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走进大自然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源泉;积累;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14-01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弹响生活的乐章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
既然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教师就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做捕捉素材的能手。让学生广泛地亲近自然,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进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经过实验,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让学生体验生活,加强生活积累较为有效。
1.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面对绚烂无比的大自然,学生常常是熟视无睹,更谈不上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味大自然的恩赐,因此,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从而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作文积累素材,我注意带领孩子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亲身做的事,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写作并不是一定要用上优美的词句,而是要有来自自己生活实际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才有灵气。我时常带领学生到草地里观察各种小虫,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到山上观察花草树木……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用自己的小手编织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在作文课上能畅所欲言,让自己真正成为作文课上的小主人。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春光烂漫的季节,让学生仔细观察春雨、春风、春花、春树、春雾、春天的阳光、小鸟……进而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的生机。开展"走进夏天"的活动,在炎炎夏日,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夏雨、彩虹,到野外的瓜地、桃园、玉米地、稻田、荷塘去观察,到松树林去采蘑菇……让学生领略夏天的热烈奔放。开展"拥抱秋天"的活动。在果实累累的秋季,可以让学生观察秋风、红叶、落叶,到果园、庄稼地观察成熟的庄稼、瓜果……,使学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走进大自然的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起学生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2.开发学校生活,领略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
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同伴交往的主要渠道,它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开发这一有利资源,启发学生珍惜并且特别留心观察学校生活。让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参与的乐趣。
2.1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留心观察课间活动。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的自由空间,校园成了学生的乐园。他们会开展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捉小鸡、打球、打陀螺等有益活动,偶尔也有做些追赶、打闹等错事,有时还会玩些打纸牌、摔纸角、赌纸牌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我们就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由于很多活动是学生真心喜爱,所以他们会全身心投入这些活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好积累。对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对自己身心不利之处。
2.2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并注意观察学校的各种常规活动。在学校,由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常规性集体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如升旗仪式、课间操、校运会,班队主题会、文娱表演、游园活动等等。学生会以不同的角色投入这些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再根据需要进行练笔,以丰富习作内容。
2.3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令人难忘的事。同学、师生在课内外的交往中,总会发生一些令人高兴、难过、或烦恼、遗憾、失败的事。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写日记、周记积累这方面的题材,并体验交往的乐趣,增进同学、师生的友谊。
2.4 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并引导学生观察。为了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丰富的"养料",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表演课本剧、打陀螺比赛、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会……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存入自己的题材库。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而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让他们的作文闪现生活色彩,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情趣,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只有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才能让学生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
[2] 《学科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小学语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W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一、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堂教学
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搜集描画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实践活动经常把口语表达,书面报告融合在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实践活动可以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语文教学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需要学生密切合作,这样会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课文延伸拓展
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它虽然立足于文本,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如果能借助于教材的延伸拓展,就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比如学《用冰取火》时,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外应用凸透镜的作用进行发明小创作,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志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参与,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爱家乡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从而形成敏锐观察力。如在教完《春》后,设计一个“找春天”的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学生选择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范围,仔细观察,找出春天天气、树木、花草、虫鸟、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之后写出相关作文,画出美丽的春景图,再让学生朗诵诗文,欣赏图画,体会到春天是美好的,最后放声歌唱《春天在哪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凭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开展“走进植物家族”活动时,组织学生设计好方案,对植物世界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调查,交流汇报,编辑手抄报。在活动中,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活动结束后,教师捕捉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写作,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点拨真正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能说假话、套话、空话”得以贯彻落实。不仅激起了学生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热情,更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第二点,写作文时要交待好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写重点的时候,要写出一些特色来,不要老是记流水账。
第三点,多看一些课外书,特别是关于作文的。把好词佳句记在脑海里,写作文的时候就把它们应用上去,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
第四点,上作文评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评讲,向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学习,把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改掉。这样,对下次写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点,大家都非常爱看电视,但大家不要只看故事的情节,也要从故事当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第六点.平时要多走进大自然,用心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作文的时候就有内容可写了。
第七点,如果单单是把好词佳句摞在一起,没有骨架子,就像一堆散落的珍珠,毫无用武之地。所以,应该一定要注意作文的结构严整。
上面所说的都是我总结出来的写作文经验,大家不妨也来试一试,说不定对你的
一、走进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品是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对生活的反映。同样。学生习作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体现,习作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引导小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体验并感悟生活,使他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争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实现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比如在教“我的自画像”这一习作时,对于人物的外貌描写,先观察同学的外貌,然后玩一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之后,就来写真实的我,让其他同学来猜我是谁,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学生要写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作文从“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局面。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田野小河、瓜果蔬菜……尽可能让学生去体验,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语言思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认识、感受生活、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沮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的写出来,习作中自然充满生活的气息,表达了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把生活带进课堂。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也是不同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就会有几十个不同的认识和感受、那么,如何使他们之间的认识和情感进行交流呢?我在每周的作文课中抽出一节,为学生专门开辟了交流场所,并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交流题目。让他们展开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有些学生还做了笔记,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不仅写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还把同学问对同一类事物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进行分类和整合,概括出一种全新的看法和感受,学生习作水平有了提高,对写作业也更有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