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象课程总结

形象课程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象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形象课程总结

形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改革;标志与VI设计

标志与VI设计课程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探索。是符合高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符合平面设计师领域中标志设计、VI设计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的一门课程。现将对课程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研究。

1.课程目标设计

1.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可使学生能够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及表现形式设计制作企业标识,运用VI的设计规范完成VI手册的设计制作;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标志及VI设计制作的方法及工作流程、标志及VI设计的原理、设计技巧;使学生具备形象创意设计能力、形象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并具备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能够在设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CIS策划、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品牌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企业形象设计师。

1.2具体目标

1.2.1能力目标

(1)能够用多种调查方法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并形成企业形象设计调查问卷及调研报告。

(2)能够用企业形象设计策划与定位方法,制订企业形象设计定位分析报告。

(3)能够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进行不同种类的标志设计。

(4)能够用标志设计的色彩表现原理,进行标志的色彩配色设计。

(5)能够用CroelDRW等矢量软件,进行标志及VI手册电脑制作。

(6)能够用VI的设计规范,进行VI设计,并制作VI手册。

(7)能够用VI的管理程序,进行VI的导入及管理调整。

1.2.2知识目标

(1)了解CIS系统及其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2)了解企业形象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流程。

(3)理解MI、BI、VI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理解市场调查方法及项目定位原则。

(5)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6)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创意方法。

(7)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表现形式。

(8)掌握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

(9)掌握标志设计的色彩表现及定位方法。

(10)掌握核心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规范。

1.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四种专业基本能力:即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抗压能力。

(6)培养学生诚信、负责、勤垦的工作态度。

(8)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7)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设计是根据企业形象设计师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经过筛选、教学设计及教学情境的导入,最终形成12个项目、28个工作任务。通过28个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企业形象设计师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授课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的完成达到了知识的重复交叉应用。课程中所选择的项目为本地区域内,有特色的、知名的、有代表性的,并且能够含概所学基本内容的典型项目。

课程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标志设计、基础系统设计制作、文化办公用品设计制作、产品包装设计制作、旗帜设计制作、员工制服设计制作、媒体宣传设计制作、导示设计制作、交通运输工具设计制作、手册编辑及VIS的导入与操作。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课程共设置了3个大项目,其中课内项目1个,课外项目2个,其中,课内项目由易到难分别设计了入门项目1个、基础项目1个、综合应用项目7个。2个课外项目的设置分别在标志及VI设计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知识延展和充实。其次,训练方式上,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28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工作任务。在课外要求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任务分析、调查研究、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草图。上课时我们按照工作的流程完成整个任务。

4.教学活动设计

以第一次课为例,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

4.1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开始前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让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并欣赏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介绍发展及展望前景,增强学生们学好本门课程的决心。

4.2课程介绍

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及考核方法介绍。

4.3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转换师生身份

(1)成立***广告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部。

(2)转换角色。

学生:可担当项目经理、设计、视觉实现、公关、品牌专员等角色(完成不同的项目时角色调换)。

教师:广告公司企业形象设计部的项目总监,负责承接项目、验收和指导工作。

(3)划分团队,5人为一个小组,共为4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提出工作要求,展示各种规章制度,协调好小组内部任务实施、组长与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沟通,在完成任务实施中起到桥梁作用。

团队以抽签的方式形成,并讨论生成“团队名称”。

4.4进入教学主题

(1)课外任务的布置:通过Q群或E-mail下发参考资料及任务资讯,强调任务要求,做好理论储备,完成与客户的恰谈、问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

(2)课程开始布置工作任务(课内):各团队调研汇报;讨论形成初步的印象分析,提练核心价值。

寻找创意突破:利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形成文字导图,找出能表达企业优势主题的几个独有的、有差异的“支撑点”,完成项目定位。调研报告及文字思维导图为本次课的学习产品。

(3)展示、点评及优化方案。

①各组派组员展示讲解初步方案。

②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③确定任务的最优设计方案。

(4)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各组学生根据确定的最优设计方案实施任务,完善学习作品。

5)展示学习作品与点评:

①学生展示学习作品。

②小组互评。

③教师点评。

(6)归纳和总结:学生归纳出本次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师做归纳补充、对本次任务总结。

(7)成绩考核:组员、组长、老师填写评价单。

(8)布置下次课任务:下发标志草图的设计与绘制任务书。

5.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原则。

(1)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

(2)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

(3)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考核。

(4)团队考核与个别考核相结合,突出团队考核。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为原则。

考核成绩由A线课内项目和B线课外项目构成,其中A线成绩占75%、B线成绩占25%。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作品方面的设计方案、草图、创意、色彩、图形及素质方面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标志与VI设计》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第三学期的专业课程,课程的项目是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的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注重学生自主完成设计任务,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符合项目验收要求,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的企业形象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黄志刚,闫英,黄志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教育与职业,2012(05).

形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多媒体设备、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动的知识传播手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微课程将所用的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信息传达,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传播。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更多的教师通过寻找不同的微课程来完成地理课的信息导入和教学任务,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下面主要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二、地理微课程特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知识难度大、内容较为繁杂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枯燥、难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阻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性知识转化成为图文结合的教学知识,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微课程是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地理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地理微课程能够有效地体现整个初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在其中贯彻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内容和综合性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探讨学习。通过信息的强烈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知识的相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三、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法进行系统性传课,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发现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课程则可以通过前期的视频制作或者图片文字制作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在课程的开头将其作为引导性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观察微课程表达的信息资料后,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节课程当中的知识轮廓,从而为随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师在讲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位置示意图时,则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图像对整个世界做出直观性的展示,通过利用图像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能够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前期通过形象的微课程演示,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出知识引导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整个教学任务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体上带动整个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可以通过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在微课程中,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过程中能够发现本身知识基础存在的不足方面,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阻碍了初中的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微课程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带动整个课程目标的正常进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将地形部位直观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连线,再讲解等高线的含义,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再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程当中展示出来,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三)对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往往会应用到某种形象的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描述往往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就需要用到微课程当中的动画效果来制作相应的地理现象展示图,这样能够通过动画来对整个地理现象的全部运动趋势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整个运动情况。例如,我们在进行描述日常的地质变迁时,通过制作的动画效果展示山体的地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生地壳变迁的结构转变,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运动情况,从而也就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当中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细节。

(四)章节知识总结复习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总结章节性知识。教师通过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制作出能够对前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回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章节性知识回顾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内容的主体脉络,对整个课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所有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做出充分的总结,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内容转变成为易学的知识点,这样也就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有效地对课程内容知识做出引导、总结和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成介林.“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10):32-33.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35-36.

形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模型;解题教学;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尽管物理课的结构、内容和目标,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但通过简化研究对象和情景,形成物理模型,正确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模型意识,构建物理模型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证明,以下三条途径行之有效。

一、在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对实物和实际情景的简化和抽象。

如: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将具有大小、形状的汽车和火车抽象成质点;在研究理想变压器时,忽略了铁损、铜损和漏磁;在研究弹性碰撞现象时,忽略因碰撞所产生的能量损失等等。无一不是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其本质,进行推理,形成结论。那么,如何借助于物理情景,在正确的物理形象的基础上,构建物理模型呢?

1.使学生充分感知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鲜明的物理形象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互助合作、自主交流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对问题设计直至结论的得出,并不是一步到位,往往需要学生仔细分析物理现象,深刻领会隐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感知的平台。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手工制作和实物观摩等都是提供感知的第一手素材的。如:对力、加速度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研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才能体悟到: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如何平衡摩擦力,是所遇到的最为直观的问题,实验中要求所挂重物的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是影响实验是否更为准确的隐性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得在实验中不断感知,发现问题,然后再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实验和现象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脑海里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的物理形象,这是解决问题的前题和基础。

2.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原始的、各种各样的感性材料、物理形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操作,概括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形象

如:对理想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电流比公式的推导,会遇到漏磁、铜损和铁损问题;对光电效应现象、原子的核式结构的研究,想从现象直观得到本质原因是不可能的。类似这些规律,没有理性的判断、加工、重组等操作过程,是不可能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根究底,逐步实现从具体物理形象到理想模型的转变。

3.引导学生合理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物理模型,我们可以将其分类成:①物质结构的模型。如:质点、物体的分子结构、理想气体、原子结构、核结构、导体等等;②作用过程的模型。如:碰撞、能量转化过程、光电效应、核变化等;③运动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及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等;④其他模型。如:电流、电阻、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理想变压器等等。不管哪种模型的建立,公式、定律的得出,都是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将具体的物理情景进行科学抽象的结果。

因此,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树立模型意识,构建物理模型的前题和基础。教学中,只要应用科学的方法,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建模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形成,就会水到渠成。

二、在解题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

解题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内化、整理、提高的过程,是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强化和熟练的过程,更是对物理模型巩固、拓展、创新和应用的过程。为此,一是要明确学生用脑思考解题的特点。一般来说,物理解题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调用存贮在右半脑的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思维,作整体和定性的分析;第二阶段,主要是调用左半脑的抽象材料,进行抽象思维。而是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物理解题教学应遵循合理的程序:第一,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建出典型形象,形成正确清晰的物理图景;第二,启发学生活化构建的典型形象,依据对象、过程、条件,构建物理模型,正确选取物理定律、公式,并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进行推演和计算;第四,根据物理事实进行讨论,对数据和结果加以取舍,得出结论;第五,解题应遵循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递进。如:在空间上可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在对象和过程上可从一个到两个再到三个,逐渐增加。再如:物理上人船模型、碰撞模型、类平抛模型、子弹射木块模型等,大致都遵循以上的研究程序,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解题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是巩固模型意识,运用物理模型的主阵地,教学中不能轻视。

三、在实验和课外科普活动中加深对“原形”和“模型”的认识

物理模型是以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晶。所以,模型和实验事实总有差异存在。物理实验和课外科普活动中的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以及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身临其境,对“原形”和“模型”感触最深。因此,教师要做到:一要多创设这样的情景;二要善于引导,实事求是,当物理模型与实验事实出现矛盾时,注意修正、完善甚至舍弃;三是要让学生多总结物理模型的种类,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辩同一问题,在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上多下工夫;四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模型总结归纳,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上述三条途径,对于学生树立模型意识、构建物理模型至关重要。教学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建立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002.

[2]王维翰.中学物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形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化工原理》这门计算较多的理论课程尤其显得重要。只有让学生对这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绪论课堂上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介绍本专业的特点、最新发展动态,化工原理课程相关内容在解决专业工程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到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专业对他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把生活事例和书本知识联系,把枯燥单纯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在讲清讲透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举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流体流动章节时,给出一系列具体的制药生产中液态物料输送的流程图,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流体流动过程,提出物料是如何输送的?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选择怎样的流速最合适等问题供学生思考。

2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

课程讲授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手段上不能单一的使用传统的“灌注式”,要提倡“讨论式”和“启发式”,改变教师一个人讲解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学习,增进师生互动。通过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既要达到清楚的传授所讲内容,更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3]。(1)在课堂引导中,设置学生较为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生活事例进行提问,从中引出新的知识点,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好的使学生接受并掌握新的内容。例如在讲述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时,可以提问“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往地处流?”、“如何才能使水从低处往高处流?”等等,既复习了前一章的能量互换守恒原理,又引出本章的重点液体输送机械--泵的相关内容。在讲到传热章节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冬天穿羽绒服保暖?被子晒过后会更暖和?”,这主要是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比较小,保温效果较强。(2)对于重点知识点,增加计算实例,课堂进行讲解。同时改编目前教材上使用传统化工的例子,添加部分制药生产实际的例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例如,在流体流动章节中,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就是一个重点难点。在给学生上习题课时,不要急于讲解解题过程,而是首先结合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再动手做题。告知解题的基本思路,即分析题意、画出流程示意图、选取截面和基准面、列方程计算求解。以讨论的方式为主,调动学生的思维,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的纠正和讲解,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3)在授课期间及课后,设置一定数量和难度的思考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督促学生主动思考,保持教与学之间的多种形式交流,使学生思维与同步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完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后,提出在实际的生产中,“为什么要减少流动阻力?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阻力?”。通过思考,让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活跃他们的思维,更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及动画技术,提高教学趣味性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与实践性很强的课,涉及到各单元操作的复杂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计算、实际设备的选择应用等。与医学院学生之前的课程有很大不同,且由于很少接触过生产实际,工程观念不强,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教师的语言)来表达不能有效地提供工程信息,既费事又费力,且学生难以理解。多媒体及动画技术能很好的将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把制药化工单元操作中的设备结构、操作原理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课堂上枯燥的静态界面变成引人入胜的动态效果,向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具体形象,较传统的板书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如讲述雷诺演示实验时,可以运用动画形象的设置阀门开度来演示相应的流动形态,直观的表达和对比层流、湍流的特点和本质区别。在讲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知识点时,使用动画及图片素材,直观的呈现泵的运转过程、液体在泵内的流向、叶轮和泵壳的作用等。同时,把离心泵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一并介绍,如怎么避免泵的气缚汽蚀现象,开机关机时如何操作等等。既能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情景趣味化,静态问题动态化,还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加深印象,愉快地获取知识,极大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4注重多层次总结,强化教学效果

形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一、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收集分析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开始,在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包装设计的发展、概述等基础知识后,本着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原则,要求学生调研,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包装设计的收集分析。让他们作为包装设计的设计学习者,同时又作为市场的消费者,带着这种双重角色的身份,对市场中的商品形象,进行分析、思考、归纳。在调研总结阶段,要求同学们把调研的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ppt的方式在课堂上分别进行展示,教师在全部展示完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既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了很好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同时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的学习,学习调研观察的视角和调研资源的共享。

二、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

创意设计在现代的商场中,包装已经成为“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销售,视觉形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此商品品牌的形象价值和产品的销售,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对包装设计的基础视觉元素形象设计的把握学习,开发学生在此类形象上的创意性设计思维,也就成为了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探讨要点。首先要探讨到的包装基础视觉元素就是标志,标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在我们现代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它已成为一种浓缩的形象语言,成为产品、品牌或企业的精神象征,消费者也逐步习惯了“认牌购货”的消费行为模式。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结合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另一课程VI设计中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知识,本着不脱离企业理念、文化的宗旨,制作出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易识易记、与众不同、创意性强、并能促进产品终端销售的包装品牌logo。其次,图形创意设计也是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创作部分。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意在创造能够迅速传达有效产品信息,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进所包装商品的销售。她是广告设计专业进行视觉传达的最主要部分,是传递视觉信息不可或缺的焦点。包装设计课程图形实践练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产品的形象,标志的形象,消费者的形象,卡通、借喻、字体变化、辅助装饰等形象展开创意构思,制作图形,从而能够在瞬间向消费者准确传达出产品的购买信息。第三,包装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又称为文字形象设计,它和图形是包装信息传达的主要两大媒介,只是,字体文字的传达效果没有图形更直接快捷,但字体文字的图意传达比图形更加准确明了,并且在包装设计中,又赋予了字体文字特殊的功能,图形可有可无,可虚可实,可以变化,而字体文字是必需的传达促销的信息。因此,学生们在包装设计的字体文字创意练习中,需要把握字体文字设计要符合产品包装的属性,注意寻找字体笔画之间的关联,提炼出简练的形与笔画,并注意把握整体性和统一性。最后,要介绍的是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色彩。人在观察或者购买商品时的惯性是“远看颜色,近看形”。也就是说,一个产品首先能不能先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很大程度是色彩起到的作用,这也正是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能否在玲琅满目的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并且清楚象征着商品内容的易识别性。

三、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人性化设计