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2021年是我院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一年。科教科作为医院科研、继教、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审核工作。按市卫计委要求,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严格审核我院技术人员的学分,保证了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学分的达标率。

2、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每年都坚持开展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使医护人员不断的提高健教知识和健教工作能力;在各病区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住院病人开展入院、住院、出院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院外各类健教宣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性健教宣传,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义诊达3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约400份,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3、做好院内医务人员的学术、登记归档工作。同时根据年度进修计划和医院发展需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外出进修学习。

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参加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医务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不高。

2、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亟待提高。

3、科室内进行学术交流的气氛不浓。

2021年工作计划

1、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在职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使继续教育管理与员工定期考核、职称晋升挂钩。

2、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业务学习。下半年在全院进行年轻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结合医务科、护理部采取定期考试、考核的方法对各科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鼓励我院医务人员外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下半年我院将争取安排适当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到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高我院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中将投入更多的经费,让医务员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

4、积极开展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定期开展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基础理论考试,并计入技术档案。

5、进一步加大科研工作支持力度。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科研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鼓励医务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1.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不少人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

1.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良莠不齐: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以后,出现了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名目繁多,从各种渠道涌入各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甚至有的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教学质量差、学时不够、学分授予管理不严、费用高,使学习班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导致医院外派学要三思而行。

1.3经费支出过高:有不少学习班时间短、学分高、收费也高,包括学费、住宿费、差旅费,二三天的学习都要支出近千元。

1.4由于专业限制,一些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困难,我院每年都要邀请几名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课,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机会难得,但效果并不理想,参加人员都是强迫学习。有时考虑只安排对口专业人员听课,但又因人员太少,所以科教科从选题上尽量照顾到各个专业,涉及面宽或一些新生的边缘学科,但由于大家从事的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年复一年,医院继续教育的课题内容选择困难,给具体管理者带来一定难度。

1.5由于是基层医院有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无法离职离岗学习。特别是大多数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人员无法满足送培需求,有很多人学分达不到25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对策

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医院继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专业进修、撰写学术论文、远程继续教育等。安排应坚持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1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2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由科教科负责具体工作,并将继教工作纳入医院对科室管理考核。

2.3在医院内举办继续医学项目其好处在于,可利用晚上时间开班,既不影响医院工作,又能保证学习时间,还能节省费用。

2.4每年外派一定的人员学习、进修。这些学习在严格把关、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后才可参加,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室开展工作,进行科内讲座,达到一人受教育全科受益的目的。

2.5参加学术会议、撰写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凡参加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会者须是交流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差旅费、会务费、资料费等这些费用计入科室的成本核算,直接与科室效益挂钩,因此科主任在批准人员外出时,要严格按规定并根据科内的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参加,杜绝经费、人员、时间的浪费。目前医学期刊繁多,发表的论文应是在国内统一号及国际标准刊号的杂志,并给予一定额度奖励。

2.6利用好医生卫星第一频道教学和参加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频道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继教途径。好医生卫星继教课程具有专业全面,内容新颖等特点;远程学习具有不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由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而在接受远程医学教育中,卫生技术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地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工作忙不能接受教育的现象,也解决了医院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如护理专业、药剂专业人员因种种原因无法离职离岗学习、无法送培的难题。网络继续教育的开展,使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接受到本领域专家的指导,给许多学习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仁·爱晚晴”突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计划5年完成,通过实施以下3个计划,以应对急速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建设“预防为主,积极老化以及和谐社会”,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教育。1“仁·爱晚晴”培训计划“仁·爱晚晴”培训计划由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主办,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及澳门失智症协会联合开展,并借助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以及香港老年认知障碍症协会技术力量举办的一项跨学科专业培训计划,旨在为市民大众、非正规护理老年人者或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及社会福利界专业人员,提供一般性及专业性的老年学教育。1.1培训目标促进公众对人口老龄化的关注,提高公众对老年人的社会及医护服务需求的认识,培养公众对人口老龄化的正确认识;对非正规老年护理工作者进行老年护理基本知识和技巧培训,使其能够应对日常老年护理工作;提升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及社会福利界专业人员的老年护理专科知识,为老年人群提供更高质量的跨专业服务。1.2培训主题结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以及澳门本土文化的特色,“仁·爱晚晴”培训计划涵盖以下5个主题,包括:健康老龄化及代际关系之凝聚;老年人的心灵照顾;慢性疾病处理及临终关怀;老年人失智症之预防及照顾;社区及院舍的老年人照顾[8]。1.3培训对象包括对老年护理知识感兴趣的所有市民大众;非正规及家庭照顾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顾的人员,例如:老年人的家人、邻居、朋友、保姆及义工等;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及社会福利界专业人员,例如: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1.4培训形式①市民大众培训:电台广播、展览、讲座、网站、教育单及小册子、嘉年华会;②非正规及家庭照顾者培训:讲座、网站、参观老年服务机构、自助小组;③医护人员及社会福利界专业人士培训:网上自修课程、专题讨论会及个别指导、临床实习。2“仁·爱晚晴”社区服务计划1创建记忆中心检测常见几种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的信度及效度,并进一步确定适合澳门本土使用的认知评估工具;评估用户对记忆中心的认同、接受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创建记忆中心的可行性及运作模式。2建立失智症电话服务热线面对整个澳门地区开展服务,通过分析失智症电话服务热线使用情况,评估澳门社会对失智症需求的内容、种类等情况;评估用户对失智症电话服务热线的内容、方便性、态度的意见,并进一步探索创建失智症电话服务热线的可行性及运作模式。3提升日间护理中心工作内涵澳门现有3所护理中心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护理中心提供的老年失智症患者及其家人的服务内容及类型;评估具澳门本土文化特色的社区支持服务对老年失智症患者的效果;评估非正规及家庭照顾者培训内容及模式对老年失智症患者家人的效果。3“仁·爱晚晴”学者培养计划为了培育社会老年学的出色学者,提升澳门老年护理专业界的学术水平,“仁·爱晚晴”定期举办科研培训工作坊,邀请老年学学者担任导师,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香港认知障碍症协会、新加坡失智症协会、澳洲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与国际失智症协会(Alzheimer'sDiseaseInternation-al,ADI)等。让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跨职系的学者参与,建立跨专业学术团队,对象包括医生、护士、社工、院舍负责人、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

二、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效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培训计划已按进度完成,举办了6场公众讲座及4场照顾者培训工作坊,出席达548人次,活动参与者包括社会大众、失智症照顾者、社会服务工作者等,参与者对活动正面评价较高。同时把所有的公众讲座及照顾者培训资料上传到专门设立的网站,供社会各界人士自学,并参与网上有奖问答,有超过2300人次参与,取得显著的社会效应。同时亦开拓社会福利界专业人员网上自修课程,有近200名专业人士参与。期间必须出席专题讨论工作坊,包括失智症个案会诊工作坊、人本照顾工作坊等,协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应用于澳门的社会褔利及医疗体制内。同时学员经过网上考核以及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对115名全部合格的学员颁发证书。同时开展多项关于失智症的研究,包括“澳门居家失智症患者家人的照顾负担”以及“澳门初期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社区筛选”,以便更了解失智症在澳门的具体情况。此外,进一步选派师资外出临床实践、进修学习,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流金颂”培训计划、香港认知障碍症协会、澳洲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ADI的伦敦AlzheimerUniversity,参与各项国际学术组织及会议交流经验,更好地发展防治失智症的工作。

三、体会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临床工作角色定位及促进岗位稳定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设立护理门诊和专科学组、定期组织工作汇报会等方式建立学术和服务平台,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在医院政策规范上对专科护士发展予以积极扶持,如深造机会、科研基金、绩效待遇等优先考虑,多措并举使专科护士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身份得以肯定,避免转岗致人才流失或在岗而无作为。结果:由发放的调查表结果显示,专科护士对自身工作状态满意,对专业热忱,充分发挥护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专科护理水平明显提高,并得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结论:医院对专科护士充分重视、搭建广阔平台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增强专科护士的岗位稳定性、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专科护士;角色定位;护理门诊;岗位稳定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60

作者单位:225001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护理部

叶小芳:女,研究生结业,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王艳,女,硕士,主任护师

专科护士是指有高等护理教育背景,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水平和专长的专型临床护士[1]。卫生部在 2012 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要求,要大力促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对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江苏省专科护理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因专科护士临床角色和岗位定位不明确致专科护士在临床使用中均有转岗现象,平均转岗率10%,并提出在未来五年要建立适合江苏省的专科护士培训、使用与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的临床角色与岗位定位,不断丰富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和外延。由于我国缺乏专科护士工作角色方面的研究基础,目前并没有确定专科护士的实践参照标准[2],专科护士转岗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岗位不稳定,一直是专科护士管理的难题,也是制约专科护士发展的因素。对专科护士的研究以培训为多,而对培训后的临床实践报道较少[3]。我院作为江苏省较早启动专科护士培养的医院之一,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进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增强专科护士岗位稳定性的措施。现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1我院专科护士发展概况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2000张,护理人员1146名,是江苏苏中地区医、教、研中心。自江苏省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以来,我院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从高处定位医院护理发展,走专科护理的道路。医院护理工作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制定了详细的专科护士发展计划和实施要求,严格按计划分步骤落实,着眼于“高、精、尖”领域,精心挑选各专业护理骨干和人才,在手术室护理、伤口造口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糖尿病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护理、肿瘤护理、PICC护理、母婴护理、骨科护理、心血管护理、营养护理和静脉治疗等13个专科,先后选派了33名专科护士参加专科护理培训并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现专科护士活跃在各专科岗位,充分发挥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2方法

2.1搭台铺路,有位才能有为

2.1.1护理门诊护理门诊的产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的需求[4]。2007年起,我院克服门诊诊室紧张等硬件困难,千方百计创新支持保障手段,先后开办了糖尿病门诊、PICC门诊、伤口造口门诊、孕妇学校,由专科护士定时坐诊。糖尿病门诊为病人指导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胰岛素治疗知识;PICC门诊提供穿刺置管、管道维护服务及知识咨询;伤口造口为慢性伤口的换药、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造口并发症的治疗、造口用具的选择、健康指导等。专科护士除在专科门诊提供服务外,在医院开设的医护联合门诊和专家联合会诊等工作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为疑难危重病人制定科学护理方案。护理门诊为大量的病人提供了专业、科学、个性化的服务,工作量逐年上升,在病人中口口相传,获得良好的口碑。

2.1.2专科学组护理专科学组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健康咨询和护理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5]。我院在专科护士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临床实际需求,拓展专科护士服务领域而建立了专科学组。目前分别设立“伤口造口学组”“静脉治疗学组”“糖尿病学组”“手术室护理学组”等6个护理学组。以专科护士为组长,以接受过培训教育的专科化护士为核心成员,吸收各病区护理骨干为小组成员。各专科小组制定严格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会诊流程、工作计划、活动要求等,使专科小组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对小组成员的活动起到督查作用。专科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以讲座、演示、讨论等形式就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新知识、新方法等,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和学习。小组成员作为知识中转站,以各种形式在本科室传达和学习,使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专科护士的作用和影响渗透到每个病区,使每位护士从中受益,使非专科的病人享受到专科的指导,使得专科护士的专业成果得以普及和推广。

2.1.3学科身份在各学科领域内,专科护士被院部委任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对该专业的发展和研究工作负责。医院每年组织由院领导参加的专科护士工作汇报会,由专科护士制作PPT详细汇报在学科重点、中长期规划、技术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学术和公益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果,汇报会学术气氛浓厚,形成良性竞争,受到院领导的高度认可,也成为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加高压、委重任,对专科护士专业价值的充分肯定的同时为专科护士学以致用发挥才干铺平道路。这对专科护士价值体现和地位形成起较大的推动作用。

2.2政策倾斜,机会优先

2.2.1职业生涯规划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为“临床护理专家”,与国际专科护士发展接轨,医院为每位专科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专科发展规划为基础,确定近远期工作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这使专科护士的成长成熟路线更为清晰,使得专科护士能够更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学习,对自身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2.2学习深造机会对于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会议,专科护士优先安排。优先参加医院英语培训活动,我院专科护士分赴美国、德国、台湾和香港等进行境外学习参观或到全国大型医院交流学习。在各级学术会议中,专科护士得到更多的授课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2.2.3护理科研创新设立专科护士科研专项基金,用于专科护理研究。在课题评定中,优先考虑立项,在保障经费及时到位外,由院科教处会同科研专家对科研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阶段总结,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积极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除常规报销版面费外,对于优秀论文加大奖励力度,凡在中华系列期刊上发表论著奖励3000元,其他期刊奖励标准均在临床医技人员同等级别上增加50%。经费投入促使专科护士调动科研积极性,更利于科研经验的积累。

2.2.4绩效待遇由院部会同各级职能部门研究专科护士的绩效问题,制订专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以工作量、护理技术难度系数、风险系数、服务水平等作为考核测算的标准,使得专科护士学有所用,劳有所得。

2.2.5其他在年度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工作排班等其他方面,专科护士比普通护士具有更大的优先权,专科护士的利益得以保障。

2.3调查方法向全院专科护士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表33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100%。

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专科护士岗位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3结果

3.1专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作为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临床护理中危急重症及患者亟待处理的问题,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对普通护士的多种形式和途径的科学培训和正确引导,更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非专科护士所熟知,运用于临床护理,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药物护理科学,安全护理全面,心理护理到位。护士的执业行为更规范,更有依据。

3.2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专科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实施科学细致的措施,解决了疑难护理问题,增进了护患交流沟通, 能及时满足患者需求,构建了护患和谐关系。专科护士的工作更具全局性、前瞻性、主动性,在临床上遇到棘手的护理问题,医师会首先考虑请专科护士来处理解决,这是对专科护士能力水平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专科护士的影响深入人心。

3.3专科护士迅速成长专科护士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发展的空间,通过医院多形式的综合利用,专科护士理论联系实际,迅速积累临床经验,其教学能力、指导能力、专科管理能力日益提高。专科护士对疾病的整体评估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等在多次的会诊、查房、培训、授课、沟通中逐步锻炼,敢于担当和充分胜任护理专家的角色,在各种场合和工作中,都能从容沉着地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和解决问题。

3.4专科护士岗位满意度调查结果(表1)

结果显示,专科护士对目前在院工作情况普遍比较满意,体现我院的专业护士对医院的各项措施较为认可,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岗位较稳定。

4讨论

4.1领导重视是专科护士发展的基础江苏省专科护理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部分医院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培训重视不够。这是专科护士学成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作为医院管理人员, 一定要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6]。在专科护士发展道路上,我院领导的充分重视,将稳步推进专科护士发展作为护理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谋划大局、思路清晰、统筹兼顾,成立专科护士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专科护士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设定专科护士准入制度,把好人员关,这是关系专科护士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

4.2正确的角色定位是保持专科护士岗位稳定性的关键造成专科护士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医院领导对于专科护士的临床角色和岗位定位不明确,二是专科护士岗位定位与职责界定缺乏政策依据。护理管理者要为专科护士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 避免本来就屈指可数的专科护士人才的浪费[7]。在培养资格护士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认定临床护理专家是发展的基本思路[8],使其避免往其他岗位转移,如在专科护士接受长时间的培训学习后,转当护士长,从事管理工作,使其过多地陷于行政事或教学工作而失去了护理研究的功能。这是专科人才的损失和浪费。在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下,使专科护士能够沉下来,落下去,扎根专科,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埋头从事专科护理,真正推动专科护理长久发展。

4.3平台广阔、政策优厚是不断壮大专科护士队伍的动力有位才能有为,为专科护士搭台铺路;有为才能有位,激励专科护士成才[9]。建议给专科护士特别是专职专科护士相应的待遇[10]。专科护士准入制度意味着高门槛,脱产培训意味着必须暂时放弃家庭,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意味着枯燥乏味。一个专科护士的成长和成熟必然伴随着个人奉献和牺牲。只有在各种在工作岗位、经费支持、个人需求方面都有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才能使护士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这也是更多护士不断舍弃小我,投身到专科护理工作中来的动力所在。

专科护士的发展工作不仅是培训、学习和使用,更需做大量的工作保障使专科护士热爱岗位,在岗位上热忱工作,不断进取和提升。我院在政策层面上的前瞻性为专科护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使专科护理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 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2]凌健,夏海鸥,贾守梅.我国专科护士角色表现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A):38-40.

[3]张琦,夏海鸥.重症监护高级专科护士临床角色发展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8):1-4.

[4]魏琳,张广清,蒋革新.香港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工作介绍[J].护理学杂志,2009,24(5):25.

[5]那薇,张丽芬,杨小平.护理专科小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77-578.

[6]许樟荣. 应该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390.

[7]刘艳荣,郑守华,郝雅梅.我院开设专科护士护理门诊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8-669.

[8]李冰,王曼,杨杰.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状况及建设策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2(9):84-85.

[9]张莉,彭刚艺,李杏崧.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J].护理学报,2009,16(3A):26-28.

[10]李华,黄惠根,黄蝶卿.专科护士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4):364-366.

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人们或许记忆犹新,在上世纪,有了高学历,就不难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在今天,这决非易事。

国家人事部在其官方网站上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截止2005年12月31日,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87.7%;2006年,统计地区预计就业率降幅为22%,专科生就业明显呈下降趋势,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用人需求减少、就业矛盾更为突出、众多学子为工作而期待和沮丧之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却独树一帜,毕业生就业率自2003年起已连续三年达到97%。截至目前,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6%以上,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出口畅”拉动了“入口旺”。在近几年一些中专、高职学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却年年第一志愿考生一次性录满招生计划,考生分数线列同类学校前茅。鉴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新改革办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基点,围绕毕业生就业办学。几年来,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基点,围绕毕业生就业办学,以就业拉动招生,以招生促进就业,走出了一条创新改革办学模式的新路。

建设大基地、开辟大市场、促进大就业,是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确保毕业生高就业率采取的三大举措。

建设大基地,就是试行“定单式”办学,开展定向就业。学校以合作的形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学生毕业时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估批准,有10个职业工种在学校设立了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经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又设立了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培训基地。几年来,学校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多家大学、医院、医药企业开展了合作办学与技术交流,优秀毕业生可直接到境外就业或深造。

开辟大市场,就是构建供求信息网络,实行跟踪服务。几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系网点,已输送大批毕业生到外地实习和就业。

促进大就业,就是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全程开展就业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学校的就业指导方案,从学生入学直到毕业,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就业指导。指导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

“三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2000至2002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70%、80%和94%,从2003年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7%。毕业生分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家卫生部各大直属医院。

为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拓宽就业途径,学校还对药学专业实行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改革,对原有的药学、检验等传统优势专业进行了全面嫁接改造,停办了社会需求萎缩以及与卫生服务需求水平不相适应的专业,先后创办了放射治疗技术、口腔治疗技术等十多个“适销对路”的新专业,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有力地拉动了“招生热”。

靠特色办成一流学校

在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办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

几年来,学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创新素质教育内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了“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医学技术专业门类齐全,培养目标适销对路,内部管理规范高效,校园环境公园化”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新型品牌专业群。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校对原有的传统优势专业进行了嫁接改造,创办了放射治疗技术等十几个“适销对路”的特色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其中,与用人单位合作创办的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填补了国内同类学校的空白。2006年,学校又采取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建成了五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健康评估》和《药物化学》被评为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药物化学》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学校的护理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骨干示范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

坚持外向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是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几年来,学校先后与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湖北长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海南、深圳等有关医疗机构进行了合作办学,学生毕业时,可根据自身情况,直接攻读专科、本科学历或就业,这就为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就业开通了国内通道。

为拓展办学空间和毕业生就业渠道,早在1998年,学校就与日本岛津株式会社合作开办了山东――岛津放射线讲座,日本京都短期医疗技术大学有关教授每年两次来学校讲学。2002年“中国山东海外人才交流暨经贸洽谈会”期间,学校又与美国注册护士招聘办公室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并于2003年3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山东――美国注册护士培训中心,招收、培训并输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赴美国正规医院培训、工作。同时,还与美国肯恩大学达成合作学历嫁接、学分互认的办学意向,可直接输送中专或大专护理专业毕业生赴该校培训、攻读学位、留美或回国就业。同年9月,与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科学院就培养科技人才事宜达成共识,学校每年可以选送一定数量的合格学生到该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可以派遣教师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南澳大学、悉尼教会学校进行访问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选送一定数额的学生赴澳留学。与海外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既增强了学校的外向型办学能力,加强了学科建设,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凝聚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让学校先后荣获 “山东省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档案管理特级单位”等20余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聚人才促事业兴旺

近几年,在吸纳人才方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学校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制定了吸纳人才的优惠政策。如在引进社会优秀人才方面,学校实行了“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模式。同时,学校还实行了“国编”与“校编”相结合、长期聘任与短期聘任相结合、校聘与部门聘任相结合的弹性用人机制,对人员实行分类、分层次动态管理,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对引进的博士生,学校提供三室一厅住房、10万元安家费和1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建立博士工作室,配备了电脑、电话;为硕士生提供两室一厅住房、3万元安家费和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配备了电脑、电话等;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先后吸引了近20名博士、硕士生来学校工作。学校先后选送30余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大学攻读研究生,10名教师到国内高校进修,1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修,20余人到美国、德国及台湾、香港地区考察学习。

此外,学校还常年聘用享有较高声望的外籍教授和驻济高校、医院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聘用了100余名各大医院、高校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教师来校授课、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