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创业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管理、教育、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关键词】就业与创业;指导一体化;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以及毕业生就业困难早已上升为社会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学校在应对方面,进行了就业与创业的指导活动,并对此活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究与思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的设计不符合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征为使学生学到一些专业技能,也就是所谓的一技之长,同时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这和普通高等教育以及中专教育有差异,然而由当今的职业教育大纲以及教学规划而言,这个特征很难被展现出来的。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讲,无论是教材编撰、规划还是教学活动的实践都远远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能力无法用于实践。第二,在教育时偏重于理论,对于实践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针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应当要求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却偏向理论,对于实践投入的精力不够。以上问题会导致学生在理论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多,无法余留过多的时间花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第三,教学过程中工作不到位。如果想要对专业知识做到彻底理解与掌握,就应当保证教学过程的工作步步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课堂讲解上,在外出实习方面的工作只是到了毕业前才会实施,而有的学校在实习方面也只是做做形式,不能使学生学到任何技能与知识。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也不能再回到课堂去求助老师讲解了。所以,按照职业教育的特征,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第四,考核指标不清晰,无法评价学生是否适合从事的职业。考核不是学生会不会做,而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效率。第五,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设施等和职业环境的配置有显著的差异。
二、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导向的课程改革目的
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导向的课程改革目的为:第一,符合社会的需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并考虑到各个领域中对于人才的需要,同时根据时代的进步,针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第二,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产业结构进行重新整顿或者升级,这就表明我们在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规划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并肩齐行。第三,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教材、课程以及目标等方面都应当根据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其与目前的教育观念、教学规律以及人才标准相匹配。第四,符合受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课程的改革应当符合受教育者就业、创业发展以及个人成才的需求。以上四个层面应当一并作为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研究的目标。
三、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建设
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系统的建设要保证课程系统将增加职业综合素质作为目的,在专业技术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在专业课程中配置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内容。课程系统的规划方面应当充分注重实践环节与动手能力的发展。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建设,应当充分突出专业性,也就是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体现出学生今后会参加何种工作,接受何种岗位。此外,国家一级各种组织机构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也应当融入教学内容中。此外,这些证书是政府对各个领域进行规范的媒介,也是高专业素质人才的凭证。因此我们应当建设“教、学、做、考”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即为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依据。以上教育模式包含下面几个重要方面:第一,将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作为目标,主要注重的是对于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而非原理的研究;第二,开展能力型课程,教材内容应当以实际需求作为中心,即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中所需要的技能相匹配;第三,注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第四,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机制。以上四个方面皆为这个模式的关键因素。
“教、学、做、考合一”模式指的是将职业能力作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政策,实现教学目标、活动方式、以及评价融合于一体。教、学、做、考合一是学校考核和社会考核的有效融合,这对于整个教学阶段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个模式提出的根据为:
1、著名人士陶行知曾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他的理论可以阐释为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学到的与做到是同时的。这个理论对于就业和创业指导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职业教育教学的社会实践需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在被肯定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而这种感觉会逐渐转变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这种素养的产生也就代表职业教育教学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行业和企业对职教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针对职业技术型人才十分欠缺,但是就目前的大学生而言,却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应当将教、学、做、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综合性教学体系,打造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作用,促使职教课程内容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闻捷宇,阳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今天,市妇联在这里举行__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揭牌仪式,并举办首期妇女创业就业专题培训班,这是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委会和市领导干部学习班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代表市妇联向参加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大力支持妇联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今天参加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首期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党政分忧、为妇女解难是时代赋予妇联的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为配合市委、政府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创业工作,我们与市同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合成立了集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咨询服务、职业介绍、权益保护为一体的__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该中心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服务家庭的原则,充分发挥代表妇女利益、维护妇女权益职能,积极引导广大妇女树立自主创业、竞争择业新观念,帮助她们掌握创业就业本领,并为其实现创业再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及法律援助。
__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成立以后,将有效发挥中心的职能,积极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为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与创业服务。同时,也希望下岗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和钻研,掌握1-2项实用技能及创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投身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争做再就业明星、创业女老板、女经理、女企业家。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毕业生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这种新环境下,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相继为国内各行业输出了大批优秀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高职毕业生选择个性就业,其中以自主创业者居多。然而,很多学生由于信息闭塞,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必要加强个性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1]。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缺少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把重心放在了专业课程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忽视了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以至于学生难以找到咨询途径。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有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但不够完善,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缺乏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多数高职院校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很少涉及与就业创业有关的课程。就目前激烈的竞争形势而言,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培训,将就业创业知识融入到课堂中。
(三)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体系都不完善,没有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就业工作管理制度,也没有为就业工作管理人员明确、细化工作指标。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实训形式和内容单一,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一些高职院校并未从市场角度出发,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就业时困难重重。(四)缺乏优秀的师资团队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中,实施团队由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共同组成。但是,从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来说,在开展具体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也存在经验缺乏、工作规范性差等问题,导致实际教育效果很差。
二、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
近些年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少,他们大都没有走传统的就业路子,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当前时代,信息对于创业者极为重要,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高职院校在支持学生个性就业创业的同时,还应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就业中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官方网站。首页显示国家政策、当前就业局势、各行业动态等信息。既然是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就要面临全体学生而设,增加创业栏目,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尽可能地搜集更多的信息,网页界面既要保持美观简洁,又要操作查询方便,体现出易用性,使学生无需通过培训就能使用[2]。学生根据学生证号登录网站,首页分为若干模块,如政策新闻、信息查询、系统管理、创业项目、交流区等。其中信息查询模块是重点,又可细分为学生基本信息、校园招聘活动、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等。政策新闻模块则主要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社会和校园就业创业新闻。学生通过操作查询,可以获得所需信息,了解就业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其次,充分利用移动平台。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上网已成为高职生生活的一部分。当前应用较多的微信、微博,都可以作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学校可以申请官方微博,学生只需加关注,便能及时了解学校动态。院系或班级可建立微信群,既能随时信息,又能方便学生交流,而且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增加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并不是讲几堂课,听几场讲座就可以的。如果开展多形式的、多内容的就业创业活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打好创业的基础,减少创业的风险。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自我评价和职业方向、求职和面试技巧、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创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有学校为学生保驾护航,学生的创业大船才会开的稳。不管是开展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是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就业。做好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不应该只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如建立会计实训的实验室、开展模拟创业活动等。只有真正建立起专业知识理论和实际工作连接的桥梁,才能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不足的短板。
(三)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尽量实现工作指标的量化。例如,“校—系—班”三级管理机制,明确各层次的目标和任务。为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建议实施考核制,同时学校需加大此方面的经费投入,可以设立奖项,或者评出榜样,起到激励的作用。其次,转变就业生观念,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建设。高职生应消灭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就业并非只有东南沿海地区,很多学生选择西部支教,同样能实现自我价值。就业指导应当是全程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一年级时着重进行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则重在专业行业发展,三年级则要放眼整个就业局势,并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最后,还需构建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作用。例如,吸纳更多的企业单位来学校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位选择。或者广开就业渠道,可以自主创业,可以考公务员,可以参加西部建设。此外,还要将就业和实习相结合,在实习期间,积极与行业机构合作,使得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毕业后便能很快适应岗位。
(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职生就业信息咨询工作涉及诸多方面,业务颇多,校方需从整体考虑,全方位地开展指导工作。不论是成立信息咨询办公室,还是增设相关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能力和眼界,对信息咨询服务水平影响重大,高职院校应当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咨询指导教师应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敏感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能力,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求,搜集有用的就业创业信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在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后,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对这一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将结果告知,还应教会学生掌握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未来的就业创业道路才能走的更远。此外,教师还应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改正不足之处。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创业人士或创业大学生,来校举办讲座和演讲,甚至直接将其聘为教师,负责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三、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整体教育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某些方面还需改进。例如,高职生个性就业信息咨询,高职院校做的还不够好。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应当认识到信息在就业中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咨询平台、提高教师能力和学生的信息水平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作者:蒲娜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农素兰,农钧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东方教育,2015,2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