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诗化 教学
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从基础做起,而文化的软实力是建设的核心目标,但是这种实力在做好外化工作的之前应该首先从内化开始,诗意的弘扬和继承应该首先作为其中重点建设的一部分。中国博大诗意传承的是中华五千年的诗意文化,我国的诗歌建树在世界上也是被公认的,同时堪称是世界史上的传奇。我国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应该值得我们国人用心去领悟,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逐步感受诗歌给予人类强大的精神文明力量,对于老师来说除了要加强诗化教育的思想意识之外,还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加强对于诗歌文化的理解,以便不断加深诗化教学的意义。
一、老师应该更多的将诗歌引入课堂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只为了提高成绩而生硬的将一些诗文加入在学生的作文中,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续下去,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歪曲性的理解,对于未来的高水平写作并无益处,其实作文教学的诗化应该是循序渐进积累的文学素养形成自我的内化形式,在文中将其自然的表达外化,所以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授课中时时的注意语言上能更形象的使用适宜的诗歌,通过讲课中的各种情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来体现语言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真正沐浴在诗歌语言的文化氛围中才是诗化教学之基,同时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阶段,学生的心智相对低,老师一直都在他们心中具有一定地位,所以老师应该尽量借助语言来讲诗歌植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
二、学生如何将语言诗化
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完成所有学生接受诗化的工作,但也并不是说对于诗歌的理解不需要建立在背诵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背诵诗歌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意义上对诗歌的理解加深,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于学生还是在小学阶段,对于生活的领悟和理解还比较浅,对于诗中所讲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不能了解的特别透彻,所以需要将这种诗歌的运用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加运用,当然学生语言的诗化也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老师一方面要做到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诗一般的语言,是能够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如果能够将诗歌与语言相结合,那么能够体现出一个人自我修养。
三、美化语文作文教学的诗文
作文教学的诗化研究意在把诗的美,把诗的韵,把诗的气质带入作文,让作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凝练,一样充满感情,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儿童的诗化教学引进课堂,对于锤炼学生的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质量,有着独到得功效。那么如何开展儿童的诗化教学呢?读诗、品诗,营造氛围,融入生活。老师要向学生提供一些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喜爱诗歌的书籍文集,在保留经典名著的基础上,还要选一些轻松幽默的儿童文学读物。在读后教师要做相应的辅导,以解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困惑。最后续写读后感来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进行评选活动。生活是源泉。诗就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用新颖巧妙的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如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带领学生在校园组织学生站队放学,此时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孩子们仰望天空专注的欣赏着,杨小雪同学大声说道:“大雨过后天放晴,天边挂了道彩虹。彩虹彩虹真美丽,你是我的大跳绳。”孩子的这首小诗,从生活中来,这样的诗才是成功的。
诗需要想象,想象往往能使读者进入奇妙的世界,使眼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要树立这种大语文的教学观,才能教会学生大写的人。将语文作文诗化不断的融入到学生的对于情的深入理解中。
参考文献:
[1]王敬霞,任友荣.关于小学作文诗化教学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2]林晓华,滕春友.“简化”与“诗化”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规范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1).
【关键词】语文;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44-01
语文教学应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缺少任何一方的配合,这教学活动都是不成功的。在对话教学十分普及的今天,语文教师应担当起组织对话、引导对话、评价对话的重任。现实教学中对话表面化,糊里糊涂地倾听、思考、发言、总结。一切都浮在表面,教学的重难点并未能落到实处,教学如同在演戏,更多的是表演的成分:不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而是教学方法假象上的求新,给专家们以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印象。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疲于接受,教来教去,比来比去,教学反而在不断倒退。教师应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话教学的目的和成果是“谋求对某件事达成一致”,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促成教学相长。
那么,在现实教学中该如何展开对话教学呢?
1 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毋庸置疑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存在着盲目性、无序性的缺点,容易偏失方向,走入误区。我们应该用教师的强势主体性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换句话说,只有教师获得了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生成。
2 重视问题的设计
(1)当我们为了问问题而设计问题,我们问出的往往是平庸的问题,惟有在我们自己感到非问不可的时候,才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应重视问题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请教师们珍视你的提问权。问题与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话题,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没有提问的教学是没有深度的教学。好的问题是思维的提示,情感的脉搏。抓住了问题以及答案,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文章的结构或主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获得求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堂课,应有一个支柱的主问题,若干个辐射开的小问题。设计问题的原则是少而精,紧扣主题,避免出现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尴尬,也应避免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答案的尴尬。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
(2)应保障学生有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问题不一定让教师来设计,学生也可以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来设计问题,学生问学生答,教师也可以参与回答,这不正是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吗?
问题的设计应来源于对学习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学生思维特征、学生兴趣的综合思考,以一个刺激点来诱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次大爆发,使“思考——提问——再思考——回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
(3)提问应注重艺术性。不讲艺术性就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教师在提问时注重艺术性,运用循循善诱的手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发问,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3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面,教师努力“充电”
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教材、教师用书所提供的写作背景、篇章结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等桎梏内。教师除了对教育理念的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探讨,发现教材编写中的一些问题勤加思考,深入探究。现实教学并非“一书在手,万事无忧”。教师的阅读并不仅仅是获得新信息而已,更多的应是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求得理解,教会学生掌握各类文本的阅读方式,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学生要多读文学作品,包括默读、诵读。学生凭借自己的朗读进入文本世界,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歌的意境当中。“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及文本作者的‘对话’,是朗读者以自己的生命律动去叩问,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动,以求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通过这样的练习,在无形中培养言语表达的流利性和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同时提高感受、领悟他人传递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他们明白除了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还存在着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可以自由想象,任意创造,思维可以驰骛八极,进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完全可以采取从儿童本位角度出发的教学,吸引儿童自己去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反之,如果一味强调死记硬背课堂内容就违反了现代教育理念。
生活质量的要素体现为:创造、享受、体验。文学作品不正能让学生体验这三要素吗?师生素质提高,不就容易开展双向性甚至是多向性的交流了吗?
4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就回答这个既定问题与学生展开交流,还要教会学生能针对课外文本自主设计问题、解答问题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还应该是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前提条件是留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在经过自主学习以后,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认识和发现“未知”的事物。
抽象概括技能是数学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没有抽象概括,就无法产生基本数学概念,更谈不上抽象深层的数学思维,则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无可避免地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曾有研究指出,小学生所可以概括的事物属性或特征常常只是事物外部的直观属性或特征,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事物外观和应用意义。所以从这一研究规律出发,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试一试、掂一掂,对实际的可接触事物进行一个感知性操作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概括技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时,由于学生对平行线、垂线、平行关系等都还不清晰,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平行物品例如桌子、门、黑板,电视机等实际事物入手使学生明白平行和垂直对图形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摆弄直尺或者小木棍来组合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以往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异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能很容易感知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实际作用。只有在学生有效操作的前提下,小学生才容易理解并使抽象成为清晰的数学概念。再比如多边形的面积、位置和方向,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圆柱的认识等教学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让学生注重感知性操作,也间接让学生感受到时刻在身边的数学。
二、注重应用性操作,加强应对生活实际能力
学以致用,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面临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但接收能力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应用性操作的实际情境或条件,加强应对生活实际的能力。比如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提议学生课后尝试测算课桌、黑板、书本的面积,促进面积单位的运用和掌握,又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再比如教学立方体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泡沫板或者粗铁丝,让学生尝试设计实用简单的冬天帐棚模型给灾区人民,学生们都各显神通,兴致浓烈,纷纷运用生活知识和几何知识进行展开制作,接着教师可以对他们的成品进行点评,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水平。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关数学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操作,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个重要渠道。例如教学完统计和平均数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建小组,自选专题然后展开活动。学生可以测量计算同学的集体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各班平均人数或者菜场某一类蔬菜平均价格等等。给予学生一个共同展开活动,测量数据,学以致用的机会就来锻炼他们对数学知识运用的敏感度以及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相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改革课后作业的形式,来突出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操作。比如教学完小数加减乘除的数量关系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双休日跟随父母前去菜市场去买菜购物,按照一斤菜多少钱,你买了多少两或者多少斤来进行计算,学生经过买菜作业后,明白到小数的加减乘除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很多时候,价钱并不能取整。所以重视数学教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加紧学数学和用数学之间联系,两者的紧密结合正是应试教育所缺乏的。
三、注重探究性操作,优化创新思维能力
比起把现成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形成创造性自主的科学认识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活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推导圆锥体积计算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材料自制圆柱,然后再削切加工,造出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此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强他们的感性认知。同时体会从圆柱到圆锥的过程中体积是怎么变化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它们之间体积的关系,分组让他们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经过反复实验自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新圆柱体容器所盛载的沙子总等于圆锥体容器承载沙子的三倍,如果两容器的高或低不同,结论则不再成立。这样一来,学生便通过实际操作中自主总结归纳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也许小学生的探究性操作只不过是重复验证过程,但是对于小学生自身而言,这就是创新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个人能力对专业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动画实践操作。在招聘专业教师时要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从教师的个人能力出发培养优质的专业学生。
加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光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实现的,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拓宽动画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去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学生增长实践经验,扩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去校外实习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搭建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完善校内实验平台:校内是学生学习动画实践操作经验的地方,加强对校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关键,校方应该完善校内的实践场地,将实践教学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搭建实践学习基地:实践学习基地是模拟现实动画操作实践的平台,因为校外实习以及实验平台的范围有限,搭建实践学习平台能够满足更多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这是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在这里可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画设计实践操作技能。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有自身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完善实践教学:四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包括了模仿、联系、讲解、举例四个环节,以实践为基础,学生将学到的动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师为学生示范,学生理解并且模拟再到自我消化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实践教学方法灵活丰富收到学生的喜爱,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讲解,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课程重塑;实践教学
1项目化教学的兴起
伴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别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而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方案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1]。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蕴涵于工程实践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现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效果更为显著[2]。目前,江苏省的多所本科和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在部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论文。
2在推进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吸收了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能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时刻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对照,这样的教学形象又生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但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毕业生,俗称高招和单招。高招的学生,理论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实践教学很少,因此需要一定培训,才能具备基本的参与实践的能力并融入到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中。而对口单招的学生,因为经过中专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往往只做不想。这是我们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这样学生会养成依赖性,原本三人一组的团队,有时候只有部分同学在参与。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3高科技企业生产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推进项目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能与生产的实际相吻合,因此在课程重塑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与企业进行交流。通过参观西门子南京数控中心和南京康尼公司我们发现,为了解决技术工人熟练程度不同和工作态度的差距等不良因素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问题,这些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在西门子数控中心某生产基地,公司让三个员工组成一个“模块”,生产电子产品的一个模块。三个人分别负责生产、检测和包装,各尽其责,并且在产品完成后注明生产者,一旦总装后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快速明确责任人。“模块化”生产方式中员工责任明确,责任心大大加强了。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格局说明这样一个概念,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每一个细节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线性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以及产生出的电路高度集中的电子产品。但在今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在从流水线式向模块化式转型,电子产品模块化已非常显著(计算机整个电路由主板、声卡、显卡和硬盘等模块组成),这些都说明了此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到每个细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设计新的实践教学方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和分析,设计一种“模块化”的实践学习方式,是可行的改革方式之一。
4“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
4.1“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在推进课程重塑的改革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相对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死搬硬套的项目方案不具备可行性,甚至会给后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来困难。这些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依然保留,而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设计成“模块式”,在这部分实践教学里培养学生做项目的最基本能力。
4.2“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思路,是将一个整体化的实践教学划分成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参加实践的学生有明确分工,工作内容在一个单元内有一定的独立性,尽量消除分组给学生带来的依赖性。
下面以数字电子技课程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为例,介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方案。我校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曾采用两种主要教学方式,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设计,另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制作。第一种教学是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种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往往变成了教师讲原理,学生做焊接。这两种方法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将数字钟电路划分成五个单元:清零电路、调时电路、时基电路、报时电路和显示电路,在每个单元电路的制作过程,每个学生承担不同工作,大多数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在电路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第一个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的任务虽然有责任人,但作为起始阶段以协作为主,其后的任务和第二个电路的设计内容可以同时进行,任务主要靠责任人独立完成。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总体制作,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协作,但一些工作必须明确分工独立完成。为了避免小组间的依赖性,还可以要求不同小组选择五个不同的电路作为设计的起点。
5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实践教学主要具有三个特点:①培养了学生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使用、电子制图和电路焊接与调试的综合能力。虽然由于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可能熟练掌握技能,但对电子产品特作的整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的参与,可以在以后的项目化教学中强化这些技能,避免学生学了知识却不知道能干什么和怎么用。②淡化了理论的理解,强化了实践的参与。模块化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一切性和完整性,不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整个电路的原理和参与整个电路的焊接,而是自行设计和制作部分电路,这样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项目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实践过程中分工和责任明确。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以往实训中出现的“一人作,两人看”的现象,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心,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论
针对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行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在保留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实践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学习使用仿真软件、识别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表,有了初步的参与项目的能力,在理论教学和项目化教学间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如,学生分组但个体任务明确,也已经被借鉴到项目化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