到真正意义的传承。
4 移动应用(APP)在经验传承中的应用前景
4.1 经验传承APP在基层工作中的应用
基层生产工作,一般涉及消缺、巡视、维护等。基于上述模块化设计理念,经验传承APP可以得到以下方面的应用:(1)在消缺过程中,对设备故障的排查无从下手之时,可以通过APP,查阅该设备的缺陷史,或查阅同一型号的家族缺陷,或查阅该故障现象的处理经验,这些都会帮助基层员工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故障;(2)在巡视过程中,可以通过APP,查阅该厂站或该设备的缺陷历史、潜在隐患、存在问题,从而让巡视更有目的性;(3)在开展一项工作前,对潜在风险无法预估时,通过APP,可以查阅相关经验,做好风险评估及防范;(4)在作业过程中,对某些规范、标准、手艺要求、原理等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通过APP查阅相关资料。
4.2 经验传承APP在基层培训中的应用
经由模块化设计,APP将生产经验清晰呈现,基层员工(尤其新员工)可以更好地建立专业思维及风险意识,更全面地把握整体工作及所辖设备的基本状况。APP使用的便捷性,让基层员工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碎片时间学习经验,提升自我。APP内设“老员工经验谈”版块,新员工可以从中受益,“安全事故学习”版块,可以让基层员工汲取经验教训,社区问答可以促进基层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4.3 基于基层经验的大数据分析
当基层生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利用APP及云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对大量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可以知道哪些设备经常故障、哪些类型的故障比较多、何种处理方法比较快捷、设备运行存在何种隐患等,这对基层班组在设备选型、风险规避、方法优化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经验传承APP克服了传统传承方式的诸多困难,适应现代人阅读习惯,结合基层生产实际,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兴技术,有效地将生产经验系统化,并转化为实用价值,这对安全生产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实施全员资料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员工按照本单位工作年限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本单位工作1~5年的新员工。工作1~5年的员工视为新进储能期。该部分员工资料的收集,应该以学习培训及学习期间的各种经历、与现在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实践经历及其他社会实践经历、参与参加各种比赛大型活动经历、兴趣爱好特长等信息为主。二是工作6~15年的成熟员工。工作6~15年的员工被视为分发熟练期。该部分员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及技术技能,正是出成绩的最佳时期。应主要收集他们参加与参与过的大型工程经历、经历过大事件中的现实表现及潜在能力、人际关系资源。另外,还应将他们对现从事专业的工作思路与想法、对企业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立档并长期跟踪,对被采纳的建议给予经济奖励,并将其思路、方法和合理化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对评价信息进行跟踪收集。三是工作15年以上的资深员工。该部分员工被称为企业发展的“能量宝库”。他们往往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技能牢靠,但创新能力相对前两部分员工较弱。应收集他们的工作经验成果及以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另外还要收集他们本人及家属的身体健康资料以及其子女的资料。该部分员工“上有老下有小”,往往会因为子女就学、就业等诸多问题影响日常的工作情绪。
二、因人而异,制定适合各阶段员工的“差异化”职业生涯规划
(1)在本单位工作1~5年的新员工:制定短期(1~2年)、中期(3~5年)、长期(6~10年)规划。一是短期规划(1~2年):全面掌握所在专业的各个岗位工作内容,保证其可以在本专业各个岗位正式定岗工作,强调的是各个岗位。二是中期规划(3~5年):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对本专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更高级的工作流程进行熟悉和掌握(如本专业新建及改造工程的启动、开工、工程管理、验收、竣工投产等),并积极创造条件引领他们参与其中。三是长期规划(6~10年):熟练运用本专业各项法律法规到实际工作中,并作为本专业法律法规运用的推手和标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无误地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检验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最后达到让这些员工成为本专业工作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使他们在专业领域具有发言权。
(2)工作6~15年的成熟员工。主要根据其现实工作表现将该部分员工分为技能型、应用型、管理型三类。一是为技能型员工及时总结所在专业的工作经验,并形成书面资料。利用这批员工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特点,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从而为他们提供自愿组合技术攻坚小组的机会,为其提供科研工具与资金,以保障其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技术革新。二是为应用型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各种新技术技能的机会,给新技术、新工艺流程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提供最有效的人员“软件”保障。三是为管理型员工提供参与企业内部制定、修善规章制度的机会,让他们把在以往实际工作中与规章制度相抵触的问题,解决在新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原有制度的修订完善过程中,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在工作中的正确、可靠地执行。
(3)工作15年以上的资深员工。该部分员工往往具有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技能牢靠的优势,按照语言表达能力将他们分为两类:言传型、身教型。一是对于表达能力强且有一定经验的“言传型”资深员工,在企业内部培训中让他们负责传授新员工理论知识的任务。二是经验丰富的“身教型”资深员工。在负责带徒任务、传授工作技能和经验的同时,“身教型”资深员工还要吸取新知识和新观念,积累总结自身的“能量”、技能并落实在纸面上。
三、创新培训机制,开展“多元化”员工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在人才培训上,重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是在职培训,从内部挑选各专业骨干参加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和软件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鼓励员工“挂职锻炼”脱产学习,对优秀员工推荐到高校及科研单位学习。建立员工熟练技能体系,基层供电企业员工必须具有扎实熟练的业务技能,从而有效地为客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实施“封闭式”素质培训。可以利用每年的“冬训”,组织3~5天的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封闭式脱产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互动交流”的全新培训方式和手段,通过专家的专题讲座和生动活现的案例,丰富员工的业务技能知识,改善心智模式,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
(2)传承“师徒合同”培训。新员工与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签订“师徒合同”,采取“传帮带”的培训方式。近年来尽管培训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该培训方式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合同内容,将师徒的荣辱、经济利益完全捆绑,定期举办青工技能竞赛,优胜者连同师傅一起表奖,营造青工与师傅共同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3)“一对一”的单兵教练式培训。在员工群体中,由于个人的工作时间、技能技术、接受能力等都有所差异,为此可以对员工采取“量身定做”的“一对一”培训方式。培训前对参培员工进行一次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全面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单人培训方案,由培训人员给予单兵教练,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全面测试以检验培训效果。
(4)建立培训测试题库。可以在局域网的网页上设立培训专栏,栏目中编制考试题库,员工可以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就能自觉学习。
(5)开展员工自主培训活动。基层供电企业根据实际定期开展员工自主培训活动。可以让普通员工自己当教师上课,这些担当“培训员”的员工对该项工作都特别重视,认真备课、上课,课后收集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成长也大有益处。
(6)实施定向培训工作。为保障“高技能、实战型”人才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企业可以有计划地选送各类员工到省市内高校、专业技术学校和兄弟单位等进修培训和开展交流活动,为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机会。
(7)创建百分上岗制度。结合实际工作,遵循“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坚持“每周一题,每月一考”,要求作业员工的考试成绩必须达到优良以上,否则就要下岗进行学习。
(8)引进家庭安全文化。通过组织员工和家属同台参与安全知识竞赛,让家属了解安全,了解生产运营过程,依靠“耳边风”来促使员工真正重视安全。通过以上“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同阶段的员工可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接受不同的培训内容,使之在业务技能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执行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四、建立适应“高技能、实战型”人才战略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