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调查问卷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俄亥俄州NDCL高中(留学) 克里夫兰 44024
[摘要]对沈阳市不同年龄结构的市民进行了环保意识调查,在分析了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市民环保意识的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以一个高中生的思考视角提出了学校教育、政府宣传等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对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市民;调查问卷;环保;垃圾分类
引言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保护也就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的大中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飞速提升、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大中城市的环保问题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让市民从生活入手做好环保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结合对沈阳市随机50位不同年龄结构(10-65岁之间)的市民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市民的环保意识现状,包括对环境的认识、环保的认识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从学校教育和政府宣传两个方面应采取的措施。调查问卷包含环境的认识、环保的认识两部分内容,每部分有5道问卷题目。
1.对城市环境的认识
市民对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认识的调查题目有5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综合图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市民对城市环境总体满意度并不高;认为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垃圾和汽车排放;对工厂的废物排放情况了解不够;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不好。而对河道水质满意度较高,这是得益于政府近年来对河道治理取得成效。
2.对环保的认识
市民对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认识的调查题目为5项,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综合图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市民普遍认为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废气和废渣排放;平时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上网和书报,教育和政府普及方面力度还不够;对垃圾分类了解不够;市民整体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3.对提升市民环保意识措施的思考
通过上述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看出,市民对所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来高,但对如何进行环保,特别是如何从自身生活做好诸如垃圾分类投放等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的提高是个复杂过程,但其影响却是惠及子孙万代的。所以,要想做好社会的环保事业,首先应该从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入手。下面就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途径和措施作如下探讨。
(1)依托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针对学生实施环保意识教育和知识普及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应该积极承担起在校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城市的中小学还是有很浓的“应试”教育氛围,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不系统和深入,即使有这样的课程也流于形式。反观美国中小学,十分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但有形象生动的课程,还成立“环保社”,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的从事环保活动,如:公园海滩捡拾垃圾、做垃圾分类投放宣传等。所以,学校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制定长久和系统的环保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环保形势的不断变化,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特别注重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环保知识教学经验。其次,成立“环保社团”,由该组织自发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和社区参与环保活动实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环保教育,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如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方法等。最后,在学生环保知识考核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如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计划、撰写环保调查报告等,使学生不但能掌握环保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
(2)依托政府宣传提升全民环保意识除了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外,政府有效的宣传引导更是提升全社会市民的有效途径。目前,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多停留在平面新闻媒体、电视新闻报道等层面,而且多是报道的负面新闻和案例较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真正的环保知识宣传和引导工作不具体,环保工作落实不深入。以涉及千家万户的垃圾分类投放问题为例,大多数城市街道已经设立了分类投放垃圾箱,但调查问卷反映垃圾分类投放得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太麻烦,二是不太清楚如何分类。这两个原因都和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对于如何进行分类,大多数市民都不清楚。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环保意识的引导和宣传,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设备,特别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环保设施,如分类投放垃圾箱,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室外的垃圾箱加大尺寸,以便能在箱体上列出分类明细,便于投放时明确分类;而居民住户内免费赠送小型分层分类投放垃圾箱;其次,政府应通过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系统的环保知识宣传;最后,要通过政府引导,发挥社区作用,积极组织居民家庭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学习以及环保实践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提升市民环保意识。
4.结论
通过对沈阳市不同年龄结构的市民进行环保意识调查问卷,由数据分析了目前市民环保意识的现状,并提出了为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学校教育、政府宣传两个途径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当前,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逐渐重视,省市各级政府针对城市环保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特别是对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居住的城市环境会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朱丹,高晶晶.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技,2011(06)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纳税人有权要求政府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等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增进社会福利,环境审计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工作组(WEGA),先后开展了能源、水、固体废弃物、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的环境审计实践。就具体内容而言,INTOSAI在1995年的《开罗宣言》及其2001年的报告《Guidance on Conducting Audits of Activ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中都指出:环境审计应该关注环境、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环境审计与最高审计机关实施的其他审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根据国际经验,环境审计的角色正面临从“差错防弊”向“绩效评价”的转型,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对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对于绩效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绩效即结果的观点”,二是“绩效即行为的观点”,因此在绩效审计中,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目前绩效审计的内容被公认为三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对应的3个英文单词都以字母E开头,因此又称“3E”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对“3E”分别定义如下:经济性(Economy)用于描述一定资源的成本耗费程度,指在确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取得适当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效率性(Efficiency)用于描述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指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以一定数量的资源取得最大产出或者以最小投入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效果性(Effectiveness)用于描述产出和成果之间的关系,指产出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我国,资金流跟踪监测、边际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等都曾应用于环境绩效审计。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情况下,因没有成熟的经验、普遍接受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难以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约了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结合环境审计的特点,需要以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发挥环境审计作为制度安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问卷调查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程序
问卷调查是以问卷形式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和客观真实等优点。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对于效果性的审计主要是分析与实际水平相比,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环境保护是公共财政投资的“公共产品”,为了考察各类政府环保项目的绩效,可以从环境公共产品的用户——社会公众的角度考察其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搜集审计证据或审计线索,通过合理的设计问卷,客观选择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性进行评价。
1 问卷调查的设计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问卷调查的设计一般应考虑编制时间、调查形式、主要内容、题型选择等因素。问卷调查的编制时间一般应在审前调查结束后进行。通过审前调查,审计人员能够摸清环境保护资金投向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的特点,发现可能影响环境保护项目绩效的主要问题,因此,审前调查结束后设计问卷能够抓住重点,提高问卷的针对性。
问卷调查的调查形式一般应采取匿名调查形式。考虑到署名调查形式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审计人员应采取匿名的方式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和心理压力。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及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项目效果的主要问题、可能的原因、改进的建议等。在确定主要内容时,应坚持客观精简、重点突出的原则,避免可有可无的选项。
问卷调查的题型选择应根据审计调查的目标和对象合理确定。问卷的题型一般分为三类,即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半封闭式。开放式题型的优点是能够收集到许多原来没有设想到的答案,缺点是容易因被调查者的理解歧异产生偏差,也不易汇总分析;封闭式题型的优点是易于被调查者理解和接受、调查结论比较集中、便于汇总分析等,缺点是不具有弹性。半开放半封闭式题型是在封闭式选项之后加上一个“其他”选项,让被调查者在找不到贴切的答案时能自由填写答案。
2 问卷调查的优化
第一步是审计组内部讨论。审计组的讨论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如,其他参与审前调查的审计人员可能会提出更加符合项目实际的问卷题目,资深的审计人员能够对问卷的可行性和可能结果作出初步判断。
第二步是听取外部专家的意见。可邀请参与具体审计项目的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充分听取他们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使问卷表述更加精确、专业。
第三步是小规模试用。试用的样本规模建议在30份左右,通过试用中的信息反馈,可以发现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逻辑、用语等各方面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也能对问卷结果和可信度作出初步估计,为下一步大规模使用问卷提供决策参考。
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一般可采用邮寄、现场、在线三种方式发放问卷。
邮寄(电子邮件)方式简便易行,但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力较低,因此建议在信封(电子邮件)里附上一封感谢信或者附上“本问卷仅限于审计使用”的承诺和说明,并且要给被调查者附上寄回问卷用的空白信封和邮票。
现场方式是审计实务中十分有效的问卷发送方式。当面发放、当场填写,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当场问答,同时由于情感交流,易于取得被调查者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在线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及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自助式在线帮助、在线回答、回收答卷、数据统计分析等系列功能。在线调查方式的调查成本比较低,可以利用政府信息平台等环境保护项目的网络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当回收率达到70%以上时,方可作为效果性评价的依据。如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需要扩大范围进行补充调查。
4 调查问卷的处理
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简单的调查问卷可以采用Excel进行分析,相对复杂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可为环境保护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提供第三方审计证据。
三、案例应用
1 项目背景
2008年初,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公交车冒黑烟问题,A市政府计划拿出1500余万元,重拳整治公交“黑尾巴”2009年10月,A市审计局对该环境保护项目的绩效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并将其列为A市审计局年度重点项目。选择该项目作为年度重点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市领导关心。市政府制定的《A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指出:2008年要完成公交8件实事。其中一件即“年内完成905辆尾气排放未达标公交车辆的环保化改造,消除冒黑烟现象”。这是市政府向广大市民的郑重承诺,项目是否如期完成、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是市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2)人民群众关注。公交车冒黑烟曾经是A市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承担受托公共责任的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健康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3)符合时效性的原则。该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至2009年4月底全面完成,6月通过了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因此审计机关选择在2009年末及时跟进,正是项目效果逐步显现并趋于稳定、便于检验的最佳时期。(4)符合项目绩效易于评价的原则。该项目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内容相对单一,成本可以计量,项目效果可以通过技术论证、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衡量。
2 问卷调查在审计中的应用
评价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效果是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公交公司提供的资料,涉及尾气综合治理的公交车共有905辆,但显然不可能对它们全部作一遍尾气检测,不仅审计时间、审计手段和审计成本受到限制,而且会对这些车辆的正常运营造成于扰和影响,因而必须找到合理的替代审计程序来收集证据,反映该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审计组灵活运用了问卷调查来搜集环保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审计证据。
在审计过程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问卷调查:一是在市中心广场和某中学现场发放问卷;二是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审计局网站发放网络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25份,调查对象包含在职职工、离退休老人、公务员、学生等各个社会阶层,调查结果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意见。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此次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其中:关于“公交车尾气综合整治”项目是否成功的选项,有88.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有11.5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成功”,没有人选择“失败”;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基本实现”。
关于改善了空气质量的选项,有98.6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1.3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关于提升了城市形象的选项,有95.56%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显著”和“比较显著”,4.4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太显著”,没有人认为“不显著”;目标实现程度(效果性)的审计评价为“实现”。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问题与建议
一、公众参与的目的与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评单位与受到或可能受到项目环境影响的公众、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感兴趣的团体、新闻媒体等相关群体就项目或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影响进行双向交流的活动。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开展公众参与,对项目建设部门或决策者而言,有利于集思广益,剖析项目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及早寻求解决办法,避免在已经做出决策后才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对于受到或可能受到项目环境影响的公众而言,有利于公众及早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以便项目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感兴趣的团体、新闻媒体而言,通过对本项目公众参与的宣传与报道,可以使公众参与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及环保理念深入到本地区,使更多的人在遇到或即将遇到的环境问题上能够参与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公众参与形式单一、参与的阶段有限
建设单位经常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张贴公示等方式公开项目的信息。往往忽视了专家咨询、召开听证会、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不能有效影响决策。
公众参与的阶段有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报批前征求公众意见。实际上,到了征求公众意见时,项目已经定型,基本上不会因公众意见而进行更改,使公众参与流于形式。使公众无法对项目后期进行有效的监督
(2)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雷同、缺乏针对性调查结果反馈不足
调查问卷因具有反馈快、成本低、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也大多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公众意见。但往往调查问卷内容雷同,避重就轻、缺乏针对性,不能较好的反映该项目的特点,环评单位将公众参与的结果编入环评报告书有关章节,报告书经专家审查通过后,只是作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依据,其公众参与结果和评价结果很少向公众公布,公众缺乏通畅渠道了解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使公众无法对项目后期进行有效的监督。
(3)公众参与组织者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
负责进行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建设单位,而不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单位,很多建设单位将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委托给环评机构进行,就某种方式来说没有监控措施。可能致使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时弄虚造假,欺上瞒下,即存在极大的造假空间;在座谈会和论证会的纪要和结论制作过程中缺乏第三方居中的监督,所以各种形式的可靠性因缺乏监督而让人难以信服,一旦日后出现争议,将难以解决。
(4)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公众的参与意识、尤其是环境参与意识还是较弱的。缺乏对环境法规的认识以及自身环境权益的认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参与调查或会议的公众大都为被动地参与,只有极少数是主动参与环评调查的,参与意识不强会导致公众参与不起作用,影响了环评工作的进行。
三、建议
(1)在参与方式上应该实现多元化,除了既有的听证会、论证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外,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新闻媒介、互联网信息公布和信息查询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公众参与的时效性,避免公众参与的形式化,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
(2)环境影响评价在信息披露的技术层面上,应采取“政府主动公开为主与公众申请公开为辅”相结合的方式。政府部门除了充分利用传统公告方法之外,可以通过辖区内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政府机关公报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设立固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厅、电子屏幕等,使完整、准确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覆盖绝大部分公众。采用这种方式,公众可以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随时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好的发挥公众参与的效果。
(3)严格监督公众参与的过程,申请第三方(中立方)的介入,鼓励建立和发展更多非政府性质的环保团体,致力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利,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问题的讨论与解决,通过上门走访、听取居委会意见和召开听证会、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防止参与方式与结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从而减少后续矛盾。
(4)扩大环境影响评价中参与公众的范围。要扩大知情者的范围,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建设项目听证不仅只是建设项目的关系人才能参加,与建设项目无关的人、对建设项目有兴趣的人,都有权参加论证会、听证会。使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的地域范围更加扩大。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与周围公众生产、生活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现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但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议,就应当以人为本,更好的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完善工作方式,从技术层面上保障公众的参与度,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真正保障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加强环境决策的民主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审计;环保意识;审计主体;审计范围;审计内容
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社会各类组织或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环境审计的试点以来,环境审计在监督、评价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但是,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实务中环境审计的应用范围相当有限,仅仅应用于我国一些大的国家级项目的投资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上。这就使得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迟缓。因此,促进环境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企业的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和高校的审计学教师。本课题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83.33%。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表现在:
(一)审计意识淡薄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人们对环境审计的了解并不多。25份有效问卷中,声称了解环境审计的只有10份,比例为40%从被调查人员从事的工作来看,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而企业的审计人员没有一个人回答说了解环境审计,甚至有些人回答说不知道还有环境审计这个名称。由此可见。人们对环境审计的了解很少,更不用说主动进行环境审计了。
(二)审计主体单一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25份有效问卷中,声称曾从事过环境审计的只有4份。包括2个政府审计人员和2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占到16%,比例相当低,而且这2个从事过环境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不是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去进行环境审计,而是作为外借的专家参与了某一个政府项目的环境审计工作。由此可见,在我国,从事环境审计的主体相当单一,环境审计工作主要由政府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
(三)审计内容狭窄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两个方面:1审查国家的环保政策、规章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如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在“三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调查报告中,重点反映了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实现、相关政策与措施落实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执行等情况。2对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如1997年的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资金审计、1998年的水利资金审计、生态林业建设资金审计,这些审计基本上属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畴。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4份回答从事过环境审计的问卷中,从事的环境审计工作集中在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上。
(四)审计方法落后
所谓环境审计方法,就是环境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环境审计对象,收集环境审计证据,对照环境审计准则,据以编写环境审计报告,作出环境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环境审计方法与环境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审计质量的关键。除常规审计方法外,环境审计可以采取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由于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审计方法落后。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没有1份调查问卷声称用到其它方法比如环境效益审计方法的。
二、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生产、重利润、轻环保的现象,近几年虽有所好转,但人们,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意识仍然比较欠缺,许多企业对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深刻认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自然认识不足。
(二)缺乏相应素质的环境审计人员
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涉及经济学、统计学、工程学、法学、数学、化学、医学和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难度和广度对当前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是会计、审计、财务、经济法等学科,从事环境审计的人员多以财务工程审计知识见长,对环境管理的知识与专业技术了解甚少,缺乏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业务经验以及必要的设备、技术和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少相应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
审计需要证据。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污染损失、资源价格等列入核算科目。还强制要求企业提供环境报告。而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报表除了披露经济效益指标外,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均未要求披露。原因在于:
1 企业对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不全面。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会计研究范围。例如,我们推行城市集中供热,可以计算出供热的成本费用,但对由此带来的环保效果从不进行考核i我们处理城市垃圾、污水,可能只计算其耗费,从不计量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难真正实施。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环境支出已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但没有或有负债的计量,在损益性列支的项目中又多归入管理费用。这样做就把费用化的支出淹没在了一般费用之中,无法体现企业环境管理的绩效和水平,而且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环境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环境信息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使得经济组织都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而隐瞒应当向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
(四)审计依据不足
缺乏环境审计规章和标准也是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
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现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比,还相差悬殊。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是空白,审计人员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
环境审计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审计。因此,应加快环境审计的建设,以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
发展环境审计,首先要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危机感。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使企业在政府倡导、公众参与和市场压力的氛围中,意识到建立良好的环境审计管理体制、自觉开展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产生巨大利润的重要性,从而使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对专业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1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学及相关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资格。2引进熟悉环保知识、环保技术、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环境审计队伍。3审计部门可以建立专家储备制度,建立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聘请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加入环境审计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知识优势,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效果和权威性。
(三)加强环境效益审计,扩展环境审计的范围
在国际上,环境审计的重点是绩效审计,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问题。而我国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总体属于财务收支审计。因此,要跟上国际发展,必须在审计类型上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拓展。
(四)发展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扩大环境审计主体
企业是环保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企业是否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影响的程度有多深、危害有多大,需要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社会环境审计结果体现的不仅是量化了的经济概念,更能反映出由此产生的社会负效益和环境负效益。内部环境审计不仅能及时消除企业的环境法律风险,而且能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我国环境审计现状来看,政府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可能非常庞大,人员数量的扩展受到阻碍,因而所能承担的环境审计任务有限。而企业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人员具有力量强大、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势,能够在环境审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快实施环境会计,提高环境信息披露
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必须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尽快建立起有关环境污染的会计记录、计量、计价、成本费用、报告等一系列要素的统一环境会计制度。但建立环境会计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可以采取过渡性措施,即通过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增加报告环境责任的内容。具体可包括两方面:1对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环境事项,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如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等等。2对那些难以量化的环境事项和企业的环境效益,可通过“环境报告”予以揭示。如企业自身制定的环境管理长远目标、政策及本年度规划;企业在环境治理、减少污染和排放、实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努力和行动;企业对其员工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企业产品环境质量标准认证情况;企业对社会环境项目的资助以及企业举办的环保活动;目前企业的环保支出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社会形象的影响等等。
在我国,无论是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还是繁荣我国的会计理论并使之同国际接轨,都需要对环境报告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位居生态脆弱区域的我国西部企业而言,其要求尤其迫切。与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有关理论的研究极少,报告实务方面尚不健全,理论和实务方面均需总结、提高。
一、调研对象概况
石嘴山市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为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陶瓷、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在环保成果方面,《石嘴山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技术研究》报告现被作为西部地区的范本使用,并在2005年9月长沙召开的“全国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及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经验交流工作会议”上,作为8个重点城市之一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样本公司选择
本次调查以当地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主要对象,对排放SO2、NO2、PM10(可吸入颗粒物)、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问题突出企业的财务、生产、环保等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700份,总体回收率为40.71%,其中企业回收率为32%,均达到大样本的统计量要求。
(二)问卷设计和整理
问卷主要是主观题型。采用利克五分量表,把被调查人士对问题的看法分为5个等级,正向评分,即选择“1”代表对所调查项目非常不同意,选择“5”则表示非常同意,“4”代表同意、“3”代表不确定、“2”代表不同意。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均值比较等方法。
三、石嘴山市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调查问卷分析
公司经济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影响属于环境绩效范畴。环境绩效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取得的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试按其分类内容以及披露方式和频率展开分析。
调查得知,从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的多元受托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被调查对象大多赞同环境受托责任最基本的含义是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其中,公司经济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影响――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应是其基本内容之一(认同率占97.56%);企业综合绩效应以经济效益为主并包括社会和环境绩效(73.96%);企业的环境绩效至少应该体现在环境财务绩效和环境质量绩效两个方面(75%);环境绩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81.25%)。
关于环境绩效报告应包括内容及其披露,各调查企业较赞同项目分别见表1、表2(表1、表2见P47)。
从以上调查可知:当地企业普遍认为环境绩效至少应该体现在环境财务绩效和环境质量绩效两个方面。其中,环境保护绩效应包括企业制定的重要的环保规定,关键性环境影响,公司的环境计划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确定、执行情况等;环境财务绩效应包括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收益性支出,环境收入、收益和节约的成本,能源、原材料、水等成本等;环境资源绩效应包括水资源耗用,清洁生产技术、工程技术 / 生态效益,健康与安全管理以及化学品管理计划等;环境控制绩效应包括环境治理、污染控制方面的明确目标或预算,污染治理的投资、项目,环境检测项目、环保设施运行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达标率等;环境报告等绩效应包括利益关系人关系与合作,企业的环境报告设计、制度以及环境报告方面获得的奖励或荣誉等。在环境绩效报告的披露方式上,各企业较倾向于对环境绩效信息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大多认为应每年编写一次环境报告,与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一块向外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