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师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政府要注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注重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相对就比较多,也从属于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有必要重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抓好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进行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并利用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鼓励高素质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爱心教师,进驻到特殊教育学校从教,让优秀的人力资源不断输入,让这批优秀的教师资源去对已有的教师资源进行培训和引导,带动整个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学校积极做好制度考核和培训工作。学校是直接影响因素,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学校需要承担职责,做好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考核制度变更,让体育教师能够在工作行为被严格考核的情境下,不断地去自我总结、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增加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或者专业的医药专家,来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辅导。
最后,体育教师自身要有思想觉悟,从自身身上入手,做好自我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参与各种专业体育教学技术培训,或者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学习渠道,增加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也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的体育教学协会,在协会中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总之,体育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不断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针对特殊学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要时刻保持对其的关心和关怀,不断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也要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不断询问其接受自己目前所运用的教学方式的感受,以及其对于这方面的建议,从而能够保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不能让同情心泛滥,对学生有太多不同的看法和行为,让其感受到旁人因为其特殊性才对他好或者怎样的,一定要让其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常人,也能够成为一个正常人。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种康复教学,不仅仅是能够提高特殊儿童自我生存能力,更是能够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解脱出来,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其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尽管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客观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国家、学校和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真正满足特殊儿童或者青少年的需求,最大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高培军杨勤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施的,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拓展训练通过一定的体育项目活动,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生命运动体验,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检讨、自我总结。拓展训练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学生质疑、析疑和解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拓展训练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拓展训练是对体育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在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很多高校、职业院校、初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引人,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拓展训练的参与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弥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体操、队列练习和学校自编操,这些内容安全性相对较高,方便开展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倾向于这些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些刺激性、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当前这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现有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小学生普遍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喜欢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项目。如何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3.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多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纠错的练习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进行的。
四、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学校领导重视拓展训练,便于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游戏,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拓展训练的内涵,真正掌握拓展训练的意义,为拓展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内容
拓展训练内容较多,有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野外项目;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这些项目有些适合开展教学,有些不适合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项目的选择要以安全性为前提,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项目的选择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项目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情绪。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应该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指导技巧与指导经验推动拓展训练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师生站在统一角度、同一立场,实现心理共融,使学生放下心中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拓展训练中,提高拓展训练效率,同时也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开展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具有极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与经验,故多途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很重要。
学生:老师,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不会了。
老师:我都讲了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在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和学生的这么一段对话。这是中学数学中普遍存在的、有着相互联系的两种困惑。我校招过来的学生入学成绩平平,初中的数学基础较差,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肤浅零散,进入高中学习后感到吃力,一次次的考试成绩不如人意,使得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实践表明,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情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设互助的群体环境,营造有利于困难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个和谐、互助的学习群体环境对于其每个成员(特别是困难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在班级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人人尊重困难生、人人愿意帮助困难生学习的良好风气。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成立四人学习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后由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充当困难生的“小老师”,小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检查作业并帮助订正错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奋斗者足迹”专栏,用于展示那些进步较快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等。
(4)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教学,防止分化。
(5) 加强对困难生的学法指导。
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理解不充分、基本技能掌握较差、思想品质欠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6)进行分层次教学。
(7)加强困难生的心理辅导。
在困难生的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对策。它不仅可以帮助困难生摆脱学习困难,取得学业成功,而且也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8)对易错或反复错的知识点,学生也会感到非常难学,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归纳总结,让学生及时弄清错因,并配备一定量的练习比较甄别,避免再次出错。
(9)实现自我完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困难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困难生方法各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不懈的努力,调动其个体内部和外部各种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排除其主要的消极因素,促进个体认知、情意、行为积极地交互作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
二、高中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时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3)要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4)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5)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6)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8)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9)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10)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11)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12)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级数学学困生不同程度取得了进步,他们学习自觉了,成绩比以前好了。表现为:作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不再迟交、欠交作业,有错及时更正。上课游神的学生也能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自觉进行练习、讨论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更可喜的是学困生能大胆向老师提出疑难问题,有时课内没时间,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证明他们已不再对学习自暴自弃,而是转化为“我要学”。由于重视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双基不断扎实,能力不断提高,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与学生有所沟通,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友好、亲近、信赖教师的效果,从而用教师的热情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从教师的情感教育中获得积极上进的力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非每个方面都弱,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使用“放大镜”,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弱的亮点,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法学的理论知识,一级能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学生体育问题的能力。
正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教师要把运动技术教学与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养护身体。
科学选材、训练和组织竞赛的能力。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运动竞赛活动的任务,组织各种比赛,要有分析动作结构、战术方略、运动负心理活动有效干预能力。
(五)教学科研能力。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现身精神,还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只有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才不愧于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
教师的主导性不是主宰性,学生的主体性也不是自由性,只要抓住“学习”这个关键词,教师的“学习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意义就很容易明确,两者的有机结合也很容易形成。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创造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简单的装知识的“容器”,强调“技术第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一刀切”,学生在课题上只是简单地机械模仿,其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示范——学生继续练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被动学习的,因此,学生脸上看不到愉快的表情。虽然,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的技术动作也会掌握得不错,但学生对这样的课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在心理上的求知欲、表现欲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这种教学是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该加以改变。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呢?经过试验研究,我总结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练习体会——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学生小组互帮互学——学生演示,师生评价——学生练习反馈。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验,才能形成人人参与评价的局面,以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我总结出了如下的方法:
1.对比体会法
如教一年级30米快速跑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30米快速跑,大家先自己体会一下走与跑的区别在哪里、脚的不同部位先着地的区别在哪里。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练习体会,得出了答案。
2.复习体会法
此教法是学生对某个动作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总结动作要领。比如在教四年级跳高课时,由于这个内容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四年级的内容只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首先让学生复习三年级所学过的动作,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进行试跳,体会动作要领。这样,学生练习目标明确,练习主动积极,并且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3.游戏体会法
此教法是结合技术动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动作要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如老师在教授后蹬跑的动作时,采用学生经常玩的猜拳迈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提出要求:迈步时前腿再抬高一点试一试,步子会迈得更大。接着,学生按照要求继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动作要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评价,树立自信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整体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有一种评价、一个标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学生个体在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对每个学生教学要求可以有所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此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在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凡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就自己独立做;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一个人帮助不行的可以两三个人帮助。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完成,都是成功的。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参与。
三、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1.1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人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因而就会出现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说,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与缺点,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但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得到满足,充分尊重了个体差异。1.2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活动中,体育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特色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相应能力,同时又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其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体育教师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时,首先就要将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充分详细的了解,明确学生属性才能开展下面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确保所指定的教学任务与安排的教学内容适合每位学生,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并且贯彻到体育教学整体过程当中,分模式分层次教育使教师完全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给学生带来良好体育锻炼,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当中,对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更加感兴趣,更愿意加入到体育锻炼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2高校体育课堂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深入探讨
2.1做好前期调查、合理划分。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当中,最重要也是基础工作,就是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班级所有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身体情况要深入了解,然后才能根据前期调查表格,综合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将平均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根据分出的不同程度小组,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学生不足之处的重点锻炼,扬长补短,同时编排适合学生水平的体育锻炼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因此,做好前期调查,是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前提依据,为后面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2.2确立教学目标、确保全面。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会将提前做好的分层计划落实到实际当中,按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运动基础等方面合理分层,一般的班级主要形式为高中低3个档次,只有合理分层,才能确立教学目标,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体育教师按照分组的安排,结合每个组内学生的主要特点,从而确定出最终体育考试的要求,也就是教学目标,每个小组之间虽然期末考试都是百分制,但考试内容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完全不同,高能力的标准要以拓展挖掘内在潜能为主,中等能力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即可,对于稍差的学生就要适当降低标准,只要他们尽力完成就能通过考试,这也是分模块分层次的具体体现。2.3模块层次教学、提高效率。高校体育教师要对高中低3组学生的分层,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高档要进行体育技能、体育项目专业训练、体育终身意识培养以及强度稍高的集体拓展活动,中档的教学内容主要保障学生在全面掌握并运用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相应难度的跳高、跳远或是排球等基本内容锻炼,而对于低档学生则注重将基础体育项目进一步夯实,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学懂。其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方法也要做到分层,高档学生以自主学习、组员合作探讨学习为主,可以将微课或是翻转课堂等运用到其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中档学生要加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连续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规范其动作,以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而低档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与精力,重点进行教学,主要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的方法,在示范时要各个角度进行动作展示,让学生充分看清楚动作要领,增强他们的理解。2.4根据成绩表现、调整分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模块分层次教育,许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有的学生可能在低档中,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成功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潜能,进步飞速,能力提高得比较明显,而有的高档学生可能由于学习过程中产生些许自负骄傲的心理,对待学习热情有所下降,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成绩下滑。因此,高校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调整原有分层,不好的降一级,进步的上升一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尊重与公平,同时也能让每位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竞争危机,从而增强他们的努力上进学习精神。2.5科学分层评价、以人为本。高校体育考试期末成绩评价,也要充分体现出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特点及优势,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综合做出评价,考试成绩的分数只是评价的一部分,还要加上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进步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最终给出合理、人性化、公平、服众的成绩。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堂的分模式分层次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以及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欢迎,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重视,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身体的重要影响,教师也能更加理解以人为本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当中。因此,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对高校整体教育事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应将这种教育模式,积极运用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勇于尝试、善于创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杨明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