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49—01

一、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层次

1. 等同于已有的传统教学功能。替代黑板的功能。像黑板一样书写、绘画和擦除;展示图片、演示ppt;拉幕、探照灯、拍照等特殊效果的功能。

2. 交互式白板特有的教学功能。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的应用功能,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地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

3. 电子白板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此时,教师不仅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且已经有意识地将白板所带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并能够将已有资源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了。进入这一层次后,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使用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成为制定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的内容。例如,下文列举的《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就是注重学生参与的实例。②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保存。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如PPT、HTML格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方便教师教后反思。③鼓励学生参与交互白板的资源建设。这也是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便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还可以是可用于数理化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化学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优势

1. 电子白板减轻了备课任务、丰富了备课内容。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下课堂上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所有细节。教师只需将现成的,诸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和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存放于电脑中,成为自己的资料库,资料库中的资料就是教师的原始教案,个人的电子教案。这一份教案,凝聚了前任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己在课堂上与学生生成的鲜活智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把新的资源逐步地添加进来,充实完善个人的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减轻了备课任务、丰富了备课内容,提高了教案的利用效率。

2. 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幕布式的幻灯片,学生按照课前教师设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很不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创意思维,扼杀了大量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和学生的灵感智慧。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有利于人机之间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

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它丰富的表现力可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先安排一名学生阅读文中记叙林黛玉行踪的句子,另外一个学生按阅读的思路在大屏幕上使用电子笔在“贾府环境示意图”上画出黛玉的行踪,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随着电子笔的滑动而流动。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插入画龙点睛式的解读,师生似乎来到贾府,看到了它宏伟的建筑﹑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烦琐的礼节,体验到贾府在皇恩荫蔽下富贵尊荣﹑威严袭人的气势。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第2篇

一、预设细节,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体验情感和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人文性和艺术性的享受。《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生命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珍视孩子们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是课堂生成精彩绽放美丽的弹性调控过程。高明的预设总是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我们关注生成精彩并非摈弃细节预设。教师的细节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教学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才会为课堂生成精彩提供更宽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妨认真预设好课堂中可能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胸有成竹,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二、抓取细节,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课堂教学往往是千变万化的,这多得于突发性的生成。生成好像是教学过程的节外生枝,但节外生枝或许会开出艳丽的花朵。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是预设灵活机变的调整。如袁蓉老师在教《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为女性,同为很美的女性,王熙凤与林黛玉的美有无差异?”有学生说,林是一种少女的美,王是一种的美;有学生说,林是一种内敛的美,王是一种张扬的美……这之间,忽然有同学交头接耳:文中似乎没有写林黛玉的衣着打扮,她会穿怎样的衣服呢?这是袁老师没想到的,于是她让大家想象一下林黛玉当时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有学生说,林黛玉第一次到外婆家,应该是精心打扮过的;有学生说,林黛玉很自尊、心细,不会在给人第一印象的衣着上随意的;有学生说,林黛玉是一个孤高独立、不合流俗的女子,她的衣饰应是淡而不俗、清雅高丽的。忽然有学生发问:“文章为什么对王熙凤的着装描写细致,而对林黛玉的着装一字不提呢?”课堂又掀起了。大家认为,王熙凤身份特殊,出场时就要引人格外关注,所以艳丽华贵的衣着非常夺目,既符合其身份,也符合其性格;林黛玉略去衣着打扮的描写,更显示她灵秀的精神气质。

这堂课,袁老师本来预设的教学细节之一是“透过王熙凤和林黛玉肖像美,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特别是发现林黛玉不同凡俗的气质美”,不料中途出现“意外”,“想象一下她当时会穿什么样的服装”看似顺着学生的发言游离了教学的细节预设,实则从另一个更有趣味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物内心世界,使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是不曾“预约”的精彩。

三、优化细节,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应该注重细节的预设。而这里所说的细节预设,应是一种开放式的多元的细节预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是细节预设,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研讨也是细节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细节预设必须做到心中有人,我们需要淡化狭隘的格式化的备课,优化课堂中的每个细节,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教案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细节优化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四、预践统一,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语文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思维的多向性、结论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可以达到生成的多样性,而一定的预设必不可少,预设与生成,似乎是矛盾对立的,但预设可以转化为生成;预设是为了生成,为了创新,为了学生的发展。然而,生成也决不是随意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预设不能被生成无情放逐,生成也不能因失却引导而放任自流。

有位教师在执教《孔雀东南飞》时,按照文本和他的预设,刘、焦悲剧以双双殉情而终。但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他们为什么非要选择死呢?于是全班对这个“另类”问题探讨起来。他让大家为刘、焦设计“出路”,有的说他们可以告焦母破坏婚姻,有的说二人可以私奔呀,司马相如、卓文君不是私奔了吗,有的说干脆听从母、兄安排,各自结婚不也很好吗……老师把他们说法一一提炼,归类为板书:①状告,②私奔,③屈就……然后进行对话:

师:刘、焦状告焦母,那时有《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吗?

生(笑):没有。

师:那时没有这些法律,但有另外一些“国法”和“礼教”,而它们都是维护封建家长制的,刘、焦想告也告不赢呀!

生:那他们就私奔吧。

师:他们私奔虽然可以暂时逃离刘、焦家庭小“火坑”,但别人如果知道他们有违母命兄意而私奔会怎样看待他们呢,他们会不会陷入为社会所不容的大“火坑”呢?

生:有可能,那简直是一定的。

师:如果让他们分别再娶再嫁,这就不符合他们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忠贞,人物形象就不美了,就失去了魅力!

经过一番点拨、疏导,预设与生成的“死”“生”之争得以顺利解决:焦、刘只有殉情,才彰显他们爱情的始终不渝,才有力地批判封建家长制害人的罪恶。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第3篇

首先,备课要自己做功,不必急着去参与“集体备课”,忙着共享,期望用集体的智慧来装满自己的大脑。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先做一条丰沛清澈的河流,然后再等待海洋的召唤。我认为备课应该在宏观上抓住以下几个结合点。

其一是系统备课与专题备课相结合。

教科书从高一到高三,知识是成体系的,是循序渐进的。因而我们首先要进行系统备课,对每个板块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通览全部教科书,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不能“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孤立地备课,那样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如我们的作文课,应该如何在三年中循序渐进地安排,就非常值得研究,如果一味地看教科书的编排就会误了大事,教师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三年作文教学的方案,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在从容应对高考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是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

集中备课是指在一个学期之初,拿出集中的时间来备课。记得刚参加工作之初,老教师总是叮嘱我,假期要好好备课。当时自己也非常听话,暑假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拿出一定时间细细地备课,把下学期的所有内容都备好了,教案也写好了,各种资料也都搜集齐了,甚至连教学的方法都想好了,当时感觉非常地满足充实。开学后我就有精力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应对更多的工作了。后来我尝到了甜头,几乎每个假期都要安排时间集中备课,开学后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工作。这样一轮下来,教科书了然于胸,来者不惧,至于公开课、说课、论文大赛都能从容应对。这个方法笨点儿,但承认自己是笨鸟,就要想办法先飞。

相对于集中备课而言的就是课前备课,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课前备课为主。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防止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如此,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自信地登上讲台。

其三是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

大多时候我们都注重课前备课,而忽略了课后备课。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的,因此称“课后备课”。有的教师讲完一节课后感觉如释重负,再也不愿重翻教案。其实,我们的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次如何教的,下一次再讲这课的时候还可以如何提高,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学问。再有,这种课后的反思也对调整其他临近内容的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知识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当然,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师现在已经开始注重在教案上体现课后反思的内容了,我想能不能主动、深入、扎实地反思是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们能够主动地反思,也就真正地进入主动发展的轨道了。

做到了系统备课与专题备课相结合、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这还只是在宏观上认识到了备课的体系。研究优秀教师迅速成长的历程,就微观而言,备课还有几种特别的品质,我们也要不断地培养。

1.备课不厌静。

“静”即安静,心静。首先是要创造安静的备课环境,要求备课组像图书馆内一样安静是不现实的,但相对来说营造学术的氛围比之闲聊的氛围、购物的氛围、勾心斗角的氛围更容易让人进步。更进一步而言,要“心静”,我们的备课组是集体的工作场所,一人一言,就是七嘴八舌,再加之喊“报告”的学生,忙忙碌碌的班主任,总是响起的电话……这就是客观的存在,作为教师必须适应,要有“闹中取静”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心静”,这也是境界,心如止水,浮华的世界、纷繁的社会、杂沓的言语都不为所动,要投入到你所研究的课程、习题、教法中去,而不受从地方到中央的各个“台”的干扰。那些屁股总坐不稳凳子的教师,原因不在于忙,而在于心不静。心静了,广度、深度就有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备课不厌细。

“细”到什么程度?没有答案。一本书年年讲,如果每一年都准备到一个高度,想的都是同样的内容,那做教师和做流水线上的工人就区别不大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关乎做大事的,就备课而言,无成败之分,只有充分与不充分之别。要做一个善于关注细节的教师,要敏锐。如语文教学中,起初是怀疑一个字音,查阅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个词,而这个词又来自自己所不知道的一个典故,而这个典故又源于一段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中又含着为人处世之道。你看,一个小小的注音带来的东西太丰盛了,我们常有捡到一截儿绳子头拉来一头牛的感觉。

3.备课不厌精。

很多教师在备课阶段大量地占有资料,觉得什么都重要,都想告诉学生,结果混淆了主次,不能突出重点。备课就像吃东西,什么都得吃,但要吸收有营养的。这就要研究教科书,依据重难点“去粗存精”。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教师在备课阶段要读原著(至少是前五回),了解《红楼梦》人物关系,了解曹雪芹,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与主旨思想,还要知道小说的写作背景,要绘制贾府平面图,要研究《红楼梦》诗词……从这个角度来说,看似在讲一节课,这一节课下面可是一眼中国古典文学的深井啊!但四十五分钟,要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发现什么?研究教科书重难点,你可以给他们情节、人物、环境;也可以给他们语言、诗词、主旨……但无论是什么都不是割裂的,都是互相印证的,我们只需抓住题目“林黛玉进贾府”去琢磨,进贾府,就是走进了封建贵族大家庭,就是走进了封建制度、封建文化,我想这也就抓住了本质,围绕这一本质引导学生探究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都是可以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精”就是“精要”,就是剔除了纷繁复杂的现象后的本质。但是不是就可以不去占有丰富的资料,直奔精要呢?这是违背规律的,因为本质的东西往往是在纷繁的表象下面的,同时我们也只有广泛地占有了资料才能举重若轻,左右逢源。

4.备课不厌繁。

“繁”是多次的意思,这一点是我观察诸多老教师从教的体会。我不只一次地观察过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他备好课后,轻轻地合上书,踱出教研室的门。也许会在连廊的窗前静静地远眺,也许会在操场上漫步……几分钟后回来了,拿出一张纸,大笔一挥,或是琢磨出了一幅对子,或是忆起了一首诗,抑或是设计出了一道好作文题,高兴了就爽朗地大笑,像个孩子。但我知道,他在远眺时、踱步时,脑子里一定在想着如何处理教科书那点事。他是个不嫌烦且自得其乐的典型。还有一位老教师,有时他的进度比我们快,某一课先讲过去了,但他备课很有特色,讲完了的还备,可能还会有什么灵感忽然产生,这个时候他可兴奋了,头晃着,大手挥舞着,最后一拍桌子,一声“好”!我们就知道他又有新发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讲课就跟农民种地一个道理,耪地有头遍地、二遍地之分,有必要还得耪三遍呢;有的时候又像刨白薯,总刨总有收获!话糙理不糙,备课没有极限,没有终结,永远是进行时,备多少遍都不为过。

5.备课不厌广。

我们可能很少静下心来想,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到底有多深奥,我们所不熟悉的通识性知识到底有多广袤。一名教师,视野必须是宽广的,唯有自己宽广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高屋建瓴。至于如何使自己宽广,我想由两个阶段来完成:一是扩大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知识的宽广度。如语文教师,和语言文学相联系的专业知识有朗诵、演讲、写作、鉴赏、书法、评论、拟古……第二个阶段是从宏观角度而言,教师要涉猎更多领域的知识。语文教师要懂点政治、经济、哲学、军事、音乐、绘画、历史、地理、历法……作为教师要在“术业有专攻”的同时还要博学,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其实是个专家也是个杂家。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教育的任务是多重的,总而言之是既教学生做人又教学生做学问。学生所面临的各门学问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脱去匠气,做一个视野开阔、心胸豁达的导师。认清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备的课是不是像海洋一样宽广了呢?

以上我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谈了一名教师如何备课的问题。教师把自己的基本功都做扎实了,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增长个人的见识,此所谓“善假于物也”。

那么,教师究竟该怎样参与集体备课?首先应澄清“集体”这个概念,可以是备课组全员,可以是三两位教师。集体备课的活动也时时处处在进行,不一定是每周的某个固定时间与固定人员。那么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小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东西:

一是心态要好,虚怀若谷。可以是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也可以是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要谦虚低调,不损人格,只增见识。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交流与借鉴是补短,不是掩盖自己的不足。自己真的无从知道的知识与方法获取的捷径就是请教同仁。撕掉自己的遮羞布等于你在知识面前是坦诚的,如果怕人嘲笑抱残守缺,那你就是《皇帝新装》中那个光着屁股满大街转的“皇帝”。

三是要明白,请教,在态度上是谦逊,从交流的角度看是平等的对话。可以执拗于知识但不影响同事关系,可以借鉴学习但不是奉之如权威,可以各持己见但不搞人格攻讦。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设置目标,直接一上课就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们一直在忙着记笔记,一节课下来效率很低,学生想要把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全记住,可是到头来收获甚微,教师也试图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告诉学生,一节课下来精疲力竭却没有收获,这都是因为没有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设置一个教学的目标,我这节课想要学生学到什么内容,我应该如何来进行教学,教学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想好了,设置好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教学的效率自然也能提升一个层次。

二、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状态中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注重过渡的过程,一上课就拿出教案来讲课,学生们有的还沉浸在课间休息的状态中,有的还沉浸在上一节课的内容中,等回过神的时候教师已经讲了很多了,没有前面知识做的铺垫,后面的知识也就很难理解了,这种情况导致教学的效率一直提升不上去。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情况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创建教学的情境,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对问题都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形式来创建教学的情境,例如,在进行李白的《蜀道难》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家都爬过山吗?谁能说说自己走过的最不好走的路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蜀道有多难走吗?可以跟你们走过的路对比一下。”教师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更有欲望去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的效率自然也能提升一个层次。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的情境,教师提前从网上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既能把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境中,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下载一个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小片段让学生进行观看,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人物的特点会更生动形象,教学也会变得更容易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情境。

三、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都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辅助教学。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师要合理选择问题,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是在浪费课堂的时间,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再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其次,分组要合理,每一个小组内既要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在这个原则上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升上去。举例而言,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有的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单独学习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个人负责一个段落的翻译,并找出其中容易翻译错的词语,其他的学生负责纠错和补充,这样一来文言文也就变得容易了很多,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有趣。

四、高效开展复习工作

复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复习的工作,他们采取的模式都是把讲过的知识再过一遍或者是不讲课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这种复习的形式效率很低。教师在开展复习工作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归纳到一个系统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解决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就拿文言文中的“之”来进行举例,它在有的时候翻译为“这”,有的时候翻译为“这样”,有的时候作为代词,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进行总结,把这个字的所有用法和意思总结成一个框架的话,那么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如果再遇到这个词就会去搜寻自己的框架看看哪个翻译更适合,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能够高很多。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复习工作,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成为各位高中语文教师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至于哪一种更适合就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去研究、去探索了,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总结,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也相信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第5篇

多年来,由于职业教育“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营养不足”,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备受冷落,这与普通中学的关注程度反差很大。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属于文化上断层、精神上匮乏的弱势群体,语文素养不高,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中职阶段是他们完善自我、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随着职校生就业形势好转和单招规模逐年扩大,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普及与不断深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在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为了改变中职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在语文课教学中,笔者试从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生活化、以专业为本三个方面搭建职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平台。

一、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长期属于“学困生”,语文水平和能力普遍较差,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但语文教材与其他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精选的文章,都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产生共鸣,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感情变得更加纯洁、高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与情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情是景的基础,景是情的表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对景物作出了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再如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荟萃的泰山奇观(《雨中登泰山》)。这些课文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真是沁人心、怡人情!

教材内容的美,是经作者的审美处理将自然美与社会美有机结合,比现实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能给人以美感。语文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而且要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景物,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同时,更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自欣赏自然美,感悟社会美,领略艺术美。培养和训练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即由欣赏课文中的美景到自己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美景。使中职学生完成由厌学到好学的心理蜕变,达到以趣促知的目的。

二、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显然,就语文教语文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教学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

所谓“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这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并由此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也就萌生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语文教师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针对中职学生冷落学习,回家迷恋电视的现状,笔者引导学生注意电视节目、广告、标语等,并要求学生上语文课的前5分钟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从此,学生不再保持沉默,争相发言。他们谈到了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新闻工作者的播音口误,广告中的新词,标语中的丽句等。像这样,教师对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进行适当地点拨,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总之,广阔的生活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只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使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并使其萌芽生长。

2.营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这就给语文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此,笔者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积极参与,气氛非常活跃。原因就在于笔者不是一开始就分析课文,而是利用投影仪放映林黛玉进贾府的动态路线图和相关人物的视频剪辑,接着启发学生说出“全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然后借助视频剪辑和课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另外,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停留在小说本身,而是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后再次拓展内容,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分析自己以及他人的性格特点,并对照反省,扬长避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小说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修养。

3.抓住契机,在生活中深化语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基础学科,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外,还应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懂得“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为此,在语文活动课上,笔者曾给学生读过关于洪战辉的报道,讲过《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念,最近给学生讲抗震救灾中大爱不死的精神,把一个个扣人心弦的鲜活报道摆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自己及周围的实际生活谈体会,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可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以专业为本

中职语文教学以专业为本,就是要落实职业岗位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为部分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良好的语文基础。然而,有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学却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专业需求。如旅游专业忽视文学常识教学、美术专业忽视书法训练、幼师专业忽略普通话训练等;服装专业、旅游专业、家电专业、烹饪专业、幼师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同一年级中,使用一个语文本本,教师使用一式的教案、一致的教学进度、一样的语文试卷,甚至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要求都是相同的。

以专业为本,就是语文课教学要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这不仅包含毕业就业学生的需求,也包含毕业后升高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语文课教学,无论是目标、内容、课时、教材,还是教法、考评机制,都要以专业为本。教材内容应采用模块组合形式,根据不同专业需求,灵活拆卸组装,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准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在语文课程结构中,要体现让学生各学所需、各补所缺的特点,打好基础、增长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借助一定的语文能力,顺利地学习各项专业知识,获取各项专业技能。

以专业为本,还应让学生从学习为了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要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这就要求中职语文考试要着重专业化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上。试想,如果幼师专业的学生,没有一手好字,没有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这能说语文教学成功吗?而职业能力差的学生,用人单位是不欢迎的。可见,评价教学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阅读分析、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关期刊更多

今日工程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当代手工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美陶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